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科 五年制 课程内容 职业化

[作者简介]杜凤岗(1968- ),男,河北泊头人,河北泊头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教育管理和学前教育;安惠敏(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泊头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河北 泊头 06215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47-02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关键在于严格幼儿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和考核机制,深化幼儿教师的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这要求幼儿师范类院校要针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作为我国一线幼儿教师培养主要渠道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要紧紧围绕课程这一学校教育的核心,努力使课程系统中的各个因素都能发挥职业教育功能,其中,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建设是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现行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是由过去中等和高等幼儿师范教育的课程叠加而成,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门类众多,容量过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进行专科层次的教育。为了弥补学生高中文化的缺失,学校开设了大量的文化补偿和专科通识教育类学科;为了塑造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的理念、技能、实践能力,开设了众多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类学科。虽然这种内容结构适应了幼儿教师“通才”教育的特殊性,但也造成了学科林立、内容繁杂、总量过大的问题。

(二)结构不合理,系统不科学

现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的内容体系采用必修课唯一、课堂教学主体、显性课程主导的形式,缺乏必要的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忽视学生的选择和个性;文化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主要移植于高中和专科的课程内容,采用分科设置课程,体系庞大,挤压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开设空间;课程内容系统忽视横向的通联关系和纵向的领属关系,学科各自为战,内容彼此阻隔、互不贯通,没有达成一致的职业教育价值指向,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和“渐进式”梯度结构。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淡化了职业教育的“色彩”,难以形成课程系统的整体教育合力,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三)内容陈旧,定位不准确

现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课程内容主要移植于过去中等和高等幼儿师范教育,未建立起具有“五年制”特色的教材体系,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学科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不统一, “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原理阐发、轻案例和实际运用”等问题严重,不利于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建设框架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不同于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学前教育本科,它主要是面向幼儿园教育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这种特定的人才规格定位决定其课程内容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因此,其课程内容的构建必须确立“实践能力本位”的思想,采用职业教育的理念,讲求“工学结合”和与未来岗位的对接,打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特色;必须适应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注重专业文化、理念、态度和专业技能能力的培养,打造课程内容的专业教育特色;必须考虑学前教育专业“通才教育”的特殊要求,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和基础性,打造全面教育特色;必须体现其高等师范教育的属性,做到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两结合”,坚持学生人文和专业素质“双培养”,围绕着“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建设,打造素质教育特色。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在满足“ 广泛、必需、够用”的基础上,突出工具性和基础性;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以职业素养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理念化和实践性;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以幼教岗位实际需求为指向,突出语言、艺体、保育教育等职业核心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进行全面启蒙教育的要求,构建“文化奠基、理念引领、应用为本、技能先行”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基于上述认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职业化建设的框架应包括文化基础与应用课程、专业技能与应用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三个课程板块,各板块由相互贯通学科集群组成,采用“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活动课程并存”的课程设置形式。

(一)文化基础与应用课程内容板块

此板块由三个学科集群构成。首先,需要对现行课程中的文化补偿和专科通识类课程内容进行压缩整合,由分科设课转化为综合学科设置,为专业课程开设预留更大的空间。其次,对文化学科内容进行专业化改造,嵌入职业教育功能,文化基础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并行开设,以发挥其文化奠基和专业教育的双重功能。

1.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集群。把高中文化补偿课程中人文类学科(历史、地理、政治等)和专科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思政类学科以及其他门类社科类知识压缩整合,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综合为“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相互融合,横向贯通,并行开设,实现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在学前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集群。把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整合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与“幼儿园科学、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并行开设。

3.学生成长指导学科集群。把幼儿教师礼仪、就业指导、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职业道德与认识、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习方法指导、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成长指导”学科,缩减周课时,拉长学程,伴随并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以上三个学科集群均为必修课程,应在后两年学程中适当添加文化选修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以及国学、文学名篇阅读等,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专业技能与应用课程内容板块

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是实用型幼儿教师的重要标志,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课程是核心课程。此板块构建要遵循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讲求内容的系统性和相对独立性,必须提供技能训练的程序和原理性知识,必须与相应的教育方法学科内容结合,使学生明确每项技能“怎样做”“为何做”“怎样用”;要根据幼儿教师职业的需要,把语言、艺术、教育教学技能等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把综合教育技能渗透到一般专业技能训练中。本板块主要由六个学科集群组成:

1.汉语言学科集群。“文选与写作”“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幼儿文学” “听话与说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辅导”“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语言文学基础与应用主干学科依次全程开设。其中“文选与写作”放在在一、二年级,“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放在三年级,“幼儿文学”放在四年级,“听话与说话”放在前三个年级,“普通话等级证书辅导”放在四年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放在五年级。同时,把“朗读、讲故事”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全程开设,使之形成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为主线的语言课程系统。

2.外国语学科集群。与上同理,本集群由“实用外语语法与语音”“外语基础”“外语阅读”“外语口语与听力训练”“少儿外语教学法”等主干学科组成。其中一年级开设实用外语语法与语音,二、三年级开设外语基础课,四年级开设外语阅读,五年级开设少儿外语教学法,口语与听力训练课全程开设,以突出外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3.音乐学科集群。围绕着幼师生音乐素质综合性要求和音乐素质生成的规律,音乐课程内容应由音乐理论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逐步过渡到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应用。开课的顺序大致为:一年级开设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形体与舞蹈基训;二年级开设声乐基训、和声与键盘、现代舞蹈;三年级开设歌曲演唱(儿童和美声、民族、通俗歌曲)、键盘器乐弹奏与合奏、民族与国外舞蹈;四年级开设童声合唱与指挥、键盘即兴伴奏、少儿舞蹈与创编,五年级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欣赏、小器乐演奏、非键盘乐器演奏、音乐编导、播音主持、晚会组织等作为音乐选修拓展课程。

4.美术学科集群。一年级开设美术基础(素描、水粉、速写)、书法;二年级开设图案、国画;三年级开设简笔画创作、手工制作;四年级开设手工美学与美术欣赏、幼儿园环境设计;五年级开设美术教学法。把摄影摄像、舞台设计、手工染绘、形象设计、服装设计课程作为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广度。

5.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集群。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应把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应用对接起来,在前四个年级依次开设计算机操作基础、课件制作、电脑美术、电脑音乐制作等学科。

6.体育学科集群。体育舞蹈、韵律操、体育游戏、器械类活动、幼儿园体育教学法等课程与大学生体育教育内容并行开设,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服务幼教职业的双向目标。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板块

学前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基础、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幼儿园课程、家庭教育学、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主干学科;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含教育见实习、教育调查、教育模拟实践等活动类型。

塑造学生先进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是本集群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岗位实践能力形成的前提是理论学科教学与专业实践活动的高度融合,要将两个类别的学习内容穿行,紧密结合。具体做法是: 学前心理学与幼儿心理观察测量、幼儿心理健康调查等实践活动穿插,幼儿卫生保健基础与卫生保健见实习活动穿插,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园教育见实习、幼儿教育调查、幼儿园参观等实践活动穿插,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学见实习、游戏见实习、模拟实践等活动穿插,幼儿园管理与幼儿园或班级管理见实习活动穿插,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定岗见实习结合,家庭教育学与家庭教育观察调查活动结合。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课程更加紧密地结合,应大力开发校园合作课程、幼儿园特色教育课程、幼儿教育实践模拟课程、学前教育时事以及与职业资格证书匹配的教育训练课程。同时,应适当开设中外学前教育史、教育统计与测量、当代幼教改革与实践等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邵长媛.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5(5).

[2]戴军.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杨丽华.建构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课程体系的思考[J].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报,2011(2).

[4]张富洪.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层级课程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导刊,2009(12).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足球;团队意识;培养

前言

足球运动的关键不但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娴熟的技术,更为主要的是有团队意识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意识,那么可以肯定的说不是一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对于现在中国来说,培养青少年足球意识,是最为主要的从中国对参加的各各大型比赛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技术都不差,为什么每次比赛就打不出良好的成绩呢,关键在于团队意识上,培养青少年足球意识是个关键而又必须的一项,也是球员成长的重要条件,足球一时的提高标示着足球运动的发展。

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为什么要加强意识培养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当知道什么意识。根据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人的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自觉的心理活动。”那么我们足球训练中的意识即可理解为:“根据足球比赛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战术手段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是运动员在进行技术、战术活动时自觉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说意识是一个运动员的灵魂。意识的强弱是衡量一个运动员、一个运动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青少年足球意识培养的问题提出

足球意识是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头脑对球场各种情况思想反应,并支配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的思维活动[1]。是影响足球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足球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渗透,因而在少儿足球运动中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促使少儿形成足球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足球意识的培养是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2.1研究目的和意义

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素质。通过对足球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战术水平,充分了解足球运动的本质和特点,并且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足球意识对提高比赛质量、执行教练员意图、争取比赛的主动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切行动离不开意识,必须与正确、敏捷的意识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取得好成绩。所以,运动员的足球意识直接关系到个人水平的发挥,比赛的成败。足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足球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

2.2用比赛培养和提高意识

经常地参加比赛,是培养和提高意识的重要手段。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同歇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训练的效果。基本的运动意的培养可通过训练,而特殊的战术意识则要靠比翻实践来提高。应当将训练与比赛实际结合起来,比赛作为训练内容的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叶着一定要参加许许多多的大型正式比赛来提高队员的战术意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可以根振大型正式比赛的要求来组织模拟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应当弄清所进行的模拟比赛与大型正式比赛对队员心理影响的差距,如场外噪声的干扰、对抗的激烈程度、队员对模拟比赛在思想上是否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等等,采取各种手段,以弥补和尽量缩小这些差距,以便使自己的队员的意识水平能够胜任任何大型的正式比赛。

三、足球意识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3.1. 意识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上面详细说明了意识的含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谈了意识在足球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下面再从理论的角度来阐述一下意识在足球技、战术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从生理学观点来看,意识是以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的,为神经系统活动的表现,是在训练与比赛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运动实践。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对客观现实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注意培养运动员意识,这对于提高其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战术水平以及加快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掌握和运动员的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足球技术训练中应当加强对运动员意识的培养。

3.2.影响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各种因素

比赛中运动员所做的每个动作都受到足球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种原因。主观因素:是指运动员的专业水平、文化素质和意识品质、技、战术能力、性格、神经类型等。客观因素:是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同队队员的整体水平、训练的场地、器材、训练的时间、内容、运动队整队的氛围等

四、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的方法及对策

4.1.丰富足球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与智力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基本途径:

丰富运动员的足球理论知识形成特殊的知识结构也是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缺少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足球意识的培养就断了“源”。为了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较系统地懂得比赛的基本规律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就要不断丰富运动员的知识只有提高足球理论知识的深广度意识的产生和培养才有可能。应该让青少年队员学习心理学、生理学、力学等基础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4.2.加强意志品质培养和足球基本技术学习,培养技术的运用意识

足球进攻要主动出击并使进攻带有声东击西的隐蔽性、快慢多变的节奏性、虚实相生的突然性、 势如破竹的攻击性要在同伴的协同配合中达到单兵作战的能力。比赛中运动员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念意志要坚定行动要果敢无论打顺风球还是逆风球都要胜不骄败不馁,要沉着冷静。要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控制局势争取比赛的主动权。

4.3.培养战术思维、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与提高足球意识的重要手段――《强化训练》

根据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学说通过强化训练可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达到自动化程度后意识即可提高。如“下切”接传球的强化训练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其迎接球意识自然也会提高。因此采取必要的强化训练可以提高足球意识的培养。

教练员不但要主动引导队员领会和明确战术意图全面贯彻战术意图还应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确定应变的战术。这种战术思维和实际能力主要通过观摩和实践来培养。战术思维不能只在练习中使用应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增加临场经验。攻防训练是提高基本技术运用应变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无论教练员水平有多高考虑得多细也不可能把比赛中千变万化的情况包罗进去只有不断通过的比赛进行总结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总之,技术训练的意识表现为行为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而技术运用的综合即为战术意识针对我们国家足球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强调加强对运动员特别对青少年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只有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水平,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富有创造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训练的意识表现为行动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而技术运用的综合即为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则表现为临场的观察力、判断力,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此三者是评定足球运动员意识水平高低的标准,前两者是后者的基础,并从后者中具体的体现出来 。足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程,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对足球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应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在训练比赛中对他们严格要求,准确、合理地使用技术,不断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水平,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富有创造性,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3

鄢雪峰

(福州三牧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新课程要求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英语,而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数量较大的英语学困生队伍。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于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

(一)学生的原因 

学英语低龄化,这些学童纯粹为了好玩,他们认为好玩就学,不好玩就不学;父母所逼,对英语一开始就没好感,初学时没有打好基础,到了初中也许为了考试不得不学,此时想学也不容易了;部分学生学习不得法,过于依赖他人,多由家长陪读,但到了初中,随着难度的加大和青春期的叛逆,家长无法教,或是小孩无法接受家长的陪读。小升初又是个转折,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从心就此放弃。

(二)教师原因 

学英语的低龄化并没有催生大量专业的少儿英语教师,有些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设英语课程,但少儿英语教师的师资并没能及时跟上,于是只好由各科任教师代上英语课。仅有部分小学有个别专业英语教师,但要负责全校英语教学,工作量大,疲于应付。上课无趣味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英语就对英语没了兴趣。

(三)家长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交流,家长很清楚地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于是基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家长过于重视英语的学习,甚至唯分数论,进行强迫教育,家长们把小孩送入各级各类英语学习班,以送入学习班为安慰,甚至以在学习班中取得高分为荣。而部分培训班掌握了家长的这一心理,让小孩考试分数都很高,让家长高兴。而忽略了学习兴趣培养。相反部分家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或是小学学不学英语没关系,初中才考,初中再学,更甚者根据自身经验,英语只要从初中开始学即可。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上英语培训机构多、杂、乱,它们大部分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不管师资如何,更不在乎学生的学习,甚至一味给学生评高分来博取家长的青睐。此外社会还存在有消极因素,特别是爆发户的“榜样”作用是很大的。这些学困生看到自己的父母或亲戚没有多少的文化却能挣很多的钱,于是就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特点 

上课走神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目光呆滞,压根就不知老师讲到哪,而且害怕被提问,或是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其他同学。其次,这些学生上课不开口,被提问时或是跟读、齐声读都不开口。再者,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背单词,不学语法,不关心英语成绩。只能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抄袭作业等,而且他们自卑,面对成绩觉得无地自容,甚至拒绝参加考试。

三、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不需要太多的智力因素。但现代语言习得理论启示我们:对于已掌握了某一门语言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词汇和语义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和语义知识的影响;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母语中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必然会以种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新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的习得。英语与汉语之间在语音语调、语法、句式、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因而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所以英语学科的特点使得英语学困生比其它科目的学困生更易形成,队伍也更加庞大,转化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一)思想指导

热爱学生,不歧视每一位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交朋友,真诚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一点是学困生转化切入点。学困生的成绩暂时落后,他们就会把多余的精力放在处理同学关系上,拉帮结派,讲哥们义气等。要想转化这些学生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也需要和他们讲哥们义气,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他们的内部,深入他们的内心,用爱感化他们。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真实交际和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让擅长画画的学生自制或自备教具 ,如单词卡,自画一些实物,学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单词fridge,desk,chair,pen…句子如I don’t like it. I hope so. Let me try.等简单易懂。注重实用性,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如可以让喜欢运动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从有关运动的词汇入手,让喜欢梳妆打扮的女生,从相关的词汇入手。

(三)营造学习氛围

三四个相同水平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辅导,避免一对一的辅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起点相同,有一定的竞争氛围。在竞争中才能尽快看到成功,而学习的成功,马上就能让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就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引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效果要好得多.

(四)狠抓细节进行学习习惯指导

课前预习,每天上课前先检查后再上课,未进行课前预习的,及时督促预习后再听课。课上让其集中注意力,教会学生进行语言暗示,当自知上课走神时,自己对自己小声进行语言暗示,让自己回到课堂。尽可能把简单问题的回答权给这些学困生,这样不但能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上课,还能让他们找回自信。课上记笔记,每节课后都要求检查笔记,未记清楚的要求下课及时补上。课后作业更要严格要求,不得抄袭,适当抽空辅导。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并让其马上订正。

(五)学习方法指导

英语学困生往往已经浪费了一段较长的时间,积累较多的缺漏。同时这些学困生在短时间内若看不到成效,会很快泄气,重新放弃。因此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1、制定目标与计划。英语学困生不宜马上制定长远计划,长远计划必须在完成几个近期计划的之后再制定。首先是制定日与周目标与计划,比如第一周每天背5个单词,5个简单的句子。每天课前听课文朗读磁带5遍,课后跟读课文朗读磁带5遍,每节课上都必须把老师的把老师的榜书抄下。同时每天听写所背的单词、句子。第一星期的内容必须是不占用很多的时间,不需要动脑,而且必须很容易完成。第二周的目标与计划在的第一周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单词10个,句子10个,课前听磁带的同时跟读并适当阅读相关的资料。上课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做好笔记,课后听磁带的同时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第三周的目标要在前两周的基础上适当加些复习练习。然后制定月目标与计划,让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及时完成每日的内容。

2、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口读、耳听、眼看和手写。耳、口、眼、手同时并用,可以沟通大脑皮层各感官区之间的联系。注重通过视觉与听觉来学习英语,英语是语言,语言先是需要听,反复听,有意无意地听,使大脑对这些材料产生信息记忆,再通过视觉获得更佳的记忆效果。因没有语言的环境,大声诵读,反复诵读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及时复习显得很重要。制定一份复习计划。教师及时的听写和检查也使得他们及时复习。复习应有日复习,隔天复习,周复习,月复习。只有反复复习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选定入门材料。对于学困生来说入门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选材从易到难,立足教材,教材的编排本身就循序渐进,适当添加一些同程度的练习。首先从单词入手,词汇的积累为英语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掌握发音技巧,拼读规律。掌握构词法(转化、派生、词缀 合成等),结合生活中常用词汇,利用句子,来突破单词的记忆难关。还可通过一些词的拼读巧记单词,如family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六个词的首字母。Nocent (no 没有cent 一分钱)一分钱都没有,所以是清白的,这个词就是清白的意思。在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语法训练。特别是阅读理解的练习不但能对词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语法和语感都有一定帮助。阅读文选材以故事性为主,增加趣味性。其次,选定背默的句子,这些句子要有实用性且含有一定的语法或固定短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背默掌握单词、短语、语法。再者,对练习的选择,一定要有精、专、从易到难。比如代词专练,时态专练等。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的选择则务必从易到难,寻找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文章。

总之,面对英语学困生,英语教师要有耐心、恒心、信心帮助他们、辅导他们、及时适度合理的评价他们、让他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同龄人。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李云爱训练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03).

[3]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王玉梅小学英语单词教学方法多[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01).

[6]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4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进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此外,要加强同学生的课外交流,还要挤时间同家长联系,建立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情感教育的外部氛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驱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这种炽热的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馈,继而可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要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达到以情激情之目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必然是双向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着学生共同走进知识领域。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

情感转移即是“感人之所感”并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地理解、分析他人的情感。例如: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的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老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只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数学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课上每次做对一道题学生们都大声叫着“耶……”,有的还挥舞着小手做出“V”字形。看得出这种宣泄方式学生很在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成功,那热情决不亚于获得奥运冠军,于是我鼓励他们说:“正确的同学还可以再大声一点,如果全班都做对了老师和你们一起耶!”这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教学中改变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教师唯有更好地去识读他们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去共同享受成功、面对失败。他们在性情所至时得到一种认同恐怕比不温不火的表扬会更加有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和谐的情感体验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愉悦。

如设计“购物问题”:小红去春游准备了20元钱,商店里面包每只1元、可乐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4元。你能帮她一下,小红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学生甲:把20元钱要全部用完,多余的分给其他同学;学生乙:只买两只面包,自己可以准备水壶;学生丙:不买苹果,野外吃苹果不方便……可见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成功者。再如设计这样的题目:学校有一块正方形花圃,计划用花圃的二分之一种花,二分之一种草,你认为怎样安排比较美观?这些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解决,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天地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

1.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小实验,可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与优良品质,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与研究数学的方法。如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如进行数学竞赛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水平,又可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独创精神和开拓能力。

2.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批改方式多样化。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师 艺术教育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70-03

一、当前艺术教育发展的状况

(一)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

教育部2014年1月公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国家将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相关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为更好地落实要求,教育部还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包括(见表1)。

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提及:“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显而易见,今后义务教育阶段中,综合性艺术教育势必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基础艺术教育以音乐、美术书法课程为主,城区中小学配备有专职专业课程教师。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作为艺术素质的主要内容,是艺术素质测评的关键点,在整个艺术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教学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主要以音乐、美术、书法教师为主承担,艺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目的,贯穿在艺术教学全过程,在多种艺术形态中感染、熏陶、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形成高尚品格。随着《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全面开展,经调研,从中小学校得到的反馈意见是迫切需要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多面手”的艺术课程教师。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状况。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桂北地区为例,据调查了解,县城以下农村学校,基本无专职艺术(音乐、美术)老师,致使绝大部分农村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艺术课程,有少数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艺术课程,但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其教学效果也远未达到预期的设想。

二、高艺术教育专业建设依据

(一)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改革,是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量。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对艺术教育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桂北地区,它泛指以桂林为核心的广西北部地区,桂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主要居住着壮、苗、侗、瑶、回等少数民族,基础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成效“贫富不均”的现象,特别是基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匮乏,制约了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艺术学科的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规范性的适合基础艺术教育的师资。

(二)高师优化专业结构的需要。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是艺术学科建设的自然要求,是促进学科专业链进一步延伸、实现专业间互补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科做大做强的需求。艺术教育专业不仅具有独立的专业研究价值,且能进一步促进艺术教育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交叉、互补、提升,共同发展、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使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从而为区域文化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

(三)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随着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服务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桂北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桂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整个桂北地区各县市各级各类学校、文艺团体、文艺演出单位对艺术高素质人才急缺的状况。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部分毕业生就业后兼职从事基础美术教师、基础书法教师、基础音乐教师,基础舞蹈教师及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桂北地区艺术师资和群文工作人才匮乏的现状。因受专业的限制,在校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艺术教育进行系统、全方位的学习,出现学不致用、工学脱岗的情况,所学的一些音乐、美术、舞蹈、表演基础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明确高师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广西桂北为例,城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课堂,以音乐和美术课程为主,配备有专职专业课程教师。经过调研,广西桂北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实施“特岗计划”等举措,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现状是仍旧解决不了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的问题,构成许多课程成为紧缺薄弱学科课程,其中艺术(音乐、美术)课程因为师资配备不足情况尤甚,以致基层乡村中小学校几乎没有专业专职的艺术教师。桂林市教育局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评选市级“艺术示范特色校”并给予项目经费支持艺术活动的开展:方法是要求市属各中小学校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以社团的形式开展电脑绘画、少儿绘画、手工、书法、国画、合唱、群舞、体操等课内外艺术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每年举办艺术特长比赛如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书法与绘画比赛或集体项目(戏剧、戏曲、群舞、合唱)比赛,再加上随机抽查学生的课堂艺术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水平等,按照各项测评综合分排名作为市级“艺术示范特色校”评比的依据。因此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人才,具备艺术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基本功,掌握音乐、美术、书法教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高素质艺术教育工作者。合格基础艺术师资的培养,以培养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书法教师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应具备“画、奏、唱、跳、讲、编、写、演”八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成“站稳讲台、活跃舞台、多能一专”的职业能力。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需要兼容和整合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各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接受艺术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并通过艺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系统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艺术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在中小学、社会文化机构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格。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构架。如艺术素养类课程,包括钢琴基础、声乐基础、舞蹈基础、美术基础、艺术简史与作品赏析、戏剧基础、书法临习、色彩、国画基础;教育基础类课程,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类课程,包括 趣味手工、儿童画、学前艺术教育;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幼儿舞蹈赏析与创编、简笔画与手工制作、儿童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实践环节,包括创新创业、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合唱团、舞蹈团、地方民族民歌组合、地方民族器乐组合、语言艺术、少儿绘画及手工小组、书法小组、电脑绘画小组。

(三)建设先进的实训室、实践基地。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画、弹、唱、跳、编、写、演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通过专业实训室得以实现,比如中国画实训室、书法临摹实训室、舞蹈实训室、钢琴实训室、多功能声乐实训室、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实训室(未来教室)、数码钢琴实训室、电子琴实训室、MIDI实训室、综合演艺厅等。建设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展馆,如桂北民族歌舞艺术展廊、桂北非遗音乐文化展廊、美术展馆、岭南派“漓水古琴”师培养实训室、桂北少儿钢琴师资培养实训室等。具备先进设备的实训室为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场馆,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检测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是否达标需通过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完成,如校内、校外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顺利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质的教师队伍是高师教学工作中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关键因素。高师艺术教育专业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业务、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名师,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师教学梯队。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短期实践锻炼和技能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师考试认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官方举办的技能培训、专业进修,让教师在拥有“高校教师资格C”的同时,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从而提高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另外,学校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优秀科研团队、精品网络课程等形式,深入发挥资深、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业务能力提升等帮助,形成“传”“帮”“带”的教学管理团队。

(五)形成校地合作机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原则,指示职业教育应与终身学习对接,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制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参与联动的支持政策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此外,还明确政府将从经费和政策等各方面全力提供支持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这些都要求各高职高专深化校地合作机制,真正做到“引进来,走出去”。

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内涵式”发展,而“内涵式”发展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学校教学对高师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局限性,仅仅是“封闭”教学,通过学校教育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让学校教育延伸至社会教育;让封闭教育实现开放教育;让理论教育与艺术实践相统一;让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使高师艺术教育形成“请进来,走出去”的格局。例如,地方教育局、教科所举办的专题讲座,如小学音乐学科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小学美术学科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以及地方教育局、教科所举办的专项比赛,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等,都是学校组织学生“走出去”学习的绝好机会,是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良好平台。由此可以让学生了解且体会合格艺术教师所需具备的素养,实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学校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国家培训计划等,建立“请进来”的教学模式,把行业、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课堂中、项目专题讲座中,让在校培养的基础艺术师资和在职工作的基础艺术师资同时受益,将现有师资素质提升和未来输出师资质量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标本兼顾”的培养体系。

总之,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服务地方基础艺术教育为宗旨,紧密结合基础艺术教育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理论与实践中孜孜不断探索,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婷婷.高职高专音乐实践育人的调查研究[J].广西教育,2015(9)

[2]卢婷婷.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J].广西教育,2016(2)

[3]卢婷婷.关于艺术类专业考试“火热”现象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5(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师转型期特色化、应用性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62);2015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校地合作机制下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X A201605);2015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外舞蹈活动师资培训与再教育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JXA201606)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6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的师范职业教育,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也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与职责所在。在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探究、更新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实现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化奠定基础。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其师范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有了全新定位,其中体现教师素质核心的师范职业素质极其重要。师范职业素质蕴涵以教师职业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学技能、教学素质等,其能力提升是教师职业素质形成的根本手段与价值观体现,是搞好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师范教育为主的师范特色上,凸显其美术教育功能;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教师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应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性功能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基拙教育双边“对话’,活动,实施‘。双实”、“双比”、“双进”工程一是成立实践教学中心,把实践课教学与教育实习结合起来,让高师美术教育实践与基础教育实际切实融合;二是开展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学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成绩、比出差距,对“双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和补训。三是进行“中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活动,实施名师互聘、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边“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