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意识;初中政治

一、引言

初中政治教学旨在通过思想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社会人生观,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教育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要体现在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因此通过初中政治教育促进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来最为重要的课题。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初中政治教育首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思考,勇敢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错误、荒唐的问题加以详细的解释和肯定的鼓励。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不但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初中政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问题,利用丰富灵活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激励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要是多方面,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自己的创造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不断的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新的情境的创设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成就感和创造感。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教育改革提倡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独立性思维的存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善于发现和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思维的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三、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滞后。在当今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育改革的推进依然处于成长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使得政治教学在初中课程学习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各学校在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计划中对政治教学的规划存在一些问题。[1]第二,政治教材缺乏创新性。由于初中教学中的政治教学课堂时间不够充分,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政治课程进行重新的规划,以确保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完成课堂教学,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发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政治课程教材和内容缺乏创新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无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2]第三,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导致许多初中学校依然无法完全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规划,依然将书本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形成。[2]

四、初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分析

第一,课堂教学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许多教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详细掌握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而有计划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向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率。第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教学的开端,历史上有一位十分英勇的将军,李广,这位将军的箭法十分高明。有一日,他喝醉了在林间小憩,朦胧中发现面前扑出一只猛虎,情急之下连射三箭后认为猛虎已被自己射死。酒醒后发现自己面前只有一块巨石,上面插着三支自己射出的箭。这个故事说明,人在危急时刻能激发出平时感知不到的潜能。

五、结束语

初中政治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当今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作者:王洪彬 单位: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中学

参考文献: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措施;培养

科技的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成为当今化学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正确对待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应对措施是提高化学教育水平的必经之路。那么怎样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初中化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方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历。一方面,以分数衡量学生,使得学生仅仅为了通过考试,一味地跟着老师讲授的思路学习,浅尝辄止,忽视了自己潜意识中那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创新性的观点,导致创新意识不断淡化,实践能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特定范围内,只注重课本上的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课后实践能力的提升,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是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风气阻碍了创新环境的良好发展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急功近利、追求高速化前进,注重眼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这种消极的社会现状在潜移默化中,对于青少年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反映到学生的学习方面。

社会的迅速发展,家庭生活中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追求高速化。首先,在化学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机械化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对知识予以深化和拓展。例如,学生知道蜡烛燃烧为化学反应,冰雪融化、苹果榨汁、墙壁渗水为非化学反应,对于其中的本质原因并没有深思,也缺乏对这四个反应的实践探讨。

(三)家庭教育使得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独生子女在社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包办一切,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初中化学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化学药品、器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要领,如排水法收集气体、粗盐提纯等实验,更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甚至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对实验器具、操作过程进行改进。而独生子女正缺乏这种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此,家庭教育方式需要不断改进。

二、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育体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化学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尽量少强调“答案”一词,以免禁锢学生的独立自主思维。

(2)注重对思维活跃,实践能力较强学生的培养,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以少数带动多数。从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课上的操作能力,课外对化学现象的探究与发现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学生,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让创新思维自由飞扬。

(二)创新型的社会环境,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反过来,创新型的社会环境也会反作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自主研发、保护个人及团体专利,在社会上提倡创新、鼓励创新。

创新型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必然对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创新型社会环境,会为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

(三)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中掌握知识

化学以实验探究为基础,不亲身进行实践就不能真正探寻到其中的奥妙。在课堂教育中,老师在教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多开展探究性实验,例如:利用化学知识让学生自制饮料,粗盐提纯,制作简易净水器,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兴趣盎然的小魔术。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无限的知识天地,陶醉于在化学实验中通过亲身实践带来的乐趣。化学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提升了实践能力。

(四)丰富课外化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

(1)创办兴趣型社团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由老师进行专业点评与指导,推选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型知识竞赛,还可以定期进行化学知识专题讲座,让学生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

(2)学校还可以与校外企业进行联系,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组织学生参观并进行劳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视野,开阔眼界,也能够了解企业发展对于化学知识的最新需求。

(五)改变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对于孩子的疼爱是出于本性,但不应是过度的溺爱。父母应果断的抓住一切时机,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也会从中得到乐趣。在面临困难时,父母更不应该包办一切,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面临困境的勇气,让孩子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活跃思维,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铺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父母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影响孩子。父母也应该广泛学习化学知识,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中,选取易于孩子接受的知识,与孩子共同学习、探讨。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做化学实验,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社会不断前进的灵魂,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在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得到锻炼,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相信初中化学教育将会取得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敬伟.实践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

[2]刘井飞.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科教文汇,2009(01).

[3]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3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拥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人才能被企业和社会,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否拥有自主创新意识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发展和成长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的指出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将结合本人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的见解提出相应的实践措施。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

自主创新意识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模式,从本质上看,自主创新意识能否产生和提高是由学生的思想、态度和意识决定的。

因此,教学氛围对学生自主意识的产生和提高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较为死板和压抑。一方面,在小学生的心中教师往往是神圣不可侵的,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往往是严肃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压迫感,使其心理有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抓紧珍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导致教师的态度相对严肃,教学节奏较快,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压迫感。

在紧张压抑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又或者提出了问题却又被教师忽略,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被抹杀。

因此,营造轻松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缓和的教学气氛中引导学生质疑与答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单元《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相互比较身高和体重。在这个活动中,紧张的教学气氛荡然无存,学生逐渐感到放松,这就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重点

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被极大的激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例如,在二年级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主题进行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能够集合多名学生不同的想法和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同学的想法,能够以此为基础产生不同的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改变,其自主创新意识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又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法。在学习了十以内加减法与百以内加减法之后,学生已经拥有了基础的加减法能力。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让学生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进行自学,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和思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保障

教师应该积极地挖掘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中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素材。

从根本上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摆脱被动的思考模式,要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不同的事物和问题,并且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该项工作。例如,在:“某地要修一条长500米的路,前3天修了这条路的1/3,照这样的效率,乘下的路还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这道题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不同的解答方法就对应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学生在解题思考的过程中就不得不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就是自主创新意识形成的有力体现。

四、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同时,从哲学上看,自主创新意识是一种意识,而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是通过实践,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首先,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实现数学的生活化,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由此产生在生活实践中的探索欲望。例如,在《二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去超市买一枝2元的铅笔、一块1元的橡皮和10元的文具盒一共要付多少钱。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在生活中思考的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例如每隔一周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增强,最终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1、引言

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师应试的教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单纯的学出来的,而是通过研究分析出来的。数学是一种具有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学科,不能仅仅靠单纯的记忆和仿照。小学阶段是最容易塑造的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是加强创新意识的最佳启蒙阶段,在这个时候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未来的数学创新思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校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基本原则

首要的是激情,即增加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语言清晰,还要尽可能使授课方式生动形象,有激情,能为学生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合理的场景,尽量多借助多媒体等有形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理解问题。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是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待数学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世界上有很多发明都是通过提出疑问然后一步步解答一步步接近真理,疑问能够激发人的探索欲望。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在解题环节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解答疑问,如果有异议就进行辩论,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更有助于创新潜力的开发。

最后是动手实践能力,年龄较小的学生一般通过形象思维去认识事物,他们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到数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多动手、动口、动脑,解决数学问题是需要大量时间的抽象思维去完成的。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措施

3.1、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由于某种事物或事情的刺激引发当事人的注意、靠近、研究心理和行为动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在数学这门思维特别缜密的领域中,好奇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数学教学中,公式以及大量的重复计算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所以,老师在以后的课堂上要尽量使用先进模型,多媒体,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结合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开发探索的紧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3.2、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以前的旧式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将不利于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探索性思维,也失去了变现自己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抑制。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敢机智,勤于思考,多于观察,善于自己发现和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

3.3、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会被释放和激发。因此学生只有进入反复思维的模式中,才能通过独立的思考来获取信息和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听取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一起讨论,探究其中的奥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原尾,而不给他们时间去独立思考,那样只能让学生暂时明白,事后自己去做的话还是什么都不明白,更别说什么创新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适时的在其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自己解决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在数学课上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多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多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有成就感,成功是学生自我满足的的一剂良药,会给他们极大的动力,激发他们运用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动力。

4、总结

总而言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校一直以来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同时它对于教师也是一件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不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使得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深入研究和探索数学领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5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1.根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政治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依据

根据现阶段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知,原有的政治教材必需要改变其缺少活泼的编排风格,不能够在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政治教学活动,必须要编排能够调动学生情感以及创新意识的风格,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能符合当前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教材的编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顺应当今时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而为了能更好的顺应时展的需求,作为政治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能够通过自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挖掘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上的创新意识。

二、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原则

关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能够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因而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能够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2.鼓励学生质疑

学习是来自于思考,而思考又是对问题的质疑,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不断的鼓励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敢于探索和质疑,对于学生提出比较幼稚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也应对其进行鼓励。

3.刺激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

在学习中,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创设新问题,进而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4.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问题的见解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情况,这种思维就具有独立性,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能够尊重学生这种个性,并且还要能够鼓励学生更好的发挥其自身思维,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造欲望和需求。

三、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政治这门学科是在初中开始开展的,开展政治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在政治觉悟上的能力,因而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其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开展政治教学。

1.教师要注重对情景课题的创设,进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政治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要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政治课程上,要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教师则可以创设情景课题,其中在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时,教师也可以设置关于情景的课题,比如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教材中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来通过举出一些关于政治上比较有名的事例来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借助相关的寓言或者笑话来讲解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还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2.注重在课堂问题的提问,进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对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来使其回答,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教师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设置课堂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对学生进行提问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创新能力的。因而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设置问题。但是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过于传统,以至于不能够带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阻碍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想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就要能够在教学中设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教师在设置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可以提问学生“如何在交际的过程中受到多数人的欢迎”,这种问题就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主要意思了,进而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在初中的政治课程中能够看出,其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因而教师可以通过以情感教育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洪涝、干旱等实事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导致当今自然灾害的因素有哪些的相关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在问题上创新性己去探索来寻找答案。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并且还要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不断探索和思考,学生在没有借助教材以及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认识到了引发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为因素存在的关系時,这会很好的使得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政治教学课堂方式,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更加具有深刻意义的德育教学,而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3.注重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驱动下,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也逐渐应用于教师的教学中。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好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由于在初中阶段的政治教材中,其都是以文字内容为主,很少在教材中能够出现关于图表之类的相关内容,因此大多数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注重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教师都只是通过传统的板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政治知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的方式,作为政治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想能够培养学生在道德素质教师也要通过教学设备来进行。比如教师在讲解“做意志坚强的人”这节内容时,其可以通关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关于增强人们意志的相关歌曲,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更好的融入到政治教学中来,进而使得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教师所讲解的主要知识。因此,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上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其在思想道德上的水平。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以上的措施来进行政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政治教师还要转变其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几种培养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政治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在政治中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艳波.初中政治教學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138.

[2]王志华.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14:110.

[3]高谏赟.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1,32:68.

[4]唐洪山.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6:166.

[5]李万平.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2,30:210.

[6]冯绍普,冯娜娜.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4:178.

[7]蔡红.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01:54-55.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陈兴文(1969-),男,辽宁锦州人,大连民族学院创新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刘燕(197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辽宁 大连 116605)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2010106)、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GHYB110019)、2012年度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学做研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2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瓶颈。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自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高等学校在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尽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载体,但是从根本上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如何通过有效载体和途径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属地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现状调查,探讨高校开展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一、大连属地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

课题组针对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在大连属地3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因素有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按照所占总体比例的大小依次为“缺乏主观能动性(39.2%)”、“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22.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12.9%)”、“学习目标不明确(13.6%)”、“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11.0%)”、“其他(1.2%)”;而客观因素按照所占总体比例的大小依次为“缺少良好氛围(26.7%)”、“缺少必要实践条件和平台(21.6%)”、“缺少教师指导(21.6%)”、“缺少恰当选题和工作目标(12.3%)”、“缺少政策激励(11.6%)”、“与课内学习冲突(6.2%)”。课题组结合调查数据和长期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概括起来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科学精神”、“教学模式单一”、“自主创新实践平台缺乏”、“缺乏激励师生精力投入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缺失原因的分析

1.大学生普遍缺少科学精神

课题组对一所大学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训练状况进行调查,有8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科研实践,但是其中真正有过科研体验经历的学生不到20%。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目前大多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究其根源,还是缺少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内涵包括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批判精神、开放精神等诸多方面。

2.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安排上往往过多注重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过多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少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忽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作用和个性化培养,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自主创新实践客观条件不具备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参与面,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创新实践过程中有的受实验条件限制,有的缺乏资金支持,有的缺乏优秀教师指导,有的缺乏跨学科交流平台,缺乏企业和社会对接、支持造成成果束之高阁。

4.缺乏自主创新长效激励机制

目前许多高校一方面生师比例失调,另一方面教师的业绩考核导向偏重与科研业绩挂钩而与人才培养环节脱离,特别在评职、晋级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使得很多教师都不愿花费主要精力去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针对学生的相关激励政策不具体、不完善,造成学生没有体会到参与自主创新活动的益处;在成果孵化方面,更是缺乏社会各方面有利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造成取得的成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1.树立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理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不仅应成为传递知识、接受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创造知识的场所。[2]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搭建促进师生间自由交流、激发学生睿智和灵感迸发的平台,才能真正促使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与质疑能力,促进学生逐步从学习者到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的提升。

因此要将创新教育纳入通识教育的环节,应设立多层次的教育目标,对大多数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使得创新思维在未来的工作和实践过程中得以激发和发展。

2.优化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环境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营造和谐的环境,除构建完备的创新教学体系和开放的课程体系之外,当前还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软环境优化:一是制订灵活的学籍修业管理制度,如弹性学制、学分奖励与替代等;二是推进多样化的重在过程的考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三是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四是从学生的差异性入手实施因材施教,开展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五是构建民主和开放的学术交流环境,为学生创新科研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六是通过学校搭建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学校科技园、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载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项目、技术、孵化、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历。

3.建立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以创新教育普及与提高结合为宗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启蒙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三个层次,整合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加强创新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特色的优势课程、训练和竞赛项目,如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创造学、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方法基础等启蒙课程;鼓励二级学院开展适合本学院、本学科特点的创新教育实践;加强对学生自主创新研究方法的有效指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倡导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实践,增进学生的跨专业交流,组团式开展实践实现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知识的相互交流,为思维多元化奠定基础。

4.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训练体系

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科研训练体系是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将科研训练体系与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实现师生教、学、研能力的相互提高和相互促进。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应依照“基本训练为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原则,打造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科研训练体系。

第一层为基础层,教学目的是通过公共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平台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第二层为综合层,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三层为研究与创新层,教学目的是通过创建学生自主选题独立开展工作的条件或参加教师科研、创新项目、竞赛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相互衔接、前后呼应、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不间断的科研训练。

5.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

(1)指导教师激励措施。老师指导各级各类训练项目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给予指导教师一定工作量补助。同时将指导工作业绩纳入教师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之中,并在职务晋升、评优时予以考虑;对于指导项目并验收取得优秀等级的指导教师,除计入业绩积分外并进行物质奖励。

(2)学生学分奖励与灵活的学籍管理。学生主持并完成各类训练计划项目可以获得奖励学分,同时获得奖励的学分可以冲抵同类学科相同学分的课程的学分;对在项目研究中表现突出、成果明显的学生,在年度综合测评中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分;对于特别优秀且成长性较好的创新项目,学校根据团队工作实际情况和团队申请在学籍管理方面将给予更加灵活的管理措施,以保障项目运行的可持续性。

6.构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根据高等教育提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为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创新实践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与分析。评价体系可分为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技能、创新人格、团队意识、创新实践体验和成果产出等方面。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体现过程又要体现成果,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过程的体验。

四、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营造高校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而且也有助于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同时,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确立适应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定位;构建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科研训练体系和培养模式;建立以学生为本、重在过程的能力评价体系等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2007.

[2]刘红霞.浅论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推进[J].河南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