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1

关键字: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预防措施

【引言】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其设计选型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而且影响工程的经济性。由于近年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也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为满足不断发展的建筑功能的需要,在高层建筑周围常会建有与主体建筑相应的裙楼,这些裙楼往往起到一个辅的作用。高层建筑作为主楼与其相应的裙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高度差异以及载荷差异,此外二者的结构刚度差也非常明显,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引起基础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楼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轻则引起建筑墙体开裂,情况严重者则会导致建筑结构局部或整体倾斜甚至倒塌。因此,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结构造成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相对应的对策,对高层建筑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力推广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根据现行施工规范的规定,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高层建筑物以及动力设备基础、连续生产设施基础、滑坡检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控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予合理的施工工序的合理指导,对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起到一个预防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勘查、设计部门及时的反馈信息,避免因为沉降原因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或者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从而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沉降观测技术的运用有几个具体要求,要想在施工现场熟练的运用这种技术,就必须满足这几项要求。其一,对工作人员技能及仪器设备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技能培训和认真的专业学习,不仅能熟悉测量理论、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同时还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程序及观测方法。工作人员必须对实际施工过程中显现出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的分析原因,并且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相应的平差计算,精确、按时、快速的保质保量的完成每次任务。

其二,对观测时间的要求。对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其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然后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其它各阶段的复测,不得漏测或者补测。只有严格的做到了这样要求,才能得到精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个观测周期的定义是相邻的两次观测时间间隔,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照建筑物的加载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个观测周期,或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段为一个观测周期(30d/次),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周期准时进行。

其三,对观测点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只有埋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并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通常,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建筑物大转角、四角以及沿外墙相邻点之间间距15-30米为最佳距离。一般来说,专门的沉降观测要求必须完整的体现在建筑设计图纸上,就算没有明确的注明,按照规范要求这些高层建筑物也进行严格观测。另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个施工阶段观测的要求。

除满足这些要求之外,沉降观测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工作基点、基准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的点位要稳定,还必须有稳定的仪器设备,稳定的观测人员,以及每次基本一致的观测条件,还要有固定的致,观测线路、程序、方法和镜位。

二:正确处理主楼和裙楼的基础连接

按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应适当的设置沉降缝,位置应该在荷载差异部位和建筑高度、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的部位。主楼与裙楼之间因当地基压缩性高、厚度较大、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很大时,应该将两者基础之间用沉降缝完全断开。应用沉降缝将裙楼和主楼的建筑基础隔离开来,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设计方法。针对一些较早的高层建筑,在其主楼和裙楼的设计中,常在两者相邻处设置沉降缝用以避免沉降差造成房屋开裂乃至破坏,这种沉降缝的技术通常还会采用双柱、双墙等措施将结构断开。

近年来,联合设计大量的运用于我国工程的实践中来。主楼与裙楼基础的联合设计,指的是主楼与裙楼采取不同的基础形式,不同的是二者之间并不设置沉降缝。经过长时间的总结,联合设计的要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选择合适的沉降计算方法与确定合理的差异沉降是考虑裙房的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关键,同时为了更准确的合理设计,观察地区性持久的沉降数据也是必要的措施。第二,尽可能减少主楼的重量和沉降量是基本设计原则,并且在不导致破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裙房基础的柔性,采用独立柱基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第三,施工的先后顺序也要尽量考虑到。先行施工的时主楼,让沉降尽可能提前发生,同时设计良好的后浇带。

后浇施工缝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后浇伸缩缝,用以消散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二是后浇温度缝, 用于消散由于因大体积浇筑混凝土温度集聚或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三是后浇沉降缝,用以消散主、裙房之间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应力。

因此,能做到如上的几点要求,就能非常合理的处理好主楼和裙楼之间的关系,对不均匀沉降起到了预防和治理的作用。

三、采用两种基础施工技术控制不均匀沉降

本节以一个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的工程为例。此工程地貌上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处佛山市禅城区东南部位,根据先前的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原场地位于一小山丘的坡脚。其场地地质有一个显著特点,岩面自东北向西南向下倾斜,岩层面标高变化大,在场地的北端,局部到达微风化岩层。为了有效地防止建筑物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考虑到本工程的地质状况,因此在施工时必须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方法。

其一,是对基础持力土层的严格质量控制。为了有效地确认冲孔桩的持力层位置,在冲孔桩施工中,根据所抽采的岩样情况参考桩的数量,在每个桩承台的设置了一至两个超前钻孔点,最终确定所在承台桩的终孔深度,同时确保了冲孔桩有效到达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位置。除此之外,为避免桩底沉渣的出现,在冲孔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前,还必须要认真做好清孔清渣工序,并指定专人检查,在保证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桩体的混泥土灌注。

其二,设置合理的变形缝。按照本工程最初的设计,在工程的地下室会有两条后浇带的的设置。在考虑到建筑物基础形式以及建筑平面布置特点,在工程的进一步审核时,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又增加了两条后浇带,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工程由于不同基础形式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对建筑物结构带来更大的影响。

其三,结构施工的控制措施。当建筑物基础开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经过分析可以确定地下室结构受应力的较大位置,在该部位按结构配筋的同时,对这些部位加强构造配筋以抵消基础出现沉降时出现不良效应的设计,是工作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通过采取以上的技术,在工程完工后的数年内,建筑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2

Li Guangming

(Xiamen Research Center of Seismology Survey,Xiamen 361021,China)

摘要: 建筑物发生沉降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将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沉降量较大或较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本文将就高层建筑物沉降的原因及沉降监控措施进行论述。

Abstract: Although building subsidence is inevitable, we can limit the building subsidence in safe and reasonable range, and prevent buildings from subsiding greatly and unevenl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ause of building subsidence and its monitoring measures.

关键词: 建筑物 沉降 原因 监控

Key words: buildings;subsidence;reason;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090-01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地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建筑物的层数越来越高,建筑物的荷载越来越大,所发生的沉降量也比多层建筑发生的沉降量要大。下面将分析作为沉降观测重点的高层建筑物发生沉降的原因及其监控措施。

1高层建筑物沉降原因分析

经过对高层建筑物发生沉降的深入研究,可总结出高层建筑出现沉降所涉及的因素较多,可将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规划、勘察、自然灾害、施工及使用不当等方面。

1.1 地基处理方面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处理不当将直接导致建筑物发生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的沉降,在地基处理中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未进行地基处理。直接在天然地基上进行高层建筑物的建设,并未对软硬程度相差较大的地基进行处理,导致高层建筑物发生不均匀的沉降。②场地内的基岩存在严重倾斜。由于勘察部门勘察不利或设计不当,或在基岩存在严重倾斜的场地内建设高层建筑,这会使高层建筑物下的压缩层厚薄情况不一致,导致地基土的压缩量差别较大,进而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的沉降。③地基土材料不均质。当地基土采用的材料不是单一匀质材料时,会与设计中的简化假定产生冲突,使理想化的计算假设不再成立,压缩模量及密实度的数值都会发生改变,使得计算值与实际的受力不再一致。④工程实例。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就是由于其地基是粉砂土,但在施工过程由于地基处理不当,引起粉砂外挤,造成偏心荷载南侧压力过大,造成塔身发生倾斜;并且塔基地压力较大,超过了地基的承载力,发生塔基的下沉;再加上比萨平原的深层抽水,使得水位下降,便相当于形成了大面积的加载,以上几个原因叠加在一起使得其塔身发生倾斜。

1.2 施工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很多不规范的施工处理也会导致建筑物发生沉降,主要存在着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过程记录不属实、桩头处理不当、机具设备操作不规范、地基上保护不力、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估计不足及补救措施不及时等问题。

1.3 建筑场地选择不当

①概述。高层建筑的建筑场地应尽量选在安全环境中,尽量避免在土坡边缘、断裂带、滑坡、河道或易发生塌方的地段进行高层建筑的修筑,如执意选择在以上危险地段建设,则会使施工及建好的高层建筑存在安全隐患。②工程实例。在香港及重庆人口密集地区,建筑物通常非常密集,有时不可避免地将高层建筑建在山坡上,当一次滑坡就会造成数万立方米的土体下滑,进而造成高层建筑物发生倒塌的现象。如香港宝城大厦就被滑坡冲毁,倒塌成一堆废墟。

1.4 规划不合理

①概述。在一些地质情况较差的地区,规划部门在进行建筑用地审核及批准时,常出现对建筑物间距离控制不严的情况,使得相邻建筑的基础下天然地基土发生附加应力叠加的现象,造成建筑物发生相向倾斜,或在相邻建筑物进行桩基施工时,造成扰动地基土的不良后果,并直接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②工程实例。天津市人民会堂办公楼由于受到距离仅30米的新建天津市科学会堂学术楼所产生的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使得其地基受到相邻新建建筑的影响,发生基础下沉及墙体开裂的事故。

1.5 基础方案不合理

①概述。在软硬程度不一致的地基土上进行高层建筑建设时,在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及粉细砂等地基中,进行较为密集的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时,会在施工过程中形成较大的超孔隙压力,并在拔管过程中,发生软土及泥浆的挤入,使得桩尖不规则或落底不完全,进而导致桩体发生缩颈或断桩等严重事故,使得承载力下降,沉降量增大。②工程实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的上海锦江饭店,由于其地基为软土地基,且地基处理不慎合理,造成建筑物发生高达2.6m的沉降,导致原底层陷入地下,成为半地下室,影响了使用功能的实现。

2加强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监控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及使用期间进行严格地沉降监控,可有效地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并可及时地检测出建筑物出现的沉降,及时地采取处理措施。

2.1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在进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时,应从建筑物的自身特点、正确反映建筑物地基沉降特征及场地的地质情况等角度出发,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方案。

2.2 基准点的布设为进行整体沉降监测,应采取统一的沉降监测网及局部一体化沉降监测的方案。

2.3 规范沉降测量操作应严格执行已制订好了的观测方案,按照指定的观测周期进行沉降观测,在进行初期观测时,为保证初期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可进行两次观测,并在施测时,对每个观测点的高程观测值通过求两次观测的均值来确定,并做好测量记录。进行数据整理及平差计算,以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得到准确的沉降量。

2.4 注意事项

①测量操作注意事项。每次在进行观测时,都应按照测量方案规定的测量路径进行,并应避免在观测时受到阳光的直射,保证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成像清晰,并确保读数及数据记录满足规范要求。②加强数据分析。在完成每次的观测工作后,应对所得的各观测点的高程及沉降量进行数值分析,并运用专业知识判断数据是否合理,当出现数据违背常理时,应向相关部门反映,以便将问题及时解决。③注意雨季的影响。当观测工作遇到雨季时,应注意做好雨季前后的观测设备的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变动情况,根据变动情况,做出相应地调整,以减小雨季对沉降观测的影响。

3小结

由于高层建筑发生沉降的现象较普遍且原因较复杂,只有进行长期的、全面的及系统的沉降观测,才能掌握发生沉降的规律,分析具体的沉降原因,并采取及时地补救措施。

参考资料: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地基施工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高层建筑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与普通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尤其是施工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将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以及后续的使用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必须在施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这对于保证结构的整体完整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2、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原因分析

2.1勘测过程中存在失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面积迅速扩张,而一些新的城市建设区域都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位。由于该区域的地质资料相对缺乏,而且建筑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对之不予重视,导致项目开发初期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高层建筑施工沉降留下隐患。例如,勘探过程中点位间距过大,有的由于没有勘探点地址的剖面图作为基本根据,导致勘探结果缺乏连贯性,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全面,或者对地质情况处理不当。同时,一些勘探人员勘探过程中采用的取土器不规范也可能会使得土样受到干扰,从而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在勘探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布孔不合理、布孔数量少等问题,这可能使得勘探结果对地下暗塘、流沙层的确定不够准确,从而降低了勘探结果的可靠性,使得高层建筑施工出现沉降问题。

2.2 施工设计存在失误

对建筑物的施工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日后的质量以及使用效果,也是决定施工进程顺利与否的关键环节。若在设计过程中对地基的处理方法选择不恰当,不充分考虑局部存在的不良地基处理或者处理不当问题,将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不良破坏。同时,通常建筑开发区域的建筑密度较大,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不协调也将成为导致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施工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失问题也可能导致设计失误,例如随意取消墙体与原地基的加固措施等。

2.3 施工中沉降监测失位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若存在施工缺陷、施工质量检测技术滞后等问题时,都将使得地基加固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部分施工队伍由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加之在管理方面过于注重建设速度,错误的认为局部坚实土体的承载能力超过周围土体就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基槽与地质勘探报告中存在差别时也没有及时的通知勘察设计人员,更加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补救,给建筑施工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留下了隐患。另外,一些施工单位不按照对应的要求对建筑进行定期的沉降复测,导致观测得到的沉降数据不可靠。同时,在观测点选择以及观测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也存在着布置与选择不恰当的问题,没有通过层层观测的方式对施工沉降精度进行控制,致使施工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问题。

3、防止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沉降问题的若干策略

3.1 合理设置沉降缝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处理规范,沿着高层建筑主体、裙楼有差异的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尤其是当地基的可压缩性高时,沉降缝将能够从上至下的将地基基础与建筑断开,从而使得主楼与裙楼分隔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这种处理方式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效果良好。通过设置沉降缝之后,各个相邻的结构单元间存在的差异性沉降将得到有效解除,且各个单元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内力的产生。

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沉降量。一般主楼的沉降量要大于裙楼沉降量,因此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调高主楼与裙楼楼面之间的相对高度,这样就使得沉降之后两者依然能够在高度上保持一致,不会因为沉降而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的结构单元之间的设置沉降缝通常为100mm,且施工工序要严格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之后在沉降缝上覆盖盖板,并保证盖板覆盖严实,以防止雨水侵入而影响基础质量。通过设置沉降缝能够有效控制由于沉降而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内力,且施工较为简单。

但是,设置沉降缝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该方法主要用于不均匀沉降的控制工作中,但是其在设置之后会在建筑中出现双柱、双梁、隔墙等结构,从而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效果,或者限制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由于沉降缝的间距较小,难以在两建筑墙壁上进行防水处理,一旦雨水侵入墙体内部将会出现潮湿、霉变等问题。

3.2 设计过程中提高建筑的整体性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建筑基础的刚度以及建筑整体刚度。通常,要求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齐整,尽量避免出现复杂形状、阴角太多等问题。而且要尽量避免建筑物存在明显的高度差。在软土地区建筑高层建筑时,其容易出现裂缝事故,这通常是由于建筑物有高度差或者载荷差异明显造成的,尤其是在将高、低或者轻、重单元连接在一起,且没有设置沉降缝时,裂缝事故更容易发生。

当建筑地基土的压缩性存在明显不同时,需要在变化处设置不同的沉降缝。考虑到相邻建筑物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其载荷不但会对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还会因为压力扩散的影响而在土层中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对建筑地基操作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相邻建筑的间距。

3.3 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沉降观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找找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设置专用的沉降观测点与水准点。同时,在软弱的地基进行高层建筑建设时,需要对施工程序进行合理安排,通过采取对应的施工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减少、调整不均匀沉降影响的目的。当需要建设的相邻建筑物之间存在着相对明显的轻、重或低、高差别时,通常应该按照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施工。有时候还需要在重建筑完工之后一段时间再进行邻近轻建筑物的施工。当重的主体建筑物与周边轻的附属建筑物相连时,也可以按照上述相关原则进行处理。另外,在完工的轻型建筑周围,避免对方大量建材或土方。

参考文献

[1] 杨志,陈伟全. 建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1.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4

一、后浇带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技术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技术,总体上可分为后浇收缩带、后浇沉降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凝结收缩、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楼问不均匀沉降、克服温度应力之类的问题,它适用于后期变形趋于稳定、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的结构的建筑。一般来说,后浇带技术具有多种变形缝的作用,设计时应考虑以其中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时,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并达到一定龄期时,在后浇带位置用混凝土进行填补,它必须采用专项技术措施来进行处理,“缝”即不存在,这样既解决了凝结收缩、结构差异沉降和温度应力等问题,同时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要求。

由于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出现收缩现象,所以已建成的结构受冷则收缩,受热会膨胀。在施工后的前 1―2 个月将完成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过

程, 而环境温度变化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性的,尤其是其变形受到约束时,

在建筑结构内部就产生相应的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可见的裂缝。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基础设计和结构在设计时候设计为整体结构,但在施工时需要

用后浇带技术把两部分暂时断开,等到主体结构施工工作完成,并且已完成 50%以上的沉降量以后再浇灌连接裙房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因此在设计时基础就应考虑两个施工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 并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而且连成整体建筑后的计算应把由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考虑在内。同时还需要采取以下调整措施:调时间差。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待其基本建成,而且沉降量基本稳定后,再对裙房进行施工,使他们的后期沉降基本相近。另外一个措施是调压力差。由于主楼荷载大,施工人员可加大埋深,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以减少附加压力,对于低层建筑部分可使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以增加土压力,最终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二、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 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 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 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 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 或地下室) 连成整体。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 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弹性模量, 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北京地区有些工程已经通过在高层建筑下采用复合地基的办法来替代桩基,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的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 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 都应依据相关规范计算裙房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当采用地基处理时, 在结构设计图纸上, 应明确规定采用地基处理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形要求。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 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 30m 到 50m。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 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 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 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三、后浇带设计注意事项

1、后浇带的两条接缝实际是两条施工缝,因此缝的处理应符合防水混凝土施工缝

的处方法。

2、明确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接缝处的处理措施。

3、明确后浇带的种类,明确各类后浇带的浇注时间。

4、明确后浇带后浇筑混凝土技术要求,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

结束语

总的来说,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设计规范,合理地设置建筑物的后浇带位置,并从结构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的保护工作等几方面采取对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优化建筑结构方案。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测量;质量控制策略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是工程项目中的首要工序,是工程由设计理论走向实物测量的施工程序,该过程涉及到总建筑图设计的建筑位置结构,按照设计要求,勘察设计到施工现场,正确定位地面,工程建筑实体等施工的准备工作,可以说,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工作是建筑工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前提和基础,高层建筑的精确测量问题直接影响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实体的功能化发展要求。

一、规范高层建筑施工前的测量控制分析

(一)做好技术准备,进一步熟悉图纸

认真熟悉图纸,分析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并做好记录。计算工程编制表的测算结果,为进一步精确掌握施工进度,加强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测量质量控制打好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以确保该工程的施工现场不会被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影响施工进度。工程测量中的熟悉图纸和核算建筑设计的实际意图,以确定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中的每个控制点与设计图相吻合。

(二)测量施工设备是否合格

高层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施工所用的各种测量仪器以及所用工具是否为合格产品,进而按照相关检验程序进行检测,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所用测量工具的科学规范。

(三)对于已有成果的复核

测量高层建筑施工中各控制点,并及时将复核的信息报送监理单位审查检验,作为今后施工测量的备案基础。对于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值进行认真审核,如果数据偏差值与该工程项目的控制偏差相距较大时,应与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及时联系,复核数据并找出其原因,经过检查正确无误后,才可以继续施工。

二、施工中的工程测量控制分析

(一)对场地是否平整的测量

针对施工现场的地形,根据规划整地,现场勘察和设计工作,对于控制网和建筑物的位置放线时,计算出填充和挖掘项目的基础量。因此,场地平整的测量技术人员应认真审查。要复核施工单位测量的方格网、每个网格点的标高这些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复测施工测量控制点和控制网

根据拟议的建筑物附近设置红桩点,测量建筑物的位置放线是否基于定位标准,建立相应的高层建筑定位放线,同时注重对于基坑开挖后的建筑中心线和轴线的恢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定位和定向的几何条件的正确性,检查控制桩准确、稳定、易维护。检查和控制网络的水平,测量结果和临时高程控制网的标准点四周建筑规模与轴间距,每个轴的最终检验,并要求规划部门检查线路。落实保障措施,监督控制点施工的保护措施要落实到位,要经常进行常规控制桩和控制网络的复核审查。

(三)高层建筑物竖向垂直度的控制测量分析

工程建设施工完成后,对于基础工程施工单位和学校建设要测量其轴线控制桩、建筑轮廓,准确地测量每个部门轴线,然后通过措施逐层进行轴的测算,以作为垂直层放线控制的基础和测算依据。

(四)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控制

1.核查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工程师应检查现场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方法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点设置,应能反映整个建筑地基的变形特性和地质条件,确定建筑的特色,测量点应选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的选择和沿着每10~15m的外观还是

每2-3根柱基上沉降缝对两侧建筑的交界处,位于建筑内部点的中间两边高的内墙点。

2.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应根据方法和周期,测量和计算主要数据,进而督促施工单位要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审查。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应与施工同步,一般情况下首先完成了基础的底部观察后,随着施工的进行,应考虑基础和加载速度条件。通常结构施工加高每个观察时间1-5层;如建筑物甚至更高,至少在增加的负载250a中5000.75%,并在每次观察时为100%,在施工过程中,如悬浮液过程中,并再次在关闭的时候,每个试验开始后,停工每2-3个月的观察时间。

三、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每个分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要进行自检,在进行抽样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工程师进行验收,测量结果作为验收依据。而当整个高层建筑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要进行自检,收集所有数据并完成验收,监理工程师对建筑物沉降、建筑物全高、平整度、垂直度和对角线轴进行测量,作为验收参考的依据。在完成的主要意见和变形后的解决高层建筑的测量观察为主,但需要较高的测量仪器,施工单位一般不具备相关资质,通常由负责执行有关的专业测量单位。

四、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这对于工程建筑测量的要求也在逐渐增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建筑施工测量,不断提高行业标准和加强人才管理,采用先进的测绘仪器,努力提高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6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结构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这些建筑结构也存在正倾斜的问题。高层建筑结构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其成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倾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高层建筑;倾斜;原因;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房屋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多。由于高层建筑的使用时间过长,一些建筑结构的地基会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进而造成了高层建筑物结构的整体倾斜或者出现裂缝。如果对这些病害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一、高层建筑结构倾斜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显示,高层建筑结构倾斜的成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方面的原因。由于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对相关技术标准不熟悉或者根本没有认真的学习,再加之相关质量控制规范的不断修订与更新,因此,出现设计上的失误或者错误屡见不鲜。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没有准确地掌握拟建地基的土质特性,而且缺乏对施工方案的比选以及科学的论证,所采用的基础形式明显不当,故而引发了诸多安全事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非对称美学艺术非常重视,从而造成高层建筑结构不匀称;建筑结构的上部对地基施加荷载的作用不均匀,或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其结构重心和荷载的中心发生偏离,以及沉降缝的布置不当等因素,都会造成高层建筑结构出现倾斜问题。在同一栋建筑结构上,如果选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础形式,或者将基础置于刚度各异的基土层之上,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在软土地基上建设高层建筑结构或者建筑结构自身的形体非常复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其变形和强度双控的条件进行工程设计,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不会出现沉降。如果只是对其进行强度测算,那么将会使高层建筑结构出现不均匀的、过量的沉降。

2、勘察方面的问题。如果高层建筑结构的勘测点布置的太少,或只是借鉴相邻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地质信息资料,而对拟建工程施工场地没有进行细致的勘察评价,因此,就此做出地质勘察报告,根本无法真实地反映出高层建筑结构地基的变化。比如,岩溶土洞以及墓穴等因素根本没有被发现,一些比较旧的人防地下道也被严重的忽视了,这就使新建筑几个出现严重的下陷、倾斜或者开裂。如果地质环境的勘察资料不全面、不准确,相关建议不合理,因此,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问题的处理难度更大了。

3、施工方面的原因。地面的隆起,往往导致高层建筑结构的不断沉陷。尤其是软弱粘土层开挖,当土方移除以后,在解压的作用下,开挖地区的内外两侧覆土的压力粗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同时,挡土壁的背侧土壤很容易产生塑性的流动,由挡土壁下端的滑动而引起开挖面内外的一些问题,从而造成了开挖地区底面的隆起,挡土壁的背侧土壤一般也会产生下陷现象;废桩和挡土桩的拔除时,因振动作用而是地基产生了夯实的效果,导致基础结构的松散砂质土之间的紧密,从而造成了地表的下陷。如果将这些板桩拔除,则地层中就会遗留很多的孔隙,除桩柱本身具有的体积之外,还有附着在桩柱上的土壤中。由于这些孔隙不宜以砂石或灌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完全的填满,因此,这些问题也会导致造成地表位移之间的下陷。如果挡土壁的止水性不好、深度不足以及抽水位置的选择不当等,都会使开挖地区周围的地下水位逐渐的下降,土壤的有效应力增加也会造成施工开挖区的压密与沉陷。挡土壁施工存在问题造成漏水、漏砂现象,导致开挖区周围地表下陷。由于挡土壁施工存在问题,应力集中于较脆弱的部位,容易导致挡土壁产生缺陷,或由于挡土壁施工接缝问题,导致缺陷处产生漏水、漏砂现象,导致地表下陷。连续壁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所需的稳定液水位以及浓度不够,很容易产生沟壁变形的破坏,进而引起地基的下陷。在使用预垒桩墙作为挡土壁体时,由于钻孔产生的地质比较松软,在加上砂浆的回填不好,因此产生地基的孔隙,可能能使周围的地层产生一些变形,进而引起了地表的下陷。

二、高层建筑结构倾斜的控制措施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好高层建筑结构的控制工作,可以从一些几个方面着手:

1、在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纠倾扶正并作出加固方案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地掌握和具备以下条件:高层建筑结构的实际倾斜与开裂情况;业主要求与建筑结构的磨损程度;高层建筑结构纠倾时,要注意周边的环境;地基上新建设的地质具有新补充的勘探资料;基础的损坏情况:原建筑结构发生倾斜的原因及其分析结论;原建筑结构的检验结果与纠正报告的可行性。

2、制定高层建筑纠倾扶正以及防复倾斜的加固方案,并对其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比选。承担纠倾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当非常熟悉目前相关的纠倾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进行科学的判断。那些比较重要的高层建筑结构,已经确定了的纠倾技术方案应当通过专门的论证,多听取各方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从而有效地避免漏洞。在制定高层建筑结构纠倾方案时,应当严格按照该建筑结构的特征制定合理,对其纠倾以后所允许的残留值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有效地控制这些倾斜问题。

3、对于整体性刚度较差的高层建筑结构而言,纠倾工作进行前要对破损部位或者整体结构进行加固施工.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建筑结构施工时出现倒塌。施工之前,一定要对相邻的建筑结构和地下设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量。对于那些纠倾之后复又倾斜的可能性,要根据加固的设计要求,对倾斜的高层建筑进行加固处理。

总之,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是高层建筑结构倾斜的防治的关键,也是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郑汝飞.浅谈高层建筑采用两种基础施工不均匀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J].广东建材,2010(03).

[2] 郭彦林 董全利.倾斜高层建筑施工关键问题及实施[J].施工技术,2006(12).

[3] 李超.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J].科技信息,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