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1
测试概况
1测试仪器
本测试使用仪器主要为TR-72U型双通道温度湿度记录仪、testo405-v1型风速仪、reyteks60型红外测温枪、tbq-d1太阳辐射仪、swema-757501型黑球温度仪等。仪器在布点位置就位后,各测点按统一的时间测试。实际测量时间为2010年08月10日(星期二)7:00~20:00,每隔1h记录一次。
2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平面图如图1所示。其中测点1为温湿度仪、风速仪、太阳辐射仪、黑球温度仪等仪器布置点,测点2、3、4、5为红外测温枪测温点,测点2为没有遮阳的花岗岩地面,测点3为有遮阳的花岗岩地面,测点4为没有遮阳的草地,测点5为有遮阳的草地。
3测试结果各测点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
1测试数据整理
根据测试数据,整理出广场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及下垫层温度曲线图(图2、3、4)。
2测试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曲线图,结合实际问卷调查情况对该广场热环境进行分析。
⑴从图2可以看出,广场的空气温度从11:00-19:00均在35℃以上,而在11:10-15:35之间80%的被调查者均感到不舒适,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作为西安市观光旅游的主要景点,有必要改善其温度条件。广场的空气湿度从11:00-19:00均在52%以下,但基本均高于45%,被调查者只有少数人感到稍不舒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广场设置大面积水体,使得空气湿度增加。可见大面积的水体设置对改善空气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⑵从图3可以看出,太阳直射强度在12:00-16:00之间是非常高的,均在320W/m2以上,所以在广场设计中要着重考虑遮阳设计和树种选择;太阳散射强度的高峰期集中在12:00-16:00之间,所以要注意下垫层材质的选择,避免过多使用高反射的硬质铺装材料。
⑶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的下垫层材质表面温度差别较大,其中花岗岩在没有遮阳时温度最高,其平均值为40.35℃,其次为有遮阳的花岗岩,其平均值为33.34℃,第三为没有遮阳的草地,其平均值为32.14℃,温度最低的是有遮阳的草地,其平均值为29.58℃。由此可见,选择适宜的下垫层材质对改善广场热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⑷从表1也可以看出,广场的风速多数时间较低,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较高的风速可以改善广场的热环境,所以广场的通风有必要进行改善。
生态设计要点
1城市广场热环境影响因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考虑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重要因素,把遮阳与争取日照、防风与改善自然通风相结合,合理选择室外活动场地,综合考虑阳光和风的方向。发展城市绿地空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合适的温湿度,必要的风速新鲜的空气,充足的光线和不受周围环境的热、光辐射与噪音干扰的舒适环境。
2设计要点
对于城市广场来讲,为了保证其具有舒适的热环境,我们需要结合不同因素来分析各项参数,通过以下生态设计要点来做改善。
2.1降温设计要点
①绿地和植被通过土壤水分蒸发、反射、遮阳和蓄冷等功能,可以极大地降低城市广场气温。
②增加绿色面积的比例会引起温度持续下降,但是,这种现象是非线性的,到某个特定值时就不再有明显效果。
③合理分布绿色空间,要比一个大面积的公园有更好的降温效果。
④水体对周边滨水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滨水景观要遵循层次规则,满足人们的亲水愿望。
2.2增湿设计要点
①绿地和植被可以极大地改善空气湿度,有资料表明,有绿化的区域相对湿度较无绿化的区域,在冬季高10-20%,在夏季高20-30%。
②水体对周边环境也有增湿作用,与绿化的合理组合可以在夏日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小气候。
③合理设计下凹式绿地,将广场绿地下面建成天然的雨水汇集池,可以蓄渗雨水,达到合理调节空气适度的作用。
2.3遮阳的设计要点
①植物对广场下垫层有遮阳作用,树冠足够遮挡约70%的直射阳光,夏季树冠伸展的高大落叶树种能提供最多的荫蔽。②室外的遮阳设施,例如格子架,凉亭和乔木棚架,这些传统的遮阳结构不仅可以产生阴影,而且也可以使空气和雨水适量地通过。
2.4通风的设计要点
①绿色空间应该与街道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供空气流通的通道,确定街道的走向,以保证冷空气可以从绿色空间传递到距离较远的地区。此外,还应该设计一些有植被的屏障,利用它将主流风引导到场地上。
②如果在夏天没有一个主导风向,可以使用下面光秃、上面枝叶茂密的伞形大树来遮阴。
③种植在北面和西北面茂密的常绿树木和灌木是最常见的防风措施。树木、灌木通常组合种植,这样从地面到树顶都可以挡风。
④浓密的常绿植物如云杉,对冬季风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
2.5树种的选用要点
①在进行场地绿化设计之前应对场地中现有的植物进行认真评价,确定哪些能很好的起到降温、增湿、遮阳及通风的作用。
②选择种植那些灌溉用水量较小的树木而不是种植草皮。
③要想在夏季阻挡阳光,而让冬季阳光能通过,那么就选用落叶树木。树冠伸展的高大落叶树种在建筑南面,在夏季能提供最多的荫蔽。
④树冠低矮、靠近地面的树木更适合种在西面,可以遮挡下午低角度的阳光。
⑤如果只是想阻挡夏季风,就要选择枝叶更舒展的树木或灌木,它们对于早晨东面的阳光透过同样有利。
结语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2
不同运动方式对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的影响
埃德蒙•N•培根在《城市设计》中指出,生活的目标是获取和谐感受,个体在运动经历中所感受到的空间的变换关系,就是设计的主要问题。公共空间色彩的设计应当与运动方式形成相互适应的联系。(二)公共空间色彩景观体验的适宜距离色彩的感知是与观测距离密切相关的,在城市物体环境中,这种视觉感知的差异尤为明显。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就用“外部空间模数”理论总结了这一规律,其中D/H比值(视距/界面高度)≤1,垂直视角≥45°时,可感知空间尺度范围最佳,“看清界面的细部和质感,界面围合空间内可体验到内聚感和安定感”。②综合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主要集中于建设项目开发与周边环境整治的设计范畴,包括广场、街道、公园等处的整体设计都是如此。在公共空间色彩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色彩观察的适宜距离,处理好“均衡场”和“强场”的关系,使人的色彩体验更为丰富也更贴近人体尺度。
城市广场的色彩设计
城市广场在《城市规划原理》等书中被定义为“基于城市功能要求而设置的,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③。就视觉角度而言,城市广场的色彩包括有围合广场的建筑、铺地、环境小品、绿化色彩等。其中,妥善地处理好着色面积最广的建筑群与广场铺地间的色彩联系,是广场整体色彩设计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广场作为人群休憩的空间,色彩设计应当考虑到受众群体来自静止视点的体验,其色彩设计指引要点主要包括:1.广场铺地色彩应与周边建筑群取得最大限度的调和。2.广场基调色应首先确定广场性质。3.广场空间色彩还应该有侧重点、有主次地处理好视觉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与层次性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主体色彩即“前景色”与其他景观色彩“背景色”形成层次化的区分,类似色彩配色法较为恰当;而缺乏明确主体的,就要将色彩设计的重心放在围合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上,可适当利用不同形式的绿化措施进行改善、整合。④
商业步行街的色彩设计
商业步行街是由商业街区步行通道及两旁商店构成的一个城市线状空间,通常是城市或区域的商业中心。作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及回归自然的需要,步行街的景观设置大多与街心广场、小品雕塑相结合,是现代城市街道发展的特殊形式。处理好街道侧立面建筑与色彩设计间的关系,在连续性的建筑界面围合中给予行人以丰富、连续的空间与视觉体验,总体而言,就是对高明度低彩度色、中性色或无彩度色的过渡处理。需注意三个方面:1.街道空间环境的色彩设计应符合其功能定位,根据街道空间与景观的构成完成色彩设计的协调配置。2.在街道空间节奏与序列的变换处包括转角、交叉口等处,则要合理地运用对景、框景等手段,适应节点处的色彩对比和空间的节奏变化,使冷暖或明暗上的色彩渐变更加协调、柔和。3.步行街的地面铺装与环境设施的色彩设计也要遵循整体性、整合性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园的色彩设计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色彩设计 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划分,就层次结构的划分而言,可区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色彩景观”的概念是从“城市”色彩载体问题研究引申而来的,狭义的城市色彩景观就是指涉及城市生活的特定景观类型,如建筑色彩、场所色彩。其中,场所色彩所包含的街道色彩、绿化色彩等,就是城市公共空间色彩景观。
从城市公共空间色彩景观的功能与概念来看,依托公共空间为载体的色彩景观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表现为:1.组成元素的复杂性;2.色彩设计概念的历史文化性;3.涉及群体的公共性;4.色彩景观的空间感。
二、城市公共空间色彩的感知及其对色彩设计的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是居民社会交往的开放性场所,其色彩设计也必然受到人们主观感知和体验的影响。而即便在同一城市环境中,不同的人也会对公共空间色彩设计产生迥异的色彩感受。城市色彩产生过程的研究表明,城市的色彩面貌是居民对长期接触环境的集体回应和集体选择,是集体共性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国际色彩顾问协会 (IAAC)在《Color,Environment,Human Response》一书中从个体感知和体验的角度提出了“色彩体验金字塔”理论,这一多层次的“体验”过程表现为:对色彩刺激的生理反应潜在无意识集联想文化影响潮流时尚的影响个人体验。①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个体感受处于色彩体验金字塔的最上层,色彩设计需要从时间、空间因素中,以及人们对于公共空间景观体验的角度来思考,进而建立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的基础语境和平台。
(一)不同运动方式对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的影响
埃德蒙・N・培根在《城市设计》中指出,生活的目标是获取和谐感受,个体在运动经历中所感受到的空间的变换关系,就是设计的主要问题。公共空间色彩的设计应当与运动方式形成相互适应的联系。
(二)公共空间色彩景观体验的适宜距离
色彩的感知是与观测距离密切相关的,在城市物体环境中,这种视觉感知的差异尤为明显。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就用“外部空间模数”理论总结了这一规律,其中D/H比值(视距/界面高度)≤1,垂直视角 ≥45°时,可感知空间尺度范围最佳,“看清界面的细部和质感,界面围合空间内可体验到内聚感和安定感”。②综合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主要集中于建设项目开发与周边环境整治的设计范畴,包括广场、街道、公园等处的整体设计都是如此。在公共空间色彩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色彩观察的适宜距离,处理好“均衡场”和“强场”的关系,使人的色彩体验更为丰富也更贴近人体尺度。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色彩设计
城市广场在《城市规划原理》等书中被定义为“基于城市功能要求而设置的,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③。就视觉角度而言,城市广场的色彩包括有围合广场的建筑、铺地、环境小品、绿化色彩等。其中,妥善地处理好着色面积最广的建筑群与广场铺地间的色彩联系,是广场整体色彩设计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广场作为人群休憩的空间,色彩设计应当考虑到受众群体来自静止视点的体验,其色彩设计指引要点主要包括:1.广场铺地色彩应与周边建筑群取得最大限度的调和。2.广场基调色应首先确定广场性质。3.广场空间色彩还应该有侧重点、有主次地处理好视觉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与层次性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主体色彩即“前景色”与其他景观色彩“背景色”形成层次化的区分,类似色彩配色法较为恰当;而缺乏明确主体的,就要将色彩设计的重心放在围合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上,可适当利用不同形式的绿化措施进行改善、整合。④
(二)商业步行街的色彩设计
商业步行街是由商业街区步行通道及两旁商店构成的一个城市线状空间,通常是城市或区域的商业中心。作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及回归自然的需要,步行街的景观设置大多与街心广场、小品雕塑相结合,是现代城市街道发展的特殊形式。处理好街道侧立面建筑与色彩设计间的关系,在连续性的建筑界面围合中给予行人以丰富、连续的空间与视觉体验,总体而言,就是对高明度低彩度色、中性色或无彩度色的过渡处理。需注意三个方面:1.街道空间环境的色彩设计应符合其功能定位,根据街道空间与景观的构成完成色彩设计的协调配置。2.在街道空间节奏与序列的变换处包括转角、交叉口等处,则要合理地运用对景、框景等手段,适应节点处的色彩对比和空间的节奏变化,使冷暖或明暗上的色彩渐变更加协调、柔和。3.步行街的地面铺装与环境设施的色彩设计也要遵循整体性、整合性的基本原则。
(三)城市公园的色彩设计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公园被定义为用作“供公众游览、休憩……文体健身等活动……是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绿地”。其色彩设计的核心是公园的绿化色彩。⑤
城市公园的色彩设计在尊重其基础功能设定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好其自然环境资源的独特优势。
第一,绿色很自然地应当成为公园范围内的基调色,色彩设计应注意使基调色与点缀色之间互相衬托,进而使掩藏于绿色海洋中的人工构筑物得到凸显。第二,大型综合公园需要做到色彩分区,自然色彩区要注重绿化效果的营造;人工色彩区则更需要在环境总体色调的协调下,有意识地发掘自身的色调或主导色彩,可采取微差的手法来创设出公园统一和谐的意境。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载体。如何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的色彩设计进行引导,恰当地展示城市的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这需要设计者在实地调研、城市色彩景观整体规划的实践中进一步地进行检验、修正,以实现城市景观建设的和谐发展。
注释:
①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 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56―157.
②辛艺峰.现代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4(5):18―20.
③王京红.空间中的色彩――试论城市建筑与环境色彩的特殊性[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2008:99―101.
④冀承毓.从室内空间里领悟色彩艺术――谈居室空间与色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6):66―67.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道路;广场;绿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因而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可以说是城市美学在具体时空中的体现。它是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城市园林景观道路与广场设计的原则
道路与建筑、广场的组合,不宜过分随意。园林的道路和广场设计要考虑其图案、色彩、装饰诸因素的应用,以提高园景的观赏效果。建筑与道路之间,应根据建筑的性质、体量、用途而确定建筑前的广场或地坪的形状大小。
(1)、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
园林道路既是园林划分不同区域的界线,又是连接园林各不同区域活动内容的纽带。园路规划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园林设计的园路还应有引导游览、组织风景系列的作用。同时,要使道路与风景山体、水体、建筑、花木之间构成有机的整体。
园林道路的设计,应当考虑系统性。要从全园的总体着眼,确定主路系统。主路是全园的框架,要求形成循环系统。园林道路的设计,还应当考虑“顺势辟路”,指道路设计应与地形巧妙结合。路折因岩壁,路转交锋回。山势平缓则路线舒展,大曲率;山势变化急剧则路径“顿置婉转”;尤其是在自然山体的山脊和山谷,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所以山路讲究“路宜偏径”,要“临濠蜿蜒”,做到“构园得体”。其意之二,“顺势”就要分析园景序列空间构图的游览形势,“因势利导”、“起伏顺势”。园路的设计应顺应地形的变化而“敷设”,顺地形而起,顺地形而转折;反之,设计者也可以结合园路的势态而陡急、而延缓。园路与地形、地势相辅互成。园路设计切忌“拼盘”。
(2)、广场的设计原则
现在设计广场,一般多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的设计需注意排水设施,否则雨季造成积水,影响公园的服务。
广场与建筑、道路的组合,不宜过分随意,应当充分考虑到开展群众游园、娱乐活动方面的需要,台阶宜缓不宜陡,每隔几层台阶有一个小平台。
园林道路和广场是园林的重要内容,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园林道路的功能作用
(1)、园林道路的功能作用
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2)、划分园林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路径盘蹊”、“曲径通幽”等都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斗折蛇行”、“一步一换形”、“一曲一改观”,追求一种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其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3)、引导游览
我国古典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划分几个景区、设置若干景点,布置许多景物,而后用园路把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一座布局严谨、景象鲜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所以,园路的曲折是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使得遍布全园的道路网按设计意图、路线和角度把游人引导输送到各景区景点的最佳观赏位置,并利用花、树、山、石等造景素材来诱导、暗示,促使人们不断去发现和欣赏令人赞叹的园林景观。
(4)、丰富园林景观
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与周围的山水、建筑及植物等景观紧密结合,形成“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效果,从而贯穿所有园内的景物。
2、广场的功能作用
大型、文化娱乐型建筑,如公园中的影院、剧场,观众必须在短时间内集散,上一场观众退场,下一场观众进场的高密度、短时间的更换,要求有足够的容纳空间,这就是广场,体现出了广场的功能作用。
二、景观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1、深刻领悟设计意圈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应组织项目主要设计师与主要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意图对接,必须做到主要施工人员正确领会景观设计意图,保证施工过程中更好地将设计效果展现出来。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各城市园林小品、水系驳岸、花岗岩碎拼、洗米石地面、雨花石立铺、圆形木质坐凳、排水井制作、灯具安装、乔灌木种植、草皮平铺等方面。
2、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景观效果和层次,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主要包括质感、质地两方面,其中质感直接体现在人们视野里,而质地主要是保证正常的使用功能。
3、地形效果的把控和调整
人工造地形的效果在景观工程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总效果,它起到了创造具有诗意的人造自然空间的作用。
三、城市景观道路与广场设计措施
1园林道路设计的要点
(1)、园林道路的疏密要求
城市园林道路的疏密和景区的性质、地形、游人的多少有关。一般安静休息区域的道路密度可小些,文娱活动区及各类展览区的道路大些,游人多的地方道路密度要大些,山地和地形复杂的地方道路密度可小些。总的说来,城市园林道路布局不宜过密,道路的面积大致为公园总面积的10%~12%。
(2)、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安排
城市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是以地形和景观空间的组织与使用功能要求等因素决定的。起伏变化一般是在山地、丘岗的地形上,随地形而起落,形成空间的竖向变化。曲折变化不但在山地有,在平地的树丛、建筑等障景影响下也要有曲折变化。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主要是构成空间的转折和视线的转移,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延长游览路线,但必须注意要与景观空间的变化凋合一致,不可为曲折而曲折,“三步一弯、五步一转”的琐碎安排只有矫揉造作之感。
(3)、台阶布局设计
城市园林中的台阶除使用功能外也有美化作用。园林中的台阶主要应用在建筑入口,水旁岸壁、山路、陡坡等处。它可结合花池、栏杆、水池、挡土墙、假山蹬步而设。使用的材料有木材、石料、钢筋混凝土。台阶的踏面宽度与高度的比,在园林中也是多样的。—般的踏面宽度为b=30~38cm,高度h=10~15cm。
2、城市园林广场的布局设计
在园林平面规划中,园路与场地是划分地形的一种要素。地块形状的方、圆、规则或自然,都可以由园路场地的划分与组合来造成。我们知道,地形是园林景观的主要载体,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结构部分。由于园路在地形构成上具有先决作用,因而园路的平面线形、路网的组合形状和园路竖向上的起伏变化等,都会对园林景观的全貌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园路和广场在园林造景中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结束语
城市广场与道路设计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道路与广场设计是最典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及穿插其中的道路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设计优秀的城市景观道路与广场具有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多重作用。规划好这方面的设计,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杜汝俭.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建工出版社,2009.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小游园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29-01
近些年,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各个城市纷纷选择了大的城市广场、景观大道和城市中心公园为突破点,而接近居民生活的多样化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和漫步道的建设却相对乏力。城市游园作为城市中人与自然接触的媒介之一,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园林绿地,成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满足休憩需求、放松身心、就近赏景、融于生活的最佳场所,同时,也对场所小气候有所改善。因此,在城市中建设有利于居民休息、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小游园是十分必要的。
1、小游园概念和设计要点
1.1 小游园概念 小游园属于城市公园绿地,是介于市级和区级公园之间的居住区小游园中的一种,也称微型公园。小游园是独立的城市公共绿地,一般面积较小,布置灵活,不拘形式,设施简单,多以植物种植为主,可供居民短时休息、散步之用,面积约为5 ha左右,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0.75km,10 min即可到达。常见的小游园应当全部或部分包括:园林花草树木,安静的休息空间,儿童游戏空间,适当的体育活动空间,可以开展集体活动的较大的空间。
1.2 小游园设计要点
1.2.1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从美学理论上看,明确的几何图形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最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同时有较强的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有较强的时代感。
1.2.2 因地制宜,力求变化。因地制宜,力求变化,如果小游园的面积过小,地形变化不大,周围是规则式建筑,则游园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若地段面积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则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市中的小游园贵在自然,最好能使人们从嘈杂的环境中脱离出来。同时园景也宜充满生活气息,有利于逗留休息。另外要发挥艺术手段,将人带人设定的环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相结合。
1.2.3 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布局要紧凑:尽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将园林中的死角转化为活角等。空间层次丰富:利用地形遭蹭、植物小品分隔空间,此外也可利用各种形式的隔断花墙构成园中园。建筑小品以小巧取胜:道路、铺地、坐凳、栏杆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同时扩大空间感。
1.2.4 植物配置与环境相结合。植物配置与环境相结合,体现地方风格。严格选择主调树种,考虑主调树种时,除了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之外,更多的要注意其风韵美,是其次姿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注意时相、季相、景相相统一,为在较小的绿地空间取得较大的绿地面积,而又不减少绿景,植物种植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以点植为主,在边缘处适当辅以树丛,适当增加宿根花卉种类。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
1.2.5 组织交通。组织交通,吸引游人在道路设计时,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1.2.6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结合。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要按互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如:硬质景观突出点题入境,象征与装饰等表意作用,软质景观则突出情趣,和谐舒畅、情绪自然等顺情作用。
1.2.7 动静分区。动静分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设计小游园时要考虑到动静分区,并注意活动区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由于独处兼顾,使游人找到自己所需的空间类型。
2、游园设计分析
2.1 园址的选择 小游园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其周围的任何因素都会决定公园的用途、使用者的类型、使用时间和活动内容。总的来说,小游园的选址应使周围0.75 km半径范围内的使用者可以步行抵达。此外,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建设地的小气候对其利用情况的影响。小游园设计选址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变化。园景也宜充满生活气息,有利于逗留休息。另外要发挥艺术手段,将人带入设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相结合。
2.2 功能分区 小游园较小的面积和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其使用空间应比观赏空间更重要,观赏空间应具有双重功能。在远离街道的地方,提供一些与主要活动空间分隔的较为隐秘的小空间,形成供居民私下交谈和独处的较为安静的空间。将喧闹活动的场地安排在其产生的噪音可以被附近交通等噪音掩盖的地方,即靠近街道的空间,以降低这些活动对小游园内的其他活动及附近住户的影响。儿童、老人通常是街头小游园的主要使用者,设置游戏区和休息区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根据其服务人群的不同需求可将休闲游园划分为4大功能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广场、娱乐休闲带。
2.3 道路及公共设施小游园在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生态安全,其次,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上设计的路线,力争具有实用性和连贯性,满足集散要求。小游园的地面做到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标示出不同用途的园林空间,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要按互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如:硬质景观突出点题入境,象征与装饰等表意作用,软质景观则突出情趣,和谐舒畅、情绪、自然等顺情作用。小游园中园椅、园桌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一般成年人的使用需求,还应当充分考虑并重视老年人、儿童及残疾人的使用需求。
2.4 园林小品的应用 在园林绿地中,许多建筑小品都是具备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功能实体,如装饰性小品中的雕塑物、景墙、铺地,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表达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如:游园中“开天辟地”石。
2.5 植物选择与配置 在选择植物时应遵循适地适树和因景制宜的原则,应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与组织景观,在园林植物植物之间与其他园林要素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植物的形体、姿态、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植物配置不仅要掌握植物的观赏特性,还有注重各种艺术手法,合理的布局和设景,使植物充分发挥其表现时空,创造景观,分割空间,改造地形,烘托景物,创作意境等功能。植物配置还必须考虑植物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搭配,才能充分体现出绿化的意境,才能给人一和谐、协调的美感。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城市;商业建筑;设计;消防
城市商业综合体大部分都是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处在中心位置,交通环境非常便利。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综合体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大城市正在不断的开发建设中,城市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对于整个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商业建筑概述
商业建筑是城市综合体的主载体,购物中心是城市综合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行综合体,都是商业复合酒店、写字楼、公寓等共同构成的。不同以往的百货商场均为大厅式购物空间,封闭沉闷,功能单一,顾客仅为购物而来。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商业建筑设计充分研究顾客的行为心理和视觉心理,创造方便的购物环境,舒适的休息环境,丰富的娱乐环境,延长顾客在商场的逗留时间,建立起新型的购物空间秩序。
2.商业建筑设计特点
2.1开放式的城市空间
我们在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中的一大特点是创造开放式的城市空间。城市综合体设计是以较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的设计手法将多种功能的建筑空间集中布置,这种集中布置规划手法,使项目规划或布置大型市民活动广场等公共开放式活动或绿化城市空间成为可能。开放式空间包括:市民广场,居住区休闲活动广场,大空间尺度的建筑间距及超大绿化园林的高尚社区等。
2.2多功能的城市开发
城市综合体给城市带来多功能的城市开发。一般的城市开发商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功能的开发上,其它只作为附属配套,如纯住宅开发、纯商业开发、或者纯酒店或写字楼开发等。商业建筑将多功能综合集中开发,包括有:酒店、写字楼、大型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国际公寓、高尚住宅、大型广场等。不同功能、时间段的城市功能组织在一起,各种功能互为补充组成城市综合体――大型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区是城市活力之源,充满激情与商气,写字楼使城市充满青春与魅力,酒店的进驻提升了消费档次,公寓及住宅区从白天到黑夜充满生气与活力,城市广场又极大的聚集了城市的能量与人气等。
2.3街坊式的街区布局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风貌正被一点点地蚕食,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正被一点点地割裂。为此,城市开发商需对保护城市的文脉,保护历史形成的街区、城市记忆、城市尺度、路网格局、商圈等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拟改造项目及城市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城市规律,解读土地价值。
2.4地标式的城市建筑
商业综合体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均是所在城市矗立了地标式建筑。它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将周围的社会资源――人、商业、办公、居住、交通、商业、资金、信息等强劲吸附,快速集合,并进行有效地资源重新配置。例如: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某种意义上它已近超越城市地标的作用,而成为了当地人们的精神家园。
2.5交通立体化
由于城市综合体一般都是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具有优越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很好的地理位置,城市综合体内在很短的时间能就可以聚集大量的车流、人流。城市综合体可以运用立体化的交通模式,有效的缓解和避免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出现大量的车流、人流及人车混杂现象。运用立体化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缓解交通量的问题,还可以给城市综合体创造更舒适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
3.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3.1准确定位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与风格
由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建筑自身面积大,使用人口密集,加之不同地域的商业综合体具有相应的地区气候和文化需求,且其商业空间必须在满足现阶段商业功能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未来业态变化的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功能较单一的其他商业建筑。因此在城市飞速发展,商业业态不断细化的今天,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首先准确定位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业态功能,并使建筑内部业态之间、建筑与外部社区、环境之间呈现出和谐、共生和互补的状态,通过对内外部流线的整合,体现鲜明的个性风格,在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的同时,以其功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3.2功能空间设计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现代空间概念强调顾客流动空间与营业员工作空间的融合与渗透。以最常见的中庭结构为例,各层营业厅环绕中庭展开,丰富了空间的层次,通过中庭把光、影、色彩、扶梯、楼梯、绿化等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动静交织、形态各异、极富艺术魅力的空间环境。平面设计上可利用地面或顶棚的形式差异、材料对比、色彩变化以及照明设计,对顾客起水平引导的作用,营业大厅内应具备清晰合理的人流路线,使顾客能在最短的距离内轻松地逛完全程。
此外,商业综合体有化整为零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转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生活压力。一些独特的商业空间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休憩和商业会晤等需求而当作空间艺术品来设计的,除艺术形式外,回归自然的设计也体现在大量地运用木材等反映自然主题的材料和风格上。
3.3交通流线组织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3.4商业综合体中,各种功能空间混合的消防疏散设计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停车、零售、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并且许多都为了更大利用城市的地铁线引入人流,增加了很多地下商业。在设计中,我们既要保证建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又要有完善的消防疏散设计来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性。以上海为例,在2004年的《大中型商场防火技术规定》是目前在大型综合体设计中参照执行比较明确的规定。而针对大型商业的设计中,要注意不同功能的店铺,人数计算和最大的防火分区面积是有区别的。根据已经通过的消防审批实例(上海合生广场项目,上海大悦城项目),总结了对于高层建筑的商业综合体的地上和地下各种功能空间的最大防火分区面积的各项要求。
地下商业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时,需设置防火隔间或用下沉式广场分隔。上海规定兼做防火隔间的下沉式广场应不小于169平米。在综合体地下商业中,时常地下室还有设备机房和后勤用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商业和后勤两个不同功能的防火分区之间的公用疏散楼梯需满足要求较高的功能分区的疏散楼梯要求(在长度和高度方面,商业疏散楼梯要更宽更缓)。
除了需注意防火分区面积的要求外,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对于人员疏散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设置楼梯数量的根本。但是由于多种功能混合后,基本的计算也变得非常复杂,现对于上海的高层商业综合体审批中,疏散人员的计算准则做一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最后还有一项值得注意的指标,就是百人疏散指标的系数。当我们按照人数计算的指标计算出了每个功能分区人数后,除以100再乘以一个系数(百人疏散指标的系数)就可以得到所需的疏散宽度。但是这个系数规范的表格表述中是按层写的。2014年以前在没有明确解释的时候,很多人数宽度计算认为这是每个层的系数不一样。事实是,表格中所列的层是指这栋建筑的整体层数。则每栋建筑按照层数选定自己的百人疏散指标系数,且是唯一的。
在疏散计算中,还有一个小诀窍。目前,按照商业综合体功能分布的趋势,在地下一层和顶层都会布置大量或整层的餐饮店铺。在方案之初,可以先计算这些层面的所需疏散宽度。如果设置疏散楼梯的总宽度能满足餐饮的要求,则零售店铺基本上也能满足要求。
4 未来大型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4.1 选址合理
不同的区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需求会导致有不同的消费人群,对一个大型商业建筑而言,好的地段是长期、稳定客源的保证,也是商业建筑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选址时也要注重周围的交通条件。应该尽量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以尽可能便利的交通方式到达。因此,周围有地铁站、公交站的地段应该是建筑设计选址时的首选。商业建筑设计中地段的选择对以后的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址时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交通、城市规划甚至政策因素。这样不仅能保证建筑的经营效益,也能保证建筑在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4.2 购物环境的舒适性
购物空间是否能迎合顾客的内心至关重要,所以应该对顾客的心理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尽力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购物氛围。舒适的消费环境能增加顾客光顾的次数,也能延长消费时间,从而为增加营业额提供了保证。可以通过提供座椅、儿童游戏空间等措施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打造自然、亲切、温馨的氛围,给人以开阔、富丽堂皇的感觉。增加人们的归属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也能增加购物的舒适性。大量的人流往往是通过私家车到达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停车位,购物的心情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增加停车位:以广场停车为主;利用地下室或者楼上屋顶建造停车场;新兴的立体机械车库。
5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地产的繁荣,会有更多的各种类型的城市综合体的建设项目,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必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应以积极而审慎的态度面对城市综合体的建设,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使城市商业空间的建设走向,生态、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