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甲进,张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082-1083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6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俗称黄疸, 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疾病, 产生其症状的根源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 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因此会出现巩膜、皮肤等部位的黄染[1]。一般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3~5 d, 大多数足月新生儿在2周内症状会自行消退, 但是有一部分患儿胆红素在血清中含量过高, 引发胆红素脑病, 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2]。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均应积极处理, 尽可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3]。对蓝光治疗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1月治疗的6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血清胆红素值介于250~300 μmol/L。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各30例。干预组中男12例, 女18例, 平均日龄(4.58±0.43)d;治疗前平均血胆红素水平(271.1±12.9)μmol/L, 出生时平均体重(3.37±0.55)kg。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日龄(4.50±0.37)d;治疗前平均血胆红素水平(272.4±14.6)μmol/L;出生时平均体重(3.52±0.50)kg。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儿, 无窒息或G6PD缺乏或新生儿ABO溶血等疾病。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①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均采用双面LED蓝光灯光疗。根据患儿个体情况调节箱温、相对湿度50%~60%[4]。患儿入箱前清洁患儿皮肤, 做好眼部及会阴的保护工作。尽量保持患儿光疗期间安静, 及时给予安抚。每次进行光照治疗前均应使用经皮测胆仪测量患儿的胆红素值。光疗时间8~12 h, 根据医嘱确定治疗的时间。②药物治疗:采用苯巴比妥片(3~5 mg/kg?d)口服, 以提高肝细胞的微粒体活性, 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蒙脱石散(1.0 g/kg?次)口服阻断肝肠循环[5]。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患儿光疗的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抚触、加强皮肤清洁护理及加强对家属进行黄疸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为:①改良抚触方法及要求:在常规抚触基础上加强与患儿的交流。抚触室播放轻柔舒缓音乐, 抚触人员注视患儿, 做到眼神交流。同时抚触人员与患儿轻声说话, 给予语言刺激[6]。②对家属宣教: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 告知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严重后果, 开展黄疸健康宣教及护理指导。③皮肤护理:蓝光照射容易引起腹泻, 从而对肛周皮肤可能存在刺激, 每次便后用湿巾或温水清洁臀部。勤换尿片保持臀部皮肤干燥。④蓝光箱内圈形鸟巢或放置柔软玩偶使患儿感觉舒适安全[7], 防止其头部手或足部撞到箱内硬物。⑤同时1~2次/d脐部护理, 以防感染导致黄疸加重, 影响光疗效果。
1. 3 观察及评价指标 每天皮测皮肤黄疸指数2~3次。同时在光疗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水分丢失过多、皮肤损伤及哭闹等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光疗反应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皮疹、失水增多、皮肤损伤、烦躁不安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胆红素值及黄疸消退时间 干预组患儿经治疗2~5 d后, 经皮测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干预组患儿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3
摘 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优质护理管理),各7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优质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新生儿护理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组成,新生儿身体素质差,器官、组织发育未成熟,护理风险较多,且新生儿不能言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督[1]。在临床中若不能识别护理风险则可能增加护理缺陷事件风险,提高黄疸、感染等疾病患病效率[2]。此外在新生儿护理中部分产妇参与度不高,导致其对相关护理知识了解较少,护理能力较差,这一现象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3]。新生儿外界抵御能力较差,需予以精细的护理,不仅仅护理人员要实施全面的照护,还要提高家属护理能力,确保出院后新生儿能够得到悉心的护理[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常规护理难以满足当下要求。优质护理管理以患者为对象全面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得到护士、医师、患者的肯定[5]。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9例。纳入标准:(1)单胎。(2)新生儿胎心正常。(3)产前检查无头盆不称。(4)阴道分娩。(5)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新生儿重要器官疾病功能不全。(2)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男婴30例,女婴49例,日龄3~15 d,平均(6.37±2.45)d。研究组男婴31例,女婴48例,日龄3~16 d,平均(6.80±2.41)d。组间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新生儿病房各项工作开展护理活动,密切监护新生儿体征,进行喂养、脐部护理等,家属进行产科常规宣教。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1)护理:密切监督新生儿情况,帮助新生儿更换,交替平卧位、俯卧、侧卧位的摆放。新生儿床上用品选择舒适、柔软的材质,避免造成损伤。仰卧位时床头抬高15°,将毛巾垫于肩下,保持肩部与外耳道处于同一水平。俯卧位床头抬高,保持下肢、腹部、胸部以及头部呈三阶梯状。侧卧位用布卷成鸟巢状,用海绵作为底垫,柔软面部制成包套,将水枕垫置于幼儿头颈部。加强护理管理,每隔2 h更换一次,预防压力性损伤。(2)信任支持:我科收治生病的新生儿,新生儿住院没有母亲陪伴,跟产妇接触很少,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往往担心新生儿状况。护理人员需向家属解释我院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获得家属的信任与理解。(3)饮食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家属普及母乳喂养的优势,积极鼓励母乳宣教,指导哺乳方式,母乳喂养时正确姿势、新生儿、哺乳技巧等。实施催乳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4)排便护理: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2 h排便情况,排便量、排便颜色,按摩腹部促进粪便排除,若24 h后新生儿迟迟不排便需进行检查。记录小便量,观察小便颜色,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清洗后擦干臀部,穿好纸尿裤。若为红臀患儿需待臀部自然晾干,涂抹护臀膏,穿好纸尿裤。(5)脐带护理:脐带脱落前需观察脐带状况,出生24 h内包扎脐带,24 h内后打开纱布,促进脐带干燥、脱落。洗净双手捏起脐带,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周围,清洁分泌物及血迹,每日清洁两次。穿戴纸尿裤时勿遮盖脐带,避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时常有分泌物渗出,用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消毒纱布遮盖脐带,在创面愈合前避免盆浴。(6)细节护理:保持新生儿床单整洁,病房空气良好,暖箱温度适宜,晨间、晚间加强护理,按时对新生儿肚脐、皮肤进行拼接,定时更换纸尿裤,避免臀红。新生儿喂养期间加强护理力度,预防呛奶、吐奶等。(7)疾病护理:护理期间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皮肤状况、意识等变化,保持皮肤干燥,积极预防黄疸、湿疹。早开奶促进胎粪及时排尽,避免发生母乳喂养性黄疸。保持新生儿病房空气清新,家属探视时做好防护措施,谢绝患病人员的探视。(8)健康教育:对家属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强调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的优势。宣讲母乳喂养优势,母乳喂养咨询师指导方法技巧。围绕脐带消毒、沐浴、穿衣等方面事项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同时护理人员在床旁进行一对一演示,手把手指导家属进行操作。定期组织座谈会,就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提高家属的理解。(9)延续性护理:出院后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由家属进行,为了在院外予以悉心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就饮食、洗浴、日常生活管理等事项发送推文至微信群,及时解答家属问题,及时通知预防接种事项。1.3 观察标准以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疾病发生率、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家属护理正确率为观察标准。(1)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常见缺陷事件为跌倒、坠床、延误检查、用药不当等,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事件例数/新生儿例数×100%。(2)疾病发生率。新生儿常见疾病为臀红、黄疸、湿疹、皮肤感染,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例数/新生儿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对比[n(%)]2.2 疾病发生率研究组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疾病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相比成人而言,新生儿的身体素质更差,身体调节中枢尚未成熟,对外界抵抗能力差。因此其护理工作质量对护理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6-8]。对新生儿实施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正常发育,临床中多项研究证实护理质量是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9]。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在于护理人员较为被动,工作独立性差,且家属参与度不高[10]。在常规护理中新生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性,且家属因护理知识的匮乏,护理技能的不熟练,出院后难免手忙脚乱[11]。由于人们医疗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有更严格要求,常规护理满足不了患者需求,若护理不当导致缺陷事件还会引起医疗纠纷。胡婉妮等[12]报道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缩短了新生儿在医院中的住院时间,新生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刘芳芳等[13]指出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起到的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多项研究对优质护理予以肯定态度,应用优质护理强化了护理人员责任,满足了护理需求[14]。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掌控新生儿护理风险,制定人性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安全性[15]。在本试验中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了优质护理为维护新生儿安全保驾护航。与葛文萍[16]报道一致。优质护理强调了家属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参与度,这一举措同时保证了新生儿在院内和院外的护理[17]。总而言之,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这一护理办法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林小燕,邓小霞,李小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9):105-106.[2]吴瑞.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131.[3]王静宜.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7):143-145.[4]杨静,顾娟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84.[5]金二丽,邱卓华.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129-130.[6]陈建香,胡蓉.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8):64-65.[7]丁磊.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0):123,126.[8]李桂琴.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00-103.[9]付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48.[10]韩学娟,户志银.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30-232.[11]齐福莲.优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168-170.[12]胡婉妮,黄伊菊,廖锦文.基于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0,6(14):84-85,93.[13]刘芳芳,罗旋旋,王辉,等.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5):92.[14]劳丽明.新生儿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5):185,198.[15]廖薇,林亚娟,赵杰.优质护理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2):315-317.[16]葛文萍.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84-85.[17]职晨阳,许斯,王敏.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149,153.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面对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我院在近期内收治地200例黄疸新生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6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124例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治疗后,B组患儿的临床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A组患儿(P
【关键词】黄疸 新生儿 蓝光照射 护理
临床上将新生儿因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引起的皮肤、巩膜、粘膜及其他组织被黄染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新生儿早期疾病。若不能给予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从而对新生儿的智力、听力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根据胆红素吸收蓝光的特性所产生的一种治疗形式,该种治疗形式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且对患儿无损伤等特点[1],因此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我院此次利用优质护理服务辅助蓝光照射治疗对124例黄疸新生儿实施了治疗护理,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内收治的200例黄疸新生儿。全部患儿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胆红素存在明显的升高,且均符合接受蓝光照射的指证。入选患儿中男性患儿有118例、女性患儿有8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5天、平均体重为3.37kg、平均胆红素浓度为279.5μmmol/L。随机将入选的200例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6例、B组124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入选的200例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仪器采取单面蓝光治疗仪,并置于通风处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同时调整温度至31℃左右,湿度调整至60%,给予患儿实施连续3天、每天12个小时的照射治疗。
1.3护理方法:给予A组76例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给予B组124例患儿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3.1健康教育:在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前,首先对患儿的家长进行黄疸相关知识以及蓝光照射治疗作用机理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可以对疾病本身、治疗过程以及所需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患儿家长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并开导、劝慰患儿家长以消除其不安、紧张的心理情绪,从而尽快的争取到患儿家长的积极的配合。
1.3.2治疗前准备:包括治疗仪器的准备及患儿的准备两个方面,其中治疗仪器的准备内容如下:做好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并保持通风;保持室温在25℃左右、室内湿度为60%左右;保持光疗箱内温度维持在31℃左右;检查蓝灯管是否正常,并对灯管及有机玻璃床进行消毒。患儿的准备内容如下: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应先洗澡;修剪指甲并戴手套,以免对皮肤造成刮伤;在光疗箱内铺设棉布,并固定患儿头部,以保证患儿头部的安全舒适[2];为患儿戴好眼罩及尿布后将患儿抱入箱内。
1.3.3治疗中护理: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对出现体温异常的患儿应立即给予对症的积极处理。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其体内的水分流失速度会比正常新生儿高出4倍左右,因此应适时的增加患儿的母乳喂养次数,并在母乳喂养的间隔适量的给予患儿喂温开水。这样可通过患儿吸允母乳以及结肠的反射来间接的促进患儿的胃肠蠕动,从而促进患儿的粪便排出,进而降低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量。研究显示,患儿的哭闹行为是新生儿情绪不安的直接表达,这种行为会消耗患儿体内巨大的能力,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3]。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光疗箱内的患儿给予适度的按摩,这样可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从而可以减少患儿的哭闹行为。新生儿的胎粪中存在大量的胆红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平静下来的患儿可对其的腹部及背部进行环形的按摩,以便可以促进患儿胎粪的排出。此外这样还可刺激患儿体内胰岛素及胃泌素的分泌,因此便可加强患儿的食欲,从而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及尿胆原的生产,进而降低胆红素的生成[4]。注意定期对患儿进行翻身,以免患儿发生窒息,并保持眼罩、尿布的松紧合适。
1.3.4病情观察:对患儿的各项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记录患儿每日的排便情况,及尿液、大便的颜色、性状,同时注意患儿的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患儿应立即告知主管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1.4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对两组患儿皮肤、黏膜的黄疸消退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在治疗后对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进行复查,并综合临床记录的内容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将黄疸症状消退,且胆红素水平低于221.5μmmol/L的患儿记为痊愈;将黄疸症状部分消退,且胆红素水平虽有下降但未低于221.5μmmol/L的患儿记为有效;将未达上述标准的患儿记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为X2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儿治愈率显著优于A组患儿(P
3小结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可在发病后1周左右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结合临床治疗方可消退,且若不能给予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或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是导致新生儿死亡。本次我院所实施的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有效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新生儿会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的改变以及光疗箱等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5]。因此就需要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辅助护理措施,这样方可提高临床疗效。此次我院对B组124例黄疸患儿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其临床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儿。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应用优质护理辅助蓝光照射治疗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童建明.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1):99-100.
[2]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63.
[3]谈晓轶,崔焱,周琴,等.嗅觉安抚措施缓解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6):1459-1461.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新生儿科2004-01~2010-01共收治ICH67例,经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7例中男38例,女29例,早产儿40例,足月儿27例,均为出生后2h~7d。出血原因:缺氧性颅内出血47例,损伤性颅内出血20例。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治愈60例,其中5例有后遗症,死亡7例。死亡率:10.4%。
1.2 随访
随访方式:来院复查、电话回访、家访了解智力、动力功能、语言、行为能力等情况。一项异常者则为有后遗症。到2010-10共随访60例,正常55例,有后遗症者5例。
2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ICH由于损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出血量较少者,早期以兴奋为主,表现为激惹、烦躁、尖叫性啼哭、拒乳。出血量较多者常伴有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要动态观察病情。
2.2观察囟门、瞳孔及有无惊厥
前囟饱满、摸之囟门紧张并呕吐,说明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降低或颅内压正常病情好转时,这种体征消失[1]。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以防脑疝发生;注意观察有无惊厥表现,如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肢体肌张力增高,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为惊厥。要及时处理。
2.3生命体征的观察
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和皮肤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以了解出血量。呼吸暂停、不规则或呼吸困难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
3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少脑水肿的关键[2]。采用鼻前庭吸氧,氧流量0.5~1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4~5L/min。如出现呼吸暂停,弹足底部、托背刺激呼吸,面罩加压给氧,呼吸停止者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患儿长时间卧床,易发生痰堵。必要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2维持正常体温
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之间。体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增加氧消耗量。体温不升时放温箱里保暖,温箱温度根据胎龄、日龄及出生体重和特殊病情而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对于发热的患儿给松开包被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
3.3保持室内安静,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要轻、稳、准,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避免头皮穿刺,以防加重颅内出血。患儿绝对静卧,减少头部搬动。预防压疮。
3.4营养支持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脑出血。对于出血量少病情轻者,用滴管滴喂;病情重出现拒乳,吸吮反射消失者应留置胃管,管饲奶液。新生儿胃容量小,应少量多次喂奶,喂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5恢复期护理
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皮肤接触,给予听、视、触觉及前庭运动等刺激。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被动屈伸按摩肢体,变换患儿姿势,使其早日康复。对家属做好出院指导,教会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婴儿的知识,制定可行训练计划。出院后每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必要时进行康复治疗,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
4治疗降低
4.1降颅内压
患儿绝对静卧抬高头肩部15~30°,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颅内出血患儿95%出现颅内压增高[3],要根据医嘱及时准确应用降低颅内压药物。
4.2止惊、镇静
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遵医嘱立即止惊、镇静,首选鲁米那。
4.3止血、健脑、预防感染
遵医嘱应用止血敏、维生素K1止血,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使用脑细胞营养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出血停止后可配合高压氧治疗。
5 体会
ICH是我国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也是我国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国内报道ICH预后不良者在30%左右,我院新生儿科预后不良者占17.9%。笔者总结6年来对ICH患儿的护理,深深体会到严密观察病情可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精心护理是患儿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措施。是降低预后不良率的关键。因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才能降低ICH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牛芬,王柯.ICH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8);875.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173-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婴幼儿中较常遇到的一类急性病症,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并发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智力发育[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虽然较高,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家长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不能及时送医,仍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儿疗效及有效预防疾病再发尤为重要。健康教育路径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对措施与健康教育,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对该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家长进行了系统健康教育,配合适当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0例,均为该院收治入院的新生儿。患儿根据入院后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儿家长进行传统健康宣教,对研究组患儿家长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产妇顺产20例,剖宫产15例,新生儿体重2 700~4 500 g,平均体重(3 778.1±487.2)g;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产妇顺产21例,剖宫产14例,新生儿体重2 730~4 510 g,平均体重(3 797.6±491.1)g。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在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讲解采用说教式的集体教育,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此外,患儿家长住院期间如有问题可随时联系管床护士。研究组: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①患儿护理:保证病房环境舒适,注意不必要的刺激。夜间加强病房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生产后,定时对患儿口腔进行检查,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进入起到引发窒息。注意对患儿口腔的清洁,防止感染发生。产妇分娩后 15~30 min 鼓励并协助产妇做到“早接触、早吸吮”,以促进乳汁及早分泌,保证新生儿对初乳的摄取。②家长心里护理:入院后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一对一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同时安慰患儿家属,帮助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在充分得到患儿家属支持的基础上,有利于本病的临床治疗。③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主要对出院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类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日常饮食中,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加强患儿营养。家庭中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定期进行环境清理,防止致病微生物的滋生。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观察两组患儿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并进行统计;②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程度:包括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家庭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急救措施、急救知识、预防原则等,在患儿出院前1 d,对所有家长发放包含上述问题的调查问卷,由家长当场填写;③护理工作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患者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对患儿此次入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④记录患儿住院时间以及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析
住院期间,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传统医学模式开始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在进行日常医疗的同时,人们发现,医疗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其意义更在于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3]。因此,在进行医疗工作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或心理治疗。系统健康教育则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重视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联系。通过护理人员实施,强化患者的系统管理与健康教育,最大程度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主要是哺乳次数少、乳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可对胆红素代谢过程产生影响,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造成血清胆红素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5]。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原则是迅速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若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但是,临床研究发现,仍有一些患儿会出现胆红素脑病等[6]。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知识传授,对于控制本病的发生率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本病的健康教育,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指南。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多为固定、模式化处理,对于病情变化迅速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不适用。系统健康教育则可以保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连续性灌输,通过护理人员与家长的共同合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