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缺点

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方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共计1267项,其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专项103项。辽宁何氏医学院主持的《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在项目负责人市场营销教研室孙茹云老师的主持下,本学期已经进入到第二轮教学。

一、授课对象

第一轮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市场营销专业大二的学生。考虑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章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比如,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为避免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产生学习逆反心理,本轮教学我们更换了授课对象,选择了对企业管理相对陌生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二、教学方式

上一轮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建课方教师在网上讲授理论知识,提供学生所需各种课程相关资料,包括课件和习题,参考资料等。线下由使用方教师带领学生巩固、运用理论知识和考察知识掌握情况来进行,具体做法是:以使用方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计划,在线上监控学生学习进度。线下由使用方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题,进行案例分析,答疑,用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审核,对问题进行新一轮汇总,再课上进行总结讲解,以此形成两性循环。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它的缺陷确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无论是线上线下的教学都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线上学习由于网络速度以及平台问题有时延缓了正常的学习进度,有时学生为了追赶学习计划,需要长时间连续学习,加之对着冰冷的屏幕,毫无生气,难免导致学习比较枯燥。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教学,虽然重点突出了教学效果,但学生却不是主动接受知识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立项初衷相悖。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本轮教学过程中,从让学生乐学、活学的目的为出发点,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重新更改了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一)项目导向型

针对于营销管理这一章节的具体知识点,结合双十一的时间背景,设计了一个项目,要求学生策划天猫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以完整的策划方案为作品,要求学生完成主题、创意、文案的全部设计。辽宁何氏医学院地处相对偏僻,学生日常购物多来自于网络,天猫是学生们特备喜欢的电商,以此作为学生研究对象,深受学生喜爱。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历届双十一天猫活动资料,以及其竞争对手京东的相应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历届活动优缺点的研讨。在此基础上,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设计出具有创新的促销主题以及活动方案。当学生完成全部策划案的时候看着自己的作品,小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型

在生产管理线上理论知识完成之后,带领学生参观蒙牛企业沈阳分公司的工厂。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真正了解线上章节的具体理论知识点。在参观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在参观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现场提问,了解企业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回来之后,结合我们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更加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以论文形式进行上交。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章,线上理论知识主要围绕企业人才选育用留四大部分展开进行讲解。线下,使用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模拟,主要对面试这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两两一组,一个扮演面试官,一个扮演面试者,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感受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对于这种方法,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一个方面让学生非常生动的感受了所学理论知识点,而另一个方面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社会情境,富于感情,使学生真正热爱人力资源工作,有意向投入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当中。

(四)案例分析法

全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自主搜集自己相对感兴趣的企业案例。线下课堂上让大家进行分享,并且进行问题诊断。大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大家在共同探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其中案例研究对象有外资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主要供我们学习其成功经验。而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运营,主要是进行诊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活学活用。上一轮的教学,因为保持着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线下教学时间,利用率不够紧凑,每堂课都会有所剩余,让学生自己总结或者提问。本轮教学,学生都是在相对比较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的,我们不再是“煎熬”着前行,而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所提升,这些教学方法的利用,大大提高了本轮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利用率。

三、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多元化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专业必须有明确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应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体现以能力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工程化学》是工科学校非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论证中必须包含的一门化学课程。通过掌握基础化学理论知识,拓宽化学视野,提高科学素质,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并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认识化学学科的概貌、发展方向以及与材料学科的关系,学会基础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理解材料制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化学问题,能够运用化学基础理论认识和分析材料工程技术中的相关化学问题。学会综合运用化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材料设计、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和评价材料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根据工程化学的培养方案要求,该课程学时为32学时。然而,在新高考的情形下,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反映出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内容与本专业工程实际衔接不紧密、反映新的科技成果少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得实现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工程化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势在必行[1]。

1教材和大纲的合理优化

根据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依据,明确了《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了能力培养大纲,理顺了工程化学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设计教学过程,制定《工程化学》课程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章节内容中,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中,辅以具体的实现途径,形成一整套讲义。材料成型专业侧重于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因此在制定大纲时,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第六章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以及第八章化学的应用,分配的课时要多一些。使学生掌握用于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复杂问题的化学基础知识。在授课内容上,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可以详细讲解,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电化学储能新材料和新技术对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对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部分应弱化相关繁杂公式的推导,侧重公式的实际应用及计算;原子的结构和晶体结构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内容选择应重思维而轻具体内容,对相关结构理论只作简单了解。

2组合式教学模式

《工程化学》是材料成型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作为非化学专业大一的学生而言,由于从高中刚踏入大学的校门,大学的学习环境跟高中完全不同,学习内容更深,学习节奏快,学习科目多,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要靠学生自觉学习。作为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没有了高中的约束和压力,容易养成懒惰和松懈的习惯,对大学的学习不够适应或不上心,容易造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差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学生在高考中没有选择化学考试,因此化学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参与度[2]。

2.1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进行疫情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准备与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多次倾听“慕课堂”“雨课堂”、“智慧树”、“超星”等教学平台的在线教学培训后,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混合式教学重构与设计素养,综合考虑各个平台的优劣,选择出适宜自己和学生,并可留有教学记录的线上教学和学习平台。加强学习通中学习资料的建设和完善,将课程PPT的观看进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前预习的完成度都纳入到平时成绩里,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由于疫情的复杂性,若有学生不能参加线下学习,可以通过腾讯会议等软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时授课方式,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2.2引入新的授课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的学科,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既感觉枯燥,又深感微观难懂。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后发现,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零散知识点的记忆,往往因为没有兴奋点而引不起重视,学习记忆起来深感困难。可以引入新型的教学软件,如慕课堂、雨课堂app等,使上课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雨课堂中有在线选人,比单纯的老师点名提问会更有趣味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课堂讨论和互动也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3]。现在的学生已经是00后,网络发达,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少能把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跟所学的专业相联系。将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引入到课堂,跟所学的知识相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比如在讲到熵增原理的时候可以将网络上流行的化学青年问禅师的梗引入到课堂中,“世界万物都是潮起潮落,不可能只增不减,但是熵除外”,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熵增的理解。其次是利用平台的翻转课,可以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加强学生的作业训练、开展直播课堂答疑、签到、抢答、投票、头脑风暴等;建立QQ群,也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可以实现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无缝衔接”,及时收集学生疑问并进行适时答疑,不受课堂时间限制,并可以长期保存学习资料与文件。最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为“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反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软件,又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学情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成绩等,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等。及时关注学情,每周调阅一次各门功课的在线学习数据,比如,视频学习时间、PPT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并及时批阅作业,发放成绩与答案,随时随刻督促学生学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认真作业批改后尽可能留有评语,及时反馈,方便每个学生查阅自己的不足与欠缺,不使任何一个同学掉队。

2.3将学生划分小组,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动性

由于课时或班级规模限制,授课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翻转课堂或提交课程论文时,不能保证提问到每一位学生[5-6]。且为了体现课堂的多元化、增加趣味性、加强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3~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最终的提交结果会影响每个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授课教师作为课外辅导员,针对于同学们感兴趣的化学知识,教师和同学讨论后确定一些主题,例如:化学与环境污染问题;如何理解微观结构决定材料性质?如何提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如何测量化学反应速率?人体酸碱平衡失衡与疾病关系等。课外组织同学们分组、查相关资料、组内讨论、组内推选同学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同时,多样化作业使得作业成绩不再单一,所有作业成绩均会计入期末总评成绩中去,体现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3开辟第二课堂

设置学术讲座专题、观摩仪器和动手做实验的多种方式,达到学生了解该专业的研究前沿,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主动性[7]。实现学生的使用现代工具、研究、沟通的能力培养。能正确使用和处理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处理,具备对复杂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正确解释和分析,比较和选择合理研究路线能力。开展专题学术讲座:邀请石墨烯、电催化、光催化、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学术讲座的方式,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各类新材料研发及其应用情况,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通过对离子电池相关学术报告学习,可以了解到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电源,在降低碳排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结合课上有关电化学内容,分析出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优缺点,了解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构成,熟练写出锂离子电池表达式以及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等。走进实验室观看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制备、分离、表征和分析。例如,先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分离,从记录仪中的几个峰,可知样品中物质的种类,对已分离的物质分别收集后,再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氢谱和碳谱等分析,确定样品中的物质成分。最后,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于一些单晶样品进行结构的精确测定。可以了解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工作原理,巩固课上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等知识。实验仪器虽然只是演示实验,但学生通过观看,可以体会到现在分析技术的先进,知道在以后工作中遇到需了解材料成分时,能通过现代分析仪器来实现。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走进实验室做一些基本化学实验。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掌握材料表征的相关仪器和测试设备,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复杂工程问题研究与分析的能力从2016年授课至今,我院该课程通过“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出教室”的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与之后的专业知识和应用相结合,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4结语

我院《工程化学》课程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成立教师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将《工程化学》打造成一门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实用性课程。通过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优化整合;引入新技术,建立了符合认证标准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学术讲座、观摩仪器使用,不仅为专业认证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的建设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还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姣.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化工,2021,48(12):189-191.

[2]赵彦宏,王晓晶.《物理化学》多元化课堂教学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J].广州化工,2021,49(24):98-100.

[3]李阳,邹云.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J].课堂教学,2019,24:104-106.

[4]张东霞,高建静,姚瑞娟,等.“立德树人”理念下《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1,37(12):148-149.

[5]张华堂,何军,阳香华,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工程化学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1):176-177.

[6]郭祯,王韶旭,李刚.《工程化学》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广州化工,2020,48(10):169-171.

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SPOC;混合式学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56-02

Abstract: SPOC is small size limit online courses, as a typical paradigm of "post MOOC era". The article mainly expresses the SPOC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blended learning,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POC curriculu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s" aimed in bett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C curriculum resources,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llege curriculum.

Key words: SPOC; blend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

原先 MOOC所代表的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初始形态,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后 MOOC 时代 ” 已 经 来 临。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MOOC的一种的深化与改革,克服了MOOC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缺点,它作为“后MOOC 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在融合了MOOC教育思想的同时,也把微课、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 SPOC 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MOOC课程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设计并开发了SPOC课程,它不但能弥补MOOC在高等教育中的不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全面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 SPOC的起源与发展

1.1 SPOC的起源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这一概念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在2013年提出的。SPOC的本质是MOOC的改造与重塑,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利用MOOC资源及在线评价、交流等功能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现状,融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的混合学习模式。

1.2 SPOC的发展概述

近年来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MOOC的优势与不足渐渐显露出来,SPOC这一概念作为MOOC的改造与重塑开始为人所熟知。针对MOOC存在的问题,一些在线学习新形式不断涌现,如 SPOC、Mata- MOOC、DLMOOC、MOOL、MOOR 和DOCC 等,其中,SPOC 以小规模和限制性准入的特点著称,能显著提升 MOOC 学习效果,是哈佛大学、伯克利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当前都在尝试的一种在线课程类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MOOC 实验室主任 Armando Fox 也较早提出了SPOC的概念。[1]

2 SPOC 与混合式学习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的在线课程,其中 Small 和Private 是针对 MOOC 中的 Massive 和 Open 而言,Small 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和几百人之间,Private 是指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的准入条件,SPOC与 MOOC 相比具有前置的申请过程和严格的审批流程。[2]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诸多限制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避免了不必要资源的浪费,使得优秀的课程资源能够为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使用,这是对传统的MOOC的强有力的补充。近几年来,SPOC在国内外刮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旋风,很多高校在MOOC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小规模、针对性的SPOC教学模式。关于SPOC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如表1所示:

教育效率: 进行SPOC教学的教师需要投入比进行MOOC教学的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课程的学生人数却往往只有后者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样算下来的效率自然是比较低的。

收费与可行性:SPOC一般会以收费的形式存在,从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上讲,这样只能惠及少数人,不如MOOC基本能够兼顾所有的学习者。 ]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3]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原则。SPOC课程立足于小规模特定人群,易于服务高校教学,它包含的丰富的媒体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吸引众多学习者的参与。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以SPOC在线课程资源为依托,可以在原有的 MOOC 学习平台或者现实的环境中展开,并融合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SPOC课程需要课程的开发团队、教师以及学习者的多方协同,它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多元性特征。

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开发流程

3.1课程资源规划

为了保证SPOC课程的与学科内容的整体性,在设计SPOC课程时,要严格遵循主动性原则、社会学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教师在了解学习者特征和先备知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起始点,制定教学目标或者依据教材中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并根据教学目标划分学习内容,区分适合线上线下学习的内容单元,以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探究学科规律、研究学科性质。本课程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中的知识点要点以微课等形式呈现在网络平台,学生在学习完成相关的知识后会设置相应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学生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地学习相应的课程。

3.2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学习目标阐述、重难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为学生构建系统性、一体化的知识内容体系,以此来确保所开发的SPOC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及质量,鼓励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情境的作用以及学习反思的重要性。

(1)学习目标阐述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教育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以便于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教育技术,并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研究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访谈、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分析、数据统计、实验研究等多种途径收集事实资料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能够正确地选择并应用运用专门的研究方法分析教育技术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改善学习绩效。针对以上学习目标,我们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发不同形式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

(2)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得出,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抽象概念部分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的思路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思考的深度不够而且理解的角度有偏差,而教材中的概念部分又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掌握并应用专门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对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该部分内容,在制作课程时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动画以及丰富多彩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应避免简单的文字呈现。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教育技术专业大三的本科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教育技术导论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设计SPOC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以及已有的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学习者的血洗特征寻找适合目前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策略制定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发挥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SPOC课程以问题的引入为主,在课程的初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的教学策略的制定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开发出适合学生在线学习的课程,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效的方式掌握知识。

3.3开发过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引进、自建、改造,即引进优质MOOC课程资源,建设自有的SPOC课程,自建资源以课程资源为主,在引进MOOC资源的同时要注意其课程内容与本课程的切合程度以及是否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一种比较节约财力物力的方式且能够使优质的MOOC课程发挥其更大的价值。自建的SPOC课程以微课为主,还可以使用电脑录屏、白板等形式,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地选择呈现方式,应尽量使用动画来代替简单的文字呈现,避免在一节课中使用相同的视频形式,使课程保持永久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本课程由教育技术学学生负责开发制作的过程,录制好的视频要添加字幕以及特效,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最终的成果由专业的老师评定。

3.4实施与评价

如今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开发好的SPOC课程可依托现有的MOOC平台或借助清华教育在线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及兴趣特点随时进行在线学习,并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进行反馈等。在课程实施的同时要对课程的质量进行评审,评审的团队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审团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依据评审团队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课程资源的优化,以达到更高的标准来指导和促进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

4总结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在线学习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SPOC课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学习中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系统地讲解了SPOC课程的开发流程以及关键的步骤,其有效地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对于其他的研究学者有着较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