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

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范文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中小学中进行了综合课程的探索,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教育组织也将课程综合化作为一项教育改革的政策写入了教育文件中。在艺术教育方面,各国的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设置艺术学科群,制定融各门艺术学科为一体的艺术教育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每一门艺术门类仍然相对独立。二是设置艺术学习领域,综合数门艺术学科的内容进行教学。三是依然采取分科的方式,以美术或音乐学科的概念或体系为中心,在部分单元中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

    2001年6月8日,中国教育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此《纲要》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第二条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合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为了适应课程变革的需要,同时保持美术学科自身的特性,又考虑到我国美术教育的传统以及教师的接受程度等诸方面的因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究与制定小组决定采取学科综合的方式,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近年来,国内外的美术教育者们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已开发了许多以美术学习为主导的“综合·探索”教学活动。当然,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我们也在积极努力的实践、探索着。

    美育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科相行不悖。

    1.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卷,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我在上《太阳、月亮、星星》一课(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时,以音乐欣赏作为引导:播放一段激昂而有节奏的乐曲让学生体验太阳升腾的感觉,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曲伴随着细微的铃声和海浪声的幽雅乐曲,想象月亮、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的美妙景象。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在课程中巧妙融合,利用通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想象、体验并表达天空的美丽景象。

    2.与文学相结合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尽相符而已。在美术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孩子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相结合。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的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例如:在绚丽多姿的风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描绘壮美祖国山河,故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

    4.与常识学科相渗透

    一位美术老师选择了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及原因》,以梧桐树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绘画、文字、摄影等方式,记录梧桐树从10月至第二年1月的变化。这一学习活动,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学生按自己的意愿组成12人的课题组,再分成3个小组,每组4人,组长经民主选举产生,每位组员都承担一部分职责,贵重设备(如照相机等)作为共享资源。第一阶段为观察阶段,学生记录每天的气候、气温变化;每周描绘同一棵梧桐书的树叶,并拍摄这棵树的照片;每周五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则针对学生描绘树叶方式的概念化的问题,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树叶形、色的变化,学习用多种色彩表现秋天树叶的丰富色彩。第二阶段为总结阶段,学生们将采样、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汇总与交流,写出了题为《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的小论文。与此同时,小组成员采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了主题为《树叶的生命》的绘画作品,布置了摄影展览,并创作了小剧本,设计人物的服装、道具和舞台背景,排演舞台剧等。

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范文2

(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摘要】声乐是高校艺术型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科目。近年来,随着声乐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迫切的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教学实践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探讨了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措施,旨在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声乐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实践需求高、专业特色鲜明等特点,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很高=在声乐教学中,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客观条件及努力程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教学设备、设施等。要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就要以这三方面为切入点,逐个击破各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以学生为切入点

现代教学中,必须始终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真正实现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声乐学习的难度很大,技巧性很强,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产生各种困惑。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适当的进行心理干预,从正面激励学生

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心态,遭遇困难时要面对困难,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不要一味地逃避。学生只有建立起了积极心态,才能投身学习中获得跟多的知识”。

(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每个教学对象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1.使用区别对待的教学法,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和声乐基础有所不同,所以并非所有学生的学生都在统一起跑线上,在前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进步也有较大的差异。为缩小这些差异,教师要有意识的使用区别对待的教学法,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策略。比如,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练习,从而弥补学生原有的不足,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学习的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

反复声乐练习比较枯燥,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教师要适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在发声练习的环节中,可以运用比喻教学法来启发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运用演示法让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到呼吸与歌唱肌肉群的外在表现,并能够使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在听觉上明确对与错。在练唱歌曲时,可以运用语音教学法将母音说“圆”,训练咬字吐字;然后,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声乐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的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要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要借助于课堂、校园演出、课外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情感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延伸舞台的方法,增加实践活动的课时,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去锻炼,在舞台上运用所学的声乐技能技巧来完整的演绎每一首歌曲。教师要指导学生,但是不要过分干涉学生,让学生探索演唱时声音、情感应该如何表现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演唱技巧。

(三)总结学习方法

声乐学习需要学生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适合其自身的技能训练的方法(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反复练习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印象深刻;最后,学生在教师教授的学习习惯中,加入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以教师为切入点

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声乐教学的专业性极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一名大学声乐教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掌控整个教学活动,发挥典范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积极为自己营造提升的空间。第一,积极参与学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和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第二,教师要珍惜每一次提升自己素养的机会,充分利用好比赛、交流、演出等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发现声乐学习中的一些很好的技巧,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第三,积极与其他音乐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探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交流中发现教学规律,并指导日常教学的进行;第四,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在不断扩充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自己的教育能力、心理分析能力等;第五,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引领和激励学生积极的投身学习中。

三,学校的切入点

学校为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提供了环境,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声乐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各种软、硬件设施。首先,学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积极开展各种比赛,进行学校间的交流,聘请专业音乐家讲课等;其次,要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包括良好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等;再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结束语

高校中的声乐教学是一个庞杂的工程,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比较复杂,短时间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的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中潜在的问题,最后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要发现教学的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虹羚关注声乐教育发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谈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家教世界,2013(07): 160-161.

[2]金鹃飞,营造课堂良好气氛提高声乐教学效率[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150-151

[3]付文娟,刘克利声乐教师洞察力的重要性与有效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1):1 43-151.

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教学语言;有声语言;无声语言

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学科,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得教学语言在整个教学中尤为重要。所谓的教学语言是遵循一定原则的教师职业语言,它要依据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预想结果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采取“一师对一生”的个别授课形式,操作起来非常主观性。因此,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声乐教学中的有声语言

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将自身掌握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以获得良好的的教学效果,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相对的提高。根据声乐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不断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语言,其中声乐教师的有声语言成为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想象描述性语言、指示命令性语言、解释讲解性语言。

(一)想象描述性语言

想象描述性语言是指声乐教学中教师为启发学生领悟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能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生动形象、简单直观的有声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想象描述性语言是最丰富的,使用也是最广泛的。对各种不同的教学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想象描述性语言。

1.关于气息的常用想象描述性语言

用闻花香的感觉吸气,用半打哈欠的感觉吸气,用吃惊的感觉吸气,用搬重物的感觉吸气。

以跳音为主的气息训练中,想象就像蜻蜓点水一样富有弹力。

以连音为主的气息训练中,如同游乐园的风车不停的转动,均匀流畅、连绵不断。

2.关于喉头的稳定

喉头长在胸口处,每一个音好像都在这发出。

歌唱喉头的稳定就像喝水前一瞬间的动作。

喉头就象提琴的“马子”,要是“马子”来回动,这琴就没法拉了,歌唱也是这个道理。

3.关于歌唱腔体的打开和通畅

用半打哈欠的感觉体会口咽腔的打开

用哭泣的感觉体会胸腔通气的感觉

4.关于歌唱的整体感觉

歌唱的感觉犹如“放风筝”般的轻松。

每个母音贴在胸口“说住”,气息往下叹,同时声音往上哼,做到“有上有下两头走”。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这种语言的使用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声乐教师在使用此种语言时各有自己的习惯。想象描述性语言能把抽象的声乐技巧变得具体化,直观化。所以在教学中,声乐老师应尽可能采用生活中的想象来启发学生,使他们领会教学意图,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v二w指示命令性语言

指示命令性语言是声乐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演唱的情况,指示命令学生调整身体某一部位来协调歌唱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这种语言具有直接性,语言精炼简洁。对具有一定的歌唱生理基础知识和一定歌唱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运用恰当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关于打开喉咙的

半打哈欠状态

小舌上提

笑肌抬起,拉紧后咽壁等

2.关于气息的

口鼻同时吸气,在歌唱发声时,这种吸气方法即快又深,是一种最恰当的歌唱吸气方法。

两肋张开,横膈膜下降等。

3.关于歌唱的站立舞台形象表演

双脚站稳,身体直立,双肩微后展,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

下巴自然贴胸,露出下牙,舌头放平,轻抵下牙,眼睛往远处看,颈部挺直.

v三w解释讲解性语言

解释讲解性语言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歌曲的时代背景、艺术表现 、音乐内容、艺术形象分析等相关知识,声乐教师用叙述讲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要求声乐教师语言清晰、简单明确,在教学中经常用到。

例如,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演唱法国古典歌剧《卡门》片段时首先要对整部歌剧人物角色进行分析讲解:《卡门》,四幕歌剧,作者比才。1875年初演于巴黎,剧情取自法国作家梅里美(1803―1807)的同名小说:《警卫团军士唐》霍塞与走私组织中的吉卜赛女郎卡门相识,坠入情网,以至离开部队,参与走私。对卡门人物角色分析:卡门,法国19世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烟草女工,她有着普通劳动者热爱劳动、向往爱情、崇尚自由、热爱生活的强烈欲望。这个吉卜赛女郎,能歌善舞是个美丽可爱的姑娘。

在给学生解释呼吸时,解释为用鼻子闻花的感觉体会,练习时感觉花的“香味”v意念w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注意体会鼻子闻花时小腹起伏的动作上,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

二、声乐教学中的无声语言

声乐教学中的无声语言是相对于有声语言来说的,是通过身体的行为、动作、姿态以及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活动。

由于声乐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有些内容很难用语言来讲解清楚,而无声语言通过特殊肢体语言来形容,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优势,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主要有表情语言、手势语言、体势语言。

(一)表情语言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交流信息的语言。表情语言直观形象,可以无障碍的传递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表情语言应用的比较多很实用。

1.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给学生进行母音的训练。例如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的发出“a”元音,声乐教师往往会提前作出该原音的口型,提醒学生观察模仿。

2.在进行呼吸训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接的理解快吸慢乎等技术。声乐教师可以想象自己的好朋友很久不见,突然见面很吃惊的表情,引导学生。

v二w手势语言是通过双手的及双臂的动作传达信息,应用比较普遍。

1.在指导学生进行气息训练时,例如吸气时把两肋吸开,横膈膜下降拉开,声乐老师常常把双手放在腰间,模拟横膈膜拉开的动作,给学生进行手势示范。

2.在向学生讲解声音走向、集中时,声乐教师会举出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穿针引线”,然后老师会用双手进行模仿,进行示范讲解。

(三)体势语言是通过人体的不同姿势的变化传递教学信息,应用也很普遍。

1.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时都会用到体势语言。眼睛平视向前,肩膀放松,脊椎立起来,喉头部位肌肉保持松弛等方面进行讲解。

2.在教学中声乐老师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老师的吸气时的肌肉运动状态,常常以自己的体势来让学生直接感受理解,这种教学语言要比有声语言更直接有效。

教学语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媒介,是课堂教学信息的主要传播工具,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声乐教学是一门特殊抽象的学科,这使声乐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的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语言,以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晓舜.《谈谈课堂教学语言》.《人民教育》,1999年.

【2】何齐宁.《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新探 》.教学理论与实践 ,1995年.

【3】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

【4】沈湘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

一、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背景

我们选取的B民族大学是一所年轻的民族高校,其在校生来源广、民族多、学习基础差异大。该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主要面向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专业学生开设,属于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共16周32课时,修完该课程可获2学分,结课采取开卷笔试的方式。授课教师情况。B民族大学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是两位女教师,她们长期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所以尝试探索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一方面基于对该教学理念与模式的了解,另一方面基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在实施之前,任课教师之间进行了教学专题、翻转内容与方式等的专题研讨,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进行了学情分析。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我们将“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专题,根据不同专题设计了“教师讲授+提问答疑”“预习分享+提问答疑+内容小结”“语音/视频学习+个别辅导答疑+内容梳理与小结+联系拓展”等可供选择的翻转课堂方式。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先进行个别章节内容的翻转课堂,逐步尝试基于此的“半翻转课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后实现课堂全翻转。学生学情分析。在开始教学任务之前,笔者与学生所在学院辅导员进行了交流,并在授课伊始通过发放与回收小纸条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诉求、教学需求等。从收集到的学生反馈信息来看,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班班额较大,有119人,上课时间为上午10:00~11:40;舞蹈学专业教学班班额小,有32人,上课时间为下午13:30~15:10。两个教学班大部分学生习惯上课听教师讲,课下自学仅能够完成课堂布置需上交的作业,其学习诉求是获得学分并助力教师资格考试,希望教师教学以趣味性为主。

二、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

翻转课堂的实施是翻转课堂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相关研究和应用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分析了B民族大学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的师资、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具体体现在课前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调整三个方面。

(一)翻转课堂设计的核心要素: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在设计良好的学习活动基础之上[2]111。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组学习活动为主,如何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和学生有意义的深度学习至关重要。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引导,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前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线上、线下学习环境的创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结合“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安排,教师在第三周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专题“教育的形态与功能”,并提前告知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教师课前布置的自学任务主要有阅读参考书目中的相关章节内容、听教师5分钟语音微课堂、观看5分钟教学微视频、思考并回答自学问题;课堂主要进行问题答疑及教学内容梳理。针对“教育形态”的课堂教学,教师设计了自学问题讨论交流、小组分享观点、答问与提问、教学内容梳理与小结四个主要环节;针对“教育功能”的课堂教学,教师设计了自学问题答问、小组交流与分享、提问与答疑、教学内容梳理与案例讨论分析五个主要环节。

(二)翻转课堂实施的主要模式: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型翻转课堂是我们对于该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定位,是以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展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97。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育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探究的关键在于确定问题,主要包括课前疑难问题和课堂提问。我们在两个教学班“教育形态”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教师课前强调需要进行课前自学,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课前自学,在讨论交流、小组分享观点与提问过程中出现不参与、不讨论的问题,学生普遍表示太忙没时间查资料,部分进行课前自学的学生仅限于了解内容框架,经验性的回答自学问题,缺乏教育学语言的运用,且存在无疑问、不会提问的情况。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前自学调整为课堂导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快速查阅资料并进行分享,在学生发言后进行内容梳理,师生对内容进行小结。与课前教学设计相比,答问与提问环节效果不佳,学生答问流于日常缺乏学科语言,提问成了教师的任务,学生处于失语状态;教学时间有延长;学生参与讨论及师生互动方面略显被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两个教学班“教育功能”教学过程中,两个班均出现了提问与答疑环节虚设的情况,学生无疑问、不发问,教师只能改变策略,通过提问和随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参与其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梳理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课间与学生交流发现,该专业大部分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偏爱技能学习与训练,排斥理论学习,尚未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不喜欢教师讲授,又习惯于教师讲授;他们喜欢小组讨论,又习惯于讨论后的沉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并且梳理学习主体的意识成为翻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三)翻转课堂课后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翻转课堂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多元教学方式探索的教育理念变革,需要教师在“目中有人”的前提下落实“以人为本”,发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课堂唱独角戏的状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激情,由教师“独唱”到师生“对歌”,构建师生互动对话的课堂;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师生共奏和谐乐章。在课前设计和课程实施后,我们进行讨论交流,一致认为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让学生变成课堂学习的行为主体?教师如何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将课堂注意力转移到学生和学习身上?随后的教学内容进行过程中,我们从“把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出发,尝试以问题探究为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第一,采取“课堂任务驱动+学生小组研讨+分享总结点评”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研讨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在“教师与学生”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微视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言,总结和点评时教师也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第二,采取课下小组合作进行“教育话题”选择、准备,课堂进行汇报、分享的方式,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分享教育热点、教育著作、教育影视作品……小组汇报或展示的方式可自行设计,汇报加评析时间10分钟,旨在让学生学会用教育学的思维去分析教育实践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准备的农村教育、家庭教育、校园霸凌等内容引起了关注与讨论,展示的方式除采用PPT讲解外,还有小品、系列直播“开讲啦”、走进直播间谈教育等方式。第三,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实践作业”的方式,如针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施”这部分内容,教师梳理教学理论内容,进行精讲,学生自学教学实施内容,并结合专业撰写教学设计或教案在课堂进行说课或讲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舞蹈学专业教学班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完成教学设计或教案并现场展示,效果相对较好,但在音乐学专业教学班中因班额大、耗时久难以实施,转而实行课下完成教学设计或教案并在课堂展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复制下载现象普遍。基于此,在这章内容结束前,教师就教学设计与教案撰写的要求与学生进行分享,并结合学生专业展示优秀教案供学生借鉴。

三、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思考

结合B民族大学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一学期“教育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可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但考虑到教学内容及学生现状,需要从实施主体理念及方式、学习主体的认知与态度出发,探索适宜的翻转课堂方式。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实施主体是教师,其教育理念与思维的翻转是关键。在信息时代,高校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实现由“教书匠”到“领航人”的转变,更应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好,不仅要强化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应多渠道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设计与组织好教育活动,扮演好“组织、引导、引领”的角色,发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作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较低,主动性不强,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再结合视频、讨论、案例等将其心留在课堂,使其逐渐发挥学习主体的功能,助力实现培养和鼓励创造性的大学本科教育———使学生能够在一生中继续开发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及拥有内在动力一直学习下去的能力,目的是获得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奖励和愉悦[3]233。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其对课程的认知与态度决定着参与状况。翻转课堂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将课堂注意力从老师转移到学生和学习身上[4]。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成为自主、自立、自律的学习者为目标,正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低兴趣,了解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与擅长的学习方式,关注其发展与学习。可以说,探索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介入和引导来促进艺术类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正确对待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同伴间合作交流,提升其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学习不依赖于施教,而依赖于学习者自我激励的好奇心和自动开始的行动”[3]263。民族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应采取渐进方式,由“课上半翻转”向“课上、课下全翻转”过渡,根据教学内容、班额、上课时段灵活设计课堂翻转,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习意识与思考能力。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塑造能够做全新事情之人,而不仅仅是重复前任做过的事情之人;应该是塑造具有创造力和擅长发明之人,应该是塑造具有批判能力的发现者,可以证实而不是全盘接受给他们提供的东西。”我们希望艺术类大学生目前这种“依赖施教又讨厌施教”的状况得到改善,在课堂上能够逐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变得“乐学且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