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孝文化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孝文化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校园规划;以人为本;传承 文化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机勃勃的人文气息还有丰满的人为创造的环境,这一切都构成了高校独特的风景线。如何把这些东西和校园造园联系和连接在一起,也是目前我们需要做的。
近几年来我国掀起大学校园建设热潮,短期内建成的众多学校难免会在规划手法上趋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对于大学校园景观的营建也愈加重视。大学本身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产物。校园文化即是一种物质文化(例如通过校园空间、环境景观、建筑形象、雕塑小品等所呈现的文化特质),也包含校园的非物质文化(学校的道德规范、精神文明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在此列),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就建设而言,后者难度更大。因此一个好的大学校园,应该同时具备优美的物质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校园绿化首先是要为人服务,让人在繁杂的学习间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境,身心得到休养;能过利用现状地形、配植色块及色叶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营造人性化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
统一规划校园内绿地,无论本绿化区域,还是整个图书馆周边,都是整个校园内绿化计划的一个部分,营造生态风景时根据校园总体绿化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布局
2 让书声溶入稻香―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等最经济的元素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自然的过程、四时的演变、作物的春秋和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感受历史的延续。
2.1 让书声溶入稻香设计理念
设计中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在大面积均匀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坐凳,让书声溶入稻香。
设计对“园林结合生产”有了新的解释。在一个大城市的建筑大学里,对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说,自然和耕作是那么遥远。他们对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感到陌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农作物和乡土物种的名字。该校园的环境设计力图使当代学生有机会回到真实的土地,感受农作物自然生长和管理、采收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间接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真知。
2.2 便捷的路网体系
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稻田和绿地及庭院的便捷的路网。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珍贵不仅体现在深夜通明的图书馆和教室里,也体现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上的匆匆行路中。古典园路的蜿蜒曲折和曲径通幽不是不美,而是不太符合时代快节奏的脚步。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态的关注,如3m米宽的水泥路面中央,留出宽20cm的种植带,让乡土野草在这里生长。园区充分考虑了自行车的便捷通道。
2.3 空间定位
重复的9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9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独具特色的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每个庭院中都有一个用于标识所在教室专业特色的雕塑和小品。这些小品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器材、机械及其他相关特征。连续的“之”线形步道通过两侧的白杨林行道树被强化,成为连接庭院内外空间的元素。
2.4 通过旧物再利用
建立新旧校园之间的联系。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环境之中。使历史的情感得以延续,使校友回母校时有亲切感,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母校历史的延续。
2.5 将农业与劳动教育融入校园
建筑大学的校园绿化,时刻提醒我们的年青一代:粮食和土地永远是中国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头等大事。快乐的劳动已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已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来访者。
3 营造一个景观化校园环境
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穆尔所提之校园“场所精神”。正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
4 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
4.1 总体构想
要打造一个文化校园,首先要在总体规划阶段对该校园的文化内涵和总体构想有一个准确、明晰的定位,然后进行校园功能、环境与文化的整合与互动,并制定校园规划各要素的文化体现原则。
4.2 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是体现校园文化的第二个重要层次,在这个层次里应该对空间内容、尺度和景观的文化性有充分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将它们视为一个系统,认真推敲空间环境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关系。
4.3 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是呈现校园物质文化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媒介。优秀校园建筑文化的创作要领可归纳为以下四点:建筑风格的恰当选用;现时审美观的融人和当代材料的再创造;设计素养与建筑品位的把握;内外环境的协调。
大学校园是一种实体存在,是大学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人文环境的保护具有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大学校园的地域特色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才能为师生创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文化高地”。
参考文献:
[1]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几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福尔曼(FURMAN)和戈德罗恩(GODRON),大地艺术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世界生物多样性,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4]寻求高校校园环境景观发展的新基点 硅谷 年19期 作者:刘剑
孝文化的理解范文2
——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回眸2016,从一开始,就有梦想。一句“同心筑梦”,让我们现在仍然能够感受到全校师生一年来为了万载二小教育事业发展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毅力、智慧和汗水。2016年作为万载县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创新年,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突显本校特色和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学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发展,用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学校育人品牌。
一、群策群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育人场所,而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魅力、突出环境育人的重要因素。万载县第二小学自搬迁到新校区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得到长足发展,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校园文化项目的打造与建设。
为了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育人的特色,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丁琼莹任组长,后勤负责人郭学斌与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林建华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任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紧密围绕我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展开构思与设计,力求创新显特色。
2.不惜代价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在2013年刚搬到新校舍来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全面施工,让校园着上了浓厚文化氛围的彩装,但随着时间的侵蚀,有不少设施都陈旧脱落。学校乘着“校园文化创新年”这一活动之机,为了进一步校园文化建设上树立品牌,更好地在教育均衡发展国检上展示学校环境育人的魅力,2016年我校再次大投入地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创新建设。
3.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并进,深化校园文化主题。
为了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得到深化,在过去的一年,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采取了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双线并进的做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突显环境育人之功效,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活动设计与校歌等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至善至美展示校园文化成果。
通过精心设计与构思,2016年里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主题更突出了、育人氛围更浓了、由原来单一的环境文化发展为了环境与活动育人并行的立体式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深入构建,学校特别注重借校园文化对学生素养的培育。
1.绿色长廊为孩子展示环境育人之特色。
为了让校园环境文化主题突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特设计了一条绿色长廊,这一长廊不仅是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好场所,更是学校打造“清雅立德”主题文化的特色之路。整个长廊集育人格言警句、学生作品、令人奋进的励志名言于一体。这条长廊的起点设于行政楼前广场,广场中有展示学校活动及办学特色的展板,有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字等安装于广场两侧墙体,使得一进校门就能体会到学校育人先育德的教育思想。除了墙体的美化以外,在长廊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地面上也画上了孩子做游戏的各种图案,从而展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孩子在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精美书屋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之阵地。
让学生懂得读书好的道理,知道读好书的重要性,学校特建造了两处精美的小书屋,并通过学生好书共享活动——各自提供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书放进小书屋与全校学生共享和学校再购置一些适合小学生读的书充实到小书屋。这一个学期以来,在课间及放学后小书屋处就门庭若市,孩子们都喜爱到小书屋去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与此同时学校再设计了一个大型读书活动,把学校读书风气推向。
3.动听校歌为孩子树立立德爱校之思想。
在这校园文化创新年里,我校新谱写制作了学校校歌——追梦。校歌的创建,不仅体现了校园文化再上一档次,还将校园文化向立体方向发展。再通过全校性校歌的推广学唱活动,对进一步强化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效果显著。
4.纷呈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之平台。
在谱写校歌的同时,学校还请校园文化专业设计机构结合校园文化主题策划了一套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利用这个方案指导学校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开展。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这一育人根本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精彩图片及相关优秀作品再次上墙展示,不仅让孩子在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
三、再接再厉谱写校园文化新篇。
虽然说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赞扬,但我们深知,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是无止境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还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1.编辑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至今为止,我校还缺少一套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的“三爱三淳”主题教育与学校特定的校园环境。对校本教材的内容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与设想,计划将古城文化与学校“清雅立德”文化相结合,编写一套以古城文化为背景,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素材的校本教材。本套校本教材预计在2017年七月前定稿。
2.开设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要做到淳校风、淳师风、淳学风之“三淳”。认真用好校本教材、开设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计划利用2017年上学期编写出校本教材,在2017年下学期将开设与校本教材配套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深入开展“三爱三淳”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3.布置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办公环境。
孝文化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远离尘嚣》;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边缘;中心;人物。
《远离尘嚣》是哈代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属于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系列,是哈作生涯中思想转折的标志。小说围绕着女主角芭西芭自由追求爱情的故事。她与三个追求者--忠厚朴实的牧羊人奥克、富有的农场主博尔德伍德和英俊潇洒的军官特洛伊之间的爱情纠葛深深地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哈代赋予她智慧和好运,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女性形象。近年来众多学者就《远离尘嚣》的文学艺术性和思想性做了详彻的分析和评论,但从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文化创造活动来看,《远离尘嚣》不仅是一部文学文本,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用文化符号学的观点来分析文本,就能挖掘出隐藏在文本密码后的文化内涵。
一、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概论
所谓文化符号学,即使用符号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现象。洛特曼是20世纪苏联享有世界声誉的文艺理论家,符号学家,是塔图尔―莫斯科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文化符号学的首创者之一。他把文化定义为“用特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1。符号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化是一种符号建构,认识文化现象要以符号为基点,符号是文化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构成物。以此确定了文化现象具有符号本质、文化运作依靠符号机制及文化体系构成符号系统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基础。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经历了从符号到文本、从文本到文化、从文化到符号圈的辨证发展过程。
二、 从“符号-文本-文化”解码《远离尘嚣》中的主要人物
洛特曼认为,研究文化现象时,所面对的不只是某些类型的符号,而是“完整意义和完整功能的携带者”,也就是某种类型的文本。因此,他将自己的研究定位于“文本文化”。洛特曼从符号学的角度定义文化,“可以被看作是有等级的个别符号系统的总和、文本的总和及其与这些文本有关的功能总和或是产生这些文本的某种机制”。2在《远离尘嚣》中,每个形象鲜明的人物都是一个符号,在小说文本中她们发挥各自的符号功能,让读者通过他们所传达的不对等信息,对文本和文本所反映的文化有了整体和深刻的认识。
1. 芭西芭作为文化符号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在19世纪,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智慧、独立、尊严这高贵的字眼都是男人的专利,而“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芭西芭却努力追求独立自由和女性尊严。她深谙经济独立的重要性,所以接管了叔父的农场后,她“打定了主意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甜蜜的活”,3她精明能干,富有创造力,把它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拥挤不堪的谷物交易市场,在男人们诧异和鄙视目光中,和他们讨价还价。她从容淡定,总能恰当地把握分寸。凭着勤劳和天分她把农场经营得红红火火,利润直线上升。她又增加投资,扩大农场规模。短短几年,当地所有的银行几乎都有她的存款。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的命运掌握在男性手中。在爱情婚姻上不能自主选择。芭西芭却超越威克塞斯宗法制度父权文化的压抑,自主选择爱情婚姻。她拒绝了老实巴交的奥克,也回绝了传统守旧的博尔德伍德, 却接受特洛伊的虚伪爱情。由于女性特有的虚荣,她深深地被特洛伊吸引,迷恋从他身上体现出的上流社会的高雅风度和现代社会的文明举止,试图跻身其中。
芭西芭不甘平庸,渴望改变创新,向往新潮浪漫、多姿多彩的生活。文本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芭西芭无所畏惧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原欲主义,不辞辛劳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拜金主义,不折不扣追求上流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享乐主义,以及彻头彻尾地为谋求个人幸福而对他人熟视无睹的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逐步侵蚀乡村的时代,芭西芭的行为代表了工业文明带来的新事物,她是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她身上折射出一种与“威克塞斯”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文化的曙光。
2.特洛伊作为文化符号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特洛伊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和官能享乐主义者, 风流倜傥,惯于追逐女人。他先是引诱了单纯的范尼・罗宾,在范尼怀孕后又残忍地将其抛弃,以他那“时髦的上流社会的种种搔首作态”骗取芭西芭的芳心。婚后他大肆挥霍芭西芭的钱财,任意侮辱农场工人,自私自利,好吃懒做。特洛伊个人中心意识极强,从不上教堂,也很少谈及道德问题;他对生活奉行享乐原则,也从不考虑什么责任和义务。他是小说中的反面角色: 放荡不羁,道德败坏,虚伪轻浮,玩世不恭,无视仁义道德。他“对男人还算比较诚实,可是对女人他却象克里特人那样谎话连篇”。4他给芭西芭带来了百般折磨,给奥克带来心灵上的痛苦,又酿造了博尔德伍德的悲惨结局,也使自己葬身坟墓。
哈代通过特洛伊的所作所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典型,揭示了资产阶级文化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罪恶。
3.奥克作为文化符号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小说中奥克是哈代田园理想的体现者。几十年来,他的“穿着打扮一成不变”、戴的表“比他爷爷的岁数还要大”;他勤劳朴实,乐安天命,牧羊时吹笛消遣,生活充满了田园诗情;他憨厚正直、质朴忠诚,是典型的利他主义形象,为了芭西芭的幸福,甘愿忍受着各种打击。他对周围人友善、关心,特别是对范尼的爱护和兄长般的关怀。即使是对情敌博尔德伍德,他也给予了许多精神和生活上的帮助,甚至帮他经营农场。哈下的奥克体现了基督教精神的精髓:爱、宽恕和奉献。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奥克开始用心读《圣经》、按时去教堂,虔诚地做祷告,真正献身宗教,为教会服务。即便是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婚礼上,他和芭西芭也是按照传统的宗法制风俗举行。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奥克都是一个传统的威克塞斯农村正面人物,具有宗法制农民的传统美德。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封建宗法制文化保守、传统、因循守旧但却处处体现仁爱宽恕、无私执着的缩影。
4. 博尔德伍德作为文化符号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在小说一开始,农场主博尔德伍德就被描写成一位具有宗法制社会所有正统品质的人:“忠厚老实,富裕殷实,受人尊敬”、“有足够的地位和名声”,“品行超卓”且“最有贵族气质”。5
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似乎对他周围的一切都漠然处之”,6即使对芭西芭的美貌也无动于衷。他并非生性如此,而是年轻时被女人抛弃受了打击,自此再也不提及男女之事,开始过清教徒式的禁欲生活。芭西芭在情人节寄给他那张“跟我结婚”的卡片掀起了他的心澜,他穿的衣服比以往更加挺恬,绅士风度更加显得有教养。
此外,博尔德伍德是私有者的典型,仅从物质利益的观点来评定爱情。当他得知特洛伊夺走了芭西芭的爱,强烈的妒忌心使他产生用钱来买芭西芭感情的想法,“我愿用一笔财产作交换摸一下你(芭西芭)的手”;确定无法征服芭西芭后,他转而求其次肯求特洛伊,“她的社会地位远比你高,你就别指望娶她了。我付给你钱。如果你今天就离开韦瑟伯利,我付你50镑”。7博尔德伍德不惜一切阻止特洛伊娶芭西芭,他无意识地将芭西芭物化,将她和特洛伊的爱情物化,将人情世故物化为可以用金钱来买卖和交易的商品。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了博尔德伍德自私自利,无视人权,漠视妇女的传统家长制行径。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博尔德伍德都是宗法制社会的正统人物。他性情冷漠,不苟言笑,生活呆板,是一个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家长制封建宗主文化的典型代表。
通过分析小说文本中作为基本文化符号的四个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我们感受到资本主义文化和封建宗主制文化的对立和冲突。随着小说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两种文化的交锋逐步激烈化、白日化。
三. 从“文化―符号圈”解码两种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封建宗主制文化
洛特曼将符号圈定义为“充满各种类型的、处于不同组织水平上的符号构成物的连续体”8。符号圈中的每个符号系统都是独立的,但他们都处于整体化了的符号圈里,这些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系统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最发达的、结构上最有组织的、最强势的语言构成了符号圈的“中心”。与“中心”相比,“边缘”上则是结构不够发达、没有组织或是组织性不强的语言。符号圈的“中心”和“边缘”构成了符号圈空间的二元性和不对称性。符号圈“边缘”的符号活动与“中心”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是矛盾和冲突的。符号圈中永远存在着“边缘”进入“中心”,“中心”又被排挤到“边缘”的运动。
洛特曼将符号圈的主体因素--人物进行了划分,任何在连续空间中行动的人物都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人不能改变自己的环境,他们固定于所处的空间。第二类人的功能恰恰在于运动,他们能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能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小说文本《远离尘嚣》可以看作是一个反映维多利亚晚期文化的符号圈,其内部包括以芭西芭和特洛伊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化符号系统和以奥克和博尔德伍德为代表的封建宗主制文化符号系统。按照洛特曼对人物划分的标准,在这个符号圈里,奥克和博尔德伍德是第一类人,他们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被固定于封建宗主制文化的空间,他们确定了封建宗主制文化的结构和组织原则,处于该符号圈的“中心”位置。而芭西芭和特洛伊则属于第二类人,他们是活动的符号系统,拥有与“中心”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他们处于“边缘”的位置,为了使自己的文化能够融入主流文化并实现最终取而代之的目的,不断地向“中心”挑战,试图颠覆“中心”的权威和话语权。然而两种文化的交锋往往是残酷甚至是血腥的。
从文本中分析,特洛伊从精神实质上是一个外来者。他来自一个与威克塞斯传统社会迥异的资本主义社会。他在小说中的种种行为对父权文化是一种反叛和颠覆。芭西芭从他身上看到了与博尔德伍德和奥克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从受父权文化压迫的共同遭遇及反叛父权文化的类似立场出发,芭西芭从特洛伊身上找到了精神默契。特洛伊的自由不羁,始乱终弃最终导致被枪杀的厄运。而独立、坚强和智慧的芭西芭,最终没能摆脱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婚姻的破碎,丈夫的背叛以至后来被枪杀,让她心力憔悴,堕落颓废,只能抓住奥克这根救命稻草,请求奥克纳她为妻,把农场也交与他,事事都靠他来打理。作为资本主义文化典型代表的特洛伊和芭西芭最后一死一伤,没能动摇到封建宗主制文化的根基,再一次沦落到“边缘”的位置。
奥克和博尔德伍德是封建宗主制文化的典型代表,甚而扮演了宗主制文化一正一反的角色。奥克的优秀品质使他最终赢得了芭西芭的爱情,拥有了他梦寐以求的农场和经济地位。“经过审判,博尔德伍德被判杀人罪。这种罪通常是要处以死刑的。然而韦瑟伯利的人们公开抗议,认为他并不应对此罪行负责。…在他家,人们找到几个精心包好的包裹,装着衣服和首饰,上面写着‘给芭西芭・博尔德伍德’,日期则是六年以后。法官们认为,这表明他已精神失常,因而博尔德伍德最终被判终生监禁”。9这说明封建宗法制文化在当时的农村还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仍然是这个符号圈里的强势语言。这样的结局暗示着封建宗主制文化的最终胜利,仍然居于“中心”的位置。
四. 结论
奥克作为传统而完美的威克塞斯形象所体现的是哈代的田园理想,他和芭西芭的美满婚姻所表达的也正是作者对芭西芭回归传统的愿望,也体现了哈代本人对宗法制社会传统和生活方式深深的眷恋和幻想。博尔德伍德和特罗伊之间的冲突,是宗法制传统社会与破坏这个社会的外部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了这个社会中两个阶级、两种生活方式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真实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秩序侵入古老而原始的宗法制社会,改变了乡民的命运和观念,并使其遭受破坏的状况。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哈代陷入了困顿和迷惘。他留恋过去,对不可知的现实又产生一切都是定术的宿命思想。为了缓解这种既向往过去又无法改变现实的矛盾,他试图让新旧两种秩序协调,使旧的秩序依然能够存在下去,这正是哈代思想局限性在文本中的反映。
注释:
1 崭新的文本观・文化及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研究・康澄.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
2 崭新的文本观・文化及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研究・康澄.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
3 [英]哈代.远离尘嚣[M].傅绚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 [英]哈代.远离尘嚣[M].傅绚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 [英]哈代.远离尘嚣[M].傅绚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6 [英]哈代.远离尘嚣[M].傅绚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7 [英]哈代.远离尘嚣[M].傅绚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8文化及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研究・康澄.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
9[英]哈代.远离尘嚣[M].傅绚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英]哈代.远离尘嚣[M].傅绚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康澄.文化及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郑文东.文化符号域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郭云仙.无奈的回归―评哈代《远离尘嚣》中的巴丝谢芭.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孝文化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文字笔画结构;特征分析;邻域去噪;低质文本图像
A text image correction algorithms base on the structure of text strokes
ZENG Fan-feng1 FU Ya-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Given the facts that OCR system recognition is unstable because of the low quality text imag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text image correction algorithms base on the structure of text strokes. The algorithm is mainly to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ing pixel based on the text strokes structure,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goals pixel and background pixel. Then, combined with local binary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processing, and using neighborhood de-noising method to further optimized image de-noising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deal with poor quality text images, and the visual effects and image recognition rate can meet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structure of text strokes;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neighborhood de-noising;poor quality text images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用来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纸质媒介是记录文字的传统介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处理技术存放与处理文字。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识别技术就是将纸质上的打印字符转化成计算机文字最常见的方法。OCR系统一般包括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抽取、识别分类、后处理以及识别结果6个模块。由于纸质本身、拍摄设备、拍摄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获取的图像质量低下,不能直接用于识别。预处理即对图像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正处理,是OCR识别的关键步骤,校正内容主要包括灰度化、增强、二值化、去噪、倾斜校正等,其中增强[1]、二值化[2]、去噪[3]的作用是提高图像质量,改善图像清晰度,将目标和背景分离开,也是本文算法要研究的内容。每种校正方法从基本作用和现有处理方法总结如下:增强是将目标点和背景点差异拉大,凸显目标点,抑制非关注的特征,使之改善图像质量,丰富信息量,从作用域可分为空间域增强和频率域增强,其中空间域增强又包括线性增强、分段线性增强、非线性增强;频率域[4]增强包括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同台滤波。图像二值化是使目标和背景差异达到最大,产生非黑即白的二色图像,现有的二值化算法非常多见,从处理范围上主要分全局二值化处理和局部二值化算法处理,相结合的二值化算法处理。全局二值化算法有大津算法[5]、梯度算法、最优阈值法等,这类方法是为处理区域选取一个阈值,然后进行处理,优点是处理速度快,缺点对图像质量要求比较高,对噪音敏感,不适用于处理光照不均文本图像;局部二值化算法主要有Niblack算法[6]、Sauvola算法[7]、White算法、模糊聚类算法等,该类算法[8]主要是针对待处理像素点,结合其较小邻域内像素值求得阈值,对待处理像素点进行校正,算法优点抗敏性强,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缺点处理速度较全局处理慢,且容易产生伪影和断笔的现象。图像去噪是纠正图像中被误判为目标点的背景点,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目前常用的方法[9]
主要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小波去噪等。
本文算法以提高OCR识别率为目标,以提高图像质量,以便很好的分离目标点和背景点为算法思路,通过图像增强(像素校正)、二值化、去噪这三个具体的步骤实现。
1 Niblack算法与Sauvola算法分析比较
由于文本图像拍摄质量低下是一种很常见而且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选用局部二值化处理,以提高算法的使用性。
Niblack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局部像素点的均值和标准偏差来决定中心像素点的阈值,其局部阈值由以下公式求得:
其中,m(x,y)和σ(x,y)分别表示一个以(x,y)为中心的局部窗口尺寸为r×r的各像素点的平均灰度值和标准偏差,k为调整系数,一般取-0.2。
Sauvola方法实际上是对Niblack方法的一个改进,它引入参数r来降低Niblack方法中对参数k的依赖,具体的阈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是常数,一般取128,k为调整系数,一般取0.5。
从公式(1)和(2)可知,图像f(x,y)在坐标(x,y)处像素点的阈值由以(x,y)为中心的局部窗口内像素点的均值m(x,y)和标准偏差σ(x,y)决定。因此,该方法对光照不均匀或者背景复杂的文档图像具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它同时也具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运算速度和窗口尺寸的大小有关,这使得和全局阈值法相比时,其运算速度较慢;第二,处理一些退化的文本图像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容易产生断笔和伪影现象。本算法中选用公式2进行二值化处理,针对该类算法断笔和伪影的现象本文采用二值化前后利用增强加以弥补,利用去噪进一步完善。
2 文字笔画结构分析
宋体是一种通行的印刷体,一般用于正文部分,但由于人们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黑体”“华文楷体”“华文隶书”等多种字体也会出现在印刷版面上,这些字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结构[10]还是满足“横竖撇捺”的笔画构成,如图1所示。
对于白纸黑字的文本文档,以文字的“横”笔画为例(图2),分析笔画附近像素点分布,当光照分布均匀时,笔画区域的垂直上方“Part1”和垂直下方“Part2”像素值均大于笔画区域内的像素值,而笔画区域内的像素值相等。由于光照不均的影响可能会照成背景点和目标点像素值十分接近,笔画区域内的像素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文字笔画区域之外一定垂直区域范围内平均灰度还是满足小于文字笔画区域内平均像素值。
3 基于文字笔画结构的文本图像校正算法
3.1 算法流程
基于对拍摄图像的质量分析,以及现有二值化算法的适用范围和文字笔画结构的分析,提出本文算法的基本思路:首先对于采集图像进行灰度化,然后利用采点法计算笔画的平均高度,对于待处理点进行基于文字笔画结构的校正,在利用Sauvola算法将目标和背景分离开,分析文本图像噪音特点,采用邻域去噪法进一步校正误判像素点。
3.2 统计笔画的平均高度
因为对于印刷文字笔画的高度并不是占一个像素点,统计笔画的平均高度能更准确的确定每一个待处理像素点校正时需要探测的范围,这样可使算法的自适用性更强。步骤如下:
Step1 随机采集一个目标点f(x,y),如果 ( 为常数,一般取128,以此来判断该点为文字笔画像素,以减少误差)则进行Step2,否则继续采点。
Step2在目标点的垂直方向分别向上和向下各探测 个像素,如果满足(3)或(4)
其中
则认为笔画高度h[j]=n2-n1+1(j?=0&&j?N,N为设置最大采点个数);否则进行Step3进行水平检测。
Step3 在在目标点的垂直方向分别向左和向右各探测n个像素,如果满足(5)或(6)
其中
则认为笔画高度h[j]=n2-n1+1(j?=0&&j?N,N为设置最大采点个数);否则进行Step1采集新的目标点。
Step4 如果j=N,则令笔画的平均高度
3.3 基于文字笔画结构的校正
基于上文对文字笔画结构的分析,提出笔画区域相关定义
定义1 以图像坐标方向为正方向,对于一个待研究像素点,如果在以其为中心的360度范围内 ( )满足
则该点为笔画区域内的像素点。
定义2 文字中某一笔画区域最大长度方向,即为该笔画延伸方向。
针对文字笔画方向不确定性,因此选择以 为角度增量进行探测所研究的像素点是否为笔画区域内像素点。光照不均现象也是拍摄文本图像常有的现象,该现象可能使得文字和背景的像素值十分的接近,这样一来单纯的分析一个像素点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需要考虑待处理像素点某一邻域内的像素分布。为了避免像素点的重复处理,本算法对已处理的像素点进行标记处理。设min为遍历区域内像素最小值,max为遍历区域内像素最大值。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Step1 为图像的每个像素点进行标记,初始标记为0,表示未处理。
Step2针对待处理图像,利用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选择待处理像素点,若标记为1表示已处理,跳过,选取下一个像素点。
Step3 对于待处理像素点以Δθ为角度增量,利用公式1判断该点是否为笔画像素,若是,将该点置为min,同时标记该点为1,继续进行step2,
Step4 若否,对其邻域的点按照step2进行检测,如果邻域内出现笔画像素点个数不小于2,则将该点置为min,若否,该点置为同时为max,为该点做标记1。
对于中文文档本算法取Δθ=900,考虑到部分中文文字笔画比较紧凑,如果选择的邻域过大可能造成笔画的粘连,因此在Step4中选择四邻域,图4(a)为未校正直接二值化和去噪效果图,(b)为通过本文方法校正后再二值化和去噪的效果图。可以看到明显的减少了文字笔画的丢失。
3.4 去噪处理
考虑到Sauvola算法后噪点分布多为字间和字内椒盐噪点,各噪点间孤立存在,本文选用四邻域内去噪。对于二值化后坐标为(x,y)灰度值为f(x,y)的像素点,当f(x,y)=0时,如果以其为中心的四邻域内统计灰度值等于0的点的个数count1和灰度值等于255点的个数count2,若count1≥count2,则判断该点为目标点,否则认为该点为噪点,令f(x,y)=255。该方法简捷有效,处理效果比较见图5(a)和(b).
4 算法测试及分析
本算法测试硬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Inter(R)Core 2 Duo CPU,内存2G;软件环境:VC++6.0;实现方法:C++;测试对象:500万像素文本图像。对于本算法的有效性最终分别从视觉效果图,时效性和识别率三方面进行分析。
⑴视觉效果图,见图9
对于光照不均的文本图像(a)如果直接采用全局处理(全局大津算法)效果见图(b),大量的背景点被误判成目标点,形成阴影区。图(c)为采用8*8分块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由于光照不均的问题,当局部分块内背景点像素值变化较大时,形成局部分块阴影区。图(d)为一种Niblack和模糊算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并不能避免伪影的出现且处理速度较慢(见表1),并不适用。本文算法处理效果图见图(e),在断笔和伪影的问题上有明显的改进。
⑵采用随机采样法(样张为亮背景和暗目标点)进行测试,采样数为20。样本测试结果平均值与全局大津算法,分块大津算法和Niblack与模糊算法相结合四种方法平均值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算法平均识别率和平均耗时
方法 识别率(%) 平均耗时(毫秒)
本文算法 95.5 1748
全局大津算法 84.2 344
分块大津 86.9 1160
Niblack +FCM 96 34281
从识别率上看,本文算法对测试样张的平均识别率在95.5%,能过满足一般应用的需求,处理速度之所以不是最优,原因本文算法统计了校正、二值化、去噪整个处理过程的时间。全局大津算法和分块大津算法尽管显示的平均识别率达到84.2%和86.9%,但由于阴影的存在,会丢失部分文字。Niblack和模糊算法相结合的算法,经过去噪后平均识别率达到96%,但处理速度较慢,不适合应用于图像的实时处理。
5 结束语
考虑到采集文本图像质量低下(即背景和文字像素点接近难以区分)的问题的普遍存在,本文充分分析文字的笔画结构,以及文字笔画附近像素点的分布规律,提出了本文算法。图像校正处理其实就是提高图像的质量,主要用途除了利用OCR识别系统将文字存储介质由纸质转化成电子文档,还有就是直接用于人们的阅读,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此类产品,像盲人辅助阅读器。本文算法的实验结果表明:从视觉效果上和识别效果上,该算法都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处理速度不是最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YU Jing,LI Da-Peng,Liao Qing-Min.Color constancy-based visibility enhancement of color images in low-light conditions.Acta Automatica Sinica,2011,37(8):923-931.
[2]YUAN Lu,LI Ren-fa,An improved Binarization for Character Image.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2012,25(3),140-142.
[3]ZENG Fan-feng,GAO Yan-yun,FU Xiao-ling.Application of denosing algorithm based on document image[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2,2001-2005.
[4]YIN Li-min,LIU Yan-ying,GU Rei, LEI Kai. A controllable his togram equalization arithmetic[J].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 2005(26),147-149.
[5]N.Otsu.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1979,9(1):62-66.
[6]W.Niblack.An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M]. Denmark:StrandbergPublishing Company,1985.
[7]J.Sauvola and M.Pietikainen.Adaptive document image Binarization[J].Pattern Recognization,2000,vol.33:225-236.
[8]童立靖,张艳,占国亮,等.几种文本图像二值化方法的对比和分析[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23(1):25-33.
孝文化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 消解 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4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生活方式上,物质的极大丰富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使人们目不暇接,注意力也随之不停地转移;在思想观念上,信息的极速传播不分昼夜地影响着人们,使人们难以分辨,陷入泥淖而无法自拔。经历欧风美雨的冲刷,受过“”的洗礼,如今很多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已不甚了然了,甚至一提起传统文化,就联想到小脚长辫、三纲五常等,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开历史的倒车,就是和现代文明为敌。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文化的极大误解,更令人担忧的是:持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 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1]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虽然也包含一些在今天看来很封建落后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今天人们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而且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弘扬传统文化不失为一剂良方。
1 大学生崇尚功利的现状令人担忧
现代人越来越忙了,忙得很难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内心”,而是整天奔波着去争取金钱名利等“身外之物”。人们很少再为道义和信念而活,更多的是出于功利上的考虑,希望以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回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传统的道德观产生了冲击,人们倾向于通过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水平,而对道德建设却难免有些忽略。有调查显示:“在对10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中,关于‘知识、友谊、享受、金钱、诚实、创造、成才、奉献、责任感、关爱心’的选择中,63%的学生表示最重要的是金钱,30%的学生认为,‘钱是社会的奖章, 是价值的标准。’”[2|
功利主义充斥于各个领域,连教育也不例外。刘正正指出:“应试教育重学习成绩,社会看重文凭和学历,家长、教师客观上不得不抱着功利的心态来实施教育,甚至这种功利的态度使德育更加无所适从,所谓‘创新教育’、‘生态意识’等新理念成为德育的新时代要求,恐怕也是实用理性的体现。”[3]这种功利的心态影响着家长和教师,也同时在塑造着我们的青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多同学重视实习经验、绩点、分数和实践教学环节,但不重视理论知识;考试前突击复习,但在平时不注意积累;阅读的课外书以流行小说、励志书籍和人物传记为主,但传统经典名著则少人问津;奔忙于各种考级和考证,但基础知识的储备却很不够……部分同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上大学不过是拿些学分混张文凭而已,在校期间学习、人际交往和入党都是为了给毕业和就业提供方便。在活动方面,很多同学只参加有“加分”的社团组织和活动,只争取素质学分予以认定的项目,社会实践只作容易引人注意事情,把大量的心思都用在了宣传炒作上。大家也习惯了以就业的难易和收入的高低作为评判专业好坏的依据,而专业的发展前景、社会意义和个人兴趣等反而都退居其次了。不少女生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傍大款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而一年一度的“公考热”更是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张宏总结说:“不少大学生陷入了‘理想的真空状态’,‘实’与‘利’已当仁不让成为主导因素。追名逐利已渗入诸如交友、入党、各种集体活动等生活的所有领域。对‘实利’的享受满足了大学生‘利己’和‘对外物占有’的自然本性,而得利者颐指气使、众星捧月的场景,更强化了大学生对利益的即时企盼。”[4]大学生应该是充满理想和激情,铁肩担道义、粪土万户侯的群体,但现在暴露出来的功利倾向却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2 在高校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这是对全社会发出的倡议,也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从理想人格形成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道,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5]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是反对过分地世俗化和物欲化,重视修身养性的。《大学》中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张衡的“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6]等等,都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使得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多了些内心的抗拒,从而更容易摆脱功利的束缚。在高校中弘扬这样的传统文化,使“大学之道”得以回归,让学生们明白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而是为了使自己道德更加高尚,人格更加完善,可以使社会更加进步,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就像北宋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7]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抱负,也应该成为所有青年学子的最高宏愿。
从对义与利的看法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超越功利或者说义利统一。《左传》中的“德义,利之本也”,《国语》中的“夫义者,利之足也……废义则利不立”,都强调“义”是“利”的前提和基础。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的“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8]虽然都不反对追求“利”,但也都把“义”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种“义利观”对我们今天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相应教育,使他们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能始终心怀一把“道义”的标尺,不因贪图小利而忘却大义,不因崇尚物质而迷失自我。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们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魅力,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心中摆正“义”与“利”的关系,促使自己成为正气凛然、人格完善的人,这对于抵制与消解“功利主义”有着极大的作用,就像刘可在阐述中国哲学时所说:“中国哲学强调人的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人生精神境界的追求,成为协调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精神力量,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人生智慧、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在现代仍然是全人类极其宝贵的思想传统和思想资源,是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的完美体现。”[9]
参考文献
[1] 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34.
[2] 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8):65.
[3] 刘正正.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6.
[4] 张宏.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社会原因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0.
[5]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68.
[6] 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3:1284.
[7] 张载.张载集·朱軾康熙五十八年本張子全書序[M].北京:中华书局,1978,8:396.
孝文化的理解范文6
[论文摘要]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可分割。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就必须了解语言,所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彼此不能孤立存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任何一种语言教学中必然涉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多年来的英语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了应试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却很少重视文化背景资料的理解,致使三四年级的学生还不知“John Bull”为何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并不是唯一的困难,缺乏背景知识倒是一大障碍。学习外语的学生应该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于是,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理解,借助文化理解为教学提供新的途径,是教学的急需,是教学深层次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英语文化的概念
英语文化是基于人类文化基础上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即"耕种出来的东西"、"人造自然"。文化的含义是很广的,不同人给文化下的定义不同。布朗说:"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科尔兹下的定义是:"文化指的是某些集团的人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所创造的一切"。康顿说:"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模式体系。虽然这些模式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但他们全然控制着人的行为......"从以上几种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的辐射范围包罗万象,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道德规范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关于教学中英语文化的理解,张奎武著《英美概况》中介绍:“在编写过程中,参照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概况教学大纲》,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分五篇: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政党”。借鉴其对英语文化的划分与归类,主要根据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将英语各种教材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归纳与划分后,可将英语教学中文化分为生态文化(生态学,地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教育文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国内外高等院校概况等),民俗文化(人文学,哲学,民俗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相关内容,作为主体内容的铺垫与衬托,建立一种教学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将这些与教学主体内容匹配的背景文化称为英语教学的文化理解。
二、文化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般说来,英语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帮助英语学习者获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他们不仅能够阅读英文报刊、学术书籍,而且能够用英语写文章、论文和学术报告;二是要帮助英语学习者去除他们的语言障碍,逐渐了解另一种文化,提高交际能力,增加英语知识,并且使他们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母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之处。也就是说,培养他们有效的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交流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传播本国的文化,而且要引进和学习国外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因为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哪怕是你造出来的句子,说出来的话意思正确,没有语法错误,外国人还是听不明白。过去几十年里大学外语教学一直比较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说出的话和句子在语法上讲得通,而往往忽视运用得体,语言地道。这或许是造成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了近十年的外语之后仍然一开口就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原则
文化教学的内容通常可分为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不了解其中的任何一项内容都会导致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一般说来,文化知识能够直接通过正式的交际方法而获得,而文化交际则要逐渐通过非正式的交际方法而获得。对那些出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继承了他们自己的文化的人来说,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方式,避免产生误解是很容易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英语国家的人,尽管对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学、艺术、语法等等知道得很少,却不影响他们的日常交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长大,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恰当地表达自己。但是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尽管已经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运用他们的英语知识来进行交流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时,即使学习者已经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他们还是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和限制。
从长远来看,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会大大有益于英语学习者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提高交际能力方面,学习者应该更注重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不是过多地重视文化知识的获得。
文化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真实。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实用的语言材料和创造真实的文化语境,使学生理解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2)指导原则。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文化知识的增加,英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和英语的价值观、信仰和宗教有关的知识。因此,首先要要求他们正确地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政治和社会。英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持合理健康的看法和观点。(3)实用可行。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文化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总之,文化教学要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文化教学的内容应该以文化交际为主。文化教学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尝试
究竟怎样实现借助文化理解提高英语教学方法的成效,充分发挥促进教学的功能,目前,尚未见到可以参考与借鉴的模式,能够见到的是关于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所以,作为本篇的重点内容是究竟怎样借助文化理解来提高英语教学,力求以文化理解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
1.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英语词汇(包括单词和习语、成语等)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深入了解。
例如汉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几年中国养狗人数在增加,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植于汉语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受其他语言影响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相反,中国人喜爱猫,常用"馋猫"形容一个人贪嘴,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中几乎没有与汉语完全对等的词,即使有一些英文词汇概念意义和中文一致,也可能是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这方面词汇时应特别注意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类词汇在英汉意义上的区别,避免日后实际应用时出错。
2.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翻译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文句子或文章段落的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汉语中人们常用"挥金如土"比喻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时,"土"变成了"水"(water)。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十分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正确的翻译应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3.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课文讲解相结合。讲解课文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蕴涵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A课文为例,文章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Charlie Chaplin的生平。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文章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充分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内涵,学生就必须了解Charlie Chaplin的一些生活经历和英国作家Dickens的相关著作。比如课文第一段提到"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3](狄更斯或许会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这句话的翻译不难,但是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狄更斯在卓别林出生时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此时教师在讲解时应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卓别林一岁时父母分居,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发疯,很小就和同母异父的兄弟流落街头,生活凄惨,这些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Oliver Twist很相似,因此才有了文章中的那句话。
4.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本国文化对比相结合。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进一步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B课文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一个中国女孩带美国男朋友回家吃晚饭的故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As is the Chinese cook’s custom, my mother always made negative remarks about her own cooking. That night she chose to direct it toward her famous steamed pork and preserved vegetable dish, which she always served with special pride.
"Ai! This dish is not salty enough, no flavor," she complained, after tasting a small bite. "It is too bad to eat."
This was our family’s cue to eat some and proclaim it the best she had ever made. But before we could be so diplomatic, Rich said, "You know, all it needs is a little soy sauceAnd he proceeded a riverful of the salty black stuff on the china plate, right before my mother’s shocked eyes.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母亲批评自己的拿手好菜味道偏淡不好吃,"我"的美国男友信以为真,在菜里添加了不少酱油提升味道,结果却令母亲异常吃惊。这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是教师用来进行文化对比教学的优秀素材。众所周知,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对于自己拿手的事情习惯采用"抑"的态度,给予否定评价,其真实含义往往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或认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不会刻意贬低自己认为值得称赞的东西。
在讲解类似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选取文化冲突比较明显的部分做特别说明,对比两者异同,从而引出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比较与对比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张奎武.英美概况[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
[2] 布鲁纳 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12.
[3] 关世杰译.世界文化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韩红《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主办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