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实训的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实训的任务范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C-0011-06
《西点工艺与实训》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是西餐工艺和中西点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它紧贴行业,完全按照行业中包饼房岗位群设置和工作任务进行建设。基于“课岗融通”的理念,在对行业中包饼房岗位群工作活动和对国内外同类课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接西点师职业资格标准,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提取包饼房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群学习的行动能力,最终确立了课程内容。[1]
课程内容既然来源于包饼房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那么,教学过程就理应对接具体工作任务的开展过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究、主题设计,课内的合作生产、交流评价及课后的巩固提高、训练拓展等系列活动,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其特点是:课堂氛围情境化,课堂环境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即实际工作场所;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工作化,对接工作过程,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职业素质[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得到技能训练,还在工作体验中获得工作知识,突出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运用,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课堂范畴延伸化,突破时空界限,课前的探究、课中的生产、课后的拓展均属课堂教学活动,课内课外皆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根本,重视课堂教学更是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要求。[3]戏剧依靠剧本,教学依赖设计,教学设计好比戏剧的剧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那么,《西点工艺与实训》课程的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设计呢?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西点专兼混编教学团队经过近5年的研究,对教学活动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设计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以该课程中一次典型课例(任务)――“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为例,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任务与学情分析
(一)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主要分析研究该课例(任务)在课程中的地位,该工作任务在职业能力中的性质。
慕斯是一种含奶油成分很高,十分柔滑、细腻的高级甜品,其品种很多,有各种水果慕斯、巧克力慕斯等,其中以巧克力慕斯最为有名,是慕斯的经典之作,是烘焙坊、饼屋、甜品店日常生产和供应的甜品之一。巧克力慕斯的生产是饼房厨师日常工作任务之一,是一名合格饼房厨师必备技能。由此,将其选定为该课程内容,并设计为教学任务之一,成为该课程的典型课例。“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任务的源出如图1所示。
(二)学情分析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课前应对授课班级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进行分析,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这里,以校企合作的蓝蛙群英班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确定对策。
1.学生自然状况
蓝蛙群英班是由在校二年级烹饪学院各专业学生混编而成,全班共35名学生,基本情况较为复杂。女生占大多数;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中餐、西餐、中西点专业)、不同班级,是“多国部队”。班级自然状况如图2所示。
2.知识技能基础
该班成立后,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开设《西点工艺与实训》这门课,根据蓝蛙企业的要求,主要偏向甜品内容。而新组建的蓝蛙群英班西点知识技能基础情况是:来自西餐、中西点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上过一学期的西点实训课,有一定西点工艺基础,但因为要求不一样,来自这两个专业学生的基础有差异;而来自中餐专业的学生则未上过相关课程,但生活中或见过或品尝过甜品,多多少少对慕斯尤其是巧克力慕斯有些印象或零碎的知识。因此,这样一个“多国部队”,对甜品知识和技能基础不一,参差不齐。
3.情感态度情况分析
调查分析发现,该班70%以上学生重技能,轻知识,好动手操作,厌恶理论灌输;中学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组织协调意识不强;“高考失利”的阴影带来学习耐心和信心不足;女生多,情感细腻,抗挫抗压能力不强。但是,通过进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一年级的学习锻炼,他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教师演示、合作训练,掌握西点基本制作技能,他们也渴望通过自己动手,掌握常用西点品种尤其是甜品的制作技巧。而且,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实践和团队合作,实现甜品工艺知识的迁移和操作技能的生成。
4.对策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和该课程的特殊性,设计了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如:针对该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组织协调意识不强的状况,采取分组教学,依据个体特点(如个性、性别、能力、专业基础等),混合分组,男女生搭配、不同原专业的学生搭配、能力强弱学生搭配等;模拟真实包饼房的建制,建立厨师长(实训班长)、领班(组长)、员工(组员)管理机制,增强生生、组组、师生间沟通,增进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学。针对自主学习能力弱的情况,通过任务驱动、知识竞赛与小奖项、小组活动,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引领学生学会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习耐心和信心不足,抗挫抗压能力较弱的情况,采取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减少学生个体压力,多表扬肯定,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针对学生重技能,轻知识,好动手操作,厌恶理论灌输的状况,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突破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模式,学院专门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包饼教学厨房,兼具教学与生产的功能,配备现代化包饼甜品生产和教学设备,将学生放在真实的厨房中,开展情境化教学,通过使用真实的厨房设备和用具,采用真实食品原料,进行实战训练,完成典型产品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理解甜品工艺原理,掌握甜品制作技能,做到“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模块、任务的教学目标。首先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制定模块目标,再依据模块目标制定任务目标。“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落实到“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这一任务,其教学重点为:巧克力慕斯的工艺关键点的掌控;教学难点为:巧克力慕斯的原料选用以及成品装饰技巧。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及方法设计
为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主要从教学组织、教法学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力求贴近职业,贴近生活。
多年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规律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过程导向、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演示讲解、案例分析等等。[4]实际教学中,往往不是单一方法的使用,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之,这些方法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职教理念,强调“做中学”。
以“任务为驱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既符合行业的诉求,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运用,通过导学双向互动,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二)教学程序设计
1.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主题化、教学活动任务化,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阶段,课前的任务布置和主题设计是课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课后的拓展训练是课中教学的巩固和提高。通过课前任务驱动、课内工作引领和课后巩固拓展的程序,结合主题设计、场景模拟、知识竞赛、技能比拼、演示讲解等形式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教学程序设计如图4所示。
2.教学过程设计与时间安排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课前通过布置任务――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驱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主题巧克力慕斯设计方案;课中主要通过预热任务、导入新课、合作生产、交流评价、演示讲解等程序,达成方案的实施,完成主题巧克力慕斯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质量的评价;课后通过作业和拓展训练,实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如表2所示。
电工实训的任务范文2
关键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分层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生活质量日趋上升,人们在保障好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一些技术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再者,技术产业是带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模块,因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要性,这导致社会各阶层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电工电子技术产业中,许多阶层人民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工电子上,而在实训教学中忽略了非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这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分级化现象的产生,也使得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较为缺乏。因此,为苛求非电类电工电子专业更大跨度的发展以及消除实训教学分级化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中职非电工电子的实训基础以及创新能力,寻求非电工电子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更大发展。
1相关理论基础
1.1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非电类基础认识,然而其专业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至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五个层面的技术都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涉及延伸的范围。面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五大层面在我国产业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组成了电工电子工程的丰碑。
1.2分层实训教学模式
分层实训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有着三层递进关系,实训分中职校内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实地演习教学和企业实践生产教学,三个重要模块分别以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好的循环,从而带动中职的学生从学习到生产,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训学习。
2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归属不同,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说,非电类专业与电类专业区分较大,非电类专业不可能和电类专业一样安排那么多的电工电子实训课时。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然而非电类的实训明显是弱于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种现象,国内学者总结得出专业归属不同导致了实训效果不佳。
2.2无法学以致用,工作的应用性不大
日趋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学生们无法学以致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为部分教学细节问题而面临很多挫折,比如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支持和实训内容的空泛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盲目。就中职的实训内容来看,中职对于实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一个心态。这种做法只会让实训过程形成松懈心理,使得实训不认真,工作又失利。另外,在校园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校园实训内容常常是长年以往都是那几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缺乏更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中掌握到的只是长期以往的一种旧有学习模式,便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综合以上原因,我国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工作上所更新的技术实训里,校实训方没有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训效果,在那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实习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甚至脱离岗位。
2.3实训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不高
相较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工电子专业,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并非样样俱全。他们在实际电类实训中涉及电子技术的东西不算多。另外,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比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缺乏注重性,这使得实训效果不佳,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其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几年来,工科中职一直围绕着电类实训教学的目标来实现学生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职教育办一直在不断改革,因此,外部政策对于实训教学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中职机构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似乎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这种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却没有被改进。一方面这阻碍了电类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失利。二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实训方式单一,模块简单,实训教学改革不彻底,形式也单一,且团队合作性较差。这些都已经让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障碍瓶颈。
2.4实训评分机制落后
现如今,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其评分机制是平时分加考试分,其中的平时分是可调控的,即依靠老师对学生认可度。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评分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实训内容多导致老师顾及不到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其次就是实训评分机制,以最终结果来评定实训成绩,这使得实训内容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这样的虚假情况使得实训目的显得意义不大,比如学生中途叫人帮忙代实训,甚至连实训作业都代做了;最后,就是实训场地的落后,实训场地里有些设施陈旧太久,这样的设施使得学生有些优先使用较好的设施,因而在评分成绩阶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种评分其实是不公平的,特别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弱势群体以及设施的不熟悉,这使得学生成绩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遵循以下建议。一者,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学生的众多,专业繁杂且难以区分的局面,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电类与非电类课程分开,将提高型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注入电类实训的课程体系,并增加电类专业的实训的课时量。而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型甚至科普型项目中,在保证基本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训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既符合了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保证了大规模实训的教学时间。二者,为改善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脱节的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应大胆引入虚拟平台作为实训前期预习辅助。例如,实训室控制电路项目,很多班级在实训前没有相关的理论铺垫,长时间的理论介绍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直接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难度增加,检查线路时大量烧坏保险丝,引发学生的实践挫折感。而在实训项目进行前,将仿真软件以及建立虚拟实训室控制电路的教程拷贝给受训学生,通过前期仿真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缺少差异化教育这一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教改过程中将实训项目分为基础型、研究创新型与个性化实践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训项目面向大部分学生,完成即达标。研究创新型实训项目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者,由于实训过程时间较长,评分考量的因素较多,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创造更好的实训评分机制,我们可以让实训监督机制变得更加严厉,对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分的记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去评平时分。再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从课程终结时进行的评价变为持续地展开的评价成为今后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之一。实训过程的表现应该在实训成绩中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样的评分机制将更加能保证客观性与公平性。所以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实训的评分上加大过程性评定的权重,更注重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的关注,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评分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质疑。总之,以上三种对策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的集中解决对策,而面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所缺乏的分层实训教学概念,即中职-实训基地-企业的三环实训模式。
4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4.1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中职教学体系,中职应该遵循成果转换的结果。中职实训教学主要是由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固与提升。因此,在设置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应该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电路基础是磁场及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技术是常用电器、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现代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常用半导体器件、整流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中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学上可灵活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需要与应用模块相关。如:制作“电路图识读实训”,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快速识图的能力。接着是对照任务上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与调试基本环节电路或对照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进行识图和检修训练。最后对基本环节电路进行分类归纳,对同类电路进行类比,比较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电路图任务单”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
4.2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包括嵌入式实训和单片机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智能交通综合实训、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包括中职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创新实训等。其中的几个实训模块可针对实训学生来选择,但实训体系需遵循基本-专业-综合应用-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制作“工艺任务单”,循序渐进地训练“维修电工技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将电气工程电路的安装要求及操作规范等制作成“工艺任务单”,在安装电路时发给学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上的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3企业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实训模式是针对生产应用而产生的,就如国内南车一样,他们是先做培训,再上岗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我们可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先采用行业模块方式,选择组合培训,节省企业成本;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形式,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途径;三是开放性教学,理论实训同步进行,评分要跟进,设施要更新。综合以上的实训建议,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学习内容,并不断循环学习下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进而实现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目的。如:让学生读懂“企业实训内容”,理解实训任务单上的要求,自觉地按任务单内容反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训练中如发现学生没有按要求操作或工艺达不到任务单上的标准则令其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学生掌握“实训任务单”上的单项技能后,再进行单项技能的链接训练;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控制环节电路安装与调试后,再加大训练强度,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最后,进行实战训练,即复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
5结语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实训基地、企业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即学习与工作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产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中职能完成教育办的文书目标,而企业则能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在未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也将被普及开来,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张伟宏,贾旭,王帅.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5).
[2]刘浩,解宁,吴建华,沈兆奎.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06).
电工实训的任务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实训;项目教学法
电工实训课程是中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能掌握有关器材的操作,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线路应用和设计能力。然而,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在电工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中职电工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工实训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电工实践操作能力,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而学生往往也对该课程有些错误的认识,主要原因在于:
1.师资队伍组成和实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电工实训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电工的实际操作经验。电工实训教师没有经过企业锻炼过,很多机电专业教师没有电工技能证书,许多电工实训教师自己也对电工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接线工艺要求都不熟,在相应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这些都影响着电工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2.电工实训教材不统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在中职学校电工实训的教材五花八门,各种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教材的不统一,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变得模糊,有的甚至脱离了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级电工操作证考试的内容不符,导致学生不能顺利通过中级电工操作证考试。
3.电工实训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电工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上,我们让学生所做的实训都是“依葫芦画瓢”不要动脑设计线路,甚至接线图都不用画,只需要按照老师给的接线图和安装步骤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我认为这种不需学生动脑的电工实训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电路设计原理亲自设计线路,在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最终实现本课程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工实训教学目标。
二、解决中职电工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电工实训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那么,如何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呢?我认为,首先,把教师送到企业学习,通过在企业的学习让教师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其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机电专业老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2.大胆整合电工实训教材,按需取舍
教师可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层次,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分析,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教材的内容与中级电工操作证考试的内容紧密结合。
3.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
(1)注重实践
我们在每完成一个实训任务,都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使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边实践边理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平常也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路,画出其电路图,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以训练学生做电工电子项目为手段,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开发过程来实施教学。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将线路的分析、设计,器材的选取、安装,线路的连接,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系统故障分析等知识和工程理念嵌入工程项目中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练。通过培训学生做项目,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首先,教学的内容要向生活问题转化。其次,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最后,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完成项目任务,并在电工实训室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线路设计的正确性。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进行适当地帮助和指点来完成小项目任务的编程,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工实训教学是机电专业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职学生电工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渠道,搞好电工实训教学,教师必须结合电气设备的发展,电工实训的特点,通过严格的实训管理、更新实训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改革实训考核方式等方面,切实提高电工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电工实训的任务范文4
论文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管理体制 措施 体会
论文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电工实训的任务范文5
关键词: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王晓刚(1970-),男,重庆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系,讲师;夏洪永(1963-),男,重庆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系系副主任,副教授。(重庆 400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11-KT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67-0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大量的深层次问题,学生在校时间通常只有两年多,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的矛盾较本科院校更为突出。部分院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大量压缩基础实验课的时间,如电类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的实验和实训。笔者认为“电工技术实验实训”是电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桥梁。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动化工程系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其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研究和开发,在此笔者有几点感想,以期能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构建思路
我们认为电工技术实验实训操作模式应该是“知识学习应用于实践、技能培养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理念。即一方面该课程可为后续课程的基本能力提供服务,同时又要展现“电工技术”课程本身的应用实践能力。根据这种设想,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设计也要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目前,教学仪器公司的实验装置水平发展很快,自动化程度很高,学生实验时通常只需要连几根线、按下开关、读出仪表数据就可以,得不到具体的锻炼。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实训装置,使学生能由了解什么、熟悉什么、掌握什么转变成为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我院自动化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及系统”为例,这两门课程许多知识和技能都与电工技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2012年我院自动化系又新开设了三个高职专业(工业网络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也会在这些专业的学习中起到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装置总体设计构建
为了让学生在训练时能全员参与,以及要放置测试仪器、设备和电脑,我们将装置设计为工作台的样式,即要有足够的空间。挂板式分层型模块化结构共五类,分别是电源模块、信号源模块、电路板模块、测量仪表模块、保护装置模块。该装置应具有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安全灵活、运行可靠、管理科学(实验准备工作量的简化)等特点。
三、装置结构体系构建
根据我院自编的“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讲义,现对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构建框架进行简要介绍。
1.挂板的初步设计及要求
(1)电源模块——应具有交流和直流两种类型。交流电源为380V和220V。直流电源的可调范围为0~30V,多路并且带负载能力要强,安全性能可靠。
(2)信号源模块——能提供正弦、方波、三角波函数信号,信号源稳定、可靠。例如我院自编实验讲义“电容和电感特性研究”实验,如图1、图2所示,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讨论“电容通高频阻低频,电感通低频阻高频”,需要交流的信号源性能可靠、稳定,否则实验效果会非常不理想。
(3)测量仪表模块——仪表块数要多,主要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又分交流和直流两种类型,且以数字式为主(具有多档位转换功能),指针式为辅。并配有高灵敏度检流计。例如我院实验讲义“指定电流的分配”,需要4块直流电流表,如图3所示。
(4)电路板模块——有两种想法。一种想法是将各类元器件固定在模块电路板上,要求元器件种类多、规格齐全(如一般电阻除阻值,不同功率的电阻也应多配置),器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排列,比如器件应排列均匀、横平竖直、同种类型集中在一起,可调元器件的布局应充分考虑调节的方便程度。另一种想法是将所有的器件(除可调器件外),存放在有许多格子的透明塑料小箱中,根据实验需要学生可自行选取和选配器件,再根据工艺要求插在模块电路板的插孔上。通过实践发现两种办法各有千秋。前者实验中学生操作相对简单,节省实验时间,但对元器件的熟悉程度相对较弱。后者实验中学生操作相对复杂(特别是元器件的选取),容易出错,实验时间较长,器件容易丢失,但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对器件的种类、性能、规格非常熟悉,也非常清楚如何将实验顺利进行和少走弯路,这种办法更符合我们倡导的电工技术实验实训操作模式。
我院自编的讲义“验证叠加定理实验”采用的是T型电阻网络电路,如图4所示。元件是6个200Ω及3个100Ω的电阻,并需要4个逻辑开关。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在透明塑料小箱中可选择不同功率、不同体积、不同样式的电阻,也就是学生自己配置。同样,图3所示的电路学生也可自己选择和配置电阻。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学生知道了实验时该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做了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很快。
2.装置安全措施
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安全措施尤为重要。学生在进行实验实训时,特别是才开始的阶段,对人身及设施的安全危险最大。本装置可调交流电源输出处设有过流保护技术,相间、线间过电流及直接短路均能自动保护,面板配有交流三相电压表,通过切换开关分别指示三相电网电压和三相调压输出电压。装置具有接地保护、漏电保护(电流型和电压型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空气开关)功能,安全性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实验连接线及插孔采用不同的结构,使用安全、可靠、防触电。
3.装置功能特点
该装置没有过多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甚至有些“老土”,其主要是用于实验操作,反映电领域初学者实验实训的学习过程和训练过程,而非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当然,这不是否认高等职业教育不需要科学研究,而是电类专业基础实验课有自身的特殊性,实验实训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设计性,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该装置配有大量的元器件(上千个)插孔和测试仪表,供学生选择和使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电的认识和认知,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电的理解和应用把握的能力。
4.装置实验实训讲义(部分)
一是能完成“电工基础”、“电工学”、“电路分析”中电路连接、参数测试、叠加、谐振、选频、过渡过程、单相、三相、日光灯、变压器等基础实验。二是基础实验项目见表1。
表1 电工技术基础实验实训项目内容
模块一 直流电路测量及应用 模块二 交流电路测量及应用
任务一?电路的连接及参数测试
任务二?电阻的连接及配置
任务三?指定电压和电流的分配
任务四?电位及电路状态讨论和应用
任务五?直流电桥电路的应用
任务六?T型电阻网络的应用 任务一?交流电的测量
任务二?电容和电感特性应用
任务三?RC选频网络的应用
任务四?日光灯电路能量需求最小化
任务五?三相负载电路工作状况讨论
任务六?变压器的认识及应用
任务七?微分和积分电路的应用
四、装置使用效果
由于受到学院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成套的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我们利用学院自动化系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台是20多年以前的老实验台,电路板使用的是面包板,实验管理人员实验前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后再收整。在这样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实验教学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反映,原来的实验课是以实验教师为主体,现在的操作方式及装置是以学生为中心,实验中学生可以认真思考,即使元件选错了,也感到是一种“幸福”,并不计较设备的好坏,真正体会到了实验教学的快乐和意义。
五、总结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教学特别是基础实验教学有许多困惑和难点。同时社会又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这种形势下,迫使我们进行深刻思考:专业基础实验课的作用究竟在哪?专业基础实验实训操作模式应该是什么?本文是探索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课的路径之一。该装置的构建及思路虽然还不完善,但只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们的目标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电工实训的任务范文6
关键词: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
一、研究背景
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之一,实训基地建设能否与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实现有机的融合与匹配,适应训练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已受到广泛重视,基地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投入比重大大增加,涌现出了一批能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教学设施条件较好的实训基地,但从全局看,实训基地建设还相当薄弱,存在着建设主体、运行机制、筹资方式仍单一;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不足;没有实现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实训工作的情境化、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基地功能只有单一的教学功能,不存在效益性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自2007年以来启动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践教学基地,2010年经教育部评审,被批准挂牌成为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围绕基地建设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以高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标准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将基地的定位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建设成一个集聚“社会、企业、学校”资源,开放性、多功能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实训基地,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先进适用技术的吸收与转化、技术服务与人员培训”的区域职教平台;第二是如何把基地建设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专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实训任务真实等的综合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大力度的创造性改革。
围绕上述工作重点,项目组成员深入多个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充分提炼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为出发点,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高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构建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时,(1)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研制开发了适合技能训练需要的仪器设备,使实训设备真实性、先进性。包括:流水线炉温控制实训装置、模拟电子实验箱、单片机综合实验箱、PLC流量控制实验系统、SIEMENS全自动网络控制系统、吐丝机头部定位检测实验装置等,并配备开发了相应的实训项目。实训内容既与技能训练密切结合,也训练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拥有1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实训仪器设备已成为精品、部分实训仪器设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2)基于厂校合作,探索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形成了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管理模式企业化。机加工中心与湖州圣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建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同时建立了湖州金恒力研发中心、湖州远来工控研发中心等多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学校提供研发场所和技术力量,企业负责承接项目、提供研发用仪器设备、产品的市场推广。(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使得基地功能多样化、社会服务效益化。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了“创新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了“创新教育实训中心”,包括:“电子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电工技术创新实验室”等,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生产研发中心”,包括:“电子新技术研发中心”、“过程控制研究室”、“PLC应用研究室”、“传感器应用研究室”等。(4)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建设,使得实训工作情境化、工作任务真实化。通过条件配置,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现代模式,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合一”,学练并重。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
三、“任务引领式”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系列化教材及课程教学得建设
几年来,相关专业积极探索以能力为目标的“任务引领式”实践课程体系改革,通过以工作任务的划分为基本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课程,明确职业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并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以构建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为例,课程开发方法如下:(1)以电力、冶金、制药等流程行业的控制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设置;(2)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3)以典型设备、生产工艺的过程控制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4)以仪表工和ASEA自动化系统助理工程师的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所有核心课程推行了以能力为目标的任务引领式课程教学,如图2所示。教学过程采用任务导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学生每学完一个案例,就可以在真实环境动手实践,教师边教、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现场的零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构建了综合培养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针对高职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渠道。如电工电子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