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如果课堂提问的方式或者内容不恰当,则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和进步,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课前准备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前不会做足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教学,对初中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地去讲授,因此在提问的环节往往也比较随意,使提问的内容没有一定的章法,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 问题质量较差

课堂提问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往往把课堂提问当作教学的唯一手段,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价值没有做深入思考,导致课堂提问的问题数量很多,但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身心疲惫,却学不到关键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发挥课堂提问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3. 忽略反馈环节

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数学知识的薄弱之处和数学逻辑的欠缺之处,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认为课堂提问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这非常不利于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切实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1.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快乐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必要环境。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初中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射击运动员在瞄准射击的时候要用手托住枪杆来保持稳定?”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快速导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多联系现实生活

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多联系现实生活,这样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同,并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初中平面几何《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启发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平面几何。例如小鸟在电线上就是点在直线上,小鸟飞到天空中去就是点在直线外。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活泼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问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课堂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不能只向少数学生提问。如果教师只向少数的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其他学生就会被孤立在课堂之外,非常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把机会公平公正地分给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 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避免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游戏以恰当的方式引入进来。为此,在课堂提问的环节可以对游戏加以高效利用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检验数学知识。比如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拍节奏的游戏来学习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比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节奏:×××,然后让学生拍出来,然后再将这个节奏永远拍下去,学生就会在游戏中感受到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为此,我们要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多联系现实生活,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并注意将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2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衔接计划

学校复课也逐步临近,为了确保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线下教学有

机衔接,确保实现“不落下一个学生”目标并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任

务,现就做好学生线上学习学业检测和线上线下教学工作衔接计

划。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学生的素质较好,从学生线上作业反馈结果

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

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

能力。从学习习惯方面看:学生能够在家自觉的学习,每天按时听

课并做好笔记,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讲解过快,学生反应

慢,存在听不懂的问题。

二、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科内容及存在的问题,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假期空中课堂线上所学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2、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要求:

(一)科学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要制定好复习计划并有

效实施。开学后为线上教学内容的复习留足时间,坚决杜绝复学后

直接讲授额的教学内容,复学后组织复习过程中,对线上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要进行专门辅导,确保最大程度让学生掌握线上所学内容。

(二)要科学合理安排后续教学时间。充分考虑不学生的新知识

接受能力,有序开展教学工作,坚决杜绝教师加快教学进度、增加

课时容量、延长在校附间开展线下教学。

(三)要抓好新旧教学内客的有机衔接。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教材知识体系开展新内容的教学,坚决杜绝因顾虑教学时

间不够跳过认为“不重要”的教学内容搞“选择性”“跳跃式”教学;要做

到循序渐进,新旧衔接,确保学科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完整性。尽最大可能减少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对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xx中学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为了做好开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实现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如下:

一、教研层面

1.通过课堂检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及时了解本校教师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

2.整合线上学习资源,并对其进行精选(主要为省平台上的资源),提供给本学科教师使用,以便学生结合实际选择性回看,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二、学校管理层面

1.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2.结合各学科线上教学的进度和各单元的教学效果,调整线下教学计划,做好线下教学计划与线上教学计划的有效衔接,线下教学内容、方法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3.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焦虑。加强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效果。

4.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助措施。

5.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线下线上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总结线上教研的经验并将其融入线下教研活动,建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学科教研活动。

三、教师教学层面

1.对本学科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悉心小结,对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完善,为不适应线上学习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补助措施。

2.结合学情和时间分配,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线下计划与线上计划进行有效对接的同时,要确保线下计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九年级的教师,更要结合线上教学实际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好复习计划。

3.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4.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

5.做好各类资源的有效统整,使之成为资源库,并将其提供给班级学生,助力学生的线下学习。

四、家长层面

1.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尽快与线下学习对接。

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3

翻转课堂的导入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外语的课堂教学也受到挑战。但是翻转课堂模式在导入外语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从外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外学习的效率、、监督机制的完善、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堂教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并提出完善方案,力求翻转课堂模式下外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外语;教学;翻转课堂

长期以来,尽管外语教育工作者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其实质均为课堂讲授,课后巩固。课堂讲授内容包括新单词、新语法、新句型以及文章讲解等,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输入,期待通过课后时间学生的自我巩固和自我练习,在一段时间之后达到语言的熟练输出。如今,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随着翻转课堂的风靡而得到一定改变。外语教育者们可以改变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地点,即课后(课堂外)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单词、语法、句型的输入,再通过课堂上有教师介入的讨论和巩固练习达到语言熟练输出的目的。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始于2007年的美国,由于有效解决学生课后巩固练习时出现的无人督促、无人指导等问题,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该理念如今已引起了一场新的教学模式的变革。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外语教学中导入翻转课堂模式还有诸多事项值得思考,本文按照翻转课堂的讲授———学习顺序对外语教学中导入翻转课堂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课外学习的效率

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要从单词、语法开始。传统模式中该部分内容完全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完成,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直接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程度、理解难点,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接受度及时调整讲解进度以及讲解方式和措辞。然而,当这一活动通过“翻转”改到线上讲授之后,教师明显无法掌握原先的“课堂”。特别是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教师而言,在录制视频过程中该以何种进度推进讲解、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知识点等问题应运而生。如果说前者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由视频接收方(学生)操控解决的话,那后两项问题的解决无疑依托的是教师的经验。而这种经验的产生又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因此尽管翻转课堂讲究的是线上教学,线下课堂,但线上的互动也不可或缺。学生只有在产生问题时及时得到解答才能顺利推进后面的学习,否则其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当然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这部分师生互动活动会被认为将在线下的“课堂”上进行,即学生在线上学习新知识之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在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中解决问题,复习巩固。然而在外语教学中翻转之后的“课堂”更需要成为一个检验学习效果、就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演练的场所,在实际运用中接受教师对语音、语法、语言使用环境的指导。因此,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线上的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

二、监督机制的完善

如果说课堂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督促学生参与学习的话,那翻转课堂模式依托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课堂教学的监督主要依靠面对面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点名、提问、讨论、改变语速、提高音量等多种手段实现监督目的,然而这些手段却无法运用于线上教学。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但亦不可否认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发挥到最大。因此,如何完善监督机制也成为线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电子签到、设置任务点等方式可以做到部分监督,但在缺乏与教师面对面的压迫感和即视感之下,其监督效果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以观看视频为例,尽管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设置任务点,强制学生播放一定时长,并且在播放过程中不得快进,观看过程中不能对电脑进行其他操作,但仍无法确保学生是否在进行视频学习。同样,对于其他非观看视频的学习任务,如阅读资料、书籍、文献、观看并学习PPT等学习活动均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目前的国情条件下,由于缺乏语言环境,线上教学对学生新知识的输入几乎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完善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且对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和强制作用。

三、学习任务的布置

尽管翻转课堂强调的重心在于线上视频学习,线下课堂互动,但其学习过程显然并不止于此。正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样,在任何学科、任何学习阶段,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不仅要准备知识的讲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上文所述,该学习任务可以是阅读资料、文献,或是观看视频、学习PPT,表现在外语教学还可以是书面练习和口头表达练习。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就进行一部分任务的完成,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往往会过多地干预学生的任务完成,导致学生无法高质量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也因此产生依赖心理,不过过多关注自己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完全是在课外进行,我们可以预见学生的任务完成将无法得到教师的干预,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得完成任务。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对难度的掌握。由于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尚未得到学生对于学习效果的反馈,因此无法准确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如果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认识到这一点,有可能造成学习任务难度过低或过高。难度过低起不到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难度过高又会打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的这一环节需要格外谨慎,在无法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使任务内容可多样化,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低到高,由易及难。学生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结合之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传统课堂中讲授的主要内容已事先由教师制成视频文件或已学习资料等形式发放供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学习;翻转之后的真实课堂才是学生实际接触教师、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场所。在这一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因此,翻转后的真实课堂的教学设计值得深思。在设计课堂教学形式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该课堂的任务是什么。前文已述,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新知识的传授和输入,在外语教学中表现为单词、语法、句型的讲解,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教学视频和参考资料自觉学习、自主学习;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完成这一过程完成之后便进入学生的自我练习,即完成任务阶段,在外语教学中该部分由书面练习和会话练习组成;此后便进入翻转课堂的真实课堂。因此,笔者认为该课堂的最终目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总结;教师对任务完成的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实现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外语教学中,这三项内容分别表现为:学生掌握单词、语法和句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内化);教师对事先布置的书面练习和口头表达任务的检查(巩固);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训练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给予指导和督促(拓展)。明确了这三个目的,就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循序渐进。首先为内化阶段,此阶段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几名学生一组就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探讨,教师此时可以作为旁观者,在发现学生问题或学生提出质疑时给予指导;其次为巩固阶段,主要表现为任务检查,教师在该阶段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强调;最后为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掌握内容举一反三,熟练运用已掌握知识(单词、语法、句型)在不同语境下进行练习、强化。该部分活动可以通过情景会话、演示汇报等形式表现。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导入翻转课堂模式已成为今后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尽管翻转课堂在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平衡课程进度等方面存在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一模式下的外语教学仍需在课外学习的效率、监督机制的完善、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深思熟虑。外语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在有效的监控机制下实现线上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难度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中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再通过实体课堂中对知识的内化、巩固来得到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都建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入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

[3]黄阳,刘见阳,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教学问题再创造本质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把问题简单化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精神. 无论是生活中的问题,还是数学本身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发现数学规律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其间建立适当的路标,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去学习、去生成新的再创造问题.

在几种常见课型中,如何体现再创造教学的本质?譬如:概念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乃至概念背后所体现的学科思想方法;习题课中如何通过题目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如何分解综合题,设计问题串,把习题还原成挑战学生认知过程的探索问题;复习课中如何整合知识形成体系,引领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一、学科概念形象的再创造

学科概念是掌握该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通过生活实例、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

在新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三线八角”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几何的学生,教学中除了揭示定义的数学本质外,借助于直观的形象的教具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概括出“三线八角”的识别要领:如图1,同位角∠1与∠2成“F”型.如图2,内错角∠3与∠4成“Z”型.如图3,同旁内角∠5与∠6成放倒的“U”型, 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概念。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学生以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解法的再创造

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例题教学中,设计如下:如图4,ABCD,点E、F在对角线BD上,BE=DF,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解题探究,让每个有想法的学生“说题”

【生1】:先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ABE≌CDF,ADF≌CBE),得两组相等边(AE=CF,AF=CE),再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生2】:只用一次三角形全等(ABE≌CDF),得到AE=CF,进一步证明AE∥CF,再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结论“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生3】:“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OA=OC,0B=OD;结合BE=DF,进一步得到OE=OF,再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生4】:可不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证明啊?(可以)又如何表达呢?…

通过以上“一题多解”的说题,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各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得以唤醒与巩固。

2、借助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变式1】如图5,如果E、F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连接AE、EC、CF、FA,能否证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这个变式,揭示 “等量加等量(或等量减等量)还是等量”.

【变式2】如果再增加两个点,也就是说“有四个点在两条对角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你能构造图形吗?学生给出四种图形,如图6所示:

【老师点评】:这些变式的解题方法都是从“对角线”来证明,这些

图形里外都是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典型的“母子关系”.

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想法吗?有一位学生,提供了图7:

【学生】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

直线绕着点O旋转到任意位置,都可以得到相等线段.设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E、F,可证OE=OF,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截取BM=DN,则有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

【老师】百变不离其宗――四边形的“对角线”,这是编题的最本质所在.

通过说题及例题变式,引导学生归纳题目的共性,多题归一,产生以题带类的教学效果.

三、思维方式的再创造

1、选题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

在复习课中选例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有代表性,同时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 还应在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作变化,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对知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二次函数复习课中。

例如:如图8,抛物线y=ax2+bx-2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1,0),B(m,0),与y轴交于点C,且∠ACB=90°。

(1)求m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D(1,n)在抛物线上,过点A的直线y=x+1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以点P,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相似,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巧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第一、调度好新旧认知的联结点,第二、促进思维活动的良好起步,设计问题,先热身训练。

【问题6】探点一:连结DB,在x轴上,点P有否可能在点B右侧?

(只要观察∠DBx与∠EBA是否有可能相等,即求∠DBx的大小和∠EBA的取值范围)

探点二:在x轴上的点B左侧是否存在点P?

四、发掘“土定理”,以题带类,结论的再创造

数学的最大特征就是简约性. 再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把某一个题目做出,而是要不断寻求数学理性思维的生长点,选择最佳途径,从而进入新的探求境界,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在初三复习课时,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领悟到某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块,归纳出一些“土定理”,对学生寻求一类题型的思路有导向作用. 以相似基本图形“三线一等角”土定理的课堂设计为例:

1、先给出基本图形的特殊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模型的特征.

如图13,已知:∠A=∠B=∠DEC=90°,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老师】如果这“三等角”∠A=∠B=∠DEC=.(如图16),还能得出上述结论吗?说出你的理由.

【归纳】 “一线三等角定理” :

如图13,点E在直线AB上,且∠A=∠B=∠DEC,则ADE∽BEC文字叙述为:如果顶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点评:这个“土定理”有普遍意义,它有利于我们在相似三角形中寻找解题思路.

【变换题目的条件】:

简单化是发现数学规律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任务是在其间建立适当的路标,在问题驱动下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去学习、去生成新的再创造问题.教学中关注思维形成的过程,为再创造学习寻找生长点;学会借题发挥,重视高层次的思维、深层次的知识和实质性的对话. 努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剖析能力、促成以题带类的本质性迁移,把借助数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去发挥数学资源的再创造价值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网页设计与制作

1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林地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将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让学生自主调节学习进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参与度。

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老师在MOOC平台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案等)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活动并完成学习的一种教学形态。在实践中我们将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学习时间,同学们在MOOC平台自行观看课程相关的视频和PPT资料,参与老师的主题讨论,也可在平台提问和答疑,并完成老师每周的作业。线下学习时间,即课堂上,老师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并强调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答疑。

2 MOOC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知识解惑、理解和内化则是发生在课外,然而课堂时间短且学习者往往被动获取知识。因此可利用MOOC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的优势让学生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在课外主动获取知识,将知识解惑、理解和内化带到课堂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又使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解惑者,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中灌输知识的机器,这样促进了教学的互动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基于知识获取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理解发生在课堂中的理念,笔者以网页设计课程中《表单》一节为例开展教学设计。

2.1课前自主获取知识

课堂学习之前学习者进入慕课网学习本课程相关内容(http:///course/view/id/42)。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该课程资源,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方法、进度以及内容的切入点和学习的顺序。在进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MOOC平台提供的学习、wiki、讨论和笔记这四大功能模块的优势:在学习模块中观看视频,对课程内容有整体认识;通过wiki模块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内化知识并建立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在讨论区中学习者对自己的感受或是疑惑进行分享和寻求帮助,以达到知识的最大化共享;在笔记模块,对课程的学习进行梳理和记录。

2.2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先经过教师的提炼、梳理和加工后再传输给学生,这是一种推送式传授和灌输的教学。MOOC的教学注重的是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交互,所以在MOOC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交互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同时吸取传统教学和MOOC教学的优势,取长补短,使课程教学达到最优化。依据这样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重点释疑、集体答疑以及个别辅导的过程。

2.2.1重难点释疑

教师提炼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释疑。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知识最快速的吸收。所以在课程的设计中,对于某些知识点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

2.2.2集体答疑

教师通过MOOC讨论区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出反馈,对于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进行集体讲解和梳理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2.2.3个别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了解其的个性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3课后拓展

课后活动主要包括课后习题、课后辅导及课后评价。教师通过MOOC平台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和提升。课后评价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作品展示、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小组讨论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团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3.1师生互动

改变了以往师生互动中的形式主义,如“懂了吗”“懂了”,“知道了吗”“知道了”等教师固定式的设问句,这种设问并没有包含任何师生互动的内涵。但经过MOOC教学的引入,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就某个知识点教师提问的时候能得到学生经过思考和理解后的观念,同时学生能够提出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师生之间就真正能够做到“有话说”。

3.2小组讨论

以往传统教学中,在开展小组学习讨论的时候由于学生对知识陌生和不理解,学习讨论就变成了聊天唠嗑。在MOOC下学生对新学的知识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讨论中自然而然就能跟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其作用。

3.3“双主教学”真正实现

在该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习开展MOOC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则需要自主参与到MOOC中学习和思考。在课中学生通过提问等方式提出自己的需求,教师通过引导和讲解等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在课后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扩展学习的资料,又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以及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则需主动开展课后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程晓伟.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软件导刊,2015(5):182-184.

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6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缺憾的多了,就成了次品,所以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趋向于无憾,我们就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缺憾及改进:

缺憾一 概念教学过于简单化

大家知道,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难教的课型,难就难在概念简单但又很抽象,比如“磁场是一种物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要想突破概念,必须在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分散知识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比如在平面镜的教学中,对于虚像概念的教学,教师通常是采用直接切入的方法,让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像,然后指出所观察到的像的特征,从而建立虚像的概念,这种教学策略只能从表象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虚像,而对虚像概念的理解远远不够深入,基本是停留在表面上的。

改进方案 首先让学生照镜子观察,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此时肯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看到自己,教师此时反问:是你自己吗?如果是你自己,你有分身术,变成了两个,如果不是你,那镜子里的又是什么“东西”?(幽默一些)此时学生意识到,镜子里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像,此时教师顺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前面我们学习过小孔成像,也谈到像,这两个像一样吗?你是怎么区分的?通过学生的分析对比、讨论,总结出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播放一段视频《加菲猫照镜子》从而把学境推向,进一步巩固虚像的概念。

缺憾二 探究过于形式化,“探究味”不浓

现在的物理教学,探究活动很多,所以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对活动的目的不明确,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所以就出现了探究流于形式、探究味不浓的现象。

比如,在教学“透镜的焦点”时,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小的知识点,没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究,于是他们大都是采取了教学演示,或者干脆不演示,直接画图说明,介绍焦点,学生接受的很生硬,这种教学肯定是低效的。

改进方案 在教学的前一天,将几个凸透镜分发给学生“烧纸玩”,并让他们比赛看谁能让纸燃烧的时间最短,等到上课后再让他们测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这种改进实际上就是放手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并全班交流分享,然后进行操作,深入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接受起来自然顺利多了。

缺憾三 忽视整体,讨论肤浅化

积极参与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学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优势,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心理学也提出,教学的首要条件在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特别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他们感到有了某种学习需要时,才会相应地产生某种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去接近它,探究它,主动自觉地进行一系列有关学习活动,现在的物理课堂,由于教学新理念的灌输,我们很多老师都开始注重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主观随意性很大,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即使没有进人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得迅速讨论,有些问题并不是自己思考来的,而是“拷贝”了小组的意见,充其量,学生成了老师所谓的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道具,这是我们教师所不想看到的。

比如学力平衡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两力是不是同一直线?”学生回答“是”,到此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还需进一步追问,“你怎么知道这两力就在同一直线上?怎样判断它们?”很多老师在学生一番讨论后便草草收工,致使讨论不能继续深入。

改进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要善于等待、善于倾听,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等学生回答后,再请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在纸片上用笔画出两力在同一直线上的这条线,此时再反问,“如果两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又会怎样呢?”以此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说到底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主动参与不仅仅局限在“说”——问答上,更重要的在“想”——思维上,还有“做”——实践中,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