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式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翻转课堂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式教学范文1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教学模式;网络课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1-0096-09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知识为本位”,高校各专业的教学模式大都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完所有理论知识之后再进入实习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在课堂授课阶段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而感觉所学的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失去学习兴趣:待到实习阶段有机会对研究对象进行感性认识时,又对理论知识忘记很多,这种学、做分离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很难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协作性,进而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项目式教学法尝试通过实施一系列完整的教学项目。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它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教学首要任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教学法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项目式教学法通常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为实现对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我们应该考虑能否将学习过程的第一步——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容易,完全可以实现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师生通过课堂上的协作互动对所学知识点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这种学习方式翻转了传统的课堂上教学、课堂下做作业的方式,所以被称为“翻转课堂”(flo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是很适合在项目式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与特点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Park High School)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他们对传统课堂进行了颠覆性尝试,起初他们只是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目的是为耽误上课的学生补课。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可以利用这种视频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受益,学生不用再花费课堂上的时间去听教师对概念性知识或操作方法的讲解,可以通过在家观看视频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做了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向大家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概念,从此,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开始为众多教师所熟知并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种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同。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持

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后上传到网络,学生在先进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在课前利用互联网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来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而将课堂变成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它消减了客观条件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把所有有价值的学习资料都随时随地提供给学习者,真正使教育走向了一个充满信息流通的开放环境。

2.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

翻转课堂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利用教学课件将学习内容永久保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学习的过程可以安排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担心课堂上由于自己分心或者生病、参加课外活动等原因而错过老师讲解的内容,并且在观看教学课件的过程中,随时可以根据自己对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来重复教学课件内容或调节教学节奏。对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可以先记下来,到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这种方式使学生从需要在传统课堂上被动地听教师讲课的接受者,转变成可以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真正做到了个性化教育。同时,翻转课堂也是一种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通过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活动时间,使学生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交流讨论,以达到扩展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的目的。翻转课堂可以增加学生的交互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

3.增加了师生互动

传统课堂是由教师统一讲授教学内容,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教师也很难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以满足所有的学生,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匹配,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学生可以在课前根据自己的习惯通过观看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生的学习小组讨论,根据具体情况了解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组织到一起成立辅导小组或举行小型讲座。采用翻转课堂,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项目式教学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

(一)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来调动并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格局。在建构主义指导下。项目式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形式。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有一定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示范,然后由学生分工协作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通过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了解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对项目完成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掌握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把握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的学习方式。项目式教学具有实践性、体验性的典型特征,它注重的不是项目最终取得的结果,而是要使学生通过实施具体项目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深化与拓展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法中教学项目的选择来源于工程实际,每一个项目都有着与其它项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多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知识点可以经过系统化处理将其融合成一个项目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不是单纯地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固定流程进行学习。教师设计教学项目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要切身参与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要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通过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来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以适当的指导。项目式教学法通过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实现对大量新知识的整理,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变得更容易,保持的时间更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项目式教学面临的挑战

项目式教学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融为一体并相互促进,比较适合实践性强、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专业课程,但在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难题。

1.教学内容多,课程容量大

项目式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项目通常包含传统教学方式中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可以将多门传统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成一个项目式教学课程,使学生在参与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了解每个知识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但同时这也会增加每门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为使教学过程显得有条理,项目式教学中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会被分成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会包含一定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但由于项目式教学自身的特点,每个项目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相同的部分。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就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对已学知识进行重复,相对比于传统教学方式,课堂的时间会变得很紧张,因此,项目式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

2.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项目式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师讲授方式,它将大量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之中,因而,教材的编写也区别于传统教材。项目式教学中所有教学内容要以项目为单位来编排,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此类专业项目,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概念、新名词,而后续项目之中又包含很多与前期项目相同的部分,如何将有限的学习时间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和有序安排,这就要求对整个课程内容作准确分析和归纳后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之后才能确定每个项目的规模和所需课时量。

3.教师需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课前备课只要准备好课堂上需要讲授的内容即可,课堂上的时间和状况大部分由教师来把握。而在项目式教学方式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随时清楚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根据学生的状态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项目操作,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并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解释。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了解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任何可能关联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查阅尽量多的教学资料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需要对教学实践设备和过程非常熟悉以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项目式教学的前提。

4.需要进行分组教学并根据小组的项目进度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讲教学内容。学生听教师讲课。课堂上可以容纳很多的学生。而项目式教学中的每个教学项目都有项目任务,需要根据项目任务确定项目组包含的成员规模,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并负责其中确定的工作,通过各成员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一般适合在较小规模内实施。对于包含人数较多的班级要分组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工作节奏很难完全一致,课堂的教学进度需要综合考虑所有学生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也要考虑各水平的学生均匀搭配,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要加强对综合能力较弱、项目进展较慢的学习小组的指导。对项目的进度安排要考虑能力相对较强、项目进展快的学习小组,也要顾及能力相对较弱、项目进展慢的学习小组,要随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容量。

5.高成本,生产情境难以模仿

项目式教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需要学生真正参与项目实施过程,对于项目的选取通常来源于对农业、工业或手工业生产过程的适量截取。必要时需要模仿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每个教学项目的实施执行都需要有生产场地、相应的生产设施或实验设备。还要耗费一定数量的加工原材料。这些都要有充足的实验经费作保障。为保证项目式教学满足市场需求,学校需要定期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新出现的新型生产设备和加工原材料、定期培养“双师型”教师进行新型设备使用培训,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项目式教学是一种高成本的教学方式。

三、翻转课堂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

(一)必要性

项目式教学中的每个项目所涉及的问题不论大小。都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综合性是指项目式教学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于项目之中,每个项目的实施都包容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开放性,是指它不只局限于书本,也不只局限于从某个角度来看问题,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非常实用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此外。项目式教学在关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也不放松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每个项目在选择时都要考虑选题的合理性以及对前序知识的准备工作。要在限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式教学的教学任务,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项目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单纯教师讲授的教学课件向学生传授知识:对于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或描述的知识点,可以考虑利用二维或三维动画技术将其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对于项目式教学中不容易模仿的现场工作场景,可以通过现场视频的方式立体、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给人以立体的思维,提高人的想象力。

其次,项目式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程容量大,教师在传统课堂对每个项目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都讲解显然会使课堂时间不足,教师需要在课前尽量精选讲授内容以确保学生课堂实践操作时间充足。而融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大大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安排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的共享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知识来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网络上选择阅读相关资料,对已经熟悉的知识点不必再花费时间去学习。只要去阅读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就可以了。而不用像传统课堂一样,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必须学习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上不考虑具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是否已经熟悉或对某个概念根本不曾听说。

再次,融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将会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空间及学习进度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认为舒适的环境中观看教学课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来调整安排学习进度,按照自己的状态灵活掌握学习地点和时间分配,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节省出来的课堂时间,可以用于学生动手参与项目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前观看视频时遇到的理论问题以及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操作问题直接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增加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这种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及亲手参与项目实践,才是翻转课堂在项目式教学中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可行性

首先,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支持实现了通过网络传递教学课件。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可以利用VC、JAVA等高级程序语言以及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通用多媒体工具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教师在讲解所需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将图像、视频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包含在课件之中,形成图文并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教学项目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享用到教师制作的课件资源。

其次,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使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利用网络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学习材料、策略和方法。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恰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插入适当的音乐、动画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网络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而成为了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成为了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的重要认知工具。各高校都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视频材料上传到网络,也可以下载其他院校上传的视频资料,通过网络平台的整合直接实现了信息和教学资源共享。

再次,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在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之前需要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最好能够参观实际项目的实施现场,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很难实现的。翻转课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现场录像视频直接向学生再现真实的工作环境、设备构造、工作过程。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直接了解项目式教学的内容,节省了课堂上教师解释的时间。

(三)教学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通过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颠倒来增强教学效果。美国的Robert Tall-bert教授经过多年教学积累,总结出了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该模型简要地描述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图1)。

基于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结构,我们可以考虑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利用新型的项目式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出更加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因此,在Robert Tallbert教授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型,它由教师教学结构图和学生学习结构图组成(如图2和图3)。

1.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可以为每节课确立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来准备教学内容: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完全可以掌控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但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容易使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在融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课件了解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项目任务。课堂上的时间分配和对教学内容的讨论深度不能完全由教师掌控,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间互动,教师需要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1)教学准备阶段。在课程开始前,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确定知识点。对于项目式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将已有的教学素材进行再加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选定教学项目并根据教学项目收集资料,还要在教学项目实施前根据项目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景。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所有基础知识以及整个生产过程、工作环境都有比较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所设计的教学项目要体现知识点与生产过程的针对性,教学环境要尽力贴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真实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式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学会根据自身经验得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融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多考虑课堂上对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不必考虑对理论知识的重复学习频率及知识点的轻重缓急等问题,可以将教学项目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都详尽地包含在教学课件中。在每个项目课件首页有条理地列出本项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将需要简单讲解的内容制作成演示文稿,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动画,需要示范的内容录制成操作视频,综合利用文稿演示、动画展示、现场视频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并按照教学顺序制作成课件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使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变得直观、生动而又有趣,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另外,由于翻转课堂是通过教学课件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来充实教学课件,包括许多名校提供的网络公开课。以及许多实际工作场景的现场视频。这种网络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当然。为保证教学课件能够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进度,教师不可避免地还要对那些现成的网络资料进行编辑,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加入适当的讲解。使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同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使教学课件中的工作现场视频更加清晰,教师也需要运用多种后期制作方法使视频的效果达到最好,还要考虑视频的时间长短等方面的问题。总之,教学课件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和课堂训练内容相吻合,要能够清晰、简明、到位地解释新知识点、主题要点。知识点的解释可以按照先浅后深的原则,具有逻辑性、层次性、递进性。同时还要注意课件中的讲授节奏。我们的目的是要实现课前预习效果的最大化。

(2)课堂组织教学阶段。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已经大体理解了教学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了解了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并且记录下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后进入到课堂学习阶段。可以说学生是带着对知识点基本理解的自信、对操作实践过程的好奇和对某些疑难问题的困惑来到课堂的。课堂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课前所学知识亲自参与项目实践,通过感受工作实际过程及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并实现知识内化,课堂上的时间主要分配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选取的具体实践项目要以教学任务为依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充分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课前制定了实践训练任务、为学生选择了合适的实践训练环境并配备了相应的实践训练设施。课堂上要按照班级的人数和项目的大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个项目组按照项目任务和完成时间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所有成员都要在项目计划中承担一定工作任务。在项目组很多的情况下。由于工作计划和成员组成各不相同,每个项目组的工作节奏不可能完全一致,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能多种多样。如果只有一个任课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就很难兼顾所有项目组,这时就应该配适量助教辅助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每个助教可以负责几个项目组的工作。助教的主要任务是随时了解所负责项目组的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组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地完成项目任务。助教要及时向任课教师汇报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任课教师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对于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协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对于很难解决的问题可以由任课教师或助教直接参与学生研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先自行研讨协商,然后针对偏难问题再由教师指导的习惯,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很难保证课堂教学节奏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想去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熟悉项目的整个过程并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和助教要参与引导项目组问的互评和成果交流,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与总结,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思考以完成知识的巩固过程。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教学成果的评价及时调整课堂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课后总结阶段。在课堂教学阶段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教学项目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研究整理。然后将相关内容充实到教学课件。使教学课件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而深入。

2.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阶段。融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就能采取主动的方式,积极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由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覆盖了教学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前可以先对项目课件中列出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择性地观看课件内容。如果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听到了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或者无法理解的理论内容,可以先将教学课件停下来,带着疑问利用网络资源找到对该概念的介绍资料或对理论内容进一步阐述的资料,对资料阅读并彻底搞明白相关概念和理论后再观看接续的教学课件,教师在教学课件中会向学生讲述教学内容并指出学习重点。如果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观看课件还存在无法理解的问题,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后在课堂上与同学或老师讨论。这种方式可以使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按照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项目的接受情况来选择观看教学课件的内容和速度,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准备阶段是整个翻转课堂教学发生的基石,决定了后续学习能否顺利进行。

(2)理解应用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方式掌握了教学项目包含的概念性知识,并对涉及的工作过程有了一定了解以后,就进入了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应用阶段。项目式教学方式中每个教学项目都包含一定的工作任务,一个项目组可以由几个学生成员构成,项目开始前需要对每个项目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项目开始后学生需要凭借课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材中对项目的描述亲自动手完成各自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随时记录自己工作的步骤,每个步骤所包含的知识点、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通过自身亲自参与项目实践来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过程,完成将教学课件中复杂操作过程转化成具体工作实践的过程。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各自任务时也有可能遇到先前无法预想的难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这时就需要将项目组的其他成员聚集在一起,通过共同讨论研究,协商解决遇到的难题,用这种方式来保证项目组的工作任务按时完成,这个协作解决难题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知识内化阶段。课前准备阶段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时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完全理解它的内涵。通过课堂上亲自动手参与教学项目的完成过程,可以深入接触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学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通过与同学共同讨论、协商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可以使学生发现许多在课前准备阶段没有注意到的操作过程细节。扩充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与交流的平台,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互评,每个项目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其他项目组同学及老师汇报项目的整个工作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交流学习体验,展示项目成果。项目的互评要从小组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探索精神。成员在小组中的学习表现、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表现等方面来考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小组问实践成果的交流,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的内化过程。

(4)知识巩固阶段。课堂上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探讨后,在课后还需要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要学会写学习体会,将自己在教学项目中学会的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总结、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

(四)教学应用案例

将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结合《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案例来展示新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实践性较强、包含基础理论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理论内容讲起来通常枯燥单调,所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实现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采用了项目式教学:为提高对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项目式教学中应用了翻转课堂。

(1)课前准备。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包括机床本体和电气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基本原则及方法,从这个教学目标出发将整个课程划分为五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有各自的学习任务。以具体学习任务“数控机床强电回路故障诊断与维修”为例,任务描述为:掌握排除数控机床电路常见故障的原则和方法。知识的准备需要四个方面:熟悉电路元器件的名称、功能;正确地识读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了解正确使用仪器仪表测量线路及元器件的方法:了解分析与排除数控机床电路常见故障的基本方法。这些知识点中涉及了电路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仪器仪表及测量、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等多门传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整理清楚涉及到的知识点后可以将整个的教学课件设计成三部分:理论讲解部分;动画演示部分:视频展示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理论讲解部分,可以参考传统专业课程将需要讲解的理论分成几个小部分:复制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并语音讲解原理图中包含的器件名称、功能以及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拷贝故障检测过程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图片并语音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讲解数控机床电路常见故障分类等等。教学课件的第二部分为动画演示部分,主要是借助FLASH、PHOTOSHOP等制作软件用动画的方式模拟演示数控机床电路工作过程、安装步骤、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内容。教学课件的第三部分为视频展示部分,主要是用工人现场工作视频向学生展示真实工作环境中数控机床电路的测量、诊断与维修过程和方法。在制作完成教学课件后将其上传到网络。

学生在课前要阅读教材了解学习任务并观看教学课件。在观看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观看课件的顺序。可以利用第一种方案“理论讲解—动画演示—视频展示”,使自己先了解电路组成、各器件的名称和功能,然后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最后弄清楚工人在现场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也可以利用第二种方案“视频展示—动画演示—理论讲解”,使自己首先通过现场工作视频对数控机床的维修产生兴趣,然后带着好奇心去观看动画演示,最后再弄清楚电路中的每个元器件的用途以及电路检测方法,或者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观看顺序。在理论讲解部分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观看。对相当熟悉的部分可以直接略过,对陌生的部分则要认真学习,如果观看教学课件后觉得原理部分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自己通过查找图书、网页等形式对不明白的地方作更进一步的细化研究。直到弄清楚为止。如果觉得动画演示的电路组成或现场维修视频表现得不够好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是记录下具体的疑问等待课堂上解决,用这种方式实现课前预习效果最大化。

(2)课堂学习。在学习“数控机床强电回路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操作实践中,选取SIEMENS 810/820系统进行“SIEMENS系统的硬件故障诊断”操作训练。先要根据工作量将班级的学生按照8人一组进行分组,各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工作步骤、流程、所需时间以及每个成员的工作职责。然后小组成员针对故障分别对电源模块、显示系统、CPU板、接口板、存储器板、位置控制板六个部分来进行诊断。对每个部分的诊断几乎都要包含数控机床的机械拆装、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接线等工作。不同组的学生在进行维修诊断过程中的工作步骤和节奏不可能完全一致。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可能的情况,所以要根据项目组的多少配备一定数量的助教来协同任课教师一起完成教学过程,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安全性和有序性。学生将会通过亲自参与项目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数控机床工作原理、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数控机床电路常见故障的诊断维修方法,并能根据自身经验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完成实践操作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评估和经验交流,因为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每个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机床故障诊断错误,通过成果的互评和经验交流可以使所有学生都知晓少数学生遇到的个别情况。扩充了课堂学习内容。

(3)课后总结。课堂教学阶段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成果交流阶段总结整理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到教学课件,力求使教学课件包含的内容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要求。

(4)使用效果评价。在利用“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法”完成“数控机床强电回路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任务后,我们对任课教师及班级的3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是符合他们学习要求,并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手段。95%以上的人认为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能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实践训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的时间,改善了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效果。90%以上的人认为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85%以上的人认为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能使知识传授过程更加高效。总之,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方式获得了参加实际体验的学生和教师的认可。

四、结语

项目式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体验到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过程,学会探究并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但由于项目式教学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要比传统课堂式教学多。因而使课堂时间颇显紧张。融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今信息化环境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对教学课件的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为课堂上参与项目实践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以此弥补项目式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缺陷: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工人现场工作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项目式教学中真实生产情境难以模仿的难题,这些都会对项目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翻转课堂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不过要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普遍应用于项目式教学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教师需要在教学课件中设计清晰简练的学习导航体系,并提供清楚明了的知识结构清单。同时。还要精心组织设计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这些都增加了教学难度。其次,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课前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获取学习资源,因此,每个学生必须拥有数字化终端设备和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这是将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式教学的先决条件。这对于某些缺乏硬件条件的学生来讲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学校想办法协助学生解决。如开放学校机房等。再次,相对比于传统项目式教学,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学生为每一节课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真正完成将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式教学的重大变革还需要学校、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做出更多的努力与探索。

[作者简介]

翻转课堂式教学范文2

何克抗教授是业界熟知的教育技术学泰斗,是国内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科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何教授就开始钻研基础教育信息化改革。自2000年开始,何教授带领团队开展“跨越式教学法”试验,探索如何在起点不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结果相对公平的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模式与方法。借一次会议机会,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理想追求的教育大家,了解了跨越式教学试验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何教授对翻转课堂、互联网+教育等当前热点的一些看法。

1.翻转课堂作为来源于美国的舶来品,在国内多所学校进行了本土化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那么,从近期来看,您认为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的前景如何?将面临哪些挑战?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思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源起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早期的翻转课堂受到可汗学院教学视频的支持,后期又加入MOOC的元素使其吸纳了在线课程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有力推动了“翻转课堂”的普及发展,因此在短期内在全美乃至全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翻转课堂对我们国内的影响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大,真正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在国内目前仍不太多。原因何在?我认为首先是翻转课堂的实施存在两个限制条件。

限制条件一: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有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目前,除了东部发达地区以及若干大、中城市的部分学校具备上述教学环境与条件;就中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亿万农村学生的家里还不具备上网条件,这一限制条件恐怕在5年之内难以解决。

限制条件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以及自学能力还比较弱,因此翻转课堂往往是在高中或大学阶段开展试验,甚至大范围实施,而在小学阶段并不适宜,许多名师和教育家也认同此观点。

除了上述两个限制条件以外,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看,翻转课堂在国内大范围实施还将面临以下几种挑战。

挑战之一,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与开发

学生课前观看视频材料(微课)已成为许多翻转课堂的必要环节。这类由一个个知识点相结合、并配有针对性练习的“微视频”,由于各个学科在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知识点组合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想在各学科、各学段中全面推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且要形成“常态”化,其需求量是极大的。美国之所以能解决这一问题,是因为它有非营利的“可汗学院”的支持,从而能够解决各学科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与开发问题;但在我国,目前还缺乏与“可汗学院”类似的民间机构,主要是依靠教学老师自发的设计开发,因而在这方面仍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近期这种情况稍有改观。2013年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C20慕课联盟(联盟校为60个),为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共享形成一个良好开端。2015年8月,宁波高校慕课联盟在宁波大学成立,首批50 门慕课形态的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高校网络课程已启动建设,预计9 月初在联盟平台上线,供各联盟高校学生选学,并向市民免费开放。届时,联盟建设运营的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也将向各高校提供免费的SPOC 课程教学服务,促进各高校在校内开展校本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以上两个联盟的出现在小范围内缓解了微视频课程资源的欠缺,但从规模上看,还无法与可汗学院相提并论。

挑战之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急需更新

“师道尊严”、“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国传统教学所推崇的,这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监控、讲授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的传统观念是“重学轻教”,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而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式”学习方式,其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这两部分。整个教学过程既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启发、帮助与指导作用。要把这两部分的教学都开展好,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必须转变。首先,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思想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B-Learning为标志的混合式教育思想,也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其次,与教师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教学观念也必须同时改变。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教学观念,既要吸纳传递-接受的优点,又要吸纳自主探究的优点,形成翻转课堂新的教学观念,强调“有意义的传递――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相结合”为标志的教与学活动。

挑战之三,课前在线学习时间和课堂面对面教学的时间是否可以调整或变通

翻转课堂提倡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在家里上网学习微视频,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不强,或是其他学科课业负担过重,或是家长的督促、配合不到位等原因,使这个教学环节有可能落不到实处,或落实得不够好。这就让一些教师和学者产生一种新的设想 :既然学生可以在家里或者课堂以外的时间学习微视频,那么目前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否也可以做些调整或变通呢?例如一节课能否由40或45分钟改为25或30分钟呢?或者能否将部分正课改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这样不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了吗?

近两年,国内已有少数学校在课时安排上进行了尝试与探索。比如,山西的新绛中学,实施上午在学校上“翻转的课堂”;下午则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用来观看微视频,也可以阅读其他相关资料或是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山东的昌乐一中则在保证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时的前提下,将下午、晚自习、早自读改为“自学质疑课”(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质疑课对应第二天上午的“训练展示课”(教师面授辅导)。整个课程表照此设置,以前的正课减少了,自习增多。据媒体报道,以上做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挑战之四,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段能否向高低两端扩展

起源于美国“高中化学”学科的翻转课堂,能否向其他学科以及其他的学习阶段扩张?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学科课程扩展上,不管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科学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原则性的障碍。但在学段扩展上,由于上述限制条件二的存在――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还小,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够强,所以翻转课堂可以在学习阶段的高端(即大学或职业教育阶段)扩展,甚至大范围实施。但是在向低端(初中和小学)扩展时必须非常慎重;尤其是向小学阶段的扩展,更是如此。如上所述,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

在上述实施翻转课堂的限制条件与面临的挑战中,有些限制条件与挑战是可以逐步克服或解决的,比如可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来创建“网络化教学环境”;可通过多种内容与方式的培训来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而有些问题,比如教学时间大规模的调整由于涉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其障碍就要大得多;另外有的问题目前来看还无好的解决方法,例如翻转课堂向小学阶段的扩展。

2.您是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总设计师,多年来致力于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教学,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跨越式”试验研究背景、目标与成效,以及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的影响。

21世纪以来,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关政策及重大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校校通”工程;逐步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开设;启动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正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旨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实现基础教育在质量提升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教学”试验研究的目标是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要让办学条件差的薄弱校变成教学质量高的好学校,甚至名校;要让普通教师变成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甚至名师;要让基础差的后进学生变成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具体到学科来说,小学语文: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儿童“能读会写”――能认读2500以上常用汉字(手写汉字能力不提前),能阅读一般报刊和青少年读物,并能用电脑打写出几百字(或用手写150-200字)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相当于新课标四年级以上水平)。

小学英语:要使包括薄弱校、农村校在内的试验班学生在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对已完成某个年级试验班学习的农村学生(或城区薄弱校学生)来说,其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城区一类学校(即优秀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在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小学六年级试验班学生要普遍达到新课标初中毕业的水平。

中小学所有其他学科: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这种提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全面深入地达成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② 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提升学生学科成绩外,跨越式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学生在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心理素质、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自2000年9月开始,我们先后在深圳市的南山区、广州市越秀区和番禺区、中山市、北京昌平区和石景山区、大连、厦门、保定、佛山等地成立了跨越式试验区;2004年4月在河北丰宁贫困县、2008年11月以后在宁夏、甘肃、新疆、云南等地又建立了十多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试验学校共390多所,受益学生达10多万名。通过整整15年、历经四个阶段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试验,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甚至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校都达到了预期目标:试验班中80-85%的学生都能达到或接近跨越式发展目标的要求,其余百分之十几的学生和原来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还解决了基础教育的三大难题:汉字的识字教学难; 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教学难; 英语的听说教学难。

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城市与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教育的不均衡性,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教育均衡也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因此,在跨越式教学项目实施之初,我们就有以此试验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初衷。2004年4月,我们在国家级扶贫县――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开辟了第一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开始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较差的农村贫困地区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2005年2月,在广州郊区沙湾镇建立起第二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其中包括10所农村小学;2006年7月我们在北京远郊区县――延庆县和昌平区建立起第三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其中包括22所农村小学。2008年12月以后,我们又在宁夏、甘肃、云南、新疆等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建立起12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成为跨越式教学的最大试验区)。目前,农村跨越式试验区总数达15个,农村实验学校达200多个。

通过开展跨越式教学实验,我们以区域性推进的方式,有效改善了试验学校的软硬件环境,通过互联网等为农村学校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语文、英语两个学科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跨越式教学模式并不受网络的限制,没有网络也能开展跨越式教学,有网络可使跨越式教学锦上添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试验学校的教学质量。比如,有一个农村小学试验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通过跨越式教学,学生英语由70-80%的不及格转变为80%优秀,这个成绩与县城师资最好的学校不相上下。过去学生口语都不太好,基本上都是哑巴英语,但经过一年多的跨越式学习,尽管词汇量还不多,但已能掌握简单的对话。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6年的时间使学校全面参与进来,6年后就可持续发展。如2000年开始试验的河北丰宁农村学校,经过6年的跨越式教学,一跃成为河北省公认的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我们希望,今后能够将更多的农村学校纳入跨越式教学试验,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教育均衡,让农村孩子的教育不受地域差异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开展跨越式教学试验的最终目标。

3.翻转课堂与跨越式教学两种模式在课堂教学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那么,您认为二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两者在本质上是否有共同之处?

我认为,“翻转课堂”和“跨越式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

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一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二是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知识内化的主体、以及情感体验与情感内化的主体。三是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四是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及内化的工具。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整套相应的教学模式的支撑来落实教学结构的变革。

下面我们来分析翻转课堂的本质。事实上,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翻转课堂”都曾经做过相当深入的分析,但还没有人将翻转课堂对“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这四个要素综合在一起进行过研究,因而未能抓住“变革课堂教学结构”这一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我认为,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才是“翻转课堂”最根本的特征,也是翻转课堂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首先,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形式结构进行了颠倒,由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颠倒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与此相对应的传统教学流程就颠倒为先学后教。其次,翻转课堂改革了课堂教学的实质结构。教师由传统的课堂上的权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教学内容上看,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翻转课堂有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支撑;从教学媒体看,师生利用白板、IPAD等教学媒体来进行互动、沟通,教学相长。

接下来再来探讨一下“跨越式教学”的本质。跨越式教学试验研究的宗旨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导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上所述)。

从教学模式上看,我们通过对比翻转课堂与跨越式教学模式(选取跨越式教学小学语文2-1-1模式、英语 1-1-1 模式、数学五环节教学模式)发现:三种不同学科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两个环节的内容都很相似;三种模式实施的具体细节、操作方式尽管有所不同,但都非常关注并力图实现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地位与作用的改变,也就是要努力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都不少于一节课的 1M2 ――这正是“跨越式教学”与“翻转课堂”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所在。即二者都非常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都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都发生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所以从二者本质与内涵上分析,跨越式教学其实质就是中国的翻转课堂。

4.“互联网+”已成为备受各行业关注的新概念。作为教育行业,您认为我们该如何迎战“互联网+教育”的到来?

目前,互联网几乎无所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我认为是指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结合某个领域的创新,是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情境的一种结合。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纯粹虚拟的模式。虽然课堂面授有许多缺陷,但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不会消失的,因为课堂面授、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言传身教都不可能被互联网取代。再如各个学校的人文氛围、学术氛围也是从网上感受不到的,尽管我们可以从网上学习清华、北大老师的课程,但与面对面讲授的感受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何混合式学习获得认可的重要原因。以cMOOC和xMOOC为例,cMOOC课程模式没有明确的课程,教师只是引导探讨。学习内容和主题都不确定,只是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形成。只有纯粹虚拟的互动,没有面对面的互动;而xMOOC课程模式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甚至还有建构主义的结合,如Coursera上的教学平台基本上有5个环节构成:视频播放、提问测验、协作交流讨论、批改、考试;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测试等学习方式和互动。我认为这也是xMOOC后来得以推广,而cMOOC未能流行的原因。

后记:

采访中,何教授的两个观点记者记忆深刻。

翻转课堂式教学范文3

一、提出问题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网络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监控难度较大,容易导致学习偏离教学目标。学生虽然“依葫芦画瓢”完成了任务,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不大。

二、解决思路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再结合网络学习的优势,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保证教师的引导作用。

翻转课堂,也可称为“颠倒课堂”。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来讲授新信息,而是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看微课、听播客、阅学材、网络讨论、答题等自主学习方式获取新知。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的场所,解答疑惑、新任务、汇报讨论,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和提升。

三、模式构建

1.在线模式

网络平台是在线学习的载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设计项目任务,提炼知识点,微课、课件、拓展学材等教学资源到网络平台。学生接收任务后通过自主学习或相互交流完成项目任务。在线提出问题,由教师统一解答或一对一辅导。

2.课堂模式

学生在课堂可继续提出网络平台没有解决的疑惑,分小组完成教师提出的新任务,展示分享、评价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探讨、引导,帮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和知识迁移等方式解决问题。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出新的任务,测评学生掌握情况,安排学生分小组完成。听取学生汇报展示,对小组进行点评。

四、实践探究

以Illustrator为例,这是一款平面图形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印刷出版、海报书籍排版、专业插图、网页制作等领域,是一门知识技能一体化的专业实践型课程。

1.网络平台共享微课、学材、任务书、试题等学习资料

(1)编制学材。根据课程目标,教师尽量选取“项目式教程”作为教材,最好配有教学视频。若没有如此优越的资源,则需要教师按照知识结构,将课程分为若干任务模块,例如,“图标”“特效艺术字”“矢量插画”“海报设计”“产品包装”“书籍装帧”“产品造型”等。每个模块再划分为相关的若干小任务和知识点。

自制微课时,应选取典型任务,难重点突出、化解得法且操作简练,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视频长度控制在5分钟左右。微课排列顺序还应体现出层次和梯度,由易入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先行学习后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深化和拓展,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其他学生。

模块任务中用到的创作思路、对应步骤、使用到的工具、参数对工具的影响等,都可以用思维导图Xmind文件形式共享到学习平台,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和学习方法的养成。

(2)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在家、周日至周四在校晚修时间,在自带电脑室或机房,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知识、完成任务。

2.课堂师生互动、小组协作内化知识

(1)课堂提问。课堂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最佳场所。学生可以就一知半解的知识点继续向教师提问。针对提出的问题,可以先由其他同学作答,无法完成的再由教师统一引导化解。

(2)小组协作完成新任务。为了内化知?R,提升技能,教师会布置举一反三得来的新任务让学生巩固加深。

例如,在本课程“图标”模块中,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掌握了RSS ICON图标的绘制技法,掌握了相关工具和命令的功能。课堂新任务为绘制某LOGO,其中部分形状为类“工”字形:。

学生分组协作、共同讨论完成,各小组之间亦可以互派“使者”相互“取经”。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头脑风暴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3)展示分享。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成果,分享创作思路,讲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如何化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

在本例中,各小组完成方式可谓“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笔者作为老师也收获良多,切身体会了教学相长。如“So easy”小组使用钢笔工具借助网格和参考线,先绘制出左半边图形区域,然后通过镜像复制得到右半面;“大吉利车队”小组直接使用钢笔或直线工具绘制出路径线段,再设置线宽为100pt;“恭喜发财”小组使用矩形工具绘制出多个红色矩形图形,然后横纵有致的叠落而成;“最好的朋友”小组则是先绘制出红色矩形,然后在其上叠加对应的白色区域,达到视觉效果。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从而可以更灵活地运用所学。

(4)点评总结。各小组分享后,大家先进行互评打分,相互提建议,“抛炸弹”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小组提出如何重新定义镜像的对称轴;有的提问如何调整空白缝隙间隔的距离;还有的提出“最好的朋友”小组的绘制方法不适应于非白色背景,应如何完善。

针对提出的问题,先让小组讨论,可以查阅教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对于回答出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对于学生无法解答的,教师进行引导。最好能引出新的知识点,如线和面的区别,性质不同,调整间隔的方法就不一而足。同时可以引出新的知识点――“路径查找器”,通过布尔运算达到裁剪或分割的效果,继而引出新的学习任务。

教师对各小组从团队协作程度、语言表达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抛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课堂内容形成思维导图文件,布置新的任务和知识点,共享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外时间学习。

3.多元化评价

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自评、组内互评、学生自评并结合考勤的方式。评价应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肯定和鼓励,又要让学生认识到需改进的方向。师生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共同进步。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五、效果和意义

翻转课堂式教学范文4

[关键词]构式教学;基于使用语言观;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110-03

传统的听说课堂,听的过程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同时学生还缺乏对听说话题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而源自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听说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助于将教育信息化研究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从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视角出发,探讨构式教学法在基于“翻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应用,旨在提高大W英语课堂教的效果和学的效率。

一、“翻转”教学模式的特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源于2007年春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简单地说,翻转教学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传统教学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BergmannJ&A.Sams2012)。具体讲就是,教师将课堂授课要点制作成影像或PPT形式上传网络,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习题或其他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将课前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内化。因此,如果把“教师的教”理解为知识传授,“学生的学”理解为知识内化,那么这种流程变革所带来的根本转变是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卢海燕,2014)。

二、构式教学法理论基础――构式语法

构式语法是近20年来新兴的语言学理论,是基于使用语言模式的重要组成流派。尽管构式语法的研究主体为母语习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构式语法对二语语言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启示。

建立在基于使用的模型理论(usage-based model theory)之上,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强调语言结构是在语言具体使用过程中形成,涌现的(Tomasello,2003)。在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视域下,语言知识源于语言使用体验,语言是在交际使用的过程中习得的。当把语言建构与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结合起来,那么学习某种语言就不再是学习规则,而是要逐渐掌握成千上万的构式,并以此为基础抽象出以频率为导向的语言规律(N.Ellis,2002)。因此,在基于使用模型理论的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言系统不再是由规则构成的,而是一个“规约语言单位的结构化清单”(Langacker,1986),构式(construction)成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小到一个词(book),大到一个短语(in aword),一个句式(Here comesthe bus)都可以称之为构式,是人们在过往语言经历中建立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意义,形式,功能之间的匹配,作为一个储存在复杂的语言知识网络中。也就是说,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构式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记忆和提取的(Wray,2000)。可见,构式涵盖传统意义上的单词,短语,句子,因此构式具有组合性特征。从这个角度上讲,构式语法消除了词汇与句法之间的界限,语言系统是从词汇到句法之间的连续体(Langacker,2008)。

三、构式教学法在基于翻转的听说课堂具体应用研究

1.课前环节――话题背景文化知识和相关构式语义群的导入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听材料几乎占据了课堂大部分宝贵时间;此外,由于缺乏话题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学生无法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背景文化知识文本资料,听力材料,相关视频资料都可以在课前上传到学生的学习平台,如谈及到名人励志话题时,让学生在课前环节观看比尔・盖茨,乔布斯演讲等等,这些声情并茂的多模态真实语料都使学生在课前对话题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并将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前环节,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体现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在基于翻转的大学听说课前环节,构式教学理念同样具有其有效性。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下,语言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学习者能够成功地进行语言处理和输出语言之前,学习者所以学到的和掌握的语言知识既不是乏味的语言条条框框规则,也不是单个的词,而是在具体情境中,体现语言形式,意义,和潜在交际功能的构式,或者说是集语义知识和语用知识为一体的构式。因此,融入交际教学和任务教学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构式学习应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构式教学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与话题相关的真实语料输入,帮助学生构建与话题相关的语义框架和构式网络群。这些地道,真实的与话题相关的语料将在学生口语表达时起到有效的支撑辅助作用,从而避免了学生在语言输出时无法从记忆库中有效提取信息,造成其在口语表达时的语言支离破碎,无法清晰流畅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翻转教学模式下听说话题导人环节,如在谈及压力(stress)这个话题时,教师可在课前环节以PPT形式为学生提供与压力相关的构式语义群:

1m one’s spirit be upseffdown/depressed find outletsfor stressful times relax/ease one’s mind relieve/ehminate/alle-viate stress a nervous breakdown

这些与话题相关的短语构式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与该话题相关的语义框架网络,从而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语言输出时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从上面的课前环节设计和实践来看,信息化技术和翻转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为大学英语构式教学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和地道语言知识传递和输入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任务的学习动机。

2.以学生为主体,知识内化与构式显性教学相结合的课中环节

在课中环节,授课教师依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设计出基于听力材料话题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语言识积极参与到讨论,展示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正如Achard(2004)指出将语言学习者置身于具体事例发生的情境,这对学习者来讲是最受益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将说话者所选择的构式同其意欲识解的事件匹配起来(因此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构式的意义),以交际为导向参与到语言的有效使用中。当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时,学生便有了更多运用目标语言,使用目标语言交流,表达的机会。有效的语言输出环节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主观上将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Swain(1995)指出输出会促进学习者反思自己的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会使他们更加关注语言输入。

(1)构式显性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网络平台在课前环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多模态语料,让学生有机会沉浸接触真实地道语料信息,促使其内隐学习机制发挥作用,但同时大学听说课堂上适度的构式显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强调对语言使用范例的归纳教学与学习(N.Ellis,2002);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程式化语言结构的掌握一定要建立在学习者广泛接触该语言形式,刺激学习者的内隐学习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对语言范例使用中所呈现的语言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出高度图式化的构式。Ellis(2002)指出适当的显性教学可以加速促进语言习得过程,且其教学效果是可持续的。

(2)构式显性教学实例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学家指出:英语语言主要是由固定的,半固定的程式语或语块构式构成的(N.Ellis,2012),因此无论是任务型,还是交际型课堂活动之后,语言形式的聚焦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为此,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特定情境中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之间的匹配关系,帮助学生归纳并构建与话题相关的构式语义框架,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目标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加速学生第二语言体系的构建。

为了增加学习者口语输出时语言的地道性和连贯性,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PPT形式,为学生展示相关固定和半开放式的相关构式,并辅以相关话题口语输出练习。如:

导入话题构式

Wellingenerallwould saythat

Actually,I suppose that for the most partI’dprobabIy say thatWell.to behonestI should saythat

导人具体个例构式短语构式

in particular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specifically to be moreprecise to be more specific to be more accurate

导人理由,原因解释构式

And I guess this is probably because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 suppose the maso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fact that

“喜欢”话题构式

I’m falrly/prettykeen nn

I’m reallyinto

I’m quite abigfan 0f

I’m quite passionate about

基于以上构式显性教学,学生有了以下很地道,规范的语料输出:

Well in general 1 would say that I’m quite passionate about I-talian food;to be more specific。1 would probablv say that I’m reallyintopizzaandpasta.

通过以上基于具体情境和事件的构式显性范例教学环节,学生在语言输出前就具备了最基本最地道的语言框架结构,大大丰富并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输出。通过反复练习输出,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构式的形式,意义和语用功能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让学生的内隐学习机制发挥作用,每一次的练习输出,此构式的表征强度就会加强,从而来增强程式化的语言构式在学习者大脑记忆中的固着度和语言输出时的可及性,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输出真正实现流利,准确和得体。可见,融入交际教学和任务教学理念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构式的教与学应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四、构式教学在基于翻转的大学听说课堂教学反馈

翻转课堂式教学范文5

一、翻转课堂的理解

翻转课堂可以说是舶来品,她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近几年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有几种观点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存在着不同层面的误区。其中包括:1.视频替代说。一谈到翻转课堂,大家首先联想的是教学视频,甚至把翻转课堂当做在线视频的代名词,而忽略了面对面的交流。2.教师替代说。有些人认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用视频替代教师,学生只要观看事先准备的视频就可以,无须教师指导。3.在线课程说。纯粹地把翻转课堂等同于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只能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或网上论坛等来实现交互。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是结合在一起的。在线上,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在线下的课堂环节中则实现知识的深化。4.学生孤立说。它认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整堂课都盯着电脑屏幕,并进行孤立的学习,没有交流和互动。实际上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视频都比较短小,在学习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下自己疑惑的地方,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请教来解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主要是学习环境的改变,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接受学习和教师通过提供协作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学习以此影响学生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包括教生角色地位、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时间分配、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应用及教学评价。

在角色地位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下,一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宰着知识和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的好奇心。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主动探究知识,与同学老师一起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与拥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形式方面来看,传统课堂采用课中老师讲解知识、课下学生做作业的教学形式,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基本跟着老师走,相互的交流可以忽略不计。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完成知识的学习,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上针对本节课的主题与自己在课前学习留下的疑问与学生和老师进行探究学习。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传统课堂里,课堂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教师的知识讲解,而在翻转课堂里,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翻转课堂模式下,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真正认知主体,他们不再是像仓库“存储”知识,而是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在教学手段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学手段的使用只是为了呈现知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各种先进的、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充分使用旨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采用传统的纸质测验,以纸质测验的结果即分数考核学生的整体发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不否认传统的纸质测验,但更多的是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的各方面予以综合性的评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一)运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更感兴趣

微视频教学通过新技术手段,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与记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知识为核心的微视频,把思维可视化

在微视频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把思维过程用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结合图像、图形或者列表,对知识进行讲解,让知识生动有趣。在微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老师的思维过程,让学到的知识更具立体性。

(三)突出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先学后教,让提问与合作更有针对性

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外,把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内。无论课内与课外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先学后教”的三维课堂教学模式是有准备的互动与合作,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有深度和广度。

(四)按自我节奏进阶式的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进度,既可以按照老师的进度进行学习,也可以阶梯式超前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大大增加了前进的动力。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视频方面

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模式当中非常重要,它是知识传递主要的依托,教学视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的高低。然而视频的制作需要花费很多心血和专业技能。一些教师在面对面的教学中也许很出色,他或许在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方面存在欠缺。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真实的学生,他的讲授有真实的群体存在。但录制教学视频时,现场并没有学生群体的存在。教师只是根据课程的安排,独自在录制教学视频的设备旁边。各种因素,诸如周围环境、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视频录制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师管理方面

课堂教学方面,翻转课堂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但一旦学生放开了讨论,有时候不好收起来,这是对老师的管理能力的考验。在课后,翻转课堂模式下,强调学生主动性、自觉性,但也无法避免滥竽充数的学生,毕竟不是所有学生能够跟上或者喜欢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挑战自己,作为教师也很难跟踪每一个学生的状况。

(三)学生学习方面

翻转课堂式教学范文6

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教学是适应“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拟就在本科文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改革与学习适应性的矛盾、微课(微视频)的开发与技术支持的矛盾、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别等进行反思,以期对这些问题进行继续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

本科;文学课程;翻转课堂;实践反思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学资源多样化,教育媒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个性化追求增强等都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教学改革成为可能,也使其成为高校教改发展的一种趋势。就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来看,目前,我国很多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分别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中西翻转课堂的比较、翻转课堂的优势与限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下的微视频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的师生角色的转化、翻转课堂的应用与实证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究。我们已经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文学课程,结合这几年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诸如教学改革与学习适应性的矛盾、微课(微视频)的开发与技术支持的矛盾、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别等进行反思,以期对这些问题进行继续思考与探讨。

一教学改革与学习适应性的矛盾

在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强调自主、协作学习与教学互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建构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要求和选择。可是,习惯了被动式教学的大学生很难短期内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主动式学习。因此,高校采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也需讲究节奏,不能一开始就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期,否则可能会让许多学生产生学习的不适应感。首先,大学生不适应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学习质量就难以保证。大学生早已习惯了按照老师的教学步调进行学习,缺乏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短期内很难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自由支配的,所以很难保证他们能保质保量地在课前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学微视频。就算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并能进行自主思考;但几乎很少有学生能提出具有专业深度的问题,更不用说自主解决问题了。如果自主学习很难保证质量的话,那么课堂活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也就会流于形式,而学习成效也就会不尽人意,因此,学生的专业知识建构自然也就成了问题。其次,大学生不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学习压力,那么教学效果可能很难达到教改的预期目标。实行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课余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如果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他们就很难产生对自主学习者角色的认同感。为此,他们很难进行自控式地学习,也会因为没有进行课前学习而难以加入课堂教学活动或课堂互动,这就会增加他们上课的紧张感或焦虑感。所以,翻转课堂的课中要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消解学生的焦虑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不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就能善用课堂时间、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时间让教师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需要时间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心理调适。那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要有计划、有步骤。首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给教师一个训练学生的时间段。其次,要将翻转课堂教学和传授式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混合式教学。再次,先以一门课程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试点课程,等学生适应和接受度比较高以后,再增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看哪些内容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学课程中的某些有争议的文学史现象及其评价、文学作品的不同解读等就比较适合课堂讨论,文学文体的改编和文学批评论文的写作就适合成果展示。

二教学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的矛盾

传统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里的图书,以及教材、参考书等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了,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资源。但是要建设适合学生的微课(微视频),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构,更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力支持。而事实上,很多专业课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时,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微课(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进行微课的精心设计与制作。尽管网络上有教学价值的各类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这些教学资源是否都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状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文学类专业课教师需根据学生现有学习情况、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制作和开发微课,而没有大量利用外校或网络市场上的微课。文学类课程本来就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如果教师能自己进行微课的开发和建设的话,就能增强文学类专业课程的人文魅力。在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时,教师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二次加工。而设计出既具有专业水准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合学生真实需要的微课就显得十分必要。客观地说,大多专业课教师在学情的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上还是比较欠缺的。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教改的相关设备支持、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还有待获得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没有得到学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支持,就很难保证微课(微视频)的技术含量。微课的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话,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就很难保证。除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外,微课的和通过互联网搭建学习平台等也需要得到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专业课程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现代教育专业技术教师的支持,更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学校氛围,要有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团队,否则教改效果就会不理想。

三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课程也主要采用大班教学,那么翻转课堂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能否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很好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能进行“生命关怀”的教学模式。因为以网络新媒介为主的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不仅使教与学突破时空的限定,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化、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大班教学环境下,如何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和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学习合作和讨论?教师怎样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生命的关怀?大班教学,学生的人数多,加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和学习素养存在差异,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就变成了高师文学类专业课教师的一大挑战。其次,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一些大学生本来就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接受度不高,他们就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长此以往,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就显得乏力。因此,要将大班小组化,要将学生进行分类分析,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生命成长。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交流互动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学习个性化,以减弱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

四教学评价与考试成绩的差异

翻转课堂就是利用微课和网络平台进行课程知识的传递,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的内化和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翻转课堂本科文学课程中的实施,如何对本科生进行学习的全面评价?我们认为,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要尽量避免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习评价尺度。教学评价之学生学习评价,不能只看重期末考试的分数,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学习的进步、学习时间、学习反馈、课堂表现,以及文学作品阅读量、文学鉴赏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等的综合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要走出几个误区:翻转课堂教学“一定能提升学习质量”、“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翻转课堂仅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不可能立竿见影地使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如果要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有效或优效课堂的建构时,需要高校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综合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多元化和复杂化、教育资源网络化的21世纪,“先学后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前学习浅层或基础知识,课中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创新、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要不断解决具体的矛盾和问题,但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解放自我,超越自我,勇于探索,要让当代大学生成为自主的学生者和知识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刘冬,王张妮.对国内翻转课堂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15,04:141-143.

[2]简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6,02:134-136.

[3]戴宁,曹辉.翻转课堂的冷思考:价值与限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6:13-18.

[4]吴仁英,王坦.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7,02: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