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土保持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1
一、水土保持的现状以及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1、水土保持的概念。要进行水土的保持就要先要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水土的保持。这样才更容易开展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水土保持主要是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的利用山区、丘陵区以及风沙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保持水土的生产力,以充分发挥题第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的科学手段。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的措施、水土保持的林草的措施和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指水土保持耕作方法。具体的做法主要是结合当前的土地问题,结合农民的耕作技术,在破耕的地形上修筑一些可以暂时储存农田灌溉水的储水池,例如田区、沟笼的种植等。美国和苏联等国家大部分采用覆盖的种植方法、大跃法和免大跃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深耕、密植、间作套种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农业技术保持的基本方法。水土保持的林草的措施又被称为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或者植物措施,林草水土保持的措施主要表现为改善大地的植被、增加大地的粗糙率,从而较少余地对大地的击打和冲刷,增加土壤的入渗,减少地表的径流,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表现为;通过修建各类的工程以此来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的径流,增加土壤的入渗,从而达到直至水土流失的目的。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表在以下三大类;破面的致力工程、沟道的治理工程以及护岸的工程等。特别是林草的保护措施和工程的措施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的,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和丘陵以及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水土保持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大国,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人均的土地资源就很少了,除了井河湖海、沙漠和丘陵等特殊的地址,人均的耕地面积少之有少。现在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过度的开垦,更低的退化越来越严重,由于土地的退化,一些植被被破坏,导致水体六十,洪涝灾害、台风、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国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越来越大。生物资源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存亡。为此开展植树种草、修建保持殊途流失的工程势在必行。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国务院重视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将说图的保持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发展的国策。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自此,将水土保护的工作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上来。与此同时,我们要深刻的明白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家园,着眼于我们的字随后代的幸福。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原因
水土的保持方案是指依据我国的水土保持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发建设单位为了保持水土流失,开展保持水土的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的法律文件,,他的主要内容包括扰动土地的整治率,水土流失的控制率,土壤流失的控制率,植被的回复系数以及林草的覆盖率等具体的内
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有关的建设单位必须严格依法制定水土保持的方案,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推广相对落后。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从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对于水土流失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理论的研究不都完善和深入化,科学技术的指导工作不到位。二是;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较低,应用的速度较为缓慢,三是城市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严重,城市的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刚刚起步,缺乏技术经验和治理的方案。
2、水土保持的意识有待提高,宏观管理的深度不够。我国政府颁布了较多的关于水土流失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认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的技术工作性较强、综合性较强、设计的范围较为广泛往往造成对水土流失的看法和采取治理的方法不一。给水土的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3、致力的任务艰巨、投入严重不足。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加大力度不断的改进,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环境的恶化程度却在不断的家具。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对水土保持工作投入的资金较少、尽管这今年国家大力度的倡导水土保持,但是,跟我国所面临的水土流失的实际面积和治理任务的艰巨性相比还远远不够,每年政府投入的资金对水土流失的致力还赶不上环境的水土流失的速度。所以政府应加大对水土流失的致力的力度。
四、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的意义
1、社会的生态意义。黄河下游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不断造成重大的洪涝灾害,,这些不断警示我们必须加快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水体的保持是山区发展的主要生命线,只有做好水土的保持工作,才能做好山区的经济的发展。
2、法律意义。我国的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电力企业以及其他大中小型的工业企业,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在修建铁路、公路、等工程时,要尽量避开对植被的破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编制水土的保持方案的范围和要求,每个建设单位必须遵守。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进行水土保护的前提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水土保持的实际内容,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的的重要的途径。它体现了我国将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到底的决心。
总 结
水土流失问题一致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对环境进行随意的破坏,除此之外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缩小,人们不断的开荒造田,严重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则会给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对水土流失的治理。
【参考文献】
[1]徐庭灿,王答相,贾泽祥.试论黄河中游的重点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2(04).
[2]杨亚娟,徐云伟.试论水土保持后期治理的必要性[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04).
[3]王贵轩,王立兴.开展边外找矿工作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A].2004年全国矿山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2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
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3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库除险加固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凤凰水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西南的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洲大河的支流密罗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下游城镇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471.71万m3,兴利库容328万m3,水库控制径流面积34.7km2,设计灌溉面积3263亩;年平均降水量99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65.6mm,年平均气温15.8°C,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0.8°C,日最大降雨量为88 mm。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内容有:①对大坝及左右坝肩进行整体防渗、坝面整修;②封堵输水涵,新建输水隧洞;③改建溢洪道等。
2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
2.1水土流失成因及预测分析
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划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时段。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运行期一般不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也不会对植被造成新的破坏。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工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主要是施工区地表及植被遭到破坏,而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增加的水土流失量,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交通区、施工生产生活房建区、料场、弃渣场等。工程区由于无水土流失监测资料,因此只能根据原地貌及植被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及施工工艺估算流失量。
根据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并结合已建类似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监测进行综合分析,该工程的水土流失在时间上集中在建设期,在空间上以边坡、弃渣场、土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为主。所以,上述区域是本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难点和重点,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2.2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该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如下特点:
①工程对地面的扰动、损坏土地和植被等,明显呈现以工程为中心的点状分布,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连续的点状分布特点,所以应加强主体工程的防护措施;②工程区人口稠密,要注意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对能增加土地的区域,应尽量进行覆土整治,以解决当地百姓的耕地问题;③在工程的建设中,有施工场地表土剥离的临时堆放等,这些松散的土石方在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护,将形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④由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较快,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一旦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施工队伍撤离后就难以回过头来重新施工,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应纳入施工承包合同,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施工。
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3.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
玉溪市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为消除水库病害隐患,保证大坝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点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定,确定建设单位的防治责任范围,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正确分析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总量和水土流失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采用有效的防治方案,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的治理,同时,保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项目区域内的水土流失。
3.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
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首先可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明确防治范围,使法定义务落到实处;其次,可把水土保持列入开发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把水土保持项目列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防治经费有法定来源;最后,方案的编制使水土流失防治有了科学规划和技术保证措施,按方案确定的各项治理措施进行分期治理,将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对恢复美化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不仅会对工程建设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同时将对水库下游及项目建设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工程建设期间的水土保持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尽快恢复植被。
4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4.1方案编制原则及目标
4.1.1方案编制原则
(1)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013号文件,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1995年的第五号令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结合项目区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相结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3)水土保持措施应布局合理、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
(4)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美化,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5)水土保持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因害设防;
(6)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应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
(7)林草措施树种、草种的选择应以当地气候、立地条件等相适应;
(8)应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典型设计。
4.1.2方案编制目标
(1)使项目区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水土流失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2)使项目区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因工程损坏的植被;
(3)有效保证各项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水土流失对各项工程设施的损坏;
(4)改善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保护凤凰水库水体不因工程建设而污染,减少水库淤积,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
4.2防治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中的有关规定,一般应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个部分,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及间接影响区分述如下:
4.2.1项目建设区
项目建设区为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各类项目的征用、租用地范围及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具体为大坝枢纽区、进库公路、料场和临时用地。
4.2.2直接影响区
一般指水库淹没区和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开辟的移民区。
水库为已建水库,不存在移民安置问题,鉴于上述原因,水库的淹没区不列为水土流失治理责任范围。
综上所述,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库区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预防监督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弃渣直接进入库区,该区列为预防监督区。
4.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方案主要解决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的治理,按照防治责任范围明确、治理措施布局合理、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方案实施后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的原则,根据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区域水土流失的状况,按照防治责任范围划定的界限,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为4个区:主体工程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施工临时场地防治区、砂砾料场防治区。
4.3.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依照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体系及方案的防治原则和目标,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和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以水土流失预测为科学依据,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措施总体布局上,工程建设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结合;直接影响区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
(2)水土保持措施分区布局
主体工程防治区以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施工期间,对于由于工程施工所形成的面采取必要的临时拦挡措施;工程结束后,对面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并结合园林小品,更好的发挥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生态作用,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弃渣场防治区主要以整理绿化地和植物措施为主,施工临时场地防治区在施工期间以临时措施为主,施工结束后,首先整理绿化地,然后采取植物恢复措施。
4.4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及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4.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1) 建设健全项目水土保持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2) 加强《水土保持法》学习、宣传工作,提高工程建设人员及周边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3) 明确责任,做好方案实施的监督工作。
4.4.2技术保证措施
以本方案为依据,技施设计阶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6-1996)进行设施和施工,施工前由水保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施工中严格检查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制度,对质量不符合的及时纠正或返工,以保证各项技施的质量标准。同时对库区群众普及水保科技,抓好宣传教育,搞好监督执法,预防保护,做好安全用火,防止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维护好各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晓强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5):108-113.
[2]彭庭国等.湖北荆门雨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24(3):47-49.
[3]孙志勇,于海波.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方案[J].吉林水利.2005(5):39-40,43.
[4]杨英等.新地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点[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0,29(2):27-30.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4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 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 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 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 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5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程区水土流失成因以水蚀为主,人为因素也成为现状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需对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进行分析,并设计合理可行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通过治理,控制防治灌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保护工程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灌区。
关键词:薄山灌区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防治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25-02
1 基本情况
薄山灌区位于驻马店市东南部,确山、汝南两县境内,薄山水库下游,臻头河两岸,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控制土地410 km2。灌区内土壤肥沃,水源可靠,是驻马店市的主要粮产区和经济开发区,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
2.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实地调查,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河道、堤防区边坡,以水蚀为主,局部河岸处存在水蚀重力混合侵蚀及风力侵蚀。据调查资料,项目区为无明显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200 t/km2・a。项目区无明显侵蚀,土壤背景侵蚀模数为270 t/km2・a。
2.2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项目区内各县对水土保持工作比较重视,在治理措施上,由单项措施、分散治理转变为生物、工程、耕作等多种措施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在治理方针上,从“防治并重”转向“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在治理开发上,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通过植树造林、四旁绿化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平地的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法以来,开发建设项目也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要求,设计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并与项目同时进行了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主体工程中已安排建设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渠道护坡工程、建筑物护坡工程等。
(1)渠道边坡设计采用了护坡防护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同时,可起到有效防治边坡水土流失的作用,满足水土流失防治要求。
(2)建筑物工程设计,通过对穿堤涵洞、倒虹吸进、出口设计适当的消能防冲设施,对与涵洞进、出口相邻段的引水渠、出水渠进行护砌,既消耗了涵洞出口水流的一部分动能,又有效地避免了进、出口水流对引、出水渠的冲刷,同样对其他建筑物易受水流冲刷的部位也采取护砌措施,从而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3)施工临时占地在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采取平整和复耕措施,避免占用大量土地,体现了水土保持的要求,同时也能很好地减少水土流失。
4 水土流失量预测
该项目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根据各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3个时段进行预测。各项工程、各分区的预测时段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主体工程施工期确定,其中跨主汛期施工的,不足1年的按1年计,非汛期施工的据实计。植被恢复期一般采用2年。
4.1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面积和流失总量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土方开挖和填筑,将形成大量地表,主要有新筑堤边坡、清基土堆放区、施工临时用地等。
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量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因项目建设造成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土地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项目建设再塑地貌、改变原有地形,使坡度和坡长加大,从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在雨水冲刷下将产生水土流失;三是弃土、弃渣形成新的地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4.2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扰动和破坏了原地貌,加剧了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工程和当地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河道淤积、影响河道排洪。
施工中弃土(渣)若不及时有效地防治,在降雨径流作用下,泥沙将直接进入河流,加大河道的含沙量,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不利于下游沿岸地区的防洪除涝。
(2)加速土地肥力流失,降低地力。
土地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有机质流失、结构破坏,土壤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迅速下降,从而使立地条件恶化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也给以后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增加了难度。
(3)破坏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
水土流失加剧,破坏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容易造成小气候干旱,影响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随之恶化。
(4)降低水域功能。
伴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地表径流夹带进入水体的悬浮物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数量增加,有利藻类生长而使水中含氧量减少,从而使该水域水体功能下降,对局部生态环境有一定不利影响。
5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5.1 防治目标及责任范围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施工期将会对施工区及周边地区增加新的水土流失,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工程建设与水保措施应同步进行,该治理工程在工程建设区开工后要及时因地制宜,着手布设水土保持工程与植物防护措施,使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得以及时有效地控制,使水土流失强度逐步恢复到工程前的原有水平,并有所改善。
(2)工程完成后通过工程建设区进行植树、种草及环境绿化措施,使植被率不低于现状水平。
(3)通过各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落实,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河道冲淤达到平衡,生态环境有所改变。
水土流失责任范围如下。
根据该治理工程的要求划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为施工区和管理所区。施工区包括渠道填筑取土区、弃土区、建筑物施工区。
5.2 水保防治措施设计
(1)植物措施。
堤顶道路路肩两侧各0.5 m、背水坡采取植草的方式进行防护,种草采取撒播狗牙根草籽方式,每1 hm2播种草籽80 kg。
(2)临时拦挡措施。
对加固或新建堤坡施工期采用草垫进行临时防护,以免雨淋产生面蚀,进而形成雨淋沟,产生细沟侵蚀。
(3)建筑物施工基坑开挖土需临时堆放。基坑开挖土表层土就近弃土,除应用于围堰填筑的其余按施工区域就近堆放,用于基坑回填。对建筑物临时堆土场区坡面采用草垫临时拦护。
5.2.1 取土区防治区
该取土区防治区主要是对临时堆土区进行临时防护措施的布设进行设计,防治措施包括取土区临时堆土区防护措施;取土坑四周设置挡水土埂。
(1)临时堆土区防护措施。
取土场表层土开挖后,在取土区内滚动堆放,堆放高度应控制在1~2m,坡度不大于1∶1.5。
临时堆土区根据具体情况,在其堆放过程中用草垫进行临时防护:清除覆盖层开始后,将草垫沿临时堆土区四周,由坡脚向上放置。草垫铺设高度视堆土高度和坡度而定,一般为1.5~2 m。
(2)挡水土坎。
为防止雨水侵蚀取土坑内坡,在取土坑四周设置挡水土坎。挡水土坎采用袋装土挡护,挡土袋高0.25 m,宽0.4 m。
5.2.2 施工临时工程区
该工程对耕地及护堤地的土地平整在复耕及主体工程中均予以考虑。该次在新建临时施工道路两侧采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采用土沟,底宽0.4 m,深0.4 m,边坡1∶1。
5.2.3 工程管理区
该次拟考虑在工程管理区采取绿化美化措施,采用高羊茅草皮、小叶黄杨、月季。
6 水土流失监测
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在于分析主体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在控制新增水土流失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监测项目包括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形式、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
监测以定点监测为主,流动监测为辅,根据需要,可采用对监测、抽样监测、GPS定位监测等监测方法进行。
加强监测资料整理,为水土保持建设积累经验。
7 结语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支撑和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灌区工程,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治理,控制防治灌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保护工程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灌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S].1988.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S].国务院[2000]38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国务院120号令[S].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S].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6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措施
一、项目背景
郑州市上街区杨汜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位于上街区西南,主要涉及峡窝镇大坡顶、观沟村、方顶村、冯沟村、魏岗村等5个行政村,共计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83人,劳力2758人,人口密度约674人/km2。流域土地总面积9.4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3km2,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83.9%,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250t/km2?a。
该流域属典型的丘陵区,地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搞好本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对项目区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土流失情况
流域内总土地面积为947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3hm2,轻度流失98.74hm2,占流失面积的18.2%;中度流失325.68m2,占流失面积的59.9%,强度流失118.97hm2,占流失面积的21.9%;土壤侵蚀模数为4250t/ km2?a。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中面蚀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存在沟蚀。
杨汜河小流域属汜水河水系,是丘陵沟壑区,流域内沟壑纵横,区内以黄土高原小
规模地貌为主,既有河流下切,又有局部隆起,整体沿河道分布,夏季降水集中,径流对地表产生冲刷,尤其是坡陡区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项目区自然状况对水土保持不利,属于较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类型。同时,项目区内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一定程度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的稳定,加剧了水土流失,迫切需求治理水土流失。
三、建设目标
(一)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本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6hm2,治理程度达到100%,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并积极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区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利水保工程安全度汛。
(三)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比例,流域内的疏林地通过疏林补植或封禁治理,全部成为有林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5%。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经果林,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使项目区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出30%以上。。
四、工程总体布置
本次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充分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和水土流失现状,统筹布局,科学规划,采取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拦蓄和引排并重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总体布局如下:
1、对于塬、梁的边坡以及沟道等强度水土流失区,本次通过修建沟头防护、谷坊、岸坡防护、排水沟等常规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同时结合水窖、塘堰等拦蓄工程进一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拦蓄水面,发展灌溉,同时减少水土流失。
2、对于现有疏林地、陡坡等水土流失区,本次则主要通过种植水保林、种植经果林等林草措施改善立地质量,建立稳定的生态林系,同时对现有自然林地和部分疏林地进行封育治理,对部分耕地进行退耕还林。
五、措施设计
(一)沟头防护及谷坊工程
(1)沟头防护
沟头防护工程主要是有效地控制坡面径流进入沟道,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割切破坏。沟头防护工程的防御标准是1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本次采取蓄水型沟头防护形式,在沟头以上3~5m处,沟头防护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埂高0.5m(根据来水量具体确定),顶宽0. 5m,内外坡比各约1:1。
(2)谷坊工程
谷坊工程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支、毛沟内,控制沟壑侵蚀。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为1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选取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修建。
谷坊工程的形式可结合当地材料,本次设计采取土谷坊,谷坊高度为2m,迎水坡比为1:1.3,背水坡比为1:1.2。
(二)小型拦蓄引排水工程
1、水窖
本次规划区共建设水窖工程12处,每200m长道路设一处,现状道路宽度3m,平均每处集雨场集流面积600m2。按照拦蓄5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量进行设计。每座水窖设计容积为30m3,水窖为圆柱型平底砼结构,加封钢筋砼顶盖。
2、排水沟工程
坡面水土流失主要是受塬顶径流的影响,在塬顶经济林周围修建排水沟,与坡面排水沟相结合,使水流进入沟壑,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塬顶排水沟可结合沟头防护工程布置,在沟头以上3~5m处。
(三)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设计
确立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以适生的乡土树种为主,并引进和推广外地的优良树种。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条件,选择生物生态特性与其地形、土壤、水分相适应的乔、灌木树种。造林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林的郁闭及林木的生长与分化,造林密度的确定是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为依据。
(四)封育治理措施
对于项目区内面积较大的疏、残林地通过采用封禁、抚育与治理相结合的措施,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和保护植被。育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科学规划,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监管以及采取人工辅助措施等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