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运动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运动优点范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中国传统;茶具设计;新思维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思路是创意,即通过对文化进行刻意包装获得经济价值,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普遍性和附加价值。工艺美术产品是设计思路和生产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带来实际利润,因此,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我国历史上茶具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审美的表达,具备文化附加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现阶段,传统茶具的设计开始趋于模式化,一味的模仿古风设计使茶具失去新意,无法与时俱进,本文提出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对实现现代工艺和传统文化结合展开研究。
1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工艺美术新思维
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均对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发展,例如:日本的木雕艺术、瑞典的金属编织艺术等,将传统文化与多功能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兼具现代都市的简约理念和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1工艺美术新思维
工艺美术是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基础上出现,是手工匠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美学,操作中将技术与设计完美结合,成为兼具实用属性和艺术审美的产品。工艺美术作品采用的材料一般具有普遍性,以方便批量生产,是在劳动中创造的美学,例如:紫砂壶最早出现于宋代,明展鼎盛,具有不易变形、透气不渗水、耐冷热不烫手等优点,以龚春为首的优秀工匠创造出大量造型优美茶具,外观上与书法、绘画、诗词进行结合,使好的紫砂作品具备一定收藏价值。实践中,设计思路使生产技术富有美感,生产技术提高又为设计思路的实现提供可能,传统茶具设计往往包含了设计者对茶文化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一定是与当下审美相关,传统茶具的生产需要依赖技术但不仅仅只是技术,过分追求技术和材料的革新,无法传达出艺术内涵,一样不能达到打动消费者效果。从材料上看茶具不再局限于陶瓷、紫砂等常见材料,骨瓷、玻璃等形式也开始受到欢迎。当前为配合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加入工艺美术基础课,将现代科技引入工艺美术发展,通过培养了解茶文化和工艺美术加工技术的综合人才,使传统茶具设计焕发新的生机。
1.2传统茶具设计发展现状
传统茶具设计是我国茶文化的具象化表现,深受各级政府和茶文化爱好者重视,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茶具设计是否应当加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茶具更多作为私人藏品,不断推高的价格使茶具赏玩趋于小众化,除了茶艺爱好者外,多被收藏家持有,一般民众对传统茶具关注度低;其次,茶具生产工艺缺乏革新,传统手艺人掌握着代代相传的手工制造技术,但设计理念相对单一,设计者本身也不具备对现代文化融合的能力,很难根据时展做出变通,茶具设计一般不符合年轻人喜好;再次,消费者购买茶具往往需要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茶饮品的爱好,当下年轻人对茶文化的了解不深,在饮品消费上选择极多,选择茶饮品且使用传统茶具的概率不高,相关工艺美术设计传承出现问题;最后,传统茶具设计缺乏一定产业背景,相关人力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都存在局限,在文化创意产业下发展缓慢,很难实现经济效益转化,同一时期其他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逐步取代传统茶具市场。
2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茶具设计
2.1影响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因素
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其发展与社会文化及生产技术息息相关,使用材料从早期的石器、木器,到陶器、瓷器、紫砂和现代流行的玻璃,形状设计流畅自然,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兼具实用和收藏价值。传统茶具设计一般具有区域特色,即与产地及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习惯有着密切联系,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出现,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增加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为我国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影响我国传统茶具设计的工艺美术新思维主要包括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第一,设计方面,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设计理念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不同设计师对传统茶文化的不同理解,会做出完全不同的产品,现代工艺美术需要在思维过程中考虑到使用者使用需求和审美趋势,并通过制作实践这一理念;第二,技术方面,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不同表现手法,对茶具的最后造型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技术选择上必须与设计相匹配。设计和技术不断磨合适应的过程,会对传统茶具工艺美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产品表现力不断增强,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2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
传统茶具想要得到发展必须与现代生活相适应,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形式,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简约时尚设计风格,让传统茶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关注,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进行引进,使工艺美术设计实践有政策支持,并在茶叶产业发展区域进行有针对性引导,使传统茶具设计与茶叶旅游业、特色茶产品会展相联系。其次,在生产技术成熟后,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我国传统手工艺人往往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思想,忽视市场推广的重要性。再次,打造茶文化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将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品牌化,实现消费者对设计的认可,帮助艺术设计快速经济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对固有优秀文化进行保留,传承产品文化附加价值的同时与大众审美相呼应,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最后,加强对工艺美术制造人才的培养,由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设计理念,因此加大传统茶具制造工艺从业者培训力度,打造复合型人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人才储备不足问题。通过相关部门配合、市场推广宣传、品牌打造、从业者培训四方面促进传统茶具设计工艺与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适应,可以有效帮助传统茶具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新增长点。
3结束语
现代美术设计的不断发展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包括对产品设计思路和制造技术,涉及到工艺美术创造力和制造技术发展水平,其作品保留着一定时期的文化习俗,反映着当时技术水平和风俗民情,在拥有使用价值的同时具备艺术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有效实现了创新可以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出现,需要设计师不断创新和制造技术发展的推动。设计形式的变化使传统文化更加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改变消费取向,打造广泛受众的中国设计,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播发扬。设计文化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和时代色彩,深挖现代人饮茶选择和习惯,分析人们在使用上的需求,对设计的实用性有着很大帮助。现阶段,我国传统茶具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关于特色文化的表达和创意新技术的融合还不足够,单纯产品造型的改变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设计文化的彻底变革。在产品设计工艺改革中需要不断深入,关注产品设计的实际意义,达到更加明显的创新效果,为我国传统茶具的销售拓宽了道路,实现文化创业产业与工艺美术思维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宁.文化创意产业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时代转型[J].美与时代,2010(5):24-26.
[2]李涵,李元俊.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0(6):85-88.
[3]王平.江苏省民间工艺美术现展的新机遇:文化创意产业[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3-49.
[4]易璐.从日用陶瓷设计看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设计,2012(10):186-187.
[5]刘薇.闽台茶文化与创意产品品牌融合研究[J].艺术生活,2016(1):70-73.
[6]张健健.艺术的自然·诚实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对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15-18.
[7]李旭,黄蜜.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与现代设计的发展[J].包装工程,2010(20):160-162.
[8]武晓燕.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艺术设计教育———称谓变迁背后的问题[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5):129-131.
工艺美术运动优点范文2
论文摘要:国产化妆品近年来由于产品包装.造型设计,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市场销量一路走低,为了使中国化妆品以别具一格的特点占领中国化妆品市场。在外观设计上。最近几年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得到了国内外人的关注和喜爱.所以,本论文从传统工艺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在针对传统工艺品的特点分析后,将其运用到新的国产化妆品线的设计与开发上,使国产化妆品更具备市场竞争性。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在奢侈品的购买方面,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数据的结果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今年1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开始了由过去简单的“丰衣足食”到高品质生活的转变。
奢侈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是服饰,化妆品,香水,包具等。化妆品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必需品。女性是化妆品的钟爱者,具近几年统计来看,男性们也渐渐的开始注重化妆品。
随着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热爱,一些外国顶级化妆品品牌也随之涌入中国市场。例如,兰莞,娇兰,香奈儿,迪奥,安娜苏等等。这些顶级的化妆品品牌除了高等的产品质t外,化妆品的外观设计方面更是以外包装华丽,时尚,高贵,个性等特点提升了产品的质感以及消费者的信任度。
中国现有的国产化妆品,例如佳雪,隆力奇,大宝,东洋之花,美加净等国产品牌在化妆品市场中处干劣势,据市场调查报告来看,国产化妆品始终未能进入每年化妆品销蚤的前十位。普通被列于3,4线化妆品,通常仅在一些大小型超市里出售,产品质最方面虽有一定的认证,但是在产品外观上的忽略导致产品整体等级大打折扣。国产化妆品在包装以及造型设计方面多以拷贝大品牌,要不就设计简略.缺乏个性,并且使用中下等包装材料而降低成本。多种因素的结合导致中国国产化妆品不但走不出国门,也不能占据国内市场。
中国是千年文化的古国.近年来.中国泛起了传统风。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流入,中国重新拾起传统的东西,把传统渐渐融入了现代生活。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篆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生活方面,传统的中国式家居设计一直受到中国人乃至西方人的钟爱。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说明,中国传统的东西始终得到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认证.并且值得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
因此。为了使国产化妆品以别具一格的特点出现,从中国传统工艺元素来看,传统工艺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传统工艺品从古至今一直倍受中国人的追捧和关注,因而在分析和研究传统工艺元紊特征的同时,并将其运用结合到化妆品的造型设计中,从而开发新的,受中国消费者倾爱的国产化妆品品牌线。
中国传统工艺品,如古代青铜器,玉器,陶器,首饰,剪纸等等,将这些工艺品的特征与化妆品外观设计有效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消费者的文化共鸣,它是国人与文化之间的感情纽带。
中国传统工艺品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可用五个字体现出:
1.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喻。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
3.灵。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雅。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工艺美术运动优点范文3
关键词:碎裂;解析;重新;思考方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69-01
作为一名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我认为立体主义是人类在艺术殿堂上的文化遗产。并且我觉得立体主义有很多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去保护和研究的。并且在我国可以去推广这种风格的艺术。例如,可以发展立体主义的文化创意产品。立体主义推崇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而不是一味的复制或山寨,或许这也是我国缺乏的一个问题,缺乏创新,缺乏创意。我认为我们要推广的是立体主义的这一种独立思考,自己探索的精神,立体主义画派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这一种思考的形式,并不是本身的立体主义,就简单的看看大概之类的,而是我们能从立体主义之中学习到的什么思想。
理解了塞尚就意味着预见了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一次重要革命,也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很大影响。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在西方艺术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进程中,立体主义是一个标志性的流派,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立体主义的产生是美术自身发展的必然。在传统绘画中只依看到的客观自然作画,所表现的只是自然的一个局部和一个片面,随着现代人的现代生活变化:客观与微观,速度和多变,机器对人的制约,这就要求绘画要表现这多样复杂性。
在我看来,立体主义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容易辨认,自由,打破传统,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启迪性,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可以在办一个立体主义为主题的美术展览馆,收集立体主义画派的画,立体主义的精髓和思想是值得我国年轻一代艺术家去研究和寻找灵感来源,让更多的人能去学习到立体主义的精华,毕竟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据我了解一件上世纪20年代,庞熏留学法国时创作的具有立体主义风格特点的《母与子》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与徐悲鸿前往法国学习西方写实艺术不同,以庞熏、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中国艺术家在上世纪20年代来到法国,接触与感受到了当时最为流行与前沿的现代艺术,他们有意或不自觉地成为各种流派风格的实践者。100年后,我们不用再去巴黎,便可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立体主义”所带来的视觉与观念上的革新与变化。时代在进步,以前很多做不到的事情,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瞬间就能办到,而且在当今艺术大融合的时代,我们如何在中国推广立体主义,又如何讲立体主义的艺术思潮与我国的艺术去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去吸收它的优点。
所以我觉得可以为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些代表作品举办一个展览,立体主义有三个时期,画展的展区规划可以按照这三个时期排序。当前我国处于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时期,我们还可以为立体主义画派制作衍生产品,让国内越多的人认识立体主义,了解立体主义,在我看来,开发衍生产品是另一种传播知识的途径,让立体主义更加容易被理解。所以如果是站在本专业的角度去看立体主义,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国内推广立体主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运动优点范文4
二、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这种特点,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汉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晋祠宋塑侍女,大同下华严寺辽塑菩萨、平遥双林寺明塑和昆明筇竹寺清塑罗汉像等等作品上都可见到。中国雕塑从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象人物画白描一般,再复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这样创作雕塑,带有绘画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今天我们欣赏古代雕塑,也需要借用中国画的审美眼光,才能把握美感要点。如果只用西方古典雕塑的艺术标准来指摘中国古代雕塑缺乏雕塑性,那无异于为适履而削足。
四、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中国雕塑和绘画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这是塑绘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线刻和平面性浮雕——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特别发达与持久的主要原因。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不象西洋画那样精确地写生刻画对象,而是主要依据观察体验所得印象,再加上想象,经过主观加工美化而成艺术形象,和客观对象保有相当距离。中国画不画光影(这是表现主体感真实感的重要因素),色彩只表现固有色(所以写实性有限),造形与画面效果的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因此,若按西洋画的解剖、比例、透视和色彩等等准确度很高的科学化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绘画,便会觉得一无是处。但若理解中国艺术自成体系、自有追求,便懂得和喜欢品味中国画的美感。中国雕塑也是如此,它和中国画观念是一致的,而且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表现出高于其他时代的写实性,但那也仅仅集中在俑的头部刻划上,而且形象也只是分为几种类型,不是每一件都各不相同,身体部分则无一例外是十分写意的。就是比较写实的头部,也不能和西方雕塑同日而语,它只是象中国画有工笔一样,比较深入细微而已,本质上依然属于意象性造型。其他汉唐陶俑、霍去病墓石刻、历代宗教造像无不显示意象性特点。它们和中国画一样,追求神韵,不求肖似。如果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标准来看待它们,就能挑剔出解剖、比例不够准确,质感塑造不够充分等等不足,造成欣赏上的障碍。我们必须换一种眼光,使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习惯,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这样,当我们从敦煌菩萨,晋祠侍女、筇竹寺罗汉塑像上体会到“栩栩如生”这一句成语的含义时,就不是象欣赏西方古代著名雕刻,如欣赏教材常会介绍的掷铁饼者、拉奥孔群像和奥古斯都像等等那样,是个从形到神都准确得象真人一般的概念,而只是感受到一个艺术品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等形而上的东西。
五、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modelling)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象中国画一般运用经济的语言,简练、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汉代四川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石兽最有代表性。这些作品只是服从作者对物象的感觉和理解,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准确比例和真实效果,而是说唱者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表演神情以及虎、象、马、牛、野猪等动物的不同习性和旺盛活力。这样必须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对象的特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这一点和西方近现代雕塑有相似之处。西方近现代雕塑一反传统的写实为变形,追求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不被客观物象所役,使艺术创造更纯粹。中国古代雕塑实际上也是达到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这种艺术境界的。霍去病墓石兽采取“因势象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岩石,自然的令人联想接近某种动物的形状,只进行最低限度的艺术加工,使石兽的造形显出空间的自由而不斤斤计较于形似。加工的语言有圆雕、有浮雕、也有线刻,是根据岩石形状与动物形象的双重需要加以多变性运用的。这种圆、浮、线雕并施的语言,在汉唐陶俑、历代石兽以及佛教造像中均可见到。它们使中国雕塑在精练中块面更整体,因而有时更具雕塑感甚至建筑感,例如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和龙门奉先寺唐代大佛,就是杰出代表。
六、中国古代雕塑既然是意象性的,注重“以形写神”,必然也象中国绘画一样,注重头部的刻划。中国古人认为“头者精明之主也”。(《黄帝素问》)“头者,神所居,上圆象天。”(《春秋元命苞》)从原始时代起,人面或人头,在工艺装饰中就受到特别重视,这应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为特别重视传神的原因之一。这种重视贯穿了几千年,直到今天,在民间雕塑和农民画中,头部仍是艺术家首要表现的部分。头部以外的人体部分,便被看作是从属的,较为次要的。这样,在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中,头大身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造型,一旦头身关系处理不好,在视觉上便难免造成不舒服的特点,这是不必为古人护短的。然而优秀的作品常常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缺点中吸引转移集中到刻划精彩的头部来。这些头部看似没有西方雕塑深入,可是结构十分严谨。搞过雕塑的人都有体会,临摹西方雕塑易,临摹中国古代雕塑的头部却相当困难。它们不如西方雕塑结构准确分明,却另有一种完美性,神完气足,很不易临摹到那种境界。在头部以外,又用充满韵律的身体衣纹线条来发挥美感,使人受感染的不是比例结构的准确本事,而是传神美化的功夫。龙门奉先寺大佛、服侍菩萨与天主力士像都严重头大身小,但依然很美,非常典型地说明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这一特点。
七、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这和中华民族的气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及其他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另的艺术也如此追求,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是含蓄美、内在美。雕塑亦然,中国古代雕塑给人的感觉不象西方古典雕塑那样一览之下、历历在目,而是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没有剑拔弩张,向外张扬的火气,而是象中国书画用笔藏锋那样将力量包裹在内部,给人更多品尝的余味。例如严阵以待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载歌载舞的汉唐女俑、孔武威风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强猛厉的南北朝辟邪和唐代石狮,都有这种效果。比较一下掷铁饼者力量的紧张迸发和拉奥孔群象情绪的激烈发泄,就能够领会中国古代雕塑含而不发的美感特点。它是与其他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相一致的,就象西方雕塑与绘画的审美理想也相一致一样。欣赏中国雕塑时也许会觉得不如西方雕塑痛快顺溜,这就象喝酽茶和喝咖啡不同一样,不能相题并论。喝茶需要品味,如若不谙茶道,便永远进不了茶的境界。
八、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等等风格。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风格。中国画和雕塑都具备这两个系统的风格特征,例如佛教造像和陵墓仪卫性雕刻,一般具备前一系统的风格,龙门奉先寺大佛最为典型。它是唐代武则天出资修造的,寓有帝王的精神气度,风格上必然强调崇高、庄严、重穆和典雅。明器艺术中的俑和动物雕塑多属后一系统的风格,它们和生活关系密切,风格上追求自然,朴拙可爱。两者各异其趣,各有千秋。西方古典雕塑风格比较接近前一系统,却少有后一系统的风格特征。希腊古风时期的古拙是艺术技巧幼稚阶段的自然产物,不是刻意追求的风格。中国画和雕塑却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这些追求是难于站在西方艺术角度来理解的,所以一般习惯欣赏写实性雕塑的人,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总有障碍。这就需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从根本上来认识中国艺术,否则欣赏也好,创作也好,都很难进入堂奥。
工艺美术运动优点范文5
关键词:紫砂泥;甲泥;紫泥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125 -02
宜兴市南部是苏浙皖三省接壤的山区被称为界岭,也有把它称为宜栗山脉,这个区域富有丰富的矿藏和竹木薪炭,其中最特别的是蕴藏在泥盆系中的石英砂岩上部的原生沉积型粘土质岩,所以拥有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便成为陶都的物质基础。
紫砂泥是我们宜兴当地特有的一种细润的泥土,制作出来的紫砂陶一般经过三个过程会成型;精选、精炼、精制,然后再放进窑中烧制而成。做出把好的紫砂陶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好的紫砂泥。因为本身对紫砂壶有一定的兴趣,于是我也自己去了解了一定的紫砂泥知识。
紫砂泥料分为紫泥、朱砂泥、本山绿泥等三种,而以紫泥为主。 三种泥料皆可单独成陶,又能互相掺合配制成不同色调, 由矿里采掘而来的泥料,外观类似岩石,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经陈腐后能风化成细碎的颗粒,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过筛,加水拌和后经人工反复捶炼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制成成品泥,现在是采用抛球式雷蒙粉碎机粉碎,过筛后加水拌和经真空练泥机制成成品泥。
紫泥的颜色是红色质地很柔软细腻,做出来的陶艺品容易成型,可塑性比较强,而且渗透性良好,其材质有着独特的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通畅,是用于泡茶的好帮手。而紫泥的特点:湿泥的干燥收缩率相对较小,变形也小,在我的了解中关于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加配其他粘性或脊性原料就能单独成品,成品中有双气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壶口壶盖配合紧密,减少混有黄曲霉菌的空气流入,相对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因此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其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就算用在烫的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会发生炸裂的情况。所以说紫泥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和它质地相类似的还有大红泥、红麻子、本山绿泥、地槽青、红皮龙、红棕泥、降坡泥、乌泥。紫砂陶瓷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就是“甲泥”,紫砂陶土主要产于甲泥矿内。
宜兴紫砂泥的品种繁多,一般是把它分为:白泥、甲泥、嫩泥。白泥是一种以白色为主,颜色单纯的粉砂质铝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嫩泥是一种以米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紫砂泥产于厚度为八米左右的三号矿层中。紫砂泥在甲泥的矿层的中上部,以夹层形式存在,顶底板均为其他品种的甲泥矿层,紫砂矿形态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在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它的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它的原料外观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这都是由于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成地质结构变化,发生扭曲、断裂,呈穴状的出现。紫砂泥的地质特征及因素基本上与甲泥的质地一样,甲泥主要的矿物成分与紫砂泥相类似,但铁质含量的变化极大,白泥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水云母,多水高岭石杂质部分有铁质及少量的石英。白泥的特点就是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良好的结合性,土粒细、杂质少、粘度高、化学成份稳定,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白度高。
紫砂天然陶土具备了制陶所必需的化学及矿物组成成份, 其主要成份为石英、赤铁矿、高岭土、云母。类似中国南方瓷器原料的特点,属于粘土─石英─云母系, 因此不须另行调配制成,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壤强度高,干燥收缩小,有利于烧成紫砂器的前提条件。
《宜兴陶瓷》中记载紫砂泥和甲泥仅一墙的距离,它们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不同。甲泥为宜兴日用陶器的主要原料,紫砂泥则为用作紫砂陶器的生产,它们区别就是深藏在岩石层下,藏于甲泥之中所以才会称为:“岩中岩,泥中泥。”甲泥是一种富硅高铁的沉积矿床,且顶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而称夹泥。因其泥块坚似铁甲,故俗名『甲泥。红泥位于嫩泥矿层底部的泥料,是一种以土黄、土红、灰白色为主的粘土,本地绿泥在紫砂泥中储藏的不多,而且含铁量较少,矿物呈暗绿色、灰白色,烧成后呈米黄色,团山泥则是本山绿泥混杂共生在一起的,其中,紫砂泥可以加本山绿泥锻炼成团泥,烧出来的成品的颜色是米黄色,紫砂泥不同的泥种各有各的特色,但是我自己觉得紫泥才有资格算得上是我们宜兴紫砂中最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它的矿物组成属于粘土,石英、云母系。成份当中具备了制作陶瓷器所必须含有的化学矿物,由一定的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紫砂泥中的“砂”就是石英颗粒,有“骨”架作用,是粘土、云母、赤铁矿合并一体。而且不需要添加其他的紫砂原料的混合相配,然而它也具备了一定的有优点:可塑性好、生坯的强度高、干燥收缩小性良好的工作性能。
当紫砂泥在窑中烧制成品的时候不同颜色的泥土烧制出来的紫砂壶颜色也不同,这也是宜兴紫砂壶这么吸引人的原因之一,紫砂泥由于矿区、矿层的不同,加工过程的差异和差别,以及烧制时温度等一些因素,其发色变幻莫测,变化微妙,巧夺天工。
作为宜兴人,我们要好好利用我们宜兴紫砂泥的矿物,靠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宜兴紫砂泥用得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上海工艺美术,2001,8.
工艺美术运动优点范文6
多数人对博物馆的印象是一个揽括知识、庄重肃穆、充满神秘气氛的场所。博物馆的外观建筑雄伟,展厅里宽敞、明亮,里面的藏品更是让人觉得稀罕又惊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材料的更新,再加上新技术新工艺的展示设计手段,具有创新艺术的博物馆展厅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互动空间和视觉享受。
材料创造的具象空间与抽象空间
在博物馆里参观,是人类通过视觉感知的过程,视觉直接接受到的物体表面是具象空间要素的组合构造,它包括观察到的墙体、材料、藏品、色彩、肌理等,体现的是材料天然存在的构成艺术,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其实,材料具有灵动性,不论是天然的或是人工加工的材料,通过艺术创作都能表现出全新的形态。在人们有意无意地感受中,材料为艺术创作提供着无限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运用在博物馆就能打造出展厅的抽象空间。为了达到新的视觉意境,我们需要了解材料的基本特质,并在这些特质中提炼出审美价值,唤起人们的内心情感。抽象空间是材料的抽象表达,它突破材料在视觉和功能上的层面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利用材料的自然形态和结构特征,将其整合或改造,以夸张的表现手法注入材料新的生命力,使展示作品生动又感性。
材料的三维设计与空间表达
材料的三维设计决定了展示设计的形式表现,作品的形式映射出作者的内心想法和所期待的观众心理反应。例如:利用金属材料与木材料结合设计出的一个船舱门造型,旁边配一个游泳圈,当观众随着展线参观到这个区域时,会即刻与展示内容结合,联想到船舶、海面的场景,这些自然的材料元素组合成效果丰富的某个空间,拓宽了材料的艺术表现力。
材料进行三维设计的空间表现形式有:静态与动态,外部与内部,稳固与薄弱等。
静态的表现形式是安静、稳定,在空间上采用垂直、对称的陈列处理,表现单一、视觉清晰,展示的是一种平衡、单调的空间形态。在材料颜色的选用上,宜用淡雅、柔和的色调,简洁的装饰平和的过渡。动态的表现形式以流动、运动不断变化的节奏引领着观者的视线,具有导向性和流动性,强化了整个空间氛围,能诱导视线从一个点转移到另一个点上,利用材料的构成组合,形成错落有致或轻快动感的环境背景。动态形式不是单一的表现形式,它的方向明确、有连续的节奏韵律。
外部与内部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装饰材料是玻璃。玻璃本身具有特殊性,它有不透明与透明之分。透明玻璃具有包容性和通透性,常用于物品的展柜,即将展示的物品直接传达到参观者视线,又将实物放置在一个安全、封闭的陈列柜里。不透明玻璃,如:磨砂玻璃。通常需要灯光与色彩相辅,在美轮美奂的灯光下,营造梦幻般的视觉享受。
稳固的表形形式,主要是用材料的造型来达到展示效果。在色彩上,选用纯色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沉静。整体造型上,用稳定的方形来表现出相对稳固的感觉。材料上,可以以实木、石块等重质量的天然材质构架三维空间,给人以历史感与质朴感。薄弱的表现形式,采用轻薄、流动好造型的材料,给人以视觉上轻快、运动的感受。如织布、纸、金属等。
这些各具特色的材料,通过人工、工艺、力学、美学的结合,实现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达。
展厅里主要材料的加工和应用
在博物馆展厅里运用得最多的材料有木材、金属、塑料、玻璃等,了解这些材料的基本特质并对它们进行艺术加工处理,为创造展示设计艺术空间提供帮助。
木材是一种最广泛、最天然的材料,不论在基础装修或是艺术加工方面,木材的使用率达到最高,它具有天然的花纹和能调节空气中湿度和温度的平衡作用。不过,在展厅里除了使用较少的天然实木装饰,多是用与实木混制的人造板如细木工板、合成板、防火板、密度板等。细木工板是由两片单板中间胶压拼接木板而成,它的质量轻、便于施工,稳定性强,在展厅里的用途是做假墙、隔断、门套等。合成板,有五厘板、九厘板等版型,价格较低、耐腐蚀,主要用来做结构。防火板又名耐火板,有丰富的表面颜色,它加工方便、表面平滑,有耐磨和阻燃的优点,在展厅里可以用在展柜的选材上。密度板,又称密度纤维板,是将木材的纤维经过化学处理,渗入胶黏剂经高温压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在展厅里的用途是木地板、墙板等。在展厅里合理科学地使用木材,不仅能保证展厅的基本功能,材料的施工方便,还能提高材料随天气变化的耐受性,灯饰照明的安全性。
金属材料在展厅里的应用主要以展架和金属制品的形式出现,材料有不锈钢、铝材和彩色涂层钢板。不锈钢展架的突出特点是耐空气、耐高温、抗腐蚀、不生锈,在展厅里一般以不锈钢线材的圆管、方管作为支撑展板的基础材料。铝材的用途比钢更为广泛,质地较轻,但易氧化变黑,在展厅里的用途除了作为铝格栅、铝门窗框、展柜等实用性,还可作为装饰起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在展厅的序厅处用铝板腐蚀刻上主题诗句,既突出了展览项目主题又为整个展厅氛围烘托了艺术效果。彩色涂层钢板,又称彩钢板,以冷轧钢板表面经化学处理,涂上有机涂料烘烤而成。彩钢板在会展中用得最为广泛,它鲜明的色彩、光滑的肌理能直接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塑料因其价格低廉,光性能优良,较强的现代质感和装饰性被普遍应用在展览中,常用的塑料材质有阳光板、有机板、亚克力。阳光板又称中空阳光板,透光性强、颜色丰富,常用于建筑外部,如雨棚、采光顶棚等。有机板分为透明有机板和不透明有机板,厚度有1mm至12mm不等,展厅里用作灯箱、相框的透明有机片就只有几毫米厚。亚克力比有机板的价格高,但硬度较高。透明亚克力与玻璃、水晶有很高的相似度,透光效果也好,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展览中,如:展厅重要段落文字的刻字效果,资料柜、展柜等。
玻璃作为现代展厅的一种媒介材料,以它优良的特性被大量应用。展示设计中用的玻璃有平板玻璃、艺术玻璃。平板玻璃没有颜色,也称无色玻璃,常用于窗户、展柜。艺术玻璃是以彩色玻璃为载体,结合工艺美术加工工艺,创作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在展厅中可以用于序厅的顶棚、展厅中的隔断等,无不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