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1

1 独生子女教育面对的问题

1.1 心理脆弱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的教育过于局限,只是加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独立成长没有给与他们足够的空间,甚至是一手包办,把孩子身边出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直接阻隔,最终让孩子在保温箱中生活,一旦出现困难和挫折时,便难以应对,在面对比较强大的心理冲击时孩子就无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非常容易导致极端行为的出现。

1.2 自我意识强

计划生育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遍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独生子女父母、一个独生子女孩子,这种结构非常容易造成家长溺爱孩子,这种以孩子为中心、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方式让独生子女在潜意识里变得骄傲、专断,进行事情的评判、解决时,总是带有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自我突出、自我追求倾向,所以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的变现为不顾约束、我行我素。

1.3 缺乏能力

近几年总会出现父母陪大学生上大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就说明了我国的应试教育存在不可取之处,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忽略了素质教育,家长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孩子可以好好学习,父母就包揽孩子生活中出现的所有事情,最终导致孩子从小就过着父母过于细心照顾、无忧无虑、父母百事包办的生活,让孩子缺乏生活体验,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开始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无法生存的情况。这种家长过于溺爱的教育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感和习惯性,从而使孩子缺乏主见、自信、判断能力、自理能力。

1.4 性格孤僻叛逆

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得这些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人生活,环境比较孤独,缺少朋友和兄弟姐妹,非常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和不合群的性格,当孩子去适应知识学习、周围环境时,就会导致他们因为无法与同学相处而受到阻碍,从而产生情绪多疑、远离集体、过于敏感、孤芳自赏的情绪,以及逃避、压抑的心态。我国孩子的叛逆年龄已经开始提前,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家长的专制和管教不满。

2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我国国运兴衰,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问题,学校作为教育独生子女的机构,把他们教育好是责无旁贷的。

2.1 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独生子女的人格失衡发展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缺陷,所以老师需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人格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一个人不管能不能成才或者有没有卓越成就都与人格因素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将来发展的成败中人格因素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为此学校需要通过教育来对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矫正,从而培养学生判断正确是非的进去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的道德品德与社会公认的标准道德品德相一致。学校的责任是在对技能和知识进行传播的同时,也对青少年自身所拥有的人格进行教育加强,让学生知道正义感、自尊、责任感、自重、表里如一、礼貌到人、胸怀坦荡、有同情心、言行一致等做人的准则,并可以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不仅需要教育学生爱老师、爱祖国、爱父母、爱劳动、爱人民、爱集体等爱一切好人,还需要教育学生为他人愿意做出贡献,从而让学生的勇于改正缺点、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敢坚强以及谦虚谨慎品质得到培养,有助于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学生一旦有了感情基础和立项基础就有了身体锻炼和文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可以全面发展体、智、德方面,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可以拿出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对困难进行克服,做到创造辉煌人生、开拓进取、为社会作贡献。

2.2 老师要为人师表

独生子女学生接触做多的是老师和父母,所以他们的教育来源也是老师和父母,作为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些行为都会成为他们模仿以及学习的对象,也就是说教育者作为一名长辈必须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点、注意,在学生心中树立老师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来标榜学生,学生不可以去做的事情老师坚决不做,让学生感到不服的事情不做,必须有学生来完成的事情老师要先做到,做到不凭一张嘴来对学生进行道理教育,要从学生身边出发,既让学生感到佩服,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疏于管理,最终让这些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对于不良习惯老师一定要严厉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怎么改正,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严而有慈,不能一味的只当朋友,学生做错事情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批评教育,老师只有通过严格才可以让学生遵守纪律、听从安排、言行谨慎。严格的时候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关心,就会让学生产生对抗、反感,所以当学生面对困难时,千万不能一味的严格,要想方设法的对他们进行帮助,像父母一样对待他们,并及时给予知错就改的学生鼓励和肯定。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2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44-02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一)不当的家庭教育内容出现的问题

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育”,影响了孩子的健全发展。在一些家长的观念中,智育就等于全面发展教育,只注重对孩子智育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其他各育的发展[1]。

只注重孩子的“智育”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习兴趣的减退、创新能力的丧失等。据笔者的了解以及笔者在与家长聊天中,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出现了厌学的现象,有的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讨厌上学,逃学、逃课更成了一些孩子的家常便饭。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家长以及老师并没有过多关注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很多孩子也是只学会了“死读书”、“读死书”,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只注重对孩子智育的培养的一个很大的弊端。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出现的问题

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家长的素质与性格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文化熏陶不同,早期的生活经历、从事的职业和兴趣、特长等的差异,加上孩子在性别、气质、智力、相貌、健康等方面的差别,家长的教养行为也会千差万别[2]。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概括为四类。第一,专制型。家长的道德责任感十分强烈,但不理睬子女的需要,常用命令和责难来强迫子女顺从自己的意志。第二,溺爱型。家长不是从社会关系角度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而是把子女视为纯粹私人的财产,用过分的生物本能的感情去满足子女的需求,对子女百依百顺。第三,放任型。即家长在对子女采用专制式教育方法不奏效后,滋生了“朽木不可雕”之类的失望情绪,常常缺乏耐心,撒手不管。第四,民主型。父母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的信息,并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而家长则表现出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3]。

不当的教育方式使得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家长应理解有的时候孩子逆反心理背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与其批评打骂,倒不如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聊天,帮孩子一起找到错误的根源。第二,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眼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热情十分高涨,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参加各类辅导班而忽视对孩子真正兴趣的培养。另外,家长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家孩子一样优秀。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目标出现的问题

本文所说的家庭教育目标是指家长培养子女的目标。家庭教育目标决定着孩子的成败。因此,家庭教育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民间流传着一些谚语,例如,“好孩子不用管”、“树大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等,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家长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顺其自然的做法,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缺乏一种奋发向上的前进动力。

2.目标过高。家庭教育目标过高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孩子的这种心理压力家长往往并不了解,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但学习成绩上不去,性格也会变得不好,最终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时常发生。

3.目标过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低,不强迫孩子进入各种辅导班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一些孩子一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就放任自流,同意他们辍学。让他们过早地进入社会,没有一些本该在校园里学到的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人际沟通交流的知识,即便进入社会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一层面来说,家庭教育目标过低易埋没人才[4]。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教育素质的欠佳

1.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一般来说,家长的文化素质越高,就越能较为准确地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确定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使家庭教育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使家庭教育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2.家长缺乏积极的学习行为。有关儿童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很多家长在婚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就需要在结婚前后进行补课,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上办的各类家长学校、讲座等。但是很显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还是比较缺乏积极的学习行为。

(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

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是家庭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家长方面的原因,由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而孩子又往往是家长对自己期望的延伸。因此,为了孩子所谓的成功,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有过多的参与。其次是来自祖父母方面的原因。由于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唯一的希望,当然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孙女或孙子,祖父母将其视为小公主、小皇帝。当孩子犯了错,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和批评时,祖父母往往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跟父母理论。最后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无法受到来自兄弟姐妹的影响,从小就是自己一个人独享家里的一切物品。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孩子不能够与人分享,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5]。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偏差

不可否认,多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机制实际上一直是应试教育的实施机构。在此体制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数。形成了一切围绕分数转的局面。这样的结果无疑扼杀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整个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们受到整个社会、整个教育环境的“洗脑”,也开始认为只有孩子学习好了,分数高了,考上重点大学了,才代表孩子是优秀的。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孩子本应从家庭教育学到的东西完全被忽视。但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呼声日高一日,这就为家庭教育走出误区提供了可能性。

三、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的改善

1.家庭的“特殊性”的完善。首先,要及时改变家长错误的观念。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唯一的希望,会受到家长过多的关注,但请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觉地磨砺自己,使其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其次,要有效扩展孩子的交际圈。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独,而且孩子经常独处,对孩子的身心是不利的。因此,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提高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2.家长方面做出的努力。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定位,所谓“正确定位”就是父母期望的合理化。父母的期望只有化为孩子的愿望和兴趣才可能是合理的、有效的。其次,家长还要加强对有关教育知识的学习。包括对孩子年龄特征的了解,以及孩子发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特点等,不让孩子做跨越年龄界限的事情。最后,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从小就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学校方面的改善

1.慈、严相结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独生子女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挺身而出。但是作为教育者,还要明白,明智的爱和严格要求是统一的,越是爱他们,就要更加严格要求,不能因为爱,就放任他们,同样道理,没有严格要求也一样没有教育[6]。

2.加强劳动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在家从小娇生惯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以及自我服务劳动意识,引导他们和伙伴们友好相处,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同学互相帮助,学会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从而在不断的劳动中认识到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集体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社会方面的改善

1.加强儿童间的友好往来,贯彻互教原则。整齐划一的单元楼房,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作为独生子女,难以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沟通。因此,必须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儿童身上。因为他们之间往往是无所不谈的,一旦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共同体,最容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健全人格。如今广大父母在煞费苦心为孩子补充生理上的钙质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的成长所必需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钙”质,那就是精神上的“钙”质。包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和自信;拥有坚强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这样他们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所击倒。

参考文献:

[1]王仕民.平衡与渗透:德育和智育关系的现代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王莹.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3]王素华,家长的教养方式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

[4]齐建辉,王丽红,杨丽华.家庭教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及调试[J].教育艺术,2008,(7).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3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计生政策至今,“独生子女”这个群体已经达到了一亿之巨。从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目光。社会变迁和转型期一些复杂因素也渗透到了家庭教育中,所以新情况的出现也势必影响到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1 关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就目前现状来说,在中小学生中所作的调查和了解发现,独生子女的思想品德素质,相比非独生子女,主流还是好的。但是纵观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理性的分析之后,会发现许多让人不解的地方:比如责任心不强,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心理脆弱等等,这些缺陷突出了说明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才会引起这些不良现象。

1.1 过度强调智力教育

一句“望子成龙”,让多少家长的目光都盯在了孩子的分数上。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则成了家长对孩子进行填鸭教育的美好借口。由于错误教育理念的支撑,所以孩子成绩的好坏成了家长喜怒哀乐的晴雨表。于是,为了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使出了浑身解数:请家教,买参考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家长忙得不亦乐乎,却忘记了孩子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最需要的是什么。

1.2 道德培养的缺失

虽然现在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没有全是学历加名牌。可是,对家长来说,那些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思维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定了性。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仍然是唯一认定孩子是否成功的因素。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重视智育的培养而忽视道德培养就成为一种让人担忧的倾向。

1.3 过分娇宠溺爱

一个孩子一块宝,孩子本来就是家长的心头肉。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把所有关爱的目光都盯在了这一个孩子身上,在给他们诸多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过多的溺爱。不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包办几乎所有的事情。长期下来,孩子的动手能力差到极致。孩子失去了独自面对生活的机会。家长的一味溺爱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的机会。这样的培养方法不仅不会让孩子成龙成凤,反而会害了孩子,把他们培养成寄生虫。

2 改变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和终身的老师,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和最持久的。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孩子的意识中。所以为了孩子好,为了真的对孩子好,家长需要改变的东西很多。

2.1 切实转变育儿观念,以培养孩子自立能力为重

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至少会在某个阶段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是必然的。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没有自行处理的能力,那么,他可能会被生活的风雨打倒。或者,作为家长,真正爱孩子的表现是培养他的自理自立能力。如果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让其躲在自己的羽翼下生活。那么当有一天,父母远离了孩子的时候,他就没有能力独自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孩子也不可能成长为家长所希望的雄鹰,因为你没有给他自由翱翔的天空。

所以,最需要改变的是家长的育儿观念,要从避风港改变成助理者。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目前自有的能力为孩子培养出一片沃土,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家长要把自己那种老母鸡的心理抛弃掉,让孩子从融入家庭开始,先做自己的事情,再参与家务劳动,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公益活动,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2.2 坚定信念,加强孩子思想道德培育

当今社会,学习好不代表其它素质好;名牌学校不代表工作能力强。所以家长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渗透德育的内容。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比学会学习更为重要的。例如,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自己洗袜子戴红领巾;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好吃的东西不要单独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分享;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观念。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要因为爱他就变得没有原则。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要将关注孩子的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让孩子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作为家长,更要让孩子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2.3 身正为范,发挥自身示范作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祖宗也留下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所以,家长希望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自己就首先要有什么样子。用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比喋喋不休的语言教育效果要好很多。所以家长要端其行正其身。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让孩子成才,这是个技术活,不是只有爱就足够了。看这颗种子在你的手中长成参天大树还是盆景,取决于你的“技术”:爱的技术和培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凤.谈小学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教育探索,2005(7).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4

关键词:独生子女群体 特点 教育途径

由于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经济转型、社会竞争和就业生活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独生子女群体的心理问题表现地非常明显,并且导致了许多的问题,被高校教育者广泛关注。了解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对于高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真正的了解了他们,才能融入他们,把握其心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 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主要问题

独生子女作为家中的唯一孩子,受到家中长辈的过分溺爱,在如此宽容的环境下成长,自有其独特的性格。独生子女具有兴趣广泛、有主见、知识面广、特长较多等优点,但是他们同样也具有一些缺点,例如表现欲很强,心理承受能力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家里的时候,独生子女的方方面面都会被长辈照顾的很好,要求的事情也都能很好的被满足,但是到了学校之后,学校里人才济济,他们会在竞争中失败,从而消极的面对学习和生活,认为别人抢了他们应得的东西,造成心理偏激。另外由于他们缺乏和家人以外的人沟通,会在学校期间产生自闭心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会给他们今后的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由于在家庭里独生子女是唯一的孩子,家长们会对他们过分的溺爱,以至于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等到学校之后,很多学生面临着自己处理吃穿住行的问题,很多人由于缺乏经验,很难在刚开始就处理好这些问题,导致情绪波动大。他们会在学校里表现出很强烈的不适应性,会产生恋家情况,严重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心理。

(三)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由于父母在家里对独生子女都是百依百顺,导致了他们到学校之后,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不会顾及同学的感受,不懂谦让,和同学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同时由于他们的争强好胜,导致朋友较少,日常交际能力较弱,无法得到真正的友谊,体会不到学校生活的乐趣。

(四)责任感较差。很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对纪律不看重,不屑于与他人协同合作,我行我素,没有全局观念,缺乏责任感。同时,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懂得自己对家庭应负起的责任,对国家应负起的责任,不能把自己融合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利于今后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教育途径研究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对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辅导员要认真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保证独生子女教育正常有序。

(一)加大心理课程的开展。学校应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只是用这些宽泛的概念来教导学生。教师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出发,不断获取新的心理学教育知识,提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站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把学生当朋友,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里面,用朋友式的述说,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养成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品质,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的保密,避免在公共场合宣讲,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二)加大对责任教育的宣传。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学生间相互合作完成任务的课程,并细分每个人应该负责的领域,加强他们通过协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让独生子女学生担任班干部等,培养起他们的责任感。总之教师应该认真了解独生子女的责任感状况,不断的加强责任教育的宣传,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应该肩负起的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

(三)结合家庭进行全面教育。很多学生是异地求学,但是和家庭的联系却相当密切,所以学校应首先意识到家庭对学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辅导员在处理独生子女问题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在从家长那里获得学生情况的同时也使得家长更了解孩子在校的作为,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有针对性解决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保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合理适量,不然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增加实践课程。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自己掌握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增加实践教育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加强他们和其他学生的沟通交流,还能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真正的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从根本上养成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习惯,给学校教育减轻负担,使家长们放心。

三、结语

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教育对于其良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在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基础上,对于独生子女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防范,通过适时合理的引导,保证独生子女在学校教育中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度,保证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明涛,李冬霞.浅谈独生子女大学生生命观的几个问题[J].学问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5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80-03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呵护孩子,转变为既要呵护孩子,重视孩子的质量,又要重视家庭教育,保证其教育的效果,许多家庭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并且甘之如饴。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教育更是尤为关心,围绕着他们的成长、成才问题倾其所有,心甘情愿。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也影响着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对于国家来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才是响应了我国少生优生政策的直接体现。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广大家长们为孩子付出了巨大艰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但与此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家庭教育不够理性

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家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多子家庭中,家庭教育有重新调整的机会。如果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陈宫,那么还有机会在下一个孩子身上重新进行。可独生子女家庭就不存在这样的机会,他们的家庭教育机会有且只有一次。家长们殷切的盼望着孩子们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如果他们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家长们就会觉得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睦。目前,这种家庭教育不理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从古至今,孩子一直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孩子有无限大的包容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期望。尤其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比,父母可以包容他们任何的缺点,同时,也对他们寄予厚望,甚至有些“厚望”已经超出了孩子自身的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盲目,不够理性,出现一些荒唐现象:即使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也会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和其他伙伴发生争执时,父母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并不指出孩子的过错……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当前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考试成绩也尤为关心,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才,分数几乎成了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因此,一些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能够提高分数,就会实行奖惩制度,分数高时,就会多发放零花钱;相反,分数低时,就会少发放或者不发放,甚至还会出现父母打骂孩子的情况,这也促使了孩子为了能够提高成绩,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考试作弊、改分数等等,这无疑会对孩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不单单存在于成年人之间,也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喜欢什么,出生不久就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书法、画画、写作、钢琴等等,他们希望孩子学得更多,会得更多,将来得到的更多。有的父母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替自己完成心愿。不可否认,父母的这些付出一方面可以积累孩子的知识储备,开发他们的智力;但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过多也给孩子带来了精神压力,导致道德教育的相对不足。这些都不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发展要求[1]。

(二)家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观都是希望子女成才,而成才的必经之路便是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分数去获得。因此,不少家长都围绕着如何高效的学习来教育孩子,这也体现了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性、片面性。具体表现为:

1.忽视对独生子女集体意识的培养

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每天陪伴他们的只有长辈们和不会与之交流的玩具,这也使得他们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共同分享。加之长辈们的过渡溺爱,长此以往,会让独生子女养成孤僻、自私和任性的品行。

2.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目前,许多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是一种只有学习好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放假对于孩子来说,也只不过是换个环境学习而已。父母不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不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并以“浪费学习时间”、“耽误学业”为由,把孩子禁锢在家里,让孩子面对写不完的作业和习题。

3.忽视对独生子女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更是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不少父母不让孩子走进厨房,帮忙做饭;孩子的脏衣服更是由父母全包。孩子遇到困难,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首当其冲的往往是父母。这就造成独生子女缺少自主意识和劳动观念,进而具有较差的独立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忽视对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的锻炼

当代社会物质资源极其丰富,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过得好一些,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玩具、电脑、营养品等。家长们只要听到某某品牌的营养品有助于孩子的发育,无论价格多贵,都会不遗余力的购买,这种盲目消费造成了孩子的营养不均衡,“肥胖儿”也屡见不鲜。加之父母很少让孩子参加活动,一味的学习、学习,缺少体育锻炼,因此这些孩子并不健康。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为了能让孩子金榜题名,学有所成,家长们用尽各种教育方法,其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当的方式。比如:首先,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承包了孩子几乎所有的劳动,穿衣、整理书包、洗袜子等等,他们为孩子提供的过多的关心和帮助,长此以往,致使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自理自立能力较弱。其次,较为常见的就是父母打骂孩子,他们平时不注重方式方法,出现问题只会用暴力解决,仍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认为父母永远是对的,孩子的错的,孩子只能服从父母的命令,按照父母的安排做事,不能对父母说“不”。这种行为只会压抑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产生和父母对立的情绪。再次,也存在这样的父母、他们以工作为重心,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表现。认为学校才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老师没有教育好,他们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也导致了孩子对父母的不满。还有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是有些父母经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但不称赞自己孩子的优点,甚至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较,甚至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孩子,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德育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已经把过去的“应试教育”逐渐的加以改革和完善,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多途径的成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更应该注重其教育方式,要有h见卓识,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学校的育人理念,让孩子不单单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在学习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乐观积极。帮助他们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培养独生子女的多方面能力

父母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时,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首先是要培养独生子女的自立自理能力。把他们放在和父母同等的位置上,参加家庭劳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鼓励他们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努力克服,自己解决不了时,再寻求他人的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躲避劳动,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其次是培养独生子女的集体意识。不少父母每天都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断的学习,很少让孩子有机会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这也使得一些孩子不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与其他小伙伴多交流、多沟通,更要教育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时,懂得谦让和分享,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2]。同时还要鼓励孩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父母要定期和孩子去锻炼身体,这不仅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好处,更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家庭更和睦。

(三)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和睦家庭

家庭环境会影响家中每一位成员的身心健康。作为父母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严于律己[3],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能采用老一辈人的教育方法,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父母平时也要多读书,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不仅会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对孩子起到一个耳濡目染的效果。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也要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因为父母喜欢什么就要求孩子学什么,这样只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父母在要求孩子全方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十分重要。要做到爱孩子,但不宠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放在家庭成员之上。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只是普通的一员,毫无特殊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这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更适用于家庭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要全面、正确的了解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能因为他们的“唯一性”,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第二,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会让孩子变得更好[4]。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多夸奖孩子,称赞孩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父母的骄傲。同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不能一味的赞美孩子,在他们犯错时,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过错,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惩罚,让孩子在未来可以更加积极正确的面对自己犯下的错。第三,家庭中要形成一种民主氛围。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能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孩子的想法,使孩子惧怕表达。

(五)加强同学校老师的联系

孩子的主要教育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父母要和老师勤沟通,密切配合,互相交流教育信息[5]。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在了解他们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帮助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他们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和孩子的沟通。

总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多子家庭教育方式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在这种环境下对毒症子女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为了更好的培养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使其成才,家庭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全方面、多方位的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与学校老师保持一致,齐心协力,只有这样,独生子女才会更积极、健康,家庭才会更和睦,社会才会更进步。

――――――――――

参考文献:

〔1〕刘畅.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徐运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82-83.

〔3〕龚晓洁.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121-122.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6

由于独生子女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人们往往把很多教育问题都归咎于此,并天真地认为只要有兄弟姐妹,教育就会很容易。但数量不能保证质量,儿童心理学专家也已经发现多子女教育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两个孩子的教育同样要求父母有独特的教育智慧。

我常常问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父母,怎样处理好孩子的矛盾。几乎所有人都说:我会不偏不倚,公平对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据我的观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公平对待”的案例实在不多。

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们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公平”。

公平不是同样对待,而是该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

这里我想提醒我们的爸爸妈妈两件事:第一,帮助大宝顺利完成由独生子女到非独生子女的过渡。第二,当孩子大一点后,要处理好两个孩子间的冲突。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护大不护小。

先讲有关大宝的过渡。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家庭:妈妈一直想要有第二胎,但是女儿一直说不要弟弟妹妹。有一天,4岁的女儿突然松口了,说:“有一个弟弟妹妹也好,可以和我一起玩。”一年以后,妈妈果然给她生了个小弟弟,全家都很高兴。可是没过几天,小姐姐就不干了,因为这个只会哭闹的小弟弟,不但不好玩,而且把爸爸妈妈原先给自己的注意和爱全都拿走了,所以她就反悔了,整天又哭又闹。妈妈很委屈地问:“不是你说要弟弟我才生的吗?”女儿也很委屈地回答:“我现在不要了呀……”

这个案例给我们两个提示:第一,不要以年幼孩子的一句话来作这么重要的决定。因为年幼的孩子还不能对弟弟妹妹的到来所产生的变化有一个客观的预判。像这位小姐姐,她就不能比较全面地预想到弟弟的到来会对她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有的爸爸妈妈会对大宝说得很清楚:弟弟妹妹到来后,爸爸妈妈要多照顾小宝宝了。大宝一开始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一旦失去父母的关注,还是会承受不了。第二,要切实帮助大宝转换角色,要让孩子加入到欢迎新生命的行列中来,让大宝做些切实能做的事情,可以让大宝一起去选购弟弟妹妹的小床、布置房间等等。妈妈分娩前后,有的父母会把大宝送到别处暂时住几天,这样做特别会伤害大宝的感情,这时最好把大宝留在身边。总之,要让大宝成为一个提供帮助的欢迎者,而不是父母宠爱的争夺者。

当小宝宝一天天长大成为哥哥姐姐的玩伴时,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冲突。在这里我再说一个家庭。我有一个朋友有两个孩子,哥哥5岁,妹妹 3岁。每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妹妹总是用尖叫声求助于父母,而大人一出来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哥哥:“你是哥哥,她是妹妹……”这样做的结果是兄妹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有一天,哥哥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因一件小事把小妹妹打得鼻青眼肿。

很多父母会像我的那位朋友那样,遭遇此类问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护小”。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委屈了大的,宠坏了小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先要“护大”。

其实“护大不护小”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大的得到尊重后,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护、谦让小的。所以要培养二宝对大宝的尊重。要知道大宝也还是孩子,如果你没有帮助大宝树立威信,他就不能理解你所说的哥哥的意义。冲突一发生就“批大护小”,其实对两个孩子都不好:大宝因为委屈越发憎恨二宝,而二宝则学会了因为一点小事就尖叫,日后甚至会利用大人去欺负大宝。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只会更加对立仇视。

不仅在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护大的,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在二宝面前树立大宝的威信。培养大宝学会使用权力的同时,也要培养二宝如何和大宝交流。例如,当大宝会算钱了,去超市的时候,可以给他一点钱带着二宝在超市里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时候二宝就不得不服从大宝。如果大宝能为二宝买一些东西,你就要表扬他。这个过程中也让二宝学习怎样向大宝要求和商量。

《三字经》上说得很好:首孝悌。“悌”,就是对兄长的尊敬。在学习知识之前,孩子首先要学的是对待父母和兄长的顺服态度。如果你每次都当着二宝的面骂大宝,二宝能尊重大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