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1
关键词:城市建设;建筑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建筑设计是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着眼于城市的发展,从而使建筑设计真正的能够符合城市建设的发展。
1、城市建筑设计的意义分析
1.1 建筑设计对城市和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建筑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为城市的高速运行贡献了巨大力量。人类在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城市的出现。人们从村庄聚居到形成乡镇,随着经济活动的繁荣,不同功能的建筑开始出现,慢慢演变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不难发现,建筑是城市的必要组成元素,它与城市是相统一的关系,如同水滴之于大海,树木之于森林。因此建筑设计要先考虑城市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发展建筑,同时建筑设计本身要符合城市的整体特色,彰显本城文化,形成独特魅力。城市的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经济基础和战略指导,建筑设计对于促进城市发展又具有积极的发作用,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1.2 建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从功能上讲,建筑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创造设计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影响人。所以,城市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特色。建筑设计首先要注重解决人的生理问题,如坐、卧、行、遮阳、避寒、进食、排泄等。其次还应满足社会及精神文化的需求,如影剧院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设立母婴候车室考虑为特殊人群提供所需的空间等。
1.3 建筑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
建筑设计是结合了科学、艺术,逻辑、形象等多学科,来组织空间、创造环境的劳动。建筑会超越它本身形象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世代传承。任何一幢建筑都会受到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这些方面对建筑的影响又是综合的,因而建筑文化不像一般文明意义上的知识文化概念那样通俗,它本身更为博大,纵观古今中外的建筑实例,都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是建筑与文化同构的例证。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反映了当时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以高大的城楼为起点,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如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以及虹桥码头区的繁华景象。可见,建筑设计在社会文明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其功能、形式、技术、造价等因素。
2、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集约化原则
集约化原则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三个方面。土地利用集约化,顾名思义就是在建设建筑物时,对土地的利用需要考虑立体化的空间,不仅仅是对地上空间,而且地下空间也很重要,从而发挥最大效益;而水资源利用的集约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雨水收集与废水净化,在建设过程中注意节约用水,并设置相关的节水设备,使水资源能够得以循环利用。最后,是能源利用的集约化,这种集约化是要更好的对能源进行利用,并在先进科技的辅助下节约能源。
2.2 适宜性原则
(1)与条件相适宜,只有根据当地的地域经济,符合客观形势,并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设置。(2)与条件相适宜,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达到最佳的效用;(3)符合社会人文环境,社会风俗、教众信仰、主流价值观、审美观点等人文要素,都能在建筑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要想将经济型与社会价值良好的结合,就必须让建筑与人文环境相得益彰。
2.3 “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其首要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为人提供最舒适的空间环境,让人们都能有用健康的体质。在最近几十年里,社会不断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紧跟着提升,这样人们对于居住空间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有着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现在在城市中,处处高楼林立,已难以见到鸟语花香、山涧溪流的踪影,建造绿色宜人的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所以,随着生态型建筑的理念的推出,环保生态的绿色建筑让人类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2.4 绿色环保原则
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了主流理念。在很多城市里,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高楼的建立,同时伴随着各类城市污染,让人们生存的空间日益狭小,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急需改善。在针对某一地域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建筑师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每个城市的地理地貌都不尽相同,因此这就要求建筑师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水体、植被、花卉等,让设计的建筑最大程度的满足自然环境需求。
3、如何在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建筑设计
3.1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
在对城市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积极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将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应用到生态建筑的建设当中,不断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完善生态建筑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建筑的科技含量,使生态建筑的设计更加科学、节能、环保,同时进一步降低现代建筑的建设成本,减少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全面的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3.2 科学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化建筑的建设势必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因而,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当尽可能的缩减无谓的土地占用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使用可以循环利用的可再生材料进行建设,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影响,达到生态建筑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3.3 提高建筑的自身节能效果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建筑物内部的通风、降温、取暖、采光等过程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建筑物运行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力条件,提高自然采光在建筑物采光中所占的比重,并使用恰当的围护结构,如保温材料、节能门窗、遮阳挡板及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等,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降温与保暖,并利用风力和风向的特点,降低建筑物通风过程对机械的依靠。此外,合理的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达到降温增湿、调节区域小环境的目的,也是城市建筑设计的亮点之一。
3.4 实现城市建筑的智能化
将智能化的设计引入到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体现出建筑人性化的设计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例如,在建筑中采用光电材料,能够令建筑根据环境光照强弱的不同调节阳光的摄入量,同时利用光照进行发电,在实现生态建筑智能采光的同时,也降低了建筑对能源的消耗,为使用者创造出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3.5 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与文化条件的特点,灵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注重建筑的外观设计,完善建筑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审美功能,使建筑能够完美的融入到周遭的环境当中,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生态建筑的设计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将建筑的设计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化步伐的推动之下,城市建筑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使之更加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使设计出来的建筑能真正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因此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上需要在现有的原则上做适当的更新,向生态化的方向靠近。
参考文献
[1]沈锦林.试论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及其实施要诀[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10).
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2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园林绿化设计的技术、设计者的才智及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着设计论证、思路、特色、功能、绿化指标、树种配置等效果不理想,生搬硬套等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和加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
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杜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杜会发展是相互
影响的,在杜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杜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设计整体园林绿化
城市的风貌、分布特征、景观布局都是由城市总体规划决定的,而在我国城市总规划设计中,城市规划人员以及建筑人员往往是主要参与者,绿化设计人员往往被忽略。这样,我国乃至世界所推崇的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优先、绿色城市的设计想法不更好地体现。进而导致我们的绿化设计人员无法把所要进行的绿化设计与城市原有的地形相结合,不能真实、准确、有效的表达景观所要表现的思想,无法与城市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
2、设计标准豪侈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3、设计理念不够先进
作为一座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和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然而,城市建设由于受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建设大多是“改造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园林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绿地总量不足,缺少大型绿地。环境标准要求城市的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O%,才能维持城市的环境质量,目前能达到这个指标的城市并不多。
三、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结束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妍婷.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J].广东建材,2012.
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意义;设计原则;措施;
城市规划设计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对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1、推动城市整体建设的发展。城市的综合建设工作展现在很多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人文等不同的部分,同时落实的实际工作普遍需要很多部门的一起参与才可以做到。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可以发挥不错的协调作用,把城市的综合建设工作变得细致,同时贯彻责任至实际的单位及部门,避免发生管理紊乱的问题。
2、计划作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部分的真实情况紧密相连的,根据城市综合建设工作的蓝图和设想以构建及落实的,同时于城市规划设计部分的项目监管环节里指明的城市综合建设的实际的计划及分阶段进行计划,妥善有序地组织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活动,确保其根据计划落实。
3、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城市规划设计展现出了调控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其关键表现于下述两个部分:首先调控城市的所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控,让它被妥善利用。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1、经济原则.(1)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2)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3、安全原则.(1)编制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设计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4、生态原则。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1)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2)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5、整合原则。(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 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3)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三、加强城市规划设计的措施
1、加强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城市规划要注重务实,结合国情,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怎样规划,首先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果一个城市规划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再完美的技术条件、再雄厚的物质投资都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把城市的规划提高到人性的高度来对待,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关怀。
2、科学合理的实施规划设计。(1)在规划目标和规模确定上要实事求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很弱,经济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学技术的含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调控和管理城市的经验不足。因此,把握好城市建设节奏,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合理确定城市人口,面积等主要指标,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防止随意占用土地资源,防止任意调整行政区划,防止人为刺激投资扩张至关重要。(2)在规划布局和利益分配上要合理。我们说城市规划是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并不等于说规划是个绝对真理,可以谋求城市发展方方面面都获得利益分配上的最大化和用地布局上的最高理想,其功能是通过规划手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建设布局得当、利益适量、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对合理、追求的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尤其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名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加强住宅及交通、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难,出行难等问题。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措施、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城市的各项建设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城市的妥善布局及整体组织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整体部署,是城市建设及监管的重要依据,还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时期管理的龙头。
参考文献:
[1]郭玲玲.浅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4
[关键词]城市道路; 道路绿化; 种植设计; 植物选择
[abstract] the c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to life in the city's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reate beautiful road landscape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of the workers of the garden. Roads and urban greening is inseparable,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city garden green lan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sign of civilization. Road greening "line" to the form, the communication of municipal garden "dot" and "face", does well the road greening, not only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purify the air, abate noise, reduce dust, improvement microclimate, wind, fire prevention, protect road, organization the urban traffic, maintain transportation 怍 use, so,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is the city roa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dispensable part of.
[keywords] city road; Road greening; Planting design; Plant choice
中图分类号: [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在城市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城市的骨架,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体现着城市形象,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城市道路建设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城市道路环境创造更是是一个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多种环境因素共存互动、相互交错的复杂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将各种要素融合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应。
1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由于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所以道路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质、车行和人行的 要求,道路立地条件、周边建筑、市政设施等。根据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土 壤条件,背景条件等进行合理配置,做到适地适树。
1.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应用自然群落 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行道树, 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然过渡,它具 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 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显著等特点。在道 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园林植物配植不再是墨守成规,更多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逐渐向自然群落式布置过渡,不仅美化道路,而且深层次的寻 求富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配置方式。
1 2规则式的手法
在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为了强调整洁,大气的视觉效果,中央分车 绿带及花坛景观等常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人行道绿带以等距、单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1.3多层次综合手法
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大,建设已经从抽象的植物色块逐步 走向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为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 行绿化,市内其他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多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背景 树、主景树、灌木群、花境、草地多层次手法进行绿化,以保证良好的视线效果及足够的绿化量。在较宽的人行道绿带.尽量做到层次丰富,上层高大乔木有效的为行人遮阴,中层的开花小乔木和常绿的修整绿篱有效的吸附,阻滞汽车尾气和道路的尘埃,并减少行人随意穿越马路的情况,较好的达到功能与景
观兼顾的效果。分车绿带形式较为灵活.不再是一味的整形设计,而是尽量以有限的立地条件创造多样的绿化景观,布局手法从抽象走向生态。分车绿带以规则式和自然群落式两种设计手法为主,做到按不同功能的分车绿带、自身宽度、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植物配植。
1.4因地制宜的手法
城市道路园林植物的配置,更凸显地方特色,就应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采用乡土树种来营造,重视乡土树种的推广和应用。另外再用香花植物,色叶植物、观花植物的层次搭配,使道路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环境条件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在植物的景观表现期(如开花、结果、叶色变化等期间),给行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2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的种植设计形式
行道树绿带是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 带,又称人行道绿化带 步行道绿化带。它主要的功能是夏季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 美化街景、装饰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2 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绿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绿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 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lO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 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 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t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 简单大方。
3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3.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 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
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O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在天津市应用较多的有法桐、 国槐、合欢、白蜡等。
3.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选择时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
(1)枝叶丰满 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荫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工人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可作地被应用。
3.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 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5t益突
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5
关键词:寒地城市色彩;原则;意义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层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够不成城市色彩)。完整的城市色彩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规划,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基准色、辅助色和点缀色,包括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车辆等交通工具,也包括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物等的颜色。
气候带给寒地城市的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寒地城市气候特殊,赋予了寒地城市色彩设计不同于其它城市色彩设计的内涵和意义。 寒地城市的色彩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寒地城市的气候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城市都会面临严寒的侵袭,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进行寒地城市色彩设计时可以选择暖色来进行温度平衡。如哈尔滨,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4月,多被笼罩在皑皑白雪下,因此哈尔滨确定米黄色作为自己的城市色彩。像欧洲一些旅游小城也是如此,如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等,其建筑色彩鲜亮,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调查显示在许多气候寒冷的城市中暖色都是受居民喜爱的颜色。
寒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尊重气候条件,考虑冬季城市的气候特点对城市色彩的影响。
2、保持寒地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城市的色彩积淀着城市的历史,具有自身特色,这是不该被泯灭的。例如:哈尔滨市的城市色彩受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继承历史建筑原有的黄、淡黄、乳白的暖色基调,哈尔滨代表色彩为米黄色和黄白色,在此基础上,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色彩丰富又统一和谐的城市色调,打造了一个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彩哈尔滨。
保持自身特色有助于寒地居民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提升寒地城市的知名度,对于寒地城市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盲目照搬和一味模仿气候温暖地区城市的建设经验只能导致寒地城市自身特色的丧失。寒地地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特点和文化历史沿革为城市色彩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寒地城市只有将地域特色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在当前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城市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因为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白雪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区别于热带城市。如果是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像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寒地城市冬季环境色彩单调沉闷,草木枯萎、城市笼罩在一片没有色彩的灰蒙蒙之中,应尽量采用使人感到温暖舒服的色系,建立丰富而又协调的城市色彩系统。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选择暖色调为主的色彩体系,可以使寒地城市亮丽起来,但在采用浓郁艳丽的色彩时,必须使它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且注意色彩面积应用原理。
国际设计协会研究表明:在城市形象上投入1美元,可为城市带来277美元的效益。如何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空间和文化氛围,扩大城市的对外影响和美誉度,这一切都取决于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进行寒地城市色彩设计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它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由于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寒地城市居民理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补偿不利的气候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寒冷会引发各种疾病,如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居民户外运动又较少,导致人体对阳光的摄取量减少,对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健康不利。冬季寒冷、阴暗的天气使人心理压抑,情绪低沉,还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导致酗酒、自杀、事故和暴力等。因此减少气候的负面影响,使寒地城市更加适居,成为地(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处严寒地域的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在加拿大许多城市在规划设计中都对寒地特点作了充分的考虑,如黄刀城(Yellow knife)制定的2002年城区规划,提出了适宜的城市颜色等内容,体现了尊重人、关注人、服务人的理念。
2、能够改善城市建设的不足,有助于美化城市
关注城市空间环境在较为温暖季节情况下的状态而忽视或轻视冬季的季节因素,是目前我国一些寒地城市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通病,导致许多在图纸上看来令人振奋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后却由于漫长冬季的影响而与预先期望的结果相差甚远。应积极开展针对寒冷气候条件的各项城市建设新技术的研究,以利于提升寒地城市环境品质,创造四季适居的城市空间环境。
3、有助于塑造积极的寒地城市形象,体现城市色彩的标志
寒地城市冬季气侯寒冷,万物萧疏,景观单调,令人心里感觉沉重而压抑,因此寒地城市积极塑造冬季城市色彩形象,增强城市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城市色彩是城市的重要因素,采用有个性的色彩有利于城市的识别与认同。城市色彩对于寒地城市形象塑造是十分重要的。为丰富生活在漫长冬季里的寒地居民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一些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如俄罗斯、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等,都将城市的色彩设计得极为丰富,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些小村庄也以明快的色彩而闻名。日本札幌是世界上冬季降雪最多的寒地城市之一,除了采取一系列包括提出适宜的城市颜色的城市规划,还设立冬季节日,建设札幌艺术公园等也以增加寒地城市冬季的活力,改变城市冬季萧条的面貌。哈尔滨,一个走过了百年现代建设的城市,一个以冰雪文化著称的城市,随着城市色彩的确定有着“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等等的美誉。
一个城市会因为他独特拥有的色彩而迷人和闻名,因为城市色彩也是城市性格的一种符号、一个标志。标识作用是城市色彩的另一个作用。色彩在城市中不仅能表达抽象的意念,还能用来表达人类生活环境的彼此差异和具体建筑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标志性作用。例如:色彩能够帮助陌生人找到他要去的地方,因为标志性建筑能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而色彩是关键要素。所以人们经常能够凭借色彩印象记忆起某个城市或某个建筑,这独特的色彩已经是他们的标志,就如同绿色的邮局、看到红十字就想到医疗单位一样。
对于特殊气候条件的寒地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出宜人舒适、富有个性特色的城市色彩。
参考文献:
[1] 冷红,《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历史教师一直在思索探讨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我以《左宗棠》一课为例,谈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一、确立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三个“维度”。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三者的有机交融和相互渗透。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插上发展的双翅。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图片、音像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我提问:“新疆之最?中国用一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自然而真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学生在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心灵会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又深知历史的现实功能,及时补充了“左宗棠的相关资料”,可以培养学生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也充分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思考,令人惊喜,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也只有讲究目标落实的整体性,才有可能达到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珍惜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
课堂生成是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思想和心灵发生碰撞生出的灿烂火花,从中收获和提高的不单是学生,我们老师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平等对话,使学生处在自主探究的最佳状态。在《》一课中的诸多活动都是教师预设的,但在教师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却不必按照自己的轨道把学生限定在固定的圈圈里,应充分珍惜生成性的资源。如:问题1: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左宗棠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不论学生如何看待,都是课堂生成的宝贵的资源,教师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切不可武断地让他们接受教师和教科书中的观点。但这并不是说学生说什么都是正确的,教师不用任何评判。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师是真正的导师,为了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教师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封建社会,从而通过史实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这也是历史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论从史出,以史料为依据判断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的这种判断与认识上的升华就是在课堂生成的基础上得来的。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最终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和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没有发言或被教师关注到。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就由小部分学生控制着,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教学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一课中,可以这样提问:请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或欣赏一段舞蹈,让我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分布在哪个地区?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教学设计展开,为完成课堂教学的三大目标而展开。而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他们有话而说,有兴趣去思考和回答。课堂因为全体学生的参与变得异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