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块链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块链盈利模式

区块链盈利模式范文1

引言

数字货币正在以狂暴的速度逼近我们,数字货币将改变世界的展望已经十分清晰,互联网极客、互联网创客、金融巨头等纷纷投身数字货币世界中,各国政府也加入进来。2017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的召开意味着数字货币走进公众和政策的视野更快了。但世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与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一些前瞻性的应用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或者集中在B端客户,对C端客户的应用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将通过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的方法拓展数字货币的应用市场,融合B端客户和C端客户的需求,创建一个立体化的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帮助数字货币更早走进人们的生活。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数字货币必须有具体丰富的应用场景

?底只醣沂歉鼋鹑诓?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如果数字货币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虽可以提高社会运转的技术效率,但将无法提升整个社会运行效率。数字货币必须有具体的应用场景,告诉人们在何时、在何地,如何更好地使用,如何更好地服务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具体应用场景的开发与使用需要一个真实的落脚点,而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是数字货币应用的聚集地,可以不断创造数字货币更多的应用场景。

(二)数字货币的功能必须全面开发

货币除了必须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功能。数字货币要被广泛使用也必须拓展丰富的功能应用场景,仅仅单一的功能无法让数字货币走的更远。数字货币可以对区块链金融小镇居民的工作进行价值尺度,可以用于小镇居民的购物消费,帮助实现价值流通,也可以对价值进行贮藏用于未来的消费,或者进行投资增值,还可以与小镇外部的世界进行贸易结算和金融结算,与国外的金融小镇实现价值交换。

(三)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囊括丰富的社会元素

小镇一般指县以下人口集中而且有商业的居民点,小镇内可以有包含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完整产业内容。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在数字货币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小镇内居民餐饮、购物、教育、医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完整的应用。区块链金融小镇就是个以数字货币为基础的“小社会”,既可以让小镇更具最新科技感,成为前沿先驱,也可以让数字金融更具落地感,增加数字货币的实用性,这将是数字货币与社会生活的完美结合。

(四)区块链金融小镇是政府可控范围内的试验田

数字货币的崛起离不开其去中心化的特点,现在接受度最高的比特币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易,但去中心化的特点与政府中心化管理存在天然的矛盾;所以,现在区块链分化出公有链和私有链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两条链未来争夺的焦点是到底谁的效率更高,理论层面的分析最终需要经过现实的检验,正如创业的成功必须经过N次的试错,数字货币的成长也必须经历真实市场的考验。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成为数字货币的试验场,因为小镇是最小的行政单元,是在政府高度注视下和行政管理范围下进行的一次数字货币改革尝试。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难点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技术壁垒高

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数字货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种新形式,将建立人脑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全新接口和共享界面。区块链技术涉及密码学、人工智能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前沿技术,一般的技术人员短期很难掌握。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还必须在完全掌握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前提下,开发出适用于普通技术人员创建应用的第二层或第三层应用技术平台。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人才难觅

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建设不仅需要众多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懂金融、房地产和商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短期是很难培养出来的。这类人才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具备极强的多学科学习能力,需要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需要集合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字货币是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这两个领域的人才都是高端人才,小镇建设与运营是个传统行业,这个领域的人才是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人才,所以,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需要端得起来又能放下身段的综合人才。

(三)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资金筹集挑战强

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个融合科技、金融与地产的创新型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将非常大,此项目的特点决定了运用传统的投融资方法无法解决资金问题。区别于传统的住宅地产,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多元化业态决定了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项目是“运营型”和“创新型”,而非“抛售型”,这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了融资的难度,短期无法确认盈利模式和规模,更符合风险投资者的偏好。区块链金融小镇项目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但风险性也较大的,使得项目融资的挑战性极强。

(四)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项目管理难度大

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个从零开始的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营,中间每个环节都要加入数字货币的应用,让项目的管理难度大大提高。区块链金融小镇项目管理涉及到多目标多主体多维度的管理,需要平衡好各种项目资源,在做好资源优化的同时,必须时刻强调数字货币的应用创建,丰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所以区块链金融小镇项目管理是在时间、资源和创新的三重约束下进行最优化探索,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组织方面的问题;需求控制方面的问题;计划和控制方面的问题;项目执行方面与项目估算方面的问题。

三、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系统构建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技术系统

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技术系统需要包括四个层面的技术:技术源码层、智能合约层、系统开发层和商业应用层。首先,区块链的技术源码层是建立在共识机制(POW、POS、DPOS)上的源代码,目前最成功的是Bitcoin的源码,结合未来区块链金融小镇的需求,可以编辑出适合小镇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层可以自动化帮助各项交易快速实现,目前市场主流是瑞波(Ripple)和以太坊(Ethereum)开发的智能合约系统;系统开发层是在前两层的基础上为区块链金融小镇搭建出完整的架构系统,为数字货币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商业应用层是数字货币在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具体应用,可以涉及工作、生活与消费的各个方面。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人才系统

一方面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建设与运营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金融小镇本身也是个人才的汇集地,所以区块链金融小镇的人才系统可以包括:人才学习系统、人才交流系统、人才评定系统和职业拓展系统。人才学习系统是指与小镇相关的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知识,未来可以成立区块链小镇社区大学,服务于此体系;人才交流系统是指小镇人才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交流,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都具有互联网开放和透明的特?c,加强交流,共同提高人才的各项能力水平;人才评定系统是指为各种不同人才和人才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帮助发现最大的价值工作空间,帮助人才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职业拓展系统是帮助人才全面成长,拓展其在区块链金融小镇和数字货币应用领域更宽广的舞台。

(三)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资金管理系统

区块链金融小镇的资金管理系统包括:融资系统、投资系统和营运资金管理系统。融资是区块链金融小镇资金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政府、机构、个体将成为融资的主要对象,区块链金融小镇服务于国家的“数字金融”战略,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区块链金融小镇也是个独立的商业项目,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机构和个体的投资;投资方向包括区块链金融小镇的物理空间建设、数字货币网络系统建设、数字货币应用系统建设和市场运营方面的投资,每项投资都必须结合时间进度管理和投资收益分析管理,提升投资的效率和效益;营运资金管理系统是对整个区块链金融小镇的现金流进行管理,保证小镇健康有效地建设与运营。

(四)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项目管理系统

区块链金融小镇的项目管理系统包括:工作分解(WBS)系统、关键路径(PDM)系统、进程管理系统、资源优化系统、项目评估系统。工作分解系统是对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工作体系进行分拆解析,确定核心工作、重要工作、次要工作的性质,并责任到人。关键路径系统是构画出区块链金融小镇建设与运营的路线图,有序有效地推进工作进程。进程管理系统是在上述两项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时间管理,确保小镇如期建设运营。资源优化系统是整理区块链金融小镇的所有相关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帮助创造最大价值。项目评估系统是在项目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展开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或发现问题,为更多更快更好地建设区块链金融小镇储备知识经验。

四、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运行机制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价值贡献机制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区块链将改变价值传播的方式,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人们所持有的价值形态正在转向数字资产。在区块链金融小镇获得数字货币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在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工作进行价值贡献。小镇的工作涵盖了建设与运营等多个方面,可以申请在小镇进行全职工作,也可以利用业务时间帮助小镇完成部分工作,每份工作根据市场行情运用数字货币进行计价,实现价值创造过程。二是小镇的相关供应商或合作者也可以根据贡献获得小镇的数字货币。三是直接购买,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个小的试验田,离不开整个社会大市场,用现在通行的货币直接购买数字货币,也是对小镇价值的一种认可。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价值交易机制

在获得数字货币后,区块链金融小镇必须建立价值交易机制,帮助每个小镇居民更好地使用数字货币,这种价值交易的用途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消费,每个人可以用数字货币在小镇内进行餐饮、购物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二是教育医疗,用数字货币可以在区块链金融小镇购买到这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帮助居民安心愉快的在小镇内生活。三是投资理财,数字货币作为金融产品,也必然具备投资理财的特性,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挖掘金融需求,为小镇居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价值保护机制

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以数字数币为基础的小社会,为了让小镇安全健康的运行,必须建立有效地价值保护机制,此机制应该包括:一是网络安全机制,虽然区块链本身是基于密码学产生的,安全系数极高,但我们还需要在网络的软硬件方面进行安全保障。二是投票决策机制,区块链金融小镇将是去中心化的小社会,所有社会公共事务将由居民进行直接投票表决,保证小镇健康运行。三是纠纷处理机制,区块链金融小镇具有智能合约的支持,绝大部分的行为是事先约定的,但可能会遇到一些未能考虑到的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准备好纠纷的处理机制。

区块链盈利模式范文2

国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多年,如今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在全球处于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个业态本身又存在诸多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几类技术是当前的热点。第一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第二类是区块链技术,第三类是大数据技术。这些技术都是美好的传说,但是如何能让技术更好地服务金融消费者,这不仅是行业关注的问题,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问题。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这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在政策逐渐到位,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的当前,互联网金融未来将如何发展?

首先,从全球发展和全球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治理的角度讲,互联网金融改革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国际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互联互通。

一方面是从制度安排上,打通监管的篱笆,以更高的标准、更规范的要求、更有效的措施来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全球监管体系。这一次整治方案只是完成了万里的第一步,为建立国际模式和范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技术方面的联通,要发挥技术优势。国内平台式技术是有前瞻性的,点对点技术在国际视野中也不分伯仲。

通过与全球对接,中国将会构筑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这个生态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改革红利――金融深化的红利和技术发展的红利。因为中国市场有别于全球其它地区,中国消费者是对智能手机高度依赖的一个消费群体。发展的不规范将是消费者的致命硬伤。

相反,在国外市场,有四类技术并行使用:一是消费者仍依赖传统的金融网点;二是模拟技术;三是用数字技术;四是平台+智能技术模式。这四类技术同步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呈现出单一发展状态,发展速度远远超乎想象。

这说明,中国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梦想一定会较快实现,但目前必须经过“补短板”阶段。

其次,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已经不是以技术为导向,也不是以盈利模式为导向,而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消费者是这一轮金融产品开发的重点,开发的目标是供需两利,化繁为简。简而言之,客户要获得“傻瓜式”的便利服务,依靠数字技术能够“自服务”;金融机构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将冗杂的信息、无用且有害的信息挤出去,将有用信息按照需要推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上。金融机构从制度、技术和产品开发上逐一提升客户体验,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全球一流的数字服务。

最后,金融的未来一定是体现在技术上。平台技术和点对点技术归根结底是通过智能技术来增强客户粘性。包括两种方式的处理――对称信息决策和非对称信息决策。其中,对称信息决策首先是保证数据量足够大且可靠,然后才是进行对称信息决策。而非对称决策是指信息量超乎想象,利用专业的技术和机构,辨别有用和有效信息,忽视低价值信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决策。一般情况下需要可靠的第三方去进行信息处理。

区块链盈利模式范文3

一梦三年,雄心依旧。在互金概念已旧、金融科技尚新的当下,酝酿上市已久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以保险科技第一股的姿态,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招股说明书。

一切如约而至,2017年-2018年实现上市早已列入众安保险当初的规划。市场预测,如一切顺利,众安保险将在今年三季度完成上市。

一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A轮融资已过去两年,正处于烧钱期的众安保险“不能再等了”。从宏观形势来说,在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启的政策利好下,也算赶上了好时机。另外,其两大股东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下称“蚂蚁金服”)以及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迟迟未上市,亦促其上市提速。

然而,对于众安上市,业界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估值预期:一边是互联网金融概念下500多亿元的估值,另一边则是基于保险业绩30多亿元的估值。作为科技保险第一股的众安保险究竟价值几何?天壤之别的估值,恰恰反映出业界对处于风口之上的金融科技概念股的定位和认知上的分歧。

在互联网金融元年衔玉而生的众安保险,背负“三马”共建的基因,在亮相伊始就成为焦点。其成立之后不久,借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易安保险、泰康在线和安心财险等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亦相继成立,从而形成四家各执一端的互联网保险格局。截至今年首季,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7.03亿元,同期增长达179.64%,在网销业务中的占比已达15.42%。

如果具体而微地分析公司个体以及具体的业务指标,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从众安保险来看,三年来虽然勤于各种技术探索,但似乎“杀手级”产品并没有出现,车险保费亦与预想中的数亿规模差距甚远,险种几乎全线亏损,过于依赖股东业务,成本支出高企。基于这些表现,互联网和金融界各自从不同视角,给出了相差悬殊的估值。

两年前A轮融资时,众安保险的巨量估值,便引发不同的评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众安保险作为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被加持的“关注溢价”,是其获得远高于保险同行估值预期的主要原因。

众安保险诞生以来,一向强调自己的科技基因,在招股说明书中更是定位为“保险科技公司”。而在保险业看来,无论从其产品结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乃至监管主体来看,众安保险本质上仍是保险公司。

有互联网金融人士指出,在金融牌照门槛提高、监管趋严的当下,特别是去年央行对金融科技划出“不得直接从事金融业务,须与持牌机构合作”的底线之后,作为持牌金融机构的众安保险,尽管保险业务不尽如人意,但其投资价值远超普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这是其高估值的逻辑。

众安保险亦深谙其一手保险一手科技的价值。众安保险CEO陈劲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众安保险以保险为工具,以技术为基础,构建一张价值网络。

去年成立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众安科技”)之后,众安保险加快了打造科技板块的步伐,颇有向其股东蚂蚁金服和中国平安看齐的意味。登陆H股后,是否能够借资本之力实现新的谋篇布局?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即将成为首只互联网保险股的众安保险,“一直听说,从未了解”。在长达500多页的招股说明书里首次披露的诸多数据,将勾勒出众安保险怎样的面目? 上市估值分化

6月的最后一天,香港联交所公告栏里出现一则招股说明书,迅速引起市场关注:这是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递交的H股IPO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如获顺利上市,其将成为保险科技第一股。

IPO团队阵容不可谓不豪华:JP摩根、瑞信、UBS瑞银、招银国际组成联席保荐人。据媒体报道,众安保险拟向数家战略投资者出售5%-10%股权,H股IPO集资规模高达12亿-16亿美元,估值原则上不低于90亿美元(约合610亿元人民币),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上述事项目前还未最终确定。

成立三年有余就登陆资本市场,无论是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保险公司,速度不可谓不快。据了解,无论是投行还是众安保险内部,都感到出乎预料。

不过,对于众安保险来说,上市早已是其既定战略。早在2014年12月,众安保险股东大会批准设立以权益结算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补偿计划。随后,众安保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2015年初授予董事和员工6000万股股份。2015年修订员工持股计划,上海灏观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谦果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入场,接盘其并列第二大股东优孚控股有限公司所持6000万股股份。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被业界视为其IPO的前奏。据了解,很多公司上市前以原始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既利于明晰股权,又能稳定核心团队,分享上市成果。参与者的成本亦比较低。以众安为例,其员工持股计划每股为1.5元。

与此同时,众安保险亦启动A轮融资。2015年6月7日,完成A轮I资,摩根士丹利、中金证券(香港)、鼎辉投资(CDH Avatar,LP)、凯思博基金(Keywise ZA Investment)和赛富基金(Equine Forces Ltd)五家新股东加盟,以每股24元人民币、总计57.75亿元认购众安保险2.41亿股外资股。与原始股东主要来自互联网业不同,此次进入的五家新股东悉数来自投资界,此举亦被业界理解为其在铺路IPO。

此外,去年众安保险董事会和管理层有所调整,引入数位有投行或操盘IPO经验的新成员。比如,来自蚂蚁金服、出任众安保险董事的韩歆毅,曾操盘阿里巴巴集团IPO、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和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架构重组等项目,众安保险独立董事杜力是国内资深投资并购专家,去年初任总经理助理的胡天睿曾在瑞银投资银行等重要管理岗位任职。去年12月出任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的毕仕宇,曾就职于埃森哲,带领两家企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

此次登陆H股,根据众安保险此前的规划,A股亦在其考虑之中。今年2月,业界曾传闻证监会拟为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提供IPO“绿色通道”,有报道称,众安保险亦在名单之上。

无论是在A股还是H股上市,市场对于众安保险的关注焦点和分歧在于其估值。比如,IT桔子数据库的《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估值榜TOP100》显示,2016年众安保险估值为552亿元,仅次于蚂蚁金服和陆金所两家千亿元估值公司之后。而中华保险研究所的《中国保险公司市场价值排行榜》,给予众安保险的市场估值则为31.74亿元。互联网领域和保险业对其的估值差距甚巨,恰恰反映出对众安保险定位和属性的不同认知。

据《财经》记者了解,早在A轮融资时,市场对众安保险的估值就存有争议。众安保险曾与一家传统保险公司洽谈,对方认为其估值过高而未谈拢。

彼时,内蒙君正收购华泰保险的股权时,参考人保财险H股的估值,给予其80.16亿-96.92亿元的估值。因此,众安保险的估值不为该传统保险公司接受,亦在情理之中。

从估值方法上来说,据了解,当时众安保险曾把陆金所、蚂蚁金服和美国的Lending Club作为估值样本,参考了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23.1的P/E倍数中位数和高成长保险公司16.2的P/E倍数,采用FY+2P/E估值法,得出来的估值基础为134亿元,假设估值倍数是15倍和25倍。而中华保险研究所估值采用的是保险公司动态非线性一般均衡定价模型(Insurance Company Pricing Model)。

有互联网风投界观点认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对于用户数的价值判断,不仅看软件安装量、下载量以及活跃用户数,还要看传播因子和用户留存率。对于流量的考量,则主要看其变现能力即ARPU值。

众安保险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成立以来累计销售72亿份保单,服务逾4.92亿名客户。截至2016年,78%客户至少被服务过两次,每名客户年内平均获得10.3份保障。众安强调用户数量和流量规模,颇有以互联网企业其用户量做估值基础的意味。

但如果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众安保险的业务过于碎片化,2014年-2016年的件均保费仅分别为4元、7.30元和9.9元。如果以每个客户年均10份保单来算,年均保费亦不过百元左右。有保险公司人士指出,这种碎片化保险大多数是赚流量不赚规模,而且平台成本较高等于为平台打工。

分子实验室创始人刘扬表示,市场对众安保险估值的分歧,主要是对其定位的不同理解。如果从互联网保险逻辑来看,众安保险最大的问题是作为保险公司成立,而不是科技公司。从传统的资本逻辑上来说,把握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概念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刘扬认为,众安保险资本的价值大于保险本身,这或是其股东的初心,“所以不能以保险公司估值的逻辑看待”。

一位互联网保险从业人士认为,众安未来的价值在于是否能通过科技实现重塑保险价值链,打造金融科技生态。

对于众安保险发行价的估算,一些互联网金融和投资领域人士认为,低于其A轮融资的24元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这个价格太贵了,可能个位数较合理”。一位互联网金融领域资深人士表示。

一位投资界分析人士则表示,香港市场通常给予科技股的估值不高,2004年腾讯控股在H股上市时,发行价仅3.7港元。本月上市的游戏硬件厂商雷蛇估值最高不过50亿美元。

今年5月,彭博数据显示,沪深300信息技术指数的市盈率在40倍,恒生综合资讯科技业指数41只成份股的市盈率中值仅为16倍,两地之差创历史新高。上述投资界分析人士表示,除非众安保险出现“全城热炒”的现象,否则在当下的港股估值水平下,股价恐怕很难达到A轮融资时的股价。

无论众安保险最终以何种价格发行和开盘,作为首只保险科技股,其话题性有望引发市场对互联网保险的关注。刘扬认为,以众安上市为触媒的保险投资热,会提升互联网保险业整体的估值水平,对所有资本市场的保险投资人来讲,投资的安全边际都会提升。

一位保险业人士表示,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能极大提升众安保险的品牌知名度,由此也将获得更多的客户和流量。 利润与成本齐飞

对于一只脚已迈进IPO大门的众安保险来说,讲好一个动人的资本故事,博得一个漂亮的股价很重要。但动人的资本故事和高估值并非空中楼阁,亦需要数据和业务做支撑。

作为保险消费者和资本市场投资者,亦有必要充分了解众安保险的基本面,透析数据背后的经营实质,研判其真实的投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分散在500多页招股说明书里的各项数据,勾勒出众安保险既有重视创业开局、不惮成本“烧钱”的互联网企业的风格,又有新兴保险公司赚快钱的激进投资风格。

如果以盈利指标来看,众安保险表现不错,迅速打破了传统财险公司七八年才能盈利的“惯例”。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3698.1万元、4425.7万元和937.2万元。不过,这一持续盈利的局面,却在今年首季被打破,众安保险以亏损3.17亿元,位居亏损规模首位。

众安保险的利润结构亦与传统保险公司一样,主要来自投资收益,三年投资收益净额分e为8006.2万元、5.21亿元和9862.4万元。

在投资策略上,众安保险显示出较为激进的风格。2015年权益类投资占比高达23.4%,高于15.18%的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股票投资占比为16.7%。2016年这种投资风格得以延续,权益类占比亦有23.1%之多,高出13.28%的行业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占比17.8%,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具体到投资品种,除了股票,众安保险在2015年-2016年大笔投资在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和理财产品,其中,仅通过“众安乐享1号”账户投资于“上海信托-武汉四环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达3.5亿元。截至2016年底,并表的四只资管计划产品认购总额为6.16亿元,未并表的信托计划余额为9.70亿元,理财产品则为8.01亿元。无独有偶,泰康在线2016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亦显示,其2016年亦主要投资于信托计划和保险资管产品。

在2015年以来牛熊叠市的震荡行情下,众安保险较高的权益类投资占比,使其投资收益产生较大波动:2014年和2015年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7.3%和12.6%,分别超过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1个和5个百分点,但2016年却降至1.7%,远低于5.66%的行业平均收益率。

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平安资管公司是其投资管理人。据了解,如此低的投资业绩,引起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震怒,平安资管公司内部已为此检讨和问责。

众安保险资产端的投资收益起伏不定,负债端则面临高企的业务成本。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8.6%、126.60%和104.70%。从决定综合成本率高低的两大指标来看,费用率分别为35.2%、58.10%和62.70%,赔付率分别为73.4%、68.5%、42%。以2016年为例,这三个指标分别高于99.52%、39.85%和59.94%的财险业平均水平。

招股说明书显示,众安保险业务开支的最大部分来自咨询及服务费、手续费及佣金,咨询及服务费主要用于通过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平台销售保险产品的费用。其中,咨询及服务费的三年数据分别为9446.2万元、5.91亿元和10.93亿元,在已赚保费净额的占比分别为13.3%、30.7%和33.9%。手续费及佣金分别为1615.4万元、1.01亿元和2.87亿元,在已赚保费净额的占比分别为2.3%、5.2%和8.9%。从增速上来看,这两项指标已超过总保费增速。

对比另外两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其技术服务费开支占比亦不算低,泰康在线2016年的技术服务费为1.34亿元,在已赚保费中占比23.39%。易安保险则为1.74亿元,占比76.99%。

一位财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指出,其实互联网保险的成本并不比传统渠道低,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代销航意险、航班延误险等险种的手续费高达70%-80%以上,有的险种甚至能达到90%。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众安保险与各平台合作,并不是按平台代销手续费方式付费,而是按以双方共同研发产品和系统的项目来打包收费。

一位保险公司网销部门人士则表示,做互联网保险,谁的成本控制得好,谁就是赢家。但是在激烈竞争中,大型互联网平台非常强势,即使是大型保险公司也没有多少议价权。目前,电商获客成本已高达300元以上。

然而,以高成本获得的流量客户的转化率并没有想象的高。上述保险公司网销部门人士透露,一般在千分之一。不过,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众安保险通过嵌入场景的模式获客的转化率能达到10%以上。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互联网平台对于保险公司的意义在于,一是收集保险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二是用标准化降低边际成本,使保险产品从低频转向高频,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尽管成本高企,势必仍要联手平台。

去年成立众安科技后,众安保险加快打造科技板块的步伐。截至2016年,其研发资金高达2.14亿元,占总保费的6.3%。《财经》记者获悉,随着科技平台的扩展和更多项目孵化,今年众安保险在科研上的投放还将增加。

在诸多指标中,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来说,最为看重的是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股神”沃伦・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看企业,我最看重ROE指标,能维持高ROE特性的股票,才是我最终的选择标的。”

以众安保险为例,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该指标分别为3.7%、1.1%和0.1%,而同样具有金融与互联网属性的中国平安2016年的该指标则达16.27%,腾讯控股摊簿后的ROE亦达23.53%。一位互金领域人士表示,上市后的众安保险ROE能否成长,来看其未来科技保险模式打造出多大的想象空间。 创新与发展困局

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对持有保险公司牌照的众安保险,难以忽略对其保险业务结构和质量的考量。

根据众安保险2014年-2016年的三年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面向未来,完成业务上的布局,其中包括车险、信用险等重点险种。

截至2016年底,这些业务线的布局如约完成。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已形成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车险和航旅生态等五大主要生态系统。

在各险种中,投资人最关注的莫过于国内财险业的头号险种车险。一位财险公司人士曾对《财经》记者表示,正是因为众安保险所构想的车险保费预期,才获得高额估值。

根据众安保险在A轮融资路演时所展示的发展蓝图,2015年-2020年的车险保费收入将分别为1亿元、13亿元、30亿元、60亿元、110亿元和180亿元。众安保险CEO陈劲2015年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对于当时高达7000亿元规模的车险市场来说,这一预期并不算高,只要能进入这个领域,众安保险“一定有办法做到规模”。

然而,梦想丰满,现实骨感。众安保U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6年,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为372万元,距离其当初13亿元的预测差距甚远。对于车险保费规模较小的原因,众安保险表示是与经营区域较少有关,2016年底该业务仅在6个地区展业。

不过有多位财险公司人士指出,众安保险车险保费较小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与中国平安的保费分成政策。由于没有线下机构,众安保险只能借助于中国平安开展线下业务,联合推出的保T车险,保费和索赔付款比例皆按“三七开”划分,即众安保险占三成、平安占七成。

在市场竞争和发展压力之下,众安保险亦采用传统保险公司常用的营销套路,并为此付出了监管代价。因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众安保险通过PC官网、手机官网等自有渠道销售车险业务时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赠送礼金或礼券共计4.57万元,今年2月保监会对众安保险罚以20万元,并对分管车险的高管和车险部门负责人处以警告和个人罚款。

近日,保监会启动商业车险二次费改,出台销售行为回溯制度,并开展车险乱象整顿工作。种种迹象表明,重拳治乱之下,车险尤其是网销车险在规范的同时规模可能下降。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来看,今年前四个月的网销车险锐减了40%。而众安保险未来车险如何发展,令市场关注。

《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目前众安保险对于车险保费规模已不太刻意而求,而是侧重于以车险为切入口,打造与之有关的生态系统。

高企的综合成本率之下,众安保险主要险种的利润承压不小。2014年-2016年财报显示,几大险种的承保盈亏情况颇为飘忽:2014年责任险、保证险和信用险实现承保盈利,意外伤害险、家财险和其他保险(主要是货运退货险)承保亏损。2015年,除了信用险承保盈利,其他险种皆承保亏损。2016年,责任险、健康险和其他保险承保亏损,保证险、信用险和意外伤害险承保盈利。

今年以来,众安保险主要险种承保利润进一步恶化。众安保险在招股说明书中已预警,预计今年一季度,健康、消费金融和航旅生态系统的保费将大增,综合成本率亦将继续超过100%,经营开支的幅度将超过净保费收入,首季将由盈转亏。据了解,首季巨亏除了研发成本继续增加,投资收益亦不佳。

相比业务难获承保利润,众安保险的业务更令人质疑的是,过于依赖其股东的业务支持。招股说明书显示,众安保险的前五大保单持有人(支付宝、赢众通、招财宝、携程和顺丰速运),2014年-2016年的合计占比分别约占总保费的9%、29%和28%。其中,来自支付宝的保费收入最多。

众安保险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蚂蚁金服和平安保险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没有股东的支持和资源,将无法实现快速增长。

据了解,虽然起步于股东资源和支持,随着自行研发的科技的逐渐运用,众安保险正在谋求股离与单个场景平台提供方的合作,转向电商全生态的连接,目前已连接了180多个合作方。

而在成立伊始,因为众安保险与这些股东平台的合作并不具有排他性,为了在同业红海中杀出重围,众安保险推出颇多创新的产品点子。

彼时正值互联网金融兴盛,一批所谓创新型保险产品推出市场,在引发互联网用户对保险的兴趣的同时,也因存 在噱头遭到非议,有些则不符合精算原理被监管层叫停。

初涉保险领域的众安保险,亦遇到创新与监管的边界如何厘定之困,屡因踩线收到监管措施。2014年8月,其网络交易平台责任保险和个人航空行李托运丢失保险两款产品,因费率厘定不符合公平性原则被叫停。2015年1月,因对航班延误险的产品描述不准确,以及消费金融担保产品的风险披露不足被叫停。

在一些险种被叫停的同时,相关监管政策的调整,亦对众安保险的发展带来影响。比如,其2015年获批试点的经营投资型财险,今年初该类险种受到严格监管,再次被叫停。受去年底发生的“侨兴债”事件影响,今年6月保监会《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为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子公司和关联方的融资行为提供该业务。该险种是众安保险承保利润大户且是唯一一类三年都获承保利润的险种,有业内人士预测,作为“侨兴债”事件涉及的一方,在此新规之下,众安保险的该类业务可能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其盈利情况。不过,《财经》记者获悉,众安保险已对该业务进行过梳理,内部判断新规对其没有太大影响。

两年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众安保险的自我认知是其业务模式尚不具独特性,也没有做出核心产品。两年来,尽管众安保险已形成比较齐备的产品线,但其保费规模仍不尽如人意。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众安保险总保费收入分别为7.94亿元、22.83亿元和34.08亿元,已赚保费净额则分别为7.12亿元、19.21亿元、32.25亿元。

对于众安保险业务上的乏力,一位互联网保险研究人士表示,从资本方的角度来说,众安保险讲述的是一资本的故事,如果保险业务做得好,自然是锦上添花,即使业务不尽如人意,也未必影响其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因为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模式比业绩更重要。对于众安保险来说,仅靠发展业绩恐怕也难以支撑太久,通过上市筹资并实现赚钱效应,发展才能持续。 探路科技赋能金融

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出,在今年金融监管全面趋严形势下,创新已让位于监管。4月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保险公司要重点防范互联网保险等新型业务的风险,防范互联网跨界业务风险。

以创新立本的互联网金融,将何去何从?自我定位于保险科技公司的众安保险,将如何在与传统保险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在撞了几次监管红线之后,众安保险对产品形态创新的尝试有所收敛,转而在定价、形态分销、核保、理赔和技术后援等环节进行技术上的创新探索。

陈劲2015年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不走向服务,永远做不大。众安保险必须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既有的服务形态。”

2016年7月,众安保险下设的子公司众安科技成立,并迅速形成基于众安科技的机构网络。随后,众安科技斥资120万元收购杭州企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斥资1000万元成立上海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今年2月成立北京有我在科技有限公司。

3月,众安保险为众安科技增资4.5亿元。随后,众安科技成立上海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众安(深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众安保险已初步在京、沪、深、杭构建了科技板块布局。

众安科技内部提出“1234”战略,显示出占位科技版图的野心:输出一个平台区块链云平台;立足金融、健康两个命题;以信任、连接和加速为三大使命;坚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个领域进行长期探索。

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众安科技将进行S、X、T三个系列的技术输出,今年4月其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安链云”平台已进入商用阶段,是全球第一个部署在云端的保险核心系统。

目前,众安科技已向一些小保险公司合作输出S系列,为其打造互联网平台和系统。据了解,未来该系列将覆盖各类保险公司、经纪公司、公司和保险平台等保险业态。

去年11月在众安科技品牌会上,陈劲表示,众安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科技大脑”,并在未来向生态圈输出科技能力。

向金融生态圈输出技术,正是蚂蚁金服当下之举。甚至在一些科技输出和运用上,双方已颇有对垒的意味,比如,5月蚂蚁金服推出基于图像定损技术的定损宝之前,众安保险已在其手机碎屏险等业务板块自我研发和应用了该技术。

众安保险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引起业内对其是否做成“小蚂蚁”或“小平安”的猜测。颇为微妙的是,自从推出Techfin概念、转型要做“技术流”以来,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所推出的首款产品车险分,平安和众安保险都未出现在合作名单中。

目前,平安已基本完成自建生态和入口,而蚂蚁金服则形成入口全覆盖的生态体系,正对中小保险公司形成吸附效应。据了解,众安保险内部并不认为三方存在竞争,因为其是以保险切入,围绕保险生态输出与之相关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而蚂蚁金服以支付切入金融科技生态圈,输出技术。切入点不同,决定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众安保险开始谋求占位金融科技和赋能技术,随着其完成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是否会迅速长大成为可以比肩蚂蚁金服或平安的小巨人?

对此,一位保险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短时间内众安保险尚无实力和平安或蚂蚁金服抗衡。即使相对于大中型传统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科技投入不菲,但将科技转化樯产力并形成效益,还需要时间。其能否借助科技重塑保险价值链,形成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并实现保险业务的提升,还有待观察。

尽管目前尚幼,不可否认,众安保险作为首家以互联网公司组织架构建立,并实现线上完全承保和理赔的保险公司,其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仍具杠杆意义。

区块链盈利模式范文4

华尔街距离硅谷不到5000公里,几乎横穿美国全境、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到全球的金融中心,即便是乘飞机也要6个小时。但在商业的世界里,孕育两地背后的力量却从未像今天这般接近。

“Fintech(金融科技)并非简单地金融加上技术,而是一场从底层的颠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这样评价道。但在《英才》记者采访的各大银行及IT公司信息部门的管理者来看,“颠覆”或许只是给媒体炮制话题,“尚无法完全替代金融机构的价值。”

不可否认,从支付结算入手,凭借场景化、碎片化的应用赢得大量用户,借此延展到理财、保险、征信、投顾等领域,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已经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奶酪;另一方面,在企业金融服务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可以说,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壁垒依然清晰。

在机构眼中,金融的本质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技术的改变更多是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和用户获取成本: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后端则提升了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金融的本质仍在于对风险的控制。”

“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运用依然是蛮力搜索,并不能超越人的价值。”

“如果说技术改变目前的金融业态,不如说技术改变了政策尺度。”

……各方观点莫衷一是,金融科技到底能改变什么? 边界

“新兴的金融模式并不等价于所有的金融。”

“(科技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是必然的,但并不代表全部。”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吕仲涛认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并不等价于所有的金融。”

依靠移动端和场景化的优势,从消费和社交端进入金融,“第一个要做的一定是支付,但这只是金融的基础服务。”

从支付业务延伸到投资、保险等传统机构的业务,如支付宝、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依靠的正是用户资源量和丰富交易场景。

相比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商社交平台有着更为广泛的商品和服务能力并具有用户入口垄断潜能,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则是同质化并入口分散的,两类机构接触用户的宽度是不同的,吕仲涛将之形容为“平台vs纵深”。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界定了当下Fintech公司与金融机构的边界:前者着重服务大众,对用户有着精准的把握,而后者着重金融产品,对风险判断更具优势;前者可以服务所有人,而后者只服务自己的客户。

消费端积累用户,支付端沉淀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科技企业能够像银行一样盈利。“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还要去做银行?这显然说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在监管政策上,互联网企业做金融虽然能够实现远程开户,但依然无法实现I类银行账户,这就意味着无法吸储,业务仍局限于小额消费或支付。“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端进一步拓展压力就很大。”

目前国内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仍在于通过吸储和放贷带来的息差收入,即便互联网企业在支付端或电商交易平台有资金沉淀,也无法通过直接贷款等手段使资金更有效率地应用。

“互联网金融企业一直有突破后端的冲动。”吕仲涛说。

目前, 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金融等都有针对商品或个人的信用类小额贷款。而围绕个人信用小额贷款的创业互联网公司也不在少数。风险把控能力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期,百度金融部门负责人在谈及未来规划时,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是其中的重要支点。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通过用户行为与网络节点、移动终端获取的海量数据,实现用户精准画像,互联网比传统银行的成本更低,也与商业模式结合的更紧密。

“电商平台获取的数据做出的风控模型,只适用于电商平台的消费和风险分析。”上述人士分析称,“可能电商的风控模型只关心接下来两个月贷款人是否会违约,而银行关心的确是接下来的20年。”

如果从更广义的风控角度来看,吕仲涛认为,但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取的用户行为数据存在过于单一的风险,“数据太薄、没有深度”,这导致数据之间没有交叉验证,可能无法识别用户造假。电商做物流也可以理解为从增加数据的混杂性,能够交叉验证。

“百花齐放,不是一百多同样的花。”吕仲涛说。

未来,商业银行在风控领域恐怕还将在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领域和高科技企业有着更广泛的合作,而金融科技企业也需要银行在风控上的经验和数据支撑,二者结合才能够有效管控风险。

(采访: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吕仲涛) 面向草根客户

科技金融公司的产品大多面向草根用户,客户数量巨大,产品也做得简单易用。

政策宽松和技术革新,谁是推动中国金融行业变革的主要“动力”?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中国建设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金磐石表示,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与金融政策的宽松环境有关。

互联网金融主要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改变,比如网上银行、网上券商开户、网络保险等。而科技金融不单指“在互联网上做金融”,应用的技术不仅仅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还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或多或少使用了这些新技术,这样两者内涵上逐渐趋同,都是指金融与技术的融合。

现阶段,科技金融之所以看起来以中小型创业公司为主,金磐石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从名词解释上来看,科技金融就是特指游离于传统金融之外的一种新兴经济产业,所以大家的关注点也集中在中小型创业公司。

其次,科技金融的蓬勃发展也是与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密切相关的。我们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都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银行主要服务于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通老百姓除了存取款,基本接触不到金融业务。

过去20年,国内金融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而过去20年,也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发展的20年,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政策上给予互联网金融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几家互联网巨头和众多中小型创业公司利用信息技术,从支付入手,逐渐向理财、保险、征信、投资顾问等金融领域渗透,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普通民众,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科技金融产业。

第三,科技金融公司的产品大多面向草根用户,客户数量巨大,产品也做得简单易用,比如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红包、运费险等产品就是典型代表。它们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引爆了市场,在民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大型金融机构由于面临更高的监管压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直奉行稳健经营的策略,所以给大众的印象可能比较保守。”金磐石说。

但实际上,包括国有四大行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都很重视金融科技,并且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最为直观的就是,我们深入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市场、新生业态、新生企业和客户需求变化,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以‘互联网+’思维大力在服务客户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增强大数据采集管理应用能力,抢占电子银行和移动金融制高点,发展并完善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在内的三大渠道,创新推出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三大产品线。我们的网银、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都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每天服务于亿万客户。”

传统银行面对科技金融公司的挑战,金磐石认为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应对:一是在银行内部推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顺应科技金融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服务的效率及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二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比如建行与阿里、腾讯都有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三是直接投资科技金融公司,布局未来金融服务市场。

(采访:中国建设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金磐石) 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尾效用结合线下服务于场景,更为细微的需求被发掘出来。

蚂蚁金服自去年宣布入股国泰产险后,与今年7月底再次增资,占股51%,成为国泰产险的控股股东。与阿里巴巴投资成立的另一家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专注线上不同,控股国泰产险旨在获得线下渠道和网点。

互联网保险创新的速度和力度在各业态中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技术官邵利铎看来,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对于传统保险的产品设计、销售、服务以及核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均会带来新的变化。

“对于财产保险,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洞悉不同用户的特点,可以进行定制化产品的开发。”邵利铎说,比如现在通过车联网技术,对用户驾驶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其驾驶习惯,并结合道路、时间等时空地理数据信息,综合评估用户行车风险,从而为用户定制化专属车险产品奠定基础。

在PC互联网时代,信息交互成本的急剧下降,使产品和用户特点的长尾效用得到体现。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尾效用结合线下服务于场景,更为细微的需求被发掘出来。

与银行提供的同质化金融服务产品不同,保险产品是个性化的产品,其中财产保险场景化应用特点明显,这一方面促使保险公司探索如何将产品嵌入场景,设计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成熟后,满足用户碎片化需求的成本急剧降低。

邵利铎认为,产品创新最重要的基石就是技术分析、数据挖掘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很难驾驭。” 依托社交、电商平台的科技金融公司在用户行为、交易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上拥有更大优势,用户画像上的精准与保险创新一拍即合。

在销售层面和售后服务方面,从前保险业务员通过电话或面访的销售成本较高,因此对于很多碎片化的需求无法顾忌或干脆忽视,而通过互联网渠道降低了销售的成本,并且“在服务方面产生巨大的能量。”

然而,财险产品创新同样无法改变金融的本质。

“本质还是风险管理。”邵利铎告诉《英才》记者,“保险产品设计围绕风险管理展开,产品定价、风险控制,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是劣势。”

邵利铎说,任何创新都要以企业和消费者双赢为目的,但眼下的保险创新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企业大幅度让利于消费者,降低产品价格,压缩服务成本,较难获得持续现金流,最终无法盈利;另一种是一些互联网平台利用流量和用户数量优势,导致用户实际获得的保险价值和缴纳的保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变相地将平台运营成本转移给消费者。

数据质量影响着保险公司风控的质量,除保险公司和行业自身数据外,一些非行业数据同样是保险公司进行分析的依据,数据架构要比银行的数据架构复杂,也会通过外部合作来获取更充足的数据资源。

“由于保险业务,特别是财产险业务实务相对复杂,涉及客户、精算、风控、承保、理赔、再保险、佣金等多个环节,一笔业务流程的相关数据可能牵扯到上百张表,上千个数据字段,数据结构复杂,数据范围广泛,数据量也很大。”邵利铎说。

(采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技术官 邵利铎) “双态IT”

金融企业与科技公司的联合,才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沃尔特・伊萨克森是《乔布斯传》的作者,他在新书《创新者们》中,总结了包括冯・诺依曼、图灵、“仙童八叛逆”等数位现代计算机先锋人物的科技研发历程,他提出一个观点是,创新离不开天才,但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

的确,互联网行业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放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来看,实际上新一轮技术变革正在推动包括金融在内数个行业的整体变革,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的几位银行技术专家眼中,金融企业与科技公司的联合,才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联想集团首席架构师毕巍向《英才》记者介绍,现在互联网技术给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带来了新类型的业务,新业务模式的底层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到IT的管理模式都与传统业务不同。

“双十一”与春运两大时间节点已经将国内银行及互联网企业的交易系统打造成为世界最强,从当年12306网站的崩溃到去年“双十一”支付宝当天处理笔数7.1万笔而平稳运行,已经证明传统金融IT架构互联网架构在互相磨合。

为应对更大量的交易,传统IT架构的逻辑更像是“纵向扩展”,即采用更快的计算机、更高速的CPU、更大、更快的存储来应对更大量的交易,而互联网架构的逻辑则更像“横向扩展”,哪怕单台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高,可以通过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起,以应对更大量交易。

“从收入角度来看,新兴业务占比例还是很小的。”毕巍说,“新旧两套体系无法融合,银行一定会走向‘双态IT’的模式,从双态角度去看待银行技术管理、架构设计和IT治理。”

这种变化不仅对于金融行业产生影响,提出“双态”的模式,也是联想集团基于自身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而正是在这种变革中,传统金融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都在与时间赛跑。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毕巍认为,二者谁能取胜要看两点:一是科技能力,二是业务能力。

短期来看,银行在专业领域的对公、投行业务的确有着明显的业务能力优势,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上更具专业优势,但并无法转化成业务能力;长期来看,“平心而论,我对银行这个领域是略带悲观的。如果没有政策壁垒,业务能力很快就不会成为障碍。”毕巍说,“因为实现成本决定了其他所有的问题,互联网企业的支付成本、吸储成本都更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