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文1

教你认识新生儿肺炎

从宝宝出生到满28天叫新生儿期。新生儿肺炎是此阶段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治疗不及时,会并发其他疾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新生儿肺炎的表现又很不典型,往往不易引起家长注意。

新生儿肺炎与婴幼儿或年长儿患肺炎的症状很不相同,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发烧、咳嗽、咳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很少见到。当然,新生儿肺炎并不是一点也无迹可循,如果宝宝出现下列症状,你应引起警惕: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吃奶呛、不吃奶、有时烦躁不安、呕吐、面色青灰或苍白,鼻翼翕动(小鼻子不停地翕动)、闭口吹气、点头呼吸(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在呼吸的同时头一点一点)、呼吸不规则甚至暂停、低热或不发热,甚至体温过低全身发凉、不咳嗽(有的没有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普通表现,如、呼吸困难等)、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

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中的某几项,就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拍肺部×线片,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治愈新生儿肺炎的关键。

了解医生如何治疗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也可同时并存。不同的病因,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新生儿肺炎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的各项治疗措施,使宝宝尽快痊愈。

1 吸入性肺炎

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产道分泌物,或出生后吸八乳汁等引发,同时也会继发感染。

医生的治疗原则: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和对症处理。

2 感染性肺炎

产前感染(在母体内)常由大肠杆菌、厌氧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引起。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感染常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衣原体、溶血性链球菌至呼吸道等引起。出生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常见。

医生的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

多数新生儿患肺炎需要住院治疗,一般住院时间需要1~2周,待肺炎的症状消失,宝宝能够正常地吃奶,其他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妈妈的配合

定时替宝宝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

拍击宝宝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以利痰液排出和促进肺循环。

在护士的帮助下帮宝宝吸痰:反复吸净宝宝的口咽、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的要采用雾化吸入,促进分泌物排出。

密切观察宝宝病情:

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及早告知医生,若合并肝迅速增大,提示可能心力衰竭,医生会给予吸氧、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使用强心药等。

如果宝宝突然气促、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可能是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配合医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护理

居家护理很重要

宝宝出院后,妈妈的悉心护理对宝宝的痊愈和康复很重要。

1 了解住院情况记住医生嘱托

包括:在医院每天吃几次奶,每次吃多少,几小时喂一次,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服用什么药物,是否需要复查等等。

2 改善宝宝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要新鲜,适当通风换气,但要避免对流风。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空气太干燥会影响宝宝排出痰液,加剧呼吸困难。

3 注意呼吸道护理

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影响宝宝呼吸;安静平卧,经常翻身变换,以增加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如有气喘,可将宝宝抱起或将背垫高,利于呼吸。鼻腔内如有干痂,用棉签蘸水取出,防止鼻塞引起呼吸不畅。

4 注意喂奶 防止呛奶

应抱起或头高位喂奶,或用小勺慢慢喂入;每吃一会儿奶,应将拔出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

5 严密观察宝宝变化

如有睡眠不安、哭闹或吃奶少等现象,可以咨询住院治疗时的主管医生。

有效预防最重要

新生儿肺炎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应该从娘胎里就开始。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缺氧。定期做产前检查,特别是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如发现有妊高征、胎位不正、脐带缠绕、受压、过期妊娠等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的因素,产科医生会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乳汁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宝宝,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因此,妈妈喂奶时一定要仔细,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孔要大小合适,喂奶时宝宝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高一点。喂奶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再观察一会儿,若漾奶,应及时抱起拍其后背。如果宝宝呛咳严重,并有发憋、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胎内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母亲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出生后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给宝宝布置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用的用具应彻底消毒。成人要注意洗净手才能接触宝宝,特别是外出回来时。

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如果母亲感冒,应戴着口罩照顾宝宝和喂奶。宜婉言谢绝客人探访宝宝,更不要让客人近距离接触宝宝。

其他感染引起的肺炎

宝宝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脐炎、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病菌也可能经过血液循环至肺部而引起肺炎。发现宝宝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相关链接

新生儿肺炎会传染吗

一般不会,但如果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或有过密切接触的同龄小婴儿,也有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应注意隔离。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文2

新生儿护理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新生儿的脐带应该怎样护理。因为新生儿脐带剪断后直径约1厘米左右,对新生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口,如护理不当,将成为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断脐后的护理,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沐浴要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方法可用3%碘伏消毒残端,再换上无菌的纱布,纱布应该在生后12-24小时去除,如包扎的时间过长,纱布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以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是否干燥、脐部是否清洁。

2 新生儿黄疸护理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新生儿出生后3-6天会出现生理黄疸期,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健全,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10―14日消退,个别有延误到20日以后者,属于生理现象。当出现黄疸时,喂葡萄糖水+晒太阳就可以解决。还有种母乳性黄疸,这时可停母乳2-3天,让BB肠胃适应。

有的胎儿出生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且持续不退。这种黄疸多是母子血型不合造成的。当胎儿的血液是RH因子阳性,而母亲的血液是RH因子阴性时,新生儿易发生溶血而出现黄疸。此种黄疸较严重,一般不会自然消退,而需换血、光照疗法或输白蛋白治疗。所以,在临床护理时,从婴儿出生后就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 新生儿红臀护理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的常见、多发病,也是护理上最棘手的问题。

新生儿红臀表现为:肛周、会及腹股沟皮肤潮红、脱屑、糜烂伴散在的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或脓点,有分泌物,患儿常因疼痛哭闹不安,体温一般正常或随原发病变化。发生红臀的主要原因多为新生儿皮肤娇嫩,使用一次性纸尿裤,透气性能差、吸水性强,不及时更换,长时间刺激臀部皮肤所致。在温暖、潮湿、偏酸环境下有利于霉菌生长,而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防御功能差,所以易发生红臀。另外有部分新生儿对纸尿裤

也是发生红臀及皮肤损害的重要因素。临床护理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勤换尿布,尿布不要包得太紧。必要时抬高并暴露臀部,让孩子仰面睡。尿布尽量选择柔软的棉布,严格消毒隔离,孩子的尿布应专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尽量少用纸尿裤,以防止过敏造成感染。②新生儿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可补充牛奶,但要注意牛奶的浓度,一般牛奶与水的比例为2:1,一定要煮沸15~20分钟,使蛋白质凝块变小,容易消化吸收。喂养必须定量、定时。换尿布时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质量和颜色,以便调节奶量,预防红臀发生。③红臀发生后,轻者大便后冲洗干净,涂撒脐膏;重者大便后冲洗干净,涂紫草油或1%鞣酸软膏或抗菌素软膏,用灯泡烤干。如有破溃,可用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

4 新生儿腹泻护理

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胎粪,颜色为深绿色,呈粘糊状,无臭味胎粪约3-4天内排完。小宝宝的大便一般无定量,判断是否正常的关键是查看它的颜色和性状。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如果宝宝的大便颜色为其它,或者呈水样、油样、混有很多奶瓣等,且味道发酸,就应该去看医生了。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文3

小宝宝出生了,面对这个软绵绵的小宝宝,很多新手妈妈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护理新生儿。如遇小宝宝啼哭,妈妈更不知所措焦急万分,下面介绍几种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经验,希望大家喜欢。

宝宝闹,首看拉尿。听到宝宝哭闹,打开包被看看宝宝是否拉尿了,要给与及时清理,宝宝才会即时停止哭闹的,但要注意屁屁的护理,因为宝宝的皮肤非常幼嫩,特别是小屁屁,护理不当非常容易长尿布疹,所以一定要细心护理才行:

给宝宝擦屁股要轻轻的,不可太用力。宝宝大便了,如果擦屁屁用力太大,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男宝宝和女宝宝各有自己的身体特点,在清洗的时候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手法。

1 男宝宝屁屁清洗法

1.1 男宝宝常常就在你解开尿布的时候撒尿,因此解开后仍将尿布停留在上方几秒钟。

1.2 打开尿布。用纸巾擦去粪便,扔到尿布上,然后在他屁股上面折好尿布。用温水或者清洁露弄湿棉花来擦洗,开始时先擦肚子,直到脐部,擦洗的时候要避免宝宝着凉。

1.3 用干净棉花彻底清洁大腿根部及部的皮肤褶皱,由里往外顺着擦拭。当你清洁下面时,用你的手指轻轻将往上托住。

1.4 清洁他的,顺着离开他身体的方向擦拭:不要把包皮往上推,去清洁包皮下面,只是清洁本身。在男宝宝半岁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为男宝宝大约4岁左右包皮才和完全长在一起,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会伤害宝宝的生殖器。

1.5 举起婴儿双腿,清洁他的及屁股,你的一只手指放在他两踝中间。他大腿根背面也要清洗。清洗完毕即除去尿布。

1.6 擦拭你自己的手,然后用纸巾抹干他的尿布区。如果他患上红屁臀,让他光着屁股踢一会儿脚,预备些纸巾,如果他撒尿时可以用。

1.7 在以上部位(而不是上面)、附近及、臀部上广泛擦上防疹膏。

2 女宝宝屁屁清洗法

2.1 用纸巾擦去粪便,然后用温水或洁肤露浸湿棉花,擦洗她小肚子各处,直至脐部,擦洗的时候要避免宝宝着凉。

2.2 用一块干净棉花擦洗她大腿根部所有皮肤褶皱里面,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擦。

2.3 举起她双腿,并把你的一只手指置于她双踝之间。接下来清洁其外阴,注意要由前往后擦洗,防止内的细菌进入阴道。不要清洁阴道里面。

2.4 用干净的棉花清洁她的,然后是屁股及大腿,向里洗至处。洗完即拿走纸尿布,在其前面用胶纸封好,扔进垃圾箱。洗你自己的手。

2.5 用纸巾擦干她的尿布区,然后让她光着屁股,玩一会儿,使她的臀部暴露于空气中。

2.6 在外阴四周、、臀部等处擦上防疹膏。女宝宝一般不建议用爽身粉,因为爽身粉中的滑石粉会进入卵巢,因为女性的盆腔与外界是相通的,外界环境中的粉尘、颗粒均可通过外阴、阴道、宫颈、宫腔、开放的输卵管进入到腹腔,引发病变。

3 宝宝自身因素的原因

3.1 新生儿鼻子堵塞引起的哭闹: 新生儿发生鼻腔堵塞是事出有因的,这是因为新生儿的鼻粘膜柔软而又富含血管,遇到轻微的感冒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本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和闭塞,同时,不断出现的鼻腔分泌物也是鼻阻塞的常见原因。

另外,母亲孕期若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也会间接影响新生儿而出现鼻堵塞。

新生儿鼻子堵塞了怎么办呢?若是鼻粘膜充血、水肿引起的,可用0.5%麻黄素溶液点鼻,每侧鼻孔点一滴药,两个鼻孔点药的间隔时间为3-5分钟。一般可在睡觉前或喂奶前点药。但需注意的是,点药时应使小儿头部略为后倾,以保证将药液能完全滴入鼻腔而发挥作用。

如果是由于鼻腔分泌物造成的阻塞,则可用棉棍将分泌物轻轻地卷拨出来。若是干性分泌物,应先涂些软膏或眼药膏,使其变得松软或不再粘附在粘膜上时,再用棉棍将其小心翼翼地拨出;或用棉花毛刺激新生儿鼻粘膜引起打喷嚏而促使鼻腔的分泌物的排出,从而达到鼻腔通畅的目的。

3.2 是否有疾病发生: 如发热,肺炎等疾病的发生,要注意观察宝宝观察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面色等变化,及早看医生,以便及时对症处理治疗。

4 .睡眠不足引起的哭闹

4.1 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会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4.2 白天不要让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4.3 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4.4 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让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4.5 对4~6个月的婴儿哭闹,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4.6 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会变得贪玩而不愿入睡,尤其是在哥哥或姐姐未入睡之前,他是不想睡眠的。但应该知道从刚刚会走的小孩到学龄前儿童,每晚的 睡眠时间应保证10~12小时。

4.7 孩子不宜睡软床,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之中,骨骼硬度较小,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如果长期睡软床,会由于睡觉时偏向一侧,造成脊柱突向该侧形成畸形。

4.8 睡觉前不应让孩子兴奋,应保持安静,但可给孩子讲一会书,唱只催眠曲或洗个热水澡。睡前不应看电视或录象节目。这会使孩子兴奋,不利入睡。 每天在同一时间让孩子上床睡觉,这样,孩子的生物钟会自然调整过来。

4.9 每晚睡觉前让孩子在床上抱一抱小玩具熊或其他玩具,这些东西会有助于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当孩子半夜醒来时。但要保证玩具的安全性,比如玩具熊上面是否有纽扣、带子等易引起窒息 的东西。

4.10 检查孩子是否盖得太多或太少,太热或太冷都不利于睡眠。渴了或饿了也不利于入睡。孩子也可能要求亮着灯睡或房门不要关得太严,留些缝隙。 避免让孩子与父母一块睡。当孩子要求或召唤时,不要去孩子的卧室,更不要躺在孩子床上就寝。应采取如下措施:每次对召唤的回应都要等待几秒钟,并逐渐延长等待时间。让孩子明白这是睡觉的时间,给他自己入睡的机会。让孩子放心,你就在他身边的不远处。如果你不得不进入他的卧室,应离得尽量远些,逐渐加大距离,直至你不用进入他的卧室,只用声音就能使孩子安心入睡。

4.11 睡前不宜逗乐 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兴奋后往往不容易抑制,会不肯睡觉或上床后动个不停,影响睡眠质量;

4.12 不要摇晃或抛起婴儿 婴儿的头颈发育不全,大力的摇晃逗乐很容易伤到宝宝,甚至有生命危险。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哄睡妙招:

轻拍宝宝: 宝宝睡下后,如果他的情绪还是不太安定,妈妈可以边哼儿歌,边轻拍宝宝,给他一个惬意的心情和绝对的安全感;轻柔的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睡眠。要知道,宝宝对音乐具有天生的鉴赏力哦;背光而睡:宝宝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适应了黑黑的睡觉环境。所以可以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

5 宝宝哭闹是否因周围环境原因,要排查周围环境,做好防护

5.1 温度: 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25℃左右为宜。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出现发烧现象,此时应及时给婴儿补充水分。

如果室温达不到20℃,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鼻子发堵现象。室温过低对新生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此时应该设法使室内温度升高,并把暖水袋放在宝宝的棉被(或睡袋)外面,不要紧挨着宝宝,让小环境暖和起来就可以了。

5.2 衣着: 一般来说,上述室温条件下,宝宝穿着薄薄的棉衣,内有一件细薄的小棉衫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等衣物。盖被子(或包裹着)都不要太紧太严,要宽松、适当。

5.3 保持空气流通: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不要把母亲和婴儿居住的房间搞得“密不透风”。新鲜的空气对母亲和新生儿是很重要的。每天应定时开窗,只要避免对流风即可。否则,小环境的空气污浊对母婴健康不利。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烟雾(如爸爸的香烟等)不要污染室内,否则容易引起新生儿呼吸道疾病。

6 看宝宝是否因口渴饥饿

新生儿喂养是门很大的学问。专家的观点是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如果妈妈暂时没有分泌乳汁,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利于母体因分娩造成的产后伤口的愈合。

母乳喂养时应采取“竖抱位”即头部略抬起,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喂奶方式。在这种姿势下新生儿和父母亲相对而视,还可增加相互间的亲密感;母乳喂奶前应先洗手并将清洗干净,母亲如有呼吸道疾病喂养时应戴口罩,如上皮肤有破裂或炎症,应咨询医生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哺乳。

哺乳的时候最好是一边吸空喂饱后下一次再换另一边,以防残奶淤积在内,如一边一次喂饱后仍有多余的乳汁,则最好将其挤掉,以促进的正常泌乳并避免乳汁淤积或继发感染。

人工喂养尽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鲜奶,因为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适合新生儿;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喂养相结合)时,应先以母乳喂养为主。

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文4

如何判断

宝宝是否发烧?

一般情况下,腋窝温度高于37.5℃、直肠温度大于37.8℃或口温高于37.2℃,就说明宝宝已经发烧了。发热一般分为低度发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40.4℃),超高热(40.5℃以上)。

宝宝为何会发烧?

小宝宝发烧,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保暖、散热功能都较差。当出现生病、环境温度改变或饮水量不足时,都会导致发烧。另外,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发烧,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发烧或非感染性发烧。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烧,有细菌性的,如扁桃体炎、败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等;还有寄生虫病,如疟疾等。而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烧通常有:风湿热、药物热、疫苗反应等。

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选用婴幼儿专用体温计

通常成人使用的体温计中,含有水银。一旦打破,就会挥发出有毒的水银蒸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建议妈妈最好选用专门为小宝宝设计的电子体温计,以确保安全可靠。

使用笔式电子体温器注意事项

在测量肛温时,需先用剂(凡士林或婴儿护肤油)涂以四周及体温计感应端,然后缓慢插入约为1.25cm深。约1分钟后,取出体温计读取度数,然后用湿纸巾将感应端擦拭干净,并用酒精棉片进行彻底消毒。

在测量口腔温度时,如果宝宝先前刚喝过冷(热)水,需要在15~30分钟以后,测量体温,以确保准确数值;在测量腋窝温度时,如果宝宝情绪较为激动,刚洗过澡或之前进行过较为剧烈肢体活动的话,建议30分钟后再进行测量。

什么时候去医院

宝宝发烧时,妈妈要仔细观察宝宝,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一直哭闹不停,不管谁来安慰都没用;

很难被唤醒;

如果有人想触碰或移动他,他就哭闹;

脖子僵硬,不灵活;

手臂、大腿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出现不能控制地抽动、痉挛;

神志不清,行动怪异(看见或听见不存在的东西,说些很奇怪的话或行动反常);

呼吸时伴有杂音;

不能吞咽任何食物,并不住地流口水;

皮肤上出现紫色的斑点;

肤色灰白或呈暗蓝色;

脉搏微弱却快、急(不满1岁的宝宝每分钟脉搏超过160跳;1岁以上宝宝每分钟超过120跳);

排尿时有灼烧或疼痛感;

腹泻时大便中带血。

及时退烧莫慌乱

当宝宝发烧时,妈妈应首先对可能导致宝宝发烧的原因进行判断,是环境因素所致还是疾病引起的,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尽快为宝宝退烧。

药物降温

如果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会同时伴随宝宝反应迟钝,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手足发凉等症状。此时,建议妈妈应带宝宝去医院确诊,并按照医嘱进行药物降温。

在宝宝进行药物降温时,

妈妈需要注意的是:

1 清楚明白退烧药的作用是治标不治本。宝宝发烧时,可吃一些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其作用是缓解宝宝因发烧引起的不适症状,而并非彻底治疗宝宝可能存在的疾病。它只是带来暂时的体温下降,而且下降的程度也只是让宝宝感觉到舒服而已,不是正意义上的退烧。

2 选择正确的退烧药。乙酰氨基酚类退烧药较适合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为它很少对宝宝的肠胃产生刺激;而布洛芬类退烧药更适合大一点的宝宝,且它的退热效果要快一些。总之,这两种药各有各的特点,妈妈最好根据宝宝的月龄做出选择。

3 适量使用更安全。婴幼儿退烧药通常分为有片剂、针剂、栓剂和水剂。其中,片剂的剂量较难准确控制,而水剂的作用较温和。如果宝宝拒绝吃药,妈妈也可通过栓剂的使用帮助宝宝退烧。不过,栓剂退烧药是经由直肠吸收,一旦密集使用反而容易造成退烧过度或反复刺激,引起腹泻。打退烧针,是最后才采取的措施,且必须在医生的诊断下,方可进行。

4 妈妈要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不可中途停药或擅自换药。尽管不同类型的退烧药交替或同时服用,其效果比单独服用一种药物更明显,退烧更快。但在剂量上不好控制,且容易造成宝宝重复吃药的风险。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宝宝非但不会退烧,反而会烧得更厉害。

5 给宝宝吃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注意用药的剂量问题,针对宝宝目前的体重选择适合剂量。并清楚了解服药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及相关症状有哪些。

物理降温

如果宝宝是由于环境过热或饮水不足而导致的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手足发烫和尿少,体温不超过38℃,此时不建议随便服药,而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冷敷法:将浇过冷水毛巾拧干并敷于宝宝头部,待毛巾变热后再次更换,或者使用宝宝退热贴以达到同样效果;也可用干毛巾裹住冰袋(块)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

温水浴:用约为37℃左右的温水给宝宝洗澡,擦洗全身,这样做可使宝宝皮肤血管得到扩张,以利于散热,每次洗澡应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情况较为严重的宝宝,可间隔4~6个小时擦洗一次。

热水泡脚:妈妈可准备一个小盆,倒入2/3盆水,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妈妈抚搓宝宝的两个小脚丫,促使血管扩张,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用热水泡脚同时还能促进血液血液循环,帮助宝宝降温。

低温室法:将宝宝放在室温为23℃~24℃左右的房间里,使其体温自然缓慢下降。这种方法仅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宝宝,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宝宝的衣服敞开,放在较为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则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日常护理指南

保持室内适宜及空气流通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利于宝宝休息。

饮食以流质、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待体温下降后,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专家提示,发烧期间暂时不要给宝宝吃鸡蛋,因为鸡蛋清中含有某种致敏物质,可能会引起一些宝宝的过敏反应。平时身体健康时有可能不发作,而发烧时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会有反应。

宝宝衣服不宜过厚

宝宝衣服不宜穿的过多,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则要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尤其对于新生儿体温在38.5度以上时,一旦包裹的过紧,容易导致惊厥发作。因此对于新生儿体温升高,要立即打开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热。

勤测体温

建议妈妈最好每间隔4个小时就测量一次体温,高温宝宝则需要每1~2小时测一次。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盐水或鲜榨的果汁,为宝宝补充水分。

辅助食疗,灵活选择

以下几种食物对宝宝发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妈妈需根据宝宝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蔗浆粥:将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ml,粳米100g,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

西瓜汁:将新鲜西瓜,去籽榨汁,让宝宝直接食用。如宝宝只是发烧时并没有其他症状,可以喝一些西瓜汁帮助降温、利尿。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护理;疗效

为有效分析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手段,以期找到高疗效的护理措施,并为有效护理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我院呼吸科2011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2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护理方法与患儿病情康复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措施的护理效果。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全面精心的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呼吸科共收治52例重症肺炎患儿,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患儿年龄从新生儿到3岁不等,其中新生儿6例,1-6个月患儿16例,一岁患儿18例,1-2岁患儿9例,2-3岁患儿3例;52例重症肺炎患儿在患有肺炎的同时,一般还伴有其他疾病,具体病情为: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24例,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炎8例,肺炎办法先天性心脏病7例,最短病程为1天,最长病程为15天,平均病程为5.1天,患儿就诊时出现以下临床症状:体温维持正常的患儿3例,体温不升患儿6例,出现高烧患儿40例,呼吸困难并伴有烦躁不安、口鼻发绀患儿43例,口吐白沫并拒食奶乳患儿9例,嗜睡、反应变慢患儿占8例,此外,通过听诊发现肺部喘呜音患儿34例,肺部细湿罗音患儿38例。在以上所有重症肺炎患儿中都有心跳加速的症状,其尤其新生儿心率超出180次/分,并且有41例患儿肺脏短期增大幅度超出1.6公分。

1.2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进行分类,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年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护理手段基本分为常规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

1.2.1常规性护理方法常规护理是指在适宜环境中,为患儿提供生活护理。为适应患儿病情需要,室内要保持充分的阳光照射,做好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出现对流风,为保证肺炎患儿的舒适感,室温要保持在18-23℃,相对湿度则需要保持在55-62%[1],以上常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进行专职护理观察。此外,在常规护理中,医护人员还应注意整理床铺,保持床铺整洁,做好患儿肩背部保暖工作,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尽量少移动患儿身体,使患儿得到充分休息。

1.2.2针对性护理方法针对性护理则要求根据患儿患病情况做到合理用药,定时查看患儿呼吸道通畅情况,必要时要进行有氧治疗,做好临床观察与发烧护理。其护理内容包括:

1.2.2.1喂养护理在喂养重症肺炎患儿时,要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控制好温度,喂食患儿,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儿,要采取鼻饲法喂食。

1.2.2.2补水护理针对高烧重症肺炎患儿要防止患儿体内缺水,做好患儿补水护理。

1.2.2.3用药护理正确为重症肺炎患儿使用降脑压与镇静药物,比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我院采用安定、芬芳氯丙嗪、水合氯醛与西地兰药物,对患儿进行镇静、吸氧、强心治疗。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及药量,并保证预期疗效;在为患儿输液时,为减轻药物对患儿心脏的负担,医护人员应尽量降低输液速度;对于痰液阻塞,致使呼吸道不通畅的患儿,可采用超声雾化方法进行治疗,当患儿鼻粘膜出现炎症时,则可采用金霉素眼膏或者红霉素进行治疗[2]。

1.2.2.4观察护理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在护理时要严格控制并发症,时刻关注患儿是否出现双目斜视、抽搐等预示性症状,在观察过程中一旦出现患儿伴发心脏病、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时,要立即通知医生,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道情况,护理人员要牢记婴幼儿呼吸道具有狭小、管腔粘膜血管数目多等特有解剖学特点,在肺炎发作时,容易引发黏膜肿胀充血、渗出,最终导致呼吸道阻塞。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观察,及时用消毒棉签轻轻擦除分泌物,以及鼻痂,从而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2结果

在采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及我院医护人员全年精心护理下,52例重症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以上临床护理措施效果显著,适合推广及应用。

3讨论

婴幼儿是重症肺炎的多发群体,作为急性病症,重症肺炎具有发作速度快、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重症肺炎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同时易伴发全身性中毒反应,导致其他身体系统功能失调,此外,由于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也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3]。本文通过对5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研究,探究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护理中,要为患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在针对性护理中要针对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做到适当用药、时刻观察、及时治疗,保证患儿呼吸顺畅,温度、湿度适宜,做好清洁工作,在患儿突发合并症时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经以上临床措施研究得出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观察,精心护理,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尽早康复,对有效提升重症肺炎患儿治愈率有积极意义,以上临床护理措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娜.小儿重症肺炎34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2):113-114.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范文6

自测闯关 你的宝宝免疫力够强吗?

你的宝宝是否属于“免疫地下”

宝宝是否经常得以下一种或几种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腹泻、皮肤感染等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

得病后治疗效不佳,疾病长期不愈。

正常预防接种后容易出现感染。

经常或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

脑膜炎、肿瘤、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的孩子。

如果你的宝宝符合以上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情况,就说明宝宝可能属于“免疫低下”人群,而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学习婴幼儿免疫力的常识,帮助宝宝强壮起来!!

什么是“免疫低下”?

在大多数人眼里,免疫低下就是经常容易得病,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

免疫低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先天性免疫低下、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和生理性免疫低下。前二者属于病态,需要治疗。而生理性免疫低下是最常见的,大多数宝宝都属于此类,通常不需要治疗。你的宝宝属于哪种“免疫低下”?

1.宝宝每次得病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患病为败血病、恶性肿瘤等。有家族遗传史。一先天性免疫低下。

2.宝宝由于感染、药物、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导致的免疫力低下。一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

3.一般没有上述两种免疫低下严重。主要是上呼吸道,如感冒等,而不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经常是由于天气变化、生活环境改变等日常情况引起的,通常可自行痊愈。一生理性免疫低下。

先天性免疫低下由于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因此具有遗传性。先天性免疫低下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疗较困难,治疗也是长久的,目前对于某些先天性免疫低下也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关键是要去除引起免疫低下的原因。清除可能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或细菌病灶;更改或停用引起免疫低下的药物;及时、对症治疗可能影响到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当心脏畸形校正后,宝宝反复感染的情况就会明显改善。避免因营养不良影响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在去除这些不良因素后,宝宝的免疫功能大多会逐步恢复。

生理性免疫低下: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感冒,这就是因为孩子存在生理性免疫低下。生理性免疫低下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是正常现象。但也有部分宝宝免疫低下的表现更突出,生病较频繁,持续时间长,这种情况就需要一定的医疗指导和适当的治疗。

Tips: 对怀疑有免疫低下的孩子,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属于上述三种免疫低下中的哪一种。这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借助有效的检查进行诊断。对免疫低下的诊断需要较系统的实验室检测条件。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了几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免疫低下的基因诊断。明确免疫低下的类型,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智慧闯关 神奇的免疫力

宝宝的免疫力从哪里来?

免疫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生病后,人体内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特殊抗体,当此种病原体再来侵犯时,抗体就可以联合白血球将病原杀死,而免于生病。此种免疫力,有的可以持续很久,如麻疹抗体;有的则是暂时性的,如感冒抗体。宝宝在打过预防针后,身体接受刺激也会主动产生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一般都是终生有效的。

免疫力的第二种来源是“被动”而生的。例如新生儿会因为接受母体内的许多抗体而产生免疫力;又如注射了免疫血清蛋白后(即某种疾病的抗体),可能会对某些少数的疾病产生短暂的抑制作用。

人体的多核白血球,先天就具有噬菌的本能,淋巴球也可以制造出各种抗体,有的抗体在婴儿出生时已具有相当的数量,有些却要到幼儿6岁左右才能达到标准量。

宝宝的抗病能力有多强?

就像人体内的其他生理系统一样,免疫力也会随着宝宝的年龄成长而逐渐加强。

新生儿 由于从母体中获得了比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因此抗病能力比较强,对于常见细菌和病毒的侵袭都可以抵抗。但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对一些化脓性细菌和引起破伤风的细菌缺乏免疫力,因此对于皮肤破损或脐带损伤要格外注意,避免发生化脓性感染或破伤风。

0~6个月 此时宝宝体内仍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可抵御多种病毒和部分细菌印感染。所以一般较少发生感冒,也较少发生其他感染性疾病。

6个月~2岁 之前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减少,而自己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抗病能力较差,通常每年要患5~6次感冒,且容易并发肺炎。对于易受传染的麻疹、百日咳等病,宝宝要按时注射疫苗。

2岁~5岁 3岁以上孩子体内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已接近成人,但每年仍要患3~5次感冒。

5岁以上 宝宝体内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明显增强,到8岁后,整个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已基本和成人相当。

妈妈问题 宝宝经常感冒、发烧,这就是抵抗力低下吗?

通常半岁到4岁的宝宝生病的次数确实比较多,每年大概能有10次左右,大部分宝宝都是这样,但在五六岁后,情况就会有所好转,每年减至三四次。另外,有些经常感冒、发烧的宝宝,并不是因为没有抵抗力,而是接触岗原体的机会比别人多。例如经常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生活空间狭小、家庭成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都会增加宝宝得病的机会。

真正有免疫系统问题的宝宝,是指三天两头反复发生一些较严重、化脓性感染,如中耳炎、肺炎、脓胸、皮肤化脓、严重气管炎的幼儿。如果宝宝仅是常常感冒、发烧、咳嗽,几天就过去了,这多数是普通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而不是免疫缺陷问题。

免疫力的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力:生来就具有的免疫力;可以遗传。由于这种免疫力不是针对哪一种疾病的,只是一般的抵抗力,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力。例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等。可以通过日常护理和科学的膳食增

特异性免疫力:后天获得的免疫能力。是人体对某种病原体所具有的针对性的抵抗力,例如宝宝得过麻疹,就有了对麻疹的抵抗力,不会再得第二次。这种抵抗力是因人、因病而异的。一般可通过预防接种、患传染病或性感染而获得这种抵抗力。

婴幼儿免疫系统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完善

婴幼儿皮肤、黏膜薄嫩,屏障作用差,体液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战斗力不强,进入体内的细菌容易繁殖、扩散。

容易非传染病

婴幼儿对传染病普遍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是传染病的易感者。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者的重要措施。

行动闯关 3个免疫力脆弱期的呵护计划

新生儿、断奶期和断奶后、初入幼儿园,这3个时期是宝宝成长中免疫系统最为脆弱的时期,也是最让父母担惊受怕的日个时期。而宝宝的免疫系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细菌、病毒的斗中得到锻炼而不断完善的,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注意锻炼身体,给他充足的营养与呵护,让宝宝的免疫力全面起飞!

是该给宝宝加强免疫力的时候了!

新生儿: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接受了一些抗体,相当于有了一层天生的保护屏障,可抵抗某些疾病发生,但是,由于宝宝刚刚降生,白血球功能不健全,而且“补体”(存于血清中,能够增加抗体作用)的成分很低,根本无法配合抗体作用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因此是抵抗力很差的一段时期。

妈妈问题 新生宝宝,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不生病对吗?

人们通常会以为新生儿有了母亲给予的抗体,再加上来自于母乳中的养分和部分抗体,宝宝就不会生病,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观念。新生儿较少生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父母保护得比较周密,生活环境单一,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少,而一旦宝宝被病原体侵袭,不但会生病,而且会病得很严重。但对于接受母乳喂养的宝宝,经研究证实,其抵抗力确实要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高约80%,且患脑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都要低得多。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免疫渠道

美国医学会婴幼儿健康专家称,母乳中有着丰富的增强免疫力的物质,仅在母乳喂养的头4天里,宝宝就能从中获取40亿个白血球,还能获得了细胞和免疫球蛋白A,这些物质附着在喉咙和肠道,构筑起抵御细菌的屏障。而且,坚持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的孩子,得儿童期癌症的情况也相对少得多。

提升方案:

尽量以母乳喂养

专家建议,婴儿出生后的头半年里只喂母乳,之后在添加辅食的同时,最好持续喂母乳直到宝宝1岁。如果实在不具备条件,也至少要喂4个月,即使乳汁不多,但只要是母乳就好。

注射预防针,面议有保障

接种疫苗能够刺激宝宝的身体产生抗体,从而保护他免于感染某些危险的传染病,起码也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托,按时给宝宝注射疫苗,这要比多穿衣、多盖被更重要。

睡眠,让免疫系统“养足精神”

充分睡眠能使宝宝的身体通过休息恢复活力,减轻免疫系统的负担。新生儿每天应保证16~20小时的睡眠时间。

小心了,这是宝宝抵抗力最弱的一段时期16个月以后,母乳已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有的添加辅食,有的逐渐断奶。之前来自于母乳的免疫供给没有了,而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在出生6个月时也已基本消耗殆尽,没有了母乳做后盾,宝宝的免疫优势一下子消失了。

妈妈问题 注射防免疫苗,是多多益善吗?

事实上,打防疫针可以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但并非越多越好,如果过多地注射疫苗,有时反而会使免疫力降低,甚至无法产生免疫力,医学上叫免疫麻痹。况且所有的疫苗都是用病菌、病毒或是它们产生的相关毒素制成的,接种后可引起一定反应,如轻微发烧等。科学的免疫接种应是既不漏打、少打,也不重打、多打。通常情况下,一人一次最多可以打两针疫苗,而且应当打在不同的胳膊上。

提升方案:

充足营养,提升免疫力的根本

宝宝6个月大以后,母乳中的营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父母要及时、正确地给宝宝加入配方奶粉和辅食配料。注意辅食添加的顺序和原则,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方法,在营养上做好母乳与辅食的衔接。

维生素和矿物质

宝宝健康离不开维生素和矿物质,但除了维生素D和维生素K以外,我们的身体并不生成其他营养素,所以其他的营养物质则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红薯、杏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猕猴桃、哈密瓜等水果;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菠菜等绿色蔬菜;

所有的谷物,如燕麦、大麦,都含有各种各样的矿物质。

多晒太阳。多运动

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半小时的身体活动,都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即使是冬天,也不该总呆在室。人们总认为冷空气导致感冒,但事实是病毒和细菌带来感冒,而且它们喜欢生活在室内。

出入幼儿园: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初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接触的人群也相应加大,对于更多更广泛的病菌,宝宝身体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免疫机制,因此这段时期的宝宝也会比较脆弱,很容易生病。

妈妈问题 丙种球蛋白是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万能药吗?

丙种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仅对预防甲型肝炎、麻疹有一定预防和减轻病情的作用,并不具备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另外,长期反复地注射丙种球蛋白,不仅会使自身合成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受到抑制,降低抗病力,还有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如果宝宝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是体内缺乏VItA、钙、锌等营养素,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提升方案:

减少压力

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压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导孩子放松的技巧,适当安排活动,别让压力压垮孩子的免疫力。

少吃含糖食物

糖会降低白细胞的活力,削弱它们对细菌的反应能力。

多和其他孩子接触

根据200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1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时即和较年长的手足或托育机构里的小朋友相处,日后罹患气喘的几率减少一半。此外,通过接触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应,增强他的免疫系统,降低对过敏原起反应而引发气喘的机会。

天凉慢添衣服

耐寒锻炼是提高宝宝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没有经过寒冷锻炼的宝宝。反而更容易感冒。一般来说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免疫力形成关键期

6个月至3岁是宝宝抗病能力最低的时期,也是免疫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做到适时参加计划免疫;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摄取充足、合理;多晒太阳;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D,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成熟,减少患病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升级方案 全面提高宝宝免疫力

水 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于体重

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补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

番茄 番茄含有多种抗氧化强效因子,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E,保护细胞不受伤,还能修补已经受损的细胞。

黄绿色蔬菜和水果 蔬菜中的纤维质可预防便秘,提供肠道通畅良好的吸收环境。水果的果糖可帮助肠道益菌生长,提高肠道免疫力。

菇类 菇类含有丰富维生素B群,在缓解压力的同时,能增强免疫力,预防及对抗癌症。

糙米、薏仁 在婴儿添加辅食时,首先要尝试的是米粉、麦粉。断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类。全谷类含胚芽和多糖,维生素B和维生素E都丰富,这些抗氧化剂能增强免疫力,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优酪乳婴幼儿正值身体快速增长及脑神经发育期,对蛋白质及钙质的需求量相当高。所以乳类制品为婴幼儿期最佳的营养来源。优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顾营养与改善肠道环境的饮品,很适合儿童期的需要,幼儿则要到满1岁以后才能喝。

豆奶 豆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皂甙、卵磷脂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功能。另外,豆奶里还含有5种抗癌物质,能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

Tips:但豆奶仍不能完全代替牛奶,这是因为豆奶中的脂肪含量不及牛奶的30%,钙质也只有牛奶的20%,磷质约为牛奶的25%,因此,不宜用它直接代替牛奶喂养小宝宝。

可增强免疫力的营养成分

β胡萝卜、素B胡萝卜当中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以帮助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使宝宝远离疾病。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是近几年新发现的抗氧化物。它的主要来源是番茄、葡萄等食物。

牛初乳 牛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质,它们可以附着在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表面,使侵入的细菌或病毒失去活性,是一种天然的增强免疫力的产品。

维生素 不同的维生素对免疫系统有着不同的特殊作用。

维生素A 能增强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激活淋巴细胞的功能。

维生素B6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构建身体内部的防御系统。

维生素C 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促使病毒的核酸内核与蛋白质外壳分离,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