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文1

【关键词】幼师 “三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65-01

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已日益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个有道德的人。

承担培养幼儿教师任务的幼儿师范学校,应该重视对未来幼儿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教育,并培养学生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中确定了幼儿师范专业“三学六法”的专业课程结构。“三学”是指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三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要把这三门专业学科整合起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体系。

一 “三学”中都应该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幼儿卫生学》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当今世界人们已经比较一致地认为,应该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维的角度来理解健康这一概念。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日渐完善以及对健康关心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要保证人的心理健康,就要讲究心理卫生。重视和讲究幼儿的心理卫生,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2.《幼儿心理学》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幼师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基础知识,并能在日后应用于幼儿教育工作实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智力训练、情感教育,以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及良好的人格,使他们获得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识和技能。

3.《幼儿教育学》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对幼儿园的任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二 “三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重复现象严重,范围没有明确界定

1.《幼儿卫生学》和《幼儿心理学》中的相关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幼儿卫生学》和《幼儿心理学》中都有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幼儿卫生学》中还有健康的概念、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但两门学科中都没有心理健康的概念。

2.《幼儿教育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没有明确界定

教材中在体育一章有两处提到心理健康:“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身体发展状况的综合表现。其中,心理因素:指情绪、认识能力、意志品质、个性等。”“在幼儿体育中所提到的心理健康主要指动作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保持心情的愉快、舒畅。”

智育、德育、美育这三章中都没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一词。但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等,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

三 “三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以上内容可以分解到“三学”中的相关章节,综合起来又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1.《幼儿卫生学》只涉及健康(身体和心理)的概念和标准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身体健康: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身体健康十标准。

心理健康:在《幼儿卫生学》中也可以称为心理卫生。

2.《幼儿心理学》涉及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志、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规;(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5)年龄特征明显;(6)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1)遗传与疾病;(2)家庭的教养方式;(3)社会文化;(4)个体因素。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幼儿发展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师范学校既要满足在校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又要培养他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万钫.幼儿卫生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事业这几年才刚起步,所以,仍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据统计,目前幼儿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胆怯、孤僻、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性格怪异、不善交际等。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大大增加,长辈的溺爱、骄纵更使得孩子在养成健康心理上雪上加霜。那么怎样来维护和矫正幼儿不良心理、行为,如何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呢?

一、现状分析,发现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项因素的联系。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属独生子女,家庭角色、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父核心”形态转向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子核心”形态:这种变化使得家庭的中心人变了,它使得独生子女享有了更多的权利,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但如果说家庭影响是造成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那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则是最为根本的。

(一)亲子关系

缺乏父母的疼爱、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孩子智力方面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还会使孩子产生孤僻、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而现如今,有些父母仍坚持“棒下出孝子”等教育观念,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失去了爱等。

(二)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

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本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全都包办代替,使孩子在获得了不合理的自我认同的同时导致孩子表现出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任性、自私、固执、娇气、懒惰等,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他们所暴露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途径

(一)实施幼儿园“三部曲”:入园前奏曲——引导教师鼓励、启发和克服问题

为了促进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我们采用了开放式、多渠道的培训方法,通过订阅报纸杂志、观看相关讲座等途径,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广泛、深入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使教师切实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和谐发展。如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队活动展示》,《心理辅导案例评比》等系列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发展。同时我们也同意走出幼儿园,走进幼儿家庭。一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等。

(二)活动进行曲——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和解决问题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其次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能更系统的获得健康心理的途径。可以通过课程、视频、书籍等一系列途径,帮助幼儿获取合理和不合理的信息,引导幼儿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如在小班刚入学的阶段,我们就利用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来教会幼儿不和别人打闹要友好相处,这样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将日常生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如与大班幼儿结对开展“哥哥姐姐来带我”的活动,请部分能力强的大班孩子来示范,使幼儿产生“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的想法,并再针对特殊个体进行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三)家园联系曲——引导家长重视、思考和杜绝问题

孩子的行为是复杂的,因此对孩子的行为矫正也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所谓“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有家园的协助和支持。如发放《家长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情况以及孩子自身心理健康的实施情况;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等沟通平台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班开展“我健康我快乐”“家园桥梁”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同时在《家长座谈会》上教师为孩子的父母提供教育和咨询,让他们懂得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矫治这种孩子等,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某行为问题的最新资料和书籍,帮助孩子们的父母答疑等,而家园的共同协作配合,也会从根本上促使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成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着想,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

(四)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文3

关键词:身心健康 自我保护 全面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健康的大脑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健康的身体是健康心理的物质基础。因此,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并求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现代幼儿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如果仍以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过去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就不能体现现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就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讨论在现代化发展的情况下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一代花朵。

1. 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1.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本文对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出了下列的方法措施:

(1)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是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2)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3)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幼儿在形成良好习惯时,就自然而然的减少了伤害的发生。

(5)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

生活能告诉幼儿很多事,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幼儿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告诉他们道理,远远强于在日常教学中的条条框框。

(6)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这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2 加强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幼儿园新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那怎样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安全的保护和良好的发展呢?通过总结教育工作经验,得到了下列的一些结论。

老师和家长老是担心孩子这儿摔了,那儿碰了,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大包揽。因而导致幼儿胆小,自立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我们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不但减轻了我们负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早晨幼儿入园时就检查幼儿所带的物品,对于小针、弹球、小刀、珠子等要及时没收,并告诉幼儿这些玩起来是特别危险的。排查一切不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

外出活动时,要求幼儿有秩序的排队行走,不推也不挤,上下楼梯更要注意,一步一步稳当的行走,出去后听本班老师的口令,不要走失自己;在玩大型玩具时,按老师的要求去玩,不攀登大型玩具,不抢着玩,做游戏是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危险的动作,游戏活动结束后要立即归队。

入厕时,让他们按顺序分组排便,洗手,不玩水,不做危险动作,不推不挤小朋友。地面湿滑让幼儿慢慢行走,教师看护,确保幼儿的安全。

在下午离园时,家长没来不能离开座位,陌生人接不能走,更不能一个人独自跑出活动室,走时要向老师说“再见”。

幼儿只要了解了各种保护自己的方法,了解了这些安全规则,那么,幼儿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就容易多了。

2.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起步阶段,有个好的开始能减少孩子在以后生活过程中走的弯路。所以心理健康对幼儿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2.1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主要包括:

(1)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2)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

(3)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橫向比较。

2.2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方面协调培养。

(1)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各科教学都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和严格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

(2)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3)渗透于家庭生活中

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幼儿心理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家庭的作用,孩子的家庭的时间远长于在幼儿园的时间,这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方面。

3 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文4

关键词:心理卫生保健 渗透 健康人格

前段时间,报纸刊登发生了一起民警在捉拿逃犯的过程中,被逃犯一刀刺中胸部,因公殉职的事件。事后,我们得知,这名持刀刺死民警的歹徒仅有16岁。如此小的年龄,心灵已扭曲到如此地步,竟做出了如此猖狂的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更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健康的人不仅是生理的健康,更应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更应该从小培养。

根据大量的实验报告和研究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此,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对于幼儿园得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得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得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得健康成长。

二、教师要以正确得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班上的老师恐怕会有过这样的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的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三、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

(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

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这就是要求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空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其次,尊重幼儿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幼儿个性发展的表征是自我概念的建立,如果这一时期成人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对幼儿的尊重,就会使他们的意识到自己在这世界上是有价值的、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反之如果幼儿从成人对他们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是被忽视的,自己会经常为做错事,惹乱子而遭到责备,看不起,幼儿便会逐渐在心理确认自己是无能的,不可信赖的,导致幼儿丧失最基本的自信、自尊,建立起消极的自我概念。“尊重幼儿”或与之相反的行为特征自然也在其中。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拍头),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的感觉,使他们感到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除以上所述的四点之外,专家们研究发现一个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社会环境能增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幼儿较少的出现冲突或拒绝行为,较多地参与教师计划中活动,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因此,教师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 室内外部分墙壁、角落地布置和陈列要与幼儿地活动联系起来,并根据活动地变化而变换,如:将幼儿地手工、绘画作品及时展览出来,等等。

② 教师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集体中承担工作,多位他们提供自我服务地和为别人服务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能力,自信心和责任感。

③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激发他们地好奇心,与幼儿共同讨论各项计划,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使他们感到有所作为。

④ 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使民主、平等地而非强制地,要允许充分表达自己地想法和建议,要习惯于以合作地讨论方式与幼儿交流。

⑤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团体关系,让幼儿逐渐学会从别人的立场和观点考虑问题,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

四、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文5

关键词 课堂教学;渗透;幼儿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3至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发展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容易受环境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任性、胆怯、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幼儿有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的前提,更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可见,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师生交流互动、探索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寓教于乐、轻松学习

游戏、玩乐是幼儿的天性,也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之一。《纲要》中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以及社会性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学习特点,更重要的是游戏与幼儿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幼儿放松身心、轻松学习。如在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创设了“米奇妙妙屋”的教学情境,将“1和许多”的数学知识巧妙地渗透在一个个场景中。在一次次“哦,土豆”的快乐呼唤声中,我带领幼儿身临其境般地穿过山洞、走过小桥、越过森林等等,在游戏情境中多次地感知了“1和许多”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更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演绎成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孩子们在属于他们的游戏里玩的开心、笑的开怀、学的轻松。

二、善于表扬、自信学习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老师的赞美是阳光、是雨露,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也是他们自信、自强的重要支撑。在课堂上,老师的赞美越多,孩子们就会越自信。然而,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孩子,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会翘起大拇指告诉他:你真了不起;当孩子回答错误时,我会摸摸孩子的头:没有关系,能举手也是一种勇气;当孩子逃避退缩时,我会拉着他的小手鼓励他:试试看,宝贝,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就是这样,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颜色、一个鼓励的手势……及时地把赞美送给了每一个孩子,及时把信任与鼓励传递给了每一个孩子,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信在这样充满鼓励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将更加大胆、自信,敢于表达、勇于表现,以最好的情绪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鼓励质疑、探索学习

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回答问题需要思考,提出问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可见,让孩子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幼儿“质疑、解疑”的心理过程,也正是他们最佳积极心理状态的表现,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引导孩子学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比如在组织《有趣的纸》的活动时,我首先做了一个实验,一只绘画纸折的纸船和一只用皱纹纸折的纸船同时放入水中,很快皱纹纸船就沉没了,这是为什么呢?孩子纷纷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接着,我鼓励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自己的探索和实验。在实验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疑问,比如:是纸的颜色不同吗?是纸的厚度不同吗?是放的时候轻了重了的原因吗?然后,他们又围绕这些疑问反复地探索和试验,最后通过亲自实验发现了船沉的快慢与纸的吸水性有关。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孩子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思维也变得更加敏锐,孩子探索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平等对话、智慧学习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范文6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