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技术方法

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城市道路的施工设计在道路的施工环节中起到整体规划约束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在施工的同时对施工目的地的周遭环境进行分析和把控,从而总结出关于施工环节的理论依据。进行道路工程整体方向的规划、分析和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时,先要对道路整体施工工程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目的地的地形环境进行把控,从而对道路的设计起到辅助作用。本文主要对道路交通设计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解决。

1影响道路工程设计技术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道路工程设计技术的影响因素有几点:首先,在道路工程设计的开始阶段,首要考虑到的就是施工目的地的路基,因为它对工程施工的整体稳定性和设计路线的水准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就要重点考虑到所选择的道路线路的地形环境和地势构造,严格掌控分析这些环境因素施工进程才能顺利进行,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安全因素分析

(1)弯道、直道的交叉事故因素。道路交通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安全规划程序来设计(图1),道路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是弯道与直道的交叉地点。车辆如果长时间行驶在弯道曲线道路,对车辆本身的损耗就会越来越大,再加上道路弯道与直道交叉处较高的安全风险,会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危险系数的逐渐增大。因此,在道路工程的设计中,弯道曲线公路的设计要得到重视,尽量考虑到减小安全隐患的设计措施与方案。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车辆驾驶者的自身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在弯道曲线的公路路线中,车辆驾驶者依然保持着直线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这样事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对于这种情况除非对公路现状线路进行改变,否则安全隐患是没有直接办法进行缓解和解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要求施工路线设计者在施工前对使用地的周遭环境和车辆驾驶者可能存在的自身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尽量做到安全风险的最小化。(2)纵坡度的路线因素。为了保证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在进行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时,往往会严格把控路线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加强对道路设计的掌握。很多施工目的地中会出现坡度的差异起伏以及坡度变化复杂的状况,所以就要求道路施工设计者对道路的总坡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让施工的整体性不被破坏,从而保持均衡的施工方案和进度。例如,道路施工目的地所处位置是高原山区等山体环境复杂的地方,就要尽量做到减小纵坡坡度来缓冲行驶车量的势能。当然,除了施工设计的科学规划外,在纵坡下坡的显眼位置要有警示性的标志,更好的提醒车辆驾驶者要注意坡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路基多线条的组合形式因素。路基线条的整体把控和科学的规范,能够遏制和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所以在道路交通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路基线条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对施工过程设计中的不良线路的及时掌控和修改,可以有效减少不同形式的安全隐患,更好的进行公路路线的整体性掌握和科学性的分析。为了确保断背曲线的设计的科学性,要对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凸形的竖曲线或者凹形的竖曲线进行科学严格的掌控和分析理解,再加上对纵坡面和坡度里程等统一的规划协调,车辆事故隐患就会得到良好改善。但是很多情况下路基线条繁琐复杂,在前期路线规划上不易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为了减少事故,方便行车,在多线条的事故隐患高的地点进行特别警示标注,让车辆驾驶者保持专注警惕,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3道路交通设计中的具体对策分析

(1)控制直线长度,设置警示标志。道路直线里程过长,会存在交通事故隐患。为了降低甚至解决交通事故的频发状况,公路路线设计时不仅要严格把控道路偏角的整体性和严谨性,还要考虑到车辆驾驶者的自身情绪。因为在道路直线路段里程过长的情况下,车辆驾驶者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枯燥乏味的状况,这就需要在这段过长的公路直线路段中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保证车辆驾驶者时刻保持警觉,降低行车安全隐患。(2)安全性高的坡度设置。在道路设计中常会出现较长的坡道里程,所以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确保对整个坡径进行严格掌控和把握,并且要对不科学和不规范的地方及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尽量做到行车在坡道的势能降低,减小其缓冲的速度,经常用到的措施就是设置缓冲带和隔离带,结合所处的地形条件合理的作出间断设置的距离和角度等。当然要控制掌握这些地形条件需要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对这里的总体格局先进行数据的掌握和分析,再进行实地的处理和改善。不仅可以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还能有效抵御当地地质灾害可能对公路线路存在的破坏隐忧,从而建立道路设计与当地地质构造和周遭环境的协调统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众多因素影响着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进程前,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确保公路路线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只有严格把控好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确保道路施工设计技术的完善,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道路投入使用时的质量,体现出道路与整体设计和环境因素的高度协调性。

参考文献:

[1]戴继锋,张国华,翟宁,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城市交通,2011,(1):40-46+5.

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文2

关键词: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保持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同时,规划设计的质量面临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目前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正从量到质发生转变。

1、规划设计观念――热爱生活,设计生活

城市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建筑,有的造型别致,有的色彩淡雅,有的简单朴实,有的夸张绚丽,不同的建筑氛围源于不同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规划设计师也持有各自的理解。

早些时候,城市规划设计常被认为是在城市规划中的建筑设计,也可以说是二维的建筑方案和三维形体的总和,这种规划设计观念放到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明显存在很多局限性;还有些认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外部空间进行创造,这种观念比前者说法的更深入,然而离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在实质还有一段距离。这两种设计观念是源于城市设计形态论或城市设计空间论,都会造成规划设计方案的偏颇,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构图十分精致,但整体还是让人感觉突兀、单调或是空洞。

因此,城市规划设计观念的方向应是“人的活动才是城市设计规划的内容”。人的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城市规划设计设计的应就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及空间内人的生活。城市规划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方案应具有一种指导和控制的性能,为建筑设计师的工作的引航,而非设计建筑,亦不是设计外部空间。既然城市规划设计观念是“以人为本”,就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少一些标榜自我的设计,把握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才能作出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2、区位分析观念――承上启下,左邻右舍

面对一个个的城市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设计师当然首先要考虑它们的区位。区位是项目在城市中的位置,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师关注的重点。既然是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建设项目,不能只顾自我雕凿,而要把设计眼光放到城市整体建设上,在对局部区域进行设计时,要能够顾全大局,用“承上启下,左邻右舍”来表达这种设计的区位立场。

“承上启下”,顾名思义,是说规划设计时遵循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思想,并且也要顾及到对下一步骤设计的控制和引导。例如,若要对城市某一街区的改造进行规划和设计,就要遵循所在地方的分区规划,街区的改造受控于分区规划的指导,而街区改造对该场地及周围下一步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也起到引导的作用。“左邻右舍”是说规划设计不能太自我、太孤立,而要对周围邻里的建筑环境具有亲和力,能够自然地与周边的环境相互融合,彼此呼应,保持整个城市建筑的完整性。

“承上启下,左邻右舍”的区位设计观念应是一个城市规划设计师基本的设计立场,朝这样的区位设计方向发展,才能够使城市拥有统一完整的整体形象。

3、场地解读观念――运用资源,延续文脉

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一种现象,即有的规划设计师在开始设计时就先画图,较注重电脑软件的构图,而没有多多亲临项目现场进行仔细勘察,这就忽视了解读场地的重要性。每一个项目都拥有它植根的场地,它植根的场地拥有自己的风貌特征,蕴藏着独特的元素,只注重电脑构图就利用不了这些特别的元素。

在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中,应有运用场地特色,提升项目价值。城市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不是腾空而起,而是植根于它的生长环境,解读场地应成为规划设计师具备的基础功力。像看一本书一样去阅读场地,理解场地,将可用的资源挖掘出来,独辟蹊径,进行规划设计,使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品味,营造地方的诗意和人文感,就能够以少胜多,量不多而价值可贵。

在给历史文化浓厚的城市做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把地区里蕴含的文物建筑当做一颗颗珍珠,仔细找寻并发掘出来后,要想让那些文物资源散发出美丽的光辉,就要把这一颗颗珍珠沾染的泥灰擦拭干净,然后就可以根据形状、大小一颗颗串起来,成为一条珍贵的珍珠项链,这个过程就是从解读场地到发现特殊元素再到规划设计的过程。规划设计师首先要找到这些珍珠,才能提升设计价值。

4、规划设计理念――实事求是,注意手法

设计是一项有创意的工作,每个设计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拥有自己的规划设计逻辑,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往哪一个方向发展都是未知,但城市规划设计理念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规划方案提了一大堆设计理念,从场所的理念到生态、历史、现代、未来,好像无所不包,似乎样样都对,但在大杂烩的理念下面,设计却做的十分平淡且漏洞百出。这样的方案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之感。

好的设计需要理念,但这个理念一定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是基于对于区位和场地的仔细分析,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对比研究得出的针对性理念。当然设计也不能只有理念,还要注意手法,理念的实施需要很好的设计技巧,特别是对空间和细节的处理,这最能看出一个设计师的基本专业修养,是否手法老道、设计流畅。注意基本功的训练,不要空谈概念,培养一种踏踏实实的作风,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讲尤其要加强学习的。

5、规划整体布局――发现秩序,融入秩序

建筑布局、形式、风格界面,交通组织,绿化系统,文脉保护,分期实施是规划设计评标时需要讨论的几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规划设计师要注意表达的几个方面,特别是规划整体布局。

关于规划布局问题,重点在于秩序的把握。在设计中要明确分辨规划方案的位置。当这个地区有秩序时,不去搞乱,只需融入,简单修复下原来的结构即可;当这个地方没秩序、需要去建构秩序时方可建构。原来就存在秩序,只需要发现它、认可它;原来的秩序松散了,就要去把它整合好。做设计要考虑周边的情况,注意“左邻右舍”,不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可以看到构图花哨的规划方案,比如一些很强硬的圆形构图,这样的构图本身就是特别向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这样的规划设计往往显得很自我,很难跟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要使设计有亲和力,能够贴近自然和生活,做规划时首先要忘记建筑师的自我表现欲,放弃对于形式、构图等特别强烈的追求,而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研究地区已有的结构和秩序上,让自己的方案更好的融入到城市中去,努力创造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和环境氛围。

6、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严格管理才能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城市品味,增强城市辐射力、吸引力,使城市既充满活力和生机,又健康、协调、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创新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名称:甘肃省非艺术高校艺术设计创新营造实验课程研究(GS[2015]GHB0919)

为了让实验课程教学达到实验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环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考核方法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课程活动的质量。

一、非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现状

(一)考核方式单一无创新考察

创新意识是设计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非艺术设计学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作品和实践报告,非艺术类院校实验课程考核体系,依托工科性质的量化标准,这种模式不符合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比如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绘画实践和设计实践课程的要求,导致非艺术设计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考核不符合专业特色,考核方法不完善,不能科学的制约评价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验情况。很多非艺术设计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实验课程,值体现在设置中比重相对较大,但在教学管理和考核上却淡化了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要求,忽略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验与工科类实验的区别与特殊性。

(二)实验课程考核的主观性

艺术设计实验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及过程都主观制定,随意性很大,对实验课程考核只停留在实验报告和平时考勤,对学生实验真正的意义无涉及,缺乏科学性,作品考察只作为辅助参考。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实验不重视,应付心态较强。艺术设计实验课程不同专业考核要求相同,平时实验考核没有考略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未从专业角度出发有效进行评价,没有达到考核促进培养的目的。

(三)实验课程考核缺乏公平性

非艺术设计院校考核实验课程内容由任课老师自行自定,学生不了解老师的考核标准,出现了老师在考核评分中的随意性和人情分的影响现象,考核评价缺乏公平性,考核标准缺失。使实验课程考核不能反映教学效果,实验没有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无法完成对自我的认识。

(四)实验课程考核功利化现象严重

大部分学生是迫于毕业压力,要求分数过关就好,对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他们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习习惯依然是高中的学习状态。实验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果有设计方案或者制作等,学生能力不行的有找人代做作业的现象。这样的实验考核方式只看结果和学生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依据的要求。使学生养成应付的心态,对待实践课程的学习重视不足,无法认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的情况的意义和目的。

二、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教学考核是一个多重评价综合性的问题,它既包括学校、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效果的评定也包括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评定。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对实验教变化性学水平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团队

艺术设计是一门教学模式灵活的课程,具有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学科,因此特定的课程性质决定校内外实验课程环境的多变性的特征,也使得不同专业方向实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在考核评价方面,应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对应性的进行实验教学环节当中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考核,结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邀请一些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行业领域里的专家,组成评价团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一方面让学校对专业特点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生专业情况,给予后续就业打下基础。对教师的实验课程指导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同时给予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改善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实验课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每门实验课程结束之后,将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展示,实验教学评价团队给予指导和评定,改变通过学生实习报告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检查评价水平,而不是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结论的做法,结合多方意见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对实验课程进行完善改进,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促使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开展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采取不同的评教方法,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地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如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将学生实验课程过程中的作品参加各类各级竞赛,也按获奖等级计算不同的工作量。也可以通过选课的情况体现教师的评价情况,学校一般采用学分制,每门课可有几个老师同时带,选课人数少的,会自动取消教师课程,通过由学生从多角度对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课程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建立实验课程学生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形式,由教师、学生、教学评价团体共同构成评价的主体,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实验过程由学生互评,占分30%;实验态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由教师评占分40%;实验的成果可由相关考核团队进行评价,占分30%;通过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的考核和督促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态度,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中真正需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对知识和内容进行调整,在企业团队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习中可以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四)注重实验课程过程考核

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课,其考核方法应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例如艺术设计绘画技能、手绘技能的实验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该实验课程重点在平时的技能训练过程。实验考核应该采用过程考核的思想方法。从课程前期准备、课程过程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过程中技能掌握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报告和作品等方面来考核绘画、手绘能力作为实验考核的结果。在实验课程过程考核方向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艺术设计类的学院的考核标准。美国教师采用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过程的的理性化评价标准,包括出勤率、平时课堂的实验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最终完成的作品几个方面考核。实验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表达次数及能力、对实验过程问题解决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以及和其他同学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比较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学生不会出现作业拖拉的现象,最终成绩采用综合评定结果。实验课程过程中的比较和评价通过作业展览形式表现。可以借鉴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考核中,加强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的评价,不再是对学生实验课程结果的评价。实验课程教师可将一门实验课程分若干时段考评。在老师的实验考核也注重过程考核,教师多进入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这样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客观的做出成绩评定。

(五)建立实验课程整体考核体系

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含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侧重对过程评价,不仅评价教师的指导过程,而且也要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监督教师和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既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也要有专项评价也要有综合评价,能反映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实验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其考核标准可以部分量化,对于较难评价的问题,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价。重点的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评价方式细化,其课程评价体系中应包括课程目标的评价、课程实施的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结构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获取评价信息、信息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处理五个阶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的制定应该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培养目标的差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评价系统。评价的过程同时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出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不是成为被动的接受评价的产品。考核过程中教师、学校要通过应当吸收多元化评价主体们的意见,而不是为了满足单一评价主体的意愿而改变自己的实验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中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学风格,这才能满足学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非艺术设计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学生们的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掌握每位学生的专业水平,艺术设计实验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仅对学生实验过程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仅凭一个作品或者一纸试卷,无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组件考核评价团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灵活和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考核,针对艺术设计不同专业建立立足本装也发展特色的考核评价细则。及时反馈实验课程中教学的不足,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实验课程中能力提升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适应以后的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林.艺术设计专业重过程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研究[J].包装世界,2014(5).

[2]孙丽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探索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0(7).

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下水道疏通方法;新型下水篦子设计;城市

1 下水道疏通方法

今年来人们发明的下水道疏通方法很多,我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和摸索了很多种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1 高压水枪法

这是我觉得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像氧气瓶(不过要小得多)的气压瓶,外接一个40cm的金属喷嘴。先将堵了的管道注水至离管口10cm左右,将金属喷嘴放入管道,并用湿毛巾缠绕住管道口密封。打开气压开关,听到一声清脆的下水声,工程就结束了。

1.2 浴缸下水道堵塞疏通方法

(主要是由于洗澡时留下的头发而引起堵塞)。由于浴缸内下水口处有盖,只能从地漏处疏通,去小商店买一个约8元钱的手摇螺旋钢丝,(直径约6毫米)从地漏处边摇边向下推进,直至手摇有异物感觉,再轻轻地边摇边向上拉出,堵塞的头发等污物会旋在螺旋钢丝上,问题迎刃而解了。

1.3 棉布毛巾做的简易活塞法

先用一个铁锤,然后用一个毛巾,毛巾打湿后缠绕在锤的手柄上做成一个简易的活塞。然后将堵了的管道注水直离管口10cm左右,将锤头当作手柄,用活塞疏通。虽然效果比高压气枪慢,但是一般家庭可能都有这些工具,临时解决一下还是可以的。

1.4 找一根3-4米长直径0.5-1毫米的铁丝,从中间对折,然后拧成一股,然后在单头的那边把两个头朝不同方向弯一下,然后把这头伸到下水管中,抓住另一头,一边往里顺一边朝一个方向拧劲,如果遇到阻力拧不动了也伸不进去了,就往出拽,此时别拧劲了,直接拽,有的杂物就能勾出来,反复几次基本就能疏通了。

1.5 下水道里面存满了水,用皮塞子用力下压,然后猛力一提,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及抽力,有可能会把堵塞的杂物冲开。

1.6 苏打加醋疏通法:先把半杯熟苏打粉倒入下水道,再倒半杯醋,苏打与醋中的酸发生反应后就能去除管道中黏乎乎的东西。

1.7 圆木疏通法:先把一根直径接近排水口的圆木插入水管中,并在水池中放入一定量的水,不间断地迅速上下抽动圆木,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管道中的污物就会被冲走。

1.8 利用水压疏通法:取一根直径为10毫米、长1米左右的塑料管(或橡皮管),一端紧套在水龙头上,另一端插到水池的堵塞处,用布绕在橡皮管外,塞紧水池的下水口,打开水龙头并拧至最大,水的压力足以将堵塞物冲走。

2 新型下水篦子设计

现在使用的下水道篦子,只是简单地使用单个板状式孔状的篦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下水道是蚊虫的孳生和栖息的地方,到春夏秋季节会产生大量的害虫,而从下水道篦子的孔中飞出,从而对人们产生危害;同时由于下水道也是厕所、厨房污水的排出道,产生的污气也会从下水道篦子的孔中直接冒出,污染了环境。现在虽然有使用“水封”的下水道篦子,但在长时间无雨水或污水后,由于水分的蒸发失去了“水封”的作用。

2.1 设计内容

一种下水道篦子,它有板边埋在地面里的底框和盖在底框内台阶面上的篦板,篦板为整体篦子的上层,下面还有浮球和隔离体,篦板表面均布圆或长方形通孔,其特征是:(1)篦板是用2-4个非标准异形头螺栓紧固在底框的内台阶面上;(2)篦板上有多个半圆形或方形的孔洞,在篦板上表面孔洞的一侧边缘上有轴架,在轴架上通过销轴铰接着踏动杠杆式的盖;(3)隔离体比篦板小,固定在篦板下,隔离体可以是塑料材质,隔离体设置为漏斗状并其低部的圆孔直径小于浮球的直径;(4)中间的浮球可以是中空的塑料球,也可以是泡沫圆球。

2.2 设计特点及有益效果

把浮球放在隔离体内,再把隔离体与篦板联接,把整个装置放在下水道的篦口处:在无雨水和污水时,浮球把隔离体与下水道连接口阻挡、分离开,可以防止蚊虫飞出和污气的排出,在有雨水和污水时,浮球在水的浮力和水流的冲力作用下,浮球与隔离体的圆孔分离出间隙从而把雨水和污水排到下水道中。

有益效果:

(1)本设计使用了隔离体和浮球,防止了蚊虫飞出和污气的排出,改善了空气环境。

(2)篦板没有改变原有的下水道篦板的功能,仍具有排污和供行人、车辆安全通过的功能。

(3)设计使用的隔离体和浮球,可以在现有的下水道篦板基础上,通过加装隔离体和浮球即可升级为环保型。

2.3 附图说明(如图1)

图1 环保型下水道篦子的结构示意图

1.篦板;2.隔离体;3.浮球

2.4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一个实施例,包含有篦板1、隔离体2和浮球3;隔离体2设置为漏斗状并其低部的圆孔直径小于浮球3的直径;浮球3设置在隔离体2内,隔离体2与篦板1联接。

在具体使用时,把浮球3放在隔离体2内,再把隔离体2与篦板1联接,把整个装置放在下水道的篦口处:在无雨水和污水时,浮球3把隔离体与下水道连接口阻挡、分离开,可以防止蚊虫飞出和污气的排出,在有雨水和污水时,浮球3在水的浮力和水流的冲力作用下,浮球3与隔离体2的圆孔分离出间隙从而把雨水和污水排到下水道中;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范围广泛,可以防止蚊虫飞出和污气的排出,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和蚊虫对人们的危害。

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因此众多施工单位纷纷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具有密实性强、承重能力强、抗低温能力强等特点,价格也十分经济,但是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许多施工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将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及相应知识理论,给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具体应用,对水利工程施工有借鉴意义。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混凝土技术拥有许多优点,因此得到众多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是由于不少施工队伍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理解不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问题。

1.1 露筋现象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缺少振捣工序或振捣不均,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现象,最终施工完成后,出现主筋或者副筋暴露在表面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1.2 出现缝隙

由于混凝土施工操作不当,特别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会使得混凝土变形,当混凝土硬化之后,就会在表面出现大量的缝隙,对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

1.3 渗漏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由于环境原因,混凝土容易受冻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渗漏水量很大,严重时导致水利工程的建设彻底倒塌。

2 混凝土的配合与材料的选取

2.1 材料的配制与选取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必须首先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配比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从而决定水利工程的优劣。

为了使温差降至最低,就应当尽量降低水化热。通常在水泥的选取时,应当尽量选早期水化热低的。一般而言影响水泥水化热的最主要的因素使其中的矿物组成,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应当多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可以有效控制温差。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也能提高混凝土质量,因为粉煤灰将代替部分水泥的功用,而且可以充分水泥,加强搅拌过程的效率,使得流动性和保水性大大提升。在选取粉煤灰时也应当选取质量较好的,因为优质的粉煤灰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质量,而且可以吸收混凝土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有利于控制温度骤升的情况,使混凝土在绝热情况下不受破坏。

骨料也是决定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骨料可以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两大类,其中前者定义为粒径大于4.75mm的,大多由卵石和碎石构成。粗骨料的特点是孔隙率与表面积小,这样在同样的水化热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水泥砂浆用量更小,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因此增加骨料粒径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将粒径 小于4.75mm的骨料称为细骨料,细骨料一般指的是砂,工程上采用的砂分为人工砂和天然砂。前者相比后者有精加工过程,后者则完全有自然界打磨,质量相对难以控制。由于砂中含泥量大,所以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增加,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裂缝现象变得更加明显,所以中粗砂是优质的骨料。

2.2 混凝土的输运

决定混凝土运输的重要因素是搅拌站的能力,根据搅拌站单位时间混凝土输出量的大小以及运输车辆保有量的不同,决定混凝土输送量,这在和搅拌站签订协议的时候就应当调查清楚,确保混凝土的供应与需求相匹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通常同时采用若干个搅拌站的不同混凝土,使混凝土能够达到连续浇筑的目的。混凝土泵送机械根据工程量决定。

3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3.1 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拌制需要控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温度,出机温度是否合理是拌制混凝土的关键。为了降低出机温度,可以从原材料以及搅拌温度两方面进行控制,降低原材料温度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原材料放在通风良好、温度较低的位置,在自然条件下降温即可,通常在遮阳棚下放置。搅拌温度也比较容易控制,只需要在搅拌的过程中不断为设备输送冷空气,在水中加入适量冰块也可以得到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出机温度大幅下降。

3.2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采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分成泵输送和人工浇筑两种方案,前者运用更为广泛。混凝土浇筑时的工艺与温度控制是这个环节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浇筑工艺包括浇筑、振捣与泌水浮浆。浇筑之前必须将模板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对预埋件做适当工作。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浇筑一般选用分层浇筑方法,并有整体、分段两种基本形式,施工时也常用斜面分层的方式,一般而言,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在下层凝结之前结束,以防出现冷缝现象。在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时,应当严格根据浇筑顺序进行浇筑,外墙的吊模部分要比底板面高出200-300毫米,作为水平缝,底板梁吊模则应高出底板面500毫米左右,该过程应当在底板浇筑振捣完成之后2-3小时后进行浇筑。为了加强混凝土振捣密实性,分段浇筑时要确保连续浇筑的原则,振捣棒有效长度的选取应当以不出现施工冷缝为依据。在对膨胀加强带进行浇筑时,使用密目钢丝网进行隔离。

振捣工艺以是否冒气泡为评价准则。机械振捣是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法可以有效实现同一个坡度的分层浇筑,良好的循序渐进效果,有效控制冷缝的产生。振捣时间以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有浮浆生成作为依据。振捣棒的布置要遵循对称原则,通常在四周分别布置振捣棒。当浇筑至上表面之后,用木杠找平,实现混凝土施工的平整度要求。找平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人工找平,可以基本满足平整度的要求,第二步在初凝与终凝之间进行,可以有效消除表面产生的收缩缝。

4 其他技术注意事项

4.1 泌水处理

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最常见的就是泌水现象,现象严重时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为了排除泌水,大范围时可以将水排到集水井中,然后用泵将其排出,小范围的泌水则可以使用海绵将其吸出。

4.2 防裂措施

当工程量较大时,混凝土振捣过程会产生较多裂缝,为了消除裂缝应当对振捣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外界环境的温度也是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气温骤变使得混凝土外表面相对其内部有较大温差。为解决该问题要对混凝土表面的凹进部位进行填平工作,在混凝土收浆快要初凝的时候,进行二次抹光。

4.3 露筋现象的预防

出现露筋现象主要是由于安装过程发生了偏移,振捣出现漏振等引起。钢筋安装必须进行精确的定位,确保钢筋能够焊接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不能随意移动。把钢筋捣进混凝土中后,要预留混凝土保护层,并将暴露在外部的钢筋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锈斑,完成清洗工作之后再次填补砂浆。

5 小结

水利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工程,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否则会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与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考虑各种注意事项,努力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浩,吕俊.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7):169-170.

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范文6

Abstract: Real—time data integration is the important link to realize "digital oil field", and it can provide reliable basic data for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in production process.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when information source changed. In the process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the UDP technology is used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real—time data transmission, the multilevel classifier mapping concept is put forward to send the system maintenance initiative to the site, so the adapt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enhanced under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information source.

关键词: 多级分类映射;实时数据集成;用户数据报协议;动态变化

Key words: multilevel classifier mapping concept;real—time data integration;UDP;dynamic change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06—02

0 引言

“数字化油田”是指以油田信息资源数字化为基础,通讯网络为依托,可视化研究为手段,模型化决策为辅助,实现油田综合研究三维可视、生产指挥远程协作和经营管理规范科学为目的的人机交互智能信息系统[1]。实时信息集成是实现数据化油田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油田安全生产,开展采油模型的研究、提高采油效率,改进采油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CIPS,CIMS在流程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油田生产过程而言,实时数据集成仍存在网络结构复杂和系统维护复杂的难题。

1 系统集成思想

某采油厂部门设置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采油厂、下属单位及单位下属站点。采油厂的生产环节分布于各个站点。系统设计目的是将分布于各个站点的生产过程信息传输到厂级,以便厂级管理层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可以对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传输,应采用分级集成方式,即先进行单位级数据集成(将该单位所属站点的实时信息全部集成到单位级数据节点),再进行厂级的集成(将各单位数据节点的实时信息集成到厂级数据节点)。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实现框架 如图1所示,实时数据采集与发送模块负责对信息源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一定规则将采集数据转换为UDP协议数据包,单位级数据服务器负责接收数据包,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厂级局域网节点。

实时信息集成的目的是在厂级对底层实时信息进行显示和处理,这就要求厂级数据点和底层实时信息源数据点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表(即映射表)。为了信息维护方便,将映射表的经常维护权下放到各个站点,信息源的更新和映射表的更新就可以保持同步;此外,每个站点只维护本站点的信息映射表,不会影响其它站点。

2.2 信息映射表

2.2.1 信息映射模型 基于Hyperion系统中映射多层次理念,采油厂模型信息映射采用辐射型结构[2],如图2所示。

其中:DS为待映射信息。A为A级映射表节点。B1,……,Bn为B级映射表节点。C1,……,Cn为C级映射表节点。DT为返回的临时信息映射表。

映射表建立规则如下:

①映射表至少为两层结构,可以有多层。

②A级映射表是全局唯一的。

③1个A级映射表可与多个B级映射表关联,一个B级映射表可与多个C级映射表关联。

④DS是一个信息集合(待映射信息集),集合的元素与最底层映射表的元素必须一一对应[3]。

⑤A,B只负责确定DS映射的路径,而不包含具体的细节[3]。

⑥映射结果获取后,可以按映射原路径返回A级节点,即映射路径必须在物理上是可逆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