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应急预案;校园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83-02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的安全保障工作是我们应始终坚持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财物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由于当前社会问题和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渗透,使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1]
目前,伴随着一系列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不间断出现,很多高等院校都已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但事实上校园安全恶性事件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预警预案体系的缺失,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不知所措,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减小、消灭事件恶果的应对预案。
一、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现状
(一)校园火灾事故
高校校园火灾事故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校园内寝室、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是火灾事故发生的集中地点,校园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威胁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2008年11月14日清晨,在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内发生火灾,由于火势蔓延迅速,4名女大学生从6楼阳台跳下企图逃生,但不幸全部遇难。火灾原因是寝室里使用的“热得快”烧干后点燃了易燃物。2013年6月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北门实验楼中浓烟滚滚,在附近的高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一栋楼的楼顶已经被大火烧得坍塌。西安消防出动5个中队进行扑救,整整两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成功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判断,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可能是工人违规使用电焊。
(二)校园盗窃案件
校园盗窃案是高校校园中发生率较高的案件之一。随着高校校园面向社会开放,部分犯罪分子把目标瞄准了防范意识较差的在校大学生。自2003年至2008年10月,海淀区检察院共受理大学校园盗窃案件601件,涉案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3845953元,涉及高校67所。[2]其中多数盗窃案件是由于被盗窃学生防范意识弱,平日没有养成妥善保管自己财务的良好习惯。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某发现其同学李某所用密码均为其学生证号码的后六位数字,遂萌生盗窃李某银行卡资金的念头。后王某利用一次考试中途上厕所之际,潜回宿舍盗取了李某的银行卡,而后返回考场继续考试。考完后,王某恐被银行自动柜员摄像系统拍到,便雇用一名中学生从自动取款机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后以其父亲的名义,用老家的地址将其中的4000元钱从邮局汇款给自己,并用弟弟的身份证开立了一个账户。纵观整个作案过程,王某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移花接木计”、“瞒天过海计”等作案手段,特别是盗窃得手后汇款给自己的行为,颇似“洗钱罪”的手法。[3]
(三)校园刑事案件
校园刑事案件中,多数当事人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目前从已发生的校园刑事案件来看,多数案件的发生源于琐事。如2013年的复旦大学的投毒案;2013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斗殴致死案,事件的起因竟是蒋某回寝室时敲门,而正在打游戏的袁某没有及时为其开门,之后两人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冲突中袁某随手抓起一把水果刀刺向蒋某结果致其死亡;2014年11月天津城建大学发生砍人事件,致两名学生一死一伤。
(四)其他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
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及出现在校园内的安全事件不止以上所提及的,还有例如意外伤害、传染病、食物中毒、跌伤、砸伤、运动受伤、触电、自杀等事件。校园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家庭、亲友带来悲痛,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造成校园内火灾事故的原因
1.在寝室床上吸烟或未将烟头熄灭就乱扔,引燃其他物品酿成火灾。2.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子、电吹风等,造成电路超负荷,引发火灾。3.实验课中学生违反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4.电气设备老旧,同时超负荷使用造成火灾。
(二)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
1.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并伴随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各种单位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2.校园周边环境混乱,治安环境差。学校周边网吧、歌厅、商店、饭馆等商铺环绕,校门周围摆摊设点,人员成分复杂,周边治安环境混乱。3.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盗窃行为疏于防范。4.针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不足。一段时间以来盗窃案件破案率低,很多小额盗窃案件迟迟不破,不能有效打击犯罪,造成盗窃分子侥幸心理膨胀,持续作案。这些都是盗窃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三)从已发生的高校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
校园刑事案件多是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琐事产生的矛盾所引发。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已成年,但他们的成长、生活范围多集中在校园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各种身心活动与高中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弱,自我防护犯罪分子的能力差。再次,学校安保措施不到位,人手不足。校园安保人员普遍人数少、素质不高,存在退休、老弱人员在岗现象,缺乏系统专业训练。校园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尤其是对重点区域和人员的防范手段不足,安全防范在学校各个部门间少有联动机制,各种安全防范手段难以形成合力,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制订应急预案完善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高等院校的安全保障工作也是如此。伴随高校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校园已不再是宁静的安全岛、世外桃源。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给广大师生员工及其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隐患,高等院校应该制订出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的系统式应急预案程序。
(一)构建系统化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各个高校都应当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专项处置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理方案。完整的公共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式的,包括安全事件发生前的准备、预防,到事件发生时的应对,以及事件过后的恢复。[4]由此要明确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中,事发前、事发中、事发后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形成系统化闭环的高校安全应急预案处置体系。
(二)综合制订高校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特定的安全事件,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做出综合应急预案,这是从总体上概述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方针和相关政策;在发生事件的前中后期,明确应急相关部门机构及其职责,应急措施、行动和后勤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环节,这是应对各类事故的协调性、系统性文件和要求。
(三)分类制订专项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校园安全的专项应急预案,是要针对高校校园中可能或已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别(如交通事件、打架事件、盗窃事件等)、危险源制订的举措和方案,是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构成部分,因此,分类预案应遵循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程序制订,并将其作为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同时专项应急预案在研制过程中,应规定明确而具体的救援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有效救援。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Z].教社政〔2002〕11号,2002.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 群体性突发事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8
1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特别是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加强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管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有效的提升办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大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2.1 大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概念
突发性事件,又被称为突然性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的事情,并且会危及到教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社区秩序和民众心理稳定,必须采取措施才可以平息的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缺乏预测性, 另一方面,处理突发性事件具有紧迫性和时间性,间接的强调了及时处理决定着突发事件的危害范围。本文所指的大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受自然灾难、公共卫生疫情、政治热点或校外人员介入等因素影响,造成校方一时无法满足聚众大学生的合理诉求而引发各种突发的,紧急的,有破坏性后果的学生群体。
2.2 大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的特点
2.2.1 突发性
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不明、发生地点不确定、诱发原因有待查实,而且突发事件的发生超出了单个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置能力。
2.2.2 盲目性
在校本科生一般是18岁至22岁之间,处于比较容易激动的年龄。很多大学生经常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如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指使,或受到一些过激的口号影响,会盲目跟随。
2.2.3 群体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采取全体学生校内住宿的管理模式,高校学生宿舍生活区成为大学校园内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一所普通高校的生活区内,住宿人数从几千人到上万人不等。随着我国通讯工具步入高速发展时代,大学生中一旦有人组织发动具有号召力的活动,生活在一起的大学生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引发高校学生间的。
3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3.1 公共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首先高校在涉及学生的政策信息平台不权威,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断章取义地误解学校的文件、通知的精神;第二,部分高校制定的一些政策、规定,未考虑全局,没有参考学生的意见;第三,在第一线担任学生工作的老师,由于职业倦怠,对学生出现的过激情绪和行为不够重视。以上情况都会导致在校大学生通过不合理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认为合理的诉求,并有可能聚集到校园内的某个地点,通过静坐、喊口号、要求对话等形式,来反映集体利益诉求,引起学生。
3.2 地方性自然灾害
我国地理环境多样,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属于世界上多发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某些地方,因为发展地方经济人为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因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如广西梧州某地方性普通高校2007年发生的山体泥石流自然灾害,6名住宿在二楼的女生被沿山滑落的山泥堵在学生宿舍内,陷入断电、救援通道被切断的困境。当时救援人员在处理自然灾害事宜,如去救人不及时,沟通不顺畅,恢复日常生活的进度慢的话,就会导致住宿学生的不满情绪,引发学生。
3.3 突发公共卫生疫情
大学生校园内,人群密度大,相互接触密切,季节性传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道系统疾病,容易在校园大学生群体中交叉传播,甚至还会发生流行性传染病。随着传染人数增加,涉及人群范围不断扩大,会造成大学生心理的恐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为。如2003年“非典”期间,某些大型城市的大学生担心染病,未经学校允许擅自回家的,出现小集体性逃离疫区事件;另季节交换月份,部分学生出现花粉过敏事件,引发其他学生的心理过敏事件。
3.4 校外人员介入性
校外人员如怀有报复学校或因在校大学生的人身意外受到伤害、个人贵重物品在学校学生宿舍内丢失、大学生本人身体的原因,发生自然死亡的或因为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自杀的,与学生有关系的家长及亲属对学校出台的安置方案不满意,而引发的。如广西桂林某大学2011年一位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猝死。学生家属不满意学校做出的处理意见,就纠集了亲戚和一些社会人员在学校大门静坐、拉标语等等,影响了该大学的教学秩序。
3.5 大学内部服务与学生诉求不一致问题
高校的内部管理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它包括教学、科研、组织、人事、宣传、行政、学生工作、治安保卫、校产、后勤等各个方面。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处理,都会进一步引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有资料显示,在高校校园里的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是一些学校的日常问题。比如是学生的吃饭问题、催缴学费和费用交纳问题、大学生住宿安排不合理或考试政策的制定与现实矛盾造成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如部分武汉高校曾经制定大学生毕业生必须在大学毕业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规定,一些毕业生因为无法取得学士学位而被用人单位拒绝。这类毕业生情绪激动,且受到外人煽动,如形成规模,很容易引发。
3.6 当前政治热点性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校园内的硬件设备逐年完善,大学生获取新鲜资讯的途径增多;另外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敏锐,理想远大,拥有独立自强的特点。他们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国内外的政治问题,特别是近些年一些周边国家侵犯我国领土的事件和他国歪曲国家历史等热点话题,都有可能引发高校学生游行示威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如近些年因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而导致上海地区部分大学生提议使用国货,抵制日货的游行事件等。
4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相关对策
4.1 健全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做好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
高校主管学生日常行为的部门应该根据本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一整套完整有效的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做到第一时间有人管、懂得管和管得住的处理,使事件产生的影响和校园危害控制在最小化范围内。
4.2 做好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期处理工作
及时处理突况的后期工作,面对已经发生的学生,涉及突况的当事人,看到大学的管理部门的人员能在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勇敢地站出来,救治伤员,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感受到一个敢于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学校。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最好的安抚,最能缓解学生的情绪;而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做好事后处理,首先是要实事求是,避免把事态复杂化;其次要跟踪事态发展,杜绝外人借题发挥;最后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最小的代价,尊重学生的权利,满足合理诉求。大学生的爆发本身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一般事态不会恶性发展。
4.3 加强教育,抑制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学校应加强教育在校大学生要合理的反映诉求,争取个人或部分集体的利益时,要依法办事,合理合法符合程序的诉求,才会得到满意的解决。有些事,不一定非要使用聚集的手段,围堵办公部门、学生宿舍等场所。国家长期的改革开放,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与国家依法办事,诚信守约的作风是分不开的。任何人通过非法手段向学校施压,以达到目的的企图都是不能成功的。
5 结语
研究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是高校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础,是高校做好大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关键环节,处理好因为环境、气候、校情和国内外形势等因素突引发的大学生,充分保障了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思,代国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5).
[2]王诚,王宗强.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应对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3]李红.论信息工作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预警功能[J].理论月刊,2007,(10).
[4]胡敏.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青年探索,2010,(2).
[5]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杨莹.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预防[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7]陶应勇.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高校; 高清数字; 安防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74-001
实现安防建设清晰度的革命,即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的革命。而且,随着高校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快速发展,“看得见”的安防建设正在实现规模化。这也符合国家建设“平安校园”,“平安高校”中构建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的要求,同时国家在资金层面也不断对高校安防建设给予实质性支持,2012年和2013年,高校修购基金中都将安防专项放在第一位。
在这种形势下,各高校投入百万、千万元的安防系统如果还仅仅是用来实时查看有无案件发生或者案件发生后进行倒查获取线索的工具,那就是杀鸡用牛刀,甚至是浪费纳税人钱财了。现今的高校开放程度大,人员流动快,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思想就应该是预防为主,管控结合,而预防和管控都离不开安防系统,如果将日常管理与安防系统进行整合,我们就能实现安全保卫工作的数字化、智慧化,做到突发事件的提前预警和及时处理,进行更加便利的管理和服务。
因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保卫处借鉴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平安校园六位一体平台的思想以及日常工作的实际,率先实现了一套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数字安防系统,同时基于数字安防系统建立了安全保卫综合服务平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保卫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于2014年初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平台由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做到软硬件有机结合,全方位保障校园平安。硬件方面建立了一套高清数字监控系统,组建了安防专网,全部采用高清数字摄像机,摄像机分辨率为室外1080P,室内720P。存储全部采用iSCSi直存技术,保证了存储数据的清晰度;数据存储系统采用分散式存储方式,设置了5个数据中心,有利于数据存储安全、管理。中控室配备28块60寸显示屏,支持16分屏、任意拼接、缩放、漫游、叠加等功能,便于更好的调取图像进行监控。另外配合监控系统还建成了报警系统、测速系统、卡口管理系统、IP网络门禁和广播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依靠信息技术全方位保障校园平安建设。
软件方面建成了一套安全管理服务系统,包括安保值班、舆情监督、分析预警、网格管理、应急指挥及智能交通六大应用模块,其中安保值班用于接警录入和处置记录及反馈;舆情监督显示北航师生在微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情感分析,提供舆情引导的数据支持;分析预警是在高清摄像头上添加功能,进行人员轨迹分析,人员聚集,保安脱岗检查等;网格管理支持网格划分,显示各网格的摄像机、消防器材等安防设施,并支持对网格内警情进行统计分析;应急指挥便于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编制好的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和事件报告;智能交通主要包括卡口管理和超速记录,校园门口采用车牌识别系统,记录车辆进出校园信息,为校园内交通和停车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校园内限速20公里,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对于超速或违章的车辆,自动进入系统黑名单。
北航安全保卫处还根据上级部门对监控图像的管理要求以及北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视频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安全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调取登记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助查看监控录像承诺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高效、安全、合理地使用监控图像资源为广大师生服务。
自投入运行开始至今,平台帮助破获重大刑事案件1起,盗窃案件4起,损害他人财产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协助找回走失人员10余次,遗失物品价值20余万元,已确认疑似犯罪嫌疑人10余名,正在充分发挥其为北航广大师生员工安全保驾护航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赵德民,曹广龙.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思路[J]高校教育管理,2010,04(4)
[2]张璇,刘文.试论高校治安防控体系构建[J]安防科技,2010(9)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高校;运动安全;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项目编号:15Y153 2015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凡是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基于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高校的体育改革亦在不断深入,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逐渐增多,但体育运动安全隐患也在逐渐加大。刘翔跟腱断裂退赛,桑兰摔伤的悲剧都是体育运动的伤害事故。2012年11月28日上午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按计划对机械制造1014班的40多名学生进行教育部统一要求的体能测试1000米,在跑出起点500米后一名学生突然倒地,虽经医护人员抢救依然不幸离世。警方调查确定为猝死。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华中科技大学的学校运动会已经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的项目。11月27日,东华大学学生廖某参加1000米体质测试,在到达终点后突然晕倒,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受此影响,该校推迟了原计划的冬季3公里跑,但表示不会因此“因噎废食”。高校在积极响应政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困惑。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阻碍了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和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它也影响到大学生和教师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从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校已经开始采取取消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并减少大型活动的次数,这些现状无疑阻碍着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怎样才能保证高校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运动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提高有益的参考,笔者从湖北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出发,探索发现校园运动安全的有效控制体系和应急方案。
1 影响湖北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学生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1.1 学生自身身体因素导致的体育运动安全隐患
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专家组组长邢文华认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薄弱的身体素质、锻炼意识以及过于注重强调个人兴趣爱好三个方面所致。学生进入大学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加上锻炼时间不足,上网、玩手机和繁重的功课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湖北省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堂上都采取的是自由选项,显然这样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太过于强调个人兴趣。一些课程的运动量明显不足。近年来发生学生猝死或运动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和胸源性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26.8%的当事大学生本身明确有器质性的病变。薄弱的身体素质使得大学生遇到危险的时候身体反应不敏捷,迟钝笨拙易发生意外伤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导致体育运动时存在安全隐患。
1.1.2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30多年的计划生育使得我们现在大学校园里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娇气,抗挫能力差,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现代家长往往忽视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这方面的锻炼。由于从小生活在小公主和小皇帝的待遇下,很多危险的发生都被长辈规避掉了,他们生长在安全无危险的环境中,导致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种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尚未建立起来。例如体育课上,学生把腿放在肋木上压腿,一般正常情况下学生都知道要用手扶在肋木上以防止失去重心而摔倒,可是有些同学就是没有这样的本能保护,往往不了解自己的腿部柔韧性而盲目的单腿支撑去完成动作导致摔倒的意外。由于亲身实践的机会少获得的社会经验不足,所以才会没有预见危险的能力。
1.2学校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2.1 学校对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客观因素不够重视
先进人性化的体育设施更符合安全运动的要求。而目前,湖北省多数高校体育设施更新速度较慢,体育器材设施较少,而使用频率高导致磨损严重,这些硬件设施导致的运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构建安全的校园基础设施环境,运动场地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例如提升运动场地的档次,铺设硅胶地板。运动器材周边包裹防撞缓冲垫等。篮球架、足球门、单杠、双杠等都要定期检查维修,室内场地注意通L,采光条件要好。校义务室目前的职责是发生事故之后的处理,而忽视了发生事故之前的预防,所以建立医务监督组,提前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建立专业的校医疗救护队伍,在学生会中设立校园安全运动协会,在学生当中形成一种安全运动的意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校医务室肩负着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形成提前预防、遇事及时处理的高度警惕性。
1.2.2学校对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主观思想重视不足
经调查湖北省高校普遍对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虽然部分高校在开学之初设立短课时相关教育课程,但内容简单,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忽视恰恰是引起运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高校大学生都已成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过学习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对事故的发生应该有预见能力。校园多媒体教室经常播放体育运动安全教育讲座。每学期开始时可以安排权威体育运动安全专家进行知识讲座。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例如2016年3月有两万人参赛的广东清远马拉松,被报道出有1.2万人受伤,4月汉马同样有两万名选手参加比赛,有近4326人接受治疗。其中多以肌肉拉伤、抽筋、水泡、腿部摩擦、肌肉酸痛、膝关节疼痛、肌肉痉挛、软组织损伤、晕厥、严重脱水等症状而接受救治。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必然会产生不适。在大学校园里一般会出现这样的伤害事故:肌肉韧带拉伤;软组织挫伤;脱臼;骨折;神经、血管、内脏损伤;晕厥;休克;猝死等。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常识可以预防一些运动伤害的发生。对即将出现的伤害有预知和提前做好准备以及自我救助的能力。所以学校对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加大重视程度会减少很多伤害的发生。
1.3教师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3.1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有待提高
对于教师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解剖知识的欠缺,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分配,教师对有病痛、伤残、体弱的学生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修或见习。教师具有专业的运动技术可以减少错误动作导致的意外。比如跨栏时正确的腿部动作可以减少身体撞击栏架而出现的碰伤或摔跤的发生。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具备对课堂全方面的掌控。
1.3.2教师安全防护意识的欠缺
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对安全伤害事故产生足够的重视,上课疏于管理学生的个体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重视课前准备,教授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舒适的运动鞋和服装上课,不准穿高跟鞋、凉鞋、皮鞋皮靴、拖鞋等。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和天气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加强保护措施。严格、公正裁判、严禁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的推、拉、闯等危险动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例如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保护帮助,足球课上教师必须要求安全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时要密切注意学生对器械的掌控情况,观察周边的情况,防止意外的发生。
1..4 家长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4.1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的学生疏于锻炼体质变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习惯的养成跟父母有撇不开的联系。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独子,难免会受到父母过多的“关爱”,学习压力大,运动时间被剥夺,重智育轻体育。学生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尚显不足,缺乏必要的运动锻炼使得体质变差。身体各方面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薄弱让学生在运动中更容易受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
1.4.2家长对大学生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的重视不够
据调查,大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很少关心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校应该负责监管。平时工作忙疏于对学生的关心。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也是一无所知。家长是大学生的直接监护人,是大学生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如果家长能够经常性的提醒督促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并时时刻刻做好自我保护,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2预防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体系构建
为确保高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保障大学生的安全,必须尽快构建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保障体系。体育运动安全保障体系涉及范围广、内容杂、层次多,必须从体育运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构建。
建立高校体育运动安全宣传教育系统,构筑体育运动安全的思想保障。高校运动环境存在着不稳定性、突发性、社会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增大了体育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知识,就会增大体育运动的事故发生率。因此,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大学生要认识体育运动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洞察体育运动的潜在危险,构筑思想上的安全堡垒。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体育运动安全监管,加强体育运动安全宣传教育,向广大学生宣传安全运动知识,普及体育运动损伤知识。教师要建立并实施安全规章制度,开展经常化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运动技能。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志,熟知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在体育运动前要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及应对预案。
建立体育运动安全法律保障和商业保险系统2002年教育部了第12号教育部令,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要求,各高校应结合各自校园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完整的《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内容应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人员分工、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内容。领导小组组长为分管体育的校领导;副组长由体育部领导担任;成员(由各科室正职领导担任)分为基础管理小组、人员安全小组、物资安全小组、环境安全小组。此外,高校上级领导还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多种可能性精心策划,负责统一指挥人员、物资和一切相应工作,各个部门也应竭尽全力配合工作,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产生严重后果。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障措施就是购买保险,而险种最好是能够选择意外险。保险是良好的风险管理手段,因此,我们应加大保险宣传,增强大学生保险意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入校时就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意外险,以保障受伤害者的利益,减轻受伤者的经济负担。
建立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构筑体育运动安全的管理保障。由于存在体育运动设施落后、责任认定不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增加了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重复性。因此,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体育运动安全管理C制,加强对体育运动过程的管理。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就是在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通过政策控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相互关联的管理过程。构建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要明确各个主体职责,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既要加强体育运动安全的常态管理,也要加强体育运动安全应急管理和事故恢复管理,使管理细化到体育运动安全的全过程。
建立体育运动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构筑体育运动安全的救助保障。在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快速启动救护机制,这需要建立完整的体育运动安全救护系统。当发生险情后要及时报告教师和运动安全负责组,情况复杂是要及时报告校领导,了解伤情,判断伤情,轻者先自救,重的或判断不清的应及时护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及时通知家长,以便做出救治决定并做好安慰工作。保护现场,体育运动安全委员会了解事故的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采集证据,以利于事故的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有关部门。伤后住院或修养,体育运动安全委员会派人探望,并了解伤者的恢复情况。
3 结语
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影响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老师因素、学生因素、家长因素。而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保障可以通过:建立高校体育运动安全宣传教育系统、建立体育运动安全法律保障和商业保险系统、建立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建立体育运动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来完成。本文希望在对湖北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及有效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规避体育运动风险,建构合理有效的保障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