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路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路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10KV配电网;设计方案;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电力企业施工设计也在不断改进,人们对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之一,10 kV配网线路的作是非常巨大,做好其线路的规划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保障整个配网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相关电力工作人员应对此应子以关注。

一、城市10 kV配网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10 kV配网规划中存在电源布点不科学的弊病.部分地段的负载严重超负荷,并且负荷比较难接人。部分地区的10 kV主线仓位数量不够,而一些容量比较小的变电站仓位又比较多,所以导致整个电网工作效率低下,难以保障配网规划建设的经济性。在配网工作当中,分支线和主于线的线路设计交叉重叠较多,网架结构设计不合理,用户数量多、线路比较长,使得损耗较大,并且在区域范围内的供电状况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在部分城市当中,在现有的10 kV配网基础之上.线路多半是以辐射型方式供电为主,但是辐射供电由于存在分段不合理、负载率较高等问题,导致线路的联络数量较少,不能够全面满足电网配网规划的相应准则。许多设备的性能比较差,尤其体现在开关性能这一环节,部分电力设备不具备电动操作的基础条件.所以工作人员在执行环网操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总的来讲.当前城市配电网需要改造的设备比较多。在电力事故的处理方面,许多设备和配电站自动化处理事故的能力不足,当紧急状况来临之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供电,而人工数据分析采集和人工倒闸等落后的方式使得配网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这不仅阻碍了城市的电力建设,也不利于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发展。

二10kV配网线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规划10kV配网线路的设计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电的整体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电源分布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10kV配网线路中都存在电源分布不合理的问题,相关部门没有全而、细致地分析区域电力的需求,没有将电源设置在电力需求的中心位置,导致一部分地区存在电量富余,而另一部分地区的负载严重超标,且存在负荷难以接入的现象,造成整个电网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

(二)网架结构不合理

在设计10kV配网线路时,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网架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而言,存在线路路径过长、分支线与主干线的交叉和重叠较多、电能在传输中存在大量的损耗等现象。除此以外,我国城市10kV配网线路的供电方式多采用辐射型供电,存在分段不合理、负载率高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城市的供电需求。

三、城市10kV配网线路的设计方案

城市10kV配网线路的规划设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全而、细致地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相关技术人员在设计电网时,应有效分析、总结配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10kV配网线路与一般的电力工程存在一定的差别,其覆盖范围较广。因此,10kV配网

线路的施工环境也相对复杂、多变。在设计过程中,要对配网沿线进行现场勘查,充分了解线路周边建筑、地形的情况,要尽量避开高层建筑,减少交叉现象,以防止外力因素对线路造成影响和破坏。如果线路需要经过山地、林区或空旷地段,则应配置相应的避雷器,保障线路的运行安全。

(一)线路设计

在10kV配网线路的规划设计中,线路设计和走廊设计是常见的形式。在设计线路时,采用架空线路的经济性较好,且便于管理和维护,但会对市容市貌产生一定影响,且容易受到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采用电缆线路走廊形式可确保线路的运行安全,但施工成本较高。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线路形式。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配网线路中的大部分故障都是因外部原因造成的。因此,应该尽可能选择质量较好的新型电缆,并避免自接埋设的敷设方式。此外,在选择线路时,应结合各方面的信息,确保路线方案的最优化,采取最短、最优路径,以减少电能在传输中的损耗。

(二)网架结构设计

网架结构的设计是影响10kV配网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电源布点的路线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布设原则,还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从而使10kV配网的设计更加合理、科学。在网架结构设计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内容。

1、分层

在规划设计10kV配网线路时,应严格遵循“适度差异、严格分层”的基本制度,结合区域电力设计的特点,确保网架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不同的网架结构之间因性质和类型的差异而出现相互影响的现象。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配网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山10kV电力专线、P型站、K型站和电力输电线路架空主线构成;第二层山架空支线、P型站、K型站和10kV电力线路用户线等构成。此外,对于架空线路,还需要考虑线路之间的距离问题,不仅要保证网架结构简洁、美观,还要便于维护和管理。

2、环网接线

目前,传统的辐射型接线方式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规划设计新的10kV配网线路时,应采用环网接线的方式,并明确环网的区域性特点,尽可能地避开成环可能性较小的地段。同时,应根据原有电网的运行状况,制订相应的过渡规划方案。在环形电网中,K型站不仅是电力线路的节点,也是整个线路建设的主体,设计人员应该对其子以重视,做好细节规划,避免因出现设计缺陷而必须改造电网的问题。一般来说,K型站的容量应控制在12000/10kVE、以内,并将单条线路的负荷稳定在4000/10kVA以内,以确保线路设计的合理性。

3、杆塔选型

在选用敷设线路的杆塔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压力、线路的弧垂应力拉力及电压等级等,在布置杆塔构件时要确保杆塔受力均衡,外形美观,并要在考虑导线和地线的排列方式的基础上布置杆塔构件,使之做到实用与美观兼顾。杆塔选型还要结合杆塔材质、施工条件、运维管理等因素进行优化选择,由于架空线敷设时主要选择钢筋混凝土杆与拉线杆塔,既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又可以降低施工费用,同时也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如果在敷设中遇到比

较特殊的山区地形,可以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形式的杆塔,以确保输电线路的稳定。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力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以10 kV配电网技术为主的供电结构形式已逐渐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种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做好10 kV配电网线路的规划设计和确保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已经成为电力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志广.城市10kV配网线路与环境相协调的几种设计方案探讨[J].建设科技,2013,15:88-89.

[2]马伟.10kv配网线路规划方案编制思路探讨[J].科技风,2013,18:60.

[3]罗军.10kV配网自动化设计和施工问题分析[J].通讯世界,2014,12:49-50.

[4]翁华键.山区10kV配网线路施工设计的关键点及施工技术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27:78-79.

[5]冯永亮. 对10kV配网设计问题的分析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2,11:126+128.

线路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输电线路微机保护;硬件;插件

1 前言

1.1微机线路保护的发展历史

自从本世纪初第一台机电型感应式过流继电器在电力系统应用以来,继电保护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1]。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各种继电保护原理相继出现,如差动保护、电流方向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这些保护的原理都是通过测量故障后的稳态工频量来检测故障的。基于上述原理的继电保护装置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以及集成电路型的发展阶段。虽然保护原理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这些保护的基本原理没有变,它们至今依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里起着主导作用。目前,反应工频突变量的保护(如反应工频变化量的LFP-901型及反应正序故障分量的WXH-25型等产品)已在我国各大电网中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且运行效果良好,而反应暂态分量的行波保护[2],国外已有产品生产,但从国外引进的行波保护运行效果来看很不理想,几乎无法正常运行,其根本原因是对于故障信息处理的手段落后。

1.2输电线路微机保护的发展现状

根据系统稳定的要求,输电线路保护的配置一般为两套主保护和一套完整的后备保护。因此在硬件设计上一般都采用高冗余的多CPU结构,以提高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采用微波或光纤通道构成的分相式电流差动纵联保护,是一种性能较佳的纵联保护原理,它克服了其它纵联保护原理存在的相应问题。目前在日本及西方国家,由于电力系统通讯事业的发展,已广泛地采用此保护原理作为主保护。在国内由于电力系统通讯手段较弱等原因,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采用微波(光纤)实现纵联保护必然会随着电力系统通信手段的提高而占据线路主保护的主导地位[3]。

1.3本文研究的目的

随着电力系统高速发展,电网结构日趋复杂,这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保护技术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减轻故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微机保护除了实现基本保护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测控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等。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设备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CPU结构的新型微机保护装置的设计思路,最大程度地实现微机保护功能模块的数字化、芯片化、智能化,旨在为输电线路提供快速可靠的故障监测与故障排除。

2 保护的硬件设计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相对于传统继电保护产品的一系列优点,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输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然而现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中的微机保护产品采用的CPU大多为16位的单CPU或多CPU的结构[4]。由于其CPU指令功能有限,寻址空间小,运算能力弱,新算法、新原理的实现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电压等级的线路不断投用,要求保护除了完成基本保护功能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可靠性与快速性。

2.1微机保护硬件设计的总体思想

现代的微机保护装置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5],保护功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保护软件的编写。保护的模块化设计简化了维护保护装置的难度,也减少了各个保护插件之间相互干扰的概率,更为重要的是,保护的模块化设计非常便于我们为了应对被保护对象的新的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对保护设备进行的升级。

该套微机保护主要由七大插件模块组成[6],分别是:电源插件,开入插件,开出插件,交流插件,CPU插件,管理插件,人机接口插件。作为核心的CPU插件由两个分立的子插件CPU1插件和CPU2插件组成,CPU1插件由DSP+MCU组成,CPU2插件也同样采用了MCU处理器。两块CPU插件分别担负不同工作,承担不同保护任务,增加了装置的冗余度,提高了整套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发挥了各CPU插件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保护装置的处理速度。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 相对于传统硬件设计有明显改进之处

2.2.1 开入插件

开入插件主要用于接入跳闸位置,隔离开关位置,各保护压板,收信输入和告警信号等开关量的输入,以便协调控制微机保护的运行。开入插件实现开关量开入有很多方法,传统的做法是开关量通过24V电压信号引入插件,同时插件在采集24V电压信号前首先要剔除各种干扰,以防止采集到错误的开关数据,单个通道的开关量输入电路设计均是通过光耦、电阻、电容等器件的组合对开入量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存在有以下缺点:

1)需要考虑如何对开入量进行预处理滤除信号中的杂质,搭建简单的滤波电路;

2)开关量信号在进入CPU 前需要用光耦进行电气上的隔离,主要是实现地电位的隔离,抑制共模干扰。而光耦是容易损坏的器件,所以又需要使用额外的二极管器件对其进行保护;

3)开入电路占用PCB 板的面积较大,受外部的干扰较大;且每一路开入采用的器件较多,增加了出错的环节,因而其可靠性低;

4)每一路开入需要占用一根CPU的并口线,整个开入电路就占用了大量CPU资源。

参阅文献[7],为了保证微机保护装置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克服以上传统开入电路的缺点,本装置设计了利用专用芯片MC33884[9]实现开关量输入的开入插件,旨在为DSP与电子开关之间提供一种有效的接口,其性能特点如下:

1)芯片有很宽的供电范围(VPWR),可以在7V-27V之间正常工作,我们可以利用24V开人电压为该芯片提供电压;

2)引脚的输入电平范围是-14V~40V,即既可以对24V开关量检测,也可以对接地的开关量检测;

3)与DSP通过SPI口通讯,可以节省MCU的口线资源,节省占用PCB板的面积,从而节省成本;

4)单个芯片可以同时检测6个对地、2个对电源、4个可编程(通过编程即可设置成对电源,也可设置成对地)的开入量状态;

5)有四种灵活的方式可供选择(睡眠、常规、查询、查询+中断),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微机保护开入插件的开入量分为来自装置面板接点的开关量和来自装置外部端子排引入装置的开关量,本套微机保护设置了36路开关量的输入(见表1),这些开关量为保护设备对于故障做出正确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2.2 开出插件

开关量输出插件相比开关量输入插件在整套微机保护设备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开出插件主要用于输出跳闸、启动失灵、启动重合闸、告警等信号,使保护装置可靠动作。传统的开出插件同传统的开入插件具有相似的弊端,且为了提高动作的可靠性还必须为其增加专有的自检回路。为此,本套微机保护设备选用了专用芯片MC33291以解决传统开出插件出现的问题[10]。

为了可靠地输出开关量,以保障微机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本套保护采用了40路开关量输出(见表2)。

由于每片MC33291只有8路开出端口,因此我们采用5片并联接入MCU芯片的方法满足输出的开关量数量的要求,主要优点有:

1)节约了MCU芯片的端口资源。由于专用的开出芯片MC33291采用了新的SPI方式与上位机通讯,使得上位机MCU不需要为每一路出口继电器提供通讯端口,同时还大大节约了PCB板的面积,使得保护设备可以制造的更为精简。

2)MC33291芯片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和闭锁功能。MC33291通过对MCU发出的命令字和从MC33291反馈回MCU的状态字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有故障以及属于什么样的故障。MCU通过向MC33291连续发两个相同的命令字,然后比较第二个状态字和前一个命令字,如果两个值相等,则没有故障,如不同,则有故障。MC33291可以自检的故障有过热、短路、过电压和输出闭合时开路故障。

3)芯片本身提供了强大的驱动能力,取消了先前由于MCU端口的驱动能力有限而添加的驱动电路,取消了与非门模式,使电路更为简单,占PCB面积大大减少。

4)省去了中间逻辑继电器和光隔,降低了综合成本。也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几率。

5)输出电路可直接驱动电感负载,驱动能力大,可直接驱动出口继电器。

2.2.3 CPU插件

CPU插件作为本套微机保护设备的核心部件,采用了先进的双CPU插件结构。双CPU插件分担了传统的单CPU承担的繁重任务,并且充分发挥了每个插件的强项,使得整套微机保护装置能在快速高效的前提下有条不紊的运行。CPU1插件为保护CPU插件,包括了核心DSP,专用的A/D转换芯片,外扩存储器,双口RAM,MCU,整体结构如图2。

DSP承担了保护算法和出口逻辑、故障录波的功能。MCU完成人机接口,上送模拟量和开关量信息,软硬件自检等功能。数字信号处理核心部分完全利用DSP芯片内部资源,可做到“总线不出芯片”。

CPU2插件是启动CPU插件,完成微机保护设备的启动和闭锁功能,包括了核心MCU,专用的A/D转换芯片,外扩存储器,外部接口电路,串行接口电路等模块,整体结构如图3。该插件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它能够在故障时开启动作窗口,正常运行及震荡等不正常运行状态时关闭动作窗口防止保护误动作。

CPU2插件最重要的功能是整套保护设备的启动及闭锁。当被保护线路出现故障时,CPU2插件检测到故障信号后,其常开触点QD会立即闭合,开通出口保护继电器电源,开放保护,此时CPU1插件根据故障类型判断后打开相应出口继电器,实现保护功能。具体实现电路如图4所示。

2.3 微机保护装置的运行方式

该套微机保护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被保护线路的电气量经过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进入微机保护的两套模拟量输入通道。在第一输入通道中,电量变换器将电流和电压转换成适合于微机保护用的低电压量,再由模拟低通滤波器滤除直流分量、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以及各种干扰波后,进入CPU1插件。在该插件内部经过采样保持,将一个在实际上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转换为在时间上的离散量,完成对输入模拟量的采样。通过插件内部的多路转换开关将多个输入电气量按输入时间前后分开,依次送到模数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输入DSP系统进行运算处理,判断是否发生故障,MCU通过开关量输出通道输出到出口继电器发出跳闸脉冲给断路器跳闸绕组。同时也完成了人机通话,通信等主要辅助功能[14]。

第二输入通道中,CPU2插件控制部分的作用是对整套出口继电器进行总启动和总闭锁,在经过判断后开启或者关闭出口继电器的电源,只有在开启继电器的情况下,主保护CPU1插件才能顺利发出跳闸信号进行跳闸[15]。

这样的设计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保护误动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3 总结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优于传统方案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硬件装置设计思路,并提取现有微机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详细阐述了其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 阿泰勒,刘红梅.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A].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68-69.

[2] J. D. Duan,B. H. Zhang,S. B. Luo,J. F.Ren. Study of Non-unit Transient-based Protection for EHV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Backward Traveling-wave.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1-7.

[3] 崔文广.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科技信息,2005,9:38-39.

[4] Wang Li,Suonan Jiale,He Shien,Song Guobing.The 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 of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IEEE Innovative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 Asia (ISGT Asia),2012:1-4.

[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RCS-931系列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R],2006.

[6]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CSC-101A/B、CSC-102A/B数字式超高压线路保护装置说明书[R],2007,6.

[7] 张顺.微机保护开入电路芯片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7(14):202-203.

[8] Qin Xiao ‘an,Zeng Xiangjun,Xu Yao,Pan Hui,Wang Yang.HHT Energy Spectrum Based Non-unit EHV Line Protection Using Traveling Wave.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ICMIC) ,2010:466-470.

[9] Motorola Instruments.MC33884 User’s Guide[R],2001.

[10] 张顺.微机保护开出电路芯片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14):141-144.

[11] M. Lúcia,R.Cezari,D Erwin,JC Theron,M. Thakur.Perfecting Performance of Distance Protective Relays and It’s Associated Pilot Protection Schemes in Extra High Voltage (EHV) Transmission Line Applications.IEEE 59th Annual Conference for Protective Relay Engineers.2006.

[12] Motorola Instruments.MC33291 User’s Guide[R],2001.

[13] Texas Instruments.TMS320F2812 User’s Guide[R],2001.

线路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距离保护 重合闸 零序电流保护

220kv电网线路中的距离保护方式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的保护装置。该套保护方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故障启动、故障距离测量、相应的逻辑时间回路与电压回路断线闭锁。在220kV 电网线路中,采取距离保护策略首先要做好设计工作,配合零序电流保护和重合闸的设计进行线路保护。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220kV 线路保护的基本原理

1、220kV电网线路中距离保护的相关原理

所谓的距离保护方式其实是通过对短路时电压电流会同时发生转变这一现象的利用,计算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的工作保护。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度。距离保护的构成。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在距离保护中,阻抗继电器的作用就是在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测量故障环路上的测量阻抗 Zm,并将它与整定阻抗 Zset相比较,以确定出故障所处的区段,在保护范围内部发生故障时,给出动作信号。阻抗继电器动作区域的形状称为动作特性。动作区域为圆形时,称为圆特性,动作区域为四边形时,称为四边形特性。

2、自动重合闸的基本原理

一般情况下,该种问题会经常出现在电线路上,而且是往往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以后,电弧即行熄灭,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够恢复正常供电。在电力系统中,当断路器跳闸后自动重合闸能够自动地将断路器重新合闸。这样,在线路被断开后再进行一次合闸,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由于重合闸装置本身投资很低,工作可靠,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220kV 线路距离保护方案设计

不管是什么样的电网系统,短路是最常见到的一种线路问题,在本文中配置的保护系统其实主要针对的问题也是短路。要相应地配备其三段式相间距离,三段式接地距离,而高压电网线路采用的是中性点接地,当中性点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会产生很大的零序电流,所以也要配备四段式零序方向电流保护。对于高压线路,一般采用单相自动重合闸的方式。

1、保护总体功能设计

220kV的电网线路是本设计方案主要的应用对象,220kV 高压线路为了快速切除全线故障以保证系统稳定都采用了纵联保护,但纵联保护不能对相邻线路故障起后备保护作用。虽然现在220kV 高压线路都采用双套纵联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以加强近后备保护,但并未完全摈弃远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都由距离保护或零序电流保护来完成。本保护方案没有设计纵联保护功能,仅设计了后备保护方案。其保护功能配置如下:

( 1) 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

( 2) 三段式接地距离保护;

( 3) 四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 4) 过负荷保护;

( 5) 过电流保护;

( 6) 单相自动重合闸。

在电网系统的总控保护元件的数量最好是两个,主启动元件为反映任何一相相电流突变量的启动元件,然后设置零序辅助启动元件,辅助启动元件主要为了防止经大电阻接地时突变量启动元件灵敏度不够。判据条件如下:

2、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的设计

3、重合闸的设计

设计一个单相自动重合闸,并将该设计和继电保护进行加速配合。手合重合闸时,零序保护的各段加速均带 100ms 的延时,以防保护误动作。零序 I 段可经控制字整定为带150ms 固定延时出口或瞬时出口,以满足特殊情况要求。如下图表所示:

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高压电网的大量出现是一种必须,为了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我们必须要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本文对主要应用于高压电网保护的距离保护原理、构成、动作方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共同致力于电网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忠江. 胜利油田220kV线路保护改造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线路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地级市;输电线路;管理系统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在经历着发展有进步,电力企业更是发展迅猛。在输电线路管理方面,由于各地供电公司的管理基础和方式不同,因此其在开发应用方面比较灵活,有不同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总体看来是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国内对于输电线路管理有了一定的研究,国内学者对输电线路管理信息系统、监测系统、巡检系统、缺陷管理系统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对输电线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线路管理部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系统建设做出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分析。

1 输电线路管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目前,在输电线路管理方面已开始运用MIS系统,但由于供电企业输电部门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方式与MIS系统的思想不甚一致,并且在实际应用中MIS系统存在着操作转换困难、批量导入困难、数据不能定量化、数据格式不兼容等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输电部门开发MIS系统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才单独使用各个子系统,使得很多功能还在开发研究之中。与此同时,还造成管理工作目前存在检索不便、容易遗漏出错、规范性差、汇总速度慢等问题,这并不利于工区班组的现代化管理,也很难及时给运行管理人员提供依据进而进行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对供电生产的需要已不能满足。所以,开发设计专业化的输电线路管理系统是供电企业输电部门管理的迫切需要。

2 地级市输电线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地级市的输电线路管理,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2.1 输电线路系统化管理程度不够

虽然地市级输电管理部门在管理上有了一定的改进,各种记录、图纸、资料不再是纸质的而是存在电脑里,但这只是初级阶段,整个线路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仅靠现在的管理方式线路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500KV线路和220KV线路对运行维护质量的要求更高,需要对故障做出更迅捷的处理。

2.2 使用MIS系统中的问题

由于早期线路管理软件大部分是在DOS基础上的Foxpro或Foxbas程序开发的,因此网络化程度没有达到要求,软件没有完全实现共享,在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也没有达到要求。另外,大多数线路管理软件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没有从总体上考虑,与线路的有关生产环节相脱节,使得输电线路检修、检测等不能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浪费了信息或投资。随着线路管理工作水平的日益提高,开发出的一些管理软件开始以运行日志为中心,管理日志或记录方式是文本,在计算机之中完成了纸面的内容的存档,但填写的信息在其它环节中不能够自动使用,这样违背了信息的一致性原则,也导致数据冗余和数据多点录入。

3 加强地级市输电线路管理工作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通过对系统建设进行分析,本系统将设计系统管理、任务管理、运行管理、检测管理、检修管理等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修改密码、打印、退出等子模块。任务管理包括班组员工、任务查询统计、管理组员工等子模块。运行管理包括线路巡视管理、重污区、大跨越段、不良地质区、线路跳闹管理、多雷区、易受外力破坏区、导线易舞动区、日常维护记录等子模块。检测管理包括检测计划管理、绝缘子盐密度测试、线夹测温、杆塔倾斜测量、接地电阻测量、零值瓷瓶测量、交叉跨越测量、检测记录查询等子模块。检修管理模块包括检修计划管理、保护间隙管理、停电检修管理、带电作业管理、大修技改计划管理、检修记录查询统计等子模块。

3.2 功能实现

以上为系统的大体架构,本系统在以上结构的基础上能实现以下功能:在系统管理中,普通用户可以查询、编辑自己的信息、只有高级用户才具有员工信息添加、员工信息删除、员工权限设定的权力,赋予不同用户不同权限的功能。在任务管理中,班组人员和管理组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对已经执行的任务根据任务编号、执行任务人员、任务执行地点、任务内容等条件进行查询,班组人员可以进行任务屯核情况的查询,某段时间执行的任务量、月任务量和完成情况的统计等。在运行管理中,工作人员可以查阅运行日志,了解整个系统当天的运行情况;调度员可根据情况对运行数据进行维护,更改运行数据的采集时间,运行记录的查阅、分析和打印等工作。在检测管理中,计划专责人员制订检测计划,领导同意后由调度员根据计划实施;检测计划制订后任务管理模块将会自动地提示班组人员;领导进行全网整体检测工作的签批和安排。在检修管理中,计划专责制订检修计划,领导同意后由调度员根据计划实施;同时,检修计划将自动传送到任务管理模块中的“任务提示”中;领导进行全网整体检修工作的签批和安排。检修人员根据检修类别填写检修结果,同时自动保存在“检修记录查询统计”中,管理人员可以查看、修改、删除检修记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加速发展导致用电量增加,同时对用电的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最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级市的输电线路的管理应该提高系统化和自动化,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的更极爱高效稳定的管理,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以提升地级市输电线路管理系统的水平为目标,总结了现阶段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地级市输电线路的管理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旨在为地级市的输电线路管理系统提出参考。

参考文献:

[1]郑瑞广.供电公司输电线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方案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线路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铁路线路;群防社控机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铁路线路的治安工作是铁路运输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不断的改革优化,对治安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加强铁路治安工作,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是现代铁路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群防社控机制来做保障,提高治安工作的社会性,从而使铁路治安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

1.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群防社控的重要性认知

所谓的群防社控,就是在铁路线路的治安防控工作中,加大与铁路群众的联系,依靠群众和社会的力量来提高治安工作的力度,是一项较为社会化的防控形式。主要特点就是不依靠国家专门的治安部门,而是依靠群众的监督防范来开展各种具体的治安工作,这也是我国相关法规政策中群众路线的体现。

群防社控作为铁路线路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治安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起着直接决定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铁路线路治安管理来看,实施管理的主要有:铁路公安机关;铁路部门内部的安保队伍;社会化力量这三种类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较为专业的只有第一种类型即专门的铁路公安机关,后两者可以归为群防社控的范围,但是,现实情况是专门的铁路公安机关在铁路线路的治安防范工作中占的比例很少,其大部分都是后两者的力量,这与我国的警力配置有很大的关系,铁路公安警力不是很充足,这就需要发挥群防社控力量的配合工作,改变过去旧的治安管理理念,提高群防社控在铁路线路治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知,把群防社控与铁路公安警力力量有效结合,发挥其优势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群防社控机制,共同形成全面系统的铁路线路治安防范工作模式,有效降低铁路运行的潜在危险性,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可靠。

2.科学分析,建立高效的群防社控机制

群防社控的关键是社会群众,建立高效的群防社控机制就要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发挥社会资源优势。

2.1综合化的防控体系

综合化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铁路沿线的治安管理工作要与当地的治安部门相结合,共同维护线路安全,建立联合的防控体制。这种联合防控形式是目前我国铁路线路治安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群防社控机制建立的重要措施,有很多的优势特点。首先,可以有效提高治安防范能力,在这种形式下,有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对于各段沿线的保障工作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对于地区的责任和义务有清晰的说明,有系统化的组织安排。当地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铁路治安巡防小组,构建承包组织,选用有责任心有管理能力的承包人员,确保承包路段的治安。此外,这种模式还可以把相邻地区的工作形成纵横结构,便于之间的联系交流,对于一些突发的紧急状况,地区之间可以及时的传达信息,保证了铁路运行的稳定,专职的巡查小组可以和管理部门开展定期的护路督查活动,奖惩结合,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便于宣传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在当地的学校、事业单位等开展对于铁路沿线治安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对于铁路维护的认知,培养铁路治安安全意识,通过深入群众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铁路安全防范工作普及到大众中去,使沿线的群众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治安工作管理,为群防社控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2.2铁路内部系统的防控体系

铁路内部的防控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机务、车务、工务、电务等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具有严明的责权制,形成了协调有序的防控体系。

第一,建立内部联防制度。建立铁路内部联防制度,是铁路治安管理适应现代铁路运行特点的重要措施。在领导部门的协调下,机务、车务、工务、电务等部门间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明确之间的职责权力,加强配合协调力度,形成全面有效的内部防控结构。

第二,构建物质防范和技术防范相结合的体系。首先要对防护网络进行优化完善,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防护栏、防护桩等的状况,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解决,确保运行安全;其次,还要建立系统化的监控网络,对于铁路沿线重要的路口、车站等安全隐患易发地区进行全方位监控,加强与安全部门的配合,完善群防社控机制建设,提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

3.加强监督,实行全过程的群防社控机制监督制度

群防社控从本质上来讲,主要参与者还是社会群众,社会群众在对铁路治安的防范过程中要遵循相关规章制度,接受监督部门的工作监督管理,确保群防社控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对于监督工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3.1铁路监管部门要根据群防社控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当地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建形式多样的群防社控组织,既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群众自发组织的。

3.2根据群防社控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群众参与群防社控工作的合法利益,做到有章可循。

3.3对于群防社控的开展要有科学及时的指导,定期组织专业的法律知识讲座,普及铁路治安工作的相关知识,促进群防社控参与者的素质不断完善,提高防控能力,为线路维护工作奠定基础,确保工作上的协调有序。

4.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铁路线路治安群防社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铁路的健康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就必须完善群防社控机制,加强与铁路内部及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发挥社会群众的作用,从而确保铁路线路治安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文燕.铁路线路治安群防社控机制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08):154-155.

线路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环境;功能;交通流线;空间构成;立面意象

港城路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的起点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AK0+57,位于通园路以西,骑跨港城路。站位所在地现为高桥电器厂等小厂及仓储用地。主要客流来源为高桥老镇居民和M1线跨江的浦西、浦东交换客流。规划M1线沿港城路布置于本站下方,由于L4线已接近终点,考虑客流量不大等因素,故本站按高架考虑,站台形式为侧式,与规划地铁M1线形成站台十字换乘,两线可共用站厅。为尽量吸引客流、车站设两个主要出入口,分别设于港城路南北两侧,设计为敞开式出入口,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全方位照顾各个方向的人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

1车站工程影响范围环境现状及规划概况

港城路车站站后设有折返线,交叉渡线等,并设有车辆出入段线接入港城路车辆段。线路在车站前后的范围内,顺浦兴路西侧由南向北依次跨越规划浦东铁路、规划轨道交通M1线、城市主干道港城路。在港城路下,南侧道路红线内布置有3600×3200×3孔合流污水箱涵,总宽9.6m,埋深2.7m左右;北侧红线内1m处布置有φ300输油管。

规划浦东铁路是沿海铁路大动脉和上海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家I级铁路干线标准,平行布设在港城路南侧,并在浦兴路附近设有外高桥铁路车站,配有正线一股,站线四股,预留站线一股以及铁路专用线牵出线,车站有效长度850m。

地铁M1线目前尚在规划研究阶段,其走向沿港城路东西向布设,线位则受L4线港城路站站位的影响,应考虑二者换乘的方便合理。工可方案将其设置在港城路及浦东铁路之间,与L4线港城路站呈十字或T型换乘。

2 平面功能

公共区由检票机和栅栏分隔成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南北两侧设置自动售票机和半自动售票机两组,公共区两侧设自动检票机,引导和疏通客流。设备管理区主要布置了车站管理用房和设备管理用房。集中管理,合理、紧凑。站厅布置功能分区明确,进出客流不交叉,能很好的满通建筑的要求。

本站共设2个出入口,车站沿通园路共布置有两个出入口,分别设于港城路南北两侧,均位于道路红线以外,满足规划要求。设计为敞开式出入口,结合出入口设计集散广场,全方位吸引客流。

3 客流组织

进站客流分别由敞开式非付费区,经购票、检票进入付费区,再进入站台。出站客流则由站台经检票进入非付费区,然后选择所需出入口到达地面。换乘客流自本站站台中段预留楼扶梯直接到达M1线站台、实现两站站台间的直接换乘。

规划地铁M1线沿港城路走行,在通园路设站,下穿本线。因L4线需上跨规划浦东铁路,轨顶较高,且两站均为侧式车站,故本站站台中段预留楼扶梯直接与M1线站台相连、实现两站站台间的直接换乘。同时两站可共用站厅,本站南端站厅敞开式非付费区,集散广场可与规划浦东铁路车站站前广场连通,使L4,M1及浦东铁路三线在港城路实现简单,直接而有效的“零换乘”。

4 空间构成及立面意象

立面纵向突破传统三段式构图手法,横向趋于对称,籍此构建其庄重典雅的风范。细部处理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互生互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内部功能的前提下,运用一些不乏活力的现代符号作为活跃元,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强了对该车站作为交通建筑的性格刻画,削弱了高架车站对人体感官心理上的压抑感。通过宜人的细部尺寸来增强该车站的亲和力。另外,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体块的有力穿插,虚实的强烈对比,使整个车站体型翘然翼然,意味隽永。强有力的轮廓线不乏拙朴的风韵,清晰的表达了与原有环境的协调性和颇具时代气息的构成意味,有效的扩大了空间的感染力,将人的意识从世俗的物体、时空的差别升华并达到一种对未来的豁达理解,形成与众不同的,饱含激情和责任的巨大力量,在场所深深的沉寂中,爆发出强大的穿透力,从而赋予车站这一城市构成元素以活的灵魂和与众不同的场所精神。

顶部强有力的线条,深深断开的裂缝以及车站两端经过切割的壳体,大块的玻璃及质感润泽的金属材质的运用,给予建筑以勃发的朝气和作为交通建筑明快的节奏和俊朗的外形。

色调处理结合上海海派文化风貌及现代都市的双重性格,突出车站体型的雕塑感和色彩的纯一性,使得车站构件的实际功效与哲学内涵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也暗含着开放与发展,立意深远而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