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用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信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1

论文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信用信用政策

市场经济要高效、有序的运作,需要人们恪守市场游戏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是诚实、守信,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信用的价值被严重忽视,信用缺失现象愈演愈烈.主席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把这句话引申一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可以这么说“一个企业的信用政策和信用策略就是你这个企业的生命”,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信用的问题,信用政策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企业非常关键的基本点或者是出发点。未来的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发展和政府监管建立起一座桥梁,使现代化企业能够插上诚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一、什么是企业信用

信用形式按信用主体(对象)分,有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公用信用三种。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在资本运营、资金筹集、商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活动中与信用相关的行为、状况和能力。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道德领域上的诚信、可靠,在商业领域还表现为一种可带来利润的资源、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账款逾期率、账款回收周期(DSO)、账龄结构、坏账率这些数据看起来枯燥乏味,却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天天研究、月月分析。并且应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企业的信用方针。

二、制定企业信用有什么必要性

为什么企业老总都对信用风险深恶痛绝?那么企业缺失信用的表现都有哪些方面,危害又是什么呢?

(一)信用缺失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危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据测算每年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直接损失不低于2000亿元。2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在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户改制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采取各种方式逃废银行债务.造成银行巨额的呆坏账损失,国有资产大量流失。3虚假广告、虚假财务报告屡禁不止。4.股市、基金黑幕重重……

(二)信用缺失的危害

信用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扭曲了经济关系.增了交易成本,每年企业因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超过2000亿元。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是无效成本……等等.信用状况的不断恶化,使信用这个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信用愈来愈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信用缺失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导致市配置资源的低效率,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消费与投资行为.如果任其展,必然会危及整个经济基础。在经济转型期,如何针对不同市场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寻找防范信用缺失的措施,是一项长期且十艰巨的工作,它有赖于政府、商家、个人的共同努力,有赖于人们的德水准的提高及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完整的市场规则,才能保证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信用体系的好处是提高经济环境中的透明度.降低信用风险管的成本,加快信用决策。企业的信用体系,需要植根于法律的基础,服务的对象来讲,分为金融信用体系和非金融信用体系两个子系统数据库了;我们真正将信用数据库做成防范欺诈行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防御体系。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风险等级来定贸易模式、定价格、定谈判条件,也可以通过良好的信用管理来规避因风险而招致的潜在损失,比如,政府的机关或政府部门拥有很多的信息资源。当然它负责制订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同时有监督的功能,最后还要提供公共的信用管理教育;而私人机构的职能则不同,他们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必须面对市场竞争而冒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开发出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客户选择决定方案的标准是能否为他们带来好处。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本身针对它的客户进行的风险管理。在我们很多企业谈到信用风险问题的时候,他们对此不是很重视,他们觉得主要是做业务、做生意,所以有时信用风险的管理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后来他们发现做了生意收不到钱,信用风险管理的学费也就付出了。当然建立信用文化,推进管理的进步,需要靠制度来支撑。我们主要希望以后我们的信用管理是可以用信用信息作为基础,可以用自动化的手段来作为工具。一个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在全世界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后才建立起来的。

三、信用政策的内容

企业老总对“信用风险”大都深恶痛绝。企业制度信用条件时需要在信用成本费用和提前收回账款对企业现金流转总的影响之间进行权衡,还要使提供现金折扣和追加收账费用等手段的利用与采取信用条件所达到的效果相匹配的信用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收账款的回收,从而影响企业资产的优良状况,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般而言,信用管理政策手册的形式和内容会因企业的目标、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内容应包括信用管理的目标、组织结构及职责、客户信用、信用检查、应收账款管理几部分。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流程的具体需要而加入相关的内容说明工作的具体流程。下面我们分别讲解这几个部分。

(一)目标

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目的并非是要企业为避免风险而丢掉生意和机会,而是给企业确定一个承担商业风险的范围,从而增加有效和有利可图的销售。然而企业要提高销售、降低风险的水平是要用相应的指标来具体描述的,同时要有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和考核。通常企业实施信用政策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信用销售支持企业的销售目标;保持回款速度;保持低坏账率;确保高水平的客户服务。

(二)组织结构

这里组织结构是指与整个流程相关的管理和组织结构。它首先要规定谁对整个信用管理流程负责,有权进行调整。通常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负责整个流程的审定和修改,通常这个小组要由主管财务的副总来担当。其次它要规定信用部门的构成、组织图表、工作范围、委托的权责界定,同时还要其他相关部门的权责界定。在这部分中,企业还可以说明信用部门的地位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常规和特别情况下的授权界定等等。

(三)客户信用评估

这部分应简明扼要地说明信用部门对客户进行评估的依据、方法和目的。例如信用部门利用客户的付款记录、财务情况、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等等进行综合加权平均来评估客户,评估结果用于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条款。如果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规定,还应包括客户调查和信用评估两部分。客户调查中要解释如何收集客户资料?如何自行收集客户材料?如何向客户直接索取资料如何从资信调查机构获得参考资料?如何进行资料的更新?等等问题。在客户信用评估中还可以规定以下内容:客户如何进行信用申请;客户赊销的标准;怎样确定新客户的信用额度;特殊交易条件下的信用安排;增加或减少信用限额的方式;增大信用额度和延长赊销时间的程序和要求;担保条件规定。

(四)信用条款

信用条款是对信用评估结果的直接应用。由于不适当的信用条款将导致信用期限延长、还款速度下降,所以信用条款也是为了达到信用政策所规定目标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一部分要设定不同的条件下提供销售和服务的标准条款。同时还要规定企业中对不同的信用限额和信用时间的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

(五)信用核查

在与一家客户有长期交易时,对客户的赊销额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监控这种赊销额的变化一即风险的变化.以决定与客户进行信用交易的策略。例如,对同一客户的所有新定单必须加到原有定单上,并比较客户账号上的总额是否超过其赊销额度。如果定货额超过赊销额度须申报主管经理,由主管经理决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如通过先付部分贷款或某种担保,否则要停止信用交易以控制总体的风险。待客户的应收账款额或交易条件有所改善,则还可以继续交易。信用检查是控制企业总体风险的主要手段。

(六)应收账款管理

这一部分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对企业债权的保障、管理和追收做出规定。在保障措施中,企业要针对不同业务的风险。对风险较大的业务采用信用保险、保理、信用证、动产和不动产抵押等债权保障措施,同时规定业务操作的规范。

在管理和追收过程中,企业要对如何管理应收账款进行详细规定。通常这一部分企业可以形成专门的收账手册。基本内容有:定义与收账任务有关的各种权力和义务;建立“未逾期账款询问”制度以及实施方式;需要采用追收的警告和制裁手段(电话追讨、信函追讨和上门追讨等);收账的时间安排;收账每个时间段的确定;最终追收方式的确定;使用抵押品的时机及处理抵押品的方法;转移到收账机构的时间和程序;转移到律师事务所的时间和程序;特殊睛况下的选择。

(七)信用政策要考虑的其他问题

不同企业的信用政策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不同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客户破产/坏账程序——当客户破产后企业应采取的步骤,以及注销坏账程序;信用管理报告——企业内部报告的制度,以及信用部门每月进行信用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等:标准的表格和信函——可以汇总企业所有的标准表格、协议、内部文件等供相关人员对照执行;衡量信用部门业绩的方法。

四、执行企业信用政策

执行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执行能够带来价值、创造价值。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方法。如果执行不力,再好的政策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出色的执行,可以弥补不够完善的政策而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好的政策加上好的执行必定会大获成功。

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就是落实企业信用政策的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包括对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和风险作出分析、对客户企业的能力进行评估、交信用政策与实际运营以及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相结合、对这些人员及其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分工协作和责任的具体落实;还包括对风险控制方法和任务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发现漏洞和欠缺,坚持不懈地改进、完善、追求卓越,以及将奖励与所取得的成果相结合。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该公司自2000年底开始推行信用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公司销售总监王桂芳女士介绍,2000年年底,东阿阿胶建立信用管理委员会,并由总经理亲自主持,各部门主管组成。制定信用政策、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安装风险评估管理软件RAM;建立信用评估模型;指导应收账款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对每一笔交易记录。

王桂芳说,东阿阿胶的信用管理主要体现在销售管理部,两位信用管理专员专门负责客户信用资料的收集、评估、实施授信等。以9天的应收账款为例,在60天时东阿阿胶给客户发对账函,到90天时东阿阿胶便以不同形式发催收函,当180天时,将转给法律事务部进行清理。

王桂芳介绍,实施规范信用管理取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东阿阿胶坏账比例大幅降低,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个多亿,2002年销售收入6个多亿,但正在法律事务部进行清理的应收账款只有30多万。在医药行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一般为100多天。而阿胶的平均周转天数仅为一个多月。王桂芳强调,对客户进行放账时,应该进行比较科学的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决定是否应该放账。如果放账风险过大,应该停止发货或者采取其他现金交易等措施,统计显示,到2002年三季度底,因为放账风险过大,东阿阿胶停止发货的客户占总客户数量的14%,占了7%的销售额度。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诸多方面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措施之一,通过对24家初步建立“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管理后的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上升13%;坏账率平均下降3.6%;销售未清账期(DSO)平均缩短37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的上升;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21%。同时,客户信用数据完整。客户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企业信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2

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推动,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经过不懈的努力,诚信社会建设才会卓有成效。改善县域信用环境,提升县域信用水平,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意义十分重大。县级人行是履行征信管理职能的重要部门,有责任在这方面主动发挥积极作用

一、在征信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切实做好贷款卡年审工作

征信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贷款卡的管理,贷款卡年审又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年审是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的基础。就我们嵩明县的情况来看,在过去一个时期内,由于宣传的不到位,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片面认为征信系统建设、贷款卡年审是人民银行的事,积极性不高,重视配合不够;有的企业因不熟悉相关规定,或由于疏忽未能按时参加贷款卡年审,影响了借款人基本信息的更新。贷款卡年审率偏低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人行嵩明县支行在认真分析形成这一问题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强化贷款卡年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是广泛开展宣传,积极进行引导。支行把贷款卡年审宣传融入到日信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发送专题材料,组织培训等方式,宣传征信体系建设对方便企业融资和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意义及贷款卡在企业征信系统中的基础作用,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提高认识,促使他们对贷款卡年审工作的重视。同时,通过召开征信管理专题会议,向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卡年审公告,并组织金融机构通过信贷网点和对外服务窗口发放宣传材料和张贴通知,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醒企业按时自觉参加贷款卡年审。其次是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治理和杜绝对无卡和持无效卡企业放款上,组织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贷款卡管理的各项规定。近年来,支行多次组织专人对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卡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纠正违反信贷登记咨询管理规定的各种问题,有效发挥了警示作用。在进行现场检查的基础上,通过纠正金融机构对无卡和持无效卡企业办理信贷业务的问题,促进了企业对使用贷款卡和参与贷款卡年审的重视程度。再就是做好服务促工作。尽可能地向社会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细致的服务,增进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贷款卡管理工作的理解,迎得了支持和配合。近两年来,全县贷款卡年审率逐年提高,前来咨询的人次也明显增加,贷款卡管理的效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二)注重征信管理的务实与创新

征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异议处理的问题。数据质量是征信系统的生命线,还需要严格督促商业银行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系统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要高度重视异议处理,合规查询征信系统、正确使用信用报告。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关键之一在于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此人民银行县支行在这方面还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在县域努力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帮助金融机构培育客户,探索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良性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体系。在做好征信管理日常工作的同时,县级人民银行还要努力拓展征信管理的工作面,使征信管理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要通过一系列的信用制度设计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塑造社会风险防范及诚信多获利的社会价值观,完善个人和企业的征信系统。要以法治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将纳税、合同履约、信贷、产品质量以及贪污、行贿受贿、法院判决执行情况等信息,逐步纳入个人和企业的征信系统,扩充并强化征信管理的功能。作为履行征信管理职能的人民银行县级支行要切实有效发挥好征信体系科学有效惩恶扬善的功能作用。加强诚信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社会征信系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借助社会征信系统的信息支持,依法追究失信者的责任,使守信者获得公允回报,让失信者得不偿失。还要学习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如重庆营业管理部的经验做法就很好,他们通过征信管理处、科技处的相互配合,将辖内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统中。他们还制定并形成了小贷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的网络解决方案、业务操作模式以及小贷公司接入后的管理工作机制。县级人行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向上级反映情况,力争将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当地变为现实,为地方信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服务。

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抓关键促整体工作

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三类。“三者中,关键还是政府诚信,这是因为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目前,有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诚信意识淡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等,招商引资的时候承诺得很好,又是开发项目奖励,又是政策性奖励,但这些承诺经常不能如约兑现,或根本不兑现。所以说,一个地方的信用环境如何,当地政府的信用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建设好县域信用环境,县级人行要在切实认真搞好农村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力促政府信用状况有较大的改观。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特别是遏制消极腐败现象以及违约拖欠行为,对于提升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规范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强化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开展政府信用专项治理,教育和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信用意识,并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推进县域信用环境建设需要综合治理。信用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条件,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进行信用综合治理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信用综合治理中,抓住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就如同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一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来看,政府信用建设、金融机构信用治理、企业信用治理、对社会大众的信用教育引导等。从县域的实际情况看,应重点抓好政府信用建设和金融机构信用治理。

(二)抓重点带动全面

金融机构信用治理,完善信用市场都是工作的重点。金融机构是经营信用(这里的信用是指狭义的信用,即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关系)的特殊企业,掌控着庞大的信用资产,其运行的稳定性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危,其配置资源的效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存在诸如内控机制不严、资源配置效率不佳等问题。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应从两个方面着力:深化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根本措施,在县域,主要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就是规范和强化金融监管,这是重要保证。

还要逐步完善信用市场。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市场机制在信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用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无论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在成熟度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不断完善信用市场机制,是我国信用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完善信用市场机制,主要应从完善市场制度体系、优化调整市场结构、发挥信用信息的先导作用等方面入手。县级人行要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从县域的实际出发,为逐步完善信用市场多做基础性工作。

三、在信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

主要是广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和改善县域信用环境。县级人行要积极主动,力促地方党政部门研究制定社会信用宣传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导基层各部门开展社会信用建设工作,改善和优化本区域信用环境。在政府的主导下,宣传、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报刊等有关部门利用宣传舆论媒体,向全社会普及征信知识,培育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定期在行政事业单位、社区、学校、企业、公共场所、营业场所等,巡回举办征信专题讲座、讲堂、座谈会、论坛等专题活动,广泛开展诚信典型和征信知识宣传。建立和落实区域社会信用环境评价制度,以信用环境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诚信政府、诚信社区、诚信单位、诚信公民”创建活动,推广先进经验,树立诚信典型,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得益、失信受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长期受制的良好社会氛围,进而形成诚信宣传的长效机制。

(二)培养诚信意识

诚信缺失的危害也已人所共知,随便列举最近的热闻,几乎都与诚信缺失有关。诚信虽然是一种文化,但通过空谈并不能解决诚信问题,需要探索操作性强且能够融入经济社会的真实制度。换句话说,诚信虽然是看不见的文化,但诚信体系却可以用看得见的制度一步步建设。有调查显示,在外贸领域有67.4%受访企业曾于近两年遭遇国内买家拖欠付款,这一比例虽与前几年的72%有所下降,但由于交易规模的扩大,被拖欠付款的绝对数额并未下降。据调查,目前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中国企业对未来付款表现缺乏信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管理部的一位负责人也指出,国外平均货款回收期大概30天,国内通常需要90天左右,货款周转率的大幅下降,不仅限制了交易的规模,加大了资金投入的成本,也加大了融资的难度。企业信用体系是一个链条,如果链条中有一个环节是恶意的,整个链条都会受到影响。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和谐社会仍然任重道远。

企业信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3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子商务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电子商务中信任问题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面对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很多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措施及建议。本文试图对其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并指出我国目前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结晶。由于商务网络环境大量地充斥着风险、不确定性而又需要相互依赖且愈加复杂,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已成为决定网上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信任问题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电子商务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与传统商务相比,表现为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这是因为:第一,与传统商务一样,由于经济行为者的决策失误和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使得电子商务易受到交易本身特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影响。第二,电子商务受交易者所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交易所依赖的技术系统平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这种风险是买卖双方即使签定协议或合同都难以避免的。

基于上述原因,电子商务信任研究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内容被提了出来,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梳理。

1概念

1.1电子商务的内涵由于网络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同时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由于学界、商界有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解和定义电子商务时有所差别,大致可以概括为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两种。狭义的电子商务,指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的在线销售式电子商务。它是通过在技术上、功能上更加拓展了的网络—国际互联网进行的,从更严格意义上规范的在线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泛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整个市场为范围的商务活动。在技术手段上不限定于国际互联网,而是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交换、获得数据的技术。在商务范围方面,也不仅限于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式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它还包含整个市场一活动相关的若干方面,如产品设计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广告促销、交易双方的磋商契约、产品的运送、货款结算以及售后服务等。

1.2信任的内涵近几年来,信任的含义一直在各种情境之下被思考。由于涉及和研究信任现象的领域较多,因而存在许多有关信任的观点。一类是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比如,将信任定义为“从道德上对合理行为的预期,即以道德原则为基础的道德上的正确决策和行动”。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任是指“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

总的来说,可以将信任概括为: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且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信任是经济交易活动中的核心因素,因为只有双方相互信任,交易才能顺利进行。国际上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对发展并维护顾客的回头率与忠诚度起决定性的作用。信任被看作是决定交易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交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交易双方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它们之间的信任与相互依赖关系也随之发展[4]-[5]。

1.3电子商务信任的重要意义电子商务信任重要性最突出的一面是降低交易费用,电子商务信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企业的存在是用内部管理组织代替市场节约交易费用,而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垂直一体化以节约更多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其它企业签订合同而不是依赖内部资源,在同等产出与收入前提下,来缩小企业规模[4]。

2当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近几年才出现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论文,笔者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信任”进行检索,从1999到2006年8年期间,仅有58篇相关文章,截止到2007年就增加到450篇,2008年至2009年间便有213篇,可见最近两三年在我国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当前的大部分相关文献中,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代表观点:①电子商务信任机制主要通过虚拟组织的建立来实现,当其无法在虚拟组织中创造共同价值时,我们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联系来加强大家对虚拟组织环境的信任;②B2B电子商务市场信任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制度信任为基础,具体包括认知的控制信任机制、认知的鉴定信任机制、认知的法律约束信任机制、认知的反馈信任机制、合作规范信任机制;③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与不同的信任机制相匹配,主要从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等等。

2.2电子商务的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在我国,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电子商务中的信任评价模型研究方面,其中利用博弈方法对信任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比较多,分别介绍B2B、B2C、C2C的信任评价模型,或者对具体某种类型的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进行信任评价也比较多,而系统地介绍对于整个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应该怎样评价的却不多。

2.3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目前,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并且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其中大多是对建立电子商务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方式是把目前的电子商务中信任缺失问题提出来,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设信任体系的想法。

2.4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3种较为典型的信任管理模式,即:中介信任管理模式、交托信任管理模式、担保信任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主要通过认证制度、在线信誉系统、信用评级、第三方契约服务、设立安全交易基金、信用炒作惩罚等来实现。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任管理框架的构建方面,这些信任管理模型一般都包括如下组成元素:身份信任管理和在线信誉评估系统。2.5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和商务环境。

商家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声誉、品牌、规模,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的意愿等;而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可获得性、公布品牌促销信息、愤怒改变的导航和友好的界面等等;消费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倾向、交易经历、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和对网上商店的预期、文化背景等;商务环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社会上是否建立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有无关于电子商务的明确权威的法律规范。

3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信用问题的研究,也多处于在操作层面上对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进行实践研究。从相关的文献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信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只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研究结果还比较匮乏。具体来说,当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定性描述为主,这些观点还没有得到系统实证研究的确认,也没有系统的提出理论供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借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①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方面,都与我国企业和政府开拓电子商务的实践不相符,有滞后的迹象,且急需解决。②总体来说,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分散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各行其是,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也很难对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③从研究结果来看,成果中直接借鉴国外信任研究的方法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与方法的较少。④大多数学者都提到了基于制度的信任,但是给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在线企业提供参考的建议方面的研究却不多[3]。⑤虽然目前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机制”,并且对其理解也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⑥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己经形成共识,但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仅仅是道德和法制问题,限制了信任问题的解决思路。

4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出现是新生事物,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位,我们无可厚非,今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正日益完善,而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休系研究正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我们是放任自流,让微观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还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发挥我国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总的来说,将来的研究方向如下:

4.1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缓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体系。

4.2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严谨的、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

4.3从安全的角度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技术方面研究主要是对交易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安全技术的研究。电子商务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上实现的,因此电子商务的信任也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鲁滨,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1):73-76.

[2]张睿,陈卫华.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06):117-119

[3]辛明,孙洁.国内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分析[J].光盘技术,2006,(01):4-6

[4]李召敏,宋光兴.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信任的制度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63-66.

[5]李召敏,李涛,宋光兴.网络营销中顾客信任的建立途径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C].见: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桂林,2006:32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