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的差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1

关键词:中外建筑风格对比;艺术感与建筑美

中西交流万千世界,放眼凝视,从各个地域、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来看,可谓是各有千秋。通常而言,我们所说的建筑风格是指设计建筑时设计师在内容与外在展现两方面所表露的特点,即在建筑的布局、材料的构成、外在的艺术等多层次上所展现给大众的氛围与意境之美。本文针对各个时代与地域不同建筑中所表现出的美学美感,从中外对比的角度出发,以地理条件、设计思路、材料差异三个基本方面为基础,来从高中生的独特视角解读中外建筑艺术美感。

一、建筑风格总体分析

(一)浅谈对建筑风格的自我认识

从我自身理解来看,人们所说的建筑风格,是指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在内容与外在展现两方面所表露的特点,即在建筑的布局、材料的构成、外在的艺术等多层次上所展现给大众的氛围与意境之美。由于时代的不同与地域的差异,各个建筑在政治生活、社会经济、构造艺术、表达构思等方面显然不同。

(二)对建筑风格的自我分类

不同建筑风格渐渐形成了不同的建筑主义风采。在此特别举例:例如新古典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在外观上流露出了“欧陆风格”的色彩。它不仅大胆采用了欧陆风格的一些意象,而且通过对各个不同意象的简单处理、局部构造,加之玻璃或其他简单线条的流动之美,构成了新古典主义的总体设计框架思路。在色彩的处理运用上,它更是独具创新,通过相当大的浅色风格的整体表露,达到一种看似简单时而小清新的整体环境,从而推动一种轻松欢快的整体氛围。再者例如现代主义,这种主义带动下的建筑大多体现出当代特征,可以说是追求一种实际美。它从不会过分进行自我装饰,坚持物为所用,突出物品所占的功能性与实用性,重视空间宽敞,注重简单自然大方美观。简洁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的整体节奏,又无时无刻的体现着当代独特的生活味道。

二、中外建筑艺术美感对比分析

(一)中外建筑地理位置与地域差异

从地理位置方面来看,亚洲地域广况,气候差别万分。平原、盆地、高原、山脉,各个地区地势差异显著。而就此对比来看,欧洲大陆却是大部分深处平原地带,由此地域的差异便造就了中外建筑的整体布局。我们总是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位置、海拨高度、气候差异也在潜意默化之中影响这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想法与感悟。对于中国式建筑,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宫殿庭院式建筑。由于受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感染,在建筑上我们经常会看得到大门、大窗。既可以避阳遮雨,庇佑一方百姓,又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顿时有一种眼界大开的感受。同时,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们门与门之间的关联与连接时,我们可以发现“起承转合”这四个字在设计建筑整体时的运用。而对于西方式建筑,风格不再像中式建筑一样单调传统,而是富有变化,风格迥异。没有中式建筑的中轴线,不再讲究建筑设计时的对称美,一个个尖塔风格、皇家城堡不拘一格,同时建筑的独特色彩也客观上反映了西方的思想热潮的推动与文艺复兴的意味。

(二)中外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差异

对于中式建筑,由于其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封建思想的控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于建筑风格的影响作用极大。但是建筑师往往会遵循着“因地制宜”这一基本原则来构造庭院、寺庙或是帝王宫殿。通过一个个大写的意境来总体构造描绘设计的整体思路,往往通过一亭一阁之间的蜿蜒变化造就出此起彼伏,虚实相生的整体氛围。而对于西式建筑来讲,往往将人与自然两者相互分开,不强调两者的统一性也不注重建筑风格的一致性。设计师们往往具有创新意识,对待建筑的风格往往喜欢推陈出新。通过一些看似张扬的建筑物来表达了其思想的开放性与融合性。通过他们设计的建筑来看,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神和宗教色彩的装饰物,体现了西方浓厚的哲学思想。

(三)中外建筑构造材料的整体差异

纵观中式建筑整体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木质材料几乎占据着绝大多数,房屋往往由木柱、房梁等部件构成。此外极具装饰作用的斗拱是我们无法忘记的。不同的斗拱显示了千百年来的朝代更迭,独具特色的廊桥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精华。而观察西方建筑,我们会发现与中式建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建筑材料上,往往采用巨石材料代替木质材料。在建筑内部,各式各样的壁画凝聚着独特的与历史文化,同时也增添了建筑整体的厚重历史感、透视感、宗教气息与文化氛围。

三、结语

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着不同的朝代更迭与地域文化。无论是建筑风格、修饰之风,还是建筑材料、设计思路,我们都能感受到古今中外这独特的差异之美。从不同建筑上,我们能捕捉到这个地域所独特的政治与经济、艺术与人生。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古代宫殿建筑,由此形成天下奇观。因此,作为后辈人,我们要在坚持本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取外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海纳百川。

参考文献:

[1]姚奇超.中外建筑艺术美感对比分析(高中生视角)[J].四川水泥,2015,(02).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持续发展

一、 建筑的发展设计理念与实践

在建筑设计的领域,一直流行着一些有关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1》 在国内,建筑业对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来自建筑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恶化了环境,如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2》设计绿色建筑是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发展建筑或绿色建筑,不少学者和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与方法。虽然在建筑设计领域很少有项目将发展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作者还是收集和筛选出85个运用了发展概念进行设计的案例,大多数案例为国外的建筑项目。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了解和实践绿色建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设计案例统计、分析

经过收集我们了解到建筑设计成功案例中进行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设计方法经常被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

1.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2. 尽可能利用自然地貌,如山丘、溪流等

3. 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4. 利用自然采光;

5. 利用自然通风;

6. 采用热回收;

7. 使用建筑遮阳;

8. 使用高性能玻璃;

9. 使用太阳能;

10. 减少资源的消耗;

11. 资源的重复利用;

12. 资源的循环利用;

13. 使用本地材料。

经统计以上述明设计方法的使用频率,我们可进行排序,而可发现哪种设计概念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下表是对85个建筑设计案例的统计和排序的结果:

表 1 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

图 1 可以更直观地反映相关的排序次序。

图 1 建筑案例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

从上表1我们发现40%左右的项目采用了以下一些设计方法,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采光

利用自然通风

使用太阳能

利用自然地貌

使用建筑遮阳

从以上述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 6项常用方法中有5中与建筑节能有关,如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使用建筑遮阳。这主要是因为世界范围的能源紧缺现状,已引起了各国政府足够的重视,很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要求。节能意识的提高带来了节能技术、产品、工艺的发展,从而为降低建筑能耗创造了条件。

2.1 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我们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对85个建筑案例中的办公和居住建筑统计结果如下:

表2: 不同种类建筑设计情况的统计

图 2, 3 显示出了在办公和居住建筑中使用的各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的排序情况。

图 2: 办公建筑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

从上表2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在22个办公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利用自然通风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采光

使用建筑遮阳

图 3 居住建筑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

从上表2和图3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4个居住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地貌

使用太阳能

资源的回用,特别是水的回用

经以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对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的侧重面当然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办公建筑,由于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可考虑利用自然采光来节能。因此设计自然采光是首选和最佳的方案。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在办公建筑中空调耗能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有15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所以在缺水地区,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居住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在24个居住建筑案例中,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废水回用效率通常能达到40-60%。

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

3.2 中外建筑案例的比较

在85个绿色建筑的案例中,我国的案例只有15个。这也表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对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27.5%,因此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在建筑开发和设计领域尤为重要。

建筑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为找出中外在绿色建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下对收集来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表 3 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统计

国外的70个案例大都来自发达国家,所以表3也可以看成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情况的比较。

图 4 中外绿色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对比

从表3和图4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建筑中运用得最多的前5项设计方法:

Ø 在我国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采光

利用自然地貌

使用建筑遮阳

Ø 在国外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使用太阳能

利用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采光

资源的回用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大致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避免走弯路。以下的这些设计方法在中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采光

我们也发现太阳能利用和资源的再利用在发达国家比在我国运用得更为广泛,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扶持政策的不同。在德国使用太阳能可以得到优惠政策的鼓励,因而太阳能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在我国缺水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我国对于缺水城市,不少地方政府强制要求住宅生活废水回用,因此我国中水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三、束 语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3

关键词 建筑特征 区域性 中国建筑 西方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建筑要克服自然的干扰,创造舒适的人居条件。不同的自然地带对人居的干扰有差别。自然环境中,对建筑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寒冷地方要保暖,炎热地方要降温,多雨地方防雨淋,潮湿地方隔湿通风,对建筑有不同的要求。

影响建筑三要素互相联系,不可或缺。任何建筑都受到三要素的制约。三要素地域差异性决定建筑的地区性。哲学讲“没有相同的树叶”。地理学讲没有相同的地点,没有相同的区域。长城出现在我国的北方,金字塔出现在古埃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都有强烈的地区性。

在我国内部,南方和北方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起关键作用的是气候上的南北纬度地带性差异。地形和水文加强气候差异的深度。我国建筑最显著的地域差异表现在南方与北方之间。建筑形态上,南方轻巧通敞、多遮拦,北方严实敦厚。城市格局上,南方街巷曲折,北方街巷归正。宗教建筑上,南方多道观,北方多石窟寺。

南方建筑比较注重遮阳、防热、防潮、防洪、防雷击,在沿海一带兼防台风和暴雨。南方气候既热又湿,水蒸汽长波辐射强。气温27.5℃时,空气湿度达到90%,汗水难蒸发,人体感觉闷热。气温13℃时,湿度90%,有寒冷感。潮湿天气细菌虫害滋长快,流行病容易传播。

我国一度流行的玻璃幕墙设计违背了传统民居通敞的原则。玻璃幕墙通常是不开启的,室内空气流通靠中央空调,成为高耗能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兴起,到80年代中期逐渐衰退。

北方气候寒冷,寒流频繁,防寒、采光、保暖是民居的第一要务。建筑要尽可能减少外露面,加强密闭性,在形态上趋向方正敦厚。北方民居的墙体厚实,阳面开窗,阴面密闭,有火炕火墙。

南方阳光炽烈,雨水频繁,潮气上泛,建筑物要遮阳、遮雨、隔潮。南方建筑的墙体、屋顶、门窗有遮拦功能。墙和屋顶是建筑物接受辐射的主要载体。浅色对辐射光的传输率较低,南方建筑的色彩以浅色为主,白色尤为普遍。

建筑的区域性不仅体现在我国南北差异上,就全球而言,这种差异性就更为突出,尤其是体现在中外建筑上。引起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其次是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西方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石结构。这主要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比较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以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鉴于木结构本身的特性,我国现今能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已经很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它尤其强调人与宇宙、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它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组群建筑;它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普遍采用的暖和的木质,是“木构架”;不是让人们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它的美学精神可用宗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正是这种美学精神,传达了中国人对“宇宙图案”的奇特感观,创造了古建筑的灵魂。

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及现代建筑在扩大建筑规模上是采用不同的方式,西方建筑将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屋里,由单层变多层,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因此而产生一系列高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中国古典建筑将不同用途的部分处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由一座变多座,以院落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因此产生一系列单座建筑数量众多的群体。这种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使人们在建筑之中有着不同的体验。西方建筑从外观上看一目了然,其个体本身是丰富多变的,中国古建筑从单体上看简单明了,而平面组织上却十分复杂,其建筑的整体面貌是一层一层逐一展开的。西方建筑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画面来表现建筑的总体面貌,而在中国古建筑群体中却很难以一个固定的画面来揭示其整体的面貌,而人行其中却可有一种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由此可见两种建筑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4

>> 绿色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房地产项目设计成果对建造成本的影响与控制研究 工业化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绿色建筑建造成本控制分析 探析影响工业厂房建造成本的主要因素 论工程建造成本中的建筑节能 浅谈船舶建造成本的控制 论品质房地产开发建造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如何从设计开始控制建造成本 浅析设计阶段如何降低廉租房等低成本住房的建造成本 建造成功的教学体系:芬兰模型 房地产项目建造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对土建造价的影响 建筑材料对土建造价的影响 高速铁路900t简支箱梁建造成套技术与装备 文化差异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外资对中美贸易差额造成的影响因素 浅谈中外文化\思维差异对学生翻译造成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准时生产与库存对制造成本的影响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三)中美工程成本中人工费比重

据任越等人的统计,2006年重庆市主城区23个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人工费占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比重平均为12.05%,是除材料费之外的第二大项费用,但远远低于材料费占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比重52.73%。

2011年底对湖北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的调研和2012年9月对武汉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的调研均显示:80%以上的工程反映人工费占工程施工成本的比例在20%以上,该比例主要集中在20-30%之间(见表2-1和表2-2)。

目前整体来说,我国建筑人工费占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比重在持续上升,但仍然偏低,较发达国家可达50%以上的人工费比重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建筑业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这与美国工程中人工费比重有很大的不同。

人工费占施工成本比重 15%以下 15%-20% 20%-25% 25%-30% 30%以上

百分比 3% 30% 31% 18% 18%

:表2-1:中国人工费占工程施工成本比重

据统计,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筑业人工费占工程总成本的比例高达40%-60%左右,远远高于我国建筑业人工费比重。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定期的数据,以1913年基期指数100计,2010年的普通劳工指数为16164.06,工程成本指数为7751.23,技术劳工指数为7273.97,建筑成本指数为4369.42。在此近百年间,普通劳工指数的年环比增长率5.62%高于工程成本指数的年环比增长率4.79,技术劳工指的年环比增长率4.72%高于建筑成本指数的年环比增长率4.13。由此可知,美国建筑业人工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重必然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二、中美建筑业劳动力成本不同对建筑方式的影响

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生活模式、居住文化及建筑的使用方式、要求服务水平、建筑业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差异,致美国与中国主流的住宅建筑和建造方法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室内隔墙做法上,中国以砌体为主,管线等还需要凿槽埋线。美国以龙骨和纸面石膏板为主,施工方便,便于维修更换。而各自的施工方式导致了建筑使用感受,以及造型感觉上的差异。在使用中,美国的建造方法在保温隔热上较好,人体自然舒适性较好,生物适应性强。中国的建造方法,隔声性能大大好于美国,防火上也较好。在造型上,直观的感受,中国的相对会更加厚实,美国的更加轻便。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考虑到建筑的美感要求,一般都会增加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造型元素,比如构筑物、飘板、双层墙体、玻璃幕墙等。这些建筑造型元素可以说在中国的地产项目中一般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肯定与认可,也的确为建筑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同样不应忽视的是建筑造型要与项目的定位及投资规模相称,投资方通过与设计师的沟通,可以为投资规模较小、定位较平民化的项口设计简洁朴素、造型规整常见、构造与施工容易的建筑造型,为投资规模较大、定位高调的项口设计风格炫目、奇巧少见的建筑造型。而因为中美劳动力成本的不同,美国对于设计师所设计的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造型元素,并不感冒,因为在这些没有实际作用的造型元素上,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般得不到开发商和投资者的肯定与认可,所以在这一方面,中国更能够承担特异造型的成本。

新的钢结构和玻璃材料、细致而理性的节点设计、精准的工业化标准件,打造出了如美国的曼哈顿世贸中心新塔、中国的上海中心大厦等一批玻璃幕墙为外立面的公共建筑。玻璃幕墙短时间内被大量应用,很快便超过了实际功能的需要,变成一种将工业崇拜符号化的建筑语言。21世纪初,中国已有玻璃幕墙两亿平方米,占全世界85%,成为世界第一玻璃幕墙出产和使用大国。在这些全玻璃幕墙写字楼方面在本质上和美国的写字楼没有多少差别。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成本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中国律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清华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成本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0[M]北京:中国律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王淑蓉.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5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形式;气候分区

Abstract: with the world energy shortage and the growing population of explosive growth,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became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ociety can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source consumption more than a thir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urg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uild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nalyzed the main measures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rchitectural form; Climate zon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建筑的需求也进一步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新建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而能够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面积仅占5%。目前,全国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00亿平方米。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新建建筑将陆续涌现,能源资源的消耗量也会大大增加。2009年,我国能源总消耗量折合标准煤为21.46亿吨,2010年全国的能源消耗量为32.5亿吨标准煤,2011年全国能源资源的消耗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消耗量同比增长了7%。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0%,这说明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性较大,石油、天然气利用率亟待提高。

1建筑物耗能的特点

1)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比较大,北方地区目前采用全面的冬季采暖。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域广阔,南北跨越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及夏热冬暖等多个气候带。夏季最热月大部分地区室外平均温度超过26℃,需要空调;冬季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夏热冬暖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0℃,而严寒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采暖季节比较长。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城镇约70%的建筑面积都采用了集中采暖方式,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采暖措施,或只是使用了空调器、小型锅炉等分散在楼内的采暖方式。因此,在统计我国建筑能耗时,采暖建筑的建筑能耗只是针对采暖建筑的统计和计算。如果加入非采暖建筑建筑面积,那么建筑平均能耗就会大大降低。 2)城乡住宅能耗用量差异大。一方面,我国城乡住宅使用的能源种类不同,城市以煤、电、燃气为主,而农村除部分煤、电等商品能源外,在许多地区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仍为农民的主要能源;另外,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消费性支出差异大于3倍,城乡居民各类电器保有量和使用时间也差异较大。

3)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的能耗区别:非住宅的民用建筑称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又分为一般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不同规模的公共建筑能耗不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差别很大。公共建筑能耗是住宅建筑的几倍,而公共建筑的分类不同能耗也有很大的差别。公共建筑的使用时间不定,有不连续性和随机性,在集中的使用期能量消耗巨大,而在不利用期间也需要维护正常的运行,能量消耗会减少。住宅建筑使用持续性,在正常使用期间一般不会有间歇,供热生活用能一直存在。

我国的国土范围广阔,温度气候区不同,跨越热带温带寒冷严寒地区。各个地区对于建筑的使用要求不同,在南方不需要建筑的冬季集中供热但在夏季需要制冷降低温度。建筑节能的标准也不相同,各种材料的利用建筑构件的使用,性能的好坏都是不同的,需要依据各地的标准选择相适应的材料。

2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耗能的主要部位是建筑围护结构,占整个能耗的70%,通过门窗缝隙孔洞热量消耗约为30%。在考虑节能措施时着重考虑这些部位构件的节能做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建筑节能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的朝向与地址选择,这种因素直接影响太阳光照的多少,在规范中规定排列式的建筑后排的建筑在冬至日时,中午太阳直射阳台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时间。这就是要求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合理安排建筑物单体之间的距离。合理安排建筑个体之间的排列形式。

建筑物单体的形体特征是通过体形系数体现的。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外表面积F与所包围的体积V的值。对于相同体积的建筑物,其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高。研究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大0.01,能耗增加2.5%。因此需要把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且符合规范要求,减少热能的散失。

建筑的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建筑外墙体、门窗、楼地面、屋面以及建筑内墙门窗等。其中外墙、门窗、屋面对热能的散失影响较大,而楼地面的影响可以忽略,内门窗墙体在建筑物的内部,主要是各个建筑房间的功能不同,人们的对热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提高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以及复合结构的热阻。墙体是住宅护结构的主体。外墙的传热耗热量约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23%~34%,因此墙体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损失量。墙体通过导热传递热流,衡量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为导热系数λW/(m·K),建筑物中常把λ小于0.3 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在选用绝热材料时还需考虑其抗湿能力、耐火能力、材料强度、稳定性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等因素。

建筑墙体材料的发展迅速,材料种类多,性能也各不相同。根据材料分类有单一材料墙体和符合材料墙体。单一材料就是砌体自身具有保温的性能,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粉煤灰蒸压砌块等。复合材料是利用砌体材料和保温材料粘合成为一体共同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建筑所在的气候区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利用保温材料,使用保温性能优越隔热效果良好的产品。在使用时不仅仅关注保温的性能还需要关注其他的性能如:防火燃烧性、防水性、变形能力、抗压强度、粘结强度等指标。考虑到保温材料构造的耐久性。

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和风能等的利用,在条件较好的地方试点推广,在西北地区日照强度较大,利用太阳能比较方便。

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而设计众多专业的工程,我国的能耗形势日趋严重,开展建筑节能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方式。保证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进行设计和改造,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国是能量消耗大国,尤其是近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加剧了能源利用严峻形势。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紧迫而重要,建筑业是能耗中的首位,建筑节能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降低能耗成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雄,张永娟,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成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常见建筑裂缝主要有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和混凝土结构裂缝两大类:

一、砖墙墙体裂缝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温差裂缝温差是造成顶层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温差裂缝的轻重直接由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温差以及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决定,环境温差大、隔热效果不好则温差裂缝就严重,反之温差裂缝则轻。另外,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差异,在环境温差的影响下,混凝土与砖砌体产生的热膨胀冷缩变形量相差较远,两者之间的这种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于是薄弱部位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

2、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其产生原因如下:

(1)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存在暗沟,洞穴,基坑等,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必须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地基处理不当。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对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3)地基边坡破坏。地处陡坡边缘的建筑,由于地面高差较大,边坡不够稳定,再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墙体开裂。

(4)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因周围环境某些变化,使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使用不当。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设计要求的大面积荷载,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3、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1)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

(2)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力。

(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4)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

4、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1)减少屋面伸缩缝间距,缩短混凝土构件直线段的长度;将屋面挑檐平面布置成凹凸曲折形状,缩短挑檐直线长度。

(2)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将现浇挑檐改成预制。

(3)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增设空气隔热层,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4)应根据屋面板基层的情况及时做好保温层;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住宅,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膨胀,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5)墙强顶层砌体抗裂能力。

(6)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确保砌体施工质量。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沉降裂缝

1、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高压缩性的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或者土质分布不均匀或者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或者新旧的建筑物相邻时,地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下沉较大部分与下沉较小部分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其重量只能由墙体承担,房屋随之发生弯曲和剪切变形,在墙体内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时,即会在其相应最薄弱处首先产生裂缝。

主要隐患有:

(1)地基处理不好;

(2)地下水位的升降影响地基承载力;

(3)上、下水道漏水引起地基湿陷;

(4)基础 材质不符合要求;

(5)基础埋设深度不当;

(6) 相邻基础未考虑地基受力叠加部分的影响;

(7) 地表水渗入地基以及基础长期暴露在土外等;

(8) 房屋建成使用后,任意改变其使用功能。

2、沉降裂缝的各种表现及分析

(1)、正反向弯曲变形纵墙裂缝。平面距形,立面长高比大于3:1的砖混结构房屋,当地基均匀,荷载分布较均匀时,一般中间沉降量较两端大,纵墙上出现正“八”字的斜裂缝。反之亦然,会在纵墙上出现倒“八”字斜裂缝。

(2)、窗间墙水平裂缝。在沉降单元窗间墙上部,受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局部倾斜裂缝。主立面高低差异较大时且连为一体的房屋,因地基沉降差使较底层墙体靠近较高层部分局部倾斜,而出现纵墙局部裂缝。

(4)外墙水平裂缝。外墙基础靠室内一端与靠室外一端升降不均,致使墙体向室外倾斜而产生此缝。

(5)墙地裂缝贯通。是因墙裂缝受地裂缝的强力拉开而形成的下宽上窄的贯通裂缝。

(6)整体弯曲裂缝。房屋整体性强,砌筑质量好,在不均匀沉降下,由楼板、圈梁、构造柱与砌体组成的整体式结构而呈现的这种裂缝。

3、沉降裂缝的预防措施及处理加固方法。

(1)预防沉降裂缝产生的措施:在进行房屋设计时应具备较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掌握各土层的主要物理特性,持力层应尽量选取在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天然地基上,对软土地基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将软土挖除,然后采用置换砂石作为持力层等方法。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建筑物的基础至上部沿全高贯通分开。加强上部结构及基础的整体刚度,保证房屋沉降时能协调一致。

(2)处理方法: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属于不稳定裂缝,房屋建成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有持续的发展趋势。

三、小结

总之,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较多,其特点和形成规律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中,裂缝形成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主要和次要因素,只有分清主次因素,才能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对症防治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春芹,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加固处理措施[J],中外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