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冶金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冶金发展趋势

冶金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专业发展;最近发展区;学校管理

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与主体。重视教师教育,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已逐渐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共识。但如何抓好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管理者面临的课题。我曾在瑞安市塘下镇二中任校长近六年,现又在瑞安市鲍田中学任校长两年。这近八年的校长生源中,我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两所学校教师的专业都得到了较快成长,获得了同行、领导与有关专家的肯定。几年来的管理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也存在“最近发展区”,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学校管理对教师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快教师的发展。

一、两所学校的管理实践

2004年8月,我任职塘下镇二中。这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初中,只有14个班级,600名学生,地处塘下镇西部,地理位置较偏僻。这里的老师不开公开课,外出听课不敢评课,很少外出学习,中高级职务晋升是比较奢侈的想法。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塘下镇二中是一块未开化的土地,那里的老师封闭、不自信,没有上进意识。是教师不要发展吗,不要进步吗?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观察、访谈、调查问卷,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是学校没有共同发展的愿景,没有制定教师发展的目标规划,没有为教师发展创设氛围、提供条件、搭建平台,因此导致教师不自信、封闭,没有危机感,竞争意识薄弱等现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于是对症下药。塘下镇二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自信心、发展动力、上进心的培养上。在学校管理中,我把“赏识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多种载体,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培养主动发展的自信心,创设适当的竞争氛围。因为当时学校规模小,校园人际关系表面上看挺和谐,实则是一团和气、一潭死水。学校因为无正气、无竞争而毫无生气。具体来说,一是创设氛围、激发内驱,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当老师们迷惑而无所适从、懈怠而不求上进时,我用目标、事业和成就激励人、凝聚人;当老师们取得成绩、获得成功时,我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与老师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二是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取向明确、调控力度较大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教师教育教学效益评估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细则等。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使广大教师强化专业发展意识。三是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即千方百计给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找到了塘下镇二中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该校教师的潜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进发。教师爱岗敬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投身教科研的激情高涨,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学生的素质迅速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0年2月,我调任瑞安市鲍田中学校长。这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初中,现有30个班级,1300学生,100多位教职员工。这是一所具有一定办学历史和办学规模的学校,近几年教学成绩一直名列瑞安市农村中学前茅。这里的教师教学认真,基本功扎实,素质较好,但存在课程意识薄弱、质量观偏颇、教学低效等问题。该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从老师们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老师们的最近发展区在正确的质量观、有效的教研、有效的课堂教学上。根据这一最近发展区,我们一是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使教师认识到:教育质量不单单指学习成绩,更要关注教学成绩获得的途径、方法与效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能力、思想道德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因此我们努力实践“两全”方针,即努力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重视课程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另一方面是开展好社团活动。二是以教研组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管理,促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听课、评课、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民间教研等。虽然活动是正常开展的,但存在“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问题。教研组的职责只表现为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如教研的主题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教研活动的成效低,教师热情不高,疲于应付。针对这种现状,我校在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首先,校领导深入教研组调研,与教师一起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其次,指导各教研组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组活动的策略与方法。如语文组开展了作文序列化教学的研究。再则,重视教研组文化建设。学校提出共同的发展愿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对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三是以有效教学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校教师教学认真,教学质量较好,但学生课业负担偏重。为此,我们着力要引导教师优化教学。其一深化推门听课活动,强化课堂巡视的作用。“课堂巡视”活动让我们及时掌握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新动向,既改进了办学行为,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其二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即聘请教学专家、教授深入我校课堂,运用一定的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由于找到了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近两年我校教师的发展较快,尤其是一批骨干教师教师脱颖而出,两年新增温州市级“三坛”教师2人,瑞安市“三坛”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教师爱岗敬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教育科研活动日趋兴盛。

二、两所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冶金发展趋势范文2

冶金机械技术工艺设备的改进,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实现冶金工程中各种工序的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的操作,甚至在冶金机器设备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可以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冶金测量、操纵等工序的处理和控制。冶金机械及自动化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冶金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节约了成本投入和劳动力资源的损耗,有效的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占据总能耗的11%左右,同时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等需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冶金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内忧外患”。自引进冶金技术和设备以来,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头号产钢大国。伴随着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冶金工业对冶金机械装备以及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大幅提升,随着我国现代建设的对钢铁需求量的增加,国内实际钢材消耗量也在逐年递增,但是,发展至今,我国仍有近2/3的优质钢材需要进口,因此国内冶金工业在冶金机械及自动化领域还需要做艰苦的努力。目前,我国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发展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其现状及原因总结如下:首先,在产能增加方面,我国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目前对钢铁需求和消耗水平,现有冶金矿产资源将很难保证生产的需求;其次,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工艺技术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有些基础的冶金设备还比较落后,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二次能源利用不充分,能耗高,因此会损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第三,虽然说,也顺应国际市场需求,推行高效、低耗、优质、污染少的绿色清洁生产工序,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最初级阶段。无论是在冶金机械设备生产的品种质量上,还是在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方面,都还没有跟上国际的进程和水平;最后,我国的大型冶金设备,依旧需要依赖进口,而且,由于创新理念不强,新品种开发少,原创新产品不多,一些新型冶金机械工艺设备以及自动化技术也需要从国外引进。

冶金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金融数据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29-02

一、背景

数据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其背后隐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大数据”研究已经备受关注。[1]例如,2012年,美国政府在国内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投资约两亿美元发展大数据研究,用以强化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学习模式和进一步加速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速度和水平。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这项决定标志着美国的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部署。美国政府认为“大数据”研究势必对未来的科技、经济等各领域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需求牵引下,数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等纷纷成立数据科学研究机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国邓迪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开设了数据科学课程。

二、机器学习理论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机器学习或将认为是数据挖掘的同义词。数据挖掘是指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潜在规律,并使之为决策规划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技术。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部分,在金融、工业、商业、互联网以及航天等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对人工智能、数据挖掘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机器学习方法主要包括:Exper System(专家系统)、K-Nearest Neighbor(K近邻算法)、Decision Tree(决策树)、Neural Net(神经网络)、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Cluster Analysis(聚类分析)等。近几年,研究人员将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系统理论以及当代数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应用于金融领域。这使得金融领域数据挖掘在金融管理中备受青睐。例如,产品定价、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甚至金融监管都越来越重视金融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在规律与发展动态。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成为了一个比较热的研究领域。[2] [3]

三、金融数据的特点

在众多机器学习方法中,基于Logistic回归、判别分析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对金融模型假定条件非常严格,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其原因在于对金融数据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的操作具有片面局限性,在实际处理金融数据时,既定假设与金融市场发展实际并不完全一致,这样可能会影响模型的推广能力和泛化能力。

基于分类树方法、K-近邻判别分析、遗传算法等传统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其预测能力较好,但不能量化解释指标的程度。例如,K-近邻判别分析是一种非参数距离学习方法,通常按照数据样本之间的距离或相关系数进行度量,这样会受到少数异常数据点的影响。但是,在相同样本容量下,如果对于具体问题确实存在特定参数模型可以应用时,非参数方法效率相对较低。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为典型的机器学习方法,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处理金融数据的非线性特性,并且不需要事先严格的统计假设,这样会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效果,充分体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的魅力。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是各种机器学习方法中相对较好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神经网络可以按照任意精度近似非线性函数,为高度非线性问题的建模和算法提供相应支持。尽管神经网络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一些难题。例如,通常难以确定隐层节点数,并会存在“过学习”现象和局部极小值等问题。

四、支持向量机

传统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是在样本数目足够多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样本数目足够多在实际问题里面往往难以保证。1968年Vapnik等人首次提出了统计学习理论,专门从事有限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1995年Vapnik等人首先提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的学习方法,它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新的技术。SVM是机器学习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主要研究如何根据有限学习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和回归预测,使在对未知样本的估计过程中,期望风险最小。近年来,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分类以及回归分析中。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SVM在实用算法研究、设计和实现方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其在理论研究和算法实现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逐渐开始成为克服维数灾难和过学习等传统问题的有力手段。支持向量机可以成功处理回归分析和模式识别等诸多问题,并可推广于预测和综合评价等领域,因此可应用于管理、经济等多种学科。支持向量机属于一般化线性分类器,可以认为是提克洛夫规则化(Tikhonov Regularization)方法的一个特例,其特点是他们能够同时最小化经验误差与最大化几何边缘区。支持向量机的优点表现在:1.它通过使用结构风险最小化代替传统的经验风险最小化,使用满足Mercer 条件的核函数,把输入空间的数据变换到高维的Hilbert 空间,将向量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建立有一个最大间隔超平面,实现了由输入空间中的非线性分析到Hilbert 空间中的线性分析。2.训练的复杂度与输入空间的维数无关,只与训练的样本数目有关。3.稀疏性。决定最大间隔超平面的只是少数向量――支持向量,就推广能力方面而言, 较少的支持向量数在统计意义上对应好的推广能力。4.本质上,SVM算法是一个二次优化问题,能保证所得到的解是全局最优的解。综上所述,SVM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困扰机器学习方法的很多问题,例如,模型选择与“过学习”问题、非线性和高维小样本等维数灾难问题、局部极小问题等。[4]正是由于SVM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应用表现,使其在解决高维小样本、非线性、压缩感知以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正成为自神经网络之后,机器学习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之一。[5] [6]

同其他机器学习方法比较,支持向量机更具严密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模型表现上也略胜一筹,被成功应用于模式分类、非线性回归,从使用效果来看,其结果较为理想。但从实践角度分析来看,模型参数的选择过度依赖人们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模型的推广泛化能力和应用领域。同时计算方面,训练时间过长、核参数的确定,在大训练样本情况下, SVM面临着维数灾难,甚至会由于内存的限制导致无法训练。目前支持向量机在金融数据挖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动态适应性、鲁棒性、特征变量异质性调整、模型推广精度等不尽如人意;建模方法与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持向量机研究金融数据挖掘和金融问题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大多集中在股票价格和股票市场走势预测方面,关于公司财务危机预测、套期保值分析、金融市场连接机制分析及其创新成果方面有待加强。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专业的数学重在以下方面的应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如MR、Hadoop等,在大数据中预测最先取得突破的技术环节将会是分析中的大数据挖掘与关联分析、存储结构和系统、数据采集和数据化。目前金融问题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计量经济方法,例如,格兰杰因果分析、向量自回归、条件异方差、随机波动分析等。这些计量经济方法和技术大部分使用了线性技术,以及与金融市场不太吻合的理论假设,基于这些方法的结果,例如,资产预测价格、发展动态以及风险评估结果和实际出入较大,影响了金融管理的效率。对于我们大学教师来说,如何将已有分析数据算法整合,让学生抓住重点,挖掘到比较可靠的信息或知识,都将成为金融专业数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 注 释 ]

[1] Anand Rajaraman Jeffrey David Ullman.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 Kumar, P.R. and Ravi, V. 2007. Bankruptcy prediction in banks and firms via statistical and intelligent techniques-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80(1):1-28.

[3] M. Oet, R. Eiben, T. Bianco,D.Gramlich, S. Ong, and J.Wang,“SAFE: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systemic banking risk,”in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Australasian Finance and BankingConference, SSRN, 2011.

[4] 沈传河.金融问题中的支持向量机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1.

冶金发展趋势范文4

1以形成特色产业为主,做好规划布局

国家的政策的大力支持对定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定西市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编制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精心谋划设施农业重点项目,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全力推动定西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渭河流域、洮河流域和漳河流域及城郊等交通便利、水肥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地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适度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和高档瓜果;在洮、渭、漳河沿川灌区、引洮工程灌区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和反季节特色蔬菜产品,积极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品牌蔬菜。

2有效利用政策支持,解决资金问题

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它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时机,精心编制一批质量好、水平高和辐射带动面广的设施农业项目,积极向省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要想解决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应采取“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作用,整合资金发展设施农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信贷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动员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回农村发展设施农业,利用企业成熟的服务体系和销售体系,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引入设施农业生产中,发挥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两个方面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3加强多行业的合作

设施农业的研究,不仅是作物的基础研究、栽培研究,更是设施工程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因此这是园艺、生态、农业工程等多学科的研究。要想研发出一整套过硬装备及配套技术,形成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必须做到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它是设计、制造、生产、销售集,农科贸一体化系统。为了使整个系统顺利运转,需要建立社会服务体系、生产组织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商品供求信息体系等,因此,必须加强多行业的合作。

4加强技术交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因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所以科技部门的支持成了定西市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定西设施农业的发展,要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的档次。首先,加强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会指导的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水平。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设施农业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农民的水平。通过开展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电视电教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典型事例引导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种养业技术,有效提高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他们对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加大科普教育,促进新技术示范推广。设施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因此,我们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农村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在农村大力开展设施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讲座,组织有关专家送科技下乡,以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加速示范、推广。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编印宣传材料、现场观摩、专题培训、考察学习、入户动员、算帐对比、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大户引路、党员冬训、思想教育“三到户”、百名科技人员下基层等活动的开展,组织致富能人和致富典型开展巡回宣讲,制作各类宣传画、宣传牌、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宣传力度。

5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

针对定西市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大力开展旱作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建立设施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为平台是为广大农民、农业专家提供交流互动、咨询服务的网络平台,同时为农业产品生产者和商家提供服务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6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打造设施产品品牌

6.1完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设施农业的发展的主要载体,市场问题、流通问题与设施农业快慢、好坏有直接关系。首先要在生产环节引导农民按国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肉类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其次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地区兴建区域易市场;第三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连接生产流通之间的纽带作用。

6.2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冶金发展趋势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传统的现收现付式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难以维系的困境。世界银行等机构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并通过很多国家的改革经验证明其是可行而成功的。通过对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及其发展的介绍,能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对我国的新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所启发。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障危机等相继出现,世界范围内那种传统的由国家统筹现收现付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退休人群的生活需要。面对暴露出来的财务危机和制度缺陷,各国政府纷纷意识到对现行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兴起了一场养老保险制度、退休制度改革的热潮。

目前根据世界各国改革的经验以及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的调查研究,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机构的肯定和认可。通常这种“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保险。而其中企业年金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里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是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有效补充,形成一定的收人替代效果。本文我们通过对企业年金及其发展的介绍,以期对我国的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所启迪。

一、企业年金的基本概念

作为本文的开始,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关于企业年金的基本概念。

(一)企业年金的定义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白愿建立的补充性养老金计划,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职工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老年人收人的一个重要补充,其在各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年金的分类

企业年金按照缴费和帐户管理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db模式〔待遇确定型模式)和de模式(缴费确定型模式)以及两者的混合型模式。待遇确定型模式又称确定给付计划,其通常是根据员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其养老金数额,并根据对所有员工未来养老金的支付额的预期来确定各年的缴费数额。企业通常建立一个统一的帐户(集体帐户),缴费和基金的投资运作风险由雇主承担。缴费确定型模式是指企业和员工根据企业年金,每月固定缴纳一定的金额,在职工退休时将属于职工的企业年金一次性或按月(年)由企业或信托机构支付给退休人员直到用完。混合模式则是集中了两种模式的优点,通常在集体帐户内设立个人帐户。

企业年金按照运营模式有直接承付模式,保险合同模式,基金模式,养老信托模式等.

(三)企业年金运营的行为主体

企业年金中的主要行为主体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委托人一~一即选择受托人并与之签订委托合同的企业年金账户资产的所有者。包括举办企业和参保人,举办企业是指符合条件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而参保人则是指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员工。

2.受益人—即依法享有获取养老金权益的人。

3.受托人—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拥有选择、监督、更换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利,负责基金管理运营,并对受益人负责的角色。

4.账户管理人一一即负责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的机构。

5.投资管理人—即对企业年金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机构。

6.托管人—般指按合同安全保管年金基金的商业银行。

(四)企业年金的意义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一种强有力的补充手段,其对于各社会主体有着不同的积极意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企业年金有利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调整养老保险的支柱结构,减轻政府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提高社会的资金储蓄率,通过长期的资金积累来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年金有利于企业完善薪酬分配结构,成为企业长期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激励机制。

3.对于个人来说,企业年金有利于弥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不足,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和保障程度,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4.对于金融,资本市场来说,企业年金有利于资本的集中,为资本市场注人了新鲜血液,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二、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

自从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年金计划开始,这种新兴的保障机制就开始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起来,由于其在各国保障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企业年金的理论研究中来,其中一部分学者着眼于未来,他们通过对各国年金发展状况的调整和分析,归纳出一些年金发展的趋势。这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年金市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可以少走不少弯路,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了解年金发展中表现出的一些趋势。

(一)企业年金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制中的比重逐娜曾大

为了解决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则务危机,各国开始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计戈J,以应付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年金计划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而年金计划积累的资产在荷兰,瑞士,英国等已超过GNP的70%,企业年金正成为多层次养老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替代率普遍将达到20%--30%左右。

(二)企业年金的强制性有所上升

部分国家开始意识到通过企业年金来降低基本养老保障支付压力的可能性及重要性,改变了原先政府不干预的态度,对企业年金的权益、可转移性以及基金筹集规模等规定了最低标准,并慢慢地由自主建立向强制性建立转移。瑞典,澳大利亚分别在198s年和1991年规定所有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企业年金,而丹麦和瑞士也在其后确立了企业年金的强制性地位,并且这一情况有向更多国家蔓延的趋势。

(三)政府鼓励与限制并用,政府调节有所加强

随着企业年金地位的确立,政府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另一方面限制雇主为了避税目的而为少数高管建立高额的年金计划,避免此类歧视行为对大多数雇员带来的不公平和相应的负面影响,并对参加资格,既得受益权,受益的可携带性以及基金筹集等基本问题设立了最低标准的限制。

(四)企业年金模式的多样化

在企业年金的发展初期,雇主普遍采用了曲模式,而随着d。模式的应用,其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和推广,因为其相对于db模式更符合参与各方的利益。对于参加年金的个人来多,完全积累的do模式增强了年金的可转移性,方便了人才的流动,降低了个人的流动成本和雇主拖欠的风险。对于企业或雇主来说,do模式转移了企业运营的风险,减轻了企业的压力。而对国家来说,do模式是对db模式的很好的补充和发展,必将促进本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轻政府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同时各类混合模式(如目标待遇计划,保底养老金计划,现金结余计划等)的出现也大大丰富了年金计划的内容,给了企业和个人更多的选择。

(五)公共养老金的个人帐户部分有并入企业年金计划的趋势

许多国家的公共养老金包括现收现付部分和基金制的收人关联个人帐户部分,现阶段出现了个人帐户部分并人企业年金计划的趋势。目前英国走在了这种变革的前列,英国公共养老金包括基本国家养老金(BSP)和国家收人关联养老金计划(SERFS)两部分,雇主只要能够保证其所提供的企业年金计划最低收益水平不低于SERFS,则参加这个企业年金计划的员工就可以退出SERFS,给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冶金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金融调控;金融发展;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3)-0004-05

一、2016年金融业发展状况

2016年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GDP增长保持在6.7%,CPI上涨2%,均在政府目标区间。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开放,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2016年,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为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2016年我国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在总体稳健的基调下,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针对外汇占款下降形成的流动性缺口,考虑到准备金工具可能形成资产负债表效应且信号意义较强、受到的制约较多,央行更多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提供流动性,保持了流动性合理适度和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上半年,在稳增长要求下仍较为宽松,年初降准一次;后转向以高频的公开市场操作和MLF、S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为主。下半年,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防风险,表现在流动性投放总量控制和结构上“锁短放长”。2016年12月未,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多2.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44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总的来看,货币总量和利率水平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相匹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是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主要针对系统性风险,着力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目标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性。2015年底,央行提出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2016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央行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同时,央行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

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2016年以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初步建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增强,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人民币全球接受程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央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2016年以来,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基本形成;配合利率管制的逐步放开,央行和相关部门着力培育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贷款基础利率(LPR)等为代表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016年,我国金融业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银行业改革逐步深化。2016年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了银行“十三五”良好开局。支持“三去一补”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全面实施,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16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余额2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全年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增长4%;截至2016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拨备覆盖率175.5%,资本充足率13.3%。2016年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改收官。经过多年发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均已成为国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旗下拥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金融牌照。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作用的发挥呈现出如下特点: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有所提高,融资额也在逐年增长;农村金融服务的领域逐步拓宽;农村金融体系在逐步形成。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改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关注农村,形成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随着担保公司、民间互助社、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使农村金融`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巩固传统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基础上,推出了银行卡、信息咨询、理财业务等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创新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改变着农民的传统理财观,同时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农村金融市场。

2014年,银监会批准了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的筹建。截至2016年底,首批试点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300多亿元。目前,银监会共批准筹建11家民营银行,其中6家已经开业。这些银行探索出了有别于传统银行的发展特色,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股东资源优势,提出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开展颇具新意的各项业务,与现有银行实现错位竞争。

我国信托业不失时机地抓住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不断开拓业务空间。2016年,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保持增长态势,跨入“18万亿时代”,利润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信托公司的业务拓展能力以及与业务协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信托业的资金实力处于提升时期,为今后信托业务转型夯实了实力基础。近年来,在国务院以及商务部、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励下,融资租赁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数量、行业实力和业务总量都大幅增加,为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融资租赁规模看,已形成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其中金融租赁公司市场份额领先,市场占比39.45%;外商和内资租赁公司的租赁市场份额分别为30.40%、30.15%。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与商业银行传统消费信贷业务差异化竞争、互补发展的新型金融主体,已经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长的新抓手。2016年底,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100多亿元。

二是保险业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保险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保险监管和保险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方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5.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保费收入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全面深化保险监管改革,推动保险监管走向现代化。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积极推进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保险产品监管改革,正式实施“偿二代”监管制度体系,打造全面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格局。个人税收优惠健康保险、巨灾保险工作持续推进,大病保险全面铺开,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责任保险产品体系日益健全,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日益发挥。

三是证券业积极创新和稳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多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历史遗留的一些突出制度障碍和市场风险得以化解,我国资本市场发生转折性变化,已初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并正常运行,宏观经济“晴雨表”作用日渐显现。从2015年 11 月股转系统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以来,到2016年 6 月 27 日新三板分层制度正式实施,新三板将进入价值重塑的新常态,新三版挂牌企业从2015年的5129家发展到2016年的10163家。

二、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2017年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防控风险将面临挑战。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可能会给已经聚集起来的泡沫、杠杆带来更大的压力,从而给经济金融带来风险。

(一)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2017年我国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一方面美元进入到加息通道,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美国新选总统上台后,在“美国利益优先”的口号之下,我国的外贸环境面临更大压力。受财政约束、供给侧因素的变化以及去杠杆、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基建投资可能有所回落,房地产销售也将受这些因素影响出现下降,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从消费和出口看,2017年消费将与去年基本持平,出口形势依旧严峻。总体分析,2017年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态势,经济增速将在6.5%左右。

(二)金融运行面临的风险压力较大

一是杠杆率过高。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尽管与美、英、法、日等主要国家相比,这一水平并不算高,但有再次加快趋势。二是货币存量高企。中国的货币存量(M2)是世界上最高的,高达150万亿元人民币,折成美元超过21万亿;而美国作为最大的国际货币美元的发行国,货币存量也仅为11万亿美元左右。

三、2017年金融业发展展望

(一)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再平衡”的过程,货币政策需加速转型以应对再平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控方式将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7年货币政策定调“稳健中性”,同时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政策闸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要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产生的加杠杆效应和放大资产泡沫。根据调控需要,灵活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适度运用利率工具预调微调,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用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中央银行调控能力,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有效发挥利率走廊的作用。对于短期利率,将加强运用短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以培育和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对于中长期利率,将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积极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切实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平衡跨境资本流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继续稳妥推进金融业改革

一是银行业深化改革和稳中求进。在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增长动力转换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盈利放缓、息差收窄、资产质量下滑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促进货币信贷增长和资产质量改善的有利条件,比如我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银行业在不良贷款管理和化解上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消费稳定较快增L带来相关贷款需求增加、基建投资融资需求较大等。预计2017年我国M2增长11.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8%左右。预计2017年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增速将分别保持在11%、10.5%左右;不良贷款率上升势头将持续放缓,小幅上升到1.8%左右的水平。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依然面临两大问题:营收能力面临挑战;信用成本持续增加。综合考虑,2017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与2016年基本持平。

我国银行业面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将借鉴国际大银行战略发展经验,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和金融监管新变化,把握好当前经营策略和长远发展规划之间的平衡,持续推进经营转型。第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银行业根据社会融资结构的新变化,实行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牢牢把握客户需求,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创新型业务,注重金融服务的便捷化、场景化和自主化,向“轻型”银行转型。第二,加快组织体系、业务布局和信贷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力转换将带来更多新业务增长点。银行业抓住国家战略部署带来市场契机,加快优化组织体系、业务布局和信贷结构,积极对接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在内的“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企业兼并重组、注重通过智能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节能环保改造升级等促进过剩产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三,加强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当前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严峻,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正在向银行业传导,不良贷款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外部冲击风险不断积累。因此,需要更加清醒认识到金融风险的扩散性和蔓延性,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加强防范风险宣教、积极主动预防与处置各类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主体之一,在促进我国“三农”经济发展,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缺陷等方面作用明显。但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当前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和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通过改革和转型,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竞争力,从而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合理运用宏观审慎工具,完善定向降准政策和再贴现业务管理,运用和管理好支农再贷款,提供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对投放较多涉农贷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税收减免政策,加大财政补贴,降低运营成本。建立财政风险担保与损失补偿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分散和补偿自然风险。第二,完善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大中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等大中型银行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期限更长、利率更低的资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网点布局上,要继续强化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以农村金融服务力量薄弱的贫困边远地区为重点开展业务,同时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在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第三,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针对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简化审批程序,探索更加灵活、便利的服务模式;积极开发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制定合适的贷款还款期限,积极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模化、多元化、长期化的金融支持。拓宽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和开展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股票。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平台“对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守住网络安全和金融安全底线,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二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创新和较快发展。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为信托业安排和调整业务布局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托业应努力探索新的转型方式,根据新的市场机会配置资金,深入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改善信托资产管理方式;不断延展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给投资人更丰富的产品选择。我国是世界上潜在的最大租U市场已成为国内外业内人士共识,融资租赁行业未来仍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复合增速。未来,中国将面临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新兴行业和装备制造业正迅速发展,传统产业正待升级,这势必会加大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同时,民生工程如保障房建设、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开展,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设备投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这些都为中国融资租赁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金融租赁行业将主要在体制机制、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纵向深耕特定行业,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融资的多样性、多元化,提升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水平,加大租赁资产流转,提高盈利能力。消费金融公司抓紧经济“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历史发展机遇,围绕服务居民消费升级谋发展,坚守功能定位,坚持特色经营,夯实专业化能力基础,依托“小、快、灵”等独特优势,持续发挥促消费、惠民生、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三是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和规范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各项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自律组织的建立,互联网金融将会更加规范,发展将更加稳步,逐步摆脱“野蛮生长”的局面,发展模式会逐步稳定与成熟。随着金融改革创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会愈加激烈。金融科技引领互联网金融新发展,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金融“电商化”、一体化服务平台等综合化服务模式逐步涌现。互联网金融加速与产业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市场下沉,细分市场表现良好,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甚至延伸到农村,成为普惠金融。

四是保险业谋划战略发展定位和稳定发展。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要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正确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做实“保险业姓保”,成为国家发展的稳定器、人民生活的保障器和实体经济的助推器。保险业全面深化保险改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深入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保险业双向开放。继续抓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战略两大主线,推动保险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建设、脱贫攻坚战略、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坚持预警与防范化解相结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改造万能险业务规则,重塑万能险发展生态,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强化比例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切实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运营模式也逐渐向着多样化发展。各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借助公司网站、网上商城、离线平台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未来随着互联网和保险业继续融合深化,以平台建设、渠道拓展、客户资源以及大数据精准营销为主要着力点的互联网保险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

(三)金融市场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是资本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促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发挥其主要服务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积极作用。对目前跨区域经营的,要抓紧调整规范。建设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加快发展。目前由于新三板缺乏流动性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因此研究推出新三板转板制度,对很多挂牌新三板企业而言具备很大吸引力,可以提升新三板的定位。2017年的国内大类资产配置中,相较债市、楼市,机构普遍更为看好股市。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产业、新行业加快形成,基础设施继续加码,将成为股市上行的重要驱动因素,股票市场面临比2016年更好的机遇。但考虑到经济基本面难改弱势格局,企业盈利难以根本改善等影响,整体而言将延续窄幅震荡、小步上行走势。2017年债市仍存阶段性机会。业内人士预测,债券市场收益率易升难降,信用利差收窄空间有限,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由于经济弱势增长局面难以根本改观,利率债仍将是低风险偏好资金抱团取暖的避风港;人民币加入SDR后,债券市场国际化纵深发展,国际投资者配置债券的意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PPP项目与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相结合等相关政策的加速落地,债券产品创新继续提速,有利于将资本引入债市。

二是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17年美联储或将延续加息步伐;同时,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欧、日等经济体复苏态势不明朗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随时可能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然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但不会出现持续单边贬值,汇率或将保持宽幅双向浮动。从中长期来看,在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贸易顺差较高以及外汇储备充足等背景下,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同时,人民币正式纳入SDR提振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将有助外汇市场供求改善。这一系列因素将支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参考文献

[1]陈晓华.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杜恂诚.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模式与社会转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3):15-24。

[3]林全杰.“一带一路”中国金融业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6,(3):81-82。

[4]陆岷峰,虞鹏飞.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5,(1):3-9。

[5]中人民银行.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R].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