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主要内容范文1
论文摘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篮球已成为高中的一门选修课,更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对高中篮球课准备活动的作用,改变准备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等来增加新颖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理念服务。
一、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改变传统的局限教学论角度进行学科教学改革思路,倡导从课程论角度思考学科教学[1]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理念在高中体育课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篮球教学中更是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准备活动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篮球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二、高中篮球教材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前,篮球教材有专门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单个技术的学习和简单组合技术的练习,进而学习较为复杂的组合技术练习,最后在正式比赛的实践中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术水平。而新课程改革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篮球专项教材。而主要内容的由各个学校的老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原有基础制定的,不同的技术水平有着相对应的学分,所以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目标。虽然二者的主要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内容都包含着篮球裁判知识的传授。
三、 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准备活动作为体育课组织结构的一个部分,主要是为体育课基本部分的教学和练习服务的。它的目的是使练习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很好的准备。从生理上讲,有效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韧带、关节得到舒展,增强肌肉的血流量,提高机体和肌肉的热量和温度,改善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加强肌肉的放松与协调能力,预防肌肉的损伤,克服机体的惰性,让身体的各运动器官得到充分的准备。合理的准备活动,无疑能提高练习者完成某具体动作的幅度与力度,使练习者的练习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准备活动可以合理地利用有意注意规律和无意注意规律来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以饱满的情绪、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4]。
四、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高中篮球教学准备活动的基本方式
1.篮球教学准备活动中采用篮球游戏的方式
每个人都喜欢玩,中学生也不例外。实际上,游戏也是玩的一种。篮球课的结构跟其它体育课一样,也是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的。开始部分时间较短,以准备活动为主,为基本部分的学习起辅助作用。这时,准备活动可采用有针对性的篮球游戏的方式。篮球游戏是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把各种篮球的基本技术改编成游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从而掌握篮球运动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一种活动[5]。如:课的主要内容为运球。这时,就可以采用“运球抢球”的游戏。方法:10人为一组(分四组),使用半个篮球场,其中两人运球,其余人分散场内移动,如运球者在边运球边追赶中,用手触及谁的背部以下部位,则两个交换角色。
2.篮球教学准备活动中采用音乐的方式
体育课的不同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音乐,促进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在上篮球课时,心率是逐步上升的,所以准备活动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此时选择的音乐应该是有着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特点的,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迅速调动学生的兴奋性、积极性,同时使整个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轻松和愉悦的气氛,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快乐体育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在篮球教学准备活动中体现出来。然而,这过程最好分前后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节奏稍慢,逐步加快过渡到后一部分,为篮球主要内容的练习做铺垫。
3. 篮球教学准备活动中巧用其它球类的方式
在篮球教学准备活动中,引入其它球类的使用。比如实心球。具体作法:两人一组(一个教学班分为若干组),背向对方站位,取好位后双脚不动,两人共同使用一个实心球。A拿球通过转身从某一方向把球水平递给B,B则从另一方向把球水平递给A;同样的方法,A通过胯下把球递给B,B则从头顶把球递给A。几次之后,反方向进行。实心球小而重,学生在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增加力量才能控制好球,进而控制自己的重心。这样的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新颖,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等素质。也可以利用其它球类,比如排球。
五、结论和建议
1.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下,根据篮球教学工作的特点,准备活动依据课的主要内容制定相应适合的练习内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学质量,旨在为新课程理念服务。因此,准备活动中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内容、改变组织形式是必要的,是适应时代的需求的。
2.建议
在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广大体育老师必须对现有准备活动锐意进行改革,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水平,竭尽全力设计出更多、更好且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充实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徐焕凤,汪潮.试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8)
[2]钟启良,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
[3]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
体育课程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 运动技能
一、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教学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可使学生学习和基本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较好的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正确理解运动技能教学
(一)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界定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加、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改变等方面。”另外还提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体育课程改革不是去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来补充、丰富和完善原来的‘三基’”。
(二)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有些非竞技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但是不能将以非竞技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理解成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而看成活动课、游戏课或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内容,教法新颖,才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
(2) 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练习,也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建设
(1)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育人功能。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将运动技能的教学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
(2)运动技能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各个水平段应有所区别。
(3)新体育课程所强调的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选择,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运动技能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由于运动项目很多,而学生的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有限,这也决定学生的运动技术学习内容应该有所选择。
(四)运动技能教学与师生
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第一要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提高也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挑战自我、展示自我、交流结友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和提高,体育课只能是浮浅、乏味的游戏,只能是趣味体育活动。从终身体育的角度考虑,如果现在的体育课不实实在在地教一些运动技能,学生又如何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哪里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呢?
作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急需解决为什么要教运动技能和怎么去教运动技能等问题。合理地安排教材的教学时数,建立单元课时的模式和规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认真学习,课外要花时间进行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好课堂上所学的运动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运动技能间的相互迁移与干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形成和结合技术的临场发挥。这一规律倘若把握得好,就能促其迁移、排除干扰、缩短单项技术与结合技术的教学训练过程,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四、运动技能与体育课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并在某几个领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一)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教学之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为主要目的,而且在内容标准里面专门设立了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指出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明确目标,体育课程改革不是要去改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补充。通过对运动技能的理解,自身健康发展体能的发展,人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课标》不仅没有忽视运动技术和技巧的学习,而是更加重视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
其实体育新课程并不认为体育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更重视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很多体育教师现在都认识到,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意义。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能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当然,我们也要改革传统的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变换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运动技能。在初中段投掷类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我始终坚信体育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深刻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各领域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本校实际发展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学得活、乐而不空,就是讲究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奖惩制度的制订和安排,而不是摒弃运动技能的教学实施。体育课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还要重视技能技术的教学,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有关体育的知识,要全面的教学体育,不能偏面的教学。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和当前的改革的主题,绝不是削弱和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要进行有益和有效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运动技能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主体,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能本末倒置,要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主要内容范文3
1.1留学生体育课程定位不够准确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定位不够准确主要体现在:一、体育课程功能定位模糊。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留学生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尚不能明确地知道体育课程对于留学生的具体作用和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楚。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是什么?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树立怎样的价值取向不是很明晰。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它是体育课程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体育课程目标定位模糊会造成体育课程建设的无序与混乱,同时,也会使课程目标与留学生体育学习现实需要脱节,很难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
1.2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调,主要体现在:一、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武术套路(包括长拳、太极拳、刀术、剑术、棍术、导引)、散打术以及气功为主,并没有过多地将时尚体育内容设置其中,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留学生对多元体育文化的现实需求。二、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留学生课余体育内容主要以体育欣赏、现代舞蹈、体育艺术等为主。而现实中来自五湖四海,对体育文化有不同层次需求的留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他们既有体育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有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因此,单调的体育课程内容既不能有效满足留学生体育实践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会使他们对体育课程学习产生厌倦。
1.3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管理缺乏
体育课程管理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体育课程管理会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将难以保证。我国高校留学生分布很不均衡,一些高校留学生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人数差异较大,这给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带来难度。我国一些高校暴露出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不规范,体育课程教学监管不到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以及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管理不到位。
1.4留学生体育课程发展指向不明
我国每年有约30万左右的来华留学生要接受体育课程的学习。这对于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如何通过体育课程建设,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接受和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挑战在于如何建设留学生体育课程,满足庞大留学生群体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既要把握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同时还要顺应国际教育的新潮流。当前,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思路不明确,主要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课程开设内容,观念陈旧、视野不够宽广,缺乏前瞻性和全球化视野,不适合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多样性发展。
2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困惑
2.1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的差异化不好体现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体能水平和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让他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和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课程目标有相似的地方,但因学生的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其体育课程目标也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相似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其身心以及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其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还应包括加深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从而使身心得到陶冶,促进地域以及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但是,这些差异化的体育课程目标如何体现并具体实施?是当前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困惑。
2.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不好把握
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性不好把握,主要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留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现实中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学习锻炼需求会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就留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研,留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不仅仅是我国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他们还对国际流行的体育时尚项目感兴趣,比如:棒球、垒球、飞盘、橄榄球等项目。如此以来,丰富的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不应局限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接受留学生的高校体育教育条件不同,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合理把握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就比较困难。
2.3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好确定
我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体质差异较大,各自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十分广泛。在这样的前提下构建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困难较大。主要体现在:是以体育学习过程评价为主?还是以体育学习结果评价为主?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是以定性评价为主?还是以定量评价为主?这些评价方式如何体现尊重留学生的体质差异、文化差异等。西方国家体育教学倡导的是自由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而我国体育教学则是“填鸭式”教学,在规定的框架和模式下开展。基于此,更不好构建科学合理的留学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3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3.1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以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切实增强他们的体质水平,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留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使他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使体育课程成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体育教师组织留学生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体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留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留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体育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要树立以学生参与性、锻炼过程为主,以运动技术、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愉悦留学生的身心、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文化交流、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
3.2完善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就是要以纲要形式编写留学生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并以指导性文件形式规范和约束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各高校应编写《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的性质、目的及基本任务。各高校要制定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确定体育课程授课对象和课程内容。例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确定、学制和学时安排等。体育课的类型要明确,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要构建留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在课程考试内容、学习成绩评定计算方法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并具有可操作性。要认真选编体育教学内容,吸收体育学科领域新知识,及时补充、更新教材内容,选择正规权威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留学生体育教材。
3.3不断丰富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课程内容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内容的竞技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内容的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只有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才能满足留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因此,新时期,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就是要不断创新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首先,从广大留学生的体育兴趣出发,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内容设置主要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兼顾考虑流行体育项目。其次,要为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体育课内容“菜单”。比如: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类;时尚体育项目类;身体素质拓展项目类等,让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最后,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来满足不同体质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地域学生的多元化体育学习需求。
3.4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程发展方向
体育课程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合理运动负荷;要求;实施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应当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快乐,就是成功的体育课,而不重视运动负荷。接下来依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体育新课程运动负荷的再认识。
一、必须树立合理运动负荷的思想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性质是这样阐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的特点,说明了体育课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和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的课程,说明了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必要的练习密度,也说明了体育课是“具有健身、锻炼程序和效果”的课程。
二、正确认识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简单说,即机体的用力程度和紧张程度,机体越用力、越紧张,负荷也就越大。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影响运动量的主要因素是练习的次数、总时间和总重量等。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体育课运动负荷所依据的测定数据主要是学生全课平均心率和全课练习密度及心率曲线图。全课平均心率和全课练习密度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因而成为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两个重要指标。
三、合理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
1.合理运动负荷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
学生运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甚至引起伤害事故,使学生感到厌烦和畏惧,并使欲望受到压制;运动负荷偏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学生也很难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中的快乐。教师要根据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运动负荷。因此,要着眼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合理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学生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量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以便适时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以增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调控能力,尽可能使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趋于合理。
3.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适宜的运动负荷,在有效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感、愉和自我价值感。教师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有意识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和练习过程中的愉悦心境,促使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促使学生自觉和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四、合理运动负荷的实施
1.授课前合理设计运动负荷
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必须综合考虑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运动负荷,因此,只有运动负荷符合运动项目的特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合理搭配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教材内容,还应做到对每位学生心里有数,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等方面合理分组,安排相应的运动负荷。同时要兼顾教材和学生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2.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手段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并适时调控,才能真正将合理的运动负荷落到实处。根据学生当时所承受的负荷,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或强度要求、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或间歇时间、变换练习内容或组织形式等,将其负荷调整至合理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体育新课程必须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更有其现实意义。只有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运动负荷,并在实际操作中将其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牟先涛.在捧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2).
体育课程主要内容范文5
(一)通过公共体育微课教学模式探索,能有效解决传统授课存在的空间拓展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和整理出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尝试性提出以微课为基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促进该课程教学空间的拓展,有效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二)构建微课平台,促成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的形成,能够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公共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分层教育模式,并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微课”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研究微课制作内容选取方法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微课内容的选材和授课方法方面,适当增加情景化、半结构化的课程教学环节,增加师生互动内容,并借助微课平台展示,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微练习、微思考和微反馈形成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采用微课教学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了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力的促进了体育师资力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些列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微课资源。一方面,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并且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制作不同内容;另一个方面,利用微课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的公共体育课程微课学习,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室和上课时间的限制,并通过微反馈实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基于微课的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是对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教会学生利用微课教学平台,学习和掌握现代体育竞技技术与技巧,提高自身体育素养和竞技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公共体育课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开展,为相关课程微课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微课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模式,所针对的用户的基本特点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展了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模式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其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普修基础课(大一)、公选课(大二)、提高班(大三)、俱乐部(专项提高)、保健班(全校残疾或特殊学生群体)。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普通健身需求、兴趣培养、专项提高、特长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已经在国内的高校广发的得到认可和普及。
三、“微课”在拓展公共体育课教学空间的巨大潜力及优势
体育课程主要内容范文6
中国田径在竞技体育项目上获得的成绩不乐观,以及中国在竞技体育项目开展上的一定弊端,正对高校体育田径项目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纵观中国田径28年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中国在田径运动项目上的成绩确实太少。伴随着中国田径110米栏,刘翔连续两届奥运会的退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民众对于田径的热情。因此,改革创新开展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课程活动,加强中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改变中国田径命运的必行之路。
田径课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逐步在萎缩,甚至消亡,这对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一些高校由于学生选课人数少,不得不取消田径教学课。同时笔者从田径运动普及性差角度进行阐述田径运动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过分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基木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加上田径教学课的教学手段、方法及考核过分依赖竞技运动模式造成学生闻田径而心惊,望田径而胆怯,使原来就己经笼罩着阴影的田径运动又蒙上了一层灰。
当前,在学校体育推行素质教育和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许多新的体育健身项目如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形体等正逐步充实到体育课程之中,并得到学生的认可。而原本作为高校体育基础课程、具有重要地位的田径课却出现了萎缩和滑坡,受到学生的冷落。在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兴项目的引进和发展越来越收到学习者的喜爱和认可,田径项目山于自身项目设置和改革创新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最终导致受众选择新的体育健身项目。体育课选项制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由于选择田径课的人数少,使体育教师纷纷改行从事其它开展性强的项目,对田径教学产生了空前的冲击。
政府每年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高校体育田径项目更好更快的发展,各个省份也纷纷建立田径训练基地。每年参加竞技体育为中国田径获取好成绩的很大一部分人员,便就是来自高校。国家通过为高校提供更多的体育场地设施拨款,建立相配套的田径场地、器材、教师资源等软硬件条件,最大程度的满足高校体一育田径教学课程的需求。通过建立更好的运营机制,提供强大的资金流做后盾,出台更加合理化的一些政策。充公发挥高校体一育田径教学课程的功能和作用,为中国竞技舞台提供和输送更多田径运动后备军。
二、田径教学的制约因素
基于前文所述理论,笔者对本科院校的田径教学展开研究,期望可以从中找到田径教学课程开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单一,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选项课导致学生只能学习一种运动项目,知识面过窄。现在的专项体育课程完个按照训练队的形式进行上课,并且只能学习一种体育运动,严重妨碍了大学生求知欲,背离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宗旨。大学田径教学课程设置上大多采取单一的定向越野代替原本内容项目丰富多彩的田径教学,学生选择的机会和余地较少。定向越野虽然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来说不能满足其为了学习田径课程基木技能和锻炼方法的需求。再加上田径项目自身运动的周期性特点,许多同学课程中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反应,导致学生对田径课程望而生畏害怕上体育课。田径教学课程项目的自身运动特点局限性等这也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从体育课程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自文艺复兴以来,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体育文化交流,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目前高校却出现了田径项目开展走向越来越窄的死胡同,形式越越来越单一,教材的内容也缺乏系统性、新颖性、吸引性、针对性等影响了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田径教学模式组织单一,不能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学生参与展示自己的机会少。体育课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田径选项课组织形式过于单一,更多教师采用的是按照教案预设的组织形式进行,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变化等突发状况,便经常出现很多将错就错的场面。在教学课程中没能通过合理的组织使得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田径课程采取太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模式,由于受过去传统三段式、四段式模版的过分思想禁锢。或者采取不太自由的“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过分的重视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参与田径教学课程中不能充分的展示自己,以获取成功体验的感受。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径体育教学内容多功能的特定,使其不能在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及内容标准要求过程中发挥多指向性作用把健身性抛弃了。学生本想通过参加田径比赛展示自身的机会,随着现有教学模式的陈旧,使得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感、自豪感、认知感、集体荣誉感都大大降低,这也是造成对于田径教学困境的另一个因素。
三、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定位,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育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教育人才的重担,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体育课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师资需求中心将逐渐从数量转向质量,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21世纪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的关键。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随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田径课程功能也要做适当的调整。改变以往的以技战术为核心的体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如何以田径课程中的各项内容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进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教学目的,这有助于学生正确的对待田径这门课程,为终身体育教育奠定基础,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走向也起到了很大的决定作用。
与社会接轨,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