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电视研究方法

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文1

1雷电对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工作造成的危害

通过对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遭受到雷击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可知,变化梯度高和幅值偏大都会给高山发射台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危害。针对雷电特性,其对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工作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直击雷危害。直击雷出现时,会导致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出现严重的热效应及剧烈电现象,给机房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第二,雷电效应危害。雷电效应危害主要是指雷电流在传递过程中,导致电子设备和机电设备遭到严重的危害,给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三,雷电电磁脉冲危害。目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智能播出系统,该系统内部含有大量的集成电路及固态元器件,智能播出系统自身的抗电磁脉冲干扰能力较差,一旦遭受到雷击,就会释放大量的电磁脉冲,导致这些设备受到严重摧毁,有些设备甚至不能再正常运行,严重阻碍了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正常工作[1]。

2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

2.1建筑物内外部防雷措施。建筑物内部防雷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运用电位连接的方式,将接地修图与各项措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些设备大多属于金属外壳设备,金属外壳设备主要包括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管线桥架和建筑物的金属架等,有接地、不接地之分,大多数设备都是不带电的。在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防雷时,通常是使用电位连接防雷措施,该项防雷措施的使用,消除了防雷空间内部各项物体电位差,机房接地网建设需要加大对宽铜皮的使用,将宽铜皮与室外建立好连接,建造出多个连接点,为等电位的运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弱雷击对广播电台发射机房造成的严重侵害。避雷针是建筑外部常采用的一类雷电防护措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将导电性能与避雷针有机联系在一起,对提升防护直雷击防护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将雷电迅速导入大地中,有效避免了雷电对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造成的危害。但是,在实际的防雷过程中,需要将发射台电阻量控制在4Ω以内,避免电磁干扰的产生,使其他设备与发射机工作地点的接地出现分开现象[2]。2.2接收和发射天线防雷措施。接收天线自身具有一定的防雷效果,为了提升防雷质量,需要加大对避雷针的应用力度,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目前避雷针设施的保护需求及避雷针应用的实地条件,保障设施的保护质量,起到防雷效果。接收和发射天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将避雷针放置到高于天线顶部的位置,将水平距离控制在大于3m,及时做好接地处理工作,提升接收天线防雷效果。在利用发射天线进行防雷时,同样也需要采取避雷针防雷措施,将避雷针安装在发射塔尖位置,在带电云层接近发射塔时,要充分运用避雷针的放电措施来开展防雷工作,将发射塔上避雷针的长度控制在2~3m,将发射塔的直径距离控制在25~40mm。为了提升避雷效果,需要在避雷针的表面镀上一层镍锌防护层,在尖端位置镀上一层银,有助于提升发射天线的防雷效果[3]。2.3供电线路防雷措施。在供电线路防雷中,需要加大对供电线路两端的应用力度,在线路两端安装防雷变压器,给强电压造成严重的冲击,对提升供电线路防护效果、避免遭受严重的雷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需要在桅杆上安装避雷针,将避雷针架设在空线的两端位置,需要将避雷针和钢绞线焊接在一起,对提升导电性能及导电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将导线的一端埋入到深1.5m的地方,该项防雷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防雷效果,为了降低接地电阻的阻值,减弱对供电线路雷击造成的危害,需要在避雷针接地周围增加降阻剂[4]。2.4设备接地防雷措施。地线在设备接地防雷措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线对提升广播电视发射机使用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是将雷电所产生的电流引入大地导线中,电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电或电压过高等情况,电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地线而进入大地。可见,地线在电路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大对屏蔽和接地这两种措施的应用力度,有效避免遭受雷电电磁的严重干扰,对提升接地线路安全防护效果,提升接地线路的防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接地电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接地作为电路内部的一项重要电位参考点,需要加大对参考点进行测量,来实现对其他电位的测量。同时,接地也可被称作是电流的一个回归路径,能够与大地建立有形的连接,具有良好的连接效果,对提升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质量,提升发射设备的合理分类具有重要作用。2.5电源防雷措施。电源作为广播电视发射机房中的重要设备,一旦电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将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危害。为了避免雷电遭受到严重的危害,需要加大对电源避雷器的应用力度,发挥电源避雷器的效用。在设备终端安装jangle隔离变压器,有效防止雷电在通过时对广播电视发射机设备造成严重损害,在防雷区安装避雷针,使架空地线长度小于1000m,在进电站处安装避雷针,严格按照电力系统的运行规范,对线路接地位置进行合理设置[5]。

3结语

防雷工作作为高山发射机房雷电防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防雷措施直接关系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做好防雷工作,要求了解机房及发射台的具体情况,了解内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系统进行精心合理部署,降低雷击的危害,确保发射台工作的稳定性,提升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防雷效果。

作者:饶茂林 饶铖 单位:1.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七六一台 2.贵阳新地标城市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华.论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5(21):211.

[2]李俊业.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探讨[J].科技传播,2014(24):122,126.

[3]王宏飞.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5(8):232.

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广播 电视 艺术学 研究 对象 内容 方法

广播电视艺术学,顾名思义,是专门研究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的一门新学科。广播电视学的理论建构与理论体系及其理论框架,到底应当涵盖哪些内涵呢?这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也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本文就此发表几点拙见,以其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学科下属的二级科学,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广播媒介与电视媒介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20世纪后期已经成为可以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视听媒介,同时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历史悠久的文学艺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姿的广播电视艺术。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第一个问题,是明确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解为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的主体对象,包括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的一度创作主体(编剧、作曲、编舞、策划等)、二度创作主体(导演、演员、舞美设计与制作人员等)、三度创作主体(听众、观众)。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的客体对象,主要指广播电视的作品与剧(节)目。具体来说,广播艺术的剧(节)目主要包括广播剧、广播戏剧、广播戏曲、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诗歌、广播散文、广播音乐、广播文艺专题节目、广播娱乐节目等等;电视文艺的剧(节)目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等等。同时,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亚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装表演等等。”[1]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广泛的。

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第二个问题,是明确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所有学科建设的核心与支撑,也是学科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具体来讲,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内涵与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艺术学实际上是广播艺术学与电视艺术学的合称。广播艺术学是研究广播艺术的学科;电视艺术学则是研究电视艺术的学科。因为广播与电视关系十分密切,合称“广电”,故将这两门学科合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从学科建设高度来研究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可以以理论研究上起到系统化、综合化、概括化的作用,对于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可以提供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重要作用。

(二)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各自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二者既有个性,同时又具有共性。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广播艺术是声音(听觉)艺术综合的艺术,即音画一体、视听结合的艺术。而二者的共同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技性与现代性。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都是现代化高科技和电子技术的产物。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仅传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图像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2]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对“广播”给出了上述广义的定义。而狭义的“广播”,则是“通常专指声音广播。把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由语言、音响、音乐等编制的节目)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发射装置发送出去,供听众通过收音机装置把电信号还原成声音收听,”[3]本文所使用的“广播”一词,是狭义的概念内涵。而电视则是“同时传送声音与活动图像的电子技术。是广播或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常用作新闻传播媒介。”[4]现在,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新族的出现,更成为现代化高科技的重要标志。可见无论是广播艺术还是电视艺术,均以科技性与现代性为共同的审美特征之一。

2、艺术性与传统性。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同时又都是艺术形式,又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只不过插上现代化高科技的翅膀而已。例如广播音乐与电视音乐,都继承了音乐艺术的传统精华;又如广播戏曲与电视戏曲,也都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的艺术精华,彰显出民族文化之光。

3、大众性与接受性。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都是大众艺术而不是小众艺术。二者都借助大众传媒,表现大众的生活、情神、文化,体现出大众的审美需求与审美取向。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艺术学还要把大众性与接受性有机统一在一起,进行同步研究。所谓“接受性”,即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为视角,对广播电视艺术的观众学进行新研究。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包括许多‘意义不确性’与‘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期待视野’云发挥想像力进行再创造。因此美学研究不仅以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对象,而且应以读者的接受意识为对象。”[5]

(三)广播电视艺术的心理特征

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还要涉及到艺术心理学内容,主要是研究广播电视艺术从创作——表演——欣赏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其中重中之重是感知、注意、联想、想像、理解、情感等等。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

三、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第三个问题,是明确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具体来说,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实践第一的研究方法。要面向广播电视艺术的实践,立足于实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转过来又指导实践。

(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论是研究问题的的有力工具,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方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方法,主张把各种因素、条件、状况、结果和可能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和运用。所以要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对广播电视艺术学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研究。

(三)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在艺术的发展中我们不能只借鉴、参考本国内的艺术审美水平,对于其他国家的成果我们要运用“拿来主义”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要运用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与方法,强化对观众学的新研究。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艺术学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风貌,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今,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新技术手段的发展与普及为广播电视文艺提供了发展空间,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将会更加的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211.

[2]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P1020.

[3]同上.

[4]同上.P1657.

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文3

摘 要:广播电视学科的发展问题近年来广受关注。本文以如何实现广播电视学科的“学”“术”并重为切入点,从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及研究比重三方面提出对广播电视学科的理解与思考,认为广播电视学科应注重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学科体系,注重加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并重视对广播领域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科;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广播研究

作者简介:汪丽,女,黑龙江鸡西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媒介政策与法规。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研究的日臻丰富、成熟,其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也备受关注,人们注意到,广播电视学科正努力从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下属分支走向独立。然而,同新闻学的有无“学”“术”之争一样,广播电视学科的“学”与“术”问题,也历来颇有争议。尤其在业界,始终不乏广播电视有“术”无“学”的支持者,但同时也有许多人认为广播电视研究脱离实践,有“学”无“术”。对此,本文认为,广播电视学科是有“学”有“术”的,如何做到“学”“术”并重?以下结合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问题谈个人的三点思考。

一、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之思

广播电视是否有“学”,如何使之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学”?从根本而言,这涉及广播电视领域的学科体系建设问题。但目前,广播电视学科在此方面仍有若干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其一,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究竟应如何建设?一般认为,广播电视要建构起相对独立而完善的学科体系并被广泛认可,首先应做到两点,即:厘清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关系,使学科外延与内涵得以清晰界定;关注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与现实中的各类实践,使“学”、“术”得以有机结合。这是建设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正确思路,但在现实中,这两个问题并未得到较好的处理:一方面,广播电视领域的相关研究过多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并形成分支学科,这看似丰富了学科内涵,实则却模糊了其外延,难以建构起一个立体的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在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尚不够成熟的当下,广播电视研究对“术”的关注似乎过度,以致缺乏在学理层面的积淀,这突出表现在广播电视研究议题的频繁转换上,如“超女”火热就同质化地研究选秀节目,“非诚勿扰”火爆就转而研究相亲节目等,这看似与时俱进,实则是一种浮躁跟风的现象,最终只会导致广播电视学科的理论研究成为“术”的尾巴,难以成“学”。

针对这一学科建设问题,已有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议。在此,结合我国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的现状,本文阐释个人较为认可的一种建构模型,即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鼎新教授的“两大领域、三大模块”。[ 1](见图1)

图1:谢鼎新教授提出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架构图

在该结构图中,广播电视学科体系被分为理论研究和活动(现象)研究两大领域,涉及基础理论、交叉学科及独特内涵三大模块,层次清晰、分支合理,学科内部之间的联系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体现该学科体系的逻辑性,且对与该学科体系建设相关的交叉综合问题保持必要的张力”[2]。因此,个人认为该模型能够做到前文所言的建立独立完善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应做到的两点,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其二,媒介融合的现实应被纳入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的语境中。当今的时代已不可与传统广播电视时代同日而语,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介的融合成为现实乃至大势所趋,因此,需以发展的眼光,置身媒介融合的视野及语境中,来探讨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建设问题。首先,广播电视研究应正视并重视出现于该领域的融合活动,以透过实践层面的归因分析与经验总结,从学理上为“学”的建立打下基础;其次,当广播电视领域在媒介融合时代出现了新的现象时,原有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构思路及方法必须更新,即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等都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通过对媒介融合这一现实的关照,将不仅利于避免书斋学问,更能在新的语境下为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建立提供更为合理的研究范式。

总之,对于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上述理解与思考,旨在建立一个基于“术”又与“术”和谐统一的“学”。

二、广播电视学科研究生培养之思

如果说建立独立完善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可有力反击“广播电视有‘术’无‘学’”的言论,那么对于广播电视学科的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的反思则旨在反击“广播电视学科有‘学’无‘术’”的说法。

广播电视学科的建设发展与高校教育密切相关。之所以有人认为广播电视学科有“学”无“术”,缘于该学科的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大都脱离广播电视实践,这一问题尤其存在于研究生培养中。由于大多数开设广播电视学科的高校均只招收该学科的学术型研究生,其研究又常与广播电视实践活动脱钩,如此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广播电视研究则难免会被认为有“学”无“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的理解与思考在于,要证明或实现广播电视学科的有“学”有“术”,除了理论研究要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实践这一基本要求外,广播电视学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位设置与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以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为例,除广播电视艺术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外,该院系于2009年底成功申请到广播电视(电视编导)专业这一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开设资格并自2010年起招生。该专业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则更注重培养此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使理论涵养在与实践操作的互动中得以提升。从长远来看,专业型研究生学位的设置对于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尚不成熟的广播电视学科而言,此举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摆脱有“学”无“术”的批判,从而向着更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迈进。

当然,需强调的是,无论学术型还是专业型,都要在研究中兼顾学理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广播电视学科“学”“术”并重。而对二者加以区分,旨在有所侧重地为该学科的不同分支培养人才。

三、广播研究缺失之思

事实上,上述两点思考已基本可反映出笔者对如何使广播电视学科有“学”有“术”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此外,就广播电视学科的相关研究而言,笔者的思考还在于广播研究较之电视研究的缺失问题。

这一点在数字中显而易见。通过中国知网,以“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分别有34851条、100549条、11453条记录,进而可得出,仅关注广播领域和仅关注电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有22598个、89096个,后者几乎是前者的4倍,可见,广播研究缺失严重。然而,无论是传统的广播媒体,还是处于媒介融合浪潮中的现代广播,都应被给予同电视一样的重视。若将研究焦点如此偏颇地聚在电视领域,那么广播电视学科就无所谓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继而“学”“术”问题便无从谈起。

可以说,在“学”“术”并重的发展道路上,广播电视学科任重道远。

注释:

1.谢鼎新:《试析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架构》,《现代传播》,2008(2),47-48页

2.谢鼎新:《试析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架构》,《现代传播》,2008(2),48页

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 计算机技术 应用

一、前言

从目前广播电视工程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不但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和清晰度,还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优势,使广播电视工程能够更好的服务用户并满足用户要求。由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对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也不断提高。基于这种现状,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明确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媒体内容主要为普通的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于模拟信号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的传输过程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广播电视在媒体内容上无法做到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变成了数字信号传输,不但信号质量得到了保障,传输效率和传输效果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使广播电视的传输效果更加理想。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由于受到模拟信号的限制,在媒体内容上都是以传统的音频和视频信号为主。而计算机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数字传输方式,使广播和电视的媒体内容从传统的模拟音频和模拟视频变成了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不但提高了音频和视频的整体质量,也使音频和视频信息更加丰富。同时我们还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轻松的后期处理,能够赋予音频和视频更多的信息,增加音频和视频的信息含量,提高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整体质量,为广播和电视的传输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2.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传统的电信网基于电路交换理论,广播电视网基于模拟频分单向分配理论,计算机网基于分组交换理论。随着传输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融合后的新一代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带数字应用平台,使原来在传统窄带网上不能实现的多媒体应用、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这将进一步促使网络用户的发展,它们开始在技术上趋于一致,并在业务上相互融,从而对网络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的新型中间件基础理论,突破中间件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机制,建立中间件核心平台,提出面向新型中间件技术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模式和开发方法,为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提供有效支撑。数字媒体接人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异构性。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在接人设备、接结合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不同特点,通过其数据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融合,将互联网在传输方面研究的成果(端对端的通信和组播通信等)与有线电视网有机地融合,构架成数字媒体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改变了传统的传输方式,增加了网络传输的方式,提高了传输效率,增加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范围,使广播电视工程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3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操体计算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高性能计算正处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探索与发展的变革前夜,必将探索和发展新型体系结构与存储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已从过去单纯追求高的峰值速度,转而关注系统的高效能(HighProduetivity),即提高系统的实用性能、可编程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可扩展性,降低能耗,同时降低系统的开发、运行及维护成本。制约当前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应用发展的 off 一 The 一 Shelf)结构,即采用商品化的部件构建系统的技术,技术简单、成本低、但实用性能差.一是定制结构,指构成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处理器、互连网络、基本系统软件都是专门定制的,实用性能高,但技术复杂、成本高。SMP 与机群已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随着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人,包括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两个方面,网格计算成为了拓展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手段,一些新概念计算技术研究正在兴起,如量子计算和光计算。此外,在高性能计算系统中,存储(Storage)由于存放了最重要的资源(数据)而成为非常重要的部件。不论从技术、业务,还是市场来看,近十年来存储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事实上不只是计算机需要存储器,在互联网络、通讯、广播电视和数字家电等领域对大容量存储器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

三、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取得的效果

3.1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

应用了计算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操体计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能力,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所以,我们要对计算机技术有全新的认识。

3.2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工程有效融合了多种相关技术,使广播电视工程的整体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3.3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

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增加了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满足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性存;;“以太”本地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性分析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 年 10 期

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地面数字 广播电视 发送系统

一、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发送系统的设立

我国传统的模拟电视及广播的发送系统已经不能人们的需求,但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发现,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用于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建立,因而这两者所使用的发射系统存在很多相同之处。在建立地面数字广播电视频道时,应该选择与其相邻的模拟电视频道,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们接收数字广播电视时,加装接收天线与更换新天线的麻烦,这就要求数字广播发送系统充分的利用模拟广播电视的收发天线。由于模拟电视的抗干扰能力没有数字广播电视的抗干扰能力强,所以要对相距最近频道的寄生辐射电平进行必要的限制,以期确保电视信号的稳定性,避免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要合理的设计发射机的前级,要让其拥有自动校正功放的非线性能力,进一步减少运作时所产生的辐射,特别要减弱相邻频道的寄生辐射。所以,要在发射机的输出端加装适当的滤波器,还可以安装一定的RF功率合成器,确保能够降低相邻频道所产生的寄生辐射。

二、模拟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改造的策略

在改造革新的过程中会用到何种方法还需要结合事实情况来决定,其最常用的方法有两个:第一,应用高功率主站,通过多工器合成RF功率;第二,应用二级网络发射台,通过宽带功率放大器放大合成信号。

1.利用多工器合成射频功率。多工器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它可以在大量的稻萘髦醒∪∮没所需要的数据流,所以可以利用多工器俩合成数字广播电视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传递,同时还拥有一定的过滤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相邻频道的寄生辐射,以此确保数字广播电视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合成发射频率主要是通过多工器来完成的,其中主要的元件有假负载、带通滤波器、3dB耦合器。这个设备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宽带输入接口对模拟广播电视信号进行接收,窄带输入接口主要对数字广播电视信号进行接收;然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再通过3dB耦合器,再分成两部分经过两个滤波器,然后再完成交汇并经过另外的3dB耦合器之后合成一个稳定的信号,最后再由天线负责发送。模拟广播电视信号的工作原理和上述过程大致相同,在整个运作流程中虽没有大幅描述假负载,但是假负载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假负载主要负责吸纳部分泄露出来的模拟广播信号,以此确保信号传输中的稳定性。我国在对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进行设立的过程中,无法保障信号完好无损的完成整个传输过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滤波器使用的问题。滤波器具有选择性好坏的功能,这与群时延的变换成正比,如果滤波器的选择性较好,群延时所出现的变化也就随着变大,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若要对滤波器产生的群时延变化进行一定的弥补,最好选用效果比较明显的基带预校正。

2.多频道放大合成。多频道放大技术的概念为合成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和模拟电视广播信号,在通过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功率的放大。在广播电视发送系统具体的设立时,为了达到节约降低投资资金的目的,可以选择成本较为低廉的非选择性合成器,然后通过此设备将频道放大。利用非选择性合成器进行功率放大工作,可以有效的弥补网络覆盖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将其用在网络区域小的空白地区。多频道广播电视信号输出主要包括下面六个环节:(1)接收所有频道的广播电视信号;(2)将广播电视信号变成中频信号,这个过程主要用到滤波器;(3)中频滤波,将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滤波器完成过滤,过滤掉非频道里的非目标信号;(4)中频信号通过滤波后,再将其进行转变,最终变成射频信号;(5)合成低功率频道,最终形成一路信号;(6)用宽带功率放大器输出合成信号。之所以要用功率放大器对信号进行合成,是因为这种方法使用起来相对较为简单方便,对于增加数字频道来说有着很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广播电视体系非常负责,包括很多内容,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非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莫属,因为发送系统时广播电视的核心部分。将传统的模拟广播电视发送系统当做改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将其转变成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发送系统。此外,还可以升级模拟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减少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投入,促进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行业长久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韩跞锎,吴志峰,郭晓华. 探讨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发送系统的设立[J]. 科技展望.2015(28)

广播电视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信息化及网络化时代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提供了一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真正在当前这个文化消费快餐时代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稳定地位,就必须积极满足市场及观众的需求,创新节目内容及播音主持形式[1]。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创新,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特有的魅力及蓬勃的生命力展现给观众,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促进行业及产业的发展。

1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各行业竞争压力都逐渐增大,要求各行业积极利用创新性思维提升自身的灵活性、独特性与竞争力。科技的进步,传媒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审美标准不断提高,这些时代背景的变化,都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必须进行创新[2]。只有灵活地运用播音主持艺术,完成对节目的组织设计,才能满足当前群众的审美需求,展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魅力,提高其行业市场竞争力。

2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现状

2.1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有待提升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大部分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展现出来的,而当前播音主持行业内的一些主持人员在自身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方面还有待提升[3]。我们都知道,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能够为节目加分。但随着各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之培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成本投资太大,导致播音主持行业内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部分缺乏知识涵养、低专业素质的人员进入了播音主持行业,严重阻碍了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发展。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那么他(她)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就会相对较差,会对播音效果及节目现场的录制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内容及形式陈旧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缺少必要的规范,导致播音主持节目内容及形式陈旧,甚至出现严重的模仿及抄袭现象,大大制约了播音主持艺术的展现及行业发展。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个节目得到观众的认可及好评后,这种节目形式会瞬间火爆全国。该节目中所提及的话题及游戏,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别的节目模仿甚至抄袭,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相似度过高,进而严重影响观众的收看热情[4]。

3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具体方法

3.1加强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整体创新意识培训

新时期,要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整体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综合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采编能力、播音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积极总结经验,提升采编能力,创新主持环节,加强自身播音主持能力,形成个人独特风格,最终实现吸引观众的目标。

3.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播音主持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相关概念的提出,各传统行业逐渐都在向互联网方向靠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人们的生活需求、思维方式、爱憎习惯等方面,进而有针对性地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加强节目与观众的网络互动,及时掌握观众喜爱的最新动态,积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节目创新,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4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时代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各行各业都要紧跟其后快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积极思考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利用创新性理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对节目进行创新及改革,保持节目的新鲜及活力,满足观众的期待及需求,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刘心怡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倩倩.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130.

[2]赵健敏,李绍明.浅析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