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

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文1

首先,教师要重视对文本的解读。阅读教学是一种课内教学行为,它不同于课外的自由阅读,因而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阅读体悟的独特性、差异性,还应该重视小学生对文本语义的基本认识,亦可称之为“共识”。学生作为文本的读者与教学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文本语义与学生个性体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学习“武松打虎”,有的学生就说:“武松打虎立了功,但是赏银应该分一部分给酒家,因为店家的十八碗老酒功不可没。”面对这类学生的“独特体悟”,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中去,去解读文本的语义,帮助学生正确感受文本的真正语义。“店家筛酒,只筛三碗,怕客官喝醉。”“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出了店门,店家叫他回来看景阳冈上有虎伤人的官司榜文。”从文本中的这些描写可看出,店家高尚的职业道德,他提醒着武松要注意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体现了店家的人文关怀。小学生的独特体悟正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帮助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褊狭、肤浅走向全面、深刻的。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其次,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尽管近年来我们都在倡导合作、探究、双主的学习方式,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成为了教学的主流,但是这些新理念的执行还显得过于形式化,往往只是新在表面。比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仍然是教师组织、教师单方意愿设计的课堂,缺乏学生的思考。而要改变这样的课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例如:采取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至于如何分组,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机组合,这样既能使各个组别之间的知识能力不至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协调合作,相互帮助。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去合作学习,积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参与到讨论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再次,要重视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阶段的教学,教师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能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题”:不仅要会提关于阅读文本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会提文本涉及的词、句、段、篇,词义、语义表达上的问题。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读、议练习,才能真正让小学生掌握文本的涵义,明白文本哪些地方好,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实现迁移与适用。此外,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还需要强调一点,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始至终引导学生如何去朗读、默读,要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去读,潜心地读。当然这种读是要有目的、有层次的。笔者认为,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是学生能否把文本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如果学生不能达到这一指标,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可以说,不论是培养学生语感,还是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抑或是培养学生快速认知文本大意的能力,都是需要教师对学生着力训练的。

最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要灵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文本的题材、体裁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如“精读课”就可以分四个基本模块,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文本的大意;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中心,深入领悟;三是品读赏读,揣摩阅读文本的表现手法,词、句、段、篇的写法特点;四是要学以致用,通过阅读大量的文本积累语言,并尝试运用。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比如对于那些景美情深的课文,我们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当然对于一些不需要精读的文本,则主要是整体把握,不宜肢解阅读文本。笔者建议可采取几遍读的方法。一是读对读通,口诵心悟;二是画画批批,明确大意;三是交流收获,积累语言。

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文2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含义

根据了解,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联系课内与课外知识进行的阅读模式,详细说来,就是从教材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课外教学知识的研读,把同一个主题运用在多种文章中,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其中的奥秘,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这一模式的实施,也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从有限的教材教课中读取无限的知识,在不断的阅读中寻求更多有用的信息,给予了学生更加广阔的知识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与思维方式,辅助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1.取其主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按照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要求,首先需要从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总结出其内容的主旨,根据主旨进行课外阅读书籍的筛选,选出一些与主旨相近的书籍,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阅读。

比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狐狸与乌鸦》《小动物过冬》等课本上的知识,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与大自然中活跃的动物息息相应,以物喻人,让小学生从喜爱的小动物中发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从小动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小学生更加亲密地了解小动物,而这些也是小学生必定有自身好奇的新鲜事物,因此,把这些问题放于书本中,建议学生自身去阅读一些关于动物类的书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的答案会比从老师那里得知的答案,更加真实可靠。

2.进行书籍的归纳类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主旨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根据主旨内容进行书籍的筛选与分配。小学有一年级到六年级这样六个不同的年龄学习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书籍内容和其主旨也都不一样,更何况在同一个年级也有不同的知识类的涉及,这就需要在不同年级层创设不同层次的书籍,在同一年级的书籍中,根据所学知识的主旨内容进行详细归纳,这样的书籍归类,可以在小学学校建设一个阅读室,帮助学生进行详细的书籍归类,便于学生寻找相关阅读书籍,营造了一个安静的阅读气氛,也就能达到阅读的效果。

3.组织阅读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主题鲜明的阅读性学习,因此,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围绕主旨来阅读的,也是需要学生首先学会阅读,才会对教学有帮助。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推荐相关书籍给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放学之后布置阅读性质的作业,或者在学生学习时间进行督促与提醒,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学。

三、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1.交流式阅读

主题式阅读主要是围绕主题与阅读两个方面来讲,学生首先要学会阅读,在教学中进行交流式阅读,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知识的讨论,探讨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容的进行透彻的把握,假如没有进行交流式的阅读,也只能算是个人对进行的皮毛了解,不算真正的掌握其中的内涵,所以,在阅读时应该多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学习知识。

2.标注式阅读

阅读提升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标注式阅读,在阅读的时候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像比喻句或者拟人句这些句式应该多加留意,这些句式的积累,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遇到看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进行标注,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自我寻找答案。在不断的标注式阅读之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0-01

小学语文培养的不仅仅是针对我国语言文化基础进行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言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意义进行的教育。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而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学好小学语文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涯意义非凡。本文通过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建议。

1 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提问

小学生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索一切未知事物的热情。对于小学生的这种特质,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切不可用拒绝采纳以及倾听的方法将小孩的这种特质扼杀在摇篮中。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适当提问。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节课的时候,文中的雨来和一般小学生的年龄差不多,小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对雨来进行分析的同时,反省自己。比如“小英雄雨来在和日本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为什么可以取胜,他有哪些优点”“如果你是小英雄雨来,你会怎么做?既可以把鬼子引到雷区,自己又可以安全逃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雨来为什么喜欢和老师作对”。小学生一般喜欢动脑筋,会提出一些奇思妙想,而且,他们天真无邪,思想简单,只要老师加以鼓励,学生就一定会将自己的想法都大胆说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养成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以观察能力的获得作为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观察能力包括对人进行观察以及对物进行观察,为了培养小学生观察人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动大家做游戏。每个人写一张字条,字条上可以隐含三条关于自己的信息,然后集中收起来,老师把字条读出来之后,让其他同学猜这是谁写的。这个游戏中除了考验大家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还考察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一般被读到的同学面部表情身体行为等都会有不正常的表现,就看谁观察得更加细致入微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新型的物品或者植物等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然后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一段话写出来,描述越详细越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以想象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应该已经存在,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课后要求,“对课本中的画面用一段话来描述”,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根据一个图片来想象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他们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除了这种方法,教师也可以经常布置学生这样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用四个词“自行车,漫不经心,秋高气爽,浪花”来连成一段话。将这样看似毫不相关的几个词语放到一个情境中,组合成一段流畅的话,本身就考验人的想象力,小学生又正处于充满奇思妙想的年龄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4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生物老师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述了一种新型的病理,包括它的组织,结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等,老师讲得滔滔不绝,不亦乐乎,学生认真听讲,记录笔记。然后下节课的时候老师做了一个知识小测验。老师自己出的一份关于上节课内容的题,全班大部分人都感觉题很简单,自己掌握得不错,答得也挺好。可是令全班惊讶的是,最后所有人都得了零分。老师很严肃地告诉全班人,他所讲的这种病理压根就不存在,都是他捏造出来的,所以大家都是零分。通过这个故事,老师希望教会学生一个道理,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式,勇于提出质疑。作为学生我们也要勇于提出质疑,对书本质疑,对老师质疑,带着我们的疑问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5 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热情

所谓创造是指产生原来并不存在的事物或者想法,创造型思维必须是学生自发主动的,基于自己的智慧和兴趣所产生,而不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做。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做出一副特别严厉的样子,甚至让学生感到害怕,不敢不听课,不敢不完成作业,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像猫和老鼠的关系。学生稍有不慎,就会被批的一无是处,学生感受不到老师像朋友以及长辈之间的那种亲近。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是严肃压抑沉闷的,学生不可能畅所欲言,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生怕遭受到严厉批评,所以也就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热情洋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捷径。而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为其创造思考的氛围,学生自己也要用心探索,总结规律。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勇ァ

参考文献:

[1] 王冰.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6年04期.

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自主性;阅读习惯;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中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五、在阅读中感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孕育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法、总结学法。

由于学法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法指导要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独白”式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起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与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J].上海教育,2007,18。

[3]孙景华 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05,4。

[4]郭根福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7。

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文5

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缺乏持久耐力,语文教师导入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能形成长久的阅读兴趣。而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生成有效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图片制造一个美妙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例如,在讲授《黄山奇石》一文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呈现一幅《黄山飞来石》的图片,学生一定会被图片吸引住。教师可借此提问:“你们谁知道这块石头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地方的?”这样导入,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到图片上来。他们一边看图,一边讨论、猜测,在争辩的过程中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可以说,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佳境。

2以游戏教学创设生动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那么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促使学生获取阅读知识。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并在“动”的过程中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等游戏化形式,参与创设阅读情境。通过游戏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交流和沟通,使语文阅读文本内容快速有效的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的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将自我角色对象化,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使其对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安排学生扮演雨来、李大叔、鬼子军官、鬼子、村民,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更深刻的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表演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以朗读手段营造良好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感知阅读文本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验文本的音韵、情感魅力的重要方式。相对于无声的文字,有声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中描绘的意境、主人公的情感或者作者的创作思想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朗读能够使学生的精神集中在课文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更好地品位文本中蕴含的感情,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修养和情操。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对文本的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桂林山水》充满了对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那种如诗如画境界通过文字得以展现。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够融入感情,就能够体会到桂林“甲天下”的秀美景色,同时也能读出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的人生趣味,培养起学生较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气质。

4以多媒体方式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由于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运用于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关键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的语文知识为直观认识,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为知识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如在讲授《鲸》这一教学内容时,要引导学生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单凭文字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而借助多媒体呈现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察中进入文本阅读,辅以问题,学生的认知面得到了拓展,观看中了解了更多关于鲸的知识,阅读也就更轻松了。又如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乐片段,学生欣赏后让学生抒发感慨,顺势引入盲姑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中,同时也为阅读中的联想奠定了基础。

5以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或心理感受,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和纠正,而不是轻易的指责。通过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相互沟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语文教师除了利用课上、课下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可让学生写小文章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给老师提建议、指错误等形式来加强师生交流沟通。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因为喜欢语文教师而喜欢语文这门课,达到利用师生和谐关系来使情境创设得以顺利进行,并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效果。

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5万字。”这样庞大的数量有时会让很多教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完成这一教学要求,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故事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大部分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对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当学生在卫生、纪律、课堂举手发言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奖励学生,当他们听得入迷时,教师应抓住机会顺势引导学生回家查阅相关书籍,自己阅读故事内容。还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看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如,“愚公移山”“龟兔赛跑”“小兔乖乖”“精卫填海”等。

二、开展相关活动,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表现欲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他们参与形式多样的交流与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让学生把从《小星星》这本课外读物中看到的故事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的兴致高涨,采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朗读、表演课本剧、讲故事等等,都把故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学生讲完一个故事后,教师应要求其他学生说一下通过故事内容懂得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知识。这样一来,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不但扩大了自身的阅读量,而且增加了知识积累,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培养良好习惯,达到良好效果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本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坚持每天读书,而且要定时、定量。(2)明确阅读目标,只有将精力集中到某一目标上,才能提高成功几率。(3)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只有在计划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逐步实现目标,才能完成最终目标。(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5)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富有内涵的句子要及时记下来,积累课外阅读素材。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的几点浅显的认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