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

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文1

(一)、认知不足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由于我国相关的教育政策没有把计算机划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体系之中,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门类,学校的管理阶层不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对计算机课教育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内容不高,使之重视学习的程度不够;计算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都难以得到保证。也有一部分学校把计算机课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副课”,所以随时都受到“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排挤和替换。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知识点编排不合理

教材陈旧老化,同飞速发展的时代不适应。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繁多的,计算机入门教材的内容选择对学生非常重要,如果教材内容合理的进行结构安排,对于入门者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对于教材的编著,作者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

(三)计算机软硬设备不完善和师资力量不足

现在,许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是由其他专业的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不是我们所说的科班出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和社会飞速的发展,因为条件的限制进修学习的机会少,有一部分教师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脱轨;其中还有一部分计算机教师的是一些高校的专业毕业生,这一类的老师计算机基础知识较扎实,教学的年龄比较短,教学经验不足;还有一部分是在其它地方老师调剂来的,因为社会地位、待遇和职称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部分专业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因此,中学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问题。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最好的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最好能做到每个人一台,同时要有网络,随时可以上网查询最新的资讯。由于良好的环境建设投资较大,大部分学校是负担不起,没有足够的物力和财力。

(四)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

目前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存在着城乡和经济的差别,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也有差别。要根据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对一无所知的学生要耐心引导,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计算机就是一种工具,与电视有一定差异的电子设备,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

二、探索有效的策略,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改变现状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课上,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与意识对计算机的学习,在中学计算机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素养。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提高

教师的素质是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计算机的教育和学习来说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计算机老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同时要求老师对专业技术精通同时还要综合素质要全面,积极参加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及时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通过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实施素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因该积极鼓励专业老师去写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论文,把计算机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

现在,我国中学计算机教材与社会实践脱轨,教材中有过多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学生晦涩难懂,教学内容不够形象,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安排太多的计算机课实际情况不允许,所以在教材编排上应注意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课程内容衔接性要强,做到趣味教学和科学教学统一实施。

(三)计算机教育设备及时的更新

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要及时更新是教学活动更好的实施。只有让学生掌握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提高高中计算机教育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育和教学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建立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面对变换多姿的计算机技术及内容和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已不再能完全解决我们在计算机教育和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内容。(1)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2)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3)建立个别化学生教学模式。(4)建立分组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探索出不同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同时做到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结语

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59-02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涉及面广,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不愿教,学生学得没意思,陷入课程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对此,应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以扭转目前的困境。具体说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可从以下七个方面采取策略。

一、以“学用结合”为原则,合理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典型常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行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大多数中小学已陆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在家里也经常使用电脑,学生进大学前往往就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减少重复学习,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培养目标应以“学用结合”为切入点,面向需求,以应用为目的,明确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该达到水平。如Word的教学,应结合用人单位对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技能要求,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教学目标。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大纲应以社会对计算机基础技能需求的为标准,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制定。

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根据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长的培养,不能用单一的计算机课教案,应付所有的学生;应该用多种计算机课,适应多样化专业的学生。如文秘类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突出综合文档的编辑技巧与Word综合应用。管理类专业应加强PPT制作、数学工具、Excel数据分析及图片处理的教学,掌握好数据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理科类专业应加强数学公式编辑器及数学工具使用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案例选取应突出“三性”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培养目标,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初步能力。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求知道计算机知识,更重要是要懂得怎么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激励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案例选取突出“三性”:

(一)实用性。从生活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设计各种实用案例,优化教学内容。例如Word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制作个人简历、主题报刊、毕业论文编辑排版、成绩单等。在电子表格的学习中,则要求学生对商场销售进行数据处理,对企业工资进行分析管理;在幻灯片的学习中,则设计了主题班会和企业宣传等教学案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知识结构完整,使课程教学较好地体现了“夯实基础,重视实践,面向应用需要”的特点。

(二)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学习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主题报刊的艺术排版、制作贺卡、利用PPT制作动感相册等。

(三)选择性。为了避免学生重复学习,提高效率,对课程教学内容要注意梳理,进行选择性讲解。例如,字体设计、表格格式等的内容应是在word中着重讲,在Excel、PowerPoint中避免再提及,Excel中突出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PowerPoint中突出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和动画效果的设置。

三、教学过程实施“四步骤”

采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授课模式,教学过程以“授之以渔”为目标,着力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四步骤”:案例引入,提出问题;案例分析,透析问题;案例重现,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践证明,实施“四步骤”的教学过程,可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标准的有效方法。考核类型与方式:平时考核、期中测验、期末考核。实施教考分离、由试题库统一命题、笔试机试相结合。并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课程考核的要求。本门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期末考核由笔试和实验考核两个部分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30%)+笔试(35%)+机试(35%)。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上机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分的30%,以确保教学过程质量的提高。

五、搭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平台的资源有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视频、试题库以等各种教学资料。按功能可以分为下课程学习、疑难解答、模拟考试系统、新手训练营、视频点播以及教学论坛六个版块。其中,课程学习版块帮助学生在课后随时复习和加强课堂讲授的内容。疑难解答版块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模拟考试系统版块,学生通过考试系统,能够进行自我测试。考试系统具有自题库随机抽题、智能评分等全真考试环境,可以全方位、立体化打造轻松学习模式,通过自我测试,强化练习,突出实用,从而达到学习目的。新手训练营版块将各知识点的上机操作用制作成交互式的多媒体动画演示,方便学生自我训练。视频点播版块提供各知识单元的教师声音讲解和操作的视频文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随时进行点播,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论坛版块提供了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场所。网络教学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比较生动形象,教学资源丰富可重复利用,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高,可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教学效果。

六、开放实验室

计算机机房在空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可增加学生课外上机实验的时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可在开放机房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或者选做复杂程度更高的实验,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负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承担着全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充分依托计算机学科的在课程建设、实验室、科研的优势,应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师与计算机学科教师的沟通与融合,积极吸引和组织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教师加入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团队,加强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学科的联系。

(一)严把教师入门关。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各学校应严格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审批制度。计算机基础课不是“万金油”,谁都可以上。学校应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制订计算机基础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新教师任课前应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学科领域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对拟开课程的辅导、实验课等助教环节严格训练一遍以上。严把教师入门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加强教学团队的集体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更新,经常组织观摩教学、相互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来提高效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一对一”结对形式的“传、帮、带”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早日熟悉教学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三)建立长效的学习培训制度。日常要加强教师教学业务的管理,通过集体备课、制订教学大纲和教案、教学研讨、组织互相听课评课等业务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于青年教师或授课经验不足的教师,实行“传、帮、带”工程。针对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学校在教师培训政策应有所倾斜,实行每年一周期不少于30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全员培训制度。采取校本研修、学历教育、网络培训、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让教师及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经验、技术和方法,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四)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名师奖评选制度。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等四个观测点作为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名师评选和管理办法,发挥名师教师示范和榜样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培和.大学计算机基础[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3]刘垣,陈庆强.摭谈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培养[J].高教论坛,2011(8)

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文3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计算机应用和操作的基础,它具有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的优点,是当前使用广泛的汉字输入法之一。因此成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社会岗位要求的能力差距很大,使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分析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五笔输入法入门的难度性

五笔字型虽然具有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同时它也具有入门难,学习起来枯燥,需要记忆大量字根等缺点,这对于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的原因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有所减弱。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许多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都已接触过计算机,但大部分学生却选择入门简单的拼音输入法,一旦养成习惯较难改变,这给我们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而有的学生将计算机课程看作是游戏课,所以心里只有玩的概念而没有练的思想。

(三)教师的原因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使用电脑的人群越来越普及化,随之各式各样的录入法也就产生了。拼音输入法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我所在的学校仅有少部分老师使用五笔输入法,有的是因为教学的需求而用的五笔,因此从老师这个层面上来说,对五笔输入法的重视不够。这就会导致老师在要求学生学习五笔上产生松懈:“只要字打得快,用拼音用五笔都可以”。

三、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我要学五笔”

1. 学习五笔必要性的教育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允许学生使用拼音输入法,但在他们练习的教程中,经常会问:“老师这个字怎么读?”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在用拼音输入法录入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认不到字而被卡住,从而影响录入速度。因此学习五笔是必要的。

还有一点要提的是,现在有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必须会五笔输入法。比如在我区的某数据公司来我校招聘时,要求就是“必须用五笔输入法,字打得慢都可以”。由于某些工作的特殊性,现在很大一部分跟计算机录入的工作都要求录入人员用五笔输入法。从这一方面上说,中职学生学习五笔也是有必要的。

2. 树立刻苦“练”的思想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数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五笔输入法尤其如此。五笔输入法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用五笔输入法进行快速的文字录入。要想能够快速的录入,学生本人必须刻苦练习,才能将老师教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一种特有的技能。所以说,刻苦“练”是必须的。

(二)改进方法——“循序渐进”

1. 盲打

“盲打”,就是不看键盘,按照正确的指法进行录入。在长期的五笔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盲打是学好五笔的基础。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金山打字通软件。从键位开始通过英文字母的输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指法的要领熟悉键盘,达到熟练盲打。

2. 理论教学

巧妙的运用方法,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有趣、生动。要想用五笔输入法,必须系统的掌握五笔输入法的编码理论,即理论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通过实践,我觉得在教室上理论课效果要好些,但在教室枯燥的理论课确实不怎么好上。在我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在记忆字根表的时候,我采用“齐读——分组读——个别唱”。“齐读”,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读字根表,让学生初步熟悉字根表。“分组读”,就是按照座位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比的就是哪个组声音大。这就让在齐读过程中偷懒的学生为荣誉感而大声朗读字根表。“个别唱”,在前面的两个环节有调皮的学生唱字根表,我就抽这些学生起来唱字根表给大家听,同学们在笑声中也起到了熟悉字根的作用。

2)不要求大家背字根表,要求大家边“练”边“说”。

我刚接触五笔是在一所电脑培训中心,他提倡记忆字根的方法是在软件上边练习的时候边记忆。因此在字根表练习上机课的时候,我要求我的学生敲键盘的时候,说出这个键上的字根口诀。

3)将汉字的编码分类别讲清楚,并要系统的进行复习。汉字在五笔中的编码其实很简单,所以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先分类后归纳的讲法。

3. 分类练习

把汉字练习分顺序,先练习完键内字汉字,再进行键外汉字练习。键内汉字虽然比较少,但种类比较多,所以把这些字先挑出来进行练习,这样容易让学生掌握,印象比较深,在以后碰到这类汉字时,以免在和键外字的拆分方法混在一起而影响录入的速度。

4. 强化训练,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

“先分后总,先准后快”是训练学生“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准确掌握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基础上,强化训练成为提高学生汉字输入速度的关键。

总之,五笔输入法是职校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几年来我们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教学,成果显著,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五笔输入法;同时五笔输入法的教学也是我们职校计算机老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重点,有待各位同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文4

【关键词】激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空间

一、激发式教学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学生练习的游戏。如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和一些参数的设定,这样教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同学,能够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二、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通病是一味从学科角度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显得繁琐、复杂。教师对这种教材内容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和思维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此,我们在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有机结合初中生喜欢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适当满足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的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消化、吸收知识。

三、多给学生练的空间

1.少讲多练,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教师要少讲,而学生要多练。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没有必须讲的就不要讲,把那些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教学内容做必需的讲述,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初中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融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学习鼠标的操作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学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文5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specialty;.NET;course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99-03

0 引言

.NET软件开发技术是目前IT企业采用的主流开发技术之一,.NET软件开发人才也成为一些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之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就分方向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分别是Java方向和.NET方向。

.NET是微软的新一代技术平台,是一个全新的跨语言平台,改进了Windows中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NET平台旨在实现如下目标:[1]①提供一个一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而无论对象代码是在本地存储和执行,还是在本地执行但在Internet上分布,或者是在远程执行的。②提供一个将软件部署和版本控制冲突最小化的代码执行环境。③提供一个可提高代码(包括由未知的或不完全受信任的第三方创建的代码)执行安全性的代码执行环境。④提供一个可消除脚本环境或解释环境的性能问题的代码执行环境。⑤使开发人员的经验在面对类型大不相同的应用程序(如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时保持一致。⑥按照工业标准生成所有通信,以确保基于.NET Framework的代码可与任何其他代码集成。

在.NET平台上,既可以开发C/S结构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也可以开发B/S结构的ASP.NET Web应用程序。.NET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类库,在类库中对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1 NET人才培养目标

在IT企业中,一个软件项目通常是由一个团队负责完成开发的。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根据其工作任务的不同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深入研究并分析企业工作岗位对.NET软件开发人才的能力要求,明确.NET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的前提。

对于一个中小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团队,所需人员构成如图1所示。[2]

在这几个软件项目开发团队的角色中,适合高职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的目标有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员、实施工程师3个角色。

为了获取企业对.NET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笔者走访一些IT企业并搜索几家较大型的职业招聘网站,综合调研结果后得出,对于高职.NET软件人才来说,毕业后的初次就业岗位主要有:C#软件工程师、ASP.NET软件工程师、Windows Phone软件工程师、.NET软件项目实施工程师、.NET软件测试工程师等。以这些岗位需求作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NET方向学生的就业目标,是比较合理的。从事这几个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下:

①C语言知识和C程序的阅读理解及编写能力;②数据库知识和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管理与维护能力;③网页设计知识和HTML+CSS网页制作及JavaScript脚本编程能力;④.NET编程知识和.NET的C/S结构和B/S结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⑤移动开发知识和Windows Phone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⑥软件测试知识和.NET软件测试能力。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软件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素质高,人文素养好,具有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域第一线,从事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开发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 .NET方向课程体系

高职各专业的学制通常为3年。这3年期间,除了最后一个学期用于毕业实习外,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到2年半。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要求,合理地安排设置相关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并配合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开发人才。

学习和掌握软件开发技术不是学完一到两门课程就能够达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少应该经过3个阶段:入门阶段、深入提高阶段、应用开发阶段。笔者学校计算机专业的.NET方向课程体系就是遵循这三个阶段来构建的,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NET方向课程按照性质分为方向专业课和方向选修课两类。.NET方向专业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HTML+CSS网页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JavaScript脚本编程、ASP.NET Web应用开发、jQuery应用与实战、.NET高级开发技术、.NET应用开发实践。.NET方向选修课包括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iOS移动开发技术或Windows Phone移动开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实践。

.NET方向各门课程的作用说明如下:①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阅读理解C语言程序的能力,为后续程序设计课程打下编程基础。②HTML+CSS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入门课程,学习HTML标签、CSS样式、DIV+CSS网页布局,为后续学习B/S结构应用程序的开发打下网页设计基础。③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模式,学习C#语言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C/S结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④SQL Server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知识,训练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管理与维护能力,学习SQL语言,为后续学习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打下基础。⑤JavaScript脚本编程:学习JavaScript编程知识,培养使用JavaScript脚本编程实现网页特效的能力。⑥ASP.NET Web应用开发:培养设计与开发基于ASP.NET技术的动态网站、B/S结构应用程序的能力。⑦jQuery应用与实战:培养使用jQuery改善页面用户体验的能力。⑧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学习软件测试基本知识,学习使用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实践。⑨NET高级开发技术:学习使用Ajax技术改善用户体验,使用Web Service实现Web应用程序间的互连,训练三层架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⑩移动开发技术:学习iOS移动开发技术或Windows Phone移动开发技术。{11}.NET应用开发实践:以仿真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完整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和ASP.NET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12}移动应用开发实践:以仿真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完整的Windows Phone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3 改革成效

笔者学校有两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NET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是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12级开始进行实践的,在之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Dreamweaver网页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ASP.NET Web应用开发等,从课程设置来看,只有入门阶段,缺少了深入提高和应用开发阶段。2012级以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鲜有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这些个别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学生都是依靠自学并参加社会培训后成才的。

笔者作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负责人,为了改变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不能有效培养出市场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的软件人才的现状,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软件人才培养方向,构建了软件开发方向课程体系,设立了软件教学班。该软件班2015年毕业时,23名学生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有8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有6人,从事其他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有3人。从就业数据看,采用新的课程体系后,无论是对口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大幅提高,效果巨大。

改革的成效无疑坚定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信心。笔者在之后的2013、201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继续增加了软件人才培养方向,在2015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又增加UI设计人才培养方向。

学习计算机入门培训范文6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误区

21世纪,随着计算机价格的大幅下降和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推广使用,计算机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和普及。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或计算机学科,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计算机本身仅是工具,计算机作用发挥的大小、效益创造的多少,完全取决于相关计算机专业人才水平的高低。因而,通过各类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以下是针对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

一、生源误区

鉴于计算机的普及面增宽,表面上人人都会用,小学、中学也有关于计算机基础使用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要比对其他专业设备熟悉得多,种种现象导致大多数人,包括学生和家长以及能影响到学生的其他人员都错误地认为计算机专业是最好学、最轻松的专业,不像机械、汽车、电工等行业那样脏、累和危险。受此误区影响,技校计算机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成绩较差、意志薄弱、品质顽劣,只有少数学生素质相对较好。全社会对计算机专业要有正确的认识:不是会开关机,会打字聊天,会玩网络游戏就叫“会用计算机”,这些连真正的计算机应用入门都不算。我们必须要达成这样的共识:计算机专业需要高质量的生源。

二、专业设置误区

有些技工学校设置计算机专业仅仅是为了招生方便,多设置一个专业就可以增加招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技工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基于错误的出发点,技工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师资配备、设施建设上因陋就简,没有专业教师,甚至连设备都是临时拼凑的低廉电脑。已开办多年计算机专业的技工学校,在进行师资和设备配备时,也是其他专业优先,计算机专业排在最后。中职计算机专业普遍存在师资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正常需要,更无法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

三、教师培训误区

其他专业都有严格的培训制度,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素养,唯独计算机专业例外。误区有三:一是错误的好学、好教观。二是错误的计算机专业领域观。三是错误的网络学习观。实际上,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变化远比其他专业快得多,计算机教师比其他专业的教师更需要加强培训。

四、开放性误区

其他专业的教学都是开放性的,经常搞校企合作,教师走得出去、请得进来;学生也有机会亲临企业生产第一线,体验实际生产过程,获得技能,使实习更有动力和方向性。而计算机专业往往都是封闭性的。其实,计算机专业更需要开放,更需要走出去、请进来。

五、实习教学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