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适合直观性教学原则

所谓“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能够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呈现相对具体、客观、鲜明的教学材料,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改变其认知结构,促进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化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能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而非繁杂枯燥的学生。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认知发展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学生对那些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时往往相对困难。如果能够通过构建学生生活情境相类似的环境,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把握。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即是如此。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有利于将抽象数学形象化

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即,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够单纯的从成人角度进行教学,而是应当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之中,曾做过类似实验。即第一组单纯陈述数字字母的概念入手,第二组,采用生活情境化教学手段,进行生活化教学。两组学生虽然最终均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第一实验组却表现较为疲惫。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有利于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更适合学生思维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最终目标是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而非单纯的数字理解与把握。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生能够对小学数学基本知识较为扎实把握基础上具有实际运用的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所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进行快速转化,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进而使教师更为直观观察到学生小学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进而进行有针对的指导与帮助。长期的及时性反馈使得学生能够将小学数学知识把握与生活实践相统一。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沉闷的氛围相比,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引入生活情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新课程改革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基本要求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绝对化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作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式逐渐受到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绝对化即是一重要问题。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所指“构建的教学生活情境与班级中学生的大多数生活相同。”即我们所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应当与学生实际相统一,而非教师的“一厢情愿”。只有构建与小学生生活相类似的教学环境,才能够真正的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真正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达到无碍运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中应当依“跳一跳摘桃子”原则构建

与具体生活情境构建不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类似生活情境的构建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合理把握小学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构建过程之中,往往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例如,部分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构建时,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了解不足,导致针对不同年龄运用同样生活情境,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小学生认为教师所创设的数学情景过于简单,进而失去数学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构建应当依“跳一跳摘桃子”原则进行构建。即生活情境教学应当基于小学生生活情境,但应当高于普通生活情境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日常生活之中,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特征以及成长经历不同,使得涉及到小学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时容易被小学生所忽略。这就使得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将这些无序的数学知识进行分层次,有意识、有目的的呈现出小学数学基本知识,并且根据小学生实际经验进行划分,依“跳一跳摘桃子”原则进行生活情趣构建,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能够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其教学成败。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相比,教师所创设的日常生活情境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占有着重要地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榜样作用对于小学生课堂教学,甚至一生均具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坚持将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与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和谐师生关系影响下,达到全面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课程改革影响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要想真正达到情境化教学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还需要从教育者、学习者等各方面进行细致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提升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2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3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 ,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 ,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 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首先就是要理解"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这一概念通常的理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的内容以及将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的规划,使之更加具有系统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设计都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根本没有可能提高教学的质量。[1]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也是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我国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的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比如信息堆积、静态知识梳理、学生被工具化等问题。这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实现"文本理解"、"动态思维历程"、"学生主体性回归"。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从"信息堆积"向"文本理解"转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堆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信息堆积通常是指在处理掌握的信息时不遵守任何结构的对信息进行处理。按照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现状,教师对小学数学使用的教材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处理一般有两个过程,第一,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认识,第二,对于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以此为根据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在这两个阶段中以第二个阶段为主。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第二阶段进行信息处理显得无序且无结构,只是将一些教材中的信息进行没有目的的堆积,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信息堆积的问题主要就是数学教师在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时没有充分重视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思想和目的,没有区分的将所有内容都交给学生,更没有任何逻辑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造成教学过程的混乱和无序,最终造成学生只能靠机械记忆来维持会做题的基本表现。[2]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转变认识,就是说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进行文本理解。其实,教材所记载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编者的思想和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理解,就是与编者进行交流最终达成与编者的"视域融合"。因此,教师要做好文本理解方面的工作,切实认识课本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视学生为工具"向"学生主体性回归"的转变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广泛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在教学和学习中采用的方法是老师教课,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尤其是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不能准确掌握这一知识时,老师可能已经讲到下一个知识点了,所以学生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让老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造成老师的不负责任,教学成为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责任心下降。

针对这一弊病,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其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学生如何作为一个主体那?其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地位是如何实现的那?表现形式有如何是我们应当重点探讨的。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推动教学的进行,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理解,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去解答,或者采用趣味教学等方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但是无论如何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应当从教学方式、手段、语言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考虑,以此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三、实现从"静态知识梳理"到"动态思维历程"的转变

还应当注意到,所有的教材知识都是简单的、静态的知识结构,很多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只要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去关注另外的一些内容,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的是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重点做到引导学生创新,提高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所有的方面,采用更加有利的教学手段,比如采用,问答的方式或者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另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懂得与学生交流。小学生还处于朦胧阶段,其对一些问题,社会环境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通过交谈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教学。[3]同时鼓励学生努力去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勇于挑战,开阔视野。总之,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对静态的知识进行梳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阎亚军:《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载《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9期

[2]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载《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10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5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是否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小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评价的探究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是否高涨。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2.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程度是否投入。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全体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以及独立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2)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3)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4)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

(5)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1)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2)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3)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4)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5)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1)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3)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1)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①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②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豏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2)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1)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6

为从根本上完成素质教育赋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必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小学数学的 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与同行进行商榷。

一、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在全面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任务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 “我要学”,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一方面学生要想牢固的掌握数学, 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解释外界 事物,热心于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勤于思索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觉检验的习惯等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良好的习惯都是 学习和训练的结果,在童年期最容易形成,一旦形成,终身受益,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数学思想方法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所表现出的思想与方法,它反映人类智慧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规律,既包括形式逻辑的思想方法,又包括辩证逻辑的思想方法。与小学数学内容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统计思想和空间观念等。与小学数学学习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观察与操作、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类与化归、归纳与类比、联系与转化等。除此以外,还有具体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构成了数学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对象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特点,找到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每个人都具有祈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天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后进生的知识 基础及观察、记忆和思维的特点,坚持在全体学生操作、练习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后进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得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要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在全班教学、小组讨论和个别教学时,鼓励他们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达到“帮学相长”的目的。同时, 课堂教学要低起点、小坡度、快节奏,使后进生能跟上学习的步伐。每一小节、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要及时过 关,及时补救,做到“段段清”。

在练习的设计上,包括新授前的练习,新授中的练习,以及新授后的巩固练习,要形式多样,提高训练的 目的性。一是切实抓好基本练习,帮助全体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二是重视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三是加强综合练习,使大部分学生能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四是指导用好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从数学教学的过程看,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

从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看,我们认为不是教师同学生的矛盾,也不是教与学的矛盾,而是学生同教材的矛盾。课堂教学是把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认识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师是实现 这种转化的中介环节。教要为学服务,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结构特征,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 、活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奋发向上,使学生“乐学”;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强化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强化主体意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摸规律,运用启发式在“引”字上狠下功夫。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指符合儿童认识活动规律性的教学全过程。凡是那种能够全面调动儿童智力活动积极性的,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已知,来主动地探索、扩展新知和解决某种问题的教学过 程都是启发式教学。华中师大的姜乐仁教授认为数学启发式的教学体系,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三为主、两结合、一核心。三为主:一是指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探究学习;二是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思维,教给学法,善于引导而不包办代替;三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教、辅、学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教材的综合功能。两结合:一是指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二是以课内教学为主与课外学习活动为辅相结合。一核心:是指以启迪思维,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 为核心。

2.要让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在同一层次上参与 还是在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四动四会。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动笔,每一个学生都会听、会想、会说、会做。

应该提出,一节课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3,群体活动(全班操作、小组研讨、笔写作业、阅 读教材等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教师要做到:能让学生动口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说,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动笔之处一定要安排学生去写,能让学生动脑的地方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3.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并能比较完整的叙述思考过程。

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既是人际交往的需要,又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对于学习的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多数学生的“说理”能力还是相当弱的,需要我们下大力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要坚持不懈,一要精心设计,二要反复训练,三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要科学准确,浅显易懂。在信息交往的方式上,提倡多通道的信息交往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表答自己意见的机会。要有指名说,同桌互听互说;也要有小组讨论,自言自语。注意启发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表 述自己的意见。

四、在加强“软件”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地加强“硬件”的建设,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加普及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刚刚结束的全国小学数学评优活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除投影幻灯外,计 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软件的设计,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直观,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感,大大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计算机进入课堂,已不是梦寐以求的幻想。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五、切实抓好数学活动课和数学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