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

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以考促学;教学研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已然成为衡量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成为中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这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考试方式通常采用笔试、上机考试、实做考核和过程考核四种方式。俗话说:“考试十分钟,平时十年功。”短短的十个字道出了自古以来考试的重要性。作为衡量与检测的重要手段,考试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重要纽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也可以针对课程性质,采用以“考”促学的方式,使考试方式不断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能激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下面,就如何优化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的方式和形式进行探讨。

一、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优化

(1)岗位能力测试。

在日常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考查中,教师应依据教育部对具体的专业课程考试方法的要求,采取模块考核的方式,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岗位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评。因此,在每一次的考核方式中,教师都应以岗位能力为考查依据,对每一个大小知识点以测试的形式,全面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在每一次的上机操作课中,教师应在课程开始之前把本节课既定的岗位能力目标写在黑板上或清晰明确地告诉学生,采取学生自主摸索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去练习具体的操作流程,促使学生有效地完成任务,并书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将自己在自主摸索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写入报告中。

(2)分层测试。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和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这有利于帮助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可以以“当堂检测”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情况,暴露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目标,避免“欲速则不达”,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逐层推进,对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测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这样更能为学生指明所要努力的方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明显提高。

(3)职场环境测试。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是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学生终有一天会走出校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职场环境测试,就是让学生在模拟的职场中(实践现场)进行测试,有利于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环境。在模拟的职场环境中,逼真的氛围也会促使学生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这样的考查往往是学生职业能力的真实反映。在这样的环境下,专业教师可以与相关专业的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

二、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形式的优化

(1)一课一测,夯实基础。

对中职学生而言,每一节课都应当依据岗位能力目标来学习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教师应以实践课做明线,以一课一测的形式将理论知识渗透于实践中。通过上机实做、书面作业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测定。针对重点、难点进行逐一突破,一课一测,充分地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操作当中,从而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每一次的测试结果都应当以平时成绩记录在案,并成为学期总成绩的一部分。

(2)以实战取代考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每一个模块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以实战的方式进行总结性的检测,根据每一实例(小知识点)、每一任务(几个小知识点)、每一专题(一个大知识点)、每一模块(一个应用软件)的具体不同,采取各种不同的实战方式,比如以程序设计、展示作品等替代考试,通过汇报表演的方式取代成绩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不同主题的Word展出板报进行设计,并且以综合打分的形式取代考试成绩。

(3)以竞赛促学。

中职院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技能竞赛,以比赛为契机,以此来展现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升。例如,召开汉字录入、Word图文混排、Excel数据统计或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竞赛,通过设计各类主题,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这不仅能够展现中职学生的今日风采,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结束语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考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能的积极性,是学生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的“指向牌”。只要教师能够引导有方、方法得当,就能真正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起到“以考促学、以学促进”之效,促使中职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合格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慈华.有“备”而来,以“考”促教———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有效教学探究[J].广东教育,2014(08).

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 化学教学 应用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许多中学生成为“歌迷”、“影迷”,除了他们存在一些认识不成熟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们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播放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化学家化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要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新思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文3

一、合理统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布局

初中计算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存在理论课又有实践课,理论知识需要上机实践验证,动手实践课程需要理论知识为依据.面对计算机课程总体安排的时间,教师要根据具体要求,合理统筹安排上机时间与理论基础学习的时间.既不能出现只上机不讲解,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理论的支持,将初中计算机课程偷梁换柱转变为电脑技能培训课,也不能出现只讲解不上机,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充分验证吸收.理论需要实践检验,实践需要理论为依据.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最好比例为1:1.其实不然,有时理论课的内容包括很多的基础知识点,运用于上机操作往往只需要很短暂的时间,所以要由计算机本身的课程决定.教师要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在理论课教学上让学生明白一些计算机的理论逻辑并为学生总结出一些在上机时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理论依据,在下一次的实践课让学生去实践,通过实践对理论加深记忆.

二、合理配置相关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计算机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名词和定义,这些很难被学生理解并且消化吸收.因此造成学生看不懂教材,对教材不熟悉的情况,以至于学生对上机的目的性很迷茫,盲目进行上机操作,不利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采用抽象比喻法进行教学,把计算机知识生动形象地教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熟悉各种操作命令以及学会分析插图.

对于上机实践课,可以视学校机房配置而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以及讲练分开的模式.边讲边练的模式是将课堂搬到机房,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学生就可以当即练习实践.比如讲解“键盘的使用”时,如果采用讲练分开的模式就不合时宜.教师首先利用理论课给学生高谈阔论键盘分为4个区: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小键盘区、编辑键区,然后给学生讲解一些键盘中的特殊键,无形中给学生记忆增加了负担,可能还会造成记忆混淆.这时,如果教师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键盘,然后给学生讲解键盘的每个功能键,学生立刻动手实践,效果立竿见影.这种直观教学法既节约教学时间,又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轻轻按动不同的按键就可以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

然而对于“计算机管家——DOS常用命令”以及“认知码”等内容,笔者就采用了讲练分开的方式.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广、杂,如果按照边讲边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往往会出现学生还在思考上个知识点而没有认真听下面个知识点,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个知识点无法在一节课完成.在DOS命令中,如果学生给计算机输入汉字后不懂得存盘,一节课不能完成的话,下课面临关机,下次又将是从头开始.如果采用讲练分开的模式,可以在理论课上给相关知识进行串讲,学生初步掌握DIR、 COPY、 FORMAT和DISPCOPY等命令的使用,即便学生在实践课遇到什么问题,学生都可以事先将重要文件保存下来.

三、合理分配任务 提倡自主实践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辅助的一种教学方法.面对现在计算机的普及状况,教师可以合理分配任务,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巩固和加强所学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特长,通过自己的摸索完成任务,增强自信心,从而对计算机的学习更感兴趣.

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文4

1模块化教学概述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模块。每个子模块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已达到培养某种特定技能的目标。我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由以下模块组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设计、网络基础应用等。通过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模块教学小组的负责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负责教师按照课程标准集中精力组织教学内容,在暑期挂职锻炼、企业走访等调研基础上,设计教学案例情境,细化教学过程。

2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

2.1重组教学内容,服务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服务专业职业发展需求,注重与专业的衔接,在教学重点、内容课时分配和教学案例设计等方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有所侧重。如会计专业对Excel软件的函数使用或图表插入要求较高,因此教学中适当提高数据处理模块课时比重和教学难度,衔接好后续的专业课程《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学习。而包装设计专业对演示文稿版面设计要求生动且精美,便于设计产品的展示和宣传。由此可见,分模块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突出技能培养,符合专业培养需求,在一定程度服务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教育。

2.2打造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创建特色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全程在机房授课,每台计算机安装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局域网广播教学、学生演示、文件分发和随堂测验等功能,为信息化教学创造了实施的环境。同时为师生搭建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站、微课视频网站和超星学习通为载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从课堂到网络的延伸,切实达到教、学、做于一体。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我校老师创建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背景的“案例驱动、项目导向”的特色教学方法。“案例驱动”突出培养核心技能,每个案例针对不同的技能训练点,教学目标突出,创建的案例生动、直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拓宽设计的思路。“项目导向”是把项目作为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模拟进人岗位角色,按照岗位要求完成作品的创作。该教学方法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成果以作品形式提交,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3过程性考核与标准化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经过几年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已形成了过程性考核与标准化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过程性考核主要体现在课堂表现、模块测试和作品评审。根据模块知识的教学目标不同,大致分为两种考核,理论考核使用问卷星编辑、测试卷。该种考核方式特点是形式新颖、灵活,提交试卷即可查阅成绩、显示答题情况,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在问卷星后台可查看学生测试统计图表,直观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安排具有指导性的作用。Office办公软件模块实操性较强,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突出应用能力的拓展。教学设计遵循“小步走,循序渐进”原则,营造老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学方法上采用基本实验题练习、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和工作岗位项目开发,考核上采用基础性考核、综合设计性考核和创新性考察。

标准性考生考核体现在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比较系统考核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考核合格可获取相应技能证书,一举两得。

3模块化教学成效

3.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

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模块间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教学组织上针对性强,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知道学什么,学有何用,共同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率完成。

3.2运用信息化技术服务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建,借助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程的教学中,借助易学易用的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主观上改变厌学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3教学相长,教学成效突显

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个模块教学情境,合理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这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并且不断提升学习。学生方面,教学设计符合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用中学的成就感。教学成效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作品评价、等级考试成绩,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评定。经过模块化教学实施,发现教学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协同合作意识增强。从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分析,通过率保持在90%左右,并略有提高,相比之下优秀率明显提高。教学评价方面,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整体略高于其他课程。

4结论

综上所述,模块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深度重组、教学手段改进和考核体系构建,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值得其他课程的借鉴。

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文5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首先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概念,在形成时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他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论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的方式,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并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同学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4.注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要进行人生理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提高复习的自我意识。

5.积极搞好教研沙龙,通力合作,集大家智慧,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科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思路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完成说课――讨论――导学反馈案。

(2)落实复习环节:读、讲、练、测、评、补(六环节复习法)

读:预习、练习,发现问题;

讲:按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提炼学科思想方法,理清基本题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训练应试能力;

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教学 实践性教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且基础较差,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也可能或多或少地感到迷茫,常有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这些现象证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刻不容缓。结合多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下面就所思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所需的应用型人材。中等职业教育财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将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一般会计工作人员,因此,我们应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60%——70%已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和“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这一层次上。同时,由于近年来,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高校大量扩招,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滑。针对这一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上应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要求,力求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立足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鼓励培养创造型人才。据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教学的培养目标更应主要定位在“60%-70%已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上。

        二、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环节教学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这门课,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导向即教学目的,还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考虑到中专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电算化的教学应以实用为主,注重实践性环节教学。

        1、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突出实践操作

        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良好与否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介绍电算化基础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功能,例如账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及相互关系时,最好通过演示杭州新中大、北京用友等流行的系统软件的操作,以便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学校可设定专门的机房,且安装好相应的软件,在进行相关部分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在固定时间里浏览与比较这些软件系统及相应的功能设置,如建账、初始化设置、数据处理、系统管理、查询等。也可自己动手输入模拟数据,进行实地操作。

        2、要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加强教学效果

        电算化课程一般安排在中专阶段的最后两学期,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了,对手工会计的账簿、凭证、报表的格式及内容已相当了解。但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账、证、表、处理过程及会计业务流程已相对有了一个较大改变,例如国外会计软件一般不打印记账凭证,这一点便和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流程相去甚远。因此,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找出并强调这些差异之处,加深学生对这些差异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对账簿、凭证格式差异性的初步认识阶段上。为了使教学与实践接轨,使学生就业后所经历的适应期缩短,这方面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比较,通过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比、不同软件相比(包括国内外软件的比较)、软件与法规要求相比等。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理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以往的教学实践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经验告诉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等,同时增加上机实验操作时数。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在深层次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才能够有所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业已证明:以图文声像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和形式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诱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积极思维,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而且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配以素质教育观念,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