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1

关键词:园林意境;景观空间设计;启示

文人园林起源于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造园活动开始兴起。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文人雅士营造的私人宅院,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寄情山水、隐居山林、寻找世外桃源的思想,让文人对居住的宅院有着独特的设计,在私家园林创造美景,营造一种精神意境。古代文人园林体现了古人“隐逸”的思想,文人利用园林来进行艺术创造塑造自己心中的理想,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文人园林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对于当前的景观空间设计理念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1文人园林意境同景观空间设计的联系

文人园林的意境是文人思想的寄托,通过文人园林,可以看到文人内心的无奈,同时可以看到文人对山水、自然美景的追求,文人园林体现出东方景观设计的独特意境———与自然相融合。研究文人园林的意境并非是对古人生活模式和心态的向往,而是感悟其中的东方气质,那种追求融入自然的意境,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精神意境,实现人、自然、空间的整体融合,文人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值得当代设计师借鉴。将古代文人园林景观的意境同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相融合,在景观空间设计中更多的追求自然品味,减少琐碎、华丽、庸俗、堆砌的装饰,力求运用一石一木来传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美感。

2文人园林意境对当代景观空间设计的启示

2.1造园手法上的启示

在造园手法上,文人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小的景观,来展现出园林的空间层次,这种造园手法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区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文人园林对于上下和远近的把握十分得当,既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又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可以看出其中对上下远近的空间把握。例如北京的香山饭店,正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贝聿铭将山石、湖水、花草、以及树木与饭店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设计的相互映,使得整个饭店高低错落,院落相间,而且其广场式的前院、内院式的大堂、以及建筑后花园,不仅增强了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还营造了庭院深深的韵味。

2.2美学观念上的启示

文人园林在美学观点上,强调园林的“形”而非“型”,所谓的“形”可以将其理解为影子,影子因为不同轮廓而形成不同形状,“形”属于物我合一。文人园林通过门窗、假山、隔扇、花窗等,光影交错使人产生虚幻的意境。这种虚幻交替的意境可以用于当代的空间设计中,例如苏州博物馆的主要景观空间,中庭,其通过铺装、植物等景观材料与石景、水景,亭台等景观细部,共同形成了一个将中国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景观空间,入口处大厅厅门由两边半圆造型而成,相当普通的几何图形,用简洁的白与标准灰两色的和谐搭配,高贵而大气。同时采用了现代材料钢材和玻璃,没有任何传统的砖墙和瓦,有时尚感,充分体现了文人园林的意境。

2.3空间功能上的启示

文人园林在空间功能上,不仅满足了私密性的特点,同时文人园林还有着可居住、可游玩、可观赏的特点。例如,古代的建筑中,楼、台、阁、亭、廊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开敞,被称之为“厅空间”,这是文人园林的主导形式,可以很好地满足文人看与被看的审美情趣。这种“厅空间”的建筑形式,可以被当代的景观空间设计所借鉴,在房屋的中间设计庭院,建筑围绕庭院而作,人们在园林中可以实现与自然的融合,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主体,建筑成为自然景观的配角,让人们实现精神上的放松。现代景观空间设计可以借鉴文人园林的空间处理方法,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时间和空间的虚幻感,打造无限的空间意境。此外,现代景观空间设计在注重景观的整体布局时,还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山水、楼亭阁、匾额、诗词等,做为现代设计师更应该注重这些细节处理,为人们打造耐人寻味的现代园林景观。

3结语

文人园林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山水美景的向往,追求人与自然融合的意境,文人园林的设计是文人思想的产物,利用简单的景观来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如同中国的围棋文化,虽然只有简单的黑白双色,但是通过黑白的组合产生惊人的变化,因此,在当代景观空间设计时,可以借鉴文人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通过景观和空间的设置,展现出人与自然的融合,给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提升景观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易奕.浅析文人园林“意境”对当代空间设计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4(9)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2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空间;空间营造;要素;营造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营造的要素及注意问题

(一)满足居民需要,做到以人为本

居住小区的景观空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缓解工作压力、和睦近邻亲朋关系、观赏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它的出现是现代城市居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必然结果。

以人为本应是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因为居住小区的景观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以人的舒适感为中心,让人使用和享受。景观空间设计应考虑人性化的元素,通过研究人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群的喜好和不同区域、不同气候等作为首要的设计基本原则,达到人物融合的“天人合一”效果。

(二)通过景观感知,满足精神需求

对景观的心理感知,通过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三)调节生态环境,满足环境需求

通在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小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四)营造良好空间,满足空间需求

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五)具有实体性

居住小区景观空间作为一个小区居民共同活动、共同休闲的公共空间,一般设有地面空地、绿地、道路、水池、喷泉、小品、座椅、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这些要件需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的理想的活动场所。

图一:某小区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

二、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营造与组织

合理的对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进行组织设计,对景观形态的基本要素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功能、视觉感受、心理需求达到和谐统一。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营造与组织主要从空间边界的构成,内外空间的流动,层次空间的景深和序列空间布局等四个方面对居住小区景观进行设计布局。

(一)空间边界整体设计

居住小区的空间边界具有不同的形态,它包括平面形态和竖向立体形态,它通过物质材料、景观。建筑物及构筑物,植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其中不同空间穿插组合构成园林空间的边界,并形成特定环境景观中的远景、中景和近景。

空间的边界绝不仅仅是围合的边界,而应是可视空间的边缘。中国园林设计尊重自然,道路及空间边界含蓄自然,婉转舒缓,曲径通幽,伴随中国古典园林攒尖顶建筑风格的优美曲线,达到竖向空间边界的最佳形态。这不仅要求组织好边界轮廓的错落,进退变化,而且还要求景物配置与内外空间关系的自然和谐。

如图一,设计运用不规则自由曲线作为平面区域的划分,在很生硬的建筑空间里设计出轻松活泼的园林景观空间。每组曲线构成的图形都相互呼应,各具神态,具有现代美学所提倡的有无限的想象内容。

(二)注重内外空间的流动与联系

园林空间的两种空间形态即是内外空间,也称内向空间和外向空间。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小型园林景观设计多取内向空间布局,它通过园林设计的特定手段进行空间布局,内向空间具有向心性,由于它的这个特点形成了较为安静、稳定的空间形态,人们在这样的空间活动,或立或行或静坐都具有空间的归属感。这种空间的布局形式是园林设计不可缺少园林景观空间的重要内容,内向空间的景观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它的空间尺寸大小应适宜于人的需要。

大型或者特大型居住小区的景观空间构造,要内向空间与外向空间综合运用,外向空间布局使人在此的视线具有离心、扩散的特性。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要依据不同的环境,在设计上应进行内外空间的合理安排,完成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合理的流动。外部空间的借景产生空间的联系,内向空间的聚集产生不同空间景观效果,丰富景观的效果,大大提高景观的视觉效果和质量。

(三)层次空间纵深深入布局

居住小区的景观层次空间主要体现在景深的层次上,景深的层次可以增加景观空间的空间感和进深感。如何让整个空间看起来具有层次性,就要在整体布局上组织不同的内向空间,以若干个内向小空间通过不同内容的布置,使内外空间多种曲折变化、巧妙的相互穿插,产生空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这样步行其间景观不断变化,时隐时现,若有若无,会让人极富层次感和韵律感。如此设计,在平面上划分不同活动区,彼此有分有合,在纵向上通过高差的变化产生纵向的层次变化,产生主次变化,产生中心的引导性和聚集性等特征。

(四)序列空间综合布局

园林景观的序列空间反映着空间的次第关系,两个以上毗邻的空间就存在着序列关系,序列空间要密切相关,从主题到形式空间与时间都要有密切的联系,穿越不同区域能体会到空间整体结构和整体布局。空间典型的流动过程为:起始段——引导段——段——尾声段。然而,园林景观设计构成的条件千变万化,有法而无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在某小区的设计过程中,它的空间流动过程显得很明显,在主入口为起始段,花架长廊活动区来作为引导路段。慢慢进入的凉亭区为区,活动健身区为尾声区。通过空间的联系与交流,内向空间与外向空间相联系呼应,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结束语

居住小区的景观空间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空间景观营造,只有针对小区空间进行合理组织及有效的安排,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布景,才能营造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居住环境。才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3

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探讨植物在景观空间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植物要素的形态设计和功能,植物在景观空间的应用联系,植物在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与价值延伸,促使营造出更具宜人性和趣味性的园林景观环境。

关键词:

植物 空间 园林景观 环境

中国的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价值,其思想意境崇尚自然。植物作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构成要素之一,对产生景观空间的自然和谐营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既能净化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防止污染、保持水土、调整人的情感需求动向和创造出优美的境域空间。各种各样的植物形态也能增加视觉审美观,使景观环境空间充满生机和趣味性。因而,在景观空间的布局中多利用其功能,进行强化生态植物的意境,创造出自然、舒适、绿色的空间环境。

1.植物空间的特性分析

1.1植物要素的形态设计和功能

园林植物空间指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亨利・勒菲弗曾经提出:空间是历史和社会共同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中介和结果,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在空间中是同时存在的。人类在塑造景观空间时,也会被空间所塑造着。植物作为景观构成的要素之一,不同的植物景观,都是由点、线、面、体为基本要素形成的空间,能够划分空间,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维持生态平衡的体现。植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HF等有毒气体,还具有杀菌吸尘的功能。植物的色泽、形态、质感影响着人的视觉和感受意识,同时,能让园林景观在植物的折射衬托中,勾勒出具有艺术性、生态性和人文性的多样化的景观环境空间。

1.2植物在景观空间的重要体现。

从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角度来看,侧重以艺术造园布局的手法,来进行对景观的画意和意趣的组合,进行意境的传递。同时,继承和发展园林景观中的生境、画境和意境的思想理念。植物作为景观空间构成中的独立要素,它可以应用于空间中任意平面,能够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通过树干和枝叶,形成一种空间的界面形式,从而形成新的空间,进行疏密结合,形成围、达到透空间,以至于促使景观空间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的体现。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看,植物是景观设计中天然的装饰物,是最具有多变的构成要素,植物对景观空间的造园具有独到之意,能不断展示其自身的观赏特质,竟而创造出陶冶人的情操的空间意境。植物的大小形态,可以直接影响着景观空间的范围和结构形态,是在其植物构成不同空间类型的决定因素。在空间的形式中,植物可以和不同地形进行相结合,选择小型的灌木或者花卉,来暗示产生增强和削弱所形成的一个景观空间。为了增加地形的景观空间的效果,可将植物种植其顶端或者高地,与此同时,若配置低矮的植物,可以让低洼地区变得更加透空之景,产生一种艺术底蕴和美学的价值。

2.植物在景观空间的应用联系

2.1植物的色彩特性

植物的色彩是通过影响景观空间的气氛,依附空间的形式而存在的,对景观空间的和谐和层次有重要作用。通过不同植物的不同色调进行相互的配置搭配,进行对植物色彩的对比,形成色彩的膨胀与收缩之感,促使构成深层而丰富的景观空间意境,同时,也可以满足植物构成空间的统一性与多样化。在景观设计中,暖色系列表达出的运动感较强,反之,冷色较弱,进行其中的互补色运动感是最强烈的。进行开敞空间的广场或草坪,可采用大色块的暖色调,进行多色的对比植物,使用花坛或者花丛,烘托大所的景观空间的氛围(图1)。幽静的山林野趣,可采用小色块的冷色调,运用类似色来塑造花径。山地景观空间的造景,通常采用常绿松柏为主,突出其山的气势之景,利用枫香、银杏等变化的叶色树来进行衬托,配置一些以小乔木、花灌木,促使其产生花叶交辉和层林叠翠之意。水边的景观造景,以色彩的淡雅,来进行体现其水景的深远。

2.2植物的形态,以至于体现景观空间

植物在景观中,可以产生构成空间、引导空间、分隔空间的功能特性。每一种植物具有其特有的形态性质,并在人的心理要素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伞形的植物,通常以其宽阔延伸感,来突出景观空间的顶平面。圆锥形和尖塔形的植物,可以起到调和空间结构的作用。圆球形的植物,可以增加空间的封闭度和柔和度。垂枝型的植物,有利于时行空间的垂直面与地平面的衔接与引导作用。卵形的植物,可以完善空间顶面和垂直面之间的封闭性。点缀空间,通常采用特殊型植物来进行构造景观。空间的本身是不会产生形态的,是要进行植物的围合与限定的形式,促使其产生一定的景观体积感(图2)。

2.3植物的质感,景观特性表达

植物的质感是会受到植物叶片的大小、树皮的外形、叶表面的粗粮程度、植物综合性的生长习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在一定的景观空间中,进行不同植物的质感的搭配,能够改变空间视觉的尺度和景深、不断地产生调节景观空间的氛围。粗质型的植物,在其视觉的吸引能力较强,可接近视觉的距离感,以达到减小景观空间的尺度性,多用于不规则的景观中。如批把植物、构树。细质型的植物,可使景物的可视距离大于实际距离的幻觉,产生扩大空间。在进行小型的庭园景观空间设计时,可选择质感细腻和精致的植物。如南天竹、合欢。中质型的植物,在粗质型和细质型中充当过渡,使景观空间的气势变化自然,使整个形式变成统一的整体。通过植物互相搭配,可以达到增强景观空间的景深,并增加层次和产生丰富的景观空间的效果。

2.4植物文化的传递

植物的文化是传递一个民族的精神场所。传统文化的延伸和渗透,有利于产生中国景观园林极高的艺术境界。深厚的文学底蕴,促使景观园林空间具有诗情画意之意境。兰亭之修竹,孤山之梅影,西湖之桃柳,使得这些风景闻名遐迩,并形成独特的文化沉淀。景观空间可以使人们欣赏的心境情感收放伸缩,以至强化景观空间的传递。正好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之景,此种虚幻的意境空间要超出表现的实体形象,正所谓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直接促使人对景观空间的心理感受。如拙政园里名景“海棠春坞”,取意于唐代羊士谔在《山阁闻笛》中“山坞春深日又迟”,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和贴梗海棠各一株,搭配―丛绿竹,与海棠图案铺地相衬托,竞而在诗意的辅助下,充满春天的气息之意。植物自身就融入了千年文化的底蕴,形成一道独具一格的空间之美。

3.植物在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与价值延伸

3.1地域特色、空间对比

植物将具有明显差异的空间进行搭配,要借助对比的作用,来突出其景观空间的特点。即内向与外向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内向与外向是相互独立的倾向,它不但存在于建筑空间中,而且也存在于植物景观空间的组织中,促使人们产生一定的行为心理。植物景观空间是以内向为主的形式,强调私密性和围合性。反之,植物景观空间是以外向布局为主的形式,强调开敞与宽阔。疏与密的对比,主要在围合的空间和空间布局的植物配置。植物景观空间交织穿插,才能促使人的心情自然恬静。植物的配置表现在孤植与群落式配置的处理上,点状孤植使人产生孤独。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在尊重的基础上,挖掘出中国景观园林的精髓,以便植物疏密对比在景观空间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用现代的景观设计语言与美学,与时俱进,进行可持续发展和价值的延伸。

3.1绿色生态,引导与暗示,渗透与层次

绿色、生态是时展的要求。在进植物景观空间中,要利用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手法,来达到一种含蓄和深沉的效果。在具有很强的带状式的植物走廊空间中,可以使其中的人们形成期待的情绪,希望有所收获。充分利用框景、夹景、漏景吸引人的注意力,使景观空间产生一定的流动感。同时,植物材料的色彩、大小、质感的处理,都会起到暗示前进的方向。空间的分隔与关联的处理,表现在植物景观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选择通透的植物使景观视线流通,但其空间仍然被阻隔,比如将远景从树木枝叶的缝隙里,透漏过来所形成的漏景,以至于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4.结论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4

【关键词】城市景观 装置艺术 转化 媒介混搭

装置艺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与组合,进而演绎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当代景观的需要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些都刺激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新发展。在当代城市景观的发展过程中,装置艺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已有材料、场地或者事物进行转化,可巧妙体现城市景观历史的绵延。不同媒介的混搭表现,能够使观者从视觉、听觉、味觉、情感等多维度来感知城市景观空间。装置艺术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可以多种方式加强人与人、人与空间的互动交流。分而论之,装置艺术对城市景观的塑造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转化再造·历史的融合

通过对已有材料、场地或者事物进行转化,经过重新塑造后呈现给人一种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城市景观新气象,这便是转化再造的独特性。这样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体现一个城市景观中独具一格的历史感,它无法复制,是一个城市景观独特韵味的象征。如纽约曼哈顿的城市公园——“高线”公园就是一个成功转型的例子,它在一处荒废的铁路高架桥旧址上进行再设计,这座废弃高架桥曾是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纽约一条高架货运铁路,位于街道上空约9米的半空中。2009年,经过再设计的高线铁路重新开放,设计师将废弃铁轨保留作为历史见证的景观装置,并结合自然的植物和材料创作出多样的空间,随着季节的变换,城市景观的面貌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与色彩。这是艺术、城市景观和自然华丽的邂逅,为当代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2009 年英国布里斯托,人们将一个被英国皇家废弃的邮筒变成了一件装置艺术品,来丰富城市景观的趣味。人们用花朵和徽章把它装饰了起来,还在上面贴了诗歌和留言,邮筒成为一件具有创意的装置艺术品,引来了路人驻足观看。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可用取材来进行转化,通过艺术装置巧妙的表达,体现城市景观历史的绵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媒介混搭·空间的释放

装置艺术的创作和表达媒介是多元化的,如多媒体、光电子或是传统材料等,都可以成为装置艺术创作的方式和表现手法。当这些不同的技术以装置艺术的方式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时,会产生巨大的效应,这两种不同媒介的混搭表现,能够使观者从视觉、听觉、味觉、情感等多维度来感知城市景观空间。例如,2010年比利时绍德方丹公园(Chaudfontaine Park)里一个超尺度的木质衣服夹子从草坪夹土而起,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该作品由土耳其艺术家·阿里·乌伊萨尔设计,公园中的草坪只是一个二维的平面,通过竖立起来夹住草地皮肤的夹子把景观空间竖向地拓展了一个维度,这是对城市景观空间的进一步释放。在木质的夹子与草地揪起的连接点上,完美地使两种不同媒介的物质自然地贯穿在了一起,增加了观者对城市景观空间变化和体量的感受。2011年由法国设计师阿诺德·拉皮埃尔(Arnaud Lapierre)设计的装置艺术品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广场上展出,这件环形装置由125块正方形镜面和木块组成,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趣味。从环形外面看,镜面反射周围的景象,扩大了空间的尺度感。当人们进入环形装置内部,会看到镜面反射的自己的影像,营造出一个超时间和界限的空间。装置艺术品的材质选择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当与城市景观这个特定的场地结合,会在一定情境下变化出不同的空间感,对提升城市景观空间的层次起着推动作用。

三、互动体验·交流与思考

装置艺术的可变性以及对空间和其他元素的利用创造出了短期或者长期的可变化的城市景观,促使人们从被动的观赏转化为主动的思考和参与。装置艺术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艺术的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人与空间的互动交流,带给人们不同以往的体验与深刻的思考。如,西班牙设计师为2011年德国汉堡音乐节(MS Dockville Festival)创作的带有幽默色彩的城市景观装置艺术作品,其通过100个神秘发光的雕塑人像,展现了一个似乎正在威胁周围自然环境的军队。这件装置艺术作品唤起了人们对核能滥用的思考。城市景观在装置艺术的塑造下,具有了表达思想的功能。又如在日本神奈川大学的交流广场上设置的可供观测自然和人类的装置,这些装置有的与柱子结合,有的和座椅结合,有的与铺地结合等,观者可以通过这些装置感受天体的运行、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流逝或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简单的装置却包含着不简单的思想,它使人们认识并思考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对我们在城市文化发展上的探索和情感上的传达是十分有益的。在2011年神户双年展上,由日本24°工作室设计的“火山口湖”装置艺术品被放置在一个临近水面的景观内,该装置起伏的造型可以使人们随意选择休息的方式,装置内同样为人们提供了座椅。城市的快速发展与紧张的生活状态导致了人们很少面对面地进行社交活动,这件装置艺术品的创作旨在通过一个三维的结构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当人们进入装置来体味和观赏美好环境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与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情感的交流。一个简单的装置艺术很可能会带动并且改变整个景观的状态,这时候景观不仅是一种硬质铺装,更是一种软质的文化景观。

结语

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景观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城市中的景观装置既是美化环境的道具,又是传递情感和信息的纽带。因此,恰当地运用装置艺术,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效果,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它可以增加景观空间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丰富景观设计的模式,将静态与动态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从多方面丰富观者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石莹.国际新景观:景观艺术装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陈健.论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5

关键词:园林植物 空间营造 构景手法

植物景观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已成为造景的主体,植物景观配置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环境景观的质量及艺术水平,因此,对运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园林空间景观的探讨,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

1、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种类型的地被植物、矮灌木等来暗示空间边界。立面上则可通过树干、树冠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因此,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1.1开敞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它外向、无私密性。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气氛明快、开朗,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由如茵的草坪,斑斓的花卉,矮小的灌木等植物材料营造的空间均能达到此种效果。

1.2半开敞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材料为主营造的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人的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部分遮挡,人的视线透过稀疏的树干可到达远处的空间。另一种则是指空间开敞程度小,单方向,常用于一面需隐密性,而另—面需景观的环境中,在大型水体旁也很常用。这两种空间在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二者都不是完全开敞,也没有完全闭合,身处其中,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1.3 封闭空间

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共同构成的林下空间,利用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隔离向上的视线,同时林下灌木对视线的流动产生阻挡,人的视线四周均被植物所围合,形成视线的封闭,称为封闭空间,它无方向性,具有私密性、隔离性。

1.4 竖向空间

空间由基面和竖向分隔面构成,植物冠幅较窄,主要利用椭圆形、圆椎形、圆柱形的植物自身或与灌木结合,在竖向分隔面上封闭视线,形成竖向上的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导向空中。

1.5覆盖空间

指由树冠浓密的遮荫乔木构成的顶面被覆盖,而立面为空透的空间,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树冠的厚度和质感不同,能产生不同的遮荫效果,为人们创造舒适的游憩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植物营造的覆盖空间与许多由园林建筑营造的顶面覆盖,四周开敞的空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果抛开具体的形象、质感等方面的区别不谈,那么它们带给人的空间感受则是较为类似的。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手法

植物景观空间即要在具有实用属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它美的属性。多样统一是形成美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多样统一通过简洁、多样、均衡、强调、秩序和比例6 个因素对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合理选择、组织,而得以体现。

2.1简洁

简洁是表现美的条件之一,简洁的线形、形状总是比复杂的更具有吸引力。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创造简洁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重复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来体现。具有相同的形态或质感或色彩的不同植物可以通过这一特征的重复统一整个植物空间,既单纯同时又不乏变化。植物形态的重复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舒适、宁静感,并形成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一个空间中可以有各种特征完全一致的植物的重复,一般在形成覆盖式植物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中运用较多,这种景观十分单纯,没有变化,过长会令人感到单调。另外,在设计中更多可以采取植物组群重复的手法,或者使每一组植物组群的1/ 3 与相邻的组相同,这种重复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或确定重复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感等特征至少有一种是具有变化的,这样使得组群、空间之间都有了联系,形成了统一。

2.2多样

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令观赏者感到平淡单调,利用多样性则可以控制过多的重复,引发人们的兴趣。植物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同样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变化来体现。但应注意,多样性的体现并不是将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过多的变化只会导致混乱,而应在具有一种控制性的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之后进行变化。这种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用于调整构图的植物称为重点植物,实际上无论植物空间中哪种视觉要素发生了变化,多样性都产生了。

2.3 强调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强调打破了植物材料的秩序和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控制空间构图。植物景观中强调作用通常由主景植物来实现。主景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形态、色彩或质感在该植物群体中是否足够突出。对于形态来说,在一个群体中若有一种植物具有对比形态或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将会在群落中凸显出来。质感亦是如此,如果在植物景观中的控制性植物模式的质感为细质,则利用粗质或中性质感的植物即可创造强调效果,反之亦然。同样,利用色彩冲突很容易在植物秩序中获得突出的色彩变化从而牢牢吸引游人的视线。在植物空间构图中,植物间距的差异亦可形成强调。植物按一定间距种植形成秩序,直到间距发生变化,这时变化的植物将很容易被看到,而形成强调。另外,利用线形植物引导视线,视线的终点亦可形成一个焦点。

2.4均衡

在植物景观构图中,首先要确定均衡中心。作为均衡中心的植物景观在形态、色彩、质感上应该是强有力的,中心的明确标定可以避免构图的散漫和混乱。均衡也体现在景深方面。必须保持视线中前景、中景和背景植物的均衡。如果缺少了前景或背景,空间就没有了层次,画面的均衡就无从谈起。另外,前景与背景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处理应相对平淡一些,从而突出中景植物,形成均衡感。

2.5 比例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比例适度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所看到的物体上寻找与自己有关的形象联系来加以比较。合宜的尺度,使人亲切,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对于比例的研究自古就有,其中比较典型的美的比例包括黄金比、平方根矩形,它对于形成形式优美的构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植物景观平面、立面的比例研究中,发现其中也蕴涵着典型的比例关系。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中要注重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群落之间的比例关系,使植物空间景观尺度得体合宜。

3、小结

总之,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现代园林中,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只有重视植物材料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6

关键词:风景园林;艺术语言;构成要素;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048-03

1 引言

景观设计是一种融合了艺术行为的设计方式。而景观中的艺术语言就象景观设计师与游人沟通的桥梁,将设计师对美的感受通过艺术语言传递给人们,与此同时,他们所创造的景观也就成了艺术品。作为景观构成中的建筑、绘画、雕塑、艺术构件都是满足以上需要的重要元素。要体现构成景观的各元素的和谐、统一,就要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各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通过对景观中艺术语言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地分析,可以引导人们从一个更加理性的角度去欣赏景观,并加入到与景观的对话当中。

景观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在景观设计时必须满足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创造出好的景观,其中艺术性是在科学性上创造出的美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将人的需要分为5种,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美的渴望便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件艺术品都是通过一定的材料媒介来实现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以“实”写“虚”,本文将分别介绍一些“实”的方面,即景观中艺术语言的构成要素,和“虚”的方面,即景观中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法。

2 景观中艺术语言的构成

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趣味的统化将成为必然,但其主流仍未脱离对于人化自然地追求。随着人类环境地扩展,纯自然环境地减少,将环境加以人工提炼改造,创造出胜于自然(以人的欣赏角度而言)的生活空间将成为美化环境的主流。这种艺术,也就是景观艺术必将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最高境界的信条。作为景观构成中的建筑、绘画、雕塑、艺术构件都是满足以上需要的重要因素。

2.1 景观中的建筑

如果要领悟一个优秀建筑的精髓,必须从它所处的环境开始分析,即了解建筑所在景观的地理位置、光照条件、植被情况、雨量等。通过分析这些要素,能够因地制宜地建造出与景观相协调的建筑。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建构的物质环境,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史的历史行程来看,人类的生活实践从脱离穴居野处以来,就一刻也离不开建筑。随着历史地演进,人们对于建筑不只是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单一的含目的性,而且进一步要求满足于精神生活的观赏要求,与此同时,建筑周围的环境也成了人们对美的追求的进一步体现。从景观中所占面积来看,建筑是无法和山、水、植物相提并论的。建筑之所以成为“点睛之笔”,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在于其具有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元素,建筑中最适合于人活动的内部空间,是自然景色的必要补充。

2.2 景观中的绘画

景观是由英语单词中的Landscape翻译来的,Landscape首次见于记载是在1598年,源于荷兰语的“Landschap”。在16世纪期间作为一个绘画术语传入英国,当时的荷兰艺术家正热衷于自然风景绘画,虽然这个词在早期荷兰语中仅指“地区,一片区”,但传入英国时已经包含了“描绘陆上风景的绘画”的意义。因此,最初的英语世界里景观(Landscape)与风景画(Landscape Paintings)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景观表达的是人们对环境更深的认识及价值取向,而绘画则影响了人们对外部环境的改造。

景观的艺术创造,一方面要师法自然,另一方面又需要向绘画吸取营养。而绘画本身也需要“外师造化”才能生气灌注,同时绘画通过“中得心源”和对自然的提炼加工,能动地超越自然美,以假胜真。景观的艺术创造应借鉴绘画艺术的历史经验,吸取绘画的长处来进一步创造“第二自然”。从景观的历史行程证明,设计师往往具有很好的绘画修养,因而能将景观设计臻于“如画”的妙境,反过来设计师作为接受者的品赏和园画创作反馈,也多少促进了景观设计中画意的增长。景观中的绘画,不但可以表现为以建筑为绘,而且可以表现为以水为绘,以雕塑为绘,景观是把画境立体化、物质化,因此景观和绘画之间存在着互渗互泛的美学关系。

2.3 景观中的雕塑

雕塑是景观中的主要景观设施,特别在现代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点缀和烘托环境气氛,增添场所的文化气息和时代风格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景观都采用雕塑作为主要的设计手法,有许多景观的主体就是雕塑,并且以雕塑来为所处环境定下基调。所以雕塑在景观设计上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景观雕塑都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的载体。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埋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由此可见,景观中的雕塑应在题材和形式上与环境相协调,对背景地设计与选择应使之能充分衬托雕塑,并与环境中的植物、水体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的视觉设计。雕塑在不同的景观中反映的内容是不同的,景观中的雕塑对景观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提升的作用。

2.4 景观中的艺术构件

艺术构件是实物而不是笔触语言或是形式构成语言作为基础的艺术语言,主要表现在设计师对现成品的挪用、组合、悬置、搭配、添附、错置等,从宏观上看可以是各种景观要素的规划组合,从微观上看可以是对不同材料的创作。在现代的景观中,为了配合景观与建筑、环境的整体美,出现了一些空间过渡的构架及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构件等,这些都属于艺术构件。

为了空间过度需要而采用构架的形式,形成通透、轻盈、简洁的空间。在景观中常设置的柱廊、构架、建筑入口的构架门等,起到划分、过渡、联系各个空间的作用。为了装饰的目的,在特定的建筑与景观中设置一些构件,往往是从建筑和景观中抽取一定的元素形成构件的造型,起到强调与美化的作用。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艺术构件已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设计师划分空间和提高景观艺术性的常用手法之一。

2.5 景观中的水景

水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按其形态特征分为点状水体,如水池、泉眼、人工瀑布、喷泉;线状水体,如水道、溪流、人工渠;面状水体,如湖泊、池塘等。水面具有优越的景观性。这是因为无色透明的水往往表现出无穷的色彩,随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其深度、所含的化学成分、水中生物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水面可以平静而悄无声息,也可以在风、重力、潮汐的作用下发出湍急的水声。平静的水面能把周围的建筑、树木的影像反映出来,形成清晰的倒影。即使在城市人流集中的广场、绿地,以水池、人工瀑布、水幕、喷泉作为景观的主题,也能让人体验到自然之趣,感受到温馨、亲切的环境氛围。通过水景,人们和景观有了更多地对话,促进了人们与景观地交流。

3 景观中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法

美学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此人对美的感受大多是趋向一致的,也就是说对美感的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景观作为一个由若干相关相生、互渗互补的元素所构成的完整统一的、形有尽而意无穷、深邃的艺术空间。要体现构成景观中各元素的和谐、统一,就要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各种景观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3.1 划分空间

在景观的艺术空间中,各艺术语言要素必须服从于景观整体的美,这就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规划和分割景观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境。设计师须在景观设计之前就有整体的构思,对整个景观设计的有宏观控制能力。这就需要把握各艺术语言要素的相关性和多样性。同时应确定一个景观中主要所体现的景象,根据这一指导原则将各个不同空间单位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以满足人们好奇求新的审美心理。正因为有了对空间的划分,人们对景观中美的体验才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景观才可能持续地发展。

3.2 主次对比

艺术品作为一个审美整体,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决不是相互等同的,而是存在着主与宾、相关相依、互为协调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它们得以有机地凝结、聚合成为一个呼吸照应、生气灌注的美的整体。一个优秀的景观就像艺术品一样应有主要和次要的部分,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具有不同类型、不同景观的统一体。在同一景观中,主体控制着宾体,宾体围绕着主体,于是宾主相生,创造出了富有趣味、引人入胜的景观。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主次对比更加显著,一个景观经常以主景所表现的内容来命名,如伊拉凯勒水景广场,就是以水景为主景,其他的构件都是次景,这样使人们从不同的方位都能感受到水景广场的魅力。

在景观设计时,应确立主次,在一个主导景观空间周围组合一系列次要景观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均衡的向心式构图。中心景观主导空间要具有足够的尺度,以便把次要景观空间统一在其周围。而相同的景观次要空间可以形成对称的组合形式。同时要把握景观空间的近似同一,也就是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景观空间按照某一固定的规则组合成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空间序列。这相当于主要或次要景观之间内部的相互协调。把握景观空间的对比统一,就是将形状、方位各不相同的景观空间通过对位、轴线等手段,将它们有机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3 景意交融

主次的对比的确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刺激,但是对比太过强烈反而会造成反面的效果,因此在度的把握上需要将两者相互渗透、互相协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曲廊便成了贯穿全园的一条“线”,使人们在感受到“欲扬先抑”前能通过漏窗隐约看到开阔的空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在现代景观中,不仅运用了视线的渗透,还通过对人们听觉、触觉和嗅觉的影响,使景观中各部分交融在一起,造成景外有景的错觉。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罗斯福纪念公园,则是运用“时间”将全园联系起来,由4个主要空间及过渡空间来表达。这4个空间既是对罗斯福总统长达12年任期的叙述,也是对“4个自由的纪念”。海尔普林(Mark Hieprin)的设计将这位伟大总统辉煌的政治生涯,以一种近乎平凡的手法,通过这个值得纪念的难忘的空间娓娓道来。故要将一个景观连为一个整体,不仅可以通过景色之间的相互关联,还可以用“意境”将它们联起来,使人们感觉到这根隐含的“线”一直贯穿其中。

4 结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对景观设计的风格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环境的心理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景观中的艺术语言已成为人们思想沟通的桥梁,同时已朝着多元化的需求方面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 林 潇.景观设计和艺术的讨论[J].中国园林,2003(4):17~18.

[5] 俞孔坚,刘东云.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J].园林城市规划,1999(2):61~62.

[6] 赵娜冬,段智君.浅谈主题公园设计手法的发展趋向[J].中国园林,2003(11):171~173.

[7]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李 征.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9] 韩 巍,刘 焦.室外景观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Artistic Language of Landscape

Song Yanhang

(Dimao Landscape Design and Advisory Limited Company, Shanghai 20002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