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教育 身心健康 健全人格

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同时,在维护和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方面,艺术教育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可以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应试教育使学校和家长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把生计的压力转化为学习压力,无情地砸给中学生,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能转化为动力,有些学生稍遇挫折就承受不了,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尤其在大考之前,紧张、焦虑,以至于难以正常学习和生活。

这样的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本身还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如果能够再进一步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给大家来分享和讨论,那就可以达到一种升华,不仅使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同时也使参与欣赏和讨论的同学得到提升。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音乐、歌、舞来抒感,发泄情绪。

艺术体验本身是轻松的,是发自内心的,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舒缓、机能协调。这种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舒缓紧张情绪,再加上正确的引导,就能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心理。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由于先天的一点缺陷、后天的一个遭遇、家庭教育的疏忽、校园生活中的一个事件等等。一个患有皮肤病的学生因为自己的疾病而受到冷落和歧视,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他想象教师、父母、同学甚至所有的人都讨厌和蔑视自己,于是他确立了一套保护自己、对抗外界的行为准则,他不相信帮助,不跟别人合作,不遵守纪律,不尊重他人,进而不去认真地对待任何事情,包括学习。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如果从学习入手,帮他找回自信,比较难,因为他落下的功课太多,基础太差,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寻找契机,比如艺术。艺术的种类是多样的,学生不爱美术,可以试试音乐或者舞蹈和戏剧。如果这个学生喜欢歌唱,而且声音很好,但是他拒绝表演唱歌,可由音乐老师事先录下他的声音,在学校电台播放。学生在这方面的才能被认可的同时,找到了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方法,找到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的信心,找到了克服自卑感的突破点。同时,音乐的美好的旋律、歌曲的热情奔放和真挚美好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构成一种的精神力量,稳定而牢固地沉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他逐渐走出扭曲的心理状态。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调解人际关系

现今独生子女众多,他们在家享受父母全部的爱,从不需要与谁分享,平时少与同龄人合作和交际,所以极易出现集体意识差,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介入艺术教育,是必要的。很多艺术形式不能单独完成,需要大家的合作,比如合唱、器乐合奏、多人舞蹈、戏剧表演、举办画展等,这些艺术形式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就迫使同学们互相了解、互相包容、互相关心、亲密合作。这样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调节人际关系。

(四)艺术教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对抗行为,削弱敌对情绪

中学生正处在逆反期,心理状态极为敏感。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没有原则性,心情好时就多放纵,心情不好时又多指责,这使得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下降,对孩子的说教软弱没有说服力,最后,父母只能依靠强硬手段去保持自己对孩子的支配权。这样就造成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家长、对教师产生对抗行为。

艺术活动是轻松的,互动的,有利于家长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平静、理智地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的,没有压力,很少争执,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消除学生对教师、家长的抵触情绪,从而缓解对抗行为。

二、艺术教育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坐姿,保护视力

视力问题是家长、孩子都头疼的问题,其根本原因除了用眼过度外,还有不正确的坐姿和不良的用眼习惯。

绘画时,绘者为了全面地观察画面,必须挺直身体,把头部尽量向后拉,以便使眼睛与画面保持最大的距离。同时,很多乐器在弹奏时,也要求学生挺直身体,这种姿势如果经常重复,养成习惯,便有利于改变学生的错误坐姿,从而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二)艺术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站立、行走姿势,促进形体完善

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书面的成绩,再加上学校学习任务的繁重,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些都致使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的站立、行走习惯。艺术教育可以弥补这一欠缺。

人的形体健美和运动技巧的形成,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健美体魄之美。学生可结合舞蹈课,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形体,完善运动技巧,使自己的身体向着和谐、均衡、健美的方向发展。

(三)艺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开阔眼界,锻炼身体

很多艺术活动,要求学生到室外或者大自然中进行,这种投入自然的过程本身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

除此以外,艺术活动是一种平静、舒畅、共同协作的活动,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家长和教师冷静、全面地考虑问题。很多的不协调的关系,比如师生之间的冲突,情感的裂痕,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得到改善。同时,艺术带给人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它能够深刻地沉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给学生的情感领域予巨大的影响。面对目前中学生复杂的心理状况,施行艺术教育这一办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塑造全面、健康的新一代接班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国祥.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季浏.体育与健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3]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藤守尧.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美)贝蒂爱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2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

    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

    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 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而我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2001学年,我担任初二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试用分层教学法, 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单或双知识点题。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

    (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C,D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老是把解方程当作式题计算来做,知道他们对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不理解,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 我要知道你们这一列同学中最后一位同学有多少只手指,现在我要倒数第二位同学跟最后一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则要倒数第三位同学跟倒数第二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再进行下去,直到我面前这位同学。因为你们这一列同学前后两个同学的手指数都相同,所以,我只要看我面前这位同学的手指数就可以知道最后那位同学的手指数。然后,我类比此例讲解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板书):

    通过这样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C,D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以后他们都会用同解原理按解方程的步骤来解方程了。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在初二几何中的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D层次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提出问题: 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 (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

    学生讲出答案(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

    然后抽一个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命题的已知求证。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C,D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1/2(AD+BC)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 (要求: 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D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我作引导1: 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A,B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2: 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它的中位线的三角形?

    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A层次的少 数,B层次的多数,C,D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3: 如图  在梯形ABCD中,过D,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得DEC.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B层次部分,C和D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

    我再作引导4: 如图(上图),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提问B,C,D层次学生,学生答出:要证明点M是DE边的中点即DM=EM.我再问:要证明DM=EM先要证明什么?(提问B,C,D层次学生) 学生答:要证明ADM≌BEM. 够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提问C,D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然后,抽一位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命题的证明过程。学生板书后,我请A,B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C,D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A,B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C和D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

    接着,检查A,B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我板书出学生所讲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

    教学效果对比:(1)就教学进度来说,进行分层教学的二班要比用传统教学法的一班快。因为在一班有些数学课有较多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要经常补课和增加练习课,而在二班则较少需要这样做。

    (2)两班年终考数学成绩对比:

    显然,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张春莉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 (<<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2.王国海 杨树才 <<改造 “注入式” 寻求 “导学式”>>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第7期)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3

关键词: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资源 评价制度 教师培训

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很在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生存状态。本文就教师成长的外在环境建设,重点谈谈如何借助外力更好地促进海南省少数民族和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

一、制订和实施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政策,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农村教师的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县城与村镇教师分布不平衡,村镇边远地区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原因导致的。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制订合理的教师队伍发展政策,甚至应对农村予以倾斜。

1、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

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村小的管理问题。目前各县(市)对村小的管理是实行“县中心校村小”的模式,这并没有消除教育差距,反而挫伤了许多村小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历史遗留、领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资源分配始终向中心校倾斜,村小获得的权限比较小。村小缺乏经费自主、管理自主等权利。直接造成了中心校校舍环境优美、学习环境优良、硬件设施配套、图书器材有着落;而村小则依然是“自然美”,设备设施难以到位。优质教师下不到村小,教师配备不齐全,导致现任教师“兼职”(任教科目多、处理学校事多)增多。村小里教师的办公、学习场所与中心校相比更觉“寒碜”。对于外出培训学习,中心校教师明显占优势。同时由于中心校校长事务多,重点放在管理中心校和迎合上头的工作,对村小甚少过问,这样势必导致中心校对村小的教学管理不到位,职能上存在弱化的倾向。

2、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当前以县(市)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教师的招聘、任用基本上由县(市)教育局掌握,管理上基本由学校代为管理。这种招聘、任用与管理的分离,实际上不利于教师选用和专业成长。调查发现,由于学校没有招收聘用教师的权力,很多学校并不能真正招收到自己想要的教师,如有的学校想招聘一个音乐教师,结果教育局给派了一个美术教师,类似的情况大量存在。因为县级教育部门考虑的是全县的教师结构比例问题,往往就会忽视个别学校的差异需求。

3、建立多元化教师日常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考试成绩,而我们都已经认识到,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但是这一现状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认为学校评价教师的依据是多元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依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占29.3%,受学生欢迎程度占18.5%,科研能力占32.3%,领导印象占11.4%,其他因素占8.5%。可见,学校评价教师的依据似乎是多元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在访谈中发现,教师多次强调,学校领导、家长等评价教师还是主要看学习成绩,唯分数论依然占主流。因此希望教育管理部门能真正落实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教师一个合理的评价。教师培养的是“全人”,而不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4、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和激励机制

由于交通等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来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须在一定区域内打破狭隘的学校观念,而应做到全局视野,整体调控教师编制,统筹安排,采用流动任教和委派驻点任教相结合。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师资配备不近人意,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短缺的难题。同时可以实施城乡教师定期轮岗,比如一名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6年,城市教师续聘和晋职,须有乡镇工作经历一年等。与此同时,对于在乡村、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施激励措施,在晋职、干部聘用、经济等予以倾斜。

5、实施各种举措,吸引大学生等到农村工作和支教

大学生顶岗支教目前在国内已经实施了多年,海南省也实施了多年,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些举措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完善。可与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等高校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稳固的顶岗支教体系,使“顶岗实习—教师轮训”与“教师培训—农村支教”成为农村薄弱学校和高师院校合作共赢发展的有效模式。虽然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弱一些,短时间内没有如长期在一线“爬滚”的老师那样“高超”,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生活视野是有些教师无法比拟的,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是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的。

二、改善教师绩效工资评价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挖掘教师最大潜能

教师的待遇水平总体不高,这是一个事实。但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教师的待遇水平有所改善,其中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但是从访谈中发现,教师对绩效工资制度意见最大。绩效工资的初衷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实际由于许多工作不能量化或者其它原因,绩效工资反倒起到了反作用。

1、明确绩效工资的积极意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绩效工资的实施从根本上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根据不同工作量、责任及工作复杂程度等情况确定岗位所占绩效工资额度的比例,合理拉开分配档次。从根本上,打破平均主义的一贯作法,注重效率,绩效工资分配要真正体现按劳取酬,让“能者多劳”也该多得,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使教师的收入与本人的实际岗位、实际业绩、实际效益紧密联系。专职考评机构负责检查,岗位职责和岗位业绩完成情况,实施定期考核制度,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4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后评价;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课程;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关于数学课后评价,应该以教案和学生观点为主要线索,以教学活动的实际为考量对象,通过专业知识,仔细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检验。另外,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加之新课程要求学生思维更宽广、更灵活,难以预料的问题更多,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总结,不断地实践―探索―再实践来提高课堂讲学质量。而且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广开言路,善纳雅言,真诚地去与学生交流,乐于倾听其他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建议,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却有许多老师认为没有必要也不知道如何入手,更加不会想到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根据教学经验对于课后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的角度――数学体会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因为时间以及个人原因而没有说出来的疑惑、上课后对自己这堂课觉得不错的和不足的地方、做作业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些想法,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后体会来总结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疑惑难题

提出一个问题的价值远远大于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思想和想法都不一样。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更是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比老师还要做得更好,学生通过写课后评价与老师一起分析解决。

三、意见建议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接受的最大值的建议说给老师听,老师可以因此丰富课堂讲学。对数学老师上课的内容、课后的作业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写出来,或者有些心里话想对数学老师说的也可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反映。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有的学生接受快,有的学生接受慢。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迅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题目中;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会应用。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建议老师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做到因材施教。

四、创新发现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新发现、新想法可以记录下来。

当老师看到这些就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品读与研究――对于学生有些观点,对学生的内容进行深刻研究,老师可以不断改进。激励学生,对于问题,老师要耐心地给予解答;而且对于老师教学实践的及时评价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整理与归类――有价值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充实该章节的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批语及时――学生的问题得到重视更加积极地参与老师的课堂学习;指导与奖励――对写得好的加以奖励,不足的可以加以指导,有想法的加以提高。

另外,课后评价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敢于质疑老师,让老师知道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有问题,老师也会进行细心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将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老师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提高不少。课后评价能使课堂不断优化,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课堂导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

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会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针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恰当的表扬,运用真诚赞美的语言加以肯定,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再现生活、体验生活,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问题也会及时反思不会养成拖延的习惯;师生之间也会互相敞开心扉成为亲密的朋友;学生通过老师的课后评价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后评价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就能找到实现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与探究性的途径。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使自己走向反思研究之路,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课后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语言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6-01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性的数学思维。所以本文就数学语言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概念植入:让数学语言走进小学课堂

对于目前很多老师仍以程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让很多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据大多数学生反映,因为数学教学的枯萎无趣是他们数学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数学成绩呢?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植入数学语言便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之一。

针对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在课堂上的实践,笔者通过近些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将数学语言在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数学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甚至是理解数学概念。所以,数学语言在教学实践的应用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乃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延伸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最早来源于数学教师,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数学语言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做好表率,将自己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内容简明扼要、前后语言连贯且逻辑性强。这些要求的提出就促使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通过语言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个初步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预习朗读一遍,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在通过课堂提问让检查学生对口诀的记忆情况,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口诀,还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进一步了解,进而让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内容设计: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数学语言学习

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如下方式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和发展:

1.适当控制教学强度。小学生作为学龄初期的儿童,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对学习认知不高,这就要求,作为数学老师,要控制并掌握好教学深度,必须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大纲要求,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要有针对性。教师备课时,应将本节课所教内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准确地找出来,不必拓展深化就没有加以引伸的必要,否则就超越了大纲要求,加重学生负担,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分组进行学习讨论。在教学的课堂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每个小组中有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及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一名代表成员进行交流讲解。这样做不仅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拥有听取别人意见的机会。学生为了将本组的意见更好的表达给全班同学,就会更主动积极的思考、倾听、并将新旧知识灵活运用,从而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都学习的兴趣之中,不仅增强了课堂交流的密切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注重课堂学习交流。为了在课堂中让学生拥有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当教师在传授新的课堂知识时,学生要想很快速的掌握就需要拥有一定方法,然后及时用语言进行总结。

4.要求学生学习小结。通过小结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可以清楚的将本节课中的要点回顾一遍。所以,小结作为课题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堂课结束之前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结是完全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回忆整理之后,可以举手发言,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经常在课堂上进行有目的的小结,可以提升学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巩固加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叙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只有动手、动脑、动口有效的结合,才能促使感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深化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分数的概念及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的方式进行理解学习。

折叠:如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对折;

观察:让学生对所折叠的纸张进行观察,如折叠的方法、分成了几份等;

标色:将折叠的纸张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如可涂出涂出四分之一等;

思考:思考这种折叠法如何用分数来进行表述;

表述:让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达。

通过上述让学生实操进行分数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个实操过程,将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进而让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巩固。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语言的学习,它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长期任务,它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上能够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学思维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更好的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年07期

[2]赖华财.略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08期

[3]王国利.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28期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一、教师面临的问题

1.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位九年级任教教师都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都审慎对待,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为的是让更多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考取理想的高中继续学习。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在迅速讲完新课程后,都会赶紧进入中考备考阶段。

2.中考复习的困难

面临在所有九年级任教教师面前的是中考复习备考工作的各种困难:(1)时间紧迫,任务重。完成新课程后,剩下复习时间大约100天左右。而这段时间的天气比较炎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教学效果较不理想。(2)内容繁多,难度大。初中所有的知识考点大约有200个,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考验教师的能力。(3)综合性强,联系多。中考题体现综合性强,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型较多,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要求较高,能处理各知识点的联系。

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效

1.巧用Microsoft Office组件,梳理知识点,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好学生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心理准备。

(1)巧用Microsoft Word建立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初中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认知高度。初中数学分为四大模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

(2)巧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课件,让课堂添加轻松元素,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使教学容量达到最大值。

数学教师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常的课堂上要注重设计变式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个条件,也可以改变图像或改变结论等,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出的课件,能比较快速地展示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能接受不同的题型,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时间,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活用几何画板,帮助教师节省画图时间、增强图形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中考难题(如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的能力。

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物理的矢量分析、作图,函数作图的动态几何工具,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

(1)帮助学生,直观体现。学生学习函数较困难,对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的关系了解不够。为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具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中的系数对于函数的图像的影响。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可以展示如下: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②新建参数k、b,取不同的参数,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③k>0,b

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课件,深刻了解并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k、b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动态难题,降低难度。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感官享受,体验直观动态,减轻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的心理恐惧,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动点难题的能力。

3.结合视频、图片(自制或者网络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认知,强化中考复习效果。

(1)展示错题,强化基础。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或手机的功能,拍下错题,在课室开辟出一块错题展台。相信通过这样的展示,相信一方面让学生更关注数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错率。

(2)结合实际,建立建模。数学考题很注重销售打折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下所见到的商家促销活动字样,如商店打着“大出血”“亏本出售”“2折出售”等字样。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也会更专注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拍下视频,以此设计不同的数学考题,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如天气开始有点热了,教师留意到学生买饮料多了,放在回收桶的饮料瓶一天就满了。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方案选择:方案一:学生选择瓶装水,按每人每天一瓶水,每瓶水2元。方案二:学生调查后发现,如果选择桶装水,本地某知名矿泉水有优惠套餐:订购30桶桶装水(15元/桶)赠送1台台式冰热饮水机。(备注:每桶桶装水每天每桶能让28人左右饮用)三月到六月份共四个月,每月按26天在校时间计算,如何选择会更划算?你会给学校什么建议?

4.利用博客或QQ群等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反馈教学意见,拉近师生距离。

平常除了在课堂上、课外辅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接触很少。一节课下来,有时自己感觉良好,还为此沾沾自喜,但其实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并非如此。现在学生已经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建立QQ群或者开通班级博客,那么我们在课外时间也可以交换意见、交流感想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中修改自己的课件或课堂安排,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不断成长进步,老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接触新思想,让自己认识新生代学生,融入新的年代,与学生的感情也在交流平台中加深。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多媒体与初中数学的有效结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