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1
一直以来,我们语文老师所追求的灵动课堂,就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着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而这种课堂教学的灵动,离不开课前智慧的预设。
在市里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曾这样预设《第一次拥抱母亲》的教学:
1.在带领同学们一段一段汇报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每读一段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它们深刻的含义。如抓住了“重担”“翻山越岭”,让学生体会这“重担”不仅仅只是指肩上的担子,还指生活的重担,“翻山越岭”还指人这一生的崎岖坎坷这样的双重含义。
2.抓住“一次”与“无数次”两个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自己仅仅只抱了病中母亲一次,母亲就那样满足,流下了欣慰的泪水,而自己从小到大,母亲抱了自己无数次却不以为然。
3.抓住了“八十多斤”与“一百多斤”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身体瘦弱,一辈子只有八十多斤的母亲挑起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多么艰难……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一首古诗中赞美母亲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当你把‘第一次’和‘无数次’联系起来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些什么呢?播放音乐,学生写作,学生交流。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动笔,一起朗读起自己的读书心得来,学生情不自禁地表达出对母亲的赞美。
通过这样的预设,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主线,既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又能促进学生课堂的生成,从而创建出灵动的课堂。
二、智慧的生成创建灵动课堂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只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一位充满智慧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生成,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使学生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从而奏出一曲和谐有效课堂教学主旋律。
1.睁慧眼,发现生成
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准确纠偏改误,整合生成资源,因势利导,顺着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可用性资源。
例如,《古井》的教学片断。
生:老师,我想问,如果这个村子里没有这口古井,那乡亲们的品质会怎么样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问你,雷锋家里有古井吗?
生:不知道。(众大笑)
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派意见,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上面教学片断中的随机事件,出乎预设思路,但教师抓住契机,借题发挥——让学生展开辩论,用学生所想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因此,既使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又使学生在辩论中体悟到就是没有古井,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能够让人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2.善提问,引发生成
生成的课堂既需要教师做一个警觉的守望者,也需要教师做一个宽容的领路者,并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在思维的殿堂里自主探索。
例如,《坐井观天》的教学片断。
师:自读第三次对话,要求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它们笑的含义相同吗?
学生纷纷拿起课本研读起来。
师:小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
生(一番激烈地讨论过后):我认为它们笑的含义不一样。青蛙笑是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它争论,实在可笑;小鸟是在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看似简单明了的地方设疑,引发学生的兴趣,再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最后再次自读自悟,训练学生的悟性,满足儿童的内心需要。
三、智慧的评价创建灵动课堂
一直以来,我们都喜欢听名家大师的课,名家大师的课很舒服、很轻松、很悦耳、很自由……这是大家的共识,而这何尝不是与名家大师们丰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和他们那清新自(下转第95页)(上接第90页)然、精炼洒脱的评价语有关。细数他们的语文课堂,常常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蕴含着无限的意趣。在他们的课堂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
当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名师们没有忽略前一个学生的感受,而是面带微笑地对他说:“有人挑战你了,高兴吗?”“高兴!”学生自信地回答。
当提出了问题时,名师们会伴随着温和的目光问:“同学们,有困难吗?那么,谁先来说?”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总会不失时机的赞美:“ 很有想象力!”“有智者的眼光!”……当学生回答不是很准确时,会带着关注的目光问:“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对于他的想法你不想说些什么吗?你们就这样迷信权威吗?”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2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实践,是综合知识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同时开发大脑功能,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接触社会新信息,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12年业界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我国互联网跨界融合迅速展开,当今互联网创新效果深度影响各个领域。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职业教育领域研究智慧课堂教学之风迅速兴起。目前国内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多研究侧重于智慧课堂的硬件技术实现,如智慧教室、移动终端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搭建智慧教室或依托互联网智能教学环境。本文将总结“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总体架构,建立适应高职汽车专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资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并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将移动智能终端和大数据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明确概念,确定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框架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规范,具体包含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与相应教学活动程序,使教学过程较为稳定,且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程序和策略。其中,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是宏观上确定教学活动整体规划,而教学活动过程主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体现了职业教育现阶段的教学理论思想,基本构成要素由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方面组成,“六方面”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实现学生的智慧技能可持续发展,并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根据教学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智慧课堂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相结合,从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个层面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框架的设计。1.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互联网+教育”是当今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新教育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嵌入学习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建设人工智能的思维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启智能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行业企业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学习情境进行多方位获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和分析,依托课前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问卷和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智能教育支持。2.课堂教学目标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在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建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启迪学生的心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3.课堂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完整教学系统,包含师生活动全部行为,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在课前环节,要求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制作预习材料,结合学生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设计,设计预习活动内容,资源;要求学生预习汽车相关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然后实施自主预习活动,在线交流,实时反馈,数据呈现学生预习结果,科学应用课前预数据,适当调整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在课中环节,教师创设情境,项目引领,问题切入,布置任务,导入新课,课堂随测限时提交,实时点评;学生整理问题,确定问题,多屏参与互动,巩固内化,举一反三;课中保持师生立体化互动,持续沟通,合作探究,教与学乐在其中,在寓学于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后环节,要求教师设置差异性学习拓展、比预习题型多样化的课后习题,提醒学生反思,开展个性辅导;学生学习相应拓展,提出疑问,提交必做的课后作业,提交录制的操作视频;课后巩固学习内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形成持续深入学习的能力。4.智慧教学辅助条件(1)硬件条件。智慧教室应具备便捷、实时、可靠的电脑、平板、手机、笔记本等信息化智能移动学习终端,话筒、摄像头等移动终端硬件采集设备,多个显示屏幕、光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智慧教室布局灵活桌椅;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能满足多设备、大数据量的互动需求,采集相关数据,记录存储教室内各种互动数据与轨迹。提供生产实训环境,智慧课堂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支持,汽车类专业智慧教室,最好能配置前教室、后车间的一体化教学环境。(2)软件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需要智能诊断、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现实等技术支持,支持智慧学习系统需求;结合生产岗位具体需求,设置虚实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解决个别实操设备、实践场景等受限问题。5.教学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教师、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师生交互”动态评价体系,以便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测验、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技能操作、学习活动、行为轨迹、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等作为评价指标;借助移动工具、教学平台、考试平台、第三方问卷平台、调查问卷和综合考试等开展在线评价、面对面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督导评价等多元评价活动;进而多元评价学生应知应会、操作技能、求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效果等。应用评价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督促学生注重过程学习。6.拓展迁移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迁移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掌握学生喜好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程度,设置有关学习拓展,推介相关拓展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资源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立德树人,要以行业需求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对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1+X”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课程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慧课堂教学必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产教融合,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1.建教材优结构开发可及时更新的新媒体化活页式教材,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首先,紧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将基础知识及先进技术融入教材,比如汽车底盘检修课程的教材,内容选取要着重汽车底盘各系统结构原理、检修方法,同时将汽车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技术、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教材,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相关原理可以选择性摒弃或设成拓展学习。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最后,教材要能形象描述或动态演示专业设备仪器使用及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方法、技术规范等。2.建课程配资源校企合作培养能熟练应用“互联网+”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与教材同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讲解视频、实操视频、三维动画、课件、学习评价、测试题等,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优质颗粒化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核心专业资源共享课程,保障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主动自主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建设拓展迁移资源,多门同类课程云平台改造整合,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深度互动,通过拓展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及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4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
表演这种形式在许多课堂上均可以见到,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模式,不管需要与否,都让学生表演一番,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兴趣盎然,其实质却是完全抛开了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任务。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船长》的时候,让学生表演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船上的人们逃生的情景,由于学生不能体验到在生死关头的严肃、紧张,在朗读哈尔威船长、奥克勒福大副的话时故作大人的口吻,引来下面学生一片哈哈大笑。教师本来是想让学生体验在生死关头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但教师的精心预设期望达到的效果却在同学的哈哈大笑中荡然无存。
现象二:泛滥的文本拓展――深度语文
拓展探究在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得到高度重视,几乎已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许多教师在此环节中费尽心思,力求创新,或是进行同类作品迁移阅读,或是抓住课文的某一点进行创造性阅读,或是利用课文引出话题进行讨论辩论……这种探索活跃了课堂,活跃了学生思维,但有时会让人感到这种活跃背后隐含着贫乏和肤浅,缺乏内涵与深度,似乎远离了语文。
有效的拓展文本会给学生带来更深的体验,会有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围绕“亲人”一词进行拓展,引入多媒体课件的树根,由树根说到有血缘关系的人,说到非典战斗中身先士卒的钟南山、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成龙,引入海湾战争的图片,50年前抗美援朝的影片,至此,窦老师带着学生从拓展的文本中感悟了亲人的含义,把亲人的含义推向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与窦老师相比,有的老师的拓展文本纯粹是为了拓展而拓展,不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而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引入了多个文本进行对比阅读,但都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其结果是让学生坠入一头雾水之中:老师究竟要把我们引向哪里?
原因分析:
1.语文意识淡薄,课程目标迷失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2.盲目跟风,拿来主义
随着新课程的春风吹遍大地,在基层的走出去的老师多了,基层学校请进名师来校授课、讲座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多,再加上杂志、录像以及各级各类培训,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每一位教师心中,但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做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许多老师还是找不到感觉,摸不准方向,甚至有的老师连教材都解读不透,不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看到或听到一节好课,有些老师就不加咀嚼的拿来用了,不管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不管是否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想而知教学效果怎样了。还有些教师出去听课以后,觉得一些老师的教学语言很有风格,很有个性,于是认为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我回去以后也可以模仿着用,于是乎,就像工厂批量生产一样,程式化的语言“遍地开花”了。
3.底气不足,缺乏智慧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中学 教师 教学 智慧
教师的智慧既关乎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又关乎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只有让学生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的成长才能得到保障;教师教学的每一环节的质量在于教师的教学智慧的运用和发挥,而教学的智慧又在于教师对各种教学机会的把握,如由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的机会,由教学过程自然生成的机会,由学生质疑引发的机会等等。如何利用好这些“机会”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智慧了。我认为,狭义地讲,教学智慧大致可以分课堂教法的智慧、课堂语言的智慧两大类。
一、课堂教法的智慧
如我教学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就有意在讲读讨论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用古诗今解今读的方法来拓展思路。
【原文】楚天千里青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我和学生互动后的今解是:西北开发大好时光,遥看天山各具形态,心里涌起的却是愁思和无奈的自责。自己外出求学,目的就是要掌握一把左右自己人生的宝剑,即便再难为也要一试身手,哪管别人是否领会自己的付出?
【原文】休说鲈鱼堪,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我和学生互动后的今解是:现在国家建设正需要人才,我哪里能如季鹰般不识大体而只顾自己回家享受美味,更不会如许汜那样胸无大志,错失美好年华,让人耻笑。关心国家发展和建设,就要学习桓温那样反思自己,绿树草木年年更替,充满生机,而自己要珍惜美好年华,若年华虚度,不但报国之心难酬,更会让自己悔泪满袖。
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发挥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自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本来就应当是语言美的表率,应该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去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阅读理解应该是难点,教学中切不可硬挤死灌,让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值得学生青睐的人,因为语文教师有自己可以利用的语言优势。话是开心斧啊,语文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语言打造好,才可能在教学的舞台上受用终身。
语文教师要享受教学的乐趣,努力关注语言的发展,关注活的生活,创新性地品味和理解古人生活的前提是要先学会享受创造和创新。我认为,创造、创新这个过程应当是充满幸福的。创造、创新就是比别人早想一步,多个思路,这样就会在起点上抢先别人一步。思路往往决定出路,这话值得玩味啊!当然,创造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智慧,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在继承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再如我教《鸿门宴》,我给学生的预习任务就是三点:一是弄懂字词句及篇章的含义;二是自我进行角色表演;三是与同学合作编写课本剧并由组长组织讨论分配角色进行课本剧汇报表演。时间上,我要求同学们从周五开始准备直到下周一表演,中间只有三天!周一上课时,听课的教师23位,加上学生,可谓“济济一堂”啊。学生扮演的樊哙豪气十足,扮演的项伯那么的机智,扮演亚父范曾的又是那么的到位……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演得尽兴,听课的老师们看得过瘾,与学生座谈时学生说得最多的话是我们理解了原文内容,我们自主学到了知识,同学的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兴趣等。这节课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我反思后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信任和尊重,学生有了教师的这种“关怀”和“信任”,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得到完美的发挥。
二、课堂语言的智慧
1.社会语言是活的语言,也是语文教师丰富自己语言的主要渠道。一个不善于捕捉新鲜语言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之所以越来越不受人欢迎,我认为就是语文教师太把语文教学当成一种相对专业的工作来做了,这就太刻板、太没有生机了。在讲《咬文嚼字》这一课时,我引用了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几句对话。访美时,对奥巴马说“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但美国媒体却把句中的“大国”改成了“国家”。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评说优劣。有个学生说,访美时用大国是在向世界宣告现在的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已经成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大国了!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访美时用的这个“大”字是在告诉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足以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的国家了!我真的为这些学生能说出这种有思想、能机智地对具体语言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进而对语言表达的深层内涵做出自己的分析的随机智慧而高兴。这种结果是在教师刻意完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时很难实现的。
2.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学着表达的课,这样的课是生成智慧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智慧不仅在于把握课堂结构、课堂流程和节奏,更在于教师用自己拥有的文化素养,在课堂语言的表达、课堂知识的传授、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等层面表现自己内在的品德和精神。教师若将这种历经岁月磨砺所积淀的智慧和确立的信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每一节课的练习中传递给学生,那将是一种值得大加赞扬的课堂语言的智慧。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就应该能娴熟地掌握教学语言技能这个“器”,用智慧的教学语言吸引住学生。一堂能够让学生入迷的课一定是好课。这智慧的技能我认为首先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情感的互动和交流。其次,课堂语言的智慧还要依靠教师自身理性层次的情感积淀。教师的课要上出亮点,打动学生,必须让自己动真感情。如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你是装不出来的,夏沔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爱是教育的源泉,同样也是课堂智慧语言的源泉啊。教师因专注地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课堂教学情感才会自然流露,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氛围才可能自然协调,这样的语文课才可能上出爱的滋味和情感,课堂语言的智慧才可能自然生成。当然,课堂教学不能没有情感,但情感也不能主宰课堂。一片哭泣声的课堂,情感是到位了,但这种课怎么可能再继续下去?一首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是挺有欣赏价值的,但让学生逐章听完再去讲课,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第三,课堂语言智慧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在于教师有效地控制课堂情绪,在于教师有机地把握课堂结构的生成和变化,用语言调动生生情感、师生情感的合理共振。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 情智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 作用
情智语文是由孙双金老师所倡导的一种语文教学的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情感和智慧。情,就是情感、情趣。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育,文章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也映射着读者的心理活动,读者在思想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情感是联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我们会为作品中的人物留下欢喜的泪水,也会为他们愁绪满怀,这就是情感。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情感的课堂,应该有血有肉,鲜活饱满,而不是简单地“说文解字”,不是精细的“解剖”,不是死板生硬的讲解,语文课堂的情感回归,就是语文本质的回归。所谓智,就是智慧、智力。智慧是教育的一个层面,指的是学生所养成的博大的胸怀,广博的知识,机警的头脑,敏锐的反应。语文课堂既要让学生通过文章作品而感动,让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恣意流淌,又要能在情感的层面下,激发出思维的火花[1]。
孙双金老师说,情智教学就是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的情感更丰盈,智慧更清澈。情、智就像语文教学的两个车轮,载着语文教学前行。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智教学呢?
一、情智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情智语文,就是饱含情感的语文。文章没有了情感,就像人没有了灵魂,没有情感的文章,就不能算是文章,没有了文章,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解读的时候,也会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文章有情,人也有情。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学生、文本也都是感情的载体,那么语文教学就必然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披文入情”,要抓住文本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感,走入作者的思想深处,立足文本人物,能够和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细细咀嚼重点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特殊意味。对于重点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表面意义向深层次分析,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要通过这句话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无奈,凄凉,还是充满了希望?作者回忆中故乡的美好,和现实中故乡的困苦,形成强烈的思想冲突,作者对故乡忧郁绵长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
二、情智语文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情智语文,就是充满智慧的语文。语言、文字是智慧的产物,语文作为语言文字的总体,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语文教学,就是在继承发展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和继承前人的智慧,通过语文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质疑,学生提出问题,远比教师解决问题的意义重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思考,深入文本的思想内涵。
不会思考的学生是不能进步的,没有问题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不会深刻,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也就会流于肤浅。情智语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会提问,敢提问,乐于问的学习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例如经常对学生说:“对于这句话,谁还有想问老师?”“对于这个同学的想法,谁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慢慢地帮学生形成提问意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例如在赏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反复引导学生对不相交的铁轨提出问题,因为这个物象表达出海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也是海子选择异样人生归宿的理由,只有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从内心去领会海子的内心矛盾冲突。
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中学生理解上的冲突之处,作为讲解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三、情智语文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语文。
情智语文,就是熟练应用的语文。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就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中,生成情智。无论是情智的倾诉,还是涌动,都融合在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语文教学最后都要落实在听说读写上,学生能够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言进行书面表达,能够流利地阅读书籍,并能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悸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的作用,在阅读中让学生实现自我感悟和提升。
四、情智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情智语文,是包含着人文素养的语文。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文本都体现着作者的智慧,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学生作为情智语文的接受者,是否喜欢语文,是否会学习语文,是否自觉地进行语文的学习,是否坚持不懈地进行语文学习,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方面。带着感情,立足学生,方法得当,智慧参与,这四个方面就是情智语文的基本特征。只有带着感情的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只有立足学生,才会和学生进行思想的沟通。教学方法得当,才能搭建起文本和学生的桥梁。只有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语文思考中去,其思维才能得到开发锻炼。
情智语文就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它让每一个学生有思想、有感情、有灵活的思维和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鲜活生动,而又各不相同。好的课堂就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