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保健的作用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保健护理;早期儿童;发展;作用

儿童的健康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每个儿童有权拥有最佳人生开端",让儿童接受系统保健管理,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职责。早期儿童发展是通过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的全方位护理指导、建立科学的育儿知识、促进早期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工作。

1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基本概念

儿童早期国际上是指0~8岁的儿童,其中0~3岁是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儿童早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促进儿童早期发展(early child develop-ment,ECD)是指针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的儿童身心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丰富的良性刺激、平衡的营养、满足儿童需要、预防疾病,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发展的内容包括:促进营养、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等。

2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对象

2.1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早期干预 针对儿童的干预是一种直接干预,即将儿童送到当地保健机构,由专业人员直接对儿童进行促进认知发育心理刺激,干预强度较高。

2.2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 针对父母的干预是一种间接干预,即直接与父母接触,通过改变父母育儿行为,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改善家庭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刺激,达到改善和促进儿童发育水平的目的,同时母亲在干预活动中也有所收获。如家庭访视等项目。一项探讨儿童保健与认知和语言发育关系的研究,对来自美国10个地区的0~3岁的儿童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单纯培训母亲与对儿童进行干预效果无区别,早期家庭儿童保健经历比其他类型保健经历与3岁时儿童较好的表现更相关。这种关系未随家庭收入、环境质量、性别或种族而变化。

2.3儿童和父母共同进行的干预 将以上两种干预方式结合起来,一种结合是在家庭干预过程中也同时进行针对儿童的干预;另一种结合是在婴儿时期(12月)以家庭干预为主,如对低出生体重儿或未成熟儿的干预,当小儿长大一些后,再进行针对儿童的集中式干预。

父母与儿童相结合的干预比单独儿童心理发育干预效果好;同样,当将儿童强化教育项目与家庭支持相结合时,比只有家庭支持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更强的影响。

3 资料与方法

3.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6年5月参加我中心健康体检的240名4个月~3岁的正常儿童(会员)及家长。

3.2方法

3.2.1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测评图表、智能测评表、体检表。

3.2.2全面体检与评估 ①干预前全面体检:躯体指标,整体发育、营养指标、测试(Ca、Fe、Zn、Hb、微量元素等);②干预前智能测评: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商(DQ)的测定。

3.2.3发育状况及智能的阶段性评估 每月测头围、身长、体重1次,根据生长发育图并结合儿童身体状况进行发育评估。每6个月进行智能测评1次,针对儿童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行为等五大能区发展情况与亲子活动指导老师沟通,并提出活动侧重点,为个性化活动方案给予指导。对家长提出配合要求,确保儿童在各能区均衡发展。针对测评总体状况由儿童保健、营养、心理、早教等领域的专家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与具体问题提供专业性咨询指导。

4 结果

对参加我中心早期儿童发展促进活动4个月~3岁的240名儿童在活动前、活动6个月、活动1年这三个阶段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商(DQ)测定。见表1、2。

5 讨论

综上,对五大能区的评估由表1、2可见:活动6个月时,DQ平均提高了11.96分;优秀率提高了14.17%;中上等率提高了15.83%;中等率降低了10.83%;中下等率降为0.00%。1年时,DQ平均提高了21.08分;优秀率提高了32.5%;中上等率提高了35.83%;中等率降低了49.17%;中下等率降为0.00%。结果显示,上述方法极大开发了儿童潜能[1]。在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培训及健康教育中,100%的家长参加了培训指导。通过每周亲子活动后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及咨询中发现:有90%的家长能够掌握并运用于育儿过程中;5%的家长感觉应用有困难;2%的家长觉得难以掌握;3%的家长认为无所谓,仍按原来的方法育儿。绝大部分家长通过科学育儿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这说明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促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口腔保健;儿童;食疗;口腔异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口腔保健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口腔异味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年龄均在4~11岁之间。研究组男31人,女29人,平均年龄(7.61±3.21)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7.39±3.11)岁。纳入标准:①无早产儿;②年龄≤16周岁;③无先天性及后天性糖尿病、高血压、败血症;④对酒精无过敏反应;⑤对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儿有影响测试的口腔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进展性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龋齿等)。两组患儿病因经诊断呈均匀分布状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2干预方法

对对照组要求每天早餐和入睡之前各刷牙1次,每次刷牙持续时间不低于3分钟,另外要求在每次餐后用漱口水漱口,漱口水配方选用0.9%H2O2溶液、2.5%NaHCO3溶液和0.9%的NaCl注射液,并叮嘱患儿及或其亲属要求患儿在口腔保健前后20分钟内禁止饮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加强饮食干预:①向患儿及其亲属讲解口腔异味的发病机制、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以及其对口腔异味的影响;②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肥胖状况、饮食爱好、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的疾病;③给予患儿饮食指导,对患儿饮食种类、总量、烹饪手段、进食方法等进行干预,要求在干预其间不得进食油炸类食品及高热量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并减少碳酸类、单糖类食品及巧克力摄入;④为患儿进食提供温馨、愉悦的环境,尽量使患儿心情保持愉悦。

1.3口臭鼻测的具体方法及打分标准

对参加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3位口臭鼻测试医护人员均为不超过30岁的年轻女性,嗅觉正常,且至少参加过3年以上的口腔临床工作,无抽烟史,身体健康。要求所有测试人员在采集数据之前不可使用有味道的化妆品,且禁止口嚼口香糖或饮用咖啡等一系列会对数据造成影响的行为。对于同一位受试者,要求3位鼻测医护人员单独对其口腔异味情况进行打分,实验结果取3位测试人员打分的平均值。若任意2位或以上医护人员对同一位受试者的打分误差≥2分,则由测试人员再次进行测试并讨论,给出合理的数值。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与测试者之间用不透明的屏风进行间隔,让受试者在距离测试者鼻部7cm处缓缓吹气,随后由3位测试医护人员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儿口腔异味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在早上起床后未刷牙前进行,要求所有患儿测试前一天晚上至次日检查的时间段内不可刷牙、饮水、嚼口香糖、喝咖啡等,试验当天早晨不可食用早餐。在研究结果取3位测试医护人员评分的平均值。

1.4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时间间隔及口腔异味复发

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标准为“儿童口腔异味情况至少跨越了两个等级”,比如由“重度口腔异味”改善为“轻度口腔异味”或“口腔无异味”则可以统计为取得显著改善,若由“重度口腔异味”改善为“中度口腔异味”或无任何变化则不计入取得显著改善。另外在本次研究1、3、6个月后对患儿口腔异味复况进行调查走访并计算复发比例,若患儿在走访调查时的口腔异味严重程度高于出院时候的严重程度,则将其统计为“复发”,分别计算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的例数并计算其比例(复发比例=复发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1.5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由本院心理科3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完成,主要对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情绪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且协调的人格5方面采用口头咨询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打分,每项内容满分为20分,5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若对任一项内容打分误差大于10分,则由心理咨询师再次进行测试并讨论,给出一个合理的数值,最终结果以3位心理咨询师都能接受的一个数值为准,最终得分为5项心理调查内容分值的和。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运用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口腔异味严重程度

干预前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口腔异味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较而言研究组的口腔异味改善情况更加显著;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口腔异味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2.2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时间间隔

对照组取得显著改善时间间隔高于研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3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况

出院1、3、6个月后,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例数逐渐增多,两组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2.4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干预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心理健康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心理健康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口腔异味的研究现状

口腔异味在成年人中是一类常见疾病,会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WHO已把口腔异味作为一种疾病进行报道[11]。有研究显示,我国有口腔异味者占到总人口的1/4以上,而欧美人口中有口腔异味的比例更是达到了50%以上[12]。同样,我国儿童患有口腔异味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在低于16岁的儿童中,有口腔异味的比例达到了17.33%[13]。儿童生性好动,代谢旺盛,在与同伴密切交往过程中极易被察觉患有口腔异味,并有被疏远、孤立和歧视的可能性,对儿童正常的身心健康发育造成极大影响。有70%~90%口腔异味来源于口腔自身的原因,比如口腔异味往往伴随着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而发生。另有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便秘、抗生素滥用等原因也会通过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而引发口腔异味[14]。食物不仅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其对人体代谢、免疫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有研究发现合理饮食对于抵御病毒入侵和细菌感染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免疫力[15]。为此,设想制备合理的食谱使口腔异味患儿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均衡和达标,可能对口腔异味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3.2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对治疗口腔异味的作用

本研究中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刷牙+漱口水联合作用的方法治疗口腔异味。正确、准时的刷牙可以去除口腔中大量的食物残留,破坏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是抵御细菌、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对照组患儿经过刷牙+漱口水联合作用后,其口腔异味严重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以食物干预,从根本上提高了患儿的免疫能力,构成了抵御细菌入侵的第二道防线。研究组患儿在经过干预后,其口腔异味严重程度由(6.47±0.37)分减少为(2.47±0.17)分,其效果更加显著。说明食物干预对口腔保健服务具有明显的作用。口腔异味的另一个特点是“易止不易治”。为此,本研究对患儿出院以后1、3、6个月的复况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患儿的复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有助于长时间抑制口腔异味的复发。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儿童保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3-01

1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保健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护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是当前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儿童保健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情况和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各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成熟,如果儿童保健措施执行不到位或出现纰漏,家长养育孩子方法失当,都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可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对于儿童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儿童健康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儿童保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儿童保健参保率较低、管理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关部门对儿童保健工作不重视、保健队伍建设水平低等等。首先,政府在儿童保健工作方面的重视和努力不够。多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在落实国家妇幼保健政策工作时,重视孕产妇死亡控制率和该系统的管理,但是对儿童保健工作却重视不够,在人员和设施配备方面存在严重的短缺现象,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部分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水平低下,政府对儿童保健项目资金投入滞后或缺位,保健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保健工作难以落实。据相关报道现实,大部分民众对儿童保健工作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是也有小部分民众认为儿童保健工作是多余的,孩子只要能吃能睡就可以了,定期体检不是必须的,某些发育迟缓问题长大就会自然好了,这种想法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儿童发育上的偏差和疾病,错过了诊治的最好时机,影响儿童后期发展。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偏远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局限,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受到限制,群众受信息限制和经济能力限制对儿童保健措施的接受程度也较低。

3 做好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对策

3.1政府加大投资,完善保健设备体系建设

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耗时好钱的系统工程,个人或单个的社会组织是不可能担负起这一重任的。政府在儿童保健工作方面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利用国家财政的支持给予保健工作充足的资金投入,做好儿童保健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购置必须的儿童保健设备。政府要加强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保健人员对儿童生长发育和科学育儿的指导,引导家庭积极参加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常见疾病的防治,全面促进儿童在身体和心理健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遵守医学原理,为儿童健康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教育等多方位的服务。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府必须给予他们一个安全、公平、健康的生活环境,改善和规范儿童保健服务,从财政上给予儿童保健事业的支持。

3.2防治结合,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儿童保健工作,必须坚持防治并重的防治,这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基础。强化儿童保健工作的预防,首先要使全社会正视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保健意识。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开展,如新闻媒体、孕妇学校,育儿课堂、宣传栏板报等等。儿童保健工作必须下基层,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宣传,宣传过程中注意内容、方法和事件的安排,提高目标人群的保健意识,吸引目标人群主动寻求保健服务。当然,儿童保健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时不足够的,必须将儿童保健工作落入实处,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政府可以将儿童保健工作职责授予基层医疗机构,在社会上普及科学育儿教育,将保健知识交给家庭。因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弱,必须强化儿童安全防范教育。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伤害,在保健工作开展中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服务中,通过媒体宣传、宣传手册等方式突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3.3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关键在于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可以从提供工作人员的业务发展能力入手,选拔那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员,通过一系列培训和考核使他们获得儿童保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督促他们掌握儿童保健工作的管理方法,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要求他们能独立完成儿童体检、家长育儿指导等工作。定期考核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对成绩优良的工作人员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奖励,对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予以再次培训并考核,仍无法胜任者应予以清退。儿童保健工作能否落实到位,能否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关键就在于儿童保健队伍的业务水平高低。提高继承保健人员的薪资待遇,对于稳定保健人员具有重要作用。

3.4建立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

对于贫困儿童,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实施建立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帮助家庭贫困儿童获得必须的保健服务,特别是在常见病治疗、预防接种等重要方面提供帮助。在儿童身体出现疾病时,能确保贫困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和治疗,保证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实现每个儿童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其中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必须注重儿童高危人权的管理。及时对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进行儿科和保健知识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早掌握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慧娟.河南农村妇女妇幼保健意识行为调查[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5).

[2] 赵秀勉、白力甲、刘秀敏.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5).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社区; 1岁小儿; 儿童保健;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158-02

儿童代表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改善儿童成长情况及发育是民族及国家的需要。社会和家庭在儿童的一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易被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干扰的时期,影响生长发育因素的干扰会使小儿出现异常的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可及早的发现异常,并使其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1]。本文针对定期、规律的参加儿童保健对儿童营养状况、体格发育状况、智能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0~1岁儿童52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规律儿童保健组(观察组)和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对照组),观察组26名儿童中男18名,女8名,观察组儿童接受过体检及保健的次数多于4次;对照组26名儿童中男17名,女9名,对照组儿童接受过体检及保健的次数少于4次。两组儿童均无核黄疸、惊厥及与其相关的遗传性疾病;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儿童都享受同样的儿童保健方法 (1)开设社区儿童保健培训班,进行疾病预防及儿童保健等方面的讲座,可通过电话沟通、体格检查等方式给予咨询指导。(2)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及化验结果,适当的补充维生素AD,嘱咐家属根据季节适当地让儿童进行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可促进钙吸收。给予超过4个月儿童补充铁剂,4个月内儿童尽量纯母乳喂养,5个月以上适当添加辅食。(3)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适合社区的儿童保健方案,并一对一的给予家属指导,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个性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及指导计划,同时,给家长提供一些益智适龄的书刊、画报、玩具等,并宣传普及防治儿童常见病的相关知识[2]。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根据社区建立的儿童保健档案及儿童保健工作内容,收集1岁以内儿童的儿保状况、生长发育、智能资料,主要包括1岁内儿童的儿保次数、体重、身高、血红蛋白含量、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能力、社交行为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1岁时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状况比较

两组儿童1岁时的体重及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儿童的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组别 体重

(kg) 身高

(cm) 血红蛋白(g/L) 缺铁性贫血例(%) 佝偻病

例(%)

观察组(n=26) 9.2±1.3 74.9±2.8 117.4±9.8 1(3.85) 1(3.85)

对照组(n=26) 9.3±0.8 75.4±2.5 96.9±7.6 4(15.38) 3(11.54)

2.2 两组儿童在1岁时的智能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能力方面所体现的发育智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情况比较 分

组别 大运动 精细动作 社交行为 语言能力 适应性

观察组(n=26) 99.9±9.8 96.9±7.1 95.8±7.5 97.4±7.0 98.1±7.1

对照组(n=26) 91.4±10.2 93.1±6.4 94.6±6.8 90.2±8.9 93.9±7.3

3 讨论

儿童保健工作属于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工作,儿童健康状况及儿童健康工作的实施状况直接反应某个国家的卫生保健水平及人口素质,也直接反应某个国家的发展前景[3]。

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对于参加儿保的1岁小儿,对其合理创建儿保档案,能够在最短时间观察小儿在生长发育期间遇到的诸多问题,并且经过专业人员的协助,能够有效纠正现存的问题。对于产生的一系列相关性疾病,也可以有效获得专业人员的就医咨询。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儿在生长发育期间获得科学管理以及科学照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常要求在第1个月就需要由专科医生对儿童的喂养方法以及辅食添加给予相关性指导,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以及早期教育工作,并且需要对儿童的身高指标、体重指标以及小儿是否患有疾病的等相关情况给予密切监测[4]。在这种条件下,医生以及小儿家长能够有效掌握儿童当前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身体健康情况。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几乎不会受到相关的遗传因素对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而其生长发育的最快时段处于1~12个月,此阶段的小儿非常容易受到诸多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儿童所摄取的营养,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对此在此阶段合理规划小儿的喂养以及辅食添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积极参加儿童保健以及体检的小儿家属,在相关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能够有效对儿童进行密切的观察以及护理,能够有效做到科学养育以及保健[5]。但是对于没有参加儿保的小儿,其父母采用传统方式对其进行喂养,此种方式不能满足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不能成功达到设定的添加辅食以及营养调配的有关要求,非常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并且一旦出现异常如果不能做到早期发现并治疗,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本次研究发现,在儿童血红蛋白的平均值方面,观察组(117.4±9.8)g/L明显高于对照组(96.9±7.6)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儿童时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给予适当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感官刺激、语言能力等的积极锻炼,可促进儿童脑潜力及心理发育的开发[6]。儿童生长发育是后天环境因素和先天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行为特征、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良好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可有效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智能发展[7]。通过建立育儿课堂,对家属进行智能评价、营养指导等全面的高层次的服务,可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在环境中的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自身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诊断与处理,以更好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由淑萍.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88-189.

[2]黄才英.新生儿和婴儿的儿童保健教育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2):37.

[3]谢娜.对社区婴儿家长开展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7):61-62.

[4]张智超.儿童保健早教知识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05-206.

[5]戴兴芳.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03-104.

[6]毕霓霞.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45-46.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社区婴儿;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生长发育;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儿童保健是以儿童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宣传优生优育,提供预防疾病、合理喂养与营养、心理咨询、生长发育监测、五官保健等服务措施,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的健康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信念模式最早由Hochbaum提出,以信念改变行为为研究重点,用于行为预测,使公众行为趋于健康,并制定和实施相关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2]。本研究对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社区婴儿生长发育及保健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10月进行儿童保健的170例婴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出生时有脑损伤或听力障碍的婴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婴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男婴46例,女婴39例,日龄29-34d,平均(31.2±1.7)d,平均身长(49.4±0.2)cm,平均体质量(3.2±0.4)kg;对照组,男婴45例,女婴40例,日龄30-33d,平均(31.6±1.6)d,平均身长(49.4±0.1)cm,平均体质量(3.1±0.5)kg。两组婴儿性别、日龄、身长、体质量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婴儿采用常规健康保健,定期对婴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生殖器、听力、动作发育等进行测量。观察组婴儿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健康保健,包括:(1)在婴儿首次入院建卡后,每周向婴儿主要照顾者讲解一次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家庭护理知识,使其充分了解婴儿期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3];(2)向家属讲解健康保健时间、内容,应用图片、多媒体、画册等形式对家属进行培训,及时与家属沟通,探讨家庭护理及定期健康保健的困难,让家属知晓规律进行健康保健的益处[4];(3)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健康保健过程中对婴儿的家庭照顾及母乳喂养、合理膳食给予特别指导,帮助家属树立家庭护理的信心;(4)向婴儿主要照顾者发放健康保健手册及卡片,提供儿童喂养相关知识的网址,提供社区咨询、电话咨询服务等。健康保健内容包括[5]:婴幼儿喂养、辅食添加、患病等情况的检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意外伤害预防以及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婴儿健康保健12个月后生长发育状况、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以及健康保健满意度。生长发育状况采用WHO推荐的综合评价标准[6];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采用Gesell发育量表[7]对婴儿的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等进行评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中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拍摄左手腕骨X线检查;营养性贫血诊断按《儿科学》[8]中小儿贫血程度标准分类;健康保健满意度调查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设计,共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发育评分以及健康保健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婴儿身长、体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婴儿生长发育状况、营养性疾病发病率比较 观察组婴儿低体质量、生长迟缓以及肥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儿童保健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儿童保健服务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儿童保健工作己不仅停留在称体重、量身高和听心肺的一般检查上,而是集体格检查、疾病预防、早期教育、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一种综合[9]。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其关键是使个体形成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式最早由Hochbaum于1958年提出,其遵循认知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因此,健康信念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儿身长、体重以及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低体质量、生长迟缓及肥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观察组婴儿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更注重强调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运用个体化、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建立医护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电话咨询等服务,进而促进了婴儿的生长发育,改善了婴儿的营养状况;观察组婴儿健康保健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有利于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有利于社区婴儿体格的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能有效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义秀.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09:53.

[2] 王贺青,石鑫,王莹,刘庆素,吴淑凤.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在弱视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5:97-98.

[3] 曹务莲.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13:171-172.

[4] 陈俊丽.加强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2569.

[5] 黄P.加强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0:118-119.

[6] 田小苏.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干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213.

[7] 杨彦,张德春,李胜玲.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6:1826-1829.

[8] 王红,王志秦.母儿系统保健服务需求趋势及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3:3243-3245.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 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 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 讨论

3.1 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3]。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 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4]。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总之,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5]。

参考文献

[1]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3]赵春然.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人群[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