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处置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处置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处置预案

安全处置预案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学校学生安全应急救助工作由校长指挥。

主要职责是:组织与领导学生安全救护工作;负责建立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关系,保证在政府和教育局统一指挥下学生安全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及时准确地向领导报告实情,提出对策和措施。

二、报告与响应

(一)报告责任人与报告程序

1、报告责任人:

.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为报告责任人。

2、报告程序:

当学生、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报告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领导与各组室,报告与处置流程见下图。

县教育局

校 长

校分管领导导

报告责任人

学 生 监 护 人

120 110 119

蹲 点 干 部

当 地 政 府

有 关 部 门

(二)响应责任部门

各有关学校, 组室、部门、人员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并迅速汇报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对发生校舍倒塌、火灾、交通等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造成师生非正常伤亡,学校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急需抢救的,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时,按有关规定报告当地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全力组织抢救,力争将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三、事故处理程序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省市县有关文件执行。

1、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安全处置预案范文2

(一)综合协调组

(二)事故调查组

职责:组织开展事件调查、现场处置和原因分析,研判事件风险和发展趋势,作出调查结论,提出防范意见和建议。监督、指导事发单位迅速控制事态,对问题产品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查封扣押,责令召回、下架,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三)现场维稳组

职责:负责深入现场,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指挥部,做好患者亲属安抚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

(四)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组

职责:组织媒体开展正面宣传报道,协调媒体采访,跟踪网络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视情况筹办新闻会。

(五)专家咨询和应急检测协调组

职责:抽调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市内检测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应急检测,为指挥部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六)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通信、交通工具、资金、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

(七)处置督导组

职责:负责督导落实各工作组职能职责,对违反处置工作纪律的行为进行纠正或查处。

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响应

酒博会期间,各区县局和各科室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对情况进行核实,并立即上报市局值班室。经核实属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区县政府处置,市局进行指导;属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市局核实后,报市政府并开展处置。

三、事故处置

(一)控制问题食品。事故调查组对事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可疑问题食品和原料、工具、场地等依法采取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查清问题食品及原料的来源和市场流向,责令生产经营企业召回、下架或销毁问题食品。

(二)开展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对可疑问题食品进行抽样和检测,尽快查明原因,作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措施意见和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处理的建议。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事件进行研判。

(三)追踪来源流向。事故调查组核实问题食品的生产厂家、经销商、生产批号及流向,对已销售的问题食品进行追查并通报有关部门协查。

(四)加强现场稳控。现场维稳组对事发现场、酒店、医疗机构等场所出现的患者家属进行疏导稳控。

(五)及时报告情况。综合协调组持续协调各组开展工作,并随时掌握事故变化动态和处置工作进展,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六)专家研判。根据调查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专家对事件性质、原因进行研判,作出研判结论和意见,并及时报告领导小组。

(七)新闻宣传。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关注网络舆情,接待相关媒体,撰写新闻通稿,必要时组织召开新闻会,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处置不良信息。

(八)响应终止。当事件原因调查清楚、安全隐患或相关危害因素等消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领导小组做出终止Ⅲ级应急响应的决定。

四、工作纪律

(一)强化值守,保持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要高度负责,严禁脱岗,全体干部职工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

安全处置预案范文3

(1)2012年4月17日15点02分,一辆从宁波开往金华方向的小货车,在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段大庙山隧道内停留,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监控中心通过隧道内监控视频发现小货车轮胎自燃,监控员立即通过隧道内广播指导驾驶员利用隧道内灭火设施自救,同时将隧道内车道信号指示灯切换为红色(禁止车辆进入隧道),调高隧道灯光亮度,开启风机,并迅速报警。15点14分,高速交警、消防队、本路段兼职消防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设置安全警示带,封闭行车道。15点28分,明火扑灭,15点58分现场清理隧道,恢复正常通行。本此事故造成隧道封闭近1个小时。

(2)2013年1月21日19时41分,从宁波开往金华方向的一辆大货车,装满整车钢筋,在经过甬金高速公路金华方向K7+800处,由于车上钢筋没有捆扎牢固,约有1吨多重的钢筋从车上掉落在路面上,造成后方连续3辆小车撞击,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多元。

(3)2013年10月5日,台风“菲特”在浙江沿海登陆,由于连续几天的暴雨使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段山体边坡浸透。10月7日夜间11时23分,金华方向两头坞1号隧道与2号隧道之间,右侧高边坡上泥石流约有2000多方冲入路面,占据整个车道,导致洪水直接冲入1号隧道内,该路段临时停止运营,车辆拥堵长约10公里。由于应急救援车道被停留积压的车辆堵死,抢险救援的机械设施和车辆无法进入灾害地点,通过高速交警采取强制措施后,用了3个多小时才打开应急救援车道。救援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入灾害地点,仅用了2个小时就将灾害地段道路泥石流清理干净,具备了临时放行车辆的条件。

(4)2014年7月31日4时15分,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往金华方向50K+000发生3车追尾事故,车辆侧翻,物品撒落,人员受伤,致使后方车辆拥堵,一时间交通瘫痪。在救援该起事故中,4时41分,后方49K+400又发生第二起连续4辆集卡车追尾,其中一辆集卡车厢内液体货物渗漏,渗漏液体疑似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临时指挥部按照危化品应急预案进行处置。至12时50分,事故处理完毕,但由于堵车时间长,部份集装箱卡车司机已在车内睡觉休息,造成恢复通行缓慢,车辆拥堵到K14。此次事故造成中断本路段正常营运约8个多小时,路面上堵车长约36公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2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和交通流量的增长,各类突发交通安全事故逐年增多,仅宁波剡界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辖的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G1512)42.25公里内,近3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交通事故400多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

(1)突发性。突发事故成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自然因素,如台风、暴雨、大雾、雨雪冰冻等灾害突发,造成的塌方、泥石流、洪涝灾害引起桥梁断裂和高速公路大面积损坏,或无法正常通行;②人为因素,如驾驶人员超速、违法停车、疲劳驾驶、不文明驾驶等;③其他因素,如危爆物品爆炸或泄漏、轮胎突爆、制动失灵、货物掉落抛洒等。

(2)危害性。高速公路突发性事故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其造成的危害后果严重。根据2014年国家检察机关查办的十大责任事故典型案例中,就有两起是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分别是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案,和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案,仅这两起事故共造成98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3亿元人民币。

(3)延伸性。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突发交通安全事故后,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整路段、大范围的社会车辆堵塞,导致交通瘫痪,现场秩序混乱。由于大部分驾驶人员赶路心切,往往导致前方事故刚刚发生,后方又发生一连串的追尾或撞击事故。甚至在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或是在突发事故灾后恢复过程中,也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事故。例如,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案和本文的案例回顾(4)就是典型的事例。

(4)社会性。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及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也给成千上万的受害者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悲剧。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在线网公布的数据,仅2014年一季度,全国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0283起,造成10575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1亿元人民币。有些交通安全事故经新闻媒体传播,引起社会各阶层高度关注,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如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中,引发的“表叔”事件至今网友还记忆犹新。

3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

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虽然有其突发性,但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也是可以制约和预防的。笔者结合多年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期间安全管理经验,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浅谈以下看法: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大力普及交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意识。“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放在交通安全文化教育的第一位。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活动形式,提高全社会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视。

(2)根据2012年9月17日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内容第九条,已明确将车辆进入高速公路行驶界定为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既然高速公路在法律意义上被界定为“高度危险活动区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就有必要出台一部有别于普通公路行车要求的“高速公路安全行车规则”,并加以宣传教育,让驾驶人员只要进入高速公路行车,就感受到有一套更严格的行车规则约束驾驶行为。将安全关口前移,把事故隐患堵在路外,严格禁止违规车辆和“带病”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3)要做到事前管理,避免事后诸葛亮。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虽然发生的地点、时间不同,但事故的性质和形式完全一样,已经成了系统性案例。这除了驾驶人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外,与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和公路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互相依赖也有关连。

(4)保持应急救援车道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了,高速公路行车道两侧的应急车道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然而,实现中很多驾驶人员对于这条“生命线”的理解都不深刻,致使在紧急情况下许多本该可以救活的生命贻误了抢救时间,一些本该可以快速处置的灾害事故延迟了抢险最佳时机。因此,高速交警要像查酒驾一样,利用监控视频和现代科技手段,严格查处在高速公路上擅自占用应急救援车道的行为,使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真正成为生命救援和抢险救灾的绿色通道。

(5)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中,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台风和冬季冰雪雨雾天气。为此,要深入探讨研究恶劣天气下影响行车安全的课题,不断积累资料,利用交通电台和广播及时恶劣天气信息,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6)高速公路营运公司是确保高速公路安全营运的责任主体,是预防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突出一个“防”字。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结合路段行车环境和车辆流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企业自身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通行保障机制,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二是要加大安全投入,确保道路安全设施设备完好。根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高速公路设施设备养护维修规范、标准和规定,确保高速公路路面、路基、桥梁、隧道、高边坡、高挡墙、机电和消防等设施设备处于结构稳定和状态良好。三是要做好交通安全动态控制。一方面,设立路段监控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尽可能实现全路段视频监控,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全路段车辆运行和路况实时动态监控。监控中心既是路段的信息中心(包括突发交通安全事件信息、交通流量信息、路况信息、气象信息等)、日常工作的调度中心,也是营运公司处置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协调指挥中心;另一方面,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路况巡查队,昼夜对路况和路面车辆通行情况定期巡查,对发现的道路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监控中心汇报,保持路面整洁畅通无阻,防止因交通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7)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集约型的高速公路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在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中,突出一个“快”字。一是信息要快。无论是高速交警指挥中心(浙江省报警电话12122)、高速路政路网中心(浙江省报案电话96266),还是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公司监控中心,一旦接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报案,经确认后应立即将事故信息通过交通电台、路网信息中心和交警指挥中心向社会,视案情通知相邻路段监控中心,启动应急预案。二是出警要快。高速交警、路政、消防、施救、路巡队等应急抢险救援部门,在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后应快速赶赴事故现场,最先到达现场的单位要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和事故危害程度,及时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并迅速封闭现场和道路交通,划定警戒区域,清理疏导现场车辆,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确保救援通道畅通。三是应急救援快。事故现场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建立起快速救援机制,以救人为第一要务,迅速确立施救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是车辆疏导快。根据突发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现场可以分别采取双向全线封闭和从相邻收费站引导车辆分流,借用对向车道放行,限制车速、间断放行车辆,封闭部分车道等方式。尽可能地将现场滞留的车辆和后续车辆“快速”疏导放行,并严防“二次事故”发生,同时强化施救人员自身安全防护。

安全处置预案范文4

关键词 乳制品质量安全;人畜共患病;影响;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TS2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98-02

随着人们对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和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加之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乳制品质量问题事件,使得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奶源安全正是影响乳制品尤其是鲜乳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鲜奶的品质,确保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人畜共患病概述

1.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1.2 人畜共患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据研究发现人喝了罹患人畜共患病奶畜产出的奶制品也会染病。 例如,结核病即为一种人畜禽共患的传染病,有人型、牛型和禽型3种,并可相互感染,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发病症状也相似。因此,人食用了病畜产出的奶后,病菌极有可能经消化道感染人体。目前我国大多数乳制品企业在收购原料奶时,对于细菌统计的种类不区分,“结核奶”极易蒙混过关。同时有试验证明,结核杆菌在3 ℃条件下可存活6~12个月,若病菌存在于蛋白质当中则更难杀灭。而乳制品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对杀灭结核杆菌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若不及时开展有效的人畜共患病防治措施,便会引发新的危机。

2 奶畜养殖中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2.1 口蹄疫

2.1.1 病原。病原体属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7个血清型和60余个亚型。各型不能互相免疫,以病畜水泡及淋巴液中病毒含量最多。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首位,我国也将其从第5位提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首位。

2.1.2 症状。典型症状是发热并在口腔黏膜、以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泡。病牛体温升高至40~41 ℃,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口蹄疫特征表现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和临床期,最终康复或死亡。潜伏期通常为2~3 d,充分发展的临床特征是出现典型的水泡。经过12~36 h,水泡破溃,局部呈鲜红色的糜烂面。并发症为在患部组织上出现细菌性的化脓坏死过程,有时表现为腱鞘炎、乳腺炎和胃肠炎等。

2.2 结核病

2.2.1 病原。结核病病原菌为结核分支杆菌的3个种,即人型、牛型和禽型,其中以牛型对奶牛群致病力最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极抗干燥。

2.2.2 症状。通常呈现较缓慢,其潜伏期一般为10~45 d,有的长达数月乃至数年。临床以肺结核、肠结核、结核和淋巴结核为常见。肺结核:病初食欲、反刍无大异常。只是清晨吸入冷空气或含尘埃的空气时易发咳嗽,先为短咳嗽,后为带痛顽固性干咳。鼻液呈黏性、脓性,灰黄色,呼出气有腐臭味。呼吸出现困难,呈伸颈仰头状,呼吸声似“拉风箱”。肠结核:多见于牛犊。呈现前胃迟缓的症状,迅速消瘦,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稀粥状,混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结核:奶牛多见,常发生在1个乳腺区,并且多见于后乳腺区。病乳区泌乳量显著减少,乳汁稀薄如水呈灰白色,或停止泌乳。淋巴结结核:以其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咽后淋巴结肿大时,压迫咽喉,呼吸音多粗厉、响亮;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可产生瘤胃臌气症状;肩前和股后淋巴结肿大时,可引发前、后肢跛行[1-2]。

2.3 布鲁氏菌病

2.3.1 病原。布鲁氏菌(又称布氏杆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的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布氏杆菌非抗酸性,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呈球杆状。布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存活数月,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2.3.2 症状。牛感染布鲁氏菌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最常发生在6~8个月。流产的数日前表现分娩预兆象征,如、肿大,乳汁呈初乳性质,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多清朗,常见胎衣滞留。早期流产的胎儿,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公牛常见炎和附睾炎。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除,则可能引发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3-4]。

3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对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措施

3.1 规范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畜养殖质量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通过项目帮扶、社会融资等办法,规范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完善、技术先进、人员齐备、规模适度、环境卫生整洁、现代化的奶畜养殖场(小区)。减少散养户,形成规范的养殖链条。这样从根本上提高奶畜养殖质量,从源头上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奶源质量安全[5]。

3.2 建立有效的动物疫病防制体系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动物疫病防制体系,逐级建立责任制,形成针对包括人畜共患病在内的各类动物疫病有效、统一的防控体系。其中产地检疫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把关,加强执法力度,对病畜合理处置,杜绝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决不允许不合格鲜乳流入市场。

3.3 加强监测,建立流行病学数据库

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检测。加大监测网络及各种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建立人畜共患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时对疫情反馈信息进行处理、确诊、分析和调查,提高疫情预警预报系统的准确度,为有效地防控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3.4 强化技术和人员储备

技术储备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应加强对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对于科学技术储备,应改进常规防治方法,还应发展高效、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和标记疫苗,开展基因治疗研究,以实现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4 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动物的规模化养殖、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增加了人畜共患病发生与流行的风险。因此,为了保障乳制品的安全,使消费者能喝到健康安全放心的乳制品,乳品行业仍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畜共患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5 参考文献

[1] 刘海林,贺建华.加强奶源质量控制 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J].中国乳业,2010(10):59-61.

[2] 钱贵霞,解晶.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供应链问题分析[J].中国乳业,2009(10):65-69.

[3] 李翠霞.建立乳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议[N].黑龙江日报,2008-12-08(12).

安全处置预案范文5

1.1教师组织的合理性存在问题

有些高职院校由于正规性不足,没有聘请专业的体育老师对体育课进行监管,导致老师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对体育课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组织上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老师不能对学校做以好的表率,任由学生胡作非为,只把体育教学作为自己40min的任务。例如:在投掷运动中,有的学生在他人捡投掷器材,还没有离开投掷区域的时候就开始投掷,如果老师不及时的制止这种行为,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老师在组织完一堂课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留下学生自己的体育场自由活动,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堂全过程的管理,一些调皮的学生不会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活动,如果出现安全问题,这将会是学校和老师所负担不起的。

1.2训练场设备自身的问题

训练场设备质量是体育活动安全的硬件保障,场地上有小碎石或高低不平,运动器材陈旧、维护不良、跑道太硬或者太滑等,都会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从而引发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这种问题是高职院校体育课中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据统计,由于硬件设备不达标所造成的意外状况比例达到了70%以上,到现在还没有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在购买了运动器材后,就一直没有更换过,也没有进行定期的养护,这些设备外表看起来完好,其实已经出现了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在老师和学生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学生进行使用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1.3由于学生不正当活动所造成的事故

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高素质教育,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体育课上,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活动,喜欢攀爬高物,在训练中互相打闹,打闹时没有轻重,行为粗野,导致很容易出现伤人事故。某高职院校在体育课上,两个学生因为不按照老师要求,去了学校原本禁止的草丛中打闹,草丛中有暗井存在,可这两个学生都没有将学校的禁止令放在心上,最终一个学生掉入暗井,索性得到了及时的搭救,没有生命危险,却遭受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使其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使学生的内心有了阴影。

1.4由于其他意外原因所造成的事故

所谓的意外因素指的就是人们无法预想的因素,是靠人力无法避免的。例如,有些同学的心脏本来就不好,在急速奔跑时,就会比较容易出现预想不到的危险。还有一些学生穿得鞋子比较滑,在跑步练习的时候非常容易滑倒,学校的跑道上都是沙粒,如果学生的膝盖被沙子扎到,会对其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

1.5对于体育老师的管理和培训力度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属于民办院校,因此院校的目的是以盈利为主,体育课往往是院校所忽视掉的课程,高职院校没有配备专业的体育老师,在对老师进行培训时,也是单一的,没有系统性的进行培训,只重视培训老师的教学技能,而忽视了老师安全教育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结果培训出来的老师都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非常欠缺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对于学校而言,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隐患。由于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体育老师的劳动成果,极大的打击了体育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使老师们不愿意主动带队参加体育活动,也不愿意做好活动时候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从而诱发了事故产生的因素,导致悲剧的发生。

2高职院校体育课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2.1要进行体育课安全知识的教育

当前每个学校都有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但却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人员,学校也很少开设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课程,学生所接收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家长、橱窗宣传,因此他们无法掌握全面的安全保护知识。高职院校一定要对安全知识所有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加工,再由体育老师进行学习,体育老师对安全知识有了深入认识后,可以利用体育理论课传授给学生们,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很多自我保护的知识,还了解到应急逃生和救人的方法。

2.2加强高职院校体育管理力度

法律规定,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由于体育管理的力度的不足,高职院校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院校领导者一定要吸取教训,加大经费的投入,将陈旧的设备予以及时更换,要对使用中的教学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养护,确保设备不会存在安全隐患。要建设平坦的操场、重修不合格的场地,并对学生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如果存在不适合体育锻炼的学生,一定要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及时的制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3提高教学管理的力度

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一定要培养老师的责任心,让老师明白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要求体育老师上好每一堂的体育课,要对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合理设计和组织,并严格执行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2.4要合理的解决突发事故

国家教育部《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在校内出现的事故进行负责,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定要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如果有突发事件出现,一定不能盲目的推卸责任,要和学生以及学生家庭进行合理沟通,尽量减少纠纷,努力维护学校的声誉,使事情尽早得到解决。

3结语

安全处置预案范文6

关 键 词: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绿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创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生产力也随之不断提升。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自然环境却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而出现了危机。人们逐渐明白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的重要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际上是为了人类将来的生存环境。城市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想要谋求绿色植被的高效生态功能,就必须正确认识园林植物的重要性。

一、园林植物的种类及特点

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植物。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一般来说,我们将木本园林植物称为园林树木,而将草本的园林植物称为花卉。就其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就是园林植物。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了植物生长类型的分类法则、应用法则,把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依其外部形态分为乔木、灌木、竹类、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6种类型。在城市绿化及景观规划过程中,绿色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二、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功能

1、园林植物的净化作用

(1)吸收有毒气体

由于环境污染,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增多,主要有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气、汞、铅蒸气等,尤其是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在空气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园林植物是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城市绿化植物的叶片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和致癌物质——安息香吡啉等多种有害气体或富集于体内而减少空气中的毒物量。如臭椿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物别强,超过一般树木的20倍,罗汉松、大叶黄杨、女贞等植物都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构树、合欢、紫荆等具有较强的抗氯和吸氯能力;女贞、较泡桐、刺槐、大叶黄杨等有较强的吸氟能力;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吸笨能力;樟树、悬玲木、连翘等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夹竹桃、棕榈、桑树等能在汞蒸气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不受危害;而大叶黄杨、女贞、悬玲木、榆树、石榴等在铅蒸气条件下都未有受害症状。因此,在产生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附近,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具有吸收和抗性强的树种进行绿化,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十分有益的。

(2)净化水体

城市和郊区的水体常受到工厂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证明,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如在通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一升水中所含的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许多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在体内富集起来,富集程度可比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几十倍至几千倍,因此使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得到净化。而在低浓度条件下,植物在吸收有害物质后,有些植物可在体内将有害物质分解,并转化成无害物质。

(3)净化土壤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因此,既净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有研究证明,含有好气性细菌的土壤,有吸收空气中一氧化碳的能力。

(4)减轻放射性污染

绿化植物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并对军事设施等起隐蔽作用。美国近年发现酸木树具有很强的吸收放射性污染物的能力,如种于污染源的周围,可以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2、园林植物的滞尘降尘作用

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油烟、碳粒等,大气中除有害气体污染外,灰尘、粉尘等也是主要的污染物质。这些微尘颗粒虽小,但在大气中的总重量却十分惊人。城市园林植物可以起到滞尘和减尘的作用有,是天然的“除尘器”。植物,特别是树木叶片的表面是不平滑的,有的多褶皱,有的多绒毛,有的能分泌黏液或油脂。当被污染的大气吹过时,植物对大气中的粉尘、飘尘、煤烟及铅、汞等金属微粒有明显的阻拦、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植物能够吸附和过滤灰尘,使空气中灰尘减少,从而也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含量。由于绿色植物的叶面积远远大于它的树冠的占地面积,因此其吸滞尘的能力是很强的,园林植物被称为“空气的绿色过滤器”。

3、园林植物的降温增湿作用

园林植物是城市的“空调器”。园林植物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作用以及水分的蒸腾来调节小气候,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风速,在无风时还可以引起对流,产生微风。冬季因为降低风速的关系,又能提高地面温度。园林植物的降温增湿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城市小气候和降低光照强度,调节温度,减少辐射。

4、园林植物的减噪作用

城市噪声污染已成为干扰人类正常生活的一个突出的热点问题,它与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并列为当今世界城市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园林植物是天然的“消声器”。植物的的树冠和茎叶对声波有散射、吸收的作用,树木茎叶表面粗糙不平,其大量微小气孔和密密麻麻的绒毛,就像凹凸不平的多也纤维吸音板,能把噪音吸收,减弱声波传递,因此具有隔音、消声的功能。不同类型的绿化布置形式、不同的树种和绿化结构以及不同树高、不同郁闭度的成片成带的绿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噪声的效果。

5、园林植物的杀菌作用

城市园林植物是“卫生防疫消毒站”,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城市中有绿化的区域与没有绿化的街道相比,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要减少85%以上。园林植物之所以有杀菌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有园林植物的覆盖,使绿地上空的灰尘相应减少,因而也减少了附在其上的细菌及病原菌;另一方面城市植物能释放出如酒精、有机酸和萜类等挥发性物质,它能把空气和水中的许多病菌和真菌及原生动物杀死。如1h㎡圆柏林,一昼夜大约可分泌出30-60㎏植物杀菌素,在2k㎡内可杀灭空气中的白喉、结核、伤寒、痢疾等细菌和病毒。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除了有杀菌作用外,对昆虫亦有一定影响。

三、确保绿化安全

1、保证通风采光和构筑物安全

建筑物南北配置绿化植物时,要考虑绿地植物种植与采光的矛盾,在建筑周围植树时要考虑通风问题。种植乔木、灌木必须严格执行乔、灌木与建筑物的最小水平距离的规范规定。

2、确保视觉上的安全

在道路交叉口植树时要留出20m以上的会车视距,行道树枝下高应视道路宽窄及树木特性确定。一般为2.5m~4m。道路中心绿化隔离带,不可密植遮挡视线的感觉。

3、确保电线和地下管线安全

在架空线、管道下水和地下电缆上方植树时,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科学确定树种及栽植深度。

4、选用树木要安全卫生

树木不可含毒素,无易脱落及污染环境的花、果,防止毒害或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树木的花、果、叶没有异味,不招引害虫。

城市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建设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结束语

,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因此,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构造需要投入更多的学习,掌握植物生态功能的规律和极力,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生态功能的评价体系,优化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佟跃,王殊.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