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研修心得

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文1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开班研修心得

丁锦辉

8月19日,桃江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开班,我有幸成为小语中的一员,在这次学习中,我感受到与以往培训不一样的很多新鲜的代名词。

这次的坊主正好是桃花江小学特级教师邱小丁,感到非常的幸运,由特级教师丁俊波任课程专家,教师发展中学的封学武校长是管理员,在首轮开班典礼中,三位老师分别做了讲座,邱小丁老师的师德讲座让我感受到不同的人格魅力,她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平凡的岗位上人性的光辉,展示了不一样的教学境界。丁俊波老师解析的三年级教材更是让我们在本次学习中,对新教材,对工作坊有新的认识,也学到了不一样的内涵。

希望通过为期三年的学习时间,用过名师的引导,让我们全体参培的学员都能成为教育一线上的领头羊,我也将在此次学习中增长学识,增进教学,提升水平,展示风采。

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文2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多时候却不如人意。不少中小学教师反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如带班、课堂教学示范,看起来容易模仿,但是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云里雾里地让教师们听完后只余“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

教师培训实践中的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培训理念――技术主义和反思主义的冲突。前者以科学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教师发展就是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的合理应用,乃至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教师培训时主要侧重于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培训。后者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教师实践的对象是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对社会、对教育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故而教师培训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技术派鄙薄理论,反思派轻视技术,两派各执一端,都有失偏颇。因此,从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惟有将技术与思想融合起来的培训,才是有效、高效的。

那么,如何有效整合技术与思想,使培训既超越经验主义,操作主义的局限,又避免“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的困境,这是我们校本培训面临的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受《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的启发,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该模式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在培训中要将技术与思想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培训初衷是搭建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既让教师感受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模式的基本思路大致可以表述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信念和行为。

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卷入式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与策略

根据技术与思想融合的培训理念,在具体设计培训模式时,我们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在形式上,增加了专家与教师、授课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着力让全体参训教师都动起来,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换和内化。在内容上,我们既考虑到要有理论冲击力,又考虑到要有实践的观照,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研究反思。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主题讲座――每次培训由学科专家或骨干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目前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其目的是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在专家的讲座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课例实践――由一名教师,根据主题讲座的理念与观点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为受训者提供一套思想和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课程团队的力量,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打造名师提供一个舞台,探索一条培养教师的新路子。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组的力量、利用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体现学校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实现四者融合,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

辩课互动――“辩课互动”的核心是个“辩”,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课例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这是“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一个亮点。其目的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与会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辩课过程中,正反双方围绕主题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就是否体现主题讲座精神,各抒己见,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它给受训教师发出的信息是:我们不仅仅在倾听,我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在思考,我们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里,组织者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建立QQ(微信)互动群,让所有的与会老师都参与进来,都动起来。活动中与会老师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动一动头脑与手指,就可在群中围绕研修模式、主题讲座、辩课观点、课例实践,发表自己的观点……可点赞,可批评……或支持正方,或力挺反方,或提出质疑,或给出建议……在此期间,线上线下,有线无线,短信微信,文字语音,均可频繁互动,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有的是积极的思考,智慧的火花。互动从活动开始起步到活动结束停止,真正体现了全员“卷入”、全程“卷入”的“卷入式”校本研修理念。可谓场上有风采,场下有精彩。需要注意的是:辩课互动应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正反双方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能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张扬优点,指出缺点,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发现问题,提出体现讲座主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使辩课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而不能为了辩个输赢,争个对错,拿真理当谬论;更不能把“辩课”当“贬课”,历数课堂教学的不是,且夸大其辞,一棍子打死。因为辩课的价值,不在于输赢,而在于用辩论这一束阳光,照亮思维的盲区,照亮我们思维的死角,让思想更加敞亮。

辩课发言时,应注意可控性。一是内容可控,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二是时间可控,限定每人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观点应该基本“趋同”,使老师们越辩越清,越听越明。

点评提升――由于我们在辩前有意安排了正方反方,容易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各自顽强地坚持己方观点,容易形成哪一方辩手水平高,哪一方就占上风,而不是谁的观点正确谁占上风。容易使受训教师不听倒明白,越听越糊涂,云山雾罩,不知方向在哪里,亦易导致教师对正确的理念、教学策略产生怀疑。此时,由一位既有理论权威,又有实践经验,能让老师们信之服之的名师(如没有这样的名师,可在“辩课互动”后安排一个中场休息,几位能者议一议,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然后再由一位代表发言)及时地根据讲座理念、听课与辩课感受,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拨“乱”反正,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则能使受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更有效地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更有利于把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如此,受训老师则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更大;如此,辩者将把辩论当做一种享受,当做历练自己思想的武器,且辩且思,且辩且行!

研修反思――“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主要考核方式,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指学习思考,到会老师结合现场学习,撰写研修心得,归纳理论上的收获,可以借鉴的教法,点评、辩课中受到的启发,并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指活动后的微格式教学,将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卷入式培训模式的基本特点

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每次活动,组织者要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着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它还需要参与辩课的教师,在主题和辩题确定后,提前一定时间(一般为二周)阅读理论与课例资料,列好辩论要点,做好准备。还要每位辩手带着主题听课,从课例中寻找实践例证,以便辩课时能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时、适度展示。

互动性强――互动环节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到会者再起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的思考,提升到会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作用。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说:“一片没有波纹和浪花的水,百分百是死水――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有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这是生命活力之所在!”互动时,台上台下,正方反方,教者听者,有线无线,短信微信,辩者观者动手摇一摇,扫一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理念与课例之间,实现智慧碰撞、思维砥砺、观念融合,既加深了对专题、对课例的理解与认识,又发挥了其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潜能,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

学用结合――注重教师操作水平的评价,以写研修反思和微格式教学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用结合”更有实效,我们在学校建立了研修反思机制,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交流为桥梁、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研修反思机制。要求教师撰写的研修反思要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思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的成败、启示和感悟,找出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通过反思,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形活效显――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一课多磨,还是异课同构;不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研员调研;其形式不外乎讲座、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这些基本环节。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一推出,就以其新颖的形式,赢得了教师们的喜爱。它从过去单一的讲座、授课,单向的评课、总结转而为多层次的递进、互动,尤其是其中的“辩课”环节,一改过去“一言堂”的评课现状:为了顾及到上课教师的面子,不管课上到何等程度,大家都是一团和气、满脸喜气,搜肠刮肚找好话,连最后的不足也要谦虚地以建议形式提出,话是客套的,评论是总结性的。而今的“辩课”是双方的,是互动的,是针对一堂课的分析、厘清、改进,是过程性的。辩课时,听课的,执教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观点,听课者和执教者之间、听课者与听课者之间就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你驳我辩,展开思想交锋,寻找有效策略。

操作简便――“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环节清楚,操作简便。不论是学校的校本研修,还是街道、县级教师培训;不论是基层学校的骨干研修,还是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都很适用。主题可大可小,切口可宽可窄,时间可长可短。

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文3

自从1997年Weblog在教学中应用以来[1],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已经陆续建立起校园博客,为本校教师和学生开通博客服务。Blog(博客)教研以其平台的普及性、交互的便捷性、共享的广泛性,使许多高中物理教师积极将其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并取得很好的成绩。Blog在当前高中物理教研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有教育网志、教学反思、共享资料、师生交互及网络教研等。一方面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延伸拓展,为师生提供线上线下跨时空的交流机会;另一方面搭建教师之间互享教学成果、进行思想交流的网络教研平台,极大地方便和提高了本地区广大教师、教研员的工作效率和教研水平。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曾经的Blog教研也正经历新兴网络技术的冲击,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应用中日益暴露出各种问题。

2Blog在高中物理教研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重视和利用不足

由于习惯利用学校资源平台及大型公众资源平台(如数字图书馆、知网、维普资讯、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等),部分物理教师对Blog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依然处于观望、质疑状态,认为借助于已有的资源库足够自己日常教学,没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另搞一套,最多在教学之余浏览其他教师的博客,很少加入Blog教学的研究之中,没有看到Blog对物理教学和对自身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实际上互联网上有许多介绍最新物理前沿知识的Blog,像科学博客圈、地球科学博客、博客大巴、果壳网等,都可以作为教材以外很好的补充。更新管理不到位有些教师只是一时兴起,申请注册Blog,但是对Blog在物理教研中的应用不明晰,其Blog内容庞杂而缺乏系统性,包括教育、军事、新闻、反思、随想等,以至于Blog只是自己在网上的一个电子收藏夹,不便于他人查阅;或是想起来了才写点儿东西,好几个月才更新一次,Blog内容不够新颖,转帖多、原创少,网友关注度不够。总之,由于缺乏定期维护的习惯,导致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很难做到及时交流。与Blog圈的联系不够目前,网上有许多做得很好的高中物理教师个人的Blog,也有大量以某一教研组、地区为单位的Blog圈,他们各自的设计都很有特色,但基本上定位于服务个人、本学科或本单位,公众关注度很有限,真正通过Blog交流的实际上并不多,真正把Blog应用于物理教研沟通的就更少了。CERSP网的物理课程Blog有数以万计的注册会员数,其海量的内容、超高的点击率足以令个人Blog相形见绌。引导学生利用Blog学习不到位Blog便捷、共享的特点可以弥补学生课上学习的不足,但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由于缺乏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氛围,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外界约束,学生仅凭自律很难取得像传统课堂那样的效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设计Blog辅助教学时,还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尽量改变纯Blog文章阅读思考的内容,插入相关的图片、视频,问题设计能结合社会热点、体育、军事等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增加对Blog教学的意见反馈,并不定期加强考核与检查,才能逐步使学生喜欢上Blog学习。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监管虽然有些地区和学校为了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Blog开展网络教研,但往往是开始阶段热情高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紧,教研热情就开始下降,Blog更新慢、质量差、原创少、转载多等问题就逐渐显现。如何持续调动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又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实现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提升,从而使教师利用Blog进行教学反思常态化,是推进网络教研要着力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高中物理Blog教研实施策略Blog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外聘教师赵感鹤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博客与黑板相结合,从教材中提炼精华,再配以个人原创文章和设计的考题,每周定期放至专用教学博客里,供学生复习与巩固,结果到该学期末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在学院“教师满意度”学期测评调查中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可见,随着当今学生对网络、手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变大,采用Blog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和一线课程整合•教师充分发挥Blog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整合,是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针对当前学生特点,合理设计Blog内容,正确加以引导,积极投身实践,从而充分发挥Blog教学的优点。Blog教研与校本校际教研相融合Blog教研打破了传统教研的时空限制,能够使更多的人在同一个平台中就某一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是传统教研方式的继承和创新,更是校本教研、校际教研乃至地市间教研的一种新发展趋势。因此,物理教师首先要善于把个人的Blog教研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在本校、本地区学校之间相互交流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广泛性,甚至可以借鉴Blog发展较早地区的经验和优秀教师博客的做法,充分发挥兼职物理教研员的作用,组建高中物理网络教研队伍及教研专业Blog群,跟踪指导网络教研活动,以加强专业引领力度,整体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截至目前,互联网上许多优秀物理教师借鉴网络资源创建个人教研博客(如金邦建的博客、张怀华名师工作室的博客、弹涂的博客等),交流教学心得,传播教育理念,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日常维护与专业指导相联合无论是利用网络提供的Blog空间,还是学校自己架构的博客平台,物理教师均需要定期对Blog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以增加关注度和影响力。而教师个人限于时间和技术瓶颈,要想充分发挥Blog在物理教研中的辅助教学作用,增强教育效果,就需要接受专业的技术指导。专业技术的获取可通过参加学校、地区的统一培训,也可通过互联网上影响力较大的Blog圈交流而获得帮助。比如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定期举办的有关Blog教学在物理学科应用方面的知识讲座,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师生的关注,也可以将Blog教研的优越性予以宣传,配合适当的激励措施和经费保障,就能不断保持和激发教师维护、更新Blog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Blog教研。个体教研与Blog圈相整合个人的Blog虽有利于强化自我反思意识,发展个人专业技能,但在信息传播日益迅捷的今天,仍不免有闭门造车之感。借助互联网,把各地区分散的个人Blog集中起来成立博客聚集地(即Blog圈),就是整合个体教研和群体教研的有效方式。像湖州市的教育博客基地,就在其主页设立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班级点滴、教育反思、理论天地、问题探究等众多栏目,整合了湖州地区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使本地区众多教育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借助校园网、手机,利用Blog圈这个平台,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分享经验和成果的目的,甚至本地区教育部门还可利用该平台举办教研活动、布置教研任务等。Blog圈形式的教研就比相对联系较少的个人Blog,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上要广泛得多。自我发展与外部监管相配合Blog教研由于教师个人能力和技术的制约以及观点素材的差异,开始阶段的发展必然参差不齐。中期的发展如果缺乏必要的鼓励机制和评价标准,就会在教师教研热情的逐步衰减下停滞于在个人实践层次,就很难提高教师个人、校本乃至地区整体的Blog教研水平。因此,学校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必要的评估、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促使大批专家级、骨干级的物理教师共同加入Blog教研,充分发挥Blog平台的优势,从仅关注数量(文章、评论点击)到关注数量与质量并举,从鼓励建立Blog、撰写日志、利用Blog开展物理教研到定期更新,再到作为基本要求列入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基本指标。在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学校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等措施上不断完善,促进网络教研持续深入地发挥作用。目前,各省进行的教育远程研修,就给省内各层次不同学科任课教师搭建了共同提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技术的学习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教师不仅可以晒课、观课、评课,还可发表日志、在线交流、发表留言、与专家互动,更有研修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一定程度上将个人的Blog教研整合到省级平台,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研修的主流方式。

4Blog在高中物理教研中的应用前景

Blog为物理教研提供了丰富、广阔、便捷的交流平台,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在物理教研中依然被大量使用,很多著名物理教师、团体的Blog仍然吸引着众多读者。像致力于推动科学传播大众化的“科学松果会”,运用Blog群、线上线下活动、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手段让科学变得妙趣横生、简单实用,吸引着很多喜欢科普的高中生。并且伴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选课走班的推行,更让传统的集中培训学习及学科组集中教研应接不暇,要想短时间内使每位物理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必要的素质和技能,利用Blog平台及时研讨交流,就不失为一个迅速便捷的方式。

总之,从传统的Blog到现如今的微博客、微信,Blog教研依然不断激发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着本校乃至本地区物理教研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着教师专业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物理素养的提升。只要更多的物理工作者能够继续重视和积极参与,相关机构部门作为重要推手继续保持引导和扶持,加上广大一线物理教师的合理利用和创新整合,就能在教育技术层出不穷、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继续使Blog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继续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

作者:赵亚兵 单位:邹平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程向东.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8):17-19.

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文4

教师这一职业,存在已久,上至帝师,下至村野私塾先生,似乎是读书人的副职。于是,人们觉得,教书似乎是拿起来就能做的事儿。只要肚里有墨水,就可以站稳讲台。这,对吗?在刚刚过往的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历程中,教师们肯定已经认识到,21世纪的中国教师正在经历全新的职业人生。“不当教书匠”,“要做研究者”。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12月),更是标志着中国教师职业正式迈入专业化的行列。

面对新世纪新使命,教师做好准备了吗?学校做好准备了吗?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优化教师评价?本期《治校方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听听该校盖庆春校长对八中人全新职业人生的规划和打造。

盖庆春: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市名校长。现任温州市第八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曾被评为鹿城区优秀班主任,温州市优秀班主任,荣获温州市第五届“园丁奖”。著有《科研兴校的认识与实践》和《中学教研组建设论纲》。

让专业发展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追求

坐落于温州老城中心区蝉街的温州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浙江省重点中学。她西临松台山,东接五马街。学校用地原为近代国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先生创办的温州师范学堂旧址,后几度变更,于1971年成为温州八中校址。40年来,温州八中风雨兼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硕果累累,赢得了社会甚好的口碑,已成为浙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品牌学校。

一谈起学校40年的办学历程,身为“资深八中人”的现任校长盖庆春不无感慨。他说:“从20世纪70年代的白手起家、80年代的艰苦创业,到90年代的异军突起,八中一直行走在一条上升的曲线上。这是历届八中人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育人态度,传承‘敬业、务实’的八中精神,努力追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勇于奋进,求实创新的结果!”

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温州名校长”荣誉称号的盖庆春校长,于1981年入校,1996年起任副校长兼任党总支副书记,1998年调任温州第七中学校长,2004年2月调回八中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作为政教主任“出身”的他,无论面对学生工作还是教师工作,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他说:“没有教师的发展,何谈学生的发展?没有全体教师的发展,何谈全体学生的发展?一支精品的师资队伍,是培养精品学生、创建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基础。”

为此,学校系统规划了一个基于校本的教师培养模式,要倾力培养每一名教师成为实践新课程追求新教育的教师,引导每一位八中人将追求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追求。

《中国教师》:盖校长,您好!听说贵校出台了一个“名优教师培养”行动方案,专门打造师资队伍。请问,“名优教师培养”行动有何含义和内容?

盖庆春: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显示,教师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伯顿(Burden)等人提出教师发展三阶段说:求生存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美国学者卡茨(Katz,1972)有四阶段说:求生存期、巩固期、更新期和成熟期。休伯曼(Huberman,1993)则提出五阶段说: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转变期、平静和保守期、退出教职期。而费斯勒(Fessler,1984)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尽管学者对教师发展阶段说法不一,但一致肯定的是教师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学校要着眼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来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以及考核评价方式,以支持和帮助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得以发展,让每一位教师在新世纪新教育的实践中不掉队!

基于此想法,我们的“名优教师培养”行动方案兼顾了全体教师的发展,从三个层次去发展教师:针对教龄5年内的青年教师进行第一层次的适应型培养,对40周岁以内的任职高级教师之前的教师进行第二层次的提高型培养,对35周岁以上的高级教师进行第三层次的特色型培养。三个层次的培养均有考核验收:第一层次的师徒结对的考核验收,第二层次的校级“教坛新星”和“优秀青年教师”的考核验收,第三层次的校级名师的考核验收。另外,还有系列面向所有层次教师的共性拓展,包括教育科研、德育工作、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拓展性培训,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以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教师》:“名优教师培养”行动关注了每一位教师每一阶段的专业发展,这非常好。那么“名优教师培养”行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有哪些呢?

盖庆春:尚且谈不上模式,更确切地说,是促进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几条途径和方法吧。以校为本,是“名优教师培养”行动的基本理念和实施途径之一。注重以校为本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目的是将专业发展融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使得专业意识和专业追求成为八中人的一种职业常态。

八中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主题主讲讨论式”校本教研、开放式精品课堂活动、松山讲坛、生涯沙龙、班主任沙龙,等等。

“主题主讲讨论式”校本教研现已是学校各学科教研组的常规活动,要求每一次活动有主题设计,有主讲人、主持人、书记员,主讲人主讲后进行组内讨论,书记员负责记录。研修的主题紧密围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并且基于课堂观察开展主题研讨。主讲人和主持人由组内教师轮流担任,教研组长充当导演角色,由主持人具体安排一切事务。每学期各教研组至少开展4次主题活动。从主题设计、主讲并反思研讨,每一位教师都不断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教师理解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基于此,学校进一步实行开放式精品课堂活动,深入营造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互听互评互学互助的校本研修氛围。开放式精品课堂的打造工作,首先由高三、初三毕业年段来主打。要求高三和初三任课教师每个月至少开出一节面向全校的研究课,毕业年段的每个备课组每个星期至少开出一节研究课。上学期有300多人次进入了高、初三教师的课堂,并且进行了议课活动,反响很好。这学期,学校将课堂开放的数量逐步地由局部扩展到全部,开课教师逐步地由被动发展为主动,促使每个教师主动开放自己的课堂。同时还实施了“推门课”制度,每个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课堂听课,最终争取做到所有教师每天“有课可选、有课可听、有课可议、有课可学”,使八中课堂成为一个人人可自由选择的开放的“课堂超市”。这不仅可促进教师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将追求质量提升的校本研修融入八中人的日常工作和职业生活之中,更能培养教师自主、合作的习惯和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教师》:“名优教师培养”行动注重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将教师行动研究常态化,使教师体验到全新的职业生涯。我看到八中教师是喜爱这样的职业生涯的。他们告诉我,学校还有松山讲坛、生涯沙龙等教师活动,很受教师们的欢迎。

盖庆春:专设松山讲坛,作为八中教师自己的教育论坛,让八中人讲八中人自己的故事,为了给教师鼓劲。教师每日沉浸于新课程的研讨和实践之中,教师的点滴进步、发展,都可在松山讲坛上与他人分享,或讲课堂、或讲读书、或谈生活、或谈理想,关注八中校园文化,彼此分享心得体会,汇集八中的智慧精华,互相促进专业发展。讲坛取名“松山”,是以八中为“山”,希望每一位八中人都能成为八中教坛上的一棵长青的松树。2011年度共有8位教师登上松山讲坛,例如陈婕老师以《海外归来•我成长》为题,讲述了自己国外教学的经历,王立东老师以《我要成长》为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成长的心得体会,还有胡子立老师《关于阅读的无主题演讲》、郑怡老师《一个人的阅读》等讲座,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另外,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校特意开展生涯沙龙活动,以帮助教师不断反思,清晰自己的发展目标。生涯沙龙氛围轻松活跃,大家相互交流讨论,不仅有专家、名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指点引导,还有年长教师在生活规划方面的指导。推心置腹、真诚交流的沙龙活动不仅促使每一个青年教师有了个人发展规划,更是凝聚了教师之间良好的同事情感,形成了八中积极上进、共求发展的教师团队。

《中国教师》:听教师们说,学校经常邀请一些教育专家、社会名流给大家做讲座,一些学科骨干教师还被陆续派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脱产培训。

盖庆春:注重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但不是局限于校本。“请进来、走出去”的专题培训是“名优教师培养”行动的另一种途径和方法。把专家请进来的培训,专门针对全体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碰到的共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给予拓展培训。当然培训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专业,还包括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等内容,即着眼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以促进教师人的发展,所以请来的专家不仅仅是教育行家,也有社会知名人士。走出去的培训形式多样、灵活,既有短期也有长期的,既有个别教师的也有集体外出的,既有去往全国各地学校考察甚至挂职锻炼的,也有去往高校听课培训甚至脱产学习的,甚至有去国外学习的。教师走出去听听、看看、想想,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学校将培训机会作为奖励教师、奖励教研组的一种方式,鼓励和鼓舞大家。

《中国教师》:我发现八中教师之间除了亲切和谐的同事关系,还有非常亲密的师傅、徒弟关系。“我师傅”“他师傅”“你的徒弟”“他的徒弟”是常听到的教师之间的称呼。

盖庆春:不同层面的师徒结对也是我校教师培养的一种方式,分为校内师徒结对和跨校师徒结对。每年召开师徒结对的动员会、拜师会、出师会。动员会主要是为年轻教师召开的,使其了解师徒结对的任务,了解校内有哪些师傅可以找,然后通过师徒之间的双向选择,在拜师会上宣布师徒结对名单,公布每对师徒的工作方案。徒弟经过学校考核后,合格或优秀的,学校专为他们召开出师会,并提供校外名师供徒弟进一步拜师学艺。无论是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还是作为师傅的骨干教师,都非常喜欢“师徒结对”,他们称拜师会、出师会,是大喜的日子。师傅与师傅之间,常会“晒晒”徒弟们的点滴进步;徒弟与徒弟之间,常会“赛赛”师傅给的点子、法宝。呵呵,八中人之间的氛围确实不错!有的徒弟已成为他人的师傅了,对自己的师傅还是一直尊称为“我师傅”,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了。

以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中国教师》:听说贵校有各类教学擂台、评比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给予教师锻炼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检验、展示自己专业发展的平台。

盖庆春:以评价激励教师发展,这也是“名优教师培养”行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展示的舞台和认同的掌声。我们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设置校新星、校骨干、校名师的评比活动,使得每一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鼓励和表扬。同时,举办各类教科研、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既留下教师进步发展的点滴足迹,更激发教师前进的动力和步伐。

另外,在教师评价考核方面,我们经过全体教师的协商,特制定《温州八中教师考核暂行办法》,激励教师的个人成长。评价内容包括常规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常规性评价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教学绩效等;发展性评价包括教学研究、学科竞赛、承担讲座、校本课程等。每学期评定一次,由办公室、高中部、初中部、教师教育科研处、政教处、教务处、安保处、教研组、年级段等处室部门对教师常规工作的量化和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量化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在于发现教师的进步,给予各种奖励,例如对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科研课题、论文评比等活动的奖励,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的奖励,会考工作及成绩的奖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奖励,等等。今后,我们会进一步结合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和规定,发展和完善八中教师的评价考核。

除了教师个人考核奖励之外,还有针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制度,以激励教师的团队合作。从四个方面考核教研组的工作,一是教研常规,考核教研工作计划以及落实情况;二是教师培养,考核教研组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成效;三是教育科研,考核教研组教科研的开展情况与成效;四是特色工作,考核教研组承办校园文化活动、承办市直以上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特长生培养等系列活动情况。教研组的评价制度激励了各学科教研组的奋发向上,部分学科教研组在温州市已经发挥了头雁的作用,引领兄弟学校“群雁”的成长。例如,2011年度我校成为温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基地、高中英语教师培训基地、高中生物学教师培训基地,成功地承担了温州市部分学科教师培训指导工作。

《中国教师》:贵校教师对于“名优教师培养”行动是喜欢和肯定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名优教师培养”行动兼顾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贵校有许多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帮助教师发展。

盖庆春:经过全体教师们努力,“名优教师培养”行动已有一定的成效。现已有7位教师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等殊荣,5人获得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名师等称号,58人获得温州市教坛新秀、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多位八中人被调到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成为“教师的教师”。发展教师,是为了发展学生。本着“学生为本,教师强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八中人还要继续不断地努力!

现在学校位于瑶溪的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新校区按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办学规模60个班级,在校生3 000名,实行寄宿制管理。在未来的两年里,可以实行初高中分校区办学。到时,学校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新八中人”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而努力!

教师感言

纪健:

学校新学期让老师们每个月开一节研究课,反映真实的日常教学,这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大大地促进了组内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促使我们这批新教师专业的成长。

第一次开研究课的时候,它给我带来巨大的挑战,会感到很紧张。但是,正是这种紧张、挑战,让我更有创造力,视教室为重要的学习场所。在向同事们开放了自己的课堂后,大家会一起交流教学实际问题,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会给予我重要的指导。这使得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发展进行反思。

打开教室之门,沟通和交流会使教师突破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使教学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胡子立:

我一直相信许多人都曾谈及的经验:演讲和写作是整理过去最好的方式。松山讲坛正好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需要坐下来静静地梳理和思考两年来的教书生涯。我试图找寻到一个恰当的角度,向我的前辈同行诉说两年来我所走过的职业道路以及与之伴随的欣喜与迷茫。梳理之中我发现,一直以来自己在学科教学之外投入最多精力的是抚慰学生的心灵。这些17岁的少年因为遇到此前人生从未出现的困扰,而向我发来了求救的讯号。例如:为什么人生那么无聊?为什么我跟别人都没有什么话说?我需要什么样的理想?有没有一种情况是可以让我们放弃生命的?大多时候,我通过与他们分享书、电影、音乐来带他们走出困境,或者至少能缓解被问题困扰的焦虑。后来我将这些心灵探寻的故事在松山讲坛上讲述给周围的同事听。他们的认可让我确信自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以心灵感应心灵。

李强:

2011年暑期我校组织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C证培训。听了几位心理学专家的讲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收获很大,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整体素质则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国民素质,也即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因此从面向未来、关心下一代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对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它填充了我知识上的盲点。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王家跃:

“会考成绩有了!可是刚分了班,我怎么从全段的学生中把新分班级的学生成绩找出来呢?一个个找也太耗时了吧。”“这个简单,用EXCEL中的‘VLOOKUP’,3秒钟搞定!”在同事欣喜的眼神中,我得意地说。可暗地里还得归功于上次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从“EXCEL之父”我校高级数学教师林胜杰老师处学到的这几招还真管用,不仅大大方便了平时对学生各次成绩的处理,提高了成绩分析的效度,还能时不时在大伙面前秀一下,满足一下那小小的“虚荣心”,真是助人乐己啊!静心而想,类似的校本培训学校组织过多次,而学到的一招半式在无形中给工作、学习带来了便捷,真是挺好!

房洁:

两年前我来到温州,成为八中一员。在温州生活的这两年,过得很充实。在充实的背后,有着辛酸、疲惫,也有甘甜。我深知,自己的辛酸与疲惫来源于教学水平、专业知识等各方面的欠缺。虽然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曾不止一次“盗用”优秀教师的良方妙计,但是,事与愿违。在我无助之时,为我解困的是我的师傅――单茹茹老师。与她师徒结对的这两年,我已经习惯每周的听课学习。她认真负责地指导我的课堂教学,为我指出改进之处,关注我的提高与发展。在工作上她是我的恩师,在生活上她又是一位关心我冷暖的知心大姐,能够成为她的徒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当然,今天我也要特别感谢学校做“红娘”,搭桥又牵线,让我和林初艺老师把对结。在结对期间,我定会虚心向林老师学习,真诚地向林老师请教。

作为徒弟的我们,有理想、有激情、有闯劲儿。但是当我们面对活生生、个性鲜明的学生时,心中充满疑虑和惶恐,有时更是束手无策。而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正是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作为师徒结对受益人的我们,很珍惜、也很感激每一位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以诚心、精心、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勤学、勤问、勤看、勤听的学习方法,注重于自身特点,学以致用,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尽快提高自身水平!

各位师傅,从今天起你们的身边又将多一位学生。希望你们多指出我们的不足,不管是教学上的不足,还是为人处事方面的欠缺,对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你们的批评,我们定会虚心接受。师傅们,你们是我们的目标,站在前面指引着我们前进。作为徒弟的我们一定会牢记师傅的教诲,决不辜负师傅的栽培和期望。

相信,有了学校的关注,有了师傅的相扶相携,我们年轻教师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阔。

郑怡: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在所有的行业中,教师是最后被视为需要特殊职业准备的职业。

做一个教师,该做哪些职业准备?我想,这是每一位新教师走上讲台前,需要思考的。这个问题,将会决定我们今后的教学之路该怎么走,它通向何方。

从昨天的学生变成今天的老师,从昨天的学习者变成今天的教学者,同在一个课堂,但是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将会产生大变化。作为教师,我们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也就是从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与技能的运用、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运作三大方面去观察我们的课堂。这将是有别于学生时代不同的课堂参与角度。

对于教师来说,讲台下永远都有听众;可是焕发讲台的魅力,却需要我们在45分钟之外下足工夫。该在哪里下工夫呢?

当年诸位师傅的教导,才得以使八中良好的育人教书传统,代代相袭。我们敬重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师们,今天我们更有责任把多年教学成绩与心得毫不吝啬地悉数相授,让知识和智慧产生更多的收获。

对于今天拜师入门的年轻教师,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准备做一位优秀的教师,做一位杰出的教师。踏上讲台的这一天,你是否准备好做一个为教学而在的行者?

对于今天接受指导任务的老师们,我们从当年的学徒,转眼年华逝去,成为师傅。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怎样让我们的教学追求、教学思考在碰撞与分享中更加成熟,帮助年轻教师走上一条个性发展的教学之路?对于师徒双方,这将都是共同进步的一年。虽是师徒,却都是教学路上不弃不懈的同路人。

陈晔:

1.模仿迁移,三年站稳讲台。通过学校的师徒结对活动,先跟老教师模仿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再模仿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傅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最后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掌握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然后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2.潜心钻研,打造个性课堂。备课时,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本学段学习内容以及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有机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上课时,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争取每一堂课有一个亮点。要逐渐完成从一个合格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的转变,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课后,有针对性地安排有效的作业训练,每次作业全部批改,做错的作业一定要订正并且批改,大面积出错的一定要讲评。

3.同伴互助,碰撞思维火花。我在组内得到了全组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组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经常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新教师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有效地促进他们专业水平的提升。

4.勤于反思,促进自我完善。新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要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为今后的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组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

陈雯雯:

这次我能参加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活动,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这次的比赛形式(即现场抽课题、限时备课、上课)很有挑战性,是我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所以能有这样的锻炼机会,不能不说是幸运的。同时,因为适当加压下的课堂生成着实是一种享受,那种在有限的时间内理清教学思路、灵光一现的感觉,不能不说是幸福的。比赛结束了,却打开了我教学的新思路,我会努力争取在原点(即备好每一节课,站稳三尺讲台的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尝试着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王洪星:

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文5

关键词:培训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U6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7-0066-02

在知识经济爆炸式发展的时代,在打造“互联网+”及智慧港口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只靠资本投资和规模经济等传统方式就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一场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一大批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培作为被企业长期广泛采用的提升员工业务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企业也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员工培训工作当中。

1 港口企业员工培训教育工作现状及分析

1.1 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培训结束后,培训效果的体现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不能明显感觉培训带来的益处,有些企业对培训投入的热情不高,不舍得对培训投入更多。在人才管理中“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选送受训对象时,以“工作忙,抽调不出人”为理由,使主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骨干长时间得不到培训,这些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战略决策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2 培训的需求与内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

对参加培训的个性需求缺乏调研。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体系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一些企业制定培训方案,没有分析组织现状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距,造成培训设计的整体目标偏低。对各类、各层次人才的理论、业务、能力等素质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对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差异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进行分类分析。这样就导致了不管哪一层次的人员,都是在被动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1.3 培训方式不够灵活

目前,港口企业培训基本是由企业内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企业内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一般是理论知识较丰富,但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性比较大;企业内兼职教师有着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授课经验缺乏,对先进知识、工艺和管理经验的授课基本是“一言堂”的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式的交流、研讨。由于培训教师的素质不一和培训方式的单一,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培训效果不佳,成果难以巩固。此外,从培训的周期性来说,短期培训疲于奔波,难见奇效,长期培训又会影响到港口的生产作业,教和学处于矛盾之中。

1.4 对培训效果缺乏系统评估

目前,大多企业的培训评估只对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表现等进行考评,而关于培训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甚至对于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没有考评。对培训是否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通过培训,学员是否学到了想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已转化成了能力?以及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如何等问题,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也就是说,企业连自身都不清楚培训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2 龙口港在员工培训教育工作中对新方式方法的探求

近年来,龙口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培训教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模式和方法的不断探求和归纳整合下,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培训体系,目前这一体系正日趋完善并得以巩固发展壮大。

2.1 在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集团公司现状及总体发展目标以及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系统制定。由集团公司下属的各部门,分、子公司提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并由人力资源部实施调研,汇总分析培训需求,从而对培训的内容、方式、师资、教材和参训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安排,进而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必须阐明指导思想,明确培训目标和培训任务并以严明的培训制度作为保障措施,以保证年度内各项培训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2.2 创新培训模式实现港口特色培训

龙口港的员工培训工作,根据港口发展的特殊性,在原有的外派培训,内部培训、聘请专家入港授课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企校联合办学、举办“工程硕士”学位教育培训班,搭建品牌系列课程学习平台、开展“打造兼职教师队伍,开发企业内训潜能,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等灵活多样的特色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港口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7年初,在原有传统模式及特色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增设“线上学习”模式。

2.2.1 突破传统“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企校联合办学

近年来,龙口港一直与大连海事大学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收到了显著的培训效果。共派送龙口港基层以上管理干部100人到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学院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选派生产一线的优秀班组长、技术骨干共近200名分批次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短期脱产培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培训结束后,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许多在管理中碰到的难题通过交流经验的方式迎刃而解,这种培训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校企联合办学”对企业来说,能够充分利用校方优质教学资源,结合生产经营与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高校来说,可将精品课程延伸至企业,进一步实现办学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

2.2.2 搭建“工程硕士”学位教育平台,把教学办在了家门口,圆员工一个读研梦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学历教育,龙口港于2009年开办了首期大连海事大学在职工程硕士班,应学员要求继续开办了第二期硕士班,至今两期硕士班共计75人研修了硕士学位课程。龙口港在承担教师往返路费,食宿费的基础上,给予取得硕士学位的员工报销50%学费。这些举措高度提高了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员工在进一步提升自身学识和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后势力量。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讲,也是一种共赢的局面。

2.2.3 增设华企商学院线上学习平台,增加了培训的趣味性和时效性

当今社会,知识的价值日益凸显,知识更新的速度日趋加快,员工通过微信、网络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那么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适应这一培训需求。2017年初,龙口港开启“管理人员线上学习”模式,通过在各部门、单位设置账号管理员,按照部门岗位需求选择设置必修课进行在线学习。通过视频、照片等痕迹化学习管理统计每月参加学习员工为1064人,每人每月至少保证4课时学习记录。学习内容涵盖形象礼仪、财务管理、互联网思维、人力资源、客户服务、团队建设、绩效考核等十大系列共160门课程,课程短小精辟,课时多在20-40分钟,适合业余、工间组织学习。不仅满足企业自身战略制定全员学习计划的功能且满足个性学习需求,好友交互式学习模式让在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PC端+移动端”的云服务学习方式让学习更加方便智能。

2.2.4 充分利用“技师工作站”基地实训平台,实现产学研联合工作状态

2017年龙口港被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为“烟台市技师工作站”并一次性拨付专项培训教育基金10万元用于购置培训设施。龙口港技师工作站紧密围绕集团人才发展战略,坚持培养人才、服务企业的原则,优选各技能岗位的骨干和能工巧匠以及山东首席技师、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烟台首席技师等行业公认、专业技术精湛并在生产领域中起带头作用的高级技师20人入站开展工作,充分利用集机械精密加工、维修技能实训、机械设备实操、内燃机械维修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创新和技能培训基地,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挖掘、考量和改进,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学技术、提技能、强素质,提高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进一步夯实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线上教学研修心得范文6

就像专家讲座里告诉我们的那样: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要有自己的魅力;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等等。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优秀班主任们对学生的爱远远胜于我们,听了他们的报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这几点谈谈感受。

一、班主任要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要有四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

“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这是全国优秀班主任钟竺在会上说的,我很喜欢这句话。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班主任应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一个班级能否“活”起来,首先要看班主任是否做好了表率,“活”起来了没有。由于班主任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要求班主任要乐观、活泼开朗、充满朝气。在学生面前要做到精神振作、情绪高昂、用语幽默、态度和蔼、风度从容、姿态洒脱。班主任的“活”才能带动整个班“活”起来。我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上自习保持安静,上课不迟到……下课后和学生们一起运动、聊天,和学生们拉近距离,彼此了解,让他们对我有好感,信任我。对有些学生要鼓励,有些学生要要求严格,有些学生要真诚关心……因为在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已经深深影响着学生。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塑造新的形象。为人师表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

当然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育改革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账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把自由与民主之风真正带入我们的班级,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魅力。班主任在处理问题,就是在管理班级时,或许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因此,要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困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班主任必须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再次是要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三、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听了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林格也曾说:“人的根本在心灵,教育应回归心灵的深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有位教育家讲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够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学生,使他们不断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四、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是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老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一个魅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