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 士官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育模式是当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其科学性在于它打破了以传统公开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相关的应用学科,它更注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学员需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本的实验过程,具有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以教员为主体,往往是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应用讲得少;课堂教学多、实验实习少;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都很缺乏,面对实际工作困难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电工基础》教学我们引入CBE教学模式,加强对学员能力的培养。
一、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军革的蓬勃发展。随着我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军武器装备也将有较大的发展,高新武器装备的投入使用,就迫切要求高层次、高素质士官人才的出现。大部分士官岗位不仅要求具有大专以上,更要求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维修技能,而且随着武器装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士官人才还应该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适应新装备的使用和保障要求。
二、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强调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士官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提升士官人才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教改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改革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要求上,从提高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后续发展考虑,改变原有的以学科为本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强调“实用、够用、适度兼顾发展”为度,重新整合知识结构;同时弱化对定律、定理证明与推导。,淡化计算技巧训练,种地啊加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加强学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士官一个大专业类中常有多个专业方向,虽然都开设《电工基础》课,但是不同专业对知识要求的深广度不同。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教育的要求,就要特别强调“实用、够用”原则。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到专业教研室座谈、借阅参考相关专业课对《电工基础》的需求,大胆得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固有结构,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新优化。
2.3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一是突破传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的教学内容程序,根据学员的知识背景、专业特点和后续课程需求,重点突出“怎么用”;二是突破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强调掌握理论推导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内容目标,突出以强化知识运用,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主的教学目标;三是突破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课程设置,增加学员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
2.4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和思想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学员学习能力上。CBE特点之一是在教学上的灵活多样化,形式不一。根据这一特点教员在电工教学中应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加强直观教学,并安排必要的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以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改变过去学生为考试及格而消极学习的态度。例如在讲解三相对称电动势时,将发电机模型展示给学生,且将发电机绕组的输出端接一电流计,转动绕组时,三相对称电动势的幅值、频率及相位就在示教电表中显示出来,学员一看就明白。
2.5 改革考核方式
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电工基础; 复习方法; 系统性; 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50-001
《电工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近几年来,普通高校高职对口招生考试中,机电专业和机械专业综合卷机械基础部分占分比例较大,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复习时常常难以把握,考试成绩不理想。结合教学实践,本人积累了一定的复习经验,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知识复习
不会走就想让他们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提升学生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我们很多老师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时,用到的好多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本就没记下,他们没记下又怎么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呢?分析历年高考题,涉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比例在80%以上,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第一轮的复习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把进度放慢一点,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每章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列出一个复习框架,让学生对照复习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督促学生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有些知识是必须要死记硬背拿下的。例如电工基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以及定律等,我们就必须死记硬背下来,遇到题时直接拿来做就可以了。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惰性比较强,光靠他们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抽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当的配合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以选择,填空,判断,计算为主,加强对基础题的训练,强化学生记忆。要是第一轮复习做好了,教师和学生后边的工作就相对好做一些。
二、注重知识系统性和可提升性
第一阶段的复习结束后,书本上的各部分基础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处于孤立,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例如第六章电磁感应的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的原因――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的两种特殊现象――自感、互感,电磁感应的应用――涡流、磁屏蔽。第八章正弦交流电路的纯电阻电路,纯电容电路,纯电感电路,组合成: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电路,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这样我们就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达到了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能灵活应用。这一阶段的习题练习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题的能力。练习题的难度要逐渐增加,教师精选练习题目,力求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术。例如我们在讲直流电路时,可以先找典型的简单直流电路的例题进行讲解,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直流电路,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有简入难。这样系统的复习,既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综合性复习
在模拟考试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综合题望而生畏,综合题得分率比较低,很多学生一看到综合题就不知道如何入手,究其原因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平时练的太少。所以我们想提高成绩,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对《电工基础》全部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把各章的知识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把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同时复习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每道例题要能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充分体现交叉、渗透、综合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阶梯思路要清晰,解题步骤要合理。练习题也要体现综合性,通过解此类题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
四、提高复习效率
要突出复习效率,切记不要贪多求全,该减的减,该删的删,不搞“难,偏,深”。通过指导学生的规范化训练,如理清思路、规范书写、认真审题等提高成绩,把平日学习中遇到的好题和易错题认真地整理下来,建立起笔记本,作为以后时时关注的知识重点。对于平时各种考试测验,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认认真真审题,工工整整书写,有条不紊思考。另外还要注重复习反馈,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通过平日复习反馈的信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盲点,通过定期考试反馈的信息,补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漏洞。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教师设立问题档案,使教与学的双方通过一次次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成绩。
总之,对口单招升学考试复习很复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考试的成败,一定要引起重视。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搞好单招复习工作,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金生.规训与教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64
[2]周绍敏.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维修电工 培训教材 技能鉴定 问题建议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通用性技术工种。该职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等特点,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诚然,维修电工也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人数相对较多的工种之一,它遍及采矿、选矿、冶炼,铜材压力加工等各个生产单位。由于维修电工的工作质量及其操作的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司对维修电工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的十多年里,对该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就从未间断过。其间,笔者作为一名考评员多次亲历了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对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日趋规范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感觉到培训教材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日趋规范和完善
由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加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有色企业,技术工种和技术工人都较多,因此,原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于1998年就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又升格为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技能鉴定对象主要是本公司技术工人和技校学生,十多年来,仅参与各等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就有上千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大大地激发了员工崇尚科学和自觉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这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促进公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技能鉴定站(所)是一个服务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机构,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各厂矿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服务于江铜”的性质,从而形成了其技能鉴定站(所)“坚持标准,从严把关,不粗不滥”,以公司利益至上,以“鉴定质量”为根本的特质。这一特质,使得鉴定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考评员队伍,还要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技能考核体系。例如,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就很复杂,不同岗位的维修电工虽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不少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生产机械其电路功能、电器的种类及技术内涵千差万别,个性十分鲜明,如采矿设备的电路与选矿设备的电路就大相径庭,能娴熟地维修选矿设备故障的电工要去维修采矿设备可能会一时无法应对。因此如何做到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不同岗位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准的确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权威的职业标准和培训考核体系,使得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回顾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走过的路程,其实是一个在艰难中前行且日趋规范和完善的过程。虽然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但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应是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之后。有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才有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03年组织统编的《维修电工培训教程》,才有了后来与之配套的《维修电工考核题库》。标准、教材、题库三位一体,真正为技能鉴定走向规范,成为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铺平了道路。
二、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已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其体系也在日趋完善,这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再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无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事物趋向完美。
1.关于培训教材的问题与建议
纵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其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在具体技能内容的选择上有着突出的通用性与典型性特色。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水平的差异性特色。然而,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教程》也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知识体系与等级模块的关系处理上有失偏颇。由于《教程》是对应《标准》编写的,每一条标准都有教材内容与之对应,如果把《标准》看成是画的圈,则《教程》便是圈内的充填物,这样的充填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分解与组合。由于这种分解与组合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特点,从而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地方因分解过细,不免给人以“碎、散、乱”的感觉。例如,基础知识篇是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必备知识,从等级间知识的兼容性看,高一级应兼容低一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初级的所有知识中、高级都是应当具备的。因此,初级技能篇中的有些相关知识应尽量合到基础知识篇中去,如初级技能的配线与安装相关知识中的“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与其对应的操作技能并无关联,完全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篇的第一章第八节,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又如整流电路,基础知识篇里有,初、中、高三级的技能篇中也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这样的分解未免显得过于零碎。再如,中级工的读图与分析中有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可相关知识又不讲晶闸管变流技术,而是放到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相关知识里,其实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技能操作内容又与晶闸管变流技术无关。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一些,因此建议基础知识篇与技能篇中的相关知识作些调整,在以技能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顾及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亦即分解成的模块尽可能大一些,不要太零碎。
二是知识与技能不够匹配,知识相对弱化。由于电路中的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特点,使得维修电工在电路读图、故障分析与调试等技能上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然而《教程》中,编入的基础知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例如分压分流公式、基尔霍夫定律、相量、三相负载的联结及相、线电压电流关系等很基本、很重要的知识都未编入。在技能篇中编入的相关知识有不少是以结论性的语言编写的,显得过于精炼,可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技校或高职等电工电子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很难学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程》缺乏可读性。所以建议强化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也要适当细腻一些,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是《教程》中有些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例如钳形电流表、数字式万用表以及电阻、电容的型号标志等笔者认为初级工就应该掌握,而无需等到中级甚至高级工阶段才学习弄懂。因此建议对于此类问题作相应调整。
2.技能考核问题与建议
自2007年以来,由于技能鉴定考核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技能考核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一是考核范围比较确定。由于试题均源自于培训教材,而教材的各等级内容泾渭分明,不再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这有利于应试者学习和把握。二是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试卷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也只需备好一般工量具和相关器材,借助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便可完成,而无需到生产现场进行,大大减轻了考核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技能鉴定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理论考试题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概念或数据,很少有分析计算,几乎没有主观发挥的空间,难以体现理论水准。因此建议理论试题要含有一定的分析计算题或作图题,以更好地体现其相应地理论水准。二是题目内容完全拘泥于教材,使得一些与电路有关的试题也没有电路图,应试者只有完整地记住了该电路(包括文字符号的下标)才有可能答对。例如:高级工的选择题:(1)锯齿波的形成则主要靠晶体管V12、电容C2、电阻R5、电位器RP组成的( )电路;(2)积分电路C1接在V5的集电极,它是( )锯齿波发生器;(3)KC41的输出端10~15是按后相给前相补脉冲的规律,经V1~V6放大,可输出驱动电流为( )的双窄脉冲列。因此建议:出题要完整,所需电路图不能省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总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规矩,成了方圆,但还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对培训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之既能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又能顾及到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更为科学地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机电 现状 分析
为了认真完成好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定改革研究》的调研工作,课题组成员对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是,中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业务现状是: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现状是获得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
现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分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 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当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电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机电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
2 业务范围现状分析
(1)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2)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知识,熟练掌握机械原理、电气控制原理和液压技术。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3)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
3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现状分析
3.1 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描述(如图1)
图1 知识、素质和能力描述
3.2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的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
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
4 主要课程、职业技能实训项目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现状分析
4.1 课程设置概况
本专业共有10门公共必修课,6门职业基础课,9门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11个,以确保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4.2 主要课程和主干课程
4.2.1 主要课程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应用、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电工电子技术。
4.2.2 主干课程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基础、电机修理、数控应用技术、工厂供电、protel。
4.3 主要课程学时分配现状
法律基础知识30学时,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哲学基础知识30学时,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28学时,求职与创业28学时,语文88学时,英语52学时,数学104学时,体育52学时,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88学时,机械制图120学时,金属材料与工艺学70学时,电工电子技术90学时,机械设计84学时,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20理论,24学时实验,AutoCAD应用56学时, 机械制造基础(含机床)56学时,数控应用技术84学时,电机修理34理论学时,10学时实验,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总学时84,其中实验学时10个),工厂供电60学时, Protel 60学时,技能认证训练(含液压基础)180学时,企业管理30学时,市场营销60学时[2]。
4.4 实践性环节的安排项目:
金工实习三周、电机修理一周、电子装配一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一周、机械制图零部件测绘三周、机电一体化设备联调一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二周[3]。
5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分析
经过分析:必修课总共3054学时占97%,其中,公共课522学时占17%,专业必修课1026学时占33%,职业技能项目360学时占12%,其它实训课1020学时占35%。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43:57。
6 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结合相前实际,我们认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同时提出以下建议与设想。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针对目前中职生的实际,如何来重新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课程设置方案的制定,难点是专业课开设种类以及学时配比。
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中职学生基本现状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在如何从专业教学的实际进行有效突破上还在探索之中。今后要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寻求到比较实用的一套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
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十分有必要重新研究中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2008-12.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Z].2009-1.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8-12.
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电工实验教学;现状;问题;改革
随着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中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电子信息时代,所有的行业都离不开新的技术,所以传统的电工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办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住在当前经济发展下的技能和知识了。中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所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中职学校的电工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1、电工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在传统的电工实验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在进行电工实验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有很多,如果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就会对仪器产生造成损坏,产生一些严重的后果,对于在实验中仪器所使用的电压超出了仪器的额定电压,也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的。为了减少在电工实验中的危害,在不断地进行电工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这些还是没有办法让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中,中职电工实验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1) 理论和实验分不开。电工教学的理论教师不进实验教室,他们只是关注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关心的很少。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对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认识。实验老师会在课堂上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讲解分析,会画出电路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在有的时候会把实验的结果直接的公布,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把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全的吸收,这样不能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互矛盾。
(3) 电工实验教学的内容单一化。对于实验性的实验进行的较多,在实验项目的创新上和综合设计上的教学就会相对的缺乏一些。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本来就不是很广,这样就会变得很窄,对于电工实验的创新和设计就会淡薄,学生在创新和设计上的潜能就不能被激发出来,不利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实验教学和生产形成了两个方向上前进,主要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太多的经验。
(4) 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不够强大。实验教学电工实验教学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拥有高素质的教师可以教育出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中职院校中教师大多是年轻的,他们的实验教学经验不是很多,对于电工实验的研究也不是很主动,所以在中职院校中教师的专业队伍不够强大。
(5) 传统的电工教学只是注重理论教学,不能让学生在实验让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在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更是影响着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所以借鉴其他学校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对电工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2.1将实验课程进行分类设置。
把电工实验课程进行调整,把电工实验教学进行分类,让电工实验教学从理论向着实践的方向进行转变,把知识由浅到深的传输给学生。(1)实验的基础知识。将实验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比如安全知识、注意事项等。(2)基础性的实验。安排一些基础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电子仪器,认真的学习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3)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一些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课后自己独立的完成电路的设计,并作成报告,在课堂上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综合型实验。给学生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5)仿真实验。利用一些先进的仿真电子软件,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在电工设计上的信息化,学生运用计算机来完成电路图的设计,在计算机上对电路图进行测试等,这是把电工教学和最新的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劲头。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实验安排和教学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来完成设计内容。
2.2分层教学
根据电工学习的学生不同学习专项和不同的年级,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和难度上的分类。对于电工专业的学生加大他们的训练力度,在完成教学规定中的实验内容后增加一些训练项目。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程上的内容教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工具的使用、基本元件的检测和认识以及对电工专业兴趣的培养为主,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集成电路、数字电路等综合的电路调试和安装,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对产品整机的组装、调整和维修的掌握。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2.3开放实验室
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开放实验室的设置很重要的,根据中职学校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现在想要做到对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只有在实验室闲置的时候进行开放,由于实验的学生很多,他们的能力有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在电工实验中失败或者是完成的不好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重新进行电工实验,如果有需要实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电工实验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电工实验学习和实验教学的改革。
小结
电工实验教学在中职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校在教学质量上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要电工教学很好的进行就要将电工技术和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验教学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生存,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信心,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才算是成功的。(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未成年人实践基地)
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电工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24-01
“专业类型职业导向,教学类型行动导向,课程类型过程导向。”这是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对职业教育基本特征的精辟论述。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如何使课程建设与职业需要有效的接轨,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2009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申报的教研教改项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获山东省政府立项后,在关于“电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不懈地探讨,通过不间断的实践、学习、交流,确定了一些工作目标和研究思路。
在项目确定之后,我们编写了适应企业生产运作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学》教材,这个教材完全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先大多的高职教材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最普遍的要求与毕业生的能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供需矛盾。可能过于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于继续深造非常适合,但却不适应企业对高职生的要求。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现在的高职生,基础知识掌握普遍偏弱,对于以往“电工学”的教材,能深刻理解学会的学生少之又少,即使是学会的那些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用的也非常少,学生在校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学会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学”新教材,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只要能支撑操作技能,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新教材更突出基本技能,掌握工作设备、消除一般故障的初步方法。更强调“能做”、“会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教材把与学生本专业岗位所要用到的知识分成了几个情景,每个情景设了几个任务,把每个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把每个任务让学生做会,其主要特征是建构个体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基础;行动导向是其教学实施原则;职业学校是其开发实施主体,我校项目组的教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尝试编写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新教材是适应企业生产运作的高职教材。
2在学生掌握方面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教材要求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依法劳动观念;具有为企业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由于教材降低了难度,注重了实践,学生能学会,成就感增强,所以也就“肯做”,由于每个情景中的任务都给学生指定了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把基本知识掌握了起来,并且每个任务都通过Professional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然后重点的内容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经过老师讲解,软件模拟仿真,实验室实践操作,就真正把知识掌握了起来,对知识理性感性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会了,有成就感了,就越学越有劲,只要学生愿学,老师讲起来也就更能很好的发挥,通过一年的试点,在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后,学生明显动手能力增强,适应现在企业所需,而且厌学情绪明显降低。学习主体通过大量的实训与实验,实现能力的运用与内化,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的整合状态,其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
3指导思想方面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电工学”从能力本位为出发点,强调能力本位,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工作进程确定任务,明确为了实施工作任务,必须知道什么,必须要做什么,这样学习的内容也就明确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从技术方面、工作方面、社会方面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结构化的项目内容体系。并且要求学生不仅对每个任务明确目标,而且在做任务之前定计划,这是对工作预测性的训练,实施计划的即是过程性的工作训练,而且每个任务完成之后要进行任务评价,这是总结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这是一个完整的“行动”工作过程,在这之中做到了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通过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的去完成任务,以及独立去完成任务评价,真正掌握了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学生在情景中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基础知识,水到渠成,以基于实践的行动为方法,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可能看似对某一门课程是不完整的,但对于一个行动体系来说是完整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适应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