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1
一、适用范围
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施工现场。
二、应急救援体系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区城建规划局主管我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期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设立区建筑工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防汛领导小组”),作为我区应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议事、决策、协调机构。
防汛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由区城建规划副局长担任;设副组长1名,由区建管处主要负责人担任;设三个分组,分组长分别由区建管处主要和分管负责人、区质监站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各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
防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管处,负责我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日常运行管理,具体承担建筑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日常业务及抢险救灾的救援力量及资源、技术保障和抢险方案的实施。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区建管处主要负责人担任。
(二)防汛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落实我区防汛指挥部下达的防汛工作任务。
2、及时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向全区建筑工程有关单位贯彻部署本年度我区防汛工作任务,组织协调全区建筑工程有关单位开展防汛工作。
3、决定启动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并负责具体指挥、部署、实施和督查。
4、有效协调、妥善解决事故的善后工作。
(三)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在防汛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全区建筑施工工地汛情灾害的预防、宣传和应急处理。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应急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和演习,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3、落实抢险成员单位救援物资、设备的日常储备,保障救援力量和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的良好状态,及时按防汛领导小组的要求实施应急行动。
4、落实防汛工作会议要求,做好全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三个分组设置及职责
1、抢险救灾组
职责:
(1)组织贯彻实施防汛领导小组关于抢险的各项决策和命令;
(2)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在抢险过程中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制定处理方案,上报防汛领导小组选择和决策;
(3)根据防汛领导小组决策,随时协调和控制具体抢险行动;
(4)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的联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防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指示传达到各分组和各防汛抢险突击队,并做好与“110”、“119”、“120”等单位的联系。
2、技术保障组
职责:
组织召集应急技术专家,负责现场抢险方案的制定,组织指导方案实施,为防汛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调度各组协调工作。
3、救援力量及资源保障组
职责:
根据防汛领导小组决策,合理编排抢险物资、设备及人员,负责调集抢险所需物资、设备和人员,具体实施抢险救灾方案。
(五)防汛抢险突击队设置及职责:
组建10支防汛应急抢险突击队,具体负责汛期险情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
(1)汛期险情发生后,根据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抢险指令,各抢险突击队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赶赴现场,在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责,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抢险救灾任务完成后,各抢险突击队队长负责对各自的人员、机械设备进行清点,将清点情况向各分组长和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在确保抢险人员安全和机械设备未缺失的情况下,按照指令撤离抢险现场。
三、预警预防
建立预警预防机制,通过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降低汛情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信息来源
1、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或险情发现人员报告的信息。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分析,得出汛情可能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险情信息。
3、对天气形势进行监测分析得出汛情可能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险情。
(二)信息分析
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预警信息或采取应急救援准备。
(三)报告
1、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第一时间向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和区应急办报告。
2、当各种信息显示即将发生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时,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向全区建筑施工工地预警信息。
(四)预警预防行动
预警信息后,防汛领导小组及下列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参与应急行动的准备工作: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关注势态的发展。
2、各建筑施工工地加强值班、职守,并采取防范措施。
3、各抢险突击队和各建筑工程的救援力量开始值班待命。
四、应急响应
(一)报告程序
1、汛期灾害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单位应立即向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立即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抢险自救,并随时报告事故的后续情况,同时立即与“110”、“120”、“119”等部门联系。
2、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同时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与所在街道有关部门一起查勘事故情况,并向领导小组组长提出是否启动预案的建议。
3、事发地所在街道有关部门应按规定及时将信息报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应急办,并随时续报现场相关动态信息。
(二)应急处置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报告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并执行命令,同时上报区应急办。
2、根据应急救援所需资源情况,由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通知三个分组和各抢险突击队;各单位按照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配合的原则立即采取行动。
3、成立现场指挥部,由防汛领导小组组长或其指定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召集相关专家对险情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处置的决策建议,迅速开展救援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区政府支援。
4、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联系协调公安、消防、交通、医院等部门,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和善后工作。
(三)应急终止
1、防汛领导小组根据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宣布应急状态终止。
2、应急状态终止后,有关部门及时做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基本内容是: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及对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五、保障措施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建筑工程应急救援单位(以下简称“各应急单位”)之间建立应急通信和联系方式,确保通信畅通。
2、各应急单位应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
3、各应急单位应将可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救援力量的数量、专长、通讯方式和变动信息报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已备应急时调用。
4、各应急单位应将保障救援力量和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的良好状态。
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宣传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各应急单位应按照本单位防汛应急预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建筑工程汛期灾害安全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建筑工程汛期灾害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要定期检查本单位应急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状况,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培训
1、区建筑工程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积极组织防汛应急预案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确保参加救援的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应承担职责和救援工作程序。
2、各应急单位对其本单位救援力量相关救援人员的应急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由各自单位开展培训。
(三)演习
区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演习,各应急机构要积极参加汛情灾害安全事故的演习工作,采用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全面演习等形式进行演练。通过演习,检验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的了解程度,及时发现本部门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资源准备中的不足,增强各应急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确保一旦启动预案,能及时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七、附则
(一)名词术语解释
1、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
本预案所称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是指辖区范围内建筑工程在汛情灾害期间发生或可能发生下列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下(不含3人)或重伤10人以下(不含10人)的一般安全事故。
(1)深基坑坍塌;
(2)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倒塌;
(3)整体模板支撑体系坍塌;
(4)多、高层建筑外脚手架倒塌;
(5)在建建筑工程倒塌;
(6)临建设施倒塌;
(7)其它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
2、各建筑工程应急救援单位(简称“各应急单位”)
各应急单位是指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防汛抢险突击队、各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
(二)一般以上安全事故的处置
发生一般以上安全事故,由防汛领导小组参照本预案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事故的前期处置工作,执行上级应急救援领导机构的有关决定,做好事故善后工作,配合上级作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三)预案管理与更新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进行评估、修订,预案正文部分的修订须报经区城建规划局批准。
2、下列情况应对预案进行修订: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生变化。
(2)行政机构或有关单位、部门职责发生变化,需对组织结构与职责作相应的调整。
(3)应急救援或演习结束后,经总结评估,或对其他案例进行总结,认为需要修订的。
(四)奖励与责任
1、防汛领导小组对在应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对于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拒不执行本预案,,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违反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
(1)加强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到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是在保障安全的大前提下才能称为科学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建立全市建筑行业应急管理体系,成立应急指挥部,落实人员和岗位职责,确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和各项基本措施,不断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前做到提前部署、重点防范,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主动与各级部门沟通联络,确保重点部位24小时值守,信息渠道随时畅通。(2)建立预警机制。一方面是针对建筑施工特点和特殊季节,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部署检查,利用短信群发系统向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做出预警,提醒尽早制定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及时分析全国范围各类典型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成因,对自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通过汲取经验教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降低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几率。(3)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预案是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结合西安建筑行业实际状况,编制完善《西安市房屋建筑施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防汛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地震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预案》等一批可操作性强和真正具备实用性的预案。(4)开展救援演练。以“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为目标,调动企业力量,壮大和健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将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应急救援演练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通过演练提高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行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增强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处置中的协同作战能力。(5)发挥专家作用。从建筑工程专家库中选取15名长期从事行业相关工作的资深专家,聘请成立专家顾问组和应急检测队,参与制定突发事故后抢险救援方案、灾害损害评估和修复方案等,在多起事故处理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6)应急处置迅速。在建筑安全事故或应急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配各类应急资源,对事故区域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置,及时疏散受波及群众,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二次灾害,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如在“5.12”汶川地震事件造成多部塔吊受损的应急事件中,采取先论证后拆除的方式,避免了二次灾害发生;在“11.14”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故和“5.6”轨道交通工程坍塌事故处理中,采取专家组评估论证方式,为事故处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9.10”玄武大厦脚手架坍塌事故发生后,将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在全行业进行警示通报,提醒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应急管理即要做到“急”,即应对及时,也要做到“预”,即提前预想,对比两方面要求,当前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虽基本达到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及时处置的要求,但在体系机制、预案编制、队伍建设、资源调配等事前准备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2.1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从建设主管部门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个别部门应急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完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细致,熟悉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稀缺,导致应急管理力量薄弱;有些受限于条件,还没有建立成体系化的应急信息平台,缺乏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技术储备不够,手段相对落后;有的尚未对应急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和储备,应急培训、预案制定和救援演练开展力度达不到要求等。从施工企业方面看,很多把事故救援等同于应急管理,出了事故才想起抓救援,平时对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资源储备不足,应急管理职责模糊不清,应对事故难以做到科学有效,甚至出现盲目施救导致事故负面影响扩大的情况。
2.2应急预案不完善
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特点、范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但目前存在着几方面问题:一是预案覆盖面不全。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没有延伸到关键岗位,没有覆盖所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二是应急预案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三是企业内部上下级预案不相衔接,企业预案与建设主管部门预案不相衔接;四是一些应急预案编制后便被束之高阁,没有进行宣传、培训,更没有通过演练验证预案是否真正可行。
2.3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反映在各企业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大型、特种救援装备,很多企业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决策、指挥手段落后的现象也还普遍存在。同时,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性政策支持。
3.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对策
3.1加强应急资源储备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针对建设领域施工特点,依托行业企业力量,以定期集训等形式切实提高救援队伍应急能力和战斗力,政府部门应全面系统的掌握各类救援物资储备情况,发生突发事件后,统一对行业应急救援资源进行调配。
3.2重视应急预案编制
随着工程建设发展,施工过程中面对的各类新情况也不断出现,应按照预案的功能与目标有针对性地不断充实和完善预案内涵,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考虑周全、及时补充,使应急预案更具应变性和实际操作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统筹协调,确定预案编制标准,明确各级预案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逐步实现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相互衔接。
3.3建立应急经费补偿机制
各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通过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等多种来源形式加以保障。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可对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损坏、损耗以及所付出的人力资源进行必要补偿补贴,以各项鼓励性措施提高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事件处置的积极性。
3.4加强应急管理相关培训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评价
1.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建立应急体系和编制应急预案所必需的基础信息,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识别,力争从小的危险源中发现大的危机,避免其发展演化为突发安全事件,并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对有可能演化为大的突发安全事件的危险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重点检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是指从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失、施工作业环境破坏、相邻建筑物移位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事故直接原因及其过程。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这不但会提高识别效率,而且可以规范操作、不易产生遗漏。危险源识别技术和工具主要有Delphi法、情景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安全检查法、分解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图解法等方法。。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1]。
1.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评价
建筑施工风险源被识别后,要进行脆弱性分析,以确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哪些地方容易受到破坏,最终提供这些信息:受事故严重影响的区域;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员数量、工种以及可能波及的外部人员情况,如居民等;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进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评价事故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以确定风险源的严重性,否则无法为安全风险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分级评价。为了使分值尽量客观,减少主观方面的影响,参加评价的人员除项目决策人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还应请项目外部人员参加,如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相关专家等。
1.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的建立
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不仅有利于企业应用和分析信息,而且为今后的应急管理设立了良好的信息平台,使企业对项目的进展作出正确的预见。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也是一种应急防范的良好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项目的内外环境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便于从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分析的结果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组织的机制和施工人员的不良行为。通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能力来消除突发安全事件生长的土壤,这也正是应急管理所要实现的最根本目标[2]。
2 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政府和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质、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基础,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它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有利于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3]。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结果、企业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己有的应急预案,以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通常,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各方,因此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一个专门的预案编制小组,统一组织施工现场有关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应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施工对象、施工方法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本企业以及建筑行业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将其分门别类,每种类型分成不同级别,分析这些事故灾难的机理,明确影响这些事故灾难的因素有哪些,最终识别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灾难。施工现场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故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来确定是否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第三,具体措施的制定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针对突发事件涉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可以采用标准操作,也可以采用建议形式。第四,应急机构及其人员职责的确定预案编制过程中,人员职责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启动预案时,不同的环节或方面需要不同的人员去执行和实施。明确人员职责是成功实行应急救援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五,应急能力评估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己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企业及施工现场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和设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预案制定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第六,评审与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可以由项目部及施工企业组织进行内部评审,专业性较强的应急预案还应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必要时请地方政府有关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要履行批准手续,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和备案。第七,演练与调整应急预案经批准后,应急机构应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从中查找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演习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应急预案的演习或实施过程中,通过参与者的信息反馈,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个小环节上出现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整个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中失败。施工现场在各个时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危险源的状况会有所改变,人员也经常调整,因此也需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定与修改[4]。
参考文献
[1]王兰宇.常见建筑风险的防范[J].科技资讯,2006,14
[2]王红星.建设工程风险管理[J].安徽建筑,2007,6
[3]李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4
[4]姜国庆.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4
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从客观原因上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包括作业环境、地质条件、环境特点、设备材料、人员等5个方面。某研究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显示,安全风险可以归纳为意识不足、制度不全、监督不到位、技术欠缺、培训滞后等5个方面。各种风险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叉作用。管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安全事故是安全风险的具体外在表现[1]。从根本上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主要与人和物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关。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物的危险因素多来源于高空作业、地质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技术水平、材料质量。
2风险评价方法
认识风险来源后,还需对风险来源及承受程度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由于安全风险程度存在差异,因而还需评价风险的级别。风险评价内容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损失等级(严重性等级),风险评价时需要根据风险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后确定风险的级别,根据风险带来的后果或损失确定风险损失等级,最后综合可能性等级评价结果和损失等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风险的级别。
2.1安全风险基本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风险级别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半定量和定性评价,基本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半定量评价两种。具体操有以下几种。(1)直接判定评价法。评估人员根据既往经验,将本工程施工情况与历史工程建设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判定当前工程的安全风险级别。(2)安全检查列表法。该方法要求建立各级安全检查表,检查表应尽可能涉及所有施工环节,再由各级安全风险评估人员根据安全检查表意义评价各个环节的风险级别。(3)故障树分析法,该方法以将故障、事故、时间作为起点,依据逻辑关系依次分析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2]。
2.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该方法用于评价员工在某潜在危险环境下施工作业的危险性,并通过打分方式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再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确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风险级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采用LEC计算,L代表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代表危险严重程度,L、E、C三个指标乘积越大,安全风险级别越高。
3风险等级确定
风险评价以后,可得出反映评价对象发生事故危险性大小的相对风险值。通过风险值反映风险程度,还需要明确风险程度分级和分级标准,将风险值与风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比较,才能根据风险值确定具体风险程度,并得出判定施工安全事故存在的具体标准[3]。风险分级和分级标准首要求将评价对象依据一定原则分为若干小评价对象或单元,例如某隧道工程瓦斯爆炸风险评估,需根据挖掘作业面和普通工作面作为原则分为2个评价单元,分别得出2个单元的风险值,再将2个单元的风险值相加得出整体风险值。该方式虽有一定科学性,但是风险值精确度较低。另一种评价方法为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后,以最高风险等级作为整体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该方法的缺陷在在于无法反映单元越多、风险相应增加的情况,但是精确性更高。基于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方法一为主,方法二为辅,解决多评价单元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1)将所有评价单元的风险值相加,得出整体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的相对风险评价值,再对照风险分级标准,确定评价对象的第一个安全风险等级。(2)使用方法二对各个评价单元的安全风险值进行评价,依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分别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取最高级别风险等级,作为评价对象的第二风险等级。(3)对比两个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最高的结果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终风险等级。
险控制措施
4.1加强安全责任制落实及考核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制度的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增强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促使相关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岗位负责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施工工作同步。建项目总包单位要督促分包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分包单位落实安全工作[4]。其次,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各层管理人员依据本单位管理职责执行安全责任工作,并定期考核安全责任制度落实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挂钩,激发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的积极性。
4.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在完善用工制度上,应招聘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加强劳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重点施工环节、技术项目负责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底层行业人员的地位和素质。授权安全专家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稳定安全管理队伍,加大检查力度[5]。
4.3加强安全生产技术
(1)有计划实施安全技术开发或安全技术改造工作,建设有效的安全预防体系,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防护设施。(2)改革生产工艺,提供施工技术,减少设备故障引起安全事件的几率,从根本上改善建筑工程恶劣的劳动环境。(3)加强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度工程伤亡事故进行分析和预测,增强预见性。
4.4制定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应急预案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明确事中、事前和事后发展进程。当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反应,有序、迅速的控制事故[6]。同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抢救措施,以便在事故中快速实施救援和抢救,保障人身安全。具相关研究数据统计,风险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的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员伤亡,降低事故等级和损失。如2010年昆明机场“1•03”事故,因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使事故得到及时控制,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事故才没有进一步升级。
4.5购买工程保险
购买工程保险的作用在于转移和减少公共企业的安全风险,随着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式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出现,购买工程保险转移风险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建筑工程险,如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减少和转移建筑施工企业风险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发生安全事故后,保险公司依据合同内容进行赔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损伤,降低了安全事故后对人员伤亡的赔付压力。
5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在建高层建筑; 火灾危险性; 火灾应急预案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fire fighting facilities installed in place, the regulation is not in place and many other reasons, once the fire extinguishing difficulty big, easy to cause great economic losses and social influence. Through investigating discovery, the majority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 were not developed practical fire emergency plan.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in high-rise building fire accident less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 fire emergency plan formulation, management is done a few discuss.
Key words: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Fire risk;Fire emergency plan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总趋势。由于高层建筑建设工期长、消防设施设置安装不到位、人员流动性强、各方监管不到位,发生火灾后扑救难度大,且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较大。
2008年10月9日,哈尔滨市正在建设的“经纬360”大厦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共救出61名被困施工人员,其中6名施工人员受伤,无人员死亡。2009年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火灾造成1名消防队员死亡,7人受伤,社会影响巨大。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一栋28层的公寓大楼外墙施工时发生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余人受伤。事后调查发现,施工单位均未制定切实可行的火灾应急预案,对初起火灾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置,导致火灾蔓延扩大。
2、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2.1、可燃物多。在建高层建筑工地周边搭建的临时建筑,如仓库、工棚等大部分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易燃材料搭建;在建高层建筑周围的防护网、施工的脚手架等大多用可燃材料做成;因施工需要,施工楼层存放大量油毡、木料、模板、油漆、装修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物品,一旦接触明火等火源,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2.2、建筑施工用电、用气、用火量大。在建高层建筑的各类施工机械、电焊、氧切割等作业都需要大量的电、气,而施工现场的设施往往不按照规范设计、安装,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临时电气线路布线过多、过乱,很容易引起用电过载或者电线短路,从而引起火灾事故。
2.3、消防设施不完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供水不到位,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在火灾初期予以处置,从而延误火灾扑救的有利时机。同时,由于正在施工,建筑内部未进行防火分隔,楼梯间、门窗洞口、电梯井、各类管道井等未封堵,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
2.4、在建高层建筑工地环境复杂。由于在建高层建筑作业施工面大,建筑材料堆垛多,建筑内部情况复杂,消防通道不畅通,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在第一时间靠近火场,影响灭火战斗展开,不利于扑救初起火灾。
2.5、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管理混乱。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清楚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后不知道如何处理。许多工地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有的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现场不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设施,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非常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施工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
3、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3.1指导方针和目的
指导方针是施工单位、施工现场项目部对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基本思想的阐述。既要简洁明了,也经将应急预案的基本功能和执行过程表述清楚。
一般而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3.2基本情况
应急预案应明确施工现场周边的地形、水源、道路交通状况、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住宅分布等情况;同时应列出施工现场已有消防器材、设施的性能、适用范围、分布位置、数量、状态等数据,以便于在应急处置中有关各方面能够迅速、合理地利用,也利于日常的维护保养。
3.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中应将施工现场划分在不同的区域,如事故区域、安全区域、重点保护区域等,注明各区域应采取的不同处置措施,同时应标明救援行进路线、逃生路线、救助设备分布情况等内容。
火灾发生后,人员的紧急疏散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应急预案中设计合理的疏散或营救路线,并设置相应的标识,将会极大提高疏散效果,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和分工
①指挥组。第一个发现火灾的人应立即向119报警,同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负责人应在事故第一时间内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按应急程序组织指挥。由于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相关负责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担负相应的责任。因此在应急预案中应事先安排好接替者的人选并排列顺序,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执行。
②应急关闭组。火灾事故发生后,在指挥组的指令下,其成员应按预定的分工,迅速对能源供应系统和电力供应系统及其他可能因火灾引起严重后果的设备、设施采取应急关闭措施。
③火灾扑救组。火灾事故发生后,在指挥组的指令下,成员按预定的分工,迅速到达火灾事故现场,利用灭火器和消防水管等器材设施扑灭火灾。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一、引言
“预案即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1詹承豫, 顾林生:《转危为安:应急预案的作用逻辑》,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 05期 ,第89页。]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危机处理的基础和桥梁,是增强企业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有利于降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对企业的侵袭,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化应急管理为常态管理,实现企业的转危为机。
目前,尽管我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作了一些要求,但是我国至今未出台具体的指导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框架指南,造成了各企业预案编制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涵,更难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研究的概况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学者对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研究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我国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案编制的内容
1.从应急预案包含的内容角度
吴宗之(2002)2等认为预案编制的基本内容应取决于它的类型,因此,预案编制的内容包括预案概况、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特殊危险应急程序、恢复程序。王文俊(2006)等3 在分析国内外200多套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得出预案主要包含:预案的适用范围;组织结构;资源;工作流模板;预案的其它内容(如预案目标、预案原则等说明)。
2.从应急预案操作的流程角度
刑娟娟(2004)等认为,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准备、响应和恢复、预案评审和改进这六个内容,其中,每一项内容下面又包括有若干项二级要素4。
3.从预案文件体系的角度
钟开斌、张佳等认为,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管理流程、保障措施、附则、附录。5此外,不同的预案根据事故的等级、预案类别的不同而在详略程度方面存在不同,但大致而言,预案的文件体系主要包括预案、操作程序、说明书和记录四级文件体系。
(二)预案编制的步骤
1.系统论
邢娟娟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预案编制的步骤,认为,预案编制可以包括需求分析、框架设计、分工编制、系统集成、综合审核、批准和这六个基本过程。
2.程序论
从程序论的角度探讨预案编制的步骤,陆立德等给出的应急预案制定程序包括识别问题、搜寻、整理、分析 、预测有关灾害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掌握典型个案、建立范本,并通过全面论证和认真权衡,对预案进行合法性论证6,但是没有给出编制预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周慧娟认为编制过程可分为下面5个步骤: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应急预案的实施。7
3.基于响应绩效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
基于响应绩效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以过程论的应急管理思想为指导,将预案编制分为现状与需求分析、程序与组织制定、预案保障计划制定等三个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2003年以来,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和08年南方冰冻雪灾的影响,预案编制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各部门和单位都编制了应急预案,如公共场所火灾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等。但是,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预案编制的步骤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2)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现有预案的回顾;
(3)风险分析及组织应急能力的评估;
(4)预案编制;
(5)预案的评估;
(6)应急预案的修改与更新。
(三)预案的管理
1.将预案管理分为事前、事后以及故障诊断系统。
国内有学者将预案管理系统共分为事前预防系统、事后处理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是互相联系的, 其中,第二、三子系统输出的信息一般都会反馈回第一子系统,并且将此作为下一阶段事前预防系统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8
2.将预案管理视为通过对信息的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识别可能带来的威胁,并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预备性处置方案,一旦预测的情况发生,就可以按照预订的方案行动;同时,根据具体的事态发展及时调整行动方案,以控制事态的发展,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维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9
3.将预案管理视为动态的管理过程,预案管理包括预案的的编制、演练、修订和更新等。有学者认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包括:1、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实施应对处置工作,2、按照程序调整预案规范的处置措施,3、适时修订和完善预案内容,4、对预案进行实践检验,5、实行对应急预案双重保管。10
三、我国企业预案编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