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1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我国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财政审计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尤其在财政监督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下,给财政审计工作带去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就财政审计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做出了简要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决定了我国财政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取向。随着财政监督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基本完善,使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对财政监督的理解

对财政监督的理解存在着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经济运行全过程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孙家琪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概念辞典》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指的是通过财政收支管理活动对有关经济活动和各项事业进行的检查和督促。另一种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对财政监督的含义进行归纳,以顾超滨主编《财政监督概论》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指政府的财政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专门职能机构对国家财政管理对象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调查处理与建议反映活动。还有一种观点是从财政业务的角度来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李武好、韩精诚、刘红艺著的《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专门监督机构尤其是财政部门及其专门监督机构为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依法对财政性资金运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检查,处理与意见反馈的一种过程,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对财政审计的理解

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及财政部门组织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审计逐步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由收支审计并重转向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二是由主要审计中央本级支出转向中央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审计并重;三是财政审计范围已由传统的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税收和海关征管审计,扩展到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决算审计、转移支付审计、税收和海关收入审计、政府采购审计、财政绩效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逐步形成了“大财政审计”的概念。大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的扩展,也是财政审计的补充。

三、财政监督中对财政审计的监督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一整套重大改革。会计准则的重要作用不仅得到实践工作者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认可。与此同时,中国又全面地推进了新税制改革,税收的刚性通过立法途径得到了保证。新税制规定,当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与国家财经规章制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时。税收征管机关在征税时,应以国家财经规章制度的规定为准。这一规定对于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规范政府与企业的行为。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分配秩序有积极的作用。自实施财会制度和税制改革以来,理论界围绕税收原则的刚性内涵与会计准则的公允内涵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和逻辑来看。税收原则体系同会计准则体系是一致的,二者都应体现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运行的客观要求。但从某一特定的时期看,税收原则体系与会计原则体系又是有区别的。首先,税收原则由于阶级性要求可能会做出某种强制规定,

但会计准则体系的阶级性要求相对而言并不十分鲜明,审计的准则无疑应是以各项公认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其实我国早已有注册会计师与注册审计师合一之实。其次。财政监督有独立存在的实体一财政资金言,财政实体还应包括国有资本部分;而审计则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财政管理的目的应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而审计则只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审计的阶级性并不突出,国家统治的代表——各级政府需要审计,对于微观经济单位——公司、企业来说。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公司的内部审计功能。也是它们管理的重要职能。再者,财政监督包括人事监督和财经监督两方面内容,而审计监督只有财经监督之责,并无人事监督之权。从法律角度看,一级或上级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所依据的法律准绳也只能是由立法部门或财政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财经法规。我国现行的一级审计机关对同级财政的审计也只能在预算法等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当然在这里也可能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从长期来看,税收刚性原则不会脱离会计准则而孤立发展,税收在它的立法时,会不断地吸收会计准则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新东西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简言之,税收刚性既是立法的要求,也会体现会计准则演进中的精华。由于审计监督与财政监督在我们今后的财政活动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交叉,而且审计监督也有由政府内部监督模式往人大的独立审计模式过渡的趋势。探索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各自的内容、监督范围、监督手段、监督效率等也将会显得日益重要。

四、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都要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个目标努力推进。从内容上讲,公共财政体系包括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公共财政责权配置规则体系、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和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八个方面。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在2008年财税改革稳步,推进的基础上,2009年将大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由此可见,将对我国财政审计产生了深刻影响,财政审计面临着“五新”:一是面临着新的财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二是面临着要确定新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三是面临着要运用新的审计手段,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刻不容缓;四是面临着要确立新的审计的目标,更注重绩效审计;五是面临着要适应新的审计环境,要实行阳光审计。由此可见,在公共财政制度重构过程中,要解决制度缺陷,堵塞各方面的漏洞,不仅需要财政内部的检查监督,更重要的还要借助于财政审计的作用。通过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促进各项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魏长生,查勇.浅谈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5).

[2]徐佳.论转型经济时期公共财政监督体制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08,(12).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军事财务;监督;制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军事财务改革,使军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日益广泛,要建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优化制约手段,这就使财务监督显得越来越重要。实施财务监督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事实证明,有效地开展财务监督,对于维护财经法规、保证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规范财务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军事财务监督的基本理论界定

在现行体制下,三军联勤、后勤保障社会化,必须通过加强经费集中统管,对部门直接开支经费的预算情况和经费收支活动实施全方位的监督,而且随着预算编制改革、政府采购、集中支付等制度改革,扩展财务监督范围,使财务监督从“静态”转化为“动态”,已是势在必行。军事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经费预算执行、资金运行和资金安全三个方面。一是监督预算的执行。实行预算改革,目的是细化预算内容,强化预算和监督职能,优化军费投向投量,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经费预算反映部门经费总量,经费分配形式和任务的项目及总规模,监督预算执行是切实增强预算宏观调控能力,规范预算管理的重要程序。二是监督资金的运行。资金运行反映着部门经费预算执行的运动轨迹。监督资金运行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保证。集中管理资金,监督部门资金活动,防止资金分散、管理弱化、使用无序的现象发生。三是监督资金的安全。这是监督管理的重点。加强资金帐户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十不准”,监督资金存储动作程序,确保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现阶段,从经济领域监督这一概念范畴来看,存在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等诸多形式的监督行为,如何正确、充分、有效地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作用,为之找到合理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界定和分清财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异同。一是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军事审计监督是由军事专职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监督,是对财务监督的再监督。二者虽然都是对军事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查和监督,都是为了使国家和军事的财经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执行,以获取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目的相同,目标一致,但也有明显的不同和区别。但审计部门作为“职业选手”,相对处于超脱的地位,具有经济监督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等特点,在监督主体、监督机制、监督范围上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防止和互相“代劳”,把两种监督合二为一的倾向,又要防止和克服互相推诿,各唱各的“戏”,把两种监督对立起来的倾向。要加强联系,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注重协调,各有侧重。二是财务监督与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在军事内部主要是以财经纪律检查的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各级纪委对党内监督和党风党纪教育时,对军事财务工作进行的一项监督行为。法律监督偏重于一种事后监督,往往一至二年组织实施一次,在权威性上,它高于财务监督和财务监督,并对财务监督与财务监督实施再监督,督促党员和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秉公办事,防止违法乱纪,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发生;在针对性上,法律监督往往针对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清理查处,必要时还要立案交司法部门。

二、当前军事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流于形式,监控职能弱化。主要突出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长官意志干扰财务监督,受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思维影响,有些单位领导不仅不支持日常财务监督工作,相反,“只手遮天”置财务标准制度于不顾,带头做出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来,由于编制体制和制约机制的先天不足,碍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财务人员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内部监督形如虚设。二是财务人员能力不够,尤其是一些小、散、远单位,财务人员大多半途出家,业务技能低下,理论功底单薄,正常财务工作已经相当吃力,不会监督、不善监督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法规制度涵盖面不够,立法往往滞后于监督需要,财务管理上出了问题才想到立法去规范和制约,致使面对市场经济或者军事改革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财务监督往往无充分法律和标准依据,容易出现“真空”和无以下手的现象。

2.方法流于形式,监督手段单一。财务监督方法包括思想方法与技术方法,在思想方法上,有的财务人员仅从个人喜好出发,凭主观意志决断,没有坚持以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和走群众路线等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在技术方法上,对审核法、分析法、验证法、考核法等方法,财会人员仅凭个人意愿各取所需,缺乏一套规范的、程序化的监督流程来实施财务监督,现在大多数单位和个人所采取的监督方法可以说只是一种经验式监督,“一支笔、一把算盘、一本账”的监督方法仍然在唱主角,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是很高。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进入一体化时代,会计工作在该形势的影响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投资战略决策的成败,以及经营管理能否健康稳步的推进,是实现企业及社会各方利益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危害着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及经营效益,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健康可持续性,因此,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规制力度疲软

当前我国在会计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定及行为规范上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化,会计工作也日益的复杂,涉及的范围也极为广泛,计量方式也有待转变。然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是在现象产生以后才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规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及规范指导性受到了质疑,严重导致很多"钻法律空子"的现象发生,假账虚账泛滥,而无法律依据给予相应的惩罚。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新会计标准的基础上,对会计相关标准内容进行细化,比如2014年将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相区别,规范了计量标准,拓展了会计标准的适用性,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实际造作过程中如何解决历史成本计量法与权益计量法的冲突问题等。在计量与适用范围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计量方法的不科学及不准确性,很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1]。另外,适用范围及功能的不够精准细化,也很容易造成在进行会计信息整合时出现误导和漏洞。法律、法规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健康运转的最主要规制因素,是引导会计信息走向的关键,有力的法律保障是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及透明性的关键环节。

2.缺少专业的高素质会计财务人员,企业缺少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观念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很大程度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及职业道德行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越高,技术能力越强,会计信息就越是真实可靠。然而,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缺少相关的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不能有效的履行责任,而且很多企业不注重多会计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企业往往看重会计人员的稳定性,不会轻易任用新的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财务的稳定,但是也给会计工作的革新发展"关上了一道门",专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匮乏,是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老员工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财务相关方面的工作,往往缺少对先进计量、报表方法的引用,更没有财务风险意识,只是硬性地反映数字,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另外,很对企业缺少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观念,及时进行披露也只是进行对自己看似"有利"的部分,对于相对"不好"的方面则进行"规避"和"隐瞒"。甚至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强制财务人员做假账和虚账,并将其引入奖惩机制,迫使会计人员进行信息作假,打消了财务人员保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监管机制,导致监督不利,造成信息失真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监管这方面是缺失的。当前,对于财务的主要机构是审计机关部门。一是,我国当前的审计体系尚不成熟,还不能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网络及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审计监管力度不足,无法满足当前的审计需要。国家及地方审计部门由于独立与企事业单位之外,很难深入内部真正的做到有效监督,审计工作往往由于多方面原因收不到实效。二是,企事业单位缺少审计观念,没有完善的审计机制,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审计部门及人员,即使有相关的机构也是迫于形势而为之,形同虚设。监管机制的疲软,导致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不利于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三是,很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基本知识不甚了解,不清楚财会制度与法律标准,疏于管理和监督,缺少内部控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控制,甚至部分负责人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指使、授意财务人员进行不真信息的,利用虚假的账面信息逃避责任、获取短期收益。四是,企事业单位没有将会计信息披露及失真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考核纳入企业整体收益范围内,收益多则会计人员的绩效就高,这种企业效益式的绩效标准对于其他部门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基于财会人员则有失合理性,此种绩效方式很容易导致财务部门报假账以获取高绩效奖励[3]。而且,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不作评价和奖惩,降低了财会人员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4.企事业单位诚信机制的缺失

当前,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诚信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导致社会"造假"现象频发,造成很多会计人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误将早已失真的经营活动信息数据,视为真实可靠的信息源加以应用,并按正常的会计核算方法给予整理和披露,只是这些失真的数据信息成为一种被异化了的会计信息流行开来,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当然,会计人员本身也存在着对会计信息的主动异化行为。这主要受社会诚信机制缺失及专业化分工所影响,当整个社会"造假"占统治地位时,许多会计人员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璀璨而异化会计劳动、异化会计信息。社会关系的异化造就了会计失真的又一土壤。

三、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对策思考

1.健全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制体系,从法律层面加大对会计失真现象的规制力度。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的特点与现状,引入国际会计惯例,创新会计标准体系,保证法律的实效性与权威性。拓宽并细化会计标准体系,保证会计法律、法规的普遍适用性,建立法律标准前置机制,设置具有相对超前的标准体系,提高法律标准的引导能力和控制力度,减少法律漏洞,保证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对故意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惩罚条款,建立引咎责任机制,对财会人员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单位负责人也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打造高素质专业性会计团队,引入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高素质专业性的会计团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各管性的重要基石,企事业单位应不断引入高素质专业人才,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会计信息的整合与计量,同时,加强对老员工的技术与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信息计量与披露的能力,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而且,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入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一是,对于政府而言,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建立审计监督网络及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管,强化监管力度,与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管联动效应,提高审计能力和实效性。二是,企事业单位引入审计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真正发挥企业"防火墙"作用,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漏洞,提出解决方案,保证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促进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三是,转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披露的思想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四是,将会计信息披露纳入绩效考核机制,提高财会人员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4.引入诚信机制,规范财务行为

在会计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引入诚信机制,从思想意识形态上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倡诚信精神,同过奖惩、教育、培训及行为效益将诚信精神内化为员工自身的行为意识,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修养,鼓励员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勇于披露不良信息,规范财务行为,保证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府应加大会计体系整改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制,规范经济行为。企事业单位应转变思想观念,引入诚信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促进经营活动的长效运转。

参考文献:

[1]福.会计信息失真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2:148-149.

[2]李云东.分析供求关系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223.

[3]刘明月.会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及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

29:93.

[4]崔连D.浅析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解决办法[J].经营管理者,2014,

29:53.

[5]刘虹.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会计舞弊;原因;防范

 

 

一、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客观性,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可以验证。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严重背离了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2、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3、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 

4、真账假算。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这是会计造假的常见和多发现象。它主要是以调节企业盈亏为目的,人为增减当期不应增减的成本费用,如把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其他应付款等作为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5、设内外两套账。就是指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主要指一些企业设内外两套账,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区别。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少交税收;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打肿脸充胖子,为贷款创造方便。 

 

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1、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2、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一现象需要健全《会计法》等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舞弊的法律漏洞。

3、利益驱动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有的企业为了通过公司上市、向银行借贷等手段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饰财务经营业绩来达到相关的规定;还有的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抬高股价,通过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关利益群体获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利润连年下滑,为了避免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或停牌的处罚,不得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它们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荣誉与晋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来编制财务报表。这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

三、会计舞弊的防范 

 

1、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尽管这些法规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目前,问题的关键是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很多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行业迫切要求各单位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畅运行的基础,是企业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虽然他们也要服从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但对于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会计管理部门可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4、加强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审计;韩国农村审计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0%左右的国家,农村是国家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的基石,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深入,农村审计工作也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同属东亚的韩国农村审计,挖掘其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韩国农村审计监查

韩国农村审计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构成。目前主要主要负责对农、林、牧、副、渔产品等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进出口等的监查工作。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及投资的效益。其农村审计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投资效益、审计财务收支情况等等,审计的方法主要通过查账和社会调查实现,监查效益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根据监查政府投入农业资金数额的使用情况,是否用于政府规定的必须投入的项目上;另外,还负责监查农产品价格、农村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农村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利益情况等多个方面。农村审计监查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一般监查和特殊监查。一般监查主要是针对各个部门行业财政预算情况及政府投入资金数额的使用状况进行审计监查,年限一般为每年一次;而特殊监查主要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重点部门展开审计监查。如对于农林、副产品、渔业等流通市场政府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查时。在监查工作中,被监查单位和相关部门的经济活动及其责任人的行为同样也受到监查人员的监查。

在监查工作中,监查人员还到被监查部门或单位进行会计查账或者暗访等其他活动,一旦发现被监查的责任人有问题,视情况可以对被监查的责任人实行24小时以内的拘留、询问等。

二、我国农村审计情况分析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状况目前比较严峻,20世纪90年代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在国家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得以确立和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起步晚,大规模的农村审计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且全国三十多个省区的农村状况不均衡,国家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缺位,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只有一些地方性的规章制度,因此法制建设很不健全,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滞后的重要原因。此外,审计操作不规范,各地区农村经济审计业务各行其是,与农业有关的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不够重视,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多。

三、中韩两国农村审计对照参鉴

第一,农业资金审计。在农业投入方面中国的农业资金审计和韩国有些区别,中国审计和韩国相似处是以农业贷款为主,但是中国除了农业贷款为主外还包括对农业财政拨款、农业专项资金贷款、拨款进行审计,而韩国仅仅通过农业专项贷款资金数额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二,农村审计的范围。从审计的范围来看,韩国主要是通过对使用国家投入贷款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相关的审计。而中国的审计主要是在农村国有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农业贷款、拨款等进行审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

第三,审计结果的处理方式。韩国审计部门监查结果的处分方式有:身份处分、财政处分和行政处分。其中身份处分是指告发、警告、惩戒、职位解除、人事措施。财政处分指变相、退赔、回收、附加征收、追加支付、减额等等,行政处分指施政、通报、改选等。韩国农村审计监查不但对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查,而且还有包括罚款、查封、决定移送、收缴违规违法资金、决定暂缓拨款、停止拨款等在内的行政处理处罚权,同时在审计执法过程中,还包括将处理问题与追究个人责任相结合,对其当事人进行处罚的同时还对与当事人相关的机关和上级主管负责人等追究其相应责任。一般在监查中对查出问题的责任人查处力度较大。往往将其送交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法律机关加以查处。韩国农村监查审计的这种行政执法性使韩国的国家审计权也具有行政执法和经济监督的特性。 转贴于

第四,农村审计监督。目前,韩国农村审计已经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如韩国政府为了新村运动的实效,制定出了村民监督制度、奖罚分明的新村建设考核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审计人员公务员管理等一系列科学的农村建设管理理制度,并以年为期限,监查院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从以上的方面进行严格的实绩考核评定,并对评定的实绩结果进行奖励、惩罚,或是晋升转任的主要依据,韩国目前这种规范化的农村审计监查管理极大的督促、监查公务员,以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自1992年以来,韩国审计监查院对监察对象的各种统计资料、基本现状资料、研究报告书等进行了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并派出机动监察小组进行工作,之后对其工作量进行评价,实行制度化、等次化管理,通过这下方法使韩国监查的有效性和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以于农村审计监督,应根据国情,参考借鉴韩国的监督制度与措施。

四、结束语

通过借鉴韩国农村审计的经验与我国农村审计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并从职能、主体、范围、现有的基础、处理形式等方面提出了韩国农村审计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韩国农村历史文化、经济起点与我国较为相似,适当借鉴韩国农村农村审计的制度、法规和操作机制,应用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可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审计工作、审计事业少走弯路,加快提高。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企业会计 会计监督 建议

1引言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引起的资金运动,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随着社会上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完善企业监督,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深远意义。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控制和监督,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由于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二发生的会计舞弊案件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本文结合企业会计监督现状,谈谈对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对有关企业会计监督建议进行探讨。

2目前企业监督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程度不强,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国家审计重点的倾斜,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只能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但近年来,一些单位管理者为了局部和个人利益,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甚至出现了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监督不力,助长了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发展势头,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2)内部监督、惩罚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有的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很多企业的实际执行过程也常常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内部监督弱化和缺失,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对于会计监督的各个环节的相关责任,多数企业没有严格的落实,就出现了出现问题无人负责或者各自逃避的现象。

3)外界社会监督力量落实不够。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银行、财政、审计、税务等均是《会计法》的监管执法部门,但各部门的执法依据和监督目标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部门对会计信息的检查与审核是为了完成各自监督目标,造成对单位会计监督容易出现多头监管、多部门同时干预,甚至存在重复和冲突,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反而造成监督没有落到实处。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社会监督不到位的现象,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必然会迎合委托人,满足其不合理要求,在办理会计报表审计、验资、破产清算等审计业务时出具了不恰当的验资和审计报告,制造某些虚假的信息,致使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严重地阻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4)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待加强。

会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以及其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等等原因,使得会计监督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

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不会改变内部控制控制的总体目标,只是在各项控制活动和具体目标上有所拓展。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不仅在于有形的价值增加,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增加也应成为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方面,为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财务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报告,而增加了会计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内容,信息披露类型的增加正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拓展要求的回应。在信息化条件下,遵循相关法令仍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与以往比较,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要遵循的法令更加广泛,既包括经济领域又包括信息领域的法令。

3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对策

1)加强政府督察力度,制定会计监督实施细则。

作为《会计法》中确定的监管执法部门:银行、财政、审计、税务等应该认真执行各自的职责,采取多个部门联合执法,不给违法分子钻空挡的机会。另外,在颁布新的《会计法》的基础之上,应拟出《会计法》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2)加强会计监督体制改革,发挥会计师真正职能。

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是解决目前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改革和完善会计监督管理体制是会计。

监督工作与时俱进的实际体现。首先是组织体制改革,提高会计管理部门组织地位和管理职能。从根本上制止行政长官及企业领导者授意、指使会计人员捏造会计信息的违法违纪行为,以最终堵塞、权钱交易的信息漏洞。其次,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组织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受制于行政管理之内,真正形成居高临下的具有威慑力的审计监督权力。再次,改革会计人员管理,建立“会计行为管理中心”,把会计人员纳入行业管理轨道,并自觉接受行为自律组织的约束,主动服从行业管理。最后,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经济中独立、公正的中介组织的地位,使注册会计师协会真正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管单位,并发挥其真正职能作用。

3)相关责任具体到人,加强具体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很多时候,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就出现了平时一件事情多人管,各自都想获得利益,然而事故发生之后又各自逃避责任,无法将责任具体归结为某个人身上,所以,在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把具体责任确定到人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同时,还需要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对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加强查处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

作为会计执法部门,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带头维护法律的尊严,对违法行为一定严查不贷,依法办事,决不能姑息迁就,“法外开恩”,一说了之。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法力度,加重违法、违纪成本,增加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真正使造假者罚得起,赔不起。不仅要处罚违法违规企业、单位,同时对企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有关人员及有关会计师事务所也应承担连带责任,真正触及造假者的痛处。还要加强新闻媒体对违法违规单位的曝光和对守法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

5)培养企业会计从业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2、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3、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重视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宋雅辉,赵凤莲,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探析[J].辽宁经济,2006,(09),

[2]毛秀花,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会计监督[J].冶金财会,2006,(05),

[3]关朝斯,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4] 葛晋萍.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S2) .

[5] 喻强. 浅谈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存在问题[J]. 现代商业, 200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