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森林保护;社会建设

τ诹忠涤肷林保护的方式和方法,需要不断推进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改进林业与森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将我国建设成为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为了能够实现这一建设目标,需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完善我国在林业与森林保护中的建设。

1.推进社会建设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不断推进社会建设的同时,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改进更要广泛关注。当今社会建设中,在不断完善森林保护的同时,要尽全力遏制对林业环境的破坏,以此调动更为广泛的群众积极加入到林业保护团队中,实施森林保护的重要措施,以此完善森林保护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将森林保护的长效管理目的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丰富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物种总量的完善,是提高我国在森林保护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推进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对森林保护作出改进

当前,在森林保护工程的各项投入中,最应关注的是在可持续林业与森林保护的建设中,关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投入措施的发展,这将是如何改进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发展和壮大森林保护的重要方式。这些对于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设都具有非常大的促进和改善作用。但往往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对于森林的保护工作中,都会容易忽略关于森林资源在物种单一存在现象中的客观方向,这是不断导致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以及森林保护中所存在这一问题各项问题的原因。

2.改进森林保护的手段和方式

2.1改进森林保护的手段

可持续林业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在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推进森林保护手段的完善和实行,这是可持续发展林业及森林保护中,森林保护手段的不断完善。在对森林保护手段进行完善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做好对森林资源的培育,这是当前解决国家在社会建设发展中,保护发展森林的有效前提,也是有效解决当前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森林保护手段,是对森林生态和物产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可持续林业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手段,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与森林保护方式相结合的终极目标。

2.2改进森林保护的方式

随着可持续林业这一社会建设发展观念不断广泛深入,在森林保护中所需要改进的方式也越来越明显,对森林工作人员的培养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森林保护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重视和发掘,同时,在清楚认知森林保护重要性的过程中,也不断为森林保护方式的改进而做出贡献。这是在森林发展中对于森林资源不断提升和改进认知的一项重要方式,也是在森林保护方式中最需要完善的地方。通过对森林保护方式的不断改进,及时提高社会建设和发展质量,将是可持续林业与森林保护方式中的重点改进模式。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2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广泛,并且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而且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不断地重视,我国的森林面积每年都在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国家森林资源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森林发展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我国的原始森林面积相对较小,人均森林占有面积比较低,森林分布地区不均匀,森林平均覆盖率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和破坏也加重了森林资源的负担。因此,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并不好,生态系统也比较薄弱。

2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目前已经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但是政策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能总是完全符合我们预期的标准,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2.1过度采伐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禁止人们肆意采伐森林。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还是会无视相关法律法规,过度采伐森林资源,这就造成了大面积树木植被被破坏,这样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效益,然而却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调节作用,也极大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另外,一些采伐者在砍伐树木时,会选择采伐那些还没有生长完全的树木,这就导致了森林资源很难得到快速地恢复。森林自身原本具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在人们的不合理干预下,森林的生态系统已经非常脆弱。

2.2土地征用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是建筑面积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必须使耕地面积保持在红线以内,因此,更多的建筑商将目光投放在森林用地上。很多企业和开发商都在将自己的产地建设向森林区域转移,面对这一情况,需要的正是相关政府对土地资源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但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在管理土地时,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开发商以征地的名义,将森林用地变为建筑用地。政府的“缺位”行为是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保护森林资源,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需要政府发挥其行政职能,来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2.3体制不健全

我国物权法对于森林的保护也有相关规定,但是总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和完善,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实际执行也并不彻底。之所以这些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部分政府人员还在幻想着以环境换经济这一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这也就导致了部分政府岗位形同虚设,完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4责任不明确

森林管理责任不明确,也是我国森林保护工作成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很多地方对于森林的管理比较混乱,不能行之有效地划分责任区域,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这也就导致了森林保护工作注重形式,缺乏管理的实质性,森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序开展。另外,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使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给我国森林资源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应该尽快加强相关工作,使森林资源得到有序、可持续的开采。

3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3.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

森林资源保护是一个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所以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于森林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另外,虽然我国目前的森林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这些森林中大部分都是人工林,而人工林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不能与原始森林相提并论,所以,唤起社会公众参与到对森林的保护工作当中来,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应该利用各种传媒力量,包括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平台,来进行森林保护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公众意识到森林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森林的质量与人类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应该着力宣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只能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提倡人们遵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尊重森林植被的生长规律,倡导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森林的共同发展。

3.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很多开发商有了可乘之机,也导致政府工作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所以,健全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森林的必要措施。现在倡导的是法制社会,一切的行为都应该在法律框架范围内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的社会才可以正常有序地运转,对于森林保护同样如此。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森林保护的工作做出详细的规定要求,才可以打击违反森林保护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不仅是人们对森林应禁止的行为,还应该包括对政府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惩罚措施。明确职责,才能有效地管理,在法律法规中对政府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才能使政府在森林保护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建立监测体系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能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自觉性,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措施。加强监督,需要对我国的森林资源数据实现实时掌握,因此,需要建设相关的监测体系。森林资源的管理比较困难,其具有土地面积比较广阔、生态结构比较复杂等特点,因此,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来对国家的森林资源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表示,GIS可以快速获取森林的各项统计数据,实现分析与实际应用的能力,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对各种变化都有一个比较及时地反应。但是地理信息系统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偏远地区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因此,需要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和帮助,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3

关键词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对策;青海互助

互助县北山林场1997年9月14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成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吸引了无数游客,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此,由于在立法、执法、守法、管理诸方面存在不足,以及在农村能源建设、林区职工利益、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等方面存在问题,给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负面影响。强调其森林资源保护,对促进互助县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1]。

1森林资源保护的状

互助北山林区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境内,地处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位于东经102°6′~102°43′,北纬36°42′~37°6′,海拔2 200~4 308 m,植被划分上属温带草原区的祁连山地寒温性针叶林草原区,总面积11.2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7.86万hm2,幼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苗圃地面积为51 211.9 hm2,退耕还林地265 hm2,境内分布的树种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白桦、山楂、沙棘等,森林覆盖率为68.4%,年降水量470 mm,且集中在6—8月,蒸发量为1 194 mm。具有林业用地广阔、树种资源丰富、林木蓄积量高、以针叶林为主等特点。虽然互助北山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已经初现成效,但是仍然应当认识到,互助北山林场的特殊地貌以及大部分寒冷季节导致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建国以来对林木的大肆采伐以及森林火灾、挖沙取石更加重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此种类破坏的严重后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恢复,它需要数代人作出不懈努力,才可能再现郁郁葱葱的森林。

2森林资源衰减原因

一是森林资源保护立法缺乏系统性。除国家法律法规外,互助县制定了一些森林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形式上看,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比较全面,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规范仍然比较凌乱,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2]。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强。林牧矛盾比较突出,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然在相当范围客观存在[3]。三是村能源建设有待加强。山区群众建房、生产以及生活用材大多以木材为主,势必造成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如果改变人们以木材为主用能结构,将大大减少森林采伐量。为此,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互助县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已初有成效,但是以木材为燃料和建房者大有人在。四是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带来负面影响。

3对策

3.1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执法,提高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为了强化林业管理,有效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搞好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和提高自身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奖惩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在提高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同时要采取吸引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使群众从森林资源保护中获得利益。通过林改,在天然林林建设中引入民营机制,发挥森林资源的市场运做,才能保证群众持续有效的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培育中,实现有效的行政执法。

3.2推进农村能源改革,合理改善农村用能结构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保护森林和维护生态,对于促进北山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电能、节柴灶等替代能源,转变用能结构,推广替代木材的各种建房用材,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

3.3积极鼓励植树造林,大力推进绿化,有效防止自然灾害

一是鼓励利用多种资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谁造谁有,维护承包造林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二是规定优惠的措施,鼓励开发“四荒”植树造林;三是规定退耕还林的土地种类和实施退耕还林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四是重点保护公路两旁的植被,防止塌方和泥石流中断交通,影响经济发展;五是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才能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有效控制各种自然灾害。

3.4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是通过集中学习及与加强生态旅游相应的政策、经济、法律手段落实的方式,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二是加强游客管理。根据生态资源的承载量,控制游客的数量;有效控制游客的活动范围,重点保护一些脆弱而珍贵的生态环境;通过门票、旅游须知、导游图、旅游区内的环保指示牌,发放废品收集袋等手段,以“除了回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为口号,提醒游客注意环保,增强环境意识。三是完善生态旅游相关立法和执法,保证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4]。

4参考文献

[1] 强仓,刘桃树.兴庆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9(6):95-96.

[2] 李天洪.湟源县封山育林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83,85.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4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关系

在建国初期为了有效地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部分地区对资源的开发远远超出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林业资源也没有幸免。林业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以及人类的活动。通过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保护不仅能够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林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注重加强对林业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开发,提升林业资源的管理效率,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1.过分注重眼前利益

我国森林资源一般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通常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实施管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以牺牲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进行滥砍滥伐,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明显高于种植速度。因此,难以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目的,森林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森林资源管理多是依靠政府方面出力,仅仅单凭政府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加大对森林保护的宣传,号召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然而,由于对于森林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社会公众的森林保护意识并不强,如果仅仅依靠森林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制约了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而且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林业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加强林权管理,提升林业资源涵养水源的作用

我国一些地区受当地地质以及地貌的影响,林业资源会遭受严重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威胁生态环境的发展。林业资源本身具有保持水土以及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林业资源的恢复、补植等手段能够使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使得整体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都得到提升和维持,所以必须要注重对林权的管理,进而保证林业资源涵养水源作用的发挥。

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林权管理以及采伐的权限设定等是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最佳手段。由于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受限,交通不通畅,所以经济的发展会相对落后,而经济水平低也使得当地的居民更注重眼前的利益,通过对林业资源的砍伐获得经济报酬,改善经济环境。而由于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得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形成经济和生态的恶性循环。通过林权管理和采伐的限制工作开展,有效的制止乱砍滥伐的情况。而且通过法律的约束能够更好地规范当地人对林业资源破坏的行为,为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林业管理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从当前林业管理现状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森林资源的管理方法会逐渐趋于完善,生态环境也会逐步优化,同时林业管理工作也会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林业将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利用综合性的林业发展模式,促使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使林业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强林业建设,这样不仅实现了林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为人类创造了更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因此,林业管理在未来发展势必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国家应重视森林资源,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深深刻印在人们的思想中,让社会公众参与到森林保护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林业管理工作效率。

3.提升城郊林业管理,减少工业污染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当地的水、空气等被污染和破坏,林业资源能够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释放空气,对大气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被誉为大自然的肺。同时林业资源也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速,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含尘量。通过对城郊地区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原有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能够将城市的生活区域与工业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对工业环境的污染進行阻断,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4.跟进林业资源保护同步措施,提升林业资源保障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林业资源中不仅有林木,同时还包括一些野生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资源,这些物种都依附于林业资源生存,由于过度的砍伐,不仅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也使得很多物种失去生存的环境。所以在林业资源保护中,不仅要注重对林木的保护和恢复,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保证其他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比如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捕杀和采摘的限制等,进而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三、结语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5

关键词:香格里拉森林资源资源保护

香格里拉——人间的世外桃源,那里雪山环抱、峡谷壁立、草原辽阔、阳光灿烂、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满浓厚宗教色彩和和平宁静气氛的地方——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他的《消失的地平线》中如是描述。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顿时香格里拉“香”满天下,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圣”,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而最令每位迪庆人引以自豪的是其茂密的植被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阻止西北风沙南侵的重要屏障,是江河源流传流不息的基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香格里拉被确定为世界十大自然物种基因库存之一。基于此,强调香格里拉的森林资源保护,对促进香格里拉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永远的香格里拉具有重大意义。

一、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

1.香格里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腹地,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在东经90º35′-100º19′、北纬26º52′-29º16′之间,全州平均海拔为3380米,州内气候属于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造就了了香格里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我国金沙江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全国保存较好的以亚高山针叶林为主的原始林区。据统计,分布在迪庆州境内的种子植物达到5000多种,包括2183种高等植物、969种药用植物、136种野生食用菌、1578种观赏植物,境内野生动物资源140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的有30多种,动物的有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滇金丝猴、黑颈鹤、秃杉、拱桐、红豆杉、榧木等。总的来讲,香格里拉的森林资源具有林业用地广阔、树种资源丰富、林木蓄积量高、以针叶林为主等特点。

2.香格里拉的森林资源已经发生衰减

从1992年2月起至1995年5月的全州森林资源遥感调查显示:全州林业用地面积为181.2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94.3万公顷、疏林面积45.3万公顷、灌木林面积24.9万公顷、无林地16.8万公顷。全州林木总蓄积量为22680.2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8383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4219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4万立方米。与印度东北角的阿萨母比缅甸北部高山区相比,迪庆的森林植被保护较好,森林资源较丰富。但是,香格里拉仅是30年代初对迪庆的纪实性描述,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森林植被已经发生了衰减。例如,不包括灌木的森林覆盖率:60年代(66年)为56.32%,70年代(74年)为42.21%,80年代(84年)为38.67%,90年代(91年)为35.37%。包括灌木在内,80年代森林植被覆盖率为76.57%,90年代为55.62%。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衰减为0.7%。森林衰减的原因很多,但是采伐是其主要原因。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哈罗德瓦德里在《迪庆森林遥感》中所写到:“目前,迪庆州仅采伐冷杉、云杉和松树等木材收入就占了迪庆州财政收入的80%,这反映了对木材产品的单一的工业依赖。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陡坡地上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成了冒险的赌博。”

3.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初现成效

从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到2002年5月止,全州共落实管护面积172.2万公顷,占任务量的120%;完成公益林建设465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53.3公顷、封山育林34366.7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14200公顷,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4%。可以说,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初现成效,使境内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降低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奠定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香格里拉变得更加美丽。

4.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任重道远

虽然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已经初现成效,但是,仍然应当认识到,香格里拉的特殊地貌以及大部分寒冷季节导致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建国以来对林木的大肆采伐以及森林火灾、挖沙取石更加重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此种类破坏的严重后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恢复,它需要数代人做出不懈努力,才可能再现英国人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那郁郁葱葱的森林。

二、香格里拉森林资源衰减成因分析

1.森林资源保护立法缺乏系统性

除国家法律法规外,关于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主要有:《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有关规定)、《迪庆州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办法》、《迪庆州绿化考核奖惩实施办法》、《迪庆州自用材管理办法》、《迪庆国有林场实施方案》、《迪庆州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迪庆州天保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迪庆州退耕还林管理实施细则》、《迪庆州“十五”期间采伐限额实施方案》《迪庆州护林防火实施细则》、《迪庆州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关于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通告》、《中甸县关于严禁采集松茸的通告》《中甸县2000年前消灭宜林荒山的决定》等。形式上看,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比较全面,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规范仍然比较凌乱,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2.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1998年9月-2002年5月迪庆州森林公安、林政共受理各种林业案件783件,查处778件,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171人次,收缴木材1938立方米,没收伪造木材运输票证40741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有力的打击了林区违法犯罪活动,从而保护了森林资源。但仍有一些林业行政部门和执法人员认识不到位,履行职责不主动,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仍然在相当范围客观存在。

3.林区职工需要脱贫致富

从1998年9月1日起,迪庆州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全州1447名森工企业职工失去劳动对象,企业停产,职工减收。为解决相关问题,全州采取撤销森工企业建制,组建12个国有林场的方式,对森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全州6户森工企业实行转产分流,全面完成12个国有林场的组建,并分设14个分场,197个管护站,安置到天保工程的森工企业职工共846人,昔日的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育树人。虽然这些措施基本解决了森工企业的职工出路问题,但如何维护职工利益以及林区职工群众和原来服务于森林采伐业的第三产业的人员的脱贫致富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自然保护区管理落后

香格里拉境内有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等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对于天然林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自然景观的保持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员不足,且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不高,致使管理能力弱。同时,由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导致当地社区的经济收入减少,对当地社区和农户产生了不利影响,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社会矛盾与冲突不利于对香格里拉森林资源的保护,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5.农村能源建设有待加强

山区群众建房、生产以及生活用材大多以木材为主,势必造成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而森林采伐是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工业用材和薪柴的需求又是采伐率据高不下最主要原因。如果改变人们以木材为主用能结构,将大大减少森林采伐量,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大有裨益的。为此,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迪庆州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能源建设已初有成效,但是以木材为燃料和以木材建房者大有人在。

6.水土流失、泥石流及滑坡等自然灾害明显增加

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给香格里拉水土流失严重。2001年该州水土流失的面积已达到4890平方公里,占到了土地面积的20.5%。挖沙采石行为也是滑坡和泥石流的重要诱因。在过去几年内,香格里拉县环保局至少关闭了200多家采石采砂场。尽管如此,大规模破坏生态的挖沙采石行为仍屡禁不止。在香格里拉县,随意开山采石的现象令人震惊,从县城放眼看去,就可见到城外四周山体都被大面积“开膛破肚”。据统计,县城周围被破坏的土石方至少有2500万立方米。开山采石破坏生态植被,由于高原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环境很难恢复,这也是造成塌方和泥石流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7.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已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而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可忽视。以迪庆州的三坝纳西族乡为例,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在水渠旁修了许多公路,破坏了本已脆弱的植被系统,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在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的东坝村,2001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7.70KM2,轻度流失面积为7.78KM2,中度流失面积为7.53KM2,强度流失面积为2.38KM2。

8.森林火灾影响森林资源的消长

建国前,香格里拉地区对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不重视。建国后,增强了防火灾识,提高了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森林火灾次数逐年下降,火灾损失逐步减少。但从1975-1995年共计发生火灾651起,成灾面积为269184亩,损失林木1022029立方米,烧死幼树1011.44万株的数据来看,火灾仍然是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虽然从1998年9月1日起,全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由于森林工业的萎缩,其所负担的防火基金得不到保障,1999年迪庆州的森林火灾数量急剧上升,仅4月间,一个乡的一起火灾就造成1.2万亩天然林毁灭,相当于1998年云南全省森林火灾面积的总和。

三、保护香格里拉森林资源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立法,加强执法,提高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为了强化林业管理,有效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现香格里拉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森林法》,将现有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森林条例》。该条例既可统领现存规定森林资源保护具体方面的地方法规规章,使整个地方法规系统化,更好的贯彻执行上位法律规范。同时,又可在该条例下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其他立法,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此外,还应在搞好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和提高自身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奖惩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在提高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方面,要做好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同时要采取吸引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使群众从森林资源保护中获得利益。对私人开放商品林建设、在公益林建设中引入民营机制,发挥森林资源的市场运做,才能保证群众持续有效的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培育中,实现有效的行政执法。

2.实施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促进林区职工群众脱贫致富

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基本内容是,在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林地用途、森林经营规程不变前提下,将全部林地按林场(所)林业户数分成对应的管护经营责任区,让职工群众在看好林、管好林、造好林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林内的山副产品资源,所得收入归管护者个人,从根本上把管护责任与个人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目前,迪庆州的管护责任只是划分到各个责任单位,自然保护区统一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保护区以外的国有林统一由各国有林场经营管理,集体林由集体林权属单位经营管理,林业工作站负责监督指导。笔者认为,可以在划定部分公共管护区后,其他部分按职工户数划分为责任区,签订责任状,让职工真正成为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和利用的主人,把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增加职工群众收入、为林区职工群众提供广阔就业天地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产生一人管护,全家就业的实际效果。只要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就会改变过去对森林资源单纯利用的模式,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人民富裕同时并举的目标。

3.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效保护天然林

其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修建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等;建立宣教中心;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大对森林消防和森林公安的设施设备的投入,最终提高管理能力。其二,增加管理力量,改善管理人员待遇,提供相应培训机会,提高整体素质,满足保护区工作的需要。其三,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共建。其实社区是当地自然资源的使用者,只有当地社区也加入并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系统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有效持续的保护,才可能减轻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财政负担。为达此目的,应充分运用当地丰富的矿产、水能和旅游等非木材资源,开展兴修水利、修筑道路、建造桥梁等建设项目,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推广科学种田、养殖、放牧;对林副产品进行合理有序开发与保护。最终形成当地居民持续的替代经济收入,这样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又可有效保护天然林,处理好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4.推进农村能源改革,合理改善农村用能结构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保护森林和维护生态,对于促进香格里拉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电能、节柴灶等替代能源,转变用能结构,推广替代木材的各种建房用材,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农村新能源代替烧柴,每户农户一年可以节省柴薪2.5吨,相当于保护半亩森林一年的树木生长量。新的农村能源计划完成后,建设19万口沼气池和21座秸秆气化站,相当于每年保护了10万亩森林的生长量。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政府有利的组织、领导和鼓励。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的能源改革,政府应解决相关资金技术问题,有效利用香格里拉丰富的电力和太阳能,促进香格里拉的农村能源建设,采取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新能源。

5.积极鼓励植树造林,大力推进绿化,有效防止自然灾害

其一,鼓励利用多种资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谁造谁有,维护承包造林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其二,规定优惠的措施,鼓励开发“四荒”植树造林;其三,有效科学地限制开山采石;其四,规定退耕还林的土地种类和实施退耕还林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其五,重点保护公路两旁的植被,防止塌方和泥石流中断交通,影响经济发展;其六,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才能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有效控制各种自然灾害。

6.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一,通过集中学习及与加强生态旅游相应的政策、经济、法律手段落实的方式,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其二,加强游客管理。根据生态资源的承载量,控制游客的数量;有效控制游客的活动范围,重点保护一些脆弱而珍贵的生态环境;通过门票、旅游须知、导游图、旅游区内的环保指示牌,发放废品收集袋等手段,以“除了回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为口号,提醒游客注意环保,增强环境意识。其三,完善生态旅游相关立法和执法,保证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7.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防火管理

其一,加强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在州政府与各县政府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基础上,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当年度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其二,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要求从自己做起,对别人监督,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努力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其三,加强火源管理,增加防范措施;其四,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其五,坚持增加森林防火资金投入,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其六,始终坚持实施科技防火,加强科学防扑森林火灾技术的推广应用,譬如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加强森林防火等。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6

关键词:环境法;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红线;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58-03

森林资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如林产品)、生态价值(调节气候、保肥固土)和社会价值(如提供就业机会)。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森林的经济价值而忽略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资源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效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天然林稳步增加,人工林快速发展。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林业保护部门纷纷划定林业生态红线,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

然而,我国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和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环境的事件频发。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的环境问题,调整因森林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法体系主要包括《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构成林业生态保护依法建设管理的框架。然而,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全面反映当代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法治需求,因此,立足于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现实困难,探索制约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因,寻求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法制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一、森林资源问题

1.森林资源变化。(1)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是指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林地与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根据1973―2013年的8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结合2013年颁布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数据,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随时间变化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远远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30%的平均水平。同时,不同区域的森林资源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东南丘陵,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同时,森林蓄积量增长潜力呈东南部增长快但总量少、西部增长缓慢但总量多的趋势,因此,我国森林的未来规划方向趋向于西部重种植面积、东部重森林质量[1]。面对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环境发展国情,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的目标,合理规划森林种植区域,评估和提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长潜力,将是今后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2)荒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荒漠化面积262.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平方千米。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2004―200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实现净减少,年均缩减1717平方千米。但是,我国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防沙治沙法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防沙治沙管理体制不顺,未确立林业部门防沙治沙管理与执法的主体地位,执法监督难以落实;防沙治沙法与相关法律存在交叉重叠、法律边界比较模糊等问题[3]。为实现到202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的目标,须探索荒漠化防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扩展生态环保新技术和新产业,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机制,巩固以林草植被恢复为主体的荒漠生态安全体系。(3)湿地。湿地是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抵御洪水、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增温和人类活动(农业经济活动)直接导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09―2013年)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呈下降趋势,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4]。目前,在湿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法制和政策体系不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严重滞后,公众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缺乏专门的湿地保护资金[5]。为履行《湿地公约》和实现《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建设长期目标,完善我国现有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迫在眉睫,须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土壤质量。土壤是森林生态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空间向森林的挤压及矿山开采和冶炼、污水灌溉、大气沉降等因素,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森林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恶化。土壤一旦遭到污染,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如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且有效性下降,最终导致林木生长不良,给农林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6]。我国土壤保护及治理方面的专项法律机制的缺失,使得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无法可循,无法可依,严重影响防治工作的开展。土壤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急需公众提升森林土壤保护意识,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以法治建设为抓手,坚持源头严控,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保障农林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7]。

2.侵占林地。为了切实守住林业生态红线,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非法侵占林地问题突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5年时间累积超过千万亩,要守住森林资源保护红线,保障森林资源发挥调节气候变化作用的数量底线,压力很大。从法律制度操作层面,毁林占地的违法成本较低,一般从非法占用林地多少的角度考虑,处罚相对较轻,难以做到罪刑相适。

3.毁坏珍稀濒危动植物。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组成部分,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场的利用不尽合理,肆意掠夺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得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过度开发利用而不加保护,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衰竭,森林生态系统失去某些功能。因此,实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和生物的多样性,全面实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开展物种拯救,使95%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80%的重要生物得到保护,继续开展对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迁、野外放(回)归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盗伐、滥伐林木。近年来,在我国各个林区,盗伐和滥伐林木的案件频繁发生,处于偏远山地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滥伐林木情况更为严重,具有小型案件频发、以初犯农民盗伐和滥伐林木为主的特征。导致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频发的主要经济原因在于:破环森林资源的犯罪机会成本过低、木材价格高涨、严厉的林木限伐政策及违法犯罪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概率较低[8]。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宣传不到位,农民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这是导致此类案件频发的因素之一。对滥伐林木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时,存在行政处罚的执法阻力较大,征收罚款的理论依据不足;刑法有关滥伐林木罪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存在处罚力度设置不合理,入罪范围有疏漏。

二、制约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我国森林资源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林木所有权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种所有权。我国现行《森林法》对森林权属的规定,没有就构成森林的各种要素(如林木、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森林景观、林下资源、林木品种等)分别规定所有权、使用权,对森林集体所有权和林木个人所有权限制过多,这些都不利于对森林产品和林业适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9]。同时,我国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粗放,管理落后,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公众参与等方面与国外林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林业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营林措施、连栽、纯林等配置不科学,导致人工林地衰退,生产力不高。受制于林权流转市场不完善、林业经营主体分散、林权抵押物无人监管等问题,林业资金投入不足,林业规模效益无法显现。同时,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制度经过层层实施,农户处置权进一步受到限制,农户经营山林的制度成本过高[10]。这些传统的林业政策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完善林业基金制度。为了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央级和省级林业基金制度,把林业基金规定为林业主管部门用于发展林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林养林”。发达国家林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林业基金制度的保障,如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蕴含着深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体现出高度的环境公平正义,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问题,制定一整套的林业保护与扶持政策,建立不同形式的林业基金制度。日本、美国等建立自己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国家必须从林业基金中以无偿和低息有偿形式资助私有林主进行造林[11]。目前,我国的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林业资金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林业基金管理制度,严格界定林业基金使用范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林业资金投入体制,解决林业投融资问题,改革传统的育林基金制度,才能保障林业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12]。

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基金管理办法陆续出台,扩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范围,加大补偿力度,为生态林的集中分布区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保障林农权益,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仍存在法律体系零散、资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督、补偿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不统一、数额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13]。借鉴国外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国须客观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管理监管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实现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支付的多样化[14],最终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需求、体现森林生态价值长效的生态补偿制度。

2.推进森林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指购买碳排放指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2013年起,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碳交易试点正式运营,交易量不断增长,初步构建碳交易政策体系。截至2015年4月,累计成交额近13亿元。在碳交易市场中,森林碳汇项目处于发展初期,总量较少,各省市仍处于探索阶段。如2013年,云南首笔森林碳汇交易1.78万吨,每吨二氧化碳卖60元;2014年,浙江省临安市首批42户碳汇成功出售,每吨30元。我国目前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重,发展森碳汇不仅能利用我国的天然优势,对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突破林业发展瓶颈、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我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底端,缺乏话语权。因此,有必要完善碳交易市场,推进森林碳汇参与碳交易体系,实现企业碳汇交易由自愿向强制转变;加紧建立林业碳汇的计量监测和标准体系,为碳汇的计量监测提供基础依据;加大财政的支付转移力度,拓宽林业融资渠道,转变增长方式,发挥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硕.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估算我国森林蓄积量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1):147-151.

[2]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R].2011.

[3]彭继平.《防沙治沙法》贯彻实施情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3):1-5.

[4]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R].2014.

[5]吴后建,但新球,舒勇.湖南省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和建议[J].湿地科学,2014,12(3):349-355.

[6]楚春晖,佘宇晨,佘济云,等.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5):259-263.

[7]陈梦舫.保护土壤,守住人类生命线[R].人民日报,2014-10-20.

[8]彭亮.论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法律关系――以森林资源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0,(4):84-86.

[9]蔡守秋.《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J].现代法学,2004,26(5):47-57.

[10]张红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权状况研究――基于国家政策法律、林改政策及农户调研数据[J].林业经济,2015,(1):16-22.

[11]陈曦.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借鉴[D].浙江农林大学,2012.

[12]薛艳.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