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1
随着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施工企业慢慢意识到只有迅速提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通过信息化推动施工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虽然目前市场有相关的项目管理软件出售,同时国内的一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也有较为成熟的信息化系统,但各个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如照搬套用则不能适应本企业的需求。所以本文依托某企业现状,以“管队伍、管合同、管结算、管价格、管人员”和“围绕分包合同,实现对分包的全过程管理。围绕作业人员,实现对人员基本信息.动态信息的管控”的“五管两围绕”为建设基本思路,进行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探索与开发。
1 目标设定
结合企业现状,经过分析探讨后,认为本次研发活动的最终目地是能够开发出适用的网络管理软件,实现以下目标:(1)统一基础数据、规范项目日常工作、实现功能替代,优化劳动力,(2)实现对工程进度、合同、分包,技术质量、安全,考核、质量保修、财务、设备、材料管理和劳务分包等的有效控制和监管,(3)及时反映项目经营情况,具备一定项目预警功能,提高项目抗风险能力。
综合讨论后认为利用软件公司技术,合作开发是本次活动的最佳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信息化管理效果。
(1)制定合理的网络构架和系统构件。
(2)如何实现对项目施工各方面(工程进度、合同管理、劳务分包及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和监管。
(3)如何保证合作开发的有序进行。
(4)项目实施前的人员培训。
2 实施对策
2.1制定合理的网络构架和系统构件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置和确立系统组成以及集团公司、分公司及项目部在三级管理体系中的职能管理关系和数据传递关系。(数据传递由项目部传分公司再由分公司传给总公司,查看功能:上级可以查看下级单位,而下级不可以查看上级单位)。
(2)进行必要的硬件设置和网络改造。在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分别购置服务器,将分公司原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在服务器与外网之间设置防火墙。在分公司的几个试点项目部安装10M以上的宽带网络,保证数据传输的需要。
2.2如何实现对项目施工各方面的有效控制和监管
(1)合理划分业务模块。
以数据为主的一期业务模块:合同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机械设备模块、分包管理模块。
以资料为主的二期业务模块:技术质量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竣工管理模块、工程保修模块。
(2)增加了合同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管理监督能力。实现了对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按照“管队伍、管合同、管结算、管价格、管人员”的基本思路,围绕分包合同,围绕作业人员,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了对分包队伍的多维度分析与评价。
(3)打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多部门有效监管,及时、全面了解各项目的成本经营情况,达到及时检查及督促。便于考核。
2.3如何保证合作开发的有序进行
(1)根据工程各业务口的需求报告,优化各模块功能的设置。
(2)根据合作开发协议,软件公司安排开发团队深入公司、分公司和项目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基础数据。
(3)根据项目组成及项目业务类型划分
3 大板块12个软件模块,分批建立和实施。
项目基础信息(包含基础数据库、知识库、项目基本、供方及价格平台)。
项目组织机构(包含合同分包管理、材料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责任目标(包含技术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竣工管理、项目考核审计)。
(4)公司和分公司与项目模块一样,不同的是公司和分公司权限是是查看、审核、审批及修改意见。
2.4项目实施前的人员培训
(1)分批、分业务关系操作人员在项目调研阶段进行集中培训,了解网络结构和组成.掌握程序流程。
(2)项目启动前的操作人员岗位培训.了解各自操作界面和功能模块,掌握各自模块应用和数据资料流向。
(3)项目试运行阶段的专业培训,测试和发现各模块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和优化。
实施效果:经过集中培训和岗位专业培训,以及项目试运行阶段的问题解决,保证了系统安全和运行可靠。
3 效果检查
3.1效果检查
(1)统一了公司的基础数据,规范了日常工作.实现了功能替代,报表的替代和系统提供的查询统计功能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账方式中解放出来。
(2)提高了合同审查审批的节奏与效率,增加合同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管理监督能力。
(3)实现了资料的有效、安全存储。将手工的安全资料、工程相关资料转换为电子版资料备份存储与系统中,使得数据保存更加安全、规范,有序。
(4)技术质量管理规范梳理了项目部目前包含的工作内容,打通了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了“三级”交流。
3.2经济效益
(1)实现网上合同会签和文件管理,真正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能大大减少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因合同业务的人员异地往来,大大降低差旅费用。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
(2)及时、全面了解各项目的成本经营情况,实时掌握项目赢利或亏损的情况,降低经营风险。
4 结语
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建筑企业的信用不仅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对建筑市场是否健康发展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用情况并不乐观,不仅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缺失的情形屡见不鲜,一些企业还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导致建筑市场发展比较混乱,部分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由此可见,建立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1 建筑企业急需信用管理制度的规范发展
当前,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机构、招标等建筑企业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建筑行业中一些建筑企业严重缺乏信用感,在建筑市场活动中中置合同义务于不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这对于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更不能让建筑市场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而建立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法人规范企业在施工建设中的行为,用完善的制度约束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参与建筑市场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积累起企业的信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凸显自身的优势。可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建筑市场急需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其秩序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国家出台了多样建筑市场发展管理措施,如2005年出台了《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等,但是目前建筑市场发展秩序依然比较混乱,一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违法使用关联监理公司,还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垄断一些中小城市的建筑市场,给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规范建筑市场发展秩序,成为建筑市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建筑企业的竞争行为,促使企业建立自身的信用管理体系,让企业能够自律当中不断成长,使建筑市场呈现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2.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虽然建筑市场发展存在不少困难,但是政府和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还是为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筑企业已经对信用管理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虽然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但也有企业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尝试,通过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也提高了综合竞争力。这让更多的企业开始探索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探索过程中企业逐渐深化了信用管理制度的认识,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信用管理制度能够解决企业基础管理落后的问题,适应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企业守信能力和诚信度。这种认识,对于推动建筑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2 企业经营者信用意识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信用管理制度提供了基础
企业经营者的信用意识对信用管理制度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整体诚信意识的增强,建筑企业经营者的信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现在很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信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如果在经营管理当中不守信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形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信用的重视不断增加,这对于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建筑企业也将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目标,在信息化发展的促进下,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综合管理系统,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信息化条件,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信用档案,能够为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准备必要的条件。
2.3 外部监管为信用管理制度提供了外部保证
外部监管也是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前各地政府为了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各个管理部门对涉及建筑业市场的不同企业类别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系统,通过加强企业信息管理,促使建筑企业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各部门开始对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探索。像东莞等城市建立了建筑企业诚信公示制度,对建筑市场中的各个行业均制定了不良行为计分标准。该计分标准对处罚依据、扣分分值、惩处方式等都标注得非常清楚,做到了处罚的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源可溯,使得该规定的可操作性及可实施性非常高。第二,通过采用先进监督管理手段,落实信用管理制度。例如,要求在工程项目现场必需按照要求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市监控中心可随机抽取在建工程项目,对项目经理、安全员、总监等人员实行视频点名。该套视频监控系统还可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监控,可第一时间发现并责令整改,起到了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监督的良好效果。第三,部分地方政府还开发了网上平台操作系统。各个执法单位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经审核通过后即可登陆网上操作系统对违规企业扣去相应分值。此举将对企业的管理做到了实时化、信息化、公开化,不但落实了执法机构的人员责任,形成了一套监督体系,还保证了对企业的每一条处罚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综上可知,外部监管是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也为这项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2.4 企业文化的发展为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准备了文化条件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必要条件,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相继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力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也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发展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道德意识,提高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平,而诚信经营是企业道德中的一部分,企业文化通过道德水平的提高,也能增强企业诚信经营理念,这对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市场信用缺失、违法违规施工等现象也在不断显露,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意味着当前急需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发展,让建筑市场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而伴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信用意识的增强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加之外部监管和企业文化的快速发展,这都为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政府和企业应该借助这些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发展中构建起完善的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建筑市场发展水平,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3
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行业管理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简称中建金协)联合相关协会制定了《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有关配套文件,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协助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做好建筑门窗的行业管理,通过建立行业企业信息、行业企业诚信记录档案,实施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登记,引导会员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建筑门窗产品生产、安装质量的提高,给建筑门窗产品用户提供选择参考,促进建筑门窗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有关配套文件,内容从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的组织、企业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方式及有效甄别,实现对会员企业的行业动态监督与管理,完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记录,最终实现会员企业的行业诚信评价和信用管理,从而规范会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市场行为,自觉提高产品生产和安装质量,规范市场行为,让产品需求方找到所需要的产品,建立公正、公平和有序的行业市场。
中建金协联合相关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编制《建筑门窗招投标实施细则》和《建筑门窗采购、施工合同范本》等标准,作为资格管理的一部分,规范市场、业主、企业的市场行为,改变建筑门窗行业市场经营无据可依的现状,从为行业提供针对建筑门窗特点的指导标准,规避业主方和企业方的市场风险,做到规范市场。
根据人社部2015年7月修订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编制完成国家职业资格规划,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相适应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指导意见,主管部门委托中建金协组织编制《建筑门窗企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培训标准》,编制标准的培训教材,为建筑门窗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提供系统的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诚信监督,逐步提升建筑门窗行业产业工人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建筑门窗行业生产和安装的质量,技术工人资格为全国统一标准,从而使建筑门窗行业技术工人稳定有序流动,提高技术工人素养持续性的提高。
按照行业管理的需要,依照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刚要(2014-2020)》,根据《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有关配套文件,中建金协启动《建筑门窗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和《建筑门窗行业信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标准的起草制定,逐步实现对与建筑门窗行业相关的建筑门窗使用的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建筑门窗生产企业、建筑门窗分销企业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材料供应商等形成有效的信用评价和管理,保护好守法经营的企业,建立“良币驱逐劣币,失信惩戒”的市场规则。
依据中建金协联合相关协会制定的一系列行业规范及有关配套文件,建筑门窗行业资格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已经有1200多家会员企业获取行业资格,同时建筑门窗行业资格已经在山东、江苏、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推广使用。本资格为业主方在招标过程中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中建金协为使行业资格在市场中有序应用,联合相关协会对获取行业资格的会员企业开展动态监督与监督工作,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为,加强企业和业主方市场诚信记录的登记,使会员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行约行规,规避市场风险,健康发展。
建筑门窗行业资格工作,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开展,中建金协本着行业资格共同维护的原则,与建筑门窗行业有关的相关社会组织共同推广,同时本着信息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行业资格得登记和信息查询信息平台,行业资格企业以及企业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资格信息,开放资格有关信息的查询和使用,强化社会监督。
中建金协联合相关协会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管理办法和措施,开展行业登记工作,进行建筑门窗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使全国门窗企业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按统一的市场规则公平的竞争。此项工作会逐渐覆盖到整个建筑门窗行业的所有相关方。目前中建金协已经建立起行业资格管理系统平台,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企业数据库,结合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诚信记录,为建筑门窗行业提供准确有效地诚信数据支持,建立起有准确动态诚信数据基础支撑的,适合建筑门窗行业特点的信用体系。
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4
建国以来,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种资源由国家配置,企业信用完全依附国家信用,企业缺乏树立良好形象的内在动力,企业信用先天不足。以信用为基础的契约经济也随之终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发挥。相应“市场失灵”、“市场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法治精神的缺乏使得经济伦理的底线———社会信用的建立缺少动力。传统的信用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被打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体系未建立起来,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真空”。当前企业信用缺乏远不止于假冒伪劣泛滥、合同欺诈、逃避债务、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虚假注册、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等等表现。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近年来发生了“地沟油”、“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故,使有着诚实守信数千年传统美德的中国,今天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严重信用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当然地包含了信用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体系在我国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首先,信用环境不佳已严重制约了消费、出口和投资需求,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市场经济环境上。其次,企业自身诚信建设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由信誉凝聚而成。品牌的本质是建立在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和忠诚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企业失去了信誉和忠诚,也就失了消费者,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可能。第三,诚信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诚实信用,超凡入圣”是至高无上的道德理念。在今天的社会道德结构中,“明礼诚信”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明确把“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建设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应形成“善意真诚、守信不欺和公平合理”的风尚。通过全社会的信用伦理教育,培养他们的信用观,为社会保持良好的信用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道德基础,促进社会文明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路径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于2003年底启动,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进行了研究部署,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并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二是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三是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四是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五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健全了工作机制。2003年9月,成立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先后成立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和市工商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处,统一组织实施全市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达到65个,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司法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协会。各区县也相应建立了企业信用建设的工作机构。二是完善了信用制度。市政府和市信用办先后制定出台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集记录办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撑。三是搭建了联合征信平台。2006年市政府投资1139.6万元,开发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行,该系统包括信息征集、信息比对、信息共享等15个子系统,实现了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工商所的三级纵向联网和成员单位间的横向联网,为各成员单位数据征集共享提供了技术平台。四是建成了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企业联合征集平台,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征集整合了65个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2000万条,其中基础身份信息1442.7万条、优良信用信息4.8万条、不良行为信息74.6万条、警示信息166万条,黑牌企业信息311.8万条。
三、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5
这次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研讨会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会议在*省建设厅、青岛市建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议程。下面,我结合大家讨论中关心的一些问题和下一步的几项主要工作谈几点意见,也是对本次会议的一个总结。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黄卫副部长的报告,对近年来的全国建筑市场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建筑市场监管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8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建委、建设局)的同志,分别从强化政府监管、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5个地区进行了书面交流。昨天下午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宇昕同志对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专题向大家做了介绍,青岛、河北做了信息系统演示讲解。各小组召集人在今天大会上进行了小组总结发言,大家围绕黄部长的报告,结合本地区建筑市场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志们普遍反映,这次会议开得充实,效率很高,召开这次全国建筑市场工作研讨会议,非常必要,会议的主题鲜明,内容集中,对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有很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会议总的来看开得很好、很成功。
二、当前建筑市场监管的主要工作
当前做好建筑市场监管工作,重点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加强三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建筑市场监管重要意义的认识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加入WTO新情况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对维护公平,推动建筑业发展壮大,保证工程建设水平提高,改善城乡面貌,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作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在这方面责任重大。当然,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加以完善。当前,建筑市场在体制上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市场主体行为诚信度不高,建筑市场的监管手段有限,但是,我们要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在体制上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多在机制上想办法,理清思路,按照工程建设的规律,集中力量,抓住关键环节,力求在解决影响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问题上有所突破,切实推进建筑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二)加强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行为
1、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坚决查处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
当前,企业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和资质许可后资质条件不达标的现象比较严重。2006年上半年,建设部针对企业资质申请资料弄虚作假、骗取证书、伪造资质证书等问题,共发出《建设部建筑市场资质举报核实督办通知单》142件,其中处理违法违规企业30家。在监理企业方面,截止到2005年末,根据建设部对监理企业上报的基本数据统计,全国甲、乙和丙级监理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人数不达标的达188家、1061家和1198家,分别占其同资质级别企业总数的14.5%、51.9%和46.3%,反映出企业资质许可后条件不达标现象比较严重。企业资质条件不实的问题,不但干扰资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的基础,已经威胁到建筑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必须引起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后,对有弄虚作假嫌疑或存在举报的企业,将组织人员进行严格核查,一旦查清资质申报材料不实的,依法予以严厉处理,在一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再受理其资质申请,并记入企业的不良行为信用档案,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予以曝光,加大不诚实企业违规成本,坚决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
2、依法加强法定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法规的逐步完善,按照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已经形成一套法定的工程建设程序和制度,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招标投标制、施工许可证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等,这些法定程序和制度,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但是,当前仍然存在部分法定的建设程序和制度没有得到切实贯彻执行,造成了恶劣的后果,据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提供的资料,2005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其中因部分未履行和均未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和制度的,占安全事故总起数的49.16%,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2.56%。因此,加强对法定工程建设程序和制度执行的监管,落实市场主体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制度的义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
(1)严格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工程施工许可证制度是建筑市场管理的一项法定制度,是监督工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建设的重要手段,各地一定要严格执行好这项制度。要进一步明确施工许可的办理条件、程序、时限,严格按照法定条件进行办理,当前要特别强调严把资金到位关,防止新欠工程款;要对施工许可的变更、延期以及现场进行跟踪管理,加强施工许可动态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的工程进入施工阶段。
(2)强化对合同履行的监管,遏制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健全工程合同备案制度,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管,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管理,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中标后随意更换项目经理(建造师)、任意进行合同变更、不合理地增加合同价款、拖延支付工程款、拖延竣工结算等违法、违规和违约行为,促进合同的全面履行,营造诚信经营、忠实履约的市场环境;要建立工程实施阶段信息系统,及时、全面地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合同履约情况,对于工程建设中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要及时记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通过激励和惩戒机制,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当前,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现象较为严重,直接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威胁工程质量和安全,社会反映强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都对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做出了界定,并明确了总包和分包的责任,各地要在现有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操作细则;要以项目为核心,监督建筑市场的各方主体履行法定义务和合同义务,落实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做到人员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当地建筑市场的主要问题,对存在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的主体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于搞转包、违法分包或挂靠的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法对双方做出相应处罚。对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串通,允许其转包、违法分包、挂靠业务,或者强行指定转包、违法分包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经发现要给予公开通报,并会同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讨论中也有部分同志认为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多年来屡整屡现,难以解决,需要反思这个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总包的责任,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思考、探索,但在有关法律法规未作调整前还要严格管理,严格执法。
3、进一步发挥有形建筑市场作用,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活动
(1)继续完善招标投标制度。招标投标制在我国实施二十多年来,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当前的任务是,要在已有的招标投标法规体系基础上,针对影响施工招标投标公正性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细化操作规则,在信息、资格审查、招标文件、评标、定标、中标结果公示等环节上完善操作规则和方法。在推进招标投标工作中,既要考虑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发育状况,又要考虑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既要加强行政监督,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过程的透明、规则的科学促进招标结果的公平。在招标文件方面,目前一些招标文件设置了一些废标陷阱,导致一些企业在非实质性竞争条款上被判废标,引发了不满和不公的情绪,为此,我们正与其他部委联合制定《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以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在资格审查方面,对于具有通用技术和性能标准的国有投资工程,将逐步实行资格后审;对于实行资格预审的,要推行合格制的资格审查方式,投标申请人只要满足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文件规定的必要合格条件的,即为资格预审合格,以抑制围标、串标现象,为此,我们已经起草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次作为待议文件提交会议讨论。在评标方面,各地应当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人为因素,对于技术标,将逐步推行合格制评审制度;对于商务标中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办法,大家争议比较大,一些地方也反映不少问题,各地可结合本地区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研究,加快建立与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办法相配套的制度,积极推行电子招标、投标,计算机辅助评标,以降低招标投标成本,提高招投标的公正性。
工程勘察、设计和监理招标投标不同于施工招标。要针对勘察、设计和监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方案比选,优化勘察、设计方案,注重服务,提高勘察、设计和监理水平,促进工程建设水平提高,这也是明年完善招投标制度的重点工作。
(2)加强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在监督的对象上,要突出重点,以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为重点,对非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的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可以转变方式。在监督的主体上,要以招标人、招标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为重点,明确招标投标中建设单位和评审专家的责任,加强过程检查、投诉举报、标后监管等,提高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证性。
(3)严肃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当前,对规避招标、擅自采取邀请招标、围标、串标现象,以及招标机构虚假、串通招投标、高价出售招标文件赚取非法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对此,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业主行为不规范是当前的突出问题,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建设管理部门监管有一定难度,但对招标机构虚假、串通招投标行为,我们应该研究办法,上海市实行中标后公正度评价制度,湖南省实行招标机构从业登记制度都是一些好办法,其他地区也要采取措施,对招标机构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大对招标机构违法违规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工程交易秩序。此外,要严格按照国家七部委颁发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投标投诉受理、处理制度,制定投诉处理的实施细则,完善招标投标投诉复议制度,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及时受理和妥善处理投诉,查处投诉处理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4)明确地位,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服务作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是一个服务场所,拓展功能主要是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提供全面、规范和高效的服务。要继续扩大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交易内容的覆盖面,使之涵盖包括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施工、监理、专业和劳务分包、货物采购(包括设备和材料采购)等工程交易的全部领域;要在有形建筑市场现有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继续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网络建设,健全和充实相关数据库,使其逐步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信息网络平台,为建筑市场参与各方提供真实、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要进一步发挥交易服务功能,及时工程量清单单价信息,实施工程担保资金或者保函集中保管,实现多功能的服务平台。
4、抓紧工作,完成三年清欠任务
在此我简要通报一下全国清欠工程款的情况。目前,工程款历史旧欠基本得到解决,全国建筑企业通过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上报的2003年底前已竣工项目拖欠工程款共1860亿元,截至到9月14日,已解决1807.6亿元,占97.2%,天津、上海、北京等22省市的偿付比例已经达到95%以上。政府投资项目拖欠的705亿元工程款中,已解决694.2亿元,占98.5%。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17个防范新欠的政策性文件,防范新欠的机制建设初见成效,一些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据调查,2004年以后竣工项目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情况明显减少。据对各地上报数据调查汇总,到7月初,共发现未在网上申报的拖欠工程款125.39亿元,目前已解决99.2亿元。随着清欠工作的不断深入,市场各方主体行为逐步得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防止发生新拖欠的长效机制建设正在发挥作用,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距离完成三年清欠工程款的工作,还剩最后三个月的时间,下一步圆满完成清欠任务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旧欠要按目标要求落实到位;二是防新欠长效机制要抓紧制定、完善,并下力气推行;三是新欠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措施得力。今年10月份国务院还将派出10个督察组,对部分地区清欠工作进行检查,各地也要对清欠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巩固成果的措施。为防止新欠,下一阶段,我们要建立健全统计通报制度,加强监管,严格施工许可证的发放,严格审查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对于资金未按要求落实到位的,坚决不办理施工许可,从源头上防止新的拖欠工程款。
(三)加强市场机制、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1、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奖惩机制
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保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2005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得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目前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的思路,采取措施,逐步实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目标。一是要通过积极组织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区域试点,引导全国各省市,尤其是那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级以上城市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加快信用体系法规建设,《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试行办法》和《全国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作为待议文件已提请大家讨论,我们将听取大家意见,尽快修改完善。三是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守法为基础,及时采集建筑市场主体违反各类行政法律规定强制义务的行政处罚记录以及其他不良失信行为记录,加快全国信用体系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逐步实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的互通、互用和互认,向社会披露建筑市场主体诚信情况,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失信必惩的舆论氛围。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信用体系不仅要以守法行为为标准,还要以信用、道德更广的内容为标准进行信息收集与披露,这种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守法守规市场行为为基础进行信息披露,既不会引起企业争议,又可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在这一阶段完成后,信用体系建设还要更多的依靠行业协会和信用评级机构逐步完善,到时也可以更多地考虑信用、道德等更广泛的内容。
2、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有效控制工程风险
工程担保是国际上控制工程风险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它可以通过“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对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深圳、厦门等地近年来推行了工程担保制度,为我国其他地方开展工程担保制度工作提供了经验。
最近,按照部领导要求,我们起草了《关于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次也作为待议文件提交会议讨论。对担保制度的推行,大家有些担心的问题,如工程担保的法律地位没有解决,谁为担保公司负责,如何加强对工程担保的监管,目前如何推进工程担保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深入研究相关法律问题,完善担保管理规定,促进工程担保法规建设,依法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二是制定办法,明确进入工程担保市场的条件,包括要求银行出具保函和实力证明作为前提条件,根据担保机构的实力,对担保工程规模进行划分限制,控制风险,与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加强监管;三是建立对工程担保机构的监管制度,规范工程担保市场,近期将研究实施三项监管制度,包括对专业担保公司从事工程担保业务的登记和审核制度、保函集中保管和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工程担保活动的诚信管理制度;四是积极推进担保试点城市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并根据试点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担保的措施;五是加强工程担保制度的宣传、培训和行业自律工作,委托行业协会研究制定有关工作标准和办法。
推进工程担保工作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工程担保制度应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信用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和行业自律机制;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扩大推行范围,基本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担保制度。
3、强化市场监管体系其他环节建设,促进建筑市场协调发展
目前,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上发展不平衡、城乡建筑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平衡、市场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等问题还存在,因此也要重视解决建筑市场其他环节的建设问题,促进建筑市场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要加强对村镇建筑市场的监管。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结合村镇建设的特点,组织制定村镇建筑市场的管理规定(或意见),将有关村镇建筑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等市场管理要求纳入其中,充分利用村镇现有的管理体制,对村镇建筑按照项目规模和使用功能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村镇建筑市场的监管。
二是建立完善劳务分包制度,规范劳务分包秩序。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建市[2005]131号),以发展劳务企业为突破口,建立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问题,积极研究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劳务分包制度建设,注重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是强化对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的管理。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整个行业将全面走向市场。下一步要重点对勘察市场进行专项调研,摸清现状,提出加强和改善管理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行为的检查和清理力度,促进使勘察、设计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四是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公司。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符合工程建设规律和特点,有利于质量责任落实和提高投资效益。当前推行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重点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不足,主要是业主的认识与需求不足,这需要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来推进,当前,要加大宣传,为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社会认可度不高,这方面需要明确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地位,进一步解决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准入问题,加大对其发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公司,积极引导其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提高竞争力,迎接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面临的挑战,在这方面,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热情的支持;三是有关政策不配套,这方面建设部已经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下一步还将出台有关招标投标的办法和管理规定。10月底,我部和商务部将召开“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的高层论坛”,统一认识,研究对策,进一步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五是大力推进工程咨询服务体系的发展。要加快制定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发展的指导意见、配套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工程咨询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逐步调整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和资质标准,支持有能力的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企业拓宽服务领域,发展成为独立于业主和承包商,与各级政府脱钩的各类工程咨询公司,为工程建设活动提供各类技术性和管理的工程咨询服务。
(四)加强层级管理,创新管理方式
1、加强层级监督,规范行政许可
进一步明确地方和国务院专业部门在建筑市场监管及行政许可事项上的工作内容及责任,严格按照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要求,在资质审查上落实初审责任,把好资质初审关。最近我们对今年1-6月份资质受理情况做了一个分析,从通过率看,有的省达到90%以上,也有的省只通过不到50%,甚至20-3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希望各地也进行一下分析,找出问题,加以改进。今后我们要建立行政许可审批的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工作协调,强化内部监督,使行政许可流程更加规范化;要加强层级监督检查,认真清理超越法定职权做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事项,对不符合规定的行政许可决定,应予以撤销,并报符合法定职权要求的行政许可机关重新审查核准。
2、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
以便民、规范、高效为原则,从统筹考虑整合资源、服务企业的要求出发,从简政放权和实际工作情况出发,统一规范行政许可的有关程序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资质的分级管理办法,明确权责,加强地方权利与责任;继续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将资质受理由过去定期集中受理的方式改为随时受理、限时审批,逐步向随时审批过渡,同时尽快在资质审批中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做到网上受理、审查和审批。最近我们在建设部网站上设置“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核准专栏”,逐步实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标等各类企业资质网上申报,计算机辅助资质审查,进一步整合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人员、业绩等考核指标数据关联和各类企业信息资源的融通,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水平,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3、加强职能机构执法联动,推进建筑市场闭合管理
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看,与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相关的职能机构涉及建筑业管理、工程管理、资质和资格、招标投标、工程造价、质量和安全监督以及市场稽查等内设机构,涵盖勘察、设计、施工、招投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等工程实施全过程。为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水平,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涉及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相关职能机构要主动相互配合,监督管理既分工管理又联动执法,既不重复执法又不留下空白,进行全过程、多环节的齐抓共管,并将制度性巡查与日常程序性管理相结合,形成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合力和建筑市场闭合管理体系,共同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各地可以根据各地工作基础逐步推进,比如可否将招投标与造价工作闭合监管,施工许可、市场准入、清出与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闭合,行政管理与行政处罚闭合,在这方面,上海、苏州、青岛等地方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其他地方也要积极推进。
4、加快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监管现代化水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新的手段,各地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加大投入,提高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技术装备,在充分利用原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上,加快建立本地区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管理系统;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工程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施工现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施工许可、合同履约跟踪监管中的应用,并实现信息在建筑市场监管职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强化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实施和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并逐步形成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方便市场主体,及时全面政策法规、工程信息、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信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服务水平。
5、加强建筑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水平,队伍建设是根本。要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监管机构,充实监管力量,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多种监管手段,为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提供有力保障。建筑市场监管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没有法律依据的职权不得行使,严格监管程序,明确监管的职能;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建立服务承诺制、岗位考核制等制度,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健全内部监督、层级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效能和水平。
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6
一、电子商务管理
1. 电子商务管理现状
虽然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化,但是在电子商务管理方面却依然处于雏形阶段,相关学者在对电子商务进行研究时,往往只关注电子商务理论、方法和安全等问题,很少就电子商务的管理进行研究,相关的系统性的、理论的论文几乎是凤毛菱角。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外的先进思想的流入,给国内的电子商务管理研究带来了改变,电子商务管理研究开始向成熟的观念和理论进行转变,例如:企业资源计划、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条管理、虚拟市场管理等。电子商务环境与这些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出发点是对电子商务环境的管理,新的管理方式则是以信息流为管理对象,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高质量的达到了管理目的。
现有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例如:对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时,无法做到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信用管理及管理活动间的关系,这就是缺乏一个完成的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所造成的问题,显然在管理者制定管理战略时,并没有把管理活动考虑到系统中造成的。为了能够科学的构建电子商务管理体系,首先应从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电子商务管理方法入手。
2. 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
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可以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能以及结构来展开探讨,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企业管理结构、运营模式,从中对电子商务管理规范进行整理。
(1)电子商务管理对象及其管理职能电子商务管理对象和职能包括着管理结构、电子商务活动组织及其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及其任务等内容。
(2)电子商务管理体制
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和传统管理体制和模式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又有着区别。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包括了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关系、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意义、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的标准。随着电子商务体制的变革,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已经被应用到企业管理机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上。
(3)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主要是由电子商务系统中商务活动组成,所以想要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必须从电子商务活动结构入手,电子商务活动主要保过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活动方案、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电子商务活动模型、电子商务系统社会连接工具、电子商务系统内部模式等内容。
(4)电子商务运营流程
电子商务的运营流程正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行为规范,想要对电子商务运营流程做到科学规范管理,需要从运营平台、操作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电子商务运营流程探究,必须从网络信息流平台、网络物流平台、网络资金流平台、网络技术流平台、网络契约平台、电子商务网络内模型模式。电子商务互联模型模式、运作模式及企业交流模式等内容进行。
3.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研究
电子商务管理内容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电子商务管理内容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及多样,如:与电子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组织、对象、物资、技术、客户、信息、环境、时间等内容。下面将从几方面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内容。
(1)电子商务经营策略
从宏观来看,电子商务经营策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一方面。在进行电子商务策略研究时,要认识策略目的、策略方案以及策略的管理地位,最终实现电子商务运营策略的管理。电子商务经营策略主要有:财务策略、电子商务活动策略、电子商务环境策略、电子商务经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方法等内容。
(2)电子商务资源管理分析
不论是传统商务活动与现代电子商务活动都无法离开资源,只有资源的存在才能展开商务活动,所以说对资源的管理及优化配置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要从财力、物力、人力、有形无形资产等资源结构及其利用,通过各类资源的特点,进行资源管理方式方法整合出合理的电子商务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资源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电子商务运营资产、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人力结构、电子商务人力管理制度、企业运营方式及企业运营方案等内容来进行分析,以此制定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资源管理办法。
(3)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的研究
可以说信息带来了电子商务,没有信息的传递j就没有电子商务,信息流就是电子商务的血液,所以对于信息流的管理就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式来进行研究讨论,分别从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存储、信息搜索几方面开展。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包含着财务信息管理、客户信息、技术信息、企业信息、合作信息、产品信息几方面。在制定信息流管理办法时应结合企业信息化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源、企业信息化目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运行方式等内容入手。
二、电子商务应用
1.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过程
由于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分别经历了几下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电子黄页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纷纷建设自己的产品黄页,以取代传统传播介质。与传统传播介质相比较,黄页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使用方便、成本低、内容丰富、传播广等特点。虽然这种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但就目前的市场来看,仍然许多企业在使用。
(2)第二阶段:电子广告
现今社会正是信息时代,相比传统的宣传册和企业简章来说,电子广告更具优势,网络广告增量了多媒体内容,信息量比相对传统宣传要大、要生动、要完整、更容易得到认同等特点,同时又为企业建立了口碑和信誉,有效的加大了企业的竞争力。
(3)第三阶段:电商
互联网的普及为电商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电商的销售模式已经普遍被接受,并且有着取代传统销售方式的趋势,很多起来开始重视网上销售。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建设网店,把产品销售向互联网销售转移,这便是企业对电子商务优势的利用,并且互联网销售模式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从而降低售价,这使得企业和消费者都愿意接受这种销售模式,建设电商网站,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
(4)第四阶段整合
科技的发展,云技术的强大,加上系统的管理软件,大大的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企业开始采取整合方案,从技术支持、产品销售、招聘、招商、宣传及售后等等服务,都将被整合,统一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合作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洽谈采购,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及技术咨询,经销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生产状况,电子商务可以被理解为企业的应用平台。
(5)第五阶段在线生产
电子商务最终目的需要达到的就是在线生产和消费,并获得利润,但就目前为止来说,以现在的版权问题及网络安全和信用问题,暂时还无法得到很好的技术性解决,但这将是电子商务的最终形态。
2. 企业电子商务趋势
目前电子商务的主流是以虚拟市场为主,网络市场可以用无限大来形容,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接了起来,如此大的需求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目前就我国来看,网上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每一位网民都成了潜在客户及消费者,并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网民都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潜在购买力,想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打造自己的商业网站,建筑虚拟市场,将会为企业带来商机。不久的将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应用,网购、网上服务、网络销售将得到普及。
传统的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对于商务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有配套的商业圈、银行服务、宣传服务灯等等,同样电子商务也离不开商务环境,并且电子商务对商务环境的优化做出了贡献。如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系统中包含了滴务网站、电子支付、物流等。不仅仅民间企业看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我国银行也开始行动起来,纷纷为网上交易提供服务,确保互联网交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并且各大银行纷纷开通电子商务服务,如:掌上支付、网银、一网通等业务,有效的加速了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在电子商务法律方面不够健全,也阻碍了我国商务环境的发展,相关法律的出台势在必行。
3. 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1)网络交易应用
在进行网络交易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售前服务,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具有即时互动、跨越时空和多媒体展示及互动性,并且通过企业网站主页、电子邮件、多媒体幻灯片等资料,可以帮助客户更快速的了解先关产品信息,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广告宣传费用低廉,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在网络交易进行时,售中服务在电子商务模式背景下也变的简单,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洽谈、订购及支付,这将大大缩短服务流程,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会,并且也为无形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如音像制品、软件、书籍等可以实现在线试、听、看,再进行购买。电子商务也为售后服务提供了便利,在售后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技术支持解决产品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排除故障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且还可以为客户提品升级改进信息来吸引客户重复购买,并且通过网络采集的反馈信息量比较大,更有利于企业对产品的改善。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售后服务可以说响应快、质量高、费用低。
(2)企业局域网的应用
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上,在现代化办公中也可以体现,现在众多企业都具备企业内部局域网,方便企业内部交流和信息资料传递,可以说企业局域网为企业办公提供了方便,是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的好工具,并且通过网络的办公模式提高了企业商业活动的灵敏度,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做出判断,选择正确的战略方案,更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3)电子商务B2B
电子商务的潜力是无限大的,不仅仅可以用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商务活动,也将大大的提高效率。可以说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最具发展力潜力的项目,企业间进行的商务活动贸易额度是普通消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将电子商务应用在企业与企业间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4)企业与消费者间的B2C
可以说电子商务孕育了新型的消费模式,为人们提供了网购服务,用户在网上进行选购商品、并通过网络进行支付。这种模式为用户和企业双方都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使消费者享受了足不出户进行购物的服务,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最火热的项目。
4.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系统由企业内部网、互联网、商务应应用系统组成:
企业内部网络:由网站服务器以及邮箱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几大部分组成,服务器的规模和数量由企业实力来决定,如果企业需要承受的内部访问量过多可以设置多台服务器,如果企业需要多样性的电子商务业务,往往使用商务服务器。
互联网将客户与企业以及企业连接了起来实现电子商务,但是互联网安全一直困扰着人们,在进行互联网连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开启安全工具,提高安全系数,在这方面企业必须重视,这将关系到企业的财产利益安全。
企业内部网络以及互联网都是建设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增添商务应用系统,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软件来实现,这些软件需要依附在网络的基础上运行,一般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后台和前台,后台提供企业操作,前台提供对外服务。
5.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意见
(1)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电子商务
当前很多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还停留在制做网站,对企业进行宣传的初级阶段。企业应意识到互联网带给商务活动的便利条件,应重互联网的商业应用,把消费者、合作伙伴、经销商通过互联网串联起来,形成现代化的商业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2)增加建设资金
电子商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率,但是在硬件方面仍然差强人意,往往一些企业之采用几台电脑了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这样做并无法得到电子商务所能达到的效果。企业需要加强硬件建设,投入资金引起先进硬件及软件,为办公提供便利,使生产、理财、商业活动都通过软件来实现。
(3)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各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人才,企业想要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成就,首先应该重视其对员工的培养,使员工具备企业管理、营销和电子商务知识,来推进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