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师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师德教育

幼儿园师德教育范文1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维护教师形象,树立文明育人的风气,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精神,根据市教育局工作安排,我院从今年十月下旬开始至明年1月上旬,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重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塑造教师新形象。

二、时间和参加人员。

(一)、活动时间:20__年10月下旬至20__年1月上旬

(二)、参加对象:全院在职教职工

三、教育活动目标。

(一)、提高认识让教职工通过认真学习,深刻反思,结合实际,查摆问题等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改立制。

(二)、优化师德。加强师德修养,坚持道德自律,提高全体教工的师德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把教师职业新要求的道德规范转为内在素质,使全体教工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关心热爱幼儿用高尚人格影响幼儿,成为幼儿的慈母益友,成为社会尊敬的人。

(三)、端正师风。大力弘扬和倡导热爱事业、锐意进取、合作共事、廉洁从教的思想作风,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学风,关爱幼儿、诲人不倦、善于创新、勤于教改的教风。

四、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采用学习、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二)、步骤:

1、学习提高认识阶段(20__年10月下旬至11月20日)

(1)、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会议交流与个人思考相结全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利用政治学习和日常教学时间。

(2)、学习的内容:除市教育局规定的篇目外,增加《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做学习笔记,书写学习体会。

(4)、分部门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

2、对照检查阶段(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此阶段采用自下而上的自查、民主评议、家长问卷等方式,查摆疏理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因素和思想根源,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转变教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3、整改提高阶段(12月上旬至12月底)

院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家长及教工的意见基础上,针对查摆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完善师德师风评估体系。组织教工签署并执行《抚州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从而规范教工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幼儿、家长乃至社会面前树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

4、总结表彰阶段(20__年1月上旬)

(1)、组织教工总结交流活动经验和成绩。

(2)召开家长会,听取意见和评价。

(3)、根据教育局评比活动要求,鼓励教工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相关项目的评比活动,做好自评和推荐工作。

(4)、评出院师德师风标兵若干名,张榜表彰。

幼儿园师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专业理念;师德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

1.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指对自我的专业性质、价值、水平的一个综合评价,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独有的看法。专业理念把教师教育行为和家庭、自学这类教育区分开来,体现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质,教师教育行为的系统化、规范化,也给予了教师通过做教学道具、教案、教学材料来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有力依据。

2.幼儿园教师师德

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通过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与认识,经过自己的判断和社会基本道德的综合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师德是其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体现,其包含了一个人的道德和对幼儿的责任。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师德都是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重点。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的内容

(一)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1.爱岗敬业

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不从教育中牟取私利。把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感染每一个幼儿,保持对职业的热情。

2.以德育人

幼儿年纪较小,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标准和是非观念,模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学习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皆可能被模仿,对幼儿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以德育人。

(二)对幼儿的态度及行为

1.关爱与尊重幼儿

在幼儿园内幼儿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不让其在玩耍和学习的时候出现危险,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尊重每一个儿童,不用讽刺、挖苦、起绰号的方式来伤害其心灵,也不对幼儿进行罚站等变相体罚,尊重理解幼儿,愿意听取幼儿的心声。

2.尊重个体差异和生活对生长的价值

由于遗传、家庭教育等因素,每一个幼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理解能力都不相同,教师不能对发展较慢的幼儿进行差异对待,应更加耐心、认真地教育以弥补这类幼儿和其他幼儿的差异[1]。

(三)教师的责任感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完美的代表,教师应有良好的修养,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分散,对此教师应极具耐心反复教导至学生完全明白,并应具有充分的爱心,从心里喜欢和爱护幼儿,不仅在教学中有责任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且在幼儿休息中更应有责任心,不让任何一个孩子遇到危险,避免幼儿进行任何危险的活动。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的生成

1.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在知识学习中生成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主动、自愿地去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自己购买如《向孩子学习》《儿童的心理辅导》等书籍,从而自主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理解学生行为,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念[2]。另外,有些幼儿园或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幼儿教师参与学习机构进修,这种方式一般是教育部门或学校针对近期幼儿教育产生的问题,以及与幼儿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们教育方法的交流和融合,并传授给教师教学经验,帮助教师对专业理念进行“充电”和“更新”。

2.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在实践中生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透过幼儿在一次次实践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其能接受哪种教学方式、更合适什么样的语言与态度,从而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这些都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培养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师德的提高与生成。例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幼儿爱玩的天性,使课堂教学通常十分沉闷,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通过教学实践的经验累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法,带动幼儿一同做游戏,最终在游戏结束后总结教学重点,使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到知识。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教育中专业理念和师德的定义和内容的讲解,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与尊重幼儿,尊重个体差异,在知识学习中生成专业理念和师德,在实践中生成专业理念和师德。希望文章建议能够对广大幼儿教师带来帮助,让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自己,更好地教育幼儿,将他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作者:殷蓉蓉 单位: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幼儿园师德教育范文3

坚持以《幼儿园教育纲要》和《三至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扎实有效的推进“生活体验式”德育。优化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富有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个性品质。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2、深化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3、组织多彩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4、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和谐共育。

三、具体措施

(一)重视师幼安全,注重心理健康的建设,营造安全和谐校园。

1、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教育幼儿不要伤害自己,不要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2、继续对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幼儿开展有计划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师幼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一日活动安全管理,细化日常工作要求。

4、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健康、社会领域及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幼儿、特殊儿童的成长,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健康。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保教质量,逐步提升教师素质。

1、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教师的理论指导。引领教师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幼教事业发展。

2、以全国及身边的师德先进为楷模,端正师风、优化师德。把教师职业新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素质,努力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继续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让家长全面客观评价教师,不断规范教育行为。

(三)组织多彩活动,注重过程、落实和督导,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突显我园德育工作特色。

1、树立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2、全体教师都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对待孩子,用优美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及愉快的教学手段来感染孩子,使幼儿成为健康阳光、热情乐观、勇敢有毅力、有进取精神的人。

3、做实德育课题《将德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式教育、成果再现、成果资料收集整理深化课题的开展。。

4、尝试开展养成教育课程,以系统、规范的课程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开朗的个性品质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每周德育重点和德育展板呈现依托养成教育课程。

5、注重过程管理,加强检查和督导的力度。

值班领导巡视和督导每周德育重点及养成教育课程的落实情况,并随时加以记载,成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6、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系列德育特色活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三的给力宝宝秀、每周五的明星宝宝的评选,每天晨间的文明小天使活动。加强活动的组织与落实,提升活动质效。由德育处、教务处牵头组织,各组长、班主任协助参与。

(四)密切家园联系,提高互动力度,形成有效家园合力。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园互动和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共同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教育环境。

2、以幼儿园网站和班级网页的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网络家园联系,拓展家园沟通的空间与途径。

3、通过组织家长培训、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等活动,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和培训。

4、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如重阳节联欢、亲子运动会,庆元旦活动等。

幼儿园师德教育范文4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全文请读者自行登录教育部网站查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占兰

引子:园长专业化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前提

长期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幼儿园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倾向,幼儿园园长的角色定位似乎也随之社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会经营、能赚钱成为衡量园长能力的潜在尺度。与此同时,随着民办幼儿园的急剧增长并逐渐在所有学前教育机构中占据优势,园长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也日益多样化,园长的专业性、教育者的角色曰益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公益性、普惠性和保育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今,《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园长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园长角色将向专业性教育者转变。

《园长标准》对园长的60项专业要求主要是针对园长的不同职业角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虽然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但幼儿园园长与中小学校长一样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对管理者角色,园长一般比较熟悉与擅长,但对教育者和领导者角色,并不是所有园长都熟悉和擅长的,甚至是一部分园长的短板和弱项,这正是《园长标准》对园长提出的新的专业要求。本文重点从园长作为教育者和领导者角色的角度来分析《园长标准》对园长的专业要求。

一、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规划者和办园方向的引导者

把握办园方向是幼儿园园长的首要职责。《园长标准》的第一条就提出园长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这是对办园方向的基本要求。园长应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只有这样,经过不断努力,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形成。

园长应是幼儿园发展的规划者。《园长标准》把“规划幼儿园发展”作为首要的专业职责,并用若干条目提出了如何制定、实施和调整、完善幼儿园发展规划。例如,第七条特别提到园长要“把握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幼儿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幼儿园发展的思路”;第八条又提出要“组织专家、教职工、家长、社区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幼儿园发展规划对推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发展规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实施既是传承办园历史和积累办园经验的过程,也是开创未来和调整、完善办园思路的过程。园长必须具有先进理念、专业学识和专业能力,才能制定与落实引领和推动幼儿园科学发展的规划。

园长应是幼儿园文化创建的引领者。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是办园方向和办园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已开始进行幼儿园文化创建的实践探索。《园长标准》已经将“营造育人文化”作为园长重要的专业职责之一,要求园长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毫无疑问,园长在幼儿园文化创建中起着关键作用和引领作用。从《园长标准》的相关要求中可以看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营造尊重多元文化的氛围,注重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通过幼儿园的精神风貌、人际氛围、物质环境、文学艺术作品等各种载体,给予教师和幼儿以及家长以积极向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共识和愿景,共同营造文化氛围和践行。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园长的个人意志和理想、个人倾向或长项并不能直接成为幼儿园文化和办园思想。园长必须吸纳所有教师和员工、幼儿及家长参与幼儿园文化创建并达成共识,甚至需要在专家的帮助下得到理论和实践的验证,形成共同的愿景。

二、园长是幼儿园保育教育的领导者和优质资源的汇集者

“领导保育教育”是园长六大专业职责之一,从10项具体要求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园长标准》凸显了园长作为教育者的本体角色,这一要求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规程》)中对园长任职资格和职责要求的提法基本一致,即园长应具有教师资格并具有一定年限的幼儿园工作经验,熟知并能领导幼儿园的各项保育教育工作。

园长不仅要掌握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原则和原理,更要熟知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适切地创设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安排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等,确保提供有质量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那些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教育特点的做法不应是专业的园长所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对园长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园长是否具有专业性的基本尺度。

园长还应善于汇集优质的教育资源,善于作出正确的教育价值判断,引进先进、优秀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质量。当前,相对于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来说,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仍然是比较严重的。面对各种商业化的活动,各种来自国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各种各样的幼儿玩具教具和图画书等,园长都要以维护幼儿的人格和权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的,作出具有师德和教育智慧的专业判断,确保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教育、科学的方法进入幼儿园。

当然,保育教育的领导和优质资源的汇集都需要园长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园长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高度往往决定着幼儿园发展,的方向和整体水平。因此,每位园长都应积极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做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行家里手,以保证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科学优质和先进性。那些以价格、回扣、影响为主要判断依据的做法都不是专业园长的行为,只会造成对幼儿的伤害和对幼儿教育原则的背离。

三、园长是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园长标准》要求园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主动通过各种研修与培训活动,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要坚持在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学前教育和幼儿园管理专家。不仅如此,《园长标准》还将“引领教师成长”作为六项专业职责之一,要求园长了解和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激发教师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各种研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园长首先应通过制定与实施教师集体和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不断得到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师标准》)中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要具有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通过各种研训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因此,园长要依据《教师标准》的要求,了解本园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长项与短板,合理地将教师组成不同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作年限或工作经验、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和研修小组,即各种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小组集体学习和共同发展。同时,园长还要特别关照每位教师的个人规划与专业发展.全程指导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具体发展计划的制定,并监控其实施的关键阶段和重点步骤,提供必要的个别化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实现。

园长应通过引领和开展高质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园长标准》凸显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提出园长要“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例如,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建立园长深入班级指导保育教育活动制度,利用日常观察、观摩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评价保育教育状况并给予建设性反馈等。应该说,这些基于实践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园长还应支持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园外学习和交流,以帮助教师拓展专业视野,吸纳先进的经验和成果。《工作规程》等相关文件已经明确幼儿园要将部分经费用于教职工培训,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在一期和即将开始的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均有专项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支持计划及相应的经费。因此,园长应在使日常园本教研活动覆盖每位教师的基础上,尽可能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扩展教师的经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只有这样,“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才能真正富有成效地实现。

四、园长是儿童权益的保护者和儿童发展的促进者

保护儿童权益是园长工作职责的核心。保护儿童的权利,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这是幼儿园教育也是园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虽然在《园长标准》中没有专列这项职责,但这项职责要求体现在“幼儿为本”的办学理念之中,渗透在六项基本专业职责的各项要求之中。

园长是幼儿人格和权益的维护者。园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强保教人员的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不仅要严把卫生保健关,严禁任何不符合卫生保健要求或有害于幼儿健康的行为,而且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尊重幼儿的人格。《园长标准》的“办学理念”部分强调园长要保证所有幼儿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面向全体幼儿,平等对待不同民族、种族、性别、身体状况及家庭状况的幼儿:尊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宜教育,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使每个幼儿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营造育人文化”的专业职责部分提出,园长要“将尊重和关爱师幼、体现人格尊严、感受和谐快乐作为幼儿园育人文化建设的核心,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智慧”。“引领教师成长”的专业职责部分提出,园长要“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保教人员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此外,在内外管理职责的要求中也强调了建立健全保证幼儿安全和健康的各项规定与具体措施。

园长是幼儿良好发展的促进者。幼儿园的办园思路与发展规划,幼儿园的环境与文化、保育教育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发展。也就是说,园长应具备的六项专业职责及相应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发展。每位园长只有根据《园长标准》的基本要求,不断对照和检核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为幼儿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育教育。

结语:园长的专业化需要自我修炼和外力助推

园长的专业化首先需要园长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每位园长都应对照《园长标准》的六大方面60个条目认真反思和自我检核,评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缺什么就补什么,差什么就修炼什么,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克服日常琐事的困扰,预留一定的学习实践时间,把专业发展作为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自学,参加各种学习和研究活动,养成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能力的习惯,修炼职业道德,增进专业理解,提升教育智慧。

幼儿园师德教育范文5

一、原因分析

1.职业倦怠源于对职业认识模糊。

职业角色和职业责任的定位不明确,是导致幼儿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56%的幼儿英语教师入职前对幼儿英语教育工作的期望值与入职后真正的工作状态存在很大反差,并认为当前工作比预想的沉闷、烦琐、压力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回报太低。

幼儿教育面对的教育群体是3-6岁的幼儿,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部分幼儿英语教师在入职前因未能熟谙幼儿语言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性质,未明确其责任、目标、地位和应尽的义务,未能在身心和专业层面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期望和现实遭遇碰撞,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产生困惑和强烈的心里落差感,表现出消极、否定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2.职业倦怠源于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弱化。

当谈到专业发展时,89%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模糊,认为没有发展前途。奥斯丁认为一种职业如果被认定为专业,那么这个职业就应该是仅为本行业人所掌握的明确的知识技能体系,对于职业证书的标准或资格的认定应该有所控制,专业人士拥有选择工作范围的自,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奥斯丁,1989)。而幼儿英语教师职业在专业上表现出其特殊性。在专业定位上,无论是定位于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方向,还是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都要求他们不仅要懂英语教育教学,更要懂幼儿教育;要懂英语语言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懂幼儿保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知识;既要从事幼儿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从事其他五大领域的教学。但从我们的调查及实际情况来看,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目前,我国幼儿英语教师还没有一套职业准入标准体系,师资混乱,教师的专业和学历参差不齐,有英语语言能力薄弱,但学前教育技能扎实的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方向毕业生,也有英语语言功底扎实,但没学过幼儿教育的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幼儿英语教师在专业上未被作为专业人员得到公众和社会的认可,由此,在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上产生无所适从感、焦虑感和受挫感。这种“受挫”心理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3.职业倦怠源自幼儿英语教师的负荷超重。

调查问卷显示,由于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师资匮乏,86%的幼儿英语教师肩负着双重角色和任务。从专业特长和专业本身来看,幼儿英语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幼儿英语教育和教学。但在日常实际工作中,他们既要关注幼儿的吃、喝、泄、玩与安全,又要负责对幼儿进行五大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既要进行班级内外部环境的创设,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时处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既要参照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于课前准备好教学工作计划,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于课下成功地做好家园工作。大班额、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造成幼儿英语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角色和任务超载”。这种“超载”导致幼儿英语教师身心疲惫。

4.职业倦怠源自幼儿英语教师待遇堪忧。

96%的受访者认为,与其他职业相比,幼儿英语教师的待遇偏低。幼儿英语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或英语专业。英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从中小学英语教师到外企职员等,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工作的稳定性以及社会地位,幼儿英语教师都偏低。正规的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通常能享受“五险一金”,而不规范的私立园所的幼儿教师则基本不能获得应有的社会福利保障,他们感觉自己在经济上得不到保障,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同时觉得自己努力的工作付出与工作所得不成正比,这也让他们心里产生一种不平衡感。这种不安全感和不平衡感导致了他们的冷漠和倦怠。

43%的被调查者谈到,在工作过程中,当他们没有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获得的专业发展机会少,工作成绩得不到幼儿教育管理者的肯定,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易表现出失落和对自我能力否定,产生低个人成就感,造成专业发展上的“停滞”。性格内向的新手更易受挫。幼儿教师曾一度被称为“高级保姆”,他们的社会地位没能得到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会的必要尊重,这加剧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二、破解之策

1.职前职业理想的强化。

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和教育职业理想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教师的教育信念出自自身的力量,并成为教育思想和行为的内心向导。幼儿英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幼儿”的信念,感觉到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高尚。这种有意义和价值的信念使教师个人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因此,在幼儿师范教育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向幼儿教师中的师德标兵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识感;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师德教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师德观;树立职业理想,学会立志,学会坚持,学会感受幸福;正确理解幼儿英语教师的角色,形成良好的儿童观;提高学生修养,强化职业认同感。

2.职前专业培养的优化。

幼儿英语教师如果在入职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就能有效地避免低个人成就感。为培养专业化的幼儿英语教育师资,幼儿师范院校对教师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要研究21世纪社会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确定专业培养的目标与内容;另一方面,为了深化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性,不仅要培养与教师未来工作直接相关的幼教知识和技能、英语语言教育教学的技能、道德品质与人文科学素养,还应加强幼儿英语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在学生教育见(实)习问题上,需要转变只“注重幼教技能的训练”的观念,兼并师德养成和语言教学技能训练,加强对幼儿师范院校学生进行为人师者必备的师德素质和幼儿第二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同时延长教育见(实)习的时间,使幼儿师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师德素质在教育见(实)习中得到全面提高。

3.职后教育的深化。

幼儿英语教师入职后,必须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强化教师教育终身化观念,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真正能满足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需要。为了消除幼儿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幼儿教育管理部门要给教师适时地提供专业化发展的机会,定时地开展各种专业课程和心理课程培训,提供职业指导,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身心素质,增强他们的个人成就感。幼儿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师德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促使幼儿英语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更好地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教师个人方面,应适当进行身心锻炼,学会调节心态,以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

4.工作安排的合理化。

幼儿教育管理者要合理安排幼儿英语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做到专人专岗、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时,优化幼儿园的人员配置,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业余时间,在充分考虑幼儿英语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的前提下,为幼儿英语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提供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教学辅助设备,为他们全身心地工作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减轻工作压力。

5.待遇的提高。

幼儿英语教师待遇的提高,不仅包括合理的薪酬,也涉及尊重、权利和支持等在内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我国目前空前重视和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无论对于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首先要保证工资待遇水平与教师付出相当以及稳定,尽力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缩小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在待遇上的差距,尤其要提高农村幼儿英语教师的工资水平,缓解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其次,幼儿教育管理部门要注重满足幼儿英语教师的需要和要求,培育民主、平等的氛围,以各种内在的方式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对其能力和自身发展给予肯定,给他们以专业发展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就感,有效地帮助幼儿英语教师避免职业倦怠。此外,幼儿园、家长及社会大众应对他们抱有合理的期望,对他们给予尊重和理解。

幼儿园师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师幼互动;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人际交流。它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师生接触为基础,以教育和学习目标为指向,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师幼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双向的人际交流,体现为发起与反馈的关系,且教师与幼儿可以成为首先发起方。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认知结构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来探索和认识现实世界。现代科学对儿童发展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是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的主体。他们应该、而且也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兴趣和需要,成为主动建构、主动发展的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师幼互动的思想和要求。《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在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或困惑,主要表现在: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弱化,互动偏离教育和学习目标,情感互动不够,互动模式单一等,都影响了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提高。

二、集体教育活动中影响师幼互动有效性的常见原因分析

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把握失位。

传统儿童观经历了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复合论的演变。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制约,导致教育与发展、教师与儿童的对立,表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便是儿童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教育者对儿童兴趣、需要和感受的忽视。

二是对师幼互动的目的、意义认识还比较模糊。

在教育活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师幼互动的追求还停留在“让活动有气氛”等表层层面上,特别在一些示范课、公开课以及教育活动竞赛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部分教师出现了为造场面而互动、为互动而互动的不良倾向。

三是教育活动目标不够明确,或者教育活动目标在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有欠缺

部分教师在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往往流于照本宣科、贪大求高,而忽视了幼儿发展实际。如在《蛋宝宝的衣服》教育活动中,许多教师的教育目标设计为“教育幼儿喜欢吃各种禽蛋,知道经常吃禽蛋有益于身体健康;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且不说,我们能不能做到让幼儿有机会吃到“各种禽蛋”,即使能够吃到“各种禽蛋”,他们如何能够体验到吃禽蛋有益于健康?抛开挑食的因素不谈,我们是否承认幼儿在饮食方面如成人一样的个好?所以,类似的教育活动目标导致的教育过程,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

四是师幼互动的模式比较单一,忽视情感互动。

这主要体现为石油互动中的教师单一主导。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的强拉式互动。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了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似乎一切都在教师的设计中。幼儿不能随意发起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幼儿的互动被局限在“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今天我们去玩水,好不好?”的特定内容、时间等范围内。幼儿似乎是在配合、帮助教师完成教师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要引导、引领、支持幼儿完成他们的学习过程。幼儿失去了活动和发展的主动权、自。特别是在互动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情感关注和互动。

影响师幼互动有效性提高的原因还有许多,归结到一点,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实践中,没有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忽视了幼儿的自主发展。

三、提高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建构新型师幼关系

儿童自身的主体活动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发展是儿童的权利,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基于这一观点,我们要在教育活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一言一行,努力建构适应幼儿发展需要、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师幼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就为新型师幼关系建构指明了方向。这种理想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要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必须依赖有效的师幼互动。新型师生关系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幼,心理相容,教学相长。教师和人格平等,幼儿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要向幼儿学习;教师受到儿童尊敬,儿童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相互接纳;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促进、彼此推动,幼儿在发展,教师也在提高,师幼同发展。

(二)明确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并牢牢把握,围绕幼儿发展、围绕活动目标而互动。

师幼互动是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的,这个目标指向就是幼儿的发展,就是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幼儿发展,能够促进教育活动目标实现的师幼互动才是积极的、有效的。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发展需要和幼儿园教育资源以及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教育活动目标,并在活动中牢牢把握这一目标,真正发挥好应有的引导作用,紧密围绕目标实现而互动,保证互动的有效性。对于教育活动而言,目标是不变的,而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则应随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不同反应及时作出调整,是可变的。在《大变小》活动中,面对一些空饮料瓶和大蒜头,大部分幼儿在把大蒜头掰成蒜瓣装进瓶子时,而有个幼儿则忽然请教师给他找根锯条,因为他想“把瓶子拒掉上半截,让瓶子口变大,就可以把整个大蒜头装进去了”。面对充满想象力的幼儿,教育者是永远无法预测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的。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时刻不忘幼儿的发展,在积极的互动中,引导、鼓励、赏识、爱护他们的创造。

(三)明确互动发起中的师幼双主导,注重个体和群体差异,丰富多元互动模式。

在师幼互动中,特别是在互动的发起中,幼儿也同样可以成为主导。而且从促进发展的目的出发,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引领、情境创设等方式,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互动。

根据活动内容和发展目标的不同,采用多元互动模式:从范围看,可以有教师与全体幼儿、与幼儿群体、与幼儿个别、幼儿群体之间、幼儿个体之间等;从主导作用看,可以有教师主导,也可由幼儿主导,包括幼儿个人和小组等。从互动方式看,有语言与非语言的互动,有行为与情感互动,有组织与自发互动,有计划与随意互动,群体与个人互动等。

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更要做到面向全体,注重群体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差异互动,注重情感互动。如对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与更多鼓励。对依赖性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做互动的主导等。特别杜绝教师在教育活动和师幼互动中,因自身主观原因而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或歧视等有违师德和教育公平的行为,以爱为先,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幼儿发展而言,我们的集体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不是使幼儿走得更快,而是要使幼儿走得更远。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集体教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