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范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培育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文化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文化有利于提升财会信息质量的提升。财会文化强的单位通常较会促进员工主动与同事增加互动,故能减低执行信息披露时因压力所产生的虚假信息出现,强财会文化影响下的员工也能正视财会工作上面对的问题,且能克服挑战,也较能成功执行工作,所以有较高财会文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较能克服财会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阻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文化与财会信息质量的关系为正相关,也即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文化建设越高,财会信息质量越佳。若以财会信息质量三方面分析时,当行政事业单位拥有较好的财会文化,员工将越愿意投入努力来接受挑战而投入的努力,会使财会人员的信息披露意识增强。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文化目前在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搜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完善。基本看来,这可包括如下一些措施。一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规制性制度文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制定出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很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其需求存在偏离,影响了财会信息质量和财会功能的发挥。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紧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环境的发展状况,不断创新规制层面的财会文化制度体系,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可遵循的制度,从宏观层面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文化的创新性建设。二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会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本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领导要求财会人员做出某种不规范,在很多时候,财会工作人员是没有办法拒绝的。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的财会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是规范财会行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这样可有效督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在保证自身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本单位财会行为的监督规范,从源头上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内部控制
一是适时更新财会内控作业手册内容,以强化控制机制。为方便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人员明确执行财会内控与监办采购的具体作为,并协助业务人员认识经费报支的执行标准,财会部门应汇编成制定“支出标准及审核作业手册”,并将各项业务的审核程序以系统化 图表形式呈现,汇集成“财会内控作业流程手册”,内容包括收入、支出、采购、财物、代收及保管等事项的作业流程、内控要项,以方便促成财会内控经验的累积及传承,协助财会管理人员轻易上手,发挥工作效率。
二是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财会管理控制。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不可避免对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财会弊端发生。因此,财会会计部门应制定“健全财会秩序与强化财会内控实施方案”,从而说明财会内控的重要性,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进行财会查核,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行政事业单位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除主管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施查核外,还应进行决算查账等再查核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三是成立专门的财会管控工作执行部门。财会财会首先应构建财会管控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财会管控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财会管控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负责财会管控规划、推动运行及综合财会管控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了财会管控专案小组,由各部门分别组设,负责推动及执行财会管控相关工作。
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宣传培训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及宣导。为增进财会人员对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单位财会体系中发挥财会监控可靠,财会部门应针对各层级的工作人员规划不同财会财会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主管财会人员,均可按其所需地参与培训,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妥善运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较高的效益。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考虑借助外部专家协助审查,一方面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借助与外部专家的交流学习,导入财会新思维,间接获得财会技术方法,提升单位财会财会水平。另外,还应了解先进国家的相关法制内容,并参考国际通用的公私协力计划财会准则规范制定,是比较完善的作法。
二是有针对性的提升财会人员工作能力。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下,身为单位一份子的财会人员,其拥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即为智慧资本,提供单位数字性信息与分析等,以协助单位附加价值的提升。财会人员所应具备的重要知识与能力包含“一般能力与财会信息系统的参与建立及使用能力”、“了解财会原则与税法及分析资本支出的能力”、“提供新产品成本信息及分析提案的能力”、“提供策略制定所需信息及参与规划的能力”、“评估责任中心合理性及提供决策用信息的能力”、“分摊及掌握成本的能力”以及“资料处理能力”等七种能力。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培训人员也应当进行较为系统的规划设计,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以确保财会从业人员内心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职业道德理念,为开展科学正确的财会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进行统一规划,建立财会信息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信息管理水平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信息系统,二是应用技术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应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并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财会信息管理系统。在建立这一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组织的日常支出、收入及相关数据的特点等。出于方便快捷的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可建立自己觉得内部运作服务器。
参考文献:
[1]吴小兵.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刘媛,刘桢.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范文2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宣传,构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及政府采购行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结合我县年初制定的法规宣传和业务培训计划及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上半年,我们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为契机,重点加强了对《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同时为了扩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影响面,我们还充分利用地方报刊和电视专栏开展宣传,让广大人员熟悉财政法规,增加执行财经法规的自觉性。二是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制度。在加强法规宣传的同时,我们还狠抓制度建设,拟定了《县财政局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方案》,以健全和完善我局财政监督制度。
(二)开展“小金库”的清理
按照渝财监督〔2010〕13号《关于清理“小金库”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们拟订了县《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清理对象为县、镇两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含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主要清理内容为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或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不纳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统一核算,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目前各单位的清理自查情况表正在收集中。
(三)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上半年,我们严格按《重庆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细则》的程序和要求加强了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从业资格报名、培训、考务工作
分别举办了两期会计电算化和一期会计从业资格的报名、培训及考试工作。其中会计电算化考试报名194人,参加培训104人,考试合格152人,合格率为78%;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84人,参加培训55人,合格63人,合格率为75%;在考试中,我们严肃考风、考纪,严格做到不,保证了考试的质量。
2、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上半年我们受理了106个新证申请,已办结106个,办证率为100%;调出从业资格证14个,调入从业资格证18个,变更31人次。
3、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检查
上半年,我们对两个单位开展了《会计法》执法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两名出纳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未持证上岗。对此我们向单位积极宣讲了《会计法》和《重庆市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要求单位立即更换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从事出纳工作。
(四)认真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上半年我们共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5期,其中对企业培训3期,行政事业单位培训2期,培训人员达900余人次。按照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采取分级、分类培训要求,今年,我们对全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采取分别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培训的形式。在培训的内容上,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侧重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一般业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结合我县今年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际,主要侧重于“预算会计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培训中我们贯穿了《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由于准备充分,培训有针对性,受到参培人员的普遍欢迎。
(五)认真筹备会计知识大赛工作
为了学习宣传贯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全县掀起“学准则、用准则”的,按照重庆市《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的通知》(渝财会函[2010]5号)文件精神,我县正积极着手筹备此项工作。目前我们已组建了专门的机构,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员,下发了《县财政局关于举办会计知识大赛的通知》,征订了大赛辅导用书,要求各单位认真选拔人员参赛,现已有五个队报名参加我县举办的会计知识大赛。
(六)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按照市财政局201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部署,结合当前财政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拟重点检查农业专项资金,主要检查专项资金的拨付程序、管理、资金使用是否到位等,同时对八个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检查。上半年,我们主要对一个国有企业和一个城建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企业所得税计算不准确、公款私存私放、坐支销售货款、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核算不规范、违规政府采购、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大额现金支付、会计基础工作较差等问题,根据检查情况,我们已对两个单位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仍将围绕科室中心工作,继续强化财经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认真完成年初工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组织好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报名、培训及考务工作;
(二)完成本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三)认真做好会计知识大赛工作,一是组织全县会计人员参加第一赛程的网上答题;二是组织第二赛程参赛选手进行新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集中培训;三是组织县会计知识大赛并根据大赛结果选拔成绩优异选手到市参赛。
(四)做好会计学会、珠心算协会工作;
一是做好会计学会的换届工作。今年是我县会计学会的换届选举之年,我们拟以此为契机,清理两会会员资料,换发、补发两会会员证,恢复并完善会费征收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学会、协会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会、协会职能。三是进一步支持“珠心算”工作,积极向财政争取“珠心算”教育经费,增设几所幼儿园和小学作为“珠心算”试点学校。四是拟于十月份左右在我县举办一次幼儿“珠心算”比赛。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范文3
本文从科学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以保障发展为前提、严格内部控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六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北兴农场推进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经验做法,对农场今后的财务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财务管理制度;北兴农场
一、以科学管理为基础,推进财务工作制度化
1.编制北兴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及核算办法汇编。为了加强农场财务管理,农场结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农场农业单位、工副业单位日常业务,制定了《北兴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及核算办法汇编》,初步建立了农场会计核算业务规范化管理的模式。
2.强化职责,完善考核制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夯实财务基础核算工作,建立了业务自查、互查、考核激励制度,所有结算人员每个月在固定时间进行业务互查,将互查结果上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将会计人员职称考试纳入考核范围,充分调动每一名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
3.完善、修订农场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各类建设工程审批与结算程序,使农场各项工程严格按年初计划执行。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管理局要求对完工项目进行造价结算审计,规范项目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4.健全“账外账”及“小金库”治理体系。为了加大各项资金检查监管力度,于2015年印发了《北兴农场“小金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对86个独立核算单位账目进行彻底清查,100%签订“账外账”及“小金库”专项清理承诺书,进一步规范财务内控制度。
5.规范农场各单位收费项目及交纳方式。结合农场各单位收费状况,把34家农林单位及有收费的17家行政事业单位,共计55项收费项目按收费许可证和收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并会同纪委、监察科、审计等部门拟定了《北兴农场各种收费项目及交纳方式实施方案》。
二、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核查工作。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农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新购、报废固定资产及时登记与核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开展资产清查,盘活闲置资产。对2010~2012年危房改造未出售房屋、第九作业站拆迁旧房等可变现资产逐一进行统计分析,防止资产在手中流失和贬值;提高资产现金回收率,实现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
3.全面清理各类实物资产,掌握资产的有效性。按流程及时将已报废资产和其他无效资产进行清理,采取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无效低效资产进行处置,通过市场竞价实现资产价值的提升,允许购买人用应付款抵顶价款,以达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目的。
三、以保障发展为前提,提升农场经济效益
1.加强资产资源合同管理,确保实现应收尽收。农林单位大棚、博园大棚,鱼池、草原及其他水面确认使用人,对合同已到期的,且多年未进行价格调整的,由农场政研室重新确定底价,实行公开竞价发包,增加资源效益。同时将资源收费类合同建立电子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
2.积极协调银企关系,降低农场财务费用。坚持管理局低成本融资要求,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争取银行等相关部门优惠政策,将有条件的贷款全部置换成循环贷款,同时在资金充足时提前偿还资金。
3.深入研究税收政策,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学习,加强与税务部门各项工作的联系和协调,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信息,依法、合理纳税,确保农场充分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4.建立综合收费大厅,保障资金安全。为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民服务质量,建立了综合收费大厅,在大厅设立LED电子屏,将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进行滚动播放,使收费公开透明。同时在大厅设置2个自助触屏查询平台进行信息查询,装配6个POS机进行刷卡交费,最大限度地方便前来办事的广大职工群众,缩短交费时间,保障资金安全。
5.加大应收款项清欠力度,活化农场资金。结合农场实际及应收款类别,分别制定应收款项回收实施方案,对账内、账销案存、热费、水费欠款等,通过与土地发包、补贴发放、房屋转让等工作结合,多部门联动清收,增加经营性货币资金结余,农场所有应收款项可以用农场应付款项抵顶。
四、严格内部控制,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
1.预算管理方面。(1)强化预算,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合理有效控制各单位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控制“六项费用”。将大额维修、清雪等变动费用纳入农场预算,实际发生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一事一议通过后再实施。(2)争取国投项目,减少自筹项目支出。围绕民生、文教卫生、农业基础设施拟建项目,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不断完善农场基础设施建设。
2.制度改革方面。(1)加强供热、供水、宾馆、物业等社会单位管理,完善相应制度,多途径逐年减亏增效。(2)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充分发挥公务卡结算制度的优势,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让每一笔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增强财务人员法律意识。通过农场司法部门和注册会计师、上级纪检部门对财务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树立依法履职、廉洁从业、严于律己的职业形象。
2.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熟练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能力,还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做一个综合性的人才。
3.加强财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严格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全体财会人员积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和各种财会业务培训,根据要求认真做好会计年审、换证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会计制度和法规,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六、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财会人员良好形象
1.以修养立业、以品德做事。作为窗口单位,要注重加强服务意识,努力塑造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财会人员形象。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业务,都要非常热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办事人员,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审视自己的形象,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现状
从目前来看,为了节省财政开支,很多乡镇公路等级较低,修建标准低,对未来农村交通发展估计不足。以邵东某农村公路为例,其路基宽度为3.5m,未设置错车道,车辆错车一般借用沿线临公路的农户房前空地。村级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以邵东县某村为例,大约1km的公路50%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负担,50%的资金由行政村按照人口数平均分摊以及村里个人捐款组成。但是从建筑质量上看,有些行政村的公路还是比较好的,甚至比连接村的乡级公路还好。主要得益于行政村对公路修建时的监控体系,还不能严格意义上的监理,但是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建议。行政村的公路修建承包给个体施工队,然后村里组织村民按照事先的合同,对一些技术指标进行监督,村民自发组织分段承担施工监理的任务。而串联行政村的乡级公路也不容乐观,其路基宽度只有4.5m,而且错车道设置远没达到技术标准要求,错车道数量不够,同时错车道长度也很短。从建筑质量来看,乡级公路由于施工时缺乏监管,施工单位往往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结构厚度不足,影响其路面寿命,从图1可以看出,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明显不够,基层配合比设计亦不合理。图2是本公路一竖曲线底部的路面损坏情况。从基层调查和走访来看,农村公路的养护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基层缺乏规范的养护机制,公路破坏几年后,也迟迟得不到维修,即使老百姓反复向基层单位提出维修建议,仍然得不到回应,只有在出现严重翻车和交通事故,出现人员伤亡时,基层单位才采取临时措施。行政村内道路养护状况比其他高一级别的农村公路更糟,很多没有集体收入来源的行政村没有集体资金用于村内公路的养护,只能采取向当地政府申请补贴,农民赈工等形式对道路进行维护。
二、部分省份养护管理体制尝试
自从2003年以来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从2003年137.1万km跃升到2009年的333.56万km,而且路面等级不断提升。可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新问题出现了:路建设好了,道路如何管养成为各地政府新面临的课题。在国家相关农村公路养护指导文件颁布以前,各地通过各种渠道从财政或者其他形式筹集养护资金。
自从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颁布《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以来,各省市拟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本文将对比和总结两个个省份的实施方案做一介绍。
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规定实行分级管理,省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本辖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县级政府负责县一级镇级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辖区的农村公路包括行政村公路。农村公路的养护和建设资金主要分国家、省市、县镇以及捐筹集资等。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时,对农村公路中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养护工程的补助资金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千米7000元,乡道每年每千米3500元,村道每年每千米1000元。重新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省编制管理部门要会同省交通主管部门制定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编制由各省辖市、县(市、区)编制管理部门根据指导意见会同本级交通主管部门研究确定。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现有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实行事企分开。原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工程养护处(队)以及场、站、库、室、院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应全部整建制转为企业,实现与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财、物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
辽宁省颁布的《实施方案》较其他两个省份详细,拨付资金预算比中央高;实施方案提出村委会聘选公路协管员定期汇报公路村道养护以及道路破损情况,并纠正有碍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创新做法。实施方案建议专业养护工程,由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通过社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来实施,根据合同进行全面监管;非专业养护工程,原则上实行“乡路乡管、村路村管”,可采取个人承包等方式进行。辽宁省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新意。
从上述2个省份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来看,各省改革方案主要参照国务院颁发的文件通知,有些省份根据其省特点与情况出台了具体的创新措施,由于文件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详细措施还需根据各县、市具体制定。
三、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建设和养护资金不足
由于中国没有充分重视村道公路。公路等级交通部在“十一五”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时也没有考虑到村道公路建设资金的需求。村道公路的建设国家没有资金投入,只有省上的一点补助,这无疑是杯水车薪,绝大部分资金要靠广大农民群众一事一议来解决,其中一半资金通过农民集资和捐款解决,这无疑对农村低收入农民来说是雪上加霜,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公路养护不容乐观,养护资金短缺。所以建议交通部以及省级政府在法规和标准层面上,给予村道以足够重视和一定地位,拨付专门建设资金,把中央财政大蛋糕切一部分给农民,搞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良好互动。
2建设和养护质量问题
对于县道和乡道可以按照三、四级公路等级进行修建,但是对于村道的建设显得比较随意,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可以遵照执行。由于占用农田以及建设资金问题的约束,村道往往建设标准非常低,很多地区只有3.5m左右的宽度,而且很少设置错车道,导致会车困难。可能是因为农村公路等级较低的原因,农村公路建设程序过于简单,施工单位水平较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公路质量较差,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也没有完全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导致路面结构在建成后不到3年内就出现严重的破坏。这需要从制度设计和机制的建立方面着手,规范设计和施工以及监理,把工程承包给专业的公司,设计领导问责和考核制度,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成绩作为政绩的一个考核依据。
3加强农村公路路政路权执法
农村老百姓对路政路权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经常出现随意占道,破坏公路情况,比如,农民建设房屋时,随意在路边堆放建筑材料,农忙秋收季节,把公路当做晒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公路的通畅,甚至会导致严重交通事故。当地政府部门有义务对当地农民宣传教育,为防范百姓随意穿越公路以及小孩随意在公路上嬉戏,也有必要把相关的交通安全常识等引入到农村中小学课堂,来让百姓建立路权观念,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正确的文明交通行为。
四、结束语
农村公路无论在建设上还是在养护和管理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老百姓的需求也随着收入的增加,对生活质量也相应要求更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造福广大农民,国家应该更多的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家、省级、县级财政拨款支付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同时,各省督促县级政府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程序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公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相钦.浅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1(8).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范文5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影响着事业单位发展前景与实况,需依据实况探究各项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管理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完整、措施全面落实等,设置专项专管方式,对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权准确划分,只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积极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就可降低常规问题发生率,甚至是对常规问题直接规避,既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期目标,又能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条件
(一)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会计法》革新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还需在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完善、实施,能对《会计法》规则内容深度研究,使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职权划分更明确,依据工作岗位招聘管理人员,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权限必须细化,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保证财务管理机制及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显著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再加上岗位分配要求,会计与出纳工作需每日都能进行汇报,目的是规避重复工作、遗漏工作等现象发生。同时,还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需根据工作职能划分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就能探究引发问题的具体原因,便于在根源上处理与抑制相同问题再发生,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思路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符合国家看财务管理要求,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二)贯彻落实资产管理制度
考虑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位对事业单位综合效益的影响,从初期预算编制工作开展阶段,就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要求财务管理部门能对常规问题影响因素全面掌握,提前编制应对措施,贯彻落实资产管理制度,控制各项工作的资源消耗、投资成本等,保证每项费用使用情况都控制在预算管理的标准范畴内容,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此外,还能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况,突出资产管理制度的专业性、严谨性等特点,事业单位管理层重视财务工作全程管控,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
(三)内控力度增强
主要目的是能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下,能成为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条件,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与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在会计集中核算中注重内部控制力度的增强,从根本上考虑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杜绝腐败、浪费等现象发生,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良好成效。同时,一旦发现资金信息不符问题就要及时调查、分析及解决,相应人员主动承担责任,依据在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责,避免对后续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工作重视度待加强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阶段重视财务管理,但缺乏实际性,财务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未达到预期的根本意义与目的,所具备的内控制度待完善,影响工作人员健康思想,会因内控制度不完善而谋取个人利益,也是引发违法乱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的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并没有明确性地规定,无法对财务管理全面、有效地控制。在支出项目审核阶段严谨性不足,监管制度形式化,引发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导致事业单位产生经济损失。
(二)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因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方式比较传统化,并没有严格依照财政部门规定全面落实“零基预算法”完成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工作。当前,最受事业单位欢迎的预算方法是“基数预算方法”,只因此方法在预算阶92企业管理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02段的工作量较小,事业单位及财务部门只考虑到财务预算工作效率,而还是工作质量管控,无法真实地反应出事业单位各阶段的支出项目合理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并未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影响性,只是按照事业单位的年度项目进行大体预算,无法保证预算结果准确性,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能无法充分性地发挥[1]。
(三)人员职业素质待提升
无论是事业单位稳定发展,还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均需专业化的财务工作人员,而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影响着整体效果。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创新发展所遇困扰因素更多,往往会因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财经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全面、掌握不扎实,在财务信息上报时存在违法乱纪情况,影响良好风气。此外,事业单位在日常发展阶段并没有对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引起重视发,人员传统化的工作理念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只停留在“实务层”面上,专业化的管理知识与基础理论缺乏研究性,实际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四)管理制度滞后
当前,依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阶段没有依照相关准则、会计制度等规范性实施,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与使用的会计科目存在差异性,因核算工作标准缺乏依据性,无法保证原始凭证填制规范性,往往因记账凭证传递不及时,引发费用支持与收入跨期情况,会计信息数据缺乏依据性与可靠性。此外,单纯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经济利益,会在各项信息数据上报阶段对经营业绩随意篡改,也就出现了虚假会计信息情况,失去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性意义[2]。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营阶段,为了能保证经济项目的业绩达到领导的预期要求,其实质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工作人员会从财务报表上修改正确信息数据,包括债权债务金额、经济活动项目中各项费用的支出与收入等,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着坏账情况,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稳定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一)事业单位对内控工作引起重视,具备完善的内控制度
结合上述内容的探究,能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影响性,从事业单位长久发展角度探究,需其自身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在不同发展时期均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内容,坚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依据,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详细探究自身发展实况,制定完整的内控制度,并随着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与事业单位发展加大实施力度,既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条件,又控制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与标准性[3]。在岗位分配、职责权限划分阶段,每位工作人员均能对各项业务开展引起重视,要有明确的授权与批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资产清点与盘查。创设独立化的监管部门,准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把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责任细化到个人身上,每位工作人员均有较高的重视度,能依据内控制度各司其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避免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设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活动,列入到财务管理人才业绩考核内容中,既可以提高管理人员重视度,又能保证每项费用支出的综合效益,成为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选择“逐级管理”的方式,由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规则等详细说明,先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就能监测绩效评价指标完成率,强调是的项目综合效益。然后,从项目实施角度出发,对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对比分析,能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并影响着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后,强调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事前、事中、事后重视度,需完善管理流程,编制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事前调查分析进入到事中评价环节中,整理项目进展情况,再到事后评价中对项目支出成果的审查,从而保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整体性、严谨性,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二)预算编制合理性管控,为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编制开展,需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在此方面就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协作意识与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分析各部门及工作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性,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阶段,对其进行合理化管控,能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对此,也建议事业单位能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前,结合具体内容与各项要求,能组建专业化预算编制工作小组,能对此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要求预算编制工作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对相关业务内容、流程、要求、内控制度等全面性掌握,可胜任预算编制工作岗位。此外,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前能总体化分析,拟定编制工作计划,细化各阶段的预算时间,由领导层对具体要求与制度内容传达,预算编制工作小组积极配合,影响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再加上人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影响,搜集与掌握事业单位多类别信息,保证各项预算项目定额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后续工作开展均需依照所拟定的预算方案规范实施,选择逐级监管方式,确保财务管理整体效果,避免出现超支情况。当然,事后管控也比较重要,选择跟踪调查的方式,对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控制,一旦有违法法行为要严惩不贷,追究每位人员的法律责任,引发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重视,从而为各项经济活动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会计属于一项基本职能,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阶段,会计监管全面贯穿,其职能发挥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提升有巨大影响,对此也需在管理工作开展阶段,能借助会计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自身具备健全的监督机制,依据《会计法》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工作严肃处理,杜绝信息数据随意篡改、记账凭证审核不到位等情况发生,各项工作均能有明确的要求与标准,由专业化工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登记账簿,不为违法乱纪行为提供有利条件,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规避与解决常规问题,也可推动事业单位良好发展[5]。同时,在监管阶段也能发现违法行为,能采取法律武器严厉惩罚,必要的责任法律责任。加大奖惩制度实施力度,能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物质与资金奖励,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与参与性,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在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阶段对奖惩制度内容适当调整与完善,为每位工作人员均提供工作竞争平台,在日常工作中能争取更多的进修机会与学习条件,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在生活中自主意识与能力较强,关于单位中优秀人员的工作业绩分析,学习他人优势弥补自身不足,通过实践体现出个人作用与价值,也可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事业单位管理层发挥引导作用,能从多角度探究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不单单是对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还会在会计监管方面提供重视,经监管力度的加氢,以《会计法》为实施依据,分别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中分配相应的工作人员,各项管理工作制度与职能均细致划分,再加上管理制度的实施,管理层能定期对会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考核,一方面,是能让工作人员详细地汇报自己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便于管理层对人员后期培训方案制定明确目标;另一方面,关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交叉内容”,分别从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角度探究,通过各职能人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与方法,判断是否存在混乱管理、违法行为等情况,能在管理上突出严谨性,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依据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国家宏观形势综合探究,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制定完善们的财务管理制度,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开展需求,在管理制度实施阶段详细探究各项工作内容与质量,能在问题发生前合理化解决,避免常规问题持续性发生,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制度滞后问题[6]。同时,事业单位也会从自身长远化发展角度考虑,财务管理既是其内部重要工作之一,其管理效果会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如:财务管理部门的软件、硬件设施完善、定期开展人才技能培训活动、争取更多的进修机会等,均使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更完善。再加上激励机制的实施与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吸引更多财务管理人才参与,为事业单位提供可选择的条件,并根据人员综合能力分配岗位,组建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会计管理队伍、监管队伍等,均能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事业单位融资发展,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并在筹资渠道方面良好帮助,保证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特点、各类资源等全面性发挥,有效降低政府部门的经济压力,发挥事业单位财务“杠杆”作用,可影响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此外,在投资方面也相对放宽政策与条件,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风险的管控,真正权衡风险与收益,真正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五、结语
为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发展,还需事业单位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职能,在内部发展阶段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具备完善的内控制度,注重预算编制合理性管控,为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引用
[1]赵松.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营销界,2020,6(52):150-151.
[2]黄柳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3(24):59-60.
[3]魏隆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68(23):153-154.
[4]林秀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48(12):240-241.
[5]吴爱兰.试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纳税,2020,14(32):79-80.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工作
第一,修订经济责任审计相关作业规定,以提高控制效率。为使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更符实情,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应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处理准则”、“款项支付时限及处理应行注意事项”及“支出凭证处理要点”等规章。主要修正重点应在于厘清审计人员的责任范围,确保权责划分更加明确。
第二,适时更新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手册内容,以强化审计机制。为方便建筑施工企业审计人员明确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规范,并协助业务人员认识经费报支的执行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应汇编制定“支出标准及审核作业手册”,并将各项业务的审核程序以系统化图表形式呈现,汇集成“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流程手册”,以方便促成经济责任审计经验的累积,帮助审计人员轻易上手,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鉴于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偶有失控的状况,导致财务弊端时有所闻,为防杜弊端的发生,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管理机制观念,审计部门应制定“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以说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财务查核,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应进行决算查账等再查核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第四,成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部门。首先,应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其次,应构建工作分组,负责经济责任审计规划、推动运行及综合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经济责任审计专案小组,由各部门分别组设,负责推动及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
第五,强化教育培训及宣导。为增进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中足以发挥财务监控可靠,审计部门应针对各层级的工作人员规划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培训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主管审计人员,均可按其所需安排参与培训,以确保企业妥善使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较高的效益。
二、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工作
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审计质量监控是规范审计行为及明确工作责任的重要工具,旨在对编制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及归集审计档案等过程,严格的复核,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第一,详细编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在立项之前,应充分考虑该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时效性及可行性。审计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地运行。在编制审计计划时,须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重点,注重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规划审计项目的规模、性质和时间时,应准确把握审计对象的业务性质及其财务运作的信息,选取适当的专业人员,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审计计划应具有指导性,明确列出法律依据、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明确审计的意义以及评估审计所具有的风险水平。另外,所制定的审计计划还应当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的目标来规范工作的具体范围、相关内容,合理安排工作起止时间,妥善组织审计小组成员及恰当分工。审计标准必须客观,以现行法律作为基础,并参考可比性的绩效指标及国际专业标准、审计对象的业务特性及管理模式等各类元素。
第二,仔细收集所需要的各种审计证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来对各项审计要点进行确定,并且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对各项要点与证据加以收集。审计证据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音频或视频资料、口头资料、审计记录等多种形式。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需要满足下列三个特性,即非主观性、相关性及合规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小组有权获得审计对象的合作,而审计对象须遵守向审计小组提供其执行业务所需的信息、文件及其他资料的义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资料的收集,需要关注那些能够对审计各项事务加以证明的原始证据、审计档案等。如果在获取资料过程中,对于原始证据的获取具有相当的难度,审计人员也可以将相关的文字笔录、资料的复印件等作为审计工作的证据资料。在收集实物证据资料的过程中,应当在相应的地方将所收集资料的所有者、数量及存放等相关环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而对于所收集到的音频或视频等电子化的审计资料,应当对这些电子资料的制作人员、制作方式与保存运行环境进行有效的记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审计人员也可将各种电子类资料进行实物资料的转换。
第三,详细编制审计档案,以供后期查验使用。在审计报告的撰写工作结束后,如果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形,审计小组负责人应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审计小组应按照规定期限,把审查验收合格的审计档案归档。审计档案归档工作应明确责任分工,如:审计档案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由审计小组成员负责;审查验收意见由审计小组负责人负责;归档的及时性由审计人员负责。
参考文献:
[1]王奇杰.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财会通讯,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