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教师 心理学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h)-0202-01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教师的心理发展情况会对别的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作用,同时还会对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人的行为与心理展开研究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将人的心理看做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明显的自控性。从人的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都具有鲜明的变化性,个体会在不断的自我控制、体验与认知过程中促进自我行为与思想的完善。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教育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极为深远。

1、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抓住受教育者的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

学习心理学有利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想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消除学生学习或成长遇到的困惑,使学生能够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上升。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是前提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了很好的掌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从行动、知识与思想上做好有效的引导,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助于学生在同时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面临的成长环境十分复杂,学生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特别强,对学生展开心理学教学,有利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展开良性的引导,会大大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接触最为频繁,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能够对学生做更好的引导。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目标更加一致,有效抑制师生对抗状态的出现。如此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实现创新,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与学生在心理方面达成认同,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大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显著上升。

2、教师学习心理学能够促进教师心理结构健康化发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个体心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会差异性会造成教师在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方面产生差异。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教师能够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内在心理品质的提高,增强教师的抗失败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进而使教师形成较高的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教师的人格充满魅力,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对自我的行为做到有效的控制与协调,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心理结构,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处理来自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不断在内心加强自我激励。如此有助于使教师的行为科学有序,有助于教师内在心理健康化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对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教师要积极充实自我的心理学知识,促进自我心理结构实现优化,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使自己充满魅力的人格特征可以感染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教师在自我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多角度完善自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促进自我修养不断得到提高,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3、学习心理学能够使群体心态得到良好调整。促进教师辨证认识社会多极影响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意义学习;变态心理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64-03

一、变态心理学课程及其教学困境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亦称为心理病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障碍与异常行为的科学。大学本科教育中,变态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四部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标准;心理学各理论流派对心理异常的解释与观点;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1]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变态心理学是我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核心课程,是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可见,变态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虽然多数学生对各类心理障碍案例较感兴趣,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形成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导致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变态心理学中绝大多数心理障碍患者都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推动变态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将专业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效的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有意义的、内发的和经验的学习。罗杰斯的意义学习观为这种教改的尝试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罗杰斯的意义学习观简介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C.R.Rogers)指出,意义学习(或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渗入人格和人的行动之中的学习。[2]这样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渗透到了学生个人的成长经验之中,学习的结果既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

在罗杰斯意义学习观中,学习是以以下十个假设为基础的:第一,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第二,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第三,学习是学习者对自身状态变化的觉察;第四,外部威胁最小时,学习内容才更易被觉知、理解和同化;第五,把有意义的经验与其他部分区别开来,学习就会得以顺利进行;第六,有意义的学多是通过“实际做”获得的;第七,学习者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要比被动的学习有效得多;第八,最持久的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内发的,最有效的学习是整个人的智力与情绪参与的学习;第九,自我评价比他人评价对学习更为重要;第十,学会学习的过程(learning the process of learning),使自己与变化的过程相结合,并对经验持续开放。[3]

意义学习不仅证明了有意义的、内发的、经验的学习的可能性,而且也表明了有意义的、依赖于自己的学习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可行方式。[4]这一理论为变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打开了新思路。

三、罗杰斯意义学习观视域下的变态心理学教学实践

(一)专业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相结合

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学习、发现、扩充知识经验的欲望能够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师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天然学习需要进行教学。此外,罗杰斯还指出,当学习者觉察到学习材料的意义与他们的目的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5]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

经调查,教师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单纯的理论授课兴趣不大,学生普遍希望有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能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并希望以课程为凭借,提高处理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引入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如在讲授心理评估三要素之一评估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时,教师强调了良好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并引入了“真假情侣”环节。随即播放10个小视频,视频内容是10位男生分别向10位女生表白说“我爱你”,其中有五对男女是真正的恋人,另外五对是临时的“拉郎配”,请学生猜猜哪组为真哪组为假。辨别真假的要素既包括声音和语调等言语线索,也包括眼神、面部表情、面部朝向、身体朝向、身体动作和空间距离等非言语线索,这些线索不仅是心理障碍评估的要点,其实也是心理咨询中心理学工作者须观察的要素。此外,教师还借此环节介绍了心理咨询时来访者言语线索和非言语线索不一致时的应对方法。类似的活动环节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颇受学生欢迎。

在讲授焦虑症中日常焦虑的应对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简化版的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和想象音乐放松训练。简化版的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即由教师采用“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顺序,现场指导学生依次放松双手、前臂、上臂、前额、嘴唇、颈背、肩膀和下颈部、胸部、腹部等身体部位;想象音乐放松训练即以音乐为背景,学生在老师的指示下想象特定的情境,达到放松的目的。此外,教师还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放松训练应对失眠。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罗杰斯认为,最持久的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内发的,最有效的学习是整个人的智力与情绪参与的学习。学习者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要比被动的学习有效得多。[6]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课堂试讲环节、小组讨论环节和情景剧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抽取出“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这一章交由学生讲授,把全班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节内容。在多个年级试验后发现,学生对课堂试讲的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小组备课很充分,并积极查阅参考资料给其他小组的学生拓展视野,有部分小组还播放了相应的心理视频,如讲授“抽动障碍”的小组播放了心理电影《叫我第一名》片段、讲授“学习障碍”的小组播放了心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片段,讲授“注意缺陷与多动症障碍”的小组播放了心理访谈视频《我家有个多动症》,这些素材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在最后的补充总结前先由本小组成员评价本小组的讲授,之所以强调自我评价,是由于意义学习观认为自我评价比他人评价对学习更为重要,当学习者比较多的注意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而不是靠别人评价时,独立性、创造性、自力更生等因素都会对有意义的学习起促进作用。[7]

罗杰斯特别针对大学教学提出了“学习自由模式”,他坚信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自主性,强调讨论式学习比讲座式教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8]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开展小组讨论,首先采用随机的方式划分小组,然后提出讨论主题,如运用心理学各理论流派分析青少年吸烟成瘾现象、躯体化障碍与疑病症的异同点、强迫冲动障碍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区别等,引导学生组内充分讨论,最后组间交流。

情景剧的开展须有一个前提,即学生只有掌握了课本知识才有可能把知识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授完“癔症”这一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3个小组,然后把“癔症”中的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和分离性身份障碍作为3个主题随机分派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主题用30分钟时间准备8分钟的情景剧,用剧情充分展示出相应的临床表现、产生原因和治疗方式。该环节深受历届学生欢迎,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三)“实际做”――帮助学生获取“行动中的知识”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多是通过“实际做”获得的。“实际做”是改进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如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在教室里学习和在手术室里学习是不一样的。[9]这种“实际做”的理念与美国学者舍恩提出的“行动中的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谓“行动中的知识”,是指专业工作中那些书本知识无法发挥效用,而只能凭借实践者通过体悟、反思而形成的知识。[10]通常这种知识需要通过长期的专业实践慢慢积累,但也可以从大量模拟性实践训练中获得。

变态心理学的实践教学通常会安排学生到精神病院进行短期实践或临床观摩,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直接观察和接触心理障碍患者的机会不多,而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又复杂多样,容易混淆,要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实属不易。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y),该疗法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瑞士荣格心理分析师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其特点是在治疗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11]

在讲授“抑郁症”时,教师引入了荣格心理分析师茹思・安曼(Ruth Ammann)的案例,她曾经治愈了40岁的重度抑郁女性伊娃,共经历了16次沙盘,她在著作中清晰地呈现了这16幅沙盘图。[12]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这16幅沙盘图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动手在沙箱中模拟出这些沙盘图,然后由教师结合系列沙盘讲解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成因和治疗方式。再如讲授“焦虑障碍”时,教师介绍了学者陈顺森的案例,他曾经治愈了一位重度考试焦虑学生,历经20次沙盘。教师也请学生亲手在沙箱中模拟出这些沙盘图,然后给学生介绍该患者的沙盘图如何从最初的贫瘠、凌乱、静态发展到丰富、有序、动态,并最终实现自我整合。[13]通过“实际做”,把患者的心路历程清晰的重现在沙盘上,赋予无形的心理以可见的表现和转化形式,给教学带来了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极大改善了授课效果。

在讲授人本主义理论中的“共情”时,教师开展了一场团体心理辅导:“漂流瓶”。活动步骤大致如下:请学生把自己的小困惑写在一张小纸条上(不记名),然后塞进漂流瓶里扔入“大海”漂流;教师着重讲解共情的含义、意义及共情的五个水平;漂流瓶漂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每位学生拿到的都是他人漂流瓶),要求学生对漂流瓶中的小烦恼做出共情,并要求写在小纸条上;各学生依次宣读纸条上的小困惑及自己的共情内容;分享活动感悟;教师总结。通过这样的“实际做”,一则让学生宣泄了压力,二则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人本主义的重要知识点共情,三则学生体会到共情不但可以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可用于日常生活。

在讲授“自杀的预防”时,教师在教室现场设立了危机热线电话,由教师提供危机事件,学生现场模拟热线干预。通过这样的“实际做”,学生掌握了电话咨询的策略。

综上所述,以罗杰斯意义学习观指导下的变态心理学教学实践,主要采用的是把专业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以及“实际做”――帮助学生获取“行动中的知识”这三种措施,由此而带来的学习效果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变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 注 释 ]

[1] 刘毅,路红.变态心理学(第二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2.

[2][3][4][5][6][7][8][9]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4,442-443,442,442,443,443,

451,443.

[10] 唐纳德・A・舍恩著,郝彩虹等译.培养反映的实践者――专业领域中关于教与学的一项全新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

[11] 高岚,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5.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3

1.勤奋向上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渴望了解未知的东西。在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且不说所有的名人大家都是经过不懈的勤奋努力才取得成功的,就让我们看一看那些直接劝人努力学习,用勤奋用汗水求得进步的文章吧!《墨池记》中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而后世之人莫能及也”;《送东阳马生序》中“我”“执经叩问,行深山巨谷中,不嗜衣饰豪华”终有所为;荀子的《劝学》一文就是劝勉大家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以量变求质变的。

2.谦虚谨慎的教育

谦虚使人进步,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胸怀,才会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伶官传》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提倡谦虚的精神。《石钟山记》中作者考察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如何面对新事物呢?是象《断魂枪》中的沙子龙不肯传艺,只在回忆中生活呢?还是象《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怕出乱子,顽固地维护旧事物呢?还是象《宽容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呢?

4.增强意志力的教育

只有决心而没有毅力,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勤奋+决心+意志力=成功。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们乘风雪,登滑石,攀高峰,终于领略雪中泰山之趣味。这些都启示我们:拥有非凡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获到更多更好的麦穗。

5.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要教育青年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正视失败。在困难面前,不能丧失信心,而应该勇敢地在失败中崛起。这时,一颗能够承受挫折,坚强的心灵就极为重要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数次被陷害,罢官,放逐,但他仍旧不改初衷,提倡“美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司马迁在受腐刑之后完成的;《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临危险境遇,仍矢志不移:这些都是直面惨淡人生的范例。

6.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高中学生已经在思考人生目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大有裨益。《项链》中玛提尔德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6.1背景分析法

了解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艰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许多名篇巨著往往是“不平则鸣”“忧愤”的产物。“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写出这段名言的作者司马迁学习了前辈们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态度,创作了《史记》,这是一部令史学界和文学界都震惊的奇书。可是其创作过程异常艰难,许多学生都想象不到。

这时,教师可用饱含感情的语调介绍他的由来:当年,司马迁接受父亲遗愿,经过几十年精心准备,专注于创作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打入大狱。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司马迁忍受着身体的折磨,心灵的考验,坚强地活了下来,完成了《史记》。一部《史记》既是司马迁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面对挫折的抗争史的见证。很多学生听了这些之后,对司马迁肃然起敬,他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6.2拓展法

主要是讲清文意,以此为中心,进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而言。只有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以此为辐射点,进行联想。如:《伶官传序》中论述了人事的作用,所谓的人事就是人的主观努力。文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意都是说要谦虚谨慎,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文意,让学生联想还有哪些名言阐述了此道理。经过思考,学生列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为治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等名言警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明白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当学生明白命运的咽喉在自己手中时,就会抓住机遇,用行动改变未来。

6.3比较法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既可以同类课文中比较,也可在不同课文中比较。既可以比较相同处,也可以比较不同处。《送东阳马生序》中可比较“我”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勤奋的重要性。将《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和《断魂枪》中的沙子龙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他们实际上是一种人:在新事物面前固步自封,胆小怕事,沙子龙还有点慨叹自己的武艺过时;别里科夫则一味维护旧事物。这两种态度都到会不可取的,正确的作法是要适应时展,尽快接受新事物。轻松的比较中,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

6.4辩证分析法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4

论文摘 要: 创新大学课堂教学,实施综合化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本文结合PBL的理论基础与特征,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索进行阐述。

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从历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设计能力欠缺,问题意识欠缺,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比如,将随机抽样等同于随便找被试,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等同于问卷法,不知道如何阅读心理学文献等现象并不少见,能自主发现研究课题进行毕业设计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已有教材主要以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过程或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为主线,理论阐述过多过细,内容晦涩难懂,实践环节不够深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反而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心理阻力。因此,实施综合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综合性知识理解和应用等已势在必行。

二、基于PBL教学的基本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西方大学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思路,最早源于西方医学教育实践中,并以解决学校教育与未来工作实践之间的分离现象为原动力。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PBL越来越成为“提升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专业实践,构建整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核心”[1]。从教学角度看,PBL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历程,使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的问题解决技能、合作技能和自主学习品质。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以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2]。有证据表明,PBL教学在促进综合性专业知识、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基于PBL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操作性均较强的课程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PBL的认识逐渐增多,绝大多数文章以PBL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主,侧重介绍PBL实施的具体步骤和相关经验;少数理论性文章则围绕PBL的流程、步骤或个别要素进行论述,好像PBL是一种可以按照既定流程或工序加以实施的教学工具,这其实是有悖于PBL的初衷的。在实施PBL教学改革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与特定文化背景和特定课程内容相结合,PBL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目前学生反馈情况看,比较有效和值得倡导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实践环节。

在全面分析国内权威教材的基础上,除“PBL课程导论”与“课程总结与测评”外,我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体系重新调整为理论和实务两大大模块,前者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与体系”、“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与伦理”、“心理学文献的批判性阅读与评析”、“从研究思想到研究假设”等四个主题,后者包括“访谈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观察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问卷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实验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和“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等五个主题。其中,除了“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与伦理”部分外,各个主题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如撰写文献评析报告、拟定研究主题、编写观察记录表、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和实验设计等。

(二)将学习回归课堂,将课堂回归学生。

大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发生什么?这是PBL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问题。在PBL教学中,将学习回归课堂,将课堂回归学生,意味着大学课堂既不是大学教师自我展示或自我陶醉的场所,又不是教师寻求“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3]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习活动得以逐渐展开的具体情境;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是师生角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旦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和权威被消解,平等、自主、合作、分享的心理场域就会形成,学生和学习活动就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旋律。

(三)引导积极思考,鼓励合作分享。

心理学科学研究中不乏重大的哲学或理论问题,也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引导学生在思考、质疑和分享智慧中理解基本理论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在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沿革”主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西方心理学史中各个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辩论—总结”等环节,梳理出心理学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之间的基本关系:特定的研究方法总是以特定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沿革反映了研究内容的改变,并始终为心理学理论服务。

(四)从“知识”或“信息”的传递,转变为“案例”或“问题”的探究。

PBL的本质在于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4]。真正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发生在知识或信息的传递中,而是存在于真实问题的或案例的探究之中。设计问题或案例,一般要考虑以下方面:(1)问题是真实的;(2)问题是有意义的;(3)问题是结构不良的;(4)问题范围是适宜的;(5)问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团体中获益而不是受阻。比如,在讨论关于“实验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主题时,我首先介绍“权力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吗?”的实验报告,通过小组内部的协商讨论达成共识,而小组之间则相互辩论而推动讨论的不断深入。通过研究案例的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研究设计中诸如“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随机化原则”等核心问题,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批判能力。

(五)从“教考分离”到“学考统一”。

从目前看,在课程考试和评价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呈现出一种彼此对立而非合作的关系。在PBL教学的课程总结环节,我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提出考核的重点内容、最佳考核方式及其合理权重,教师的任务则转变为实现考核目标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题内容的设计。实践表明,这不仅减轻了大学生的考前焦虑,而且提高了学习的掌控感和自主性。

当然,PBL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如何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避免懒汉行为和两极分化,建立与PBL适应的考核方式,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等都是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John R.Savery.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9-20.

[2]余益兵.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出版中).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5

1.1国家政策的支持

2005年1月颁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政府从国家层面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工作,要求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各部门都要主动承担起一部分心理担子,形成全校全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1.2心理学的高度发展

国外心理学蓬勃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国内心理学近期发展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距今已有30多年。现代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学术交流,知识传播,思想碰撞方兴未艾。心理学在国内已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很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学本科专业,心理学硕、博士点。无心理学专业的学校,也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大学生善于了解新事物,吸收新知识,心理学作为一门蒸蒸日上的,符合人心理需求的学科自然受到大学生青睐,愿意去了解它。

1.3社会对心理学的认识革新

以往把心理等同于神经病,正是最近心理学的极大发展,人们对心理学认识才更客观。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通过这些心理研究成果更好的指导人,帮助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骑车通过一条两边都是浅沟的窄路,人心理本能的潜意识对话就是不要掉到沟里,最后你还是骑到了沟里。为什么?因为人的注意具有专注性,当心理想不要掉到沟里,你的注意就会关注到“沟里”二字,专注“沟里”,就进“沟里”。当知道人的注意有这个特点,我们把心理潜意识的对话改为“我要顺利通过路面”,结果就完全不同了。社会上不仅善于用心理知识服务自己,还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深入认识,不再片面的认为有神经病的才需要去心理咨询,懂得心理咨询乃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和来访者商谈、讨论,帮助、启发和教育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科学。心理咨询是全民的精神享受,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你需要都可以寻求心理帮助。通过心理服务,可以排解心理困扰,获得心理舒适,提升幸福感。总之,社会大众已经能够接受心理学。作为在校大学生,高知识分子,更是渴望心理学能够帮助自己。

1.4心理学服务有效性

目前人们体会到了心理学服务的“甜头”,社会各行各业大兴心理学之风。依据心理学人职匹配理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公司企业招人要加考心理测试,以招到人合岗位的员工;就连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后都要加试心理测试,以供发放教师资格证参考;新生入学后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心理普查,筛查有问题学生,做好预防治疗工作。上海有很多心理总裁班、市长班等等,这些无不是为了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更多的心理常识,在自己岗位上做到更好。作为学校校医院,若懂得一些心理常识,无不为工作锦上添花,前来看伤治病同学也会受益良多。心情好,病也就好了一多半。

1.5心理与生理的密不可分

万物皆有联系,联系只有远近之说。生理和心理是密切密不可分的。生理方面出了问题的人,其心理是难受的,不情愿的。所以说生病的人外显是体征不正常,内隐的是情绪化。看病不仅是症状消失,还有情绪得到安抚,一般医生大都是通过开药打针使症状消失,通过简单讲解疾病使情绪得到安抚。若通过一些心理学方法(共情)和病人简单聊几句,情绪可以得到更好安抚,身心愉悦许多,疾病自然好的快些。其次,很多疾病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比如消化性溃疡大都是反复的精神刺激或长期的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功能性痛经也是由于行经期精神过度紧张,对行经产生忧虑和恐惧而引起的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行经疼痛。这些疾病就叫心身疾病。常见的高血压、偏头痛和支气管哮喘等都属于心神疾病。若医生能加以有效心理安抚,事半功倍。

1.6校医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证调查研究

为了解学生对校医院开设心理咨询室需求,特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本调查在某大学随机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95%。其中男生40人,占38%,女生65人,约占62%;涉及全校28个专业;对心理学一点不了解的16人,占15.25%,近85%的学生对心理有所了解,自然也会催生对心理的需求。被调查对象中有55.24%的学生认为医生职责包括心理安抚,学生在去校医院看病的时候,有49.52%的同学存在心理需求。还调查了学生从入学以来去校医院看病,医生是否提供了这些额外帮助。医生“一直做到”为0%“,常常做到”占9.52%。当询问医生做些心理尝试是否有益于医患双方关系,只有5.71%同学认为无益,大部分都是认为很有益处的。校医院融入心理成分不仅是学生心理需求,更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善举。

2校医院开展心理工作途径

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校医院是2个完全独立的部门,分属学生处和后勤保卫处。各自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工作,缺少相应的沟通配合。在大学生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需求下,若能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解决需求与供给矛盾,将大大提升培养学生的质量。

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校医院合作开设心理门诊

心理咨询界一直在讨论心理老师是否应该主动寻找来访者,至今仍无定论。心理老师可以走到“潜在需求者”身边,以便他们需要时及时提供服务。校医院可开设一间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进驻轮流值班。学生在来看病的时候,正如前边所论,不仅仅带着疾病症状,还带着情绪来的。也许是疾病带来的痛苦;也许是自己遇到了难以启齿的事情,只言症状,不言产生症状的原因;也许是自己有心理疾病,但不敢走近咨询室,想通过吃药解决…若心理老师及时跟进,对医生来说事半功倍;对求助者来说,问题可得根治。本组学生都一定程度(非常支持占62.86%)上支持校医院开设心理咨询室。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医院特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专家定期来校医院坐诊,进行心理咨询及精神卫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在校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主要面向大、中学生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收到了较高的评价。

2.2校医院医生心理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校医院合作中关键的部分就是校医院医生对心理知识,尤其是心理治疗知识有一定认识,对谈话技巧有一定的掌握。求助者除希望医生为其看病治疗外,更希望能懂自己感受,能站在自己角度说话。如果医生满足求助者心理需求,其心理上也得到了治疗。校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自学心理学书籍、参加相关心理专题培训、同行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进修心理学学历或学位来达到对心理学了解。

2.3校医院转介

校医院医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具备一定心理咨询的特质(共情、关注、尊重等),他就可以在心理上予以一定帮助。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医生接待每位求助者时间很短,这就要求医生从求助者坐下就要掺入一定的心理交谈技巧。如有需要,可以适当增加交流时间。为防患未然对某些确需专业帮助同学,提议来访者可以去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就近的校医院心理咨询室,找专业老师聊聊。有些求助者可能就听从建议。(如果医生同意)有些喜欢和医生有私下进一步交流,这时候医生就需要运用已经掌握的心理知识进行帮助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或者医生可以事后与心理中心老师描述来访者情况,听取进一步帮助建议。医生要做到多倾听,多理解,鼓励其多运动,多找人沟通。

2.4校医院健康知识宣传时增加心理知识宣传

校医院是健康宣传的前线阵地,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学生保健意识和能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健康教育宣传的时候增加心理知识宣传。如具有选择性消极关注特质的同学,发觉自己饮食不好,就自认得了绝症,心情压抑,饮食更差,本来没什么问题可能真的最后出了问题。通过宣传,让同学认识到心理同等重要。养成阔达爽朗的性格,遇事沉稳冷静,待人友善亲切。

2.5校医院医生和心理老师互相交流信息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6

1.1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1.1.1设计原则以宜昌市为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网络平台运行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充分体现实用性、准确性、方便性、直观性、可扩充性”。

1.1.2总体思路建立宜昌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和在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网络化管理,辖区内卫生人才信息共享,为管理部门就学科建设、人才综合业务能力考评、职称评定等提供准确、客观的实时数据。

1.2功能模块本系统基于互联网广域网结构,分为个人、单位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三类用户。

(1)用户管理:针对继教办、单位、个人三种用户的增、删、查、改管理。

(2)个人学分申报:个人自行网上申报各个级别的学分,待单位、继教办审核。

(3)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项目举办者(单位或继教办)录入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学员参学信息数据,待管理员审批通过后自动为学员增加相应学分。

(4)学分申请审批:个人申报学分确认无误并提交,由所属单位首次审批确认并提交,再由继教办二级审批后自动增加相应学分。

(5)当年及历史成绩查询:按学员、单位、继教办、管理员的不同权限,可分别查看学员学分。

(6)统计汇总:按单位生成继续医学教育和人员基本情况分类统计数据。

1.3运行方式及特点

1.3.1个人通过互联网登录本系统,及时准确掌握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根据所需专业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参加继教培训学习,针对性强。同时能自行登记、修改本人在外省市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信息,供单位和继教管理部门及时审核登记学分,动态掌握本人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其特点在于由过去“单位整理信息录入软件系统”,改变成“个人根据完成的项目,实时在互联网上录入网络管理系统”,并设置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和单位两级信息审核权限,确保数据库唯一且准确。

1.3.2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承办单位先行录入该项目基础数据并设定对应学分,学员持ID卡在培训现场的POS机上自行刷卡登记,实时记录参学人员信息和学分,省时省力,保证了授予学分的真实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1.3.3系统自动生成Ⅰ类、Ⅱ类学分,并自动判别不同职称、不同岗位人员年度和任职期间各类学分是否达标,其查询、筛选及统计功能可有效监督本地区、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及学员学分完成情况,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3.4数据库内学员的学分记录可由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打印到学员继续教育证书上,供人事管理机构进行继教学分年审。

2应用效果

本系统研发历时两年。自2008年10月~2010年1月,依次经历了以下阶段:录入部分数据——部分单位试运行——系统功能测试——系统优化——分单位录入全部应参学对象信息——建立完整数据库——正式投入使用。迄今为止,系统正式运行近三年,608个医疗卫生机构及23321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系统注册并纳入管理。

2.1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流程和管理手段得到优化,由过去低水平的机械式手工重复劳动,转变为实时、动态、高效的工作,基本达到对宜昌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规范、系统、网络化的服务和管理,使管理者有更多精力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的宏观控制与科学管理创新,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益和决策水平。

2.2基本建立起以本市继教办为中心、各区继教办为分中心、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学员为网点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网络和管理网络,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的共享与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