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学生成长
在现实的教育中,作为班主任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心理情感及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寒暑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成果。究其原因,无非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轨导致的。因此,学校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快速地取得效果,有必要注重家校合作。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原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冲击,并在学校生活中彰显出来。而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家长参与意识薄弱、家庭教育失当。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则往往是忽视了或置之不理。②学校教育的形式单调。在家校合作中也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更多流于形式、摆摆样子,随意性强,计划性和连续性很差,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也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渗透进家校合作中去。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在农村县级中学,缺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即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家长与学生有着亲子的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乃至行为习惯甚或人格素养的影响都是无法预估的,尤其家庭教育失当会导致或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深化学校教育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将是实现这种结合的一条绝佳途径。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途径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寻找多种途径,促进家校合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家校合作,统一理念。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时家长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十句话。在我们班T及家长身上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T同学在初一时成绩还好,可初二上学期,有一段时间她开始爱打扮起来,而且非常前卫。成绩下滑很快。我赶紧做她的思想工作,也初见成效。可过一段时间她又“旧病复发”,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上。我几次尝试与其家长沟通,然而她的家长认为:女孩子爱打扮是正常的。现在,这个孩子成绩平平,我的很多工作都白做了。因而学校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和心理发展中的影响力,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只有两者密切合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转变观念,措施跟进。曾经我也认为与家长沟通很浪费时间与精力,因此只要联系家长,事情就已经很严重了,解决起来自然就很棘手。于是,尝试在每个孩子问题出现的动向期,就与家长沟通。沟通时,多数时候我会真诚地谈谈我的建议。如初二学年期初,我格外关注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严防厌学心理滋生。一周中,我便发现L连续在课堂打瞌睡。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反映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正常学习,并且也没有为其提供手机之类的玩具。当然,家长在晚上也没有关注过孩子真正在做什么。我建议当天晚上当孩子熄灯后家长去关心一下孩子。结果发现问题所在:孩子借手机在看网络小说。会后,家长和我几次合作对该生进行心理教育,及时疏导,解决了问题。
其实,家校合作更多的是一个过程,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沟通。这种沟通不是教师单方面告状,更不是履行职责,而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教育的合作。同时,家校合作应拓展灵活多样的沟通渠道,共享信息,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比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网络、通信、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将家长纳入到学生教育的体系中,让家长参与学生管理,了解学生在校的动态。同时,也将孩子在家庭中的状态和问题反馈给学校,综合各种信息对孩子有的放矢地教育,更合理地促进孩子成长成才。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止境的,家校合作道路也是曲折的。只有合作意识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有效提升。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小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教师的讲解,家长的观察外,更需要家校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
一、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养成不健康的心理习惯,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共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目前的家校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师认为学校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因而将所有的教育任务统一交给教师,自己不闻不问。很明显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承担起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例如: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习日,家长学习日建立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针对学生,也是家长应该学习的,除了课堂上的教?W任务之外,还有定期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与教师应该统一思想的内容。在家长学习日中,家长应该积极向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学习日的最终目的是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家庭教育中给与支持。例如学生回家应该定时完成作业,家长应该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给教师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更有高效。
二、加强沟通,让家长与教师相互了解学生心理动向
心理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比较忽视的。然而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众多,有许多是不健康,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的,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够,让家长与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在小学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方向非常多,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就能了解学生情况。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与教师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如:教师应该多注意观察学生,并且家访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观察,例如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出现精神萎靡,上课睡觉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多加观察,并且做出询问,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一般会拒绝回答,并且遮掩事实。此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找出问题原因,积极帮助学生克服。
三、强调心理健康重要性,为小学学生塑造良好榜样
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最主要活动场所,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为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状况。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多数时候会习惯模仿与学习,教师与家长就是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学生灌输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解答学生的困惑。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一、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融合了家庭教育的温馨、个性化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专业、规范化内涵,更加保证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长。相对于以往单纯的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而言,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家校合作更好地适应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处于成长期,其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一旦其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难以克服的挫折,就会在心理方面表现出畸形的特征,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虽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知、感受积极心理的重要性和形成机制,但一旦学生离开学校或者课堂,就会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导致心理脆弱性的增加。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将家长吸收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之中,使其在校外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能力。
2.家校合作能够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路径
虽然小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接受了相应的幼儿启蒙教育,但在心理健康方面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够在多样、丰富的情境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家校合作模式下,除了原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外,还将家长吸收到教育之中,借助其对学生深入的了解来确保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实践表明,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积极、明显的效果,而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良好的应用策略加以实现。具体来说,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应当利用以下三方面的策略。
1.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具有专业的内容、师资队伍和成熟的经验,应当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家长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参与者,虽然其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但往往缺乏针对性、专业性的教育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将家长作为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效果的重要资源,并加以吸收和利用。
2.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正如上文所述,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其所掌握的信息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迫切需要的内容。但家长往往因为精力不够、能力不足等问题对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充足的动力。基于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创造条件,使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或者电话与家长进行定期的交流,就孩子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互动,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3.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委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委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
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六、反思及改进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够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各位心理教师前辈学习,向其他的教师学习教学,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现场请教、网络请教、书信请教、电话请教等。
2.心理咨询有待完善。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心理老师有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积极地参加培训和交流,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践、反思、总结,不断的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为来访者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多种迅速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有同有异,受体制和从业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一)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化
综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实际工作的描述,如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可以开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方面的工作。许多研究者把开展工作的一些手段称为模式,混淆了模式与手段的概念,未能区分出模式是一种成熟化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而手段是实现某一目标的方法。
(二)封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只是围绕学校、系、班级及宿舍展开,从学校开始在学校结束,呈现出封闭式的特点,现有模式忽略了心理影响因素的开放性和心理问题来源的时间持续性与复杂性,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于家庭、社区、医院、专业心理教育机构之外。
(三)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上遵循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咨询的线路上,一方面,缺乏理论模式指导下有效评价教育效果的体系,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事后补救阶段,重视诊断治疗、事后干预和单个咨询,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教育。
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纵观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区别在于出发点和侧重点的不同,都只是截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史中一个阶段来应对现实状况。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由个体到全体、由个别到一般、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主要出现了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整合模式[10]。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及心理学模式都注重部分有心理问题人群的测量、矫正、治疗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教育学模式则针对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模式既重视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又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重视学校氛围、学校政策制定、教师对学生援助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四个内容间互为补充,共同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体系,由关注个体发展到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上述各种模式从微观层面建构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未涉及宏观层面的资源利用和整合方面。从宏观的资源利用方面来看,出现过学校家庭合作模式、学校社会合作模式和学校—家庭—社会整合模式[11],学校家庭合作模式的侧重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社会合作模式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整合模式集家庭、社会、学校的力量为一体,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也应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该整合模式纳入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全部因素,在动态化的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与学校、心理机构、家庭及人际关系结合起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上述两个模式中的某些特征,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结合微观和宏观模式,走出整合“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模式和“学校-家庭-社会”模式的道路。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本土性
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均来源于西方,因此,杨国枢等许多心理学家主张加强心理学的本土化进程,充分考虑本土的文化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对民众与研究者的影响。所谓本土化就是以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对西方心理学观点中的合理成分进行改造,使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并成为本土心理学一部分的过程[12]。仲穏山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国外引进的心理健康理论与技术进行必要的转化和替换,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13]。任何心理学理论都应从本土文化圈出发,预测、解释及干预人们的心理生活[14]。教育者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应从多个方面着手:(1)指导思想的本土化,即充分以理论和党教育方针为指导,实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目标;(2)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理论相结合,贴近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儒、道等传统文化的优点,并统一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3)注重心理测评工具的本土化,制定出适合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测量工具。
(二)发展性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背景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初级中学地处德清县东部水乡小镇,东邻桐乡,南接余杭。目前学校共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8人,在编教师80人。长期以来,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骨干教师大量外流,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大量学生外流到县内外优质学校就读。大量优质生源的流失,不仅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严重的压力,而且加重了学区内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而使学校声誉衰落,更多的学生外流,产生恶性循环。
2002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东赴江苏洋思中学取经,南到余杭、杭州等地名校学习,尤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关性研究》的实施,使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激发了教师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办学目标逐渐明确,教育质量开始回升。
2004年,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开设心理辅导室,落实专人负责;辅导学生,培训教师,外出交流等,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出现了第一波。这一年,学校成功创建了浙江省示范初中。在省市领导对我校创建省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过程中,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作了高度评价。
在长期坚持持续发展的基础上,2008学年,学校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校特色转化为特色学校,写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决心用三年时间创建县、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历程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末,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培养骨干起步
1999年,学校派钟宁奎老师到中科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参加为期两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专业函授学习。期间,他还多次参加了省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了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师资准备。
2000年起,学校确定由钟宁奎老师主管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0年10月,加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1年,参与创建德清县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分会; 2002年12月,任湖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成员;2004年,获得心理健康教育“A级”上岗资格证书,为浙江省首批、德清县第一位。
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广大教师发展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热情,纷纷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积极申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截至2009年,全校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的教师:A证1人,B证1人,C证5人,自考合格31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7.5%。师资队伍的专业建构,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研探索引领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近十年来由弱到强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除了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还紧紧抓住了科研探索和引领。因为我们清楚,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对我们这样师资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初中,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为此,学校鼓励、引导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投入行动研究。共有20多篇论文(案例、活动课设计)分别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发表。广大教师的科研探索不仅引领着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而且通过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潜移默化地优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三)网络建设奠基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起步时也类似于全国普遍的情况,是个别教师自发的行动。但这种少数教师的行为趋向,立即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开始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发展成了全校性的行动。2000年后,学校开始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至2008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见下图)
德清县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心理辅导中心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学校的职能机构,相当于学校中层,设主任一名,由校长高江春担任,副主任和成员若干名。
2.心理辅导站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下设学校心理辅导站,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站长一名,由钟宁奎老师担任,成员若干名。
3.工作职责
辅导中心:辅导中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挥者,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制定、管理和评价考核,负责学校心理辅导设施的规划和投入,督促学校各部门和各个层面贯彻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辅导站:辅导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总结和操作,以及培训指导、咨询辅导等工作。
年级组:年级组对本年级各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督促的职责。每个学期,要会同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科学的评估,拟定问题学生名单,送交心理辅导站。每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心理辅导站。
学科组:学科组对本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要进行研讨、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的方法、行为要进行规范化的指导。
班主任:班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一班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正常开展的关键,对班级心理活动课、学生自主心理活动的开展,对班级学生个体心理状况的评估、辅导、转介等负责。
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负责开展学生中的“同伴互助”,及时发现、反馈和化解学生中的负面心理和行为问题,预防校园恶性事件发生,负责班级内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
(四)特色创建普及
2000年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中逐渐成为全校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2004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被提上学校发展规划的议事日程,开始着手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2008年,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办学目标列入三年发展规划。
1.队伍建设,从单兵作战到大兵团作战
2001年之前,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钟宁奎老师一人单兵作战,而且还是兼职这项工作。辅导途径也只是个别咨询和团体讲座两种形式。2002年,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小范围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设班级心理活动课实验班。2003年起,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设心理活动课,班级心理活动课在全校基本普及。同时,学校利用国家级子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实施的有利时机,对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一方面提高全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学校开始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2006年,学校通过《沟通与合作》家校生联系手册,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
2.制度建设,从松散无序到规范有序
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普及,学校不断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具体有《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和职责》《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和工作目标》《禹越中学心理辅导员岗位职责》《禹越中学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制度》《禹越中学心理辅导室制度》《禹越中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禹越中学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禹越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等。实行制度化管理,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处于规范、有序、持续、良性的发展中。
3.课程建设,从“非我”到“自我”
多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就不能撇开“课程”,而要主动介入到课程中去。课程的核心,一是教育时间,二是教育内容。2007年之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时,基本上是用班会的课时,而班会课时的主人是班主任,心理辅导的时间没有保障。因此,我校自2008年起,将心理辅导课正式纳入课程序列排入日课表,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自己的课时。在教育内容方面,前六七年基本上也采取“拿来主义”。2006年开始,学校组织心理辅导骨干教师陆续编撰了三个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1)活动课程体系――《成长的脚步》,初一、初二、初三共三册。
(2)辅导课程体系――《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交往》、《青春健康》、《学会减压》等。
(3)家校课程体系――《沟通与合作》家校生联系手册、《给家长的短信》、《家长读本》。此外,学校还向部分家长赠送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明读本――《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成效
1.心理健康教育催生了新的办学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的一步步发展,不仅仅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优化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干群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校内部氛围和外部环境日趋和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在不断升华着:2004年,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办学理念。2006年,进一步丰富了办学理念,提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2007年,高桥中学和徐家庄中学合并成为禹越中学,学校领导经过酝酿讨论,提出了“和谐、创新”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又涵盖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其中,继承了2006年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远景目标为“打造浙江省农村名优学校”,近期目标就是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心理健康教育培植了新的教师群体
我校从骨干教师培养入手,落实专人,鼓励教师参加包括学历教育在内的系列进修;第二是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第三是关注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对于后者,我们主要采取校本培训和督促参加自考的措施,争取2010学年班主任全部持证上岗,全校专任教师基本自考合格。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了由校长亲自领导,以心理辅导教师为第一梯队,班主任为第二梯队,全体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整个团队中,已经有7人持证(A证1人,B证1人,C证5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9.5%;已经自考合格31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2%,两者合计达到51.5%。
尤其是大批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自身的人格结构,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乃至生活习惯,使我校涌现出一批乐观、向上、阳光的教师。
3.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新的课程形态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已近十年,我们不离不弃相携而行,一直坚持到今天。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与文化课、技能课一样进入我校的课程序列,排进了学校的日课表。而进入日课表的只是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的一部分,从这一部分开始,我校一直在探索一个全方位展开的模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全”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图示:
4. 心理健康教育孕育了新的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她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摇摇摆摆一路走来,慢慢成长,渐渐成熟。我们由陌生而认识她,由认识而接纳她,由接纳而理解她,今天,老师们已经习惯她了,学生们已经喜欢她了,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孕育出来。
学校管理文化图示:
学校行为文化:
行为理念:从心开始
行为口号:健心健意
行为方向:发展从心育开始,成功从育心起步。
5.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她像一棵小苗,需要时时呵护。十年来,我们用心培植,为之付出了许多,但犹如“十年树木”,我们也得到了回报。这几年来,学校一年一个台阶,由“湖州市一级初中”到“浙江省示范初中”,再到“湖州市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在每一次创建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总是我校的一个闪光点,被肯定、被好评,可以说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对我校发展的回报。因为我们已经深深体验到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管理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