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护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护理培训

老年人护理培训范文1

关键词:老年人 社区护理 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4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社会在经济发展后也迎来老龄化的浪潮,但是我国现在仍处于发展中的过程,对于处理老龄化问题我国没有西方国家的优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比较实用的就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这样带给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这就需要彻底落实社区护理工作,实现对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护理。

1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 慢性疾病的护理和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很高,极大的伤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慢性病护理是社区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在社区护理需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和病后的正确护理,对于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慢性病护理培训,从根本上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专业的指导,对老年人的疾病进行专业的护理。让老年人自身提高健康保健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保健工作,减少慢性病的发展几率。

1.2 心理疾病护理。老年人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孤独,也很大程度的威胁到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在全国尚未形成社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责任,要对社区护理人员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护理的专业技能,采用干预人群健康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中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健康护理工作的进行。

1.3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护理过程中,要对每一位老年人进行详细调查并做好记录,并将每一位老年人的详细情况报告给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研究出一个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进行持续性的护理,社区护理的特点要体现出来。

1.4 家庭康复护理。大部分的老年人的疾病都是需要回家进行康复治疗的,所以,家庭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家人对医护知识并不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康复护理。所以,要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成为康复医师的助手,帮助医生为老人进行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工作。

2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模式不完善。社区护理服务目前还是不够完善的,很多护理工作还局限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老龄化的社会。社区护理局限在注射、输液、测血压等初级护理模式,主要是重复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和大医院就诊没有区别,不能体现出社区护理的优势和便捷,社区护理的模式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

2.2 护理形式单一。社区护理的特点是要发挥其作用,对社区的老年人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对每一位老人都有针对性的护理规划,但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仍然局限于传统医院的护理形式,只注重医疗技术操作,忽视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仍然只懂得遵医嘱,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这样一来,根本不能做出准确的健康护理。而对于整个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评估问题更是毫无头绪,这也让社区护理进入了死角,并未发挥出社区护理的真正作用。所以,对于整个社区来说,这样的护理形式是单一的,并不全面。

2.3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社区护理中的护理人员结构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因为社区护理并未受到医疗结构的重视,传统上社区卫生机构被视为养老院。即使将社区护理模式的概念融入社区护理中,但是社区护理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除此之外,社区护理不仅仅只是对疾病的护理,护理人员还要具备社会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社区内的老年人的护理做到专业而又全面。

3 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的前景

3.1 健康老龄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的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健康老龄化,就是希望让老年人远离疾病,健康的安度晚年。除了社区护理做到位之外,还要让老年人提高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自我护理,每位老年人都有着健康、乐观的心态。

3.2 老年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对于患病不愈的老年人是十分重要的,家人的照顾往往是局限的,但是社区护理可以通过科学、专业的医护技术让老人在临终前能够减少患病的痛苦,并且能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快乐的享受最后的日子。

3.3 老年康复护理。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受到更多的重视。未来还会有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并配备各种服务。对于康复护理的选择性也更多了,老年人可以玄子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护理机构来恢复健康。老年康复护理应该包括老年人保护和老年康复护理,提供日常的医疗、护理、预防、恢复等服务。

总之,中国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应结合国家的条件,基于参考国际社区护理人员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适合中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所以,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有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友燕,王志红.我国老年家庭护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27):18

老年人护理培训范文2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且对其文化程度要求为初中毕业。如何通过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培训来提高其素质是问题关键所在。

一、养老护理员概述

养老护理员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在我国发展没有多久。2002年2月1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的定义、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养老护理员在我国才正式成为一种职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但相较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来说,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且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素质较低,不够专业,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护理服务的发展。

二、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的供需现状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3亿,占总人口的9.1%。来自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护理服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有一百多万,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名,如果按照老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来推算,到2015年,全国需要约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缺口将近1000万人。可见我国养老护理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养老护理员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巨大供需矛盾,而且养老护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现有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业培训少等一系列问题。

三、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素质低,培训难度大。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社会底层民众,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工人等,文化素质低是这类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据相关调查,武汉市养老护理人员中,65.5%来自农村,北京市2003年对23所养老机构

474名养老护理员的调查显示:高中学历者占35%,初中学历者占51.9%,小学和文盲者分别占8.0%和5.1%。正是由于这部分人文化素质低,所以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对他们培训的难度。(2)待遇低,吸引不到高素质人才。养老护理员工资低一直是制约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全国来看,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几百元,高的也就两三千元,平均工资一千多元。在大城市,这样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这使得高素质的年轻人不愿从事这类职业。素质高的人越少,待遇越低;待遇越低,素质高的人越少,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3)培训模式单一,专业化不够。根据培训责任主体、运行机制和运行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划分为政府培训模式、市场培训模式、社会培训模式和其他培训模式几种基本类型。在养老服务发展相对完善的国家,这几种培训模式所占的比例都是相当的。而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政府培训模式占主导,另外三种模式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这就造成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另外,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大都集中于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缺乏职业道德和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四、促进我国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首先,加紧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其次,增加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再次,对养老护理员实行免费培训。(2)完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当前的这一标准缺乏强制性,对养老机构的约束作用并不大,不能有效督促各养老机构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标准也要根据职业的变化作适当的修改。(3)拓宽培训渠道,发展多种培训模式。为适应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发展多种培训渠道,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要让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从公益性质向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方向发展。(4)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各类养老机构和培训机构,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工作的监管。只有监管到位,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才能落实。

参 考 文 献

[1]陈卓颐,陈伟然.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老年人护理培训范文3

关键词:老年人护理现状;社区服务;长期护理保险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走向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性难题。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处于发展的转型期。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而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存在巨大缺口。因此,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越发显现,而健康保险中,更为贴合老年人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险也成为关注焦点。为研究养老与护理保险结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们对北京市老年人护理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选择回龙观社区、西王庄社区、清华大学老年社区等作为试点以及由中年人的视角侧面反映,聚焦护理问题,将如今老龄化问题剖分更加细化、具体。

一、现状

(一)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调查,患有心脑血管、“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导致行动不便以及病情严重需卧床陪护的老人比例占到45%;再者,60岁以上老年人,具有以上所述情况的比例占到55%,70岁以上老年人高达60%以上。这说明接近一半的老年人需要日常家政服务、病情照顾、全天候陪护等不同级别的护理服务,且护理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需求增加、种类增多。此外,在调查老年人的过程中,需全天陪护的人群是接触不到的,故这部分数据低估了实际情况,实际比例定会上浮;从对中年人人群的调查中可看出,其家中老人需陪护的比例占到4%,也就是说对高级、全天护理的需求亦不容小觑。

(二)抵抗老年风险方式单一

由于老年风险使得老龄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目前人们抵抗老年风险单一的方式根本难以使得老龄化状况好转。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人群选择家人照顾的比例达到45%,自身照顾9%。此外,选择护理和敬老院、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近一半,且老年人选择的护理通常是家政服务,较少涉及全天候护理、病情照顾等较为专业的护理服务。而且,多数老人对养老公寓、敬老院的高昂费用、床位紧张、服务不专业等问题存在担忧。另一方面,对目前或者未来养老意向也从年龄层段上呈现出很大不同。50-60岁的老年人38%选择了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但70及以上的老年人较少选择养老机构,偏好护理服务,说明50-60岁的老年人更愿意接受西化的方式进行养老。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不愿意搬往老年公寓、敬老院居住的程度加深。与此相似的是30-50岁的中年人人群选择老年公寓方式照顾老人的比例只占7%,而31%选择了护理。由此可见,我国未来护理市场的前景是很好的。但是,当前有52%的意向倾向于家人照顾,这就反映出中国目前护理市场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只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服务水平才能开辟出一片天地。

(三)护理费用支出少影响小

我们所调查人群75%左右家庭收入中等,生活状况较为舒适,24%生活状况较为富足,并且82%的人群认为请护工的支出对于家庭正常生活没有较大影响。这说明,正常护理费用包括家政服务、护理等是足以承担的。另一方面,18%认为对于家庭支出影响较大的是由于家中有病人、或者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由4%的老人需卧床陪护的数据可以看到)导致护理费用高昂无法承担。那么,如果这部分费用能够由余下82%的人共同分担,就可达到分摊风险的效果。

(四)社区医疗服务不尽人意

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没有去过社区医疗站,并不了解卫生服务站的情况,而服务站的设立就是为了方便居民,但其普遍程度并不高。在接受过社区医疗服务站的服务的老年人群体中,对于其服务评价亦不高,超过一半都认为服务水平一般。这有违社区服务站建立的为大家服务的初衷,这是中国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社区是一个辅助养老便利的平台,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利用起来,这是很大的缺陷。

二、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还没有得到开发与满足,针对老年人护理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养老机构方面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未来十年左右,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增长。但与此现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养老机构与设施严重匮乏,截止2013年第2季度,城乡养老机构中养老床位总计384.8万张,平均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2.24张。除数量严重不足以外,我国养老机构还存在结构不合理、护理质量不高、服务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加大建设力度以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根据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即养老床位总数约663万张。除了政府建设以外,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鼓励民间组织创办养老机构,解决现在民办养老机构当前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地方局限、护理人员匮乏等困难。要解决养老机构现在的难题,仅仅靠新建是不够的,在新建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养老机构的管理,提高其床铺利用率及服务质量。

其次,据调查,27.7%的被调查者选择“护理人员素质令人堪忧”为养老状况不让人满意的最大原因,仅次于“儿女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因此,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身体状况和生活能力不断退化,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但目前,专业化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却是困扰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普遍问题。老年人的照顾需要系统而细致的专业知识,然而现在的专业服务人员却极其匮乏。现在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半是下岗职工经过简单的再培训之后便就职,在专业知识方面和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建议扩大专业护理学校的招生人数,养老机构与护校建立合作关系,将养老机构作为护校学生的实习以及未来工作的去处之一,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除此之外,在进行岗位培训时,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员才能上岗就职。并在培训课程中加入老年人心理学有关内容,防止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社区服务方面

据以上,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被大家接受度和认可度不高,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是目前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然需要。

首先,笔者建议,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第一,为社区所有老年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这样不仅方便管理,并且会记录老年人个人的病史,便于社区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其病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第二,应增加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工作人员人数,由于现阶段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人手紧缺,提供的服务种类有限,上门看病更是不现实。但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来说,由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

再者,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与家政公司进行合作,提供上门照护服务。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家庭都选择家庭养老,即由子女照顾老人的养老模式。并且因为时间分配上的问题,很多中年子女都渴望一种请护工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而社区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那么,社区即可以与家政公司合作,在社区中建立社区家政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需要的日常护理服务,这样,既能保证子女白天工作繁忙时老人得到周照顾,又满足中国人传统的家庭式养老的需求。

此外,社区还应做好疾病的预防宣传工作,或者和体检机构合作,定期为自愿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

(三)保险公司方面

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面临的空账问题日趋严重,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补充的商业保险应当把握机遇,着重开发新型的养老护理产品。传统的养老保险仅仅提供金钱给付,在护理人员紧缺、养老院费用昂贵的现在,单纯的金钱给付已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护理需求,即传统意义上的护理保险并不能切实的解决养老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参考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传统养老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或社区中的家政公司相结合,开发一种以护理服务为给付的护理型养老保险。保险公司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家政服务公司形成合作模式,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公司提供日常护理服务,即这些服务作为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金给付的一种方式,最终的医疗、护理费用由保险公司给付。此外,保险公司可抓住明年试点“以房养老”这一时机,加快研发与“以房养老”相结合的保险产品。如此一来,即解决了护理型养老保险不可避免的保费较高的问题,老年人在老有所居的条件下又能得到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11年12月16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1〕60号.

作者简介:耿 榕(1993-),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学历,保险专业,从事养老保险方向的研究。

老年人护理培训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居家护理;选择意愿;安德森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6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50-0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于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各种养老问题逐步凸显。与此同时,慢性病发病率提高、老年病低龄化、长期卧床无法自理等现象的存在,使长期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护理上,传统都是由家庭来承担的。然而,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妇女就业率的提高以及职业流动性的增强等,都给传统的家庭长期护理带来了挑战。

长期护理在国际上被通称为LTC(Long Term Care),其内容包括三大类:(1)传统家庭护理,即老年人居住在家庭,由家庭成员为其提供护理服务;(2)机构护理,即老年人住在福利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由机构内的专业人员提供护理服务;(3)社区居家护理,即社区内的专门机构或组织以及其他护理人员向居住在社区或者家庭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但不排除家庭成员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上述第一种为家庭护理,后两种属于社会护理。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城镇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调查数据,使用安德森行为模型,分析老年人对护理方式,尤其是对社区居家护理的选择意愿,同时,使用Logit模型对影响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理论模型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安德森模型

安德森模型(Andersen Model)被认为是分析服务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和预测服务需要的主流模型(Bass & Noelker,1987;Lemming & Calsyn,2004;Nogard & Rogers,1997;Wolinsky & Johnson,1991)。Wolinsky(1994)指出,尽管存在其他研究范式可供选择,安德森模型仍然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首选。该模型将影响个人使用服务的因素划分为三类:前置因素、使能因素和健康水平因素。不同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使能因素可归因于前置因素,健康水平因素可归因于前置因素和使能因素。

1、前置因素。该因素是对社会结构和个人心理状况的考察,主要有人口学变量,社会结构变量(教育程度、职业、民族、家庭结构、居住安排等)和态度变量(即对健康和服务的态度以及对疾病的知识等)。

2、使能因素。主要是对经济状况的考察,包括家庭资源变量和社会资源变量。家庭资源变量,包括收入、健康医疗保险、日常资源的种类和可获得性,用于测量个人自身寻求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源变量是指人口与结构、数量比、健康服务收费状况,还包括社区本身的城乡类型。

3、健康水平因素。包括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残疾状况、症状、诊断和总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临床评估。

(二)研究设计

1、抽样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调查,本次调查于2013年9-10月在北京市进行。本调查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滚雪球”的抽样方法。主要在海淀区内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及其家人)进行结构式访谈来获得相关信息。本调查发放问卷350份,经过筛除,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98份,深度访谈12例,回收率85.14%。所得数据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变量选择。根据安德森模型,拟选择变量情况如下:在前置因素方面,人口学变量选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社会结构变量选取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居住状况;态度变量选取了健康的态度以及关于疾病的知识。在使能因素方面,家庭资源变量选取了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来源、过去三个月的医疗开支、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社会资源变量主要指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在健康水平因素方面,选取了日常照顾状况、健康状况、自理状况、患过几种慢性疾病等因素。

二、城镇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一)样本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中有男性134人,女性164人,男女性别比为1:1.22。样本的年龄段主要分布在60-69岁区间,占总体的72.15%。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分布相对离散,小学及以下、高中文化和大学本科及以上这三组的人数分布接近,分别占总体的18.46%,20.81%和20.13%。

统计有效样本的月收入水平,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和3001-4000元区间,分别占总体的31.88%和28.19%,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在2000-4000元左右。由于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支出比重大,单纯统计月收入水平难以衡量其生活水平,还应考虑到支出,因此进一步考察“自评经济状况”这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认为目前收入“够用”,占66.11%,只有3.3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很富裕”,20.81%的人认为“富裕”,8.72%认为“有困难”,1.01%认为经济状况“很困难”。

关于老年人的生活形态,在有效样本中,70.47%的老年人有2个及以上的子女,独生子女的占27.52%,还有2.01%的老年人无子女。在“与子女的关系”一项中,38.59%的老年人与子女关系“非常好”,49.67%和子女关系“比较好”。

在居住状况方面,52.68%的老年人表示“只与配偶同住”,这表明过半数老年人选择不与子女居住,多是与配偶居住。在“日常生活照顾”方面,一半的老年人是“自己照顾自己”,32.21%的“靠老伴照顾”,可见对老年人的照顾仍然是以传统的家庭照顾为主。

在健康水平方面,考察了样本的“患慢性疾病”、“自评身体状况”、“自评自理状况”和“过去三个月的医疗开支”等相关内容。其中,有61.41%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21.1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非常健康”,35.91%认为自己“比较健康”,不到9%的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差。与此同时,61.07%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35.23%能“基本自理”,只有不到4%生活自理有障碍。以上表明,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是比较健康的(57.05%),且生活能基本自理,但老年人中患慢性疾病的比例较高,长期护理的需求大。

(二)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与其影响因素

考察样本“过去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只有13.09%的老年人接受过,对于因变量“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我们界定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包括的护理方式有:在家中接受未受过护理培训的家庭服务员照顾,在家中接受受过护理培训的家庭服务员照顾,专业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社区人员上门服务和托老所、社区日间照料机构。

经过统计,31.88%(95个样本)的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方式,49.33%选择传统的家庭护理方式,18.79%选择专业机构(医疗保健康复机构、老年机构等)的护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养老方式和目前的护理现状下,选择家庭护理仍然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

根据安德森模型,对之前拟选择的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是否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做列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这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交叉列联表,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下:

由结果可知,卡方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所以可以认定两变量之间相关性高,即可认定检验结果成立。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拟选择的其他自变量逐一检验之后,检验结果如下:性别(P=0.995),年龄(P=0.206),婚姻状况(P=0.040),退休前职业(P=0.359),受教育程度(P=0.000),子女数量(P=0.000),与子女关系(P=0.205),居住状况(P=0.694),对健康的态度(P=0.025),经济状况(P=0.045),医疗费用是否自费(P=0.001),医疗开支(P=0.728),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P=0.038),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P=0.040),日常照顾状况(P=0.000),健康状况(P=0.471),自理状况(P=0.305),是否患有慢性疾病(P=0.556)。

对于P值小于0.05的自变量,可以认为与因变量相关度高,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三)对影响护理方式选择因素的回归分析

1、变量的选择。根据上一节有关影响老年人居家护理方式因素的列联分析,结合安德森模型的三个因素,我们选取了以下共9个自变量:在前置因素方面,选择了人口学变量中的婚姻状况;社会结构变量中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态度变量中的对健康的态度以及关于疾病的知识。在使能因素方面,选择了家庭资源变量中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是否自费、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社会资源变量中的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在健康水平因素方面,选择了日常照顾状况。因变量为被访对象对社区居家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

本文对其中的一些变量做了处理,以便能更好地进行统计和估计:关于“健康态度”变量,调查问卷设计了有关健康态度的量表,从“很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有5个维度。在数据处理中,将“很同意”赋值5分,依次降低,“非常不同意”赋1分。关于“医疗费用是否全部自费”变量,由问卷中的“医疗费来自哪些方面(多选)”处理而来。只选择了“夫妻俩自费”和“子女支付或其他亲属支付” 两项或只选了二者其中之一的,表明其没有制度性的医疗保障,因此需要全部自费;此变量中,以0=全部自费,1=不全是自费。关于“经济状况”等变量,数据录入与问卷答案的顺序相反,即上述情况越好其值就越大。

2、方程模型的设定。根据前文的界定,我们设定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1”,“愿意选择其他护理方式=0”。使用对数单位模型(Logit)进行处理,根据Logit模型的定义:

P(Y=1)=ΣαiAi+ΣβiBi+ΣδiCi +ε

其中Ai、Bi、Ci为影响因素向量,αi、βi、δi分别为各影响因素的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根据上述的变量选择,使用计量软件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3、回归结果分析。关于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根据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前置因素来看,教育程度与选择意愿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Sig.=0),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可见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能结合目前的护理现状与老龄化的国情分析各种护理方式的优劣势,越来越认可社区居家护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健康态度与选择意愿也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ig.=0),这表明健康态度越高的老年人也越可能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健康态度主要是关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坚持每天的体育锻炼、定期的体检、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注重饮食健康等方面,对健康的关注使得老年人了解何种长期护理方式是最适宜的,因而健康态度越好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护理。

其次,从使能因素来看,经济状况是一个影响选择的很显著的因素(Sig.=0),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经济状况越是富裕的老年人反而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护理服务选择的重要限制因素,如果经济状况不佳就只能依靠家庭成员(通常是子女)的护理;如果经济状况良好,那么更高层次的专业机构护理、专业私人护理会是他们的首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发展不尽完善,服务方式单一且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此外,近三个月医疗开支中子女支付的比例与选择意愿呈现出负相关的显著性(Sig.=0.029),子女支付的比例越高老年人越不倾向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父母总是为子女着想,一旦子女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支出过多,父母会认为自己成了儿女的“负担”,在需要护理时担心麻烦子女,因而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或老伴照顾,为儿女减轻照顾负担。再次,本文认为之前是否接受过社区的护理服务也会影响之后对社区居家护理的选择,从结果来看也证实如此,二者存在着较显著的负相关(Sig.=0.015),这表明目前的社区服务的方式和质量不能令接受服务者满意,此前接受过社区服务的老年人今后反而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了,可见现有的社区服务尤其是老年人护理水平亟待提高。与之相反的是,医疗费用是否完全是自费这一因素并没有对选择意愿产生太大的影响,更多的影响还是来自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

最后,从健康水平因素考察发现,日常生活照顾与选择意愿的体现出显著的正相关(Sig.=0.004)。可以看到日常生活由保姆或者社区的专业服务人员照顾的老年人是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这与平常得到的感性认识也是相吻合的。如果是平时由家庭成员照顾的老年人,在失能后需要护理时还是会选择以往习惯的家庭成员护理的方式。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安德森模型(Andersen Model),并通过相关的计量检验, 对老年人是否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服务方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在前置因素方面,教育程度和健康态度与选择意愿有很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可以加强社区居家护理的宣传,使公众加深对社区居家护理的了解,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

2、在使能因素中,经济状况、子女支付医疗费、之前接受的社区服务与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服务的水平还非常有限,服务方式亦较为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

3、在健康水平因素中,日常生活照顾的方式与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了提高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需要着重培养老年人的护理习惯,提高目前社区护理服务的比重,改变公众的护理观念。

社会老年护理事业必须统筹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在老年长期护理事业的发展中,政府需要起主导作用,通过开发与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尽快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充足的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建议,及早制定相应的政策计划,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医疗服务和老年福利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护理服务事业。建立和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构建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护理服务网络,控制护理机构的比例与合理布局,提高护理的质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整合与老年长期护理有关的机构,建立专门负责护理事业的管理机构。通过正规教育和培训加快社区护理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Z].2001-3-28.

[2] 田申. 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01):71-72.

[3] 徐勤、汤哲. 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 人口与经济, 2007,(02):7-9.

[4] 李鸿儒. 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发展[J].现代营销,2009.

[5] 林戈、鲍曙明、孙晓明. 建立以家庭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J].人口研究,1999,(02):55-56.

老年人护理培训范文5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4]。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5],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参 考 文 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 中国改革网,2008chinareform.net/newsInfo_53_60_619.aspx.

[2]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

老年人护理培训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来校培训的潍坊市各养老机构160名养老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人,女性134人,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72±6.46)岁;初级班107人,中级班53人;公办养老机构32家共62人,民办养老机构42家共73人,社区服务中心7家共25人。院长、副院长、护理部主任、财务等管理人员共34人。 

1.2方法 

根据养老机构实际情况设计调研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中针对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提出3个闭合性问题。此外,根据不同床位如何合理分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分为护士及养老护理员两类,每类提出几个问题,包括数量、性别、职称等。将调研假设床位定为100张床位,研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合理化配置。由经过专业培训护理教师对调研问卷进行回收,同时说明调研的目的与要求,均以不记名方式作答,并结合深度交流、座谈交流等方式,而后对调研问卷进行整理与复核。发放问卷共计160份,回收126份,回收率78.75%,全部有效资料102份,总有效率80.95%。 

1.3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数据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率(%)表示计数数据,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说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一定意义。 

2结果 

经过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调研,初步提出1所100张床位养老机构,配置护士及护理员29名,护士与护理员之比1:2.2,床护比3.4:1,男女性别配比1:2.6,该配置雏形中职称、职业等级、学历等指标均显著改善,同时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文化程度低等问题,P<0.05,参考表1。 

3讨论 

老年人为社会特殊群体,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机体逐渐退化,抵抗力及免疫力较弱,多数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甚至同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相应提升。养老机构急需高层次护理人才,提升护理人员整体专业化水平及综合素质,同时对老年人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健康保健以及康复护理等深层次护理内容,不断深化老年护理服务内涵,适应老年人护理服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