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职;创新教育;核心素养
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探究精神
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中职教育应为各大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为其进行技术服务。例如,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积累、探索和反思,逐渐将数学教育渗透内化成个人综合素质以及文化修养,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掌握理性、严谨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创新性和探究精神。
二、通过课堂教学的延伸,强化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中职的专业教学,应基于专业发展,并同时结合社会需求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公益服务活动或第二课堂,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个人的社会参与意识。首先,应认识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其次,应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有关专业的技能大赛或探究实践性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如,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可成立电子专业兴趣活动小组,不定期地开展“家用电器维修”“创新电子制作比赛”等活动,促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统一,使其专业知识更具有实用性。通过这种延伸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与互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一个检验的过程,使其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提升和强化其实践运用能力。
三、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对学生实践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思维和方法。所以,中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如何思考、探究与总结归纳。学习过程中的根本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以指导、点拨为主,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使其具备长久性的学习能力,不断增长自我学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对工作、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中职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或就业之后可能接触到的内容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比如商场利润、银行利息、工厂的最大产值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2
摘 要 体育游戏中体现出来的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统一行动、遵守规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文章从分析体育游戏培养团队精神的设计要求,提出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的运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职 团队精神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健身的需要,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在团队协作方面的有着突出条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游戏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很多体育游戏都是以集体参与的方式出现的,游戏的完成需要参与者的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一个团队游戏的成功必须依赖团队中每位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统一行动。在游戏中教师要不断的灌输团队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使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选取那些具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体育游戏,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三、体育游戏培养团队精神的设计要求
(一)设计的游戏要有团队性
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具有团队性。通过团队性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在团队性体育游戏中的引导,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能力。
(二)设计的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团队训练的素材,所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与主要教学内容相关联。如游戏安排在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部分中,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开展做好热身的准备;安排在体育课堂的主要部分中,则要围绕主要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游戏。这样即能达到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有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的游戏要有量化标准
无论开展何种游戏,都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可计时、计量等。这样即使是优胜团队,也有团队提升的衡量标准,才能激励团队如何超越自我,实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标。
(四)游戏中教师引导的设计
团队性体育游戏的开展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为引导角色。根据每个体育游戏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教师引导至关重要的。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1:游戏的导入,教师介绍体育游戏的规格,引导学生进入游戏角色。
步骤2:游戏中方法手段的引导。根据游戏的重难点,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甚至做适当的提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反馈。
步骤3:一个游戏完成后的反思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团队的协作,解决问题,创新突破,提高成绩。
(五)游戏后的总结反思设计
在每个游戏完成后,都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通过团队交流或全班交流,使学生反思总结后有所提升。交流过程要求学生表达要简明扼要,一般为一两句。同时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与鼓励和肯定。反思的问题有:
反思1:每个人在团队中起到什么作用?你与集体是什么关系?
反思2: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反思3:游戏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什么启示,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四、体育游戏在培养团队精神中的运用
(一)游戏:计时传递呼啦圈
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团队,每个团队中开始第一人肩挂一个呼啦圈,全队手拉手成一个圆圈。计时开始后,人从呼啦圈中过,手不能松开,将呼啦圈在团队中传递一周,先到达者胜出。决出胜负后,给每个团队一分钟的时间讨论,再进行第二次传递比赛。第二次比赛结束后对比第一次的成绩。导入——用集体荣誉感召大家,激发个人力量,发挥团队集体智慧。
培养目标1:通过与同伴有效合作,最终争取团队的集体胜利。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柔韧性;
培养目标2:挖掘团队潜能,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采用新的高效的传递方式,将游戏做到更好。
(二)游戏:找人凑数
随机将红、黄、蓝的丝带发给学生系于手腕。红、黄、蓝各代表数字1、2、3。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培养目标1:学生记住自己的丝带所代表的数字及观察别人丝带所代表的数字,背转身凭记忆找出自己的同伴。——关注团队中的每位成员,了解自己团队。提高学生在团队建设中必备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培养目标2: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观察团队中每位学生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三)游戏:学生自主创编游戏
按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团队,在限定的场地、器材和时间,设计出一个的全新游戏,各团队分别简述设计的游戏思路并展示,完毕后共同选出最佳游戏,全班一起尝试这个游戏。——团队在接到游戏设计以后,要进行计划、分工、沟通、合作,以最高效的方法完成游戏设计,反映出团队的协作和创新,以及对于游戏改善的巨大创造力,
培养目标:通过这个游戏激发潜能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理解团队里有效沟通和通力合作的重大作用,并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团队性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精神的培养。深受学生认可和喜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是学生较为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在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加强团结协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3
一是主题鲜明。报告开宗明义,深刻阐释了大会主题,主题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鲜明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为指导、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立足发展新要求与人民新期待,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
二是指向明确。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通过学习,我更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是内涵丰富。报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并对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八个必须坚持”。
四是部署全面。首次提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五是务实科学。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并明确了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五项建设和四自三型的推进思路,
六是重视青年。报告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各级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前期,我们先后组织全市13处镇街和8个市直团建工作系统团(工)委书记举办“‘喜庆十,青春共奋进’团干部比奉献、求作为座谈会”和邀请团市委专家到我县进行十专题辅导报告,初步在全市青年中形成了学习宣传十精神的热潮。下面,如何保持学习活动的持续性,如何以十精神为指引,开展下步工作,我汇报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学习领会到位。一方面强调示范性,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一要读原文,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精读党的十报告原文,领会报告精神实质。二要立足团的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找准我市共青团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研究具体贯彻措施,抓好落实。三要深刻认识到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至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上来。四要完成硬性考核要求,所有专兼职团干部都要至少参加一次党的十报告学习辅导、参加一次党的十精神交流会,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学习体会。另一方面是突出普遍性,抓好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一要广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统一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让团员青年接受教育。团市委机关干部分片联系,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活动,面向基层团员青年宣讲好党的十精神。二要丰富活动方式。广泛通过报告会、宣讲会、研讨会、读书班和团干部恳谈日等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宣传十精神。三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报纸、简报和网站等团属媒体,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方式形成宣传声势。四要重视新媒体和时尚、情感、艺术元素的运用,使用青年喜欢的话语体系,在团属网站开设专题、专栏,利用微博开展微话题讨论,使学习宣传更有形、更直观、更易为青年所接受。
二是学以致用落实到位。抓住育人根本,在青年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以学习党的十精神为重点,深化青年者培养工程。二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培育青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气质和品格。三要加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深入开展“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四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微志愿”、“微公益”理念,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工作项目,推动青年志愿服务阵地化、专业化发展。
突出青春建功,团结带领青年积极服务“五位一体”总布局。一要在服务经济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动员全市各界青年奋力投身经济建设,大力做好全市青年人才库建设,助推全市经济发展。在企业中广泛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岗位能手和创新创效活动,提升青年素质,服务企业发展。二要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有所作为。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年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团内民主,围绕基层团干部公推直选、团代表任期制、团务公开和团员青年民主恳谈等开展有益探索。三要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所作为。充分激发青年文化创造活力,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年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三下乡”活动、青少年才艺大赛和风采展、大学生艺术节、鸢都青年文化行等活动,丰富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四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有所作为。不断完善服务、管理、引导青少年的体制机制,完善“青少年启航驿站”、“希望乐园”、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等活动和项目品牌,积极参与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制度化推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团干部恳谈日”等活动。五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深入开展绿色教育,提升青年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红领巾收旧利废、青少年植绿护绿、湿地环保、自行车骑行等活动。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
1 对学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不好,常常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不会学习。学校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加强对学法指导的研究,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上,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指导学生学习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指导学生提高听课、记笔记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复习指导;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信息反馈。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缺陷,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比盲目地、抽象地学习更深刻、更有效。指导学生既学好文化课程,又博览群书,这样学生思想才会开阔,头脑才会灵活,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心得和体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规律,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会大有益处。
2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例如,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自1978年以来,已经经过了4次大的修订,其原因之一就是其中存在着谬误。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那种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产生的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等都是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同时,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相比,是处于次要的地位。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重的,更无主次之分,没有必要作一个“排队”。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从而出现前面所说情况。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精神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3 高中教学中对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环境所产生的情感,转化成学生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转化为对祖国、对社会的奉献,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上进、以集体为核心的个体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寓于历史学习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学
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体会历史大事件并产生积极的情感投射。比如利用视频影像重现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关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用遗留下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荣辱,以便于形成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事件导入教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社会事件引起W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好奇,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人士对某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侵华历史行为的谴责,展现国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国际友人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正视这段历史,并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2.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对于当下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提到端午节时,就可以启发学生“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然后进行战国时代的历史知识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归纳总结、分析判断、讨论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情感教育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给历史教学带来的便利,拓宽历史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增加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深入学习历史事件,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在于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应该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还要深入地学习历史事件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历史观念,从而培养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比如学习时,应深入了解爆发的原因,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这场打开中国大门的战争,深入挖掘该事件的历史因素,并加深学生对于战争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4 以史为鉴,修品德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风流人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这样一代代地流传至今。古有不辱使命、忍辱负重的苏武,精忠报国心不改的岳飞,宁死不屈、忠贞不渝的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卖梨重信诺的赵柔,等等。一个个历史人物因为他们的美德而名垂千古,至今仍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思想道德修养一直是我国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早在汉代,就有举孝廉的选官方式,直到唐朝之后才被科举替代。如今,党和国家提倡我们要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广大人民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代的道德风尚。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用鲜活的历史人物事迹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
5 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我国古代有很多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科学文化成果。如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再如,公元132年张衡发明的地震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东汉的名医发明的全身麻醉的药物――麻沸散,是医学史上的创举,对推动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南朝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些文明成果对世界的贡献不胜枚举。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地位,让高中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为此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对此,我们是有信心和决心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已经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方面,只有学生具备计算机实践能力,才能够获得社会相关企业的认同。因此中职教育部门在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借助实践能力的强化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阶段更好的适应职业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当前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教学能力不足,无法实现统一的教学管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兴盛,在全国范围内大量的中职院校被建立起来,对职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从我国中职院校的办学力量上看,由于中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获得的国家支持一般相对较少,因此办学规模不是很大,学校在基础设施以及师资资源等配套教学配置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无法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实施全面系统的培养。同时,受到中职院校自身教育属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较之于本科院校受到的限制较小,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对不同的教师和相关教学活动缺乏统一的管理,不仅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即使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的培养。
2、实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在素质教育理念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影响下,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将实践教学加入到理论教学中,但是由于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师一般没有接受定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他们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不仅无法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看似掌握了实践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实训演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足,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强化,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3、实践教学考核工作缺乏科学性。对于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来说,虽然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探索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但是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工作却缺乏科学性,算机教学考核活动的开展仍然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一般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科学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学生往往无法对自身计算机实践能力情况进行准确把握,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也严重限制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2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加以培养的措施
在中职教育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中职教育阶段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逐步的强化,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1、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基于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教师也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进而借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实践人才,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来说,基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有效激发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可以设置与实践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小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完成网页设计、小程序设计等,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唯有如此,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兴趣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奠定基础。
2、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育质量。计算机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化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相对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实践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体来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微课教学理念等,这样在特定教学方法的辅助下,不仅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课堂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全面的激发,在微课的作用下,学生的课后时间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仅实践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对学生逐步强化自身计算机实践能力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良好教学方法的设置对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借助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
3、全面改革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科学的教学评价工作不仅能够完成对学生一个阶段内学习效果的总结,还能够基于系统的分析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对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科学的指导,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借助科学的评价,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逐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基于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视,只有全面改善当前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切实引入过程性评价、动态评价等先进的评价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实施科学的评价,才能够保证教学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不断转变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基础上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技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逐步的强化。同时,为了借助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在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开展岗位认证考核评价,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5
摘 要: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总体来说坚持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题特点是:风格依旧,稳中有变;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热点,紧跟时代;结合现实,彰显精神。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知识性与时代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突出对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分析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与变化,为今后的教学和高考备考寻找方向。
关键词:高考政治试题 特点 备考策略
刘蕊,女,甘肃省华亭一中,中学高级教师,平凉市学科带头人。
2015年高考在亿万人的关注、期待和焦虑中落下了帷幕,家长和考生期待理想的成绩,回报他们十二年的寒窗供读;作为辅导高考的一线教师,笔者更关注试题的特点及变化,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寻找方向。
一、2015年高考政治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特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有许多相对稳定的地方:一是近两年每年都有与上年相同的考点,个别体现学科思想、长效热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年年都考,如国家宏观调控、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政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等;二是近三年高考政治选择题几乎都是一道题考查一个考点(个别哲学选择题例外),综合性不强;三是近年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的最显著特征是模块清晰,综合题一般都是模块内综合,基本上没有学科内综合性考题,但2015年出现了学科内综合甚至跨学科综合试题。
其次,2015年高考政治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特点。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总体来说坚持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知识性与时代性、考查观点原则性和设问灵活性的统一,突出对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
1.风格依旧,稳中有变。试题分值与结构总体稳定,但各模块在试卷中的顺序有所变化。选择题分值依然是48分,选项编制以“四选二”为主。近三年“四选二”选择题分别为:2013年9个,2014年10个,2015年9个;选择题四个模块所占比例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依次为:4:3:1:4,与前两年完全一致。与前两年有所变化的是,各模块的选择题顺序有变化;四个模块的分值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依次30分、24分、14分、26分,有6分题没有具体的范围界定;非选择题各模块的顺序并不固定,今年与前两年也不一致。
试题难度稳中有降,区分度好。选择题难度基本稳定,正确选项指向明确,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的迷惑性和干扰性适中,但哲学选择题的难度有所下降,22题、23题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今年没有坐标图像题,经济计算题也比较简单,这是难度降低的另一个表现;主观性试题文字阅读量减少,从前两年的880多字、860多字,减少到650多字,这对考生答题也是一个利好的方面;主观性试题中哲学试题、文化试题设问指向明确,知识范围具体,与2013、2014年特点一致,难度较低。但主观性试题中经济试题和政治试题综合性较强,回答有一定难度;39题第(3)问不限定知识范围,会给学生答题带来一定麻烦(可能会有学生单纯用历史学科知识回答)。总的来讲,试题比较灵活,起点较低,层次分明,梯度明显,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一如既往地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综合比较、分析判断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对各模块知识点的考查在上表中做了逐题统计,这些知识点都是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相关知识的对比区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体现高考规定的能力考查要求。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选择题中13、14、16、17、18、19、20、21题题肢表述灵活,主要考查考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思维能力。38题第(1)问和第(2)问,要求考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39题第(3)问不限定知识范围。这几个试题对知识跨度要求比较高,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3.关注热点,紧跟时代。无论是试题素材的选取,还是考查内容的确定,今年高考政治试题都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从宏观层面看,新课标全国卷Ⅱ政治试题主要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依法治国、中韩文化交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胜利70周年等。从中观、微观层面上看,主要涉及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金融体系及财税体制改革、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有些是显性考查,有些是隐性考查。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实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4.结合现实,彰显精神。2015年是胜利70周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政治试题第39题以此为素材,以26分之高的权重,围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设计问题:第(1)问运用哲学知识中“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第(2)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深入分析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第(3)问要求学生对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论加以批驳,进一步深化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识。试题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考生运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辨别复杂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试题立意积极而深刻,凸显主流价值,呼应社会脉动和时代精神,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39题第(3)问从文综试卷整个分值分配来看,应该属于政治学科考题,否则,政治学科总分只有94分。但该题开放程度太高,知识范围没有任何限制,回答此题需要用史实,但更多的是要用政治学科知识及学科思维。考生答题时,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些,可能会有考生单纯用历史学科知识回答,这样,从“评分参考”看,得分很低甚至很难得分。笔者认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这种命题应该慎重。当然,此题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备考发出了一个信号:要更加注重学科内综合和文科综合学科的整合训练。
第二,14题选用的热点问题是“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这一热点素材的选用超出了《考试说明》规定的“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的考查时限。目前高考不直接考查时事政治,而是通过素材选用向学生渗透时事政治。所以,《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时限就是指素材选用要在这个时限之内。这虽不影响答题,但还是有超纲之嫌。
二、今后复习备考策略
1.-如既往抓基础,坚持不懈练能力。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特点启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讲清、讲透,对相关相似知识要对比区分,让学生明理会用;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指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让学生明确知识范围,熟记单元课题、课题、框题、目题,并以此为点,串联相关知识,做到想一点、连一线、带一面,随时调用;要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做到核心知识烂熟于心。
要严格按照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训练学生,要通过对高考真题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无论讲解知识点还是讲评习题,都不能就事论事,要变换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注重平时的常规训练,规范出题,规范答题;要按照“训练高考化,高考平常化”的要求训练学生,提高学生限时限量做规范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举一反三,升华提高和练后反思,建立错题集的学习习惯;要强力矫正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审题答题习惯;要反复告诫学生,不可“用最快的速度把会做的题做错,再花大量时间做自己不会做的试题”。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把知识真正转化成能力。
2.以本为本,活用教材。目前,各种教辅资料让人眼花缭乱,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课本,引导学生以本为本,重视对课本结构的把握,重视对课本内容的阅读理解、归纳整理,切忌用教辅资料代替课本。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时政性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点之一,高考试题每年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而教材编排不可避免的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学中既要以教材为本,又要活用教材。要把握好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深浅之度;要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要灵活处理教材的结构顺序;要为教材及时注入“新鲜血液”,等等。
3.突出主体,强化探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专题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调查、探究的热情。要重视课本每一单元后的综合探究,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调查,去探究,老师做好总结评价;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学习,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能力。这样,既克服了死学教材的枯燥乏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彰显了新课程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4.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教科书”。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时渗透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焦点话题,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要引导学生关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新素材,收看电视时政新闻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1+1、深度国际等,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思辨;开设“时事点评”、“问题关注”,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思辨能力的舞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政治课的独有乐趣。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6
论文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个性化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即解放”,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立、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途径就是要抓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尤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刻不容缓。
1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及内涵
教育学中的个性可以理解为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表现。它既可以反映人性的共性,也可以反映其差异性。个性是指个体(学生)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方面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
个性化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主张教育要承认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等不同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施以有区别的教育,促使个体和谐完美的发展。
2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个性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存有应试教育的深刻烙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要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2.2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与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充分自由和谐的个性的目的是一致的。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因材。
2.3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前提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是以个性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社会学家高夫在研究人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个性化品质与个人的创造力成正比相关的关系。可见创新精神与个性化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加强个性化教育,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
2.4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僵化或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唯分数论的学生价值评价体系,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束缚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沉迷网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并强调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各个二级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系列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
3.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五四大合唱、“一二·九”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校团委组织的团委书记论坛,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国家大事,学校主题教育提纲开展的班级团日活动;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组织的“创业与成才”沙龙访谈节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3.2科技文化类活动
从学校层面看,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科技文化节、辩论赛等科技文化活动。二级学院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了系列科技文化类活动。如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组织的钳工大赛、文化传播学院组织的T恤设计大赛、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组织的测量技能大赛、装饰设计大赛等,对营造良好学风和科技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3.3文体活动
在文艺方面,学校组织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街舞大赛、相声小品大赛等,元旦晚会、迎新晚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艺骨干;在体育方面,学校每年组织的趣味性很强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月活动,“校园杯”足球、篮球赛,拔河比赛,沙滩足球赛、羽毛球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4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主动了解社会的有效形式。在日常工作中,还组织大学生服务社区,服务街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效果良好。
4第二课堂活动与个性化教育
高等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除了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这个平台。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等特点,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良好途径。
4.1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选择由学生自己作出才可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组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往往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主要学生干部或社团负责人来具体执行。由学生选题、由学生组织、让学生参与,大学生在参与、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2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科技文化活动是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活动,使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具体的科技文化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风气,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参与科技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能通过具体的实践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3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沟通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相对淡薄,沟通能力相对欠缺。而第二课堂活动以小组的形式组织,需要小组成员之问相互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单干的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集体活动,使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增强,沟通组织能力得到锻炼,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