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

【 abstract 】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to realize the city livable level, and achieve our country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important work. In the past the urba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ause of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ulted in the city around the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n make urban ecological function affected. With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must wil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s the center, realizes the scienc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blems such a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iefly discussed.

【 key words 】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发展奠定基础。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应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为中心开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理论与文件,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城市规划建设作为基础,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考虑的重要内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关联。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将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首位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城市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的结合应用避免传统城市规划建设方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2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2.1 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调研―――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为了实现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进行调研。通过对城市气候环境、原有生物植被情况的掌握等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引方向。同时通过基础调研也能够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情况、为后期植被引入等奠定基础。利用基础调研信息与数据能够有效避免外来生物对原有生态结构的影响,实现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还应针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调研与分析,科学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2 注重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联系―――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我国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使得城市扩建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例如:为了城市扩建或开发区的建设将原有的湿地填平,这样的后果是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城市蓄水储水能力降低,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或防洪抗旱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城市规划工作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开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的目的。通过将湿地、城市周边河流湖泊的规划与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创造适宜居住的、和谐优美的都市环境。因此,现代城市规划工作中应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以环境影响为基础进行发展规划的编制。在新建项目审批过程中强化环保评估工作的开展。以新思维、新思路、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从环保优先、严厉治污入手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共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2.3 完善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成为了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通过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的科学利用能够极大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应注重景观与绿化系统的完善。以多年生植物作为基础、运用景观设计与绿化规划打造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城市道路单位的联系。利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隔离带等完善城市绿化系统。通过道路绿化工作的开展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城市道路周边空气质量奠定基础。

3 加快城市污染治理脚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城市污染治理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应将城市污染治理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通过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排放监测与管理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分散于城市周边村镇的企业也应积极规划其建设。将城市周边零散企业搬迁至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内,以此便于企业排放的检测与监测。另外,城市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中还应考虑城市所在地区季节风向、水流方向等问题。通过污染治理以及综合考虑工业园区位置为减少工业园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污染治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影响城市宜居水平的关键。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作为中心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以城市景观、绿化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工作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应注重植物引进的科学分析,避免外来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多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周云龙.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分析[J].城建资讯,

2010,5.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

1.引言

生态城市,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2.现状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

3.探讨

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本,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 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4.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4.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4.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4.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城市结构。

鉴于城市的土地的宝贵性,用“土地换生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走的道路。从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迫切需要建设生态问题相对突出的道路、河流、水源涵养、农田的土地利用;同时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功能的不同需求,有序推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多种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布局。

5.展望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类型主导功能目标进行城市结构、模式配置的设计,以实现综合功能优化为目的,利用丰富的小区多样性进行模式配置,形成多方位复层结构模式、多样式混和结构类型的接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环境。在因地制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基础上,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主旨,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把提高生态效益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人类在地球生物圈的重要活动,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在开发和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生态规律,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因为,人类对生物圈施加的任何影响,生物圈都将按照自身的规律反馈给人类。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持续拥有这美好的地球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乃力.论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平衡的调控[J].水土保持学报,2005(2):187-190.

[2]陈继红.浅析城市生态系统特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56-57.

[3]李文华.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J].学术园地,2003,3,29一30

[4]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3),6-8.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常见问题;实用措施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的综合体,其在实际中具有复杂性及系统性的特点,为了保证这一复杂的综合体可以正常的运转下去,就必须要保证其在实际中可以对各个部分进行平衡,这样才能保证城市持续、良好的发展。对于如何建设一个适宜且健康的社会环境,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然与社会进行平衡,但是在实际中城市发展以经济为先,因此自然环境的发展成为次要部分,在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为此实际中必须要将社会、经济、生态多方面效益进行综合统一,实现十中“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

1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需要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建国初期经济落后,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工业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直到现在我国仍然以工业生产为主,在此种背景下,我国自然生态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使生态环境愈发恶劣,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为了更好的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以此来探讨如何在实际中开展相应的工作,城市现今生态特点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城市生态环境结构过于脆弱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水平虽然越来越高,但是相应的城市人口流动量也会增加,城市建设及城市污染问题也会随之扩大。目前在城市中多数为硬质土地,适宜进行绿化种植的区域较少,并且城市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使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目前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造成城市生态结构十分脆弱,其生态环境所具备的自然净化能力也随之减弱,目前城市结构形态造成生态承载能力较弱,其在实际中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生态环境过于脆弱而无法起到自然防护的作用。为此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要正视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有效措施来恢复城市生态环境,保证社会与自然之间发展的平衡。

1.2 城市生态文明存在偏颇

目前在城市中物质文明的内容显然要多于精神文明,而文化可以作为生态文明的一种体现,其内容更是存在着缺失的情况。我们当前存在着两种偏颇倾向:一是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力,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铲故建新,造成对历史文化的严重破坏,亦造成城市特色风貌的丧失。二是对文化产业的热捧,文化产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是公益性、精神性和内在性的力量魅力,不应一味追求它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经济利益,城市文化发展是历史文化沿袭和时代文化创新融合的文化生态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顾此失彼、畸形对待,失衡发展。

2 目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

2.1 思想认识不足

在城市发展初期,工业化大面积的实行再加上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采是造成生态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现今生态文明发展中虽然多数人认同生态建设的内容,但是在实际中却存在着实行效果较差的情况,归根结底造成此种因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足的情况所造成的。为此在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转变固有的思想认识,将自然视为关乎人们生存的重要因素,以此来改善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2 制度上的不足

虽然我国根据生态环境发展需要所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较多,但是在实际中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中仍然存有一定的缺陷,造成此种因素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机构及机制等部分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无法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有效监督、检查、问责等效果,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一些错误及纰漏,影其实际开展的效果。为此必须要对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来作为生态建设工作开展的基础依据,使相关工作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可靠,促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可以高效达成。

2.3 发展模式不足

由于我国发展模式限制造成许多产业都存在着管理粗放、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情况,目前由于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物已经超出了自然所具备的自净能力,其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水资源、大气、土壤等污染问题的加重。而造成一切的因素离不开发展模式在其中的作用,为此在城市发展模式上必须要向着精细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保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2.4 行为规范不足

人作为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活动者,其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虽然公众对环境的认识的逐渐加强,但是在实际中多数人的行为仍然缺乏有效的规范,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监督力度及管理力度的不足,许多群众没有足够的生态意识及环保意识,造成生态资源受到破坏。为此必须要及制定全面的规范制度来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以此来保证公众可以形成正确的生态及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应有的行为准则。

3 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用措施

3.1 以科学作为指导思想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是保证其工作进行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使相关工作开展具有目的性及高效性,避免在生态建设中出现不必要的弯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仍处于受到损坏的阶段,因此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主要是以生态修复为主,但是在实际中必须要有科学、详细的规划,避免盲目的进行生态工程,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情况。并且在制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时,需要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科学指导观,进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合理性、科学性、可靠性。

3.2 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内容

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对城市的性质、功能、规模等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以此来保证城市的发展方向可以满足规划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安排,其中就包括了建设用地及绿化用地的分配,因此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出城市规划在实际中可以起到的作用,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促使城市资源可以得到合理使用,进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率。

3.3 强化生态资源的保护

在城市中自然资源是人们生活中所需的必备元素,为此在实际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要注重对其自然资源进行保护,首先要给自然留下修复空间和恢复城市自然环境本色,对那些已经和正在对城市自然山水环境构成影响和威胁的城市,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或拆除违章建筑,或加强山体绿化,或疏清水系并加强滨水绿化等,发挥其生态功能。其次,营造城市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和美好环境,这就要求在大力保护现有山水、湿地和园林绿地的基础上,大力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

3.4 节地节水节能和节约资源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首先是城市土地,十分有限,寸土寸金,不能盲目圈占、宽大宽用、肆意浪费,更不能污染土地,给生态环境带来隐患和危害。其次是水资源,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最关键的生态环境要素,因此,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更不允许污染水源、水体、水系和供水设施。再是能源,城市供电、供气、供热是需要大量消耗煤、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的,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和公害,因此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以及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及再生能源十分重要。

3.5 加城市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在重视城市自然生态文明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的安居乐业、祥和稳定、健康发展,既是城市文明建设的象征又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保证。也就是说,一座生态文明的城市,应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和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综合统一有机发展的城市。

4 结束语

在党的十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归为党的重要执行纲要,这也决定了其将作为我国在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今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人民的关注的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为此在实际中必须要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找出适用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工作。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但是在是实际中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在此时期仍然需要不断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进行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解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及实际开展措施需要以科学、全面的角度进行理解,从而使其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进而建立起一个自然、生态、文明、发展的新型社会,使其可以适应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陆小成,冯刚.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综述[J].城市观察,2015(3):185-192.

[2]叶邓军.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5(20).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林业;效益评价;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当然,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在得到极大的满足的同时, 也不得不面对与日俱增的各类污染、“热岛效应”以及自然灾害等的严重威胁。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生态环境建设是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该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从业经验,拟以可持续发展观为视角,对当前我国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进行研究,同时对其发展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

1.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可概括为“位居主体,效益显著”。

1.1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基础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维系生态平衡、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园林植物的应用,如公园、专类园以及森林公园等处处体现其重要地位。

1.2生态效益为主,多效益并存的体系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生态效益方面,如固碳释氧、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噪等;经济效益方面,林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旅游收入以及生态节能所带来的间接收益;社会效益方面,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应用,可为市民或游人提供休息、交流以及释放自我的空间,以达到缓解压力、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结构的改进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启动啊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

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是一个应用理论,也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实际上这是全球公认的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现今而论,国内外大都集中于对相关效益的研究,对该问题的评价鲜有问津。笔者认为,针对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2.1准确核定评价内容

如上文所述,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效益凸显,而就评价内容而言,应包含改善小气候效益、水文生态效益、森林游憩效益以及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等等。

2.2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

2.2.1体现综合效益

森林系统效益体现主要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三大效益是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当树立的主要目标,在效益评价中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围绕三大效益确立投入产出利率、投资回收率、内部收益率[1]等主要指标。通过上述指标的全面系统的分析,能够正确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2.2.2定向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为了力求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评价中要掌握定向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不仅要针对某一特定目标,而且要从质量、数量以及时间等方面进行多因素评价。有时在直接评价中也会遇到一些待评因素或指标不好预测、定量或计价[2],这时就应当以现有的资料为基础,从其侧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2.2.3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为追求评价及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要从多角度进行比较。从系统本身而言,要对其不同阶段的效益评价;对不同系统而言,还要对相同阶段的进行比较。因此,只有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才能如实反映其现实状况以及系统发展趋势。

2.2.4与发展规划相结合

通常,在评价时往往把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也就是项目基期、项目执行期和项目后期阶段,这样评价结果会相对准确、客观。

3.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足,人们逐步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城市环境的优劣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我国主导文化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很少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分析。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林业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

林业建设与城市发展步调一致:现代城市建设中,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为导向。城市建成区建筑密度比较大,是人们工作、生活比较集中的场所,应保留部分廊道或斑块;城市,往往是人们游憩、休闲等场所(崇尚自然的回归),因此,在规划时,除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外,还要在其附近人工营造相应斑块,以达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凸显“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此外,城市内外的廊道要注意有机密布与衔接(嵌块体),这样有利于增加绿地率,进而构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3.2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多学科同行

林业建设的主要要素是植物,而植物又是有生命的物体,因此,在建设中要严格遵循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同时要以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学等多学科作为指导,兼收中西方文化,注重造景艺术,达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益的城市森林系统。此外,城市中的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也在不断演替,我们还要根据其变化特点适时进行林分改造,通过人为的方式促进其向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形成稳定、多层次的生态结构,进而提高三大效益。

3.3其他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尽量减少硬质景观(地面铺装、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应用,以提升城市人均绿地率为主。出增加绿地面积之外,还要尽量考虑绿化用地面积的有限性,要通过先关技术,采取复层混交种植模式,即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此外,还要充分优化城市绿化或造林植物资源的选择,要根据城市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注重乡土植物、抗性树种的应用,关注森林结构优化等等。最后,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还要从源头上真正重视起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参与林业建设的意识。

4.结语

城市生态与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创造宜人环境,确保我国林业的健康、良性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原则;问题;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valu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in principle and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o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principle; problem;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 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 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 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与研究亦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课题。

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早在1992年, 我国著名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就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 把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山水画意、环境和园林艺术融入城市环境的营造, 将城市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历史文脉高度融合,既包含生态观念, 又具有历史文化内涵, 是一个更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概念。

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

生态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简单来说,它就是指生态意义上健康的城市。城市生态应该要作为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等的重要内容,在庞大且复杂的城市建设工程中必须要优先考虑生态方面的问题,这是促进城市协调健康发展,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在这里,城市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上的绿化设计,而是要加强它对城市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城市绿化作为生态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给人们以多样化的城市生态体验,以此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更加美好便捷的生存环境。生态城市建设,从更深层次上来讲,是要维护大自然的多样性,为生物创造出一个更加适合繁衍生息的家园。由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

2.生态城市规划的价值

具体来说,生态城市规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

2)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

3)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阻碍

4)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

5)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6)有利于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势地位,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

7)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创业环境。

8)有利于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 。

9)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自然整体系统的协调,保证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同时达标,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达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3.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以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牲保护。

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城市结构。

4.城市生态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问题

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存在“急进化”问题。虽然近几年由于北方城市的水资源短缺,人们对大规模种植草坪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但是很多城市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绿化的效果,仍然热衷于大规模发展草坪,尤其是公共绿地、住宅小区的建设、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树木,尤其是乡土树木的种植比例较低,影响了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

2)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使得我们的城市在逐步失去民族性。在我们一些城市,建设者为自己城市的所谓“辉煌建设成就”沾沾自喜时,国外某城市规划专家却说他不想看中国的任何一个现代城市,因为大多数的现代城市景观可以在欧美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城市看到。他说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没有文化了,这不是耸人听闻。

3)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问题

近几年,为了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简便,北方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这种现象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4)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问题

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正在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了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 ,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这种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或“城市化妆运动”的城市景观建设行为,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赶时髦现象,其结果造成了今天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5.对我国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1)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这个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目标,立足城市市域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应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生态建设的依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要把城市生态建设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中。

2)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和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3)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4)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大气变暖、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从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来看,这种手段是我们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应该学习和发展的。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U41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建设

1、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科学内涵就是倡导社会的文明安全、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2、城市的生态建设

城市的生态建设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在城市生态规划上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和整体原则。

二、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

1、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体现的是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它把城与乡、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天,综合空间、时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其目标是:

2.1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

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2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内部比例要协调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城市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结构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区域回旋空间。

2.3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

它是在一定的可接受的人类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污染控制和保护,而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控制的综合研究与规划,据此进行城市结构调整、规划设计、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三、城市生态建设中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

1、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三层含义:(1)城市人类的健康;(2)城市环境的持续;(3)两者之间的和谐。

2、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系统,以及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的高水平管理系统,是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3、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敏感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功能区等的用地规划。

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

4、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2、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面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其生态服务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为公众环境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等,所以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公共广场、城市公共绿地等进行了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六、结束语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了我们开展各项生产生活活动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将生态和环境因素同规划方案的制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