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的基本概念

电工的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基础;原因;措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22-01

1、2013年以来,我省开始实施“9+3”工作计划,大多数学校都在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学生。他(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失望,对学习报着无所谓的态度;或是浑身沾染不良习气,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更何况这些学生数学和物理两科都学不好,甚至厌恶数学、物理学习,自然不喜欢以这两科为基础的《电工基础》。

2、《电工基础》理论较多,内容抽象,使得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读职校,只要学好相关实际操作技能就行了,这也严重影响着《电工基础》的教学。

3、相关课程的教材不配套,学校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许多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其进度滞后于《电工基础》甚至没讲授。如职校《数学》“复数”为选学为容,且教学进度相对滞后,多数学校在教学中甚至删掉了“复数”的教学,而《电工基础》中正弦交流电中三种表示法中复数表示法的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复数”知识基础。同时,与《电工基础》紧密相关的《物理》课,情况也大同小异,这些都增加了《电工基础》的教学难度。

4、各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加了实习教学时间,相应的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使得理论教学课时明显不够。

5、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仍采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学生不容易接受,也影响了《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教师如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实际,认真做好课程与课堂的导入

我校现有的学生有的初中刚毕业,有的已在社会上参加工作好几年,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易出现畏难情绪和自暴自弃情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导入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地导入新课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开展新课内容讲授打好基础和铺垫。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有三种新课导入方式比较实用有效。第一种是推导引入法,第二种是提问引入法。第三种办法是实验引入法。。

二、加强电工基本概念与专业实例教学

掌握基本概念是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突破重点概念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是形象类比。把抽象的未知概念与日常熟悉的事物或已掌握的知识类比,加强未知概念理解。比如电源(电动势)、电压、电位、电流与抽水机、水位差、水位、水流类比,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2、是抓大放小。在基本概念理解中,不要过分纠缠在微观分析,而要立足“实用”,比如“电压”概念,讲解时可以介绍:“某两点之间电压是电场力把单位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所做的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两点之间电压就是这两点之间电位差”,讲清UAB=ΦA-ΦB是指A点到B点之间电压就是A点电位ΦA减去B点电位ΦB,并说明UAB本身含有参考方向。这样既可越过学生“电场”知识缺乏的障碍,又可掌握应知应会的电工知识。

3、是实验演示。通过实验使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磁场有关知识的讲解中,多做演示实验,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而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

应用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是电工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支路电流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分析复杂电路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学生不易看懂,掌握有困难。我在实际教学中细化解题过程,采用了四步解题法:

第一步是分析电路,找出电路中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网孔回路,并标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网孔回路绕向和节点字母。

第二步是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任意n―1个节点电流方程(如果电路中有n个节点)。列方程时直接写成∑I=0形式,流入节点电流取正号,流出节点电流取负号;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所有网孔回路电压方程。列每个网孔回路电压方程时,写成∑IR=∑E形式,在等式左侧罗列回路中所有电阻上的电压IR,在等式右侧罗列回路中所有电源电动势,然后再根据电阻中电流方向、电源的电动势方向与网孔回路绕向确定每个IR、E前正负号,若相同取正号,相反则取负号。

第三步是列方程,求解。

第四步是根据各支路电流正、负判定电流实际方向。I>0,则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I

四、对教学内容、方法、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电工的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电位分析法 分析研究 电工技术 应用研究

对于电工来说,考验他的基本技术水平就是通过检测他对电路故障问题的分析程度和经验技巧,而在这个过程中,电位分析法对于电工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项检验电器故障的方法。电工掌握电位分析法之后就可以对电路问题思路明确,理解电气的的基本概念,找准源头,对症下药。所以,在电工检测维修电气线路时,掌握电位分析法就可以避免盲目的进行故障分析,故障排除,而是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电器问题进行排除,提高故障排除的效率,提高技术水平。因此,下面本文会对的电位分析法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其在电工技术中如何应用,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电位分析法

1.1 电位分析法基本概念

电位分析法是一类以电化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总称,是指利用电极电位与组分浓度的关系实现定量测量,基本原理是两支点即与待测溶液组成工作电池,通过测定电动势,获得待测物质的含量,它的特点是进行测定时要将被测试液组成化学电池的一部分,通过测量该电池的某些电学参数和参数的变化,求出被测组分的浓度。电位分析法还可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1.2 电位分析法分类

电位分析法用两支电极与待测溶液组成工作电池,通过测定该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设法求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作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还可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主要分为库伦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几类。下面将对其大致分析。

1.2.1 库仑分析法

测定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按法拉第定律求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作库仑分析法。

1.2.2 伏安分析法

伏安分析法是通过测量被测试液组成的化学电池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1.2.3 电导分析法

电导分析法是以备测试验的电导和电组为测量对象的盈利分析方法。

1.3 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

参比电极是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因此要求它的电极电位已知而且恒定。标准氢电极(SHE)是最精确的参比电极,是参比电极的一级标准,它的电位值规定在任何温度下都是0 V。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是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电位分析中,还需要另一类性质的电极,它能快速而灵敏的对溶液中参与半反应的离子的活度或不同氧化态的离子的活度比,产生能斯特响应,这类电极称为指示电极。常用的指示电极主要是金属电极和膜电极两大类,就其结构上的差异可以分为金属-金属离子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汞电极,惰性金属电极,玻璃膜及其他膜电极等。

2 电位分析法应用的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电位分析法在具体应用时具有很强的实践作用。电位分析法在卫生分析中应用最多。电化学分析法与其他仪器分析法一样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准确度好和线性范围宽等特点。此外,还具有仪器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卫生检验、医药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自动监测、在线分析和在体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电位分析法涉及电路问题,可以在电路问题中起到重大的检测作用,为电工提供一定的材料依据和技术依据。基于此,下面本文将会对电位分析法在电工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2.1 晶体膜电极

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一种,其点击的敏感膜一般都是由难溶盐经过加压或压制成单晶、多晶或混晶制成的。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由LaF3单晶制成的电化学传感器。LaF3单晶经切片抛光后将其封在塑料管的一端,管内封有Ag-AgCl银丝作为内参比点击,0.1mol・L-1NaCl溶液和0.001 mol・L-1NaF溶液作为内参比溶液。氟电极浸入被测试溶液后,与饱和甘汞电极形成原电池,当控制测定体系的离子强度为一定值时,电池的电动势与氟离子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当把氟电极浸入被测试液中时,试液中的氟离子向氟电极表面扩散进入膜相,而膜相中的氟离子也可以进入溶液,形成双电层产生膜电位。

2.2 其他应用分析

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往往只需作定性分析,即可发现故障点,必要时时才需作定量分析。

关于短路故障,因为易引起元件损坏,一般在模拟考核时不设置短路故障。当然,电气散障是复杂多-样的,读者可灵活运用电位分析方法,在正常工作状态和事故情况下电路中电位的变化,来判断故障的性质和寻找故障点,达到:当主、准确地排除故障,恢复电气没各正常运行的日的。

3 结束语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电位分析法是一项有效的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通过电位分析法可以有效、快速的找准电气线路中出现的问题,正确无误的排除电路故障。但在此过程中,要理解电位分析法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类。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基础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电工维修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我国电工技术的发展,降低电气故障或者故障排除不完全而造成的其他方面的损失。所以,本文对电位分析法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和相关企业提供一点帮助,进而让电位分析法能够快速的实施于电工技术中。

参考文献

[1]朱祯.电位分析法及其在电工技术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1990(03):56-58.

[2]何智娟.催化电位滴定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4.

[3]封全灵.PR-M对子宫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

[4]孟志强.大功率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电源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5.

[5]牛林.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参数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08.

电工的基本概念范文3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2.与实际联系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把难以描绘的内容展示出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2.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电阻、电感、电容是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掌握好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可为学习交流电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性质很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R、L、C的定义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而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对比,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了。3.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而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故我个人认为,职业高中的教学也应引入研究性学习。下面是笔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办法。

(1)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布置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表(电压表、电流表任选其一)的量程?要求:①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②如何确定这些数据?③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④你能否制作一电表(可能的话)?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⑤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我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很快弄清了诸如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4.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广泛运用,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师在演示时能灵活机动,迅速方便,轻松省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因此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俞红.电工基础.学科中创建探索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2003,(7):23-24.

[2]王国军.《电工基础》教学四法[J].职教通讯,2003,(9):14-15.

[3]张亚琴.浅谈比较在技校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4,(5):19.

电工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谢玲玲(1980-),女,广西昭平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韦东梅(1961-),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电工电子学类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Z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02-02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工电子技术在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行业的技术人员也要掌握更多的电工电子知识和技能。“电工学”课程是国内高等学校大多数工科非电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电路理论”、“电工测量”、“安全用电学识”、“电机学”、“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教学内容涉及多门课程。[1]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电工学”教学学时却在减少,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电工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广西大学根据“电工学”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其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大纲的改革

“电工学”实质上是电类专业电路、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简化和浓缩,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电工学”的教学对象涉及的专业较多,如土木、机械、化工、材料等专业,不同的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也不同。[2]如果对各个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必然导致有些专业的学生学少了不够用,而有些专业的学生学多了没有用。因此,我们根据各专业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做到因材施教。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其相应的学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将“电工学”课程分为46学时、66学时和72学时。学时多的专业,所学的内容相应就多些;学时少的,所学的内容也就少些。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作为一门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教学重点,这些必须讲得清楚、透彻,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对于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繁烦的数学推导、论证,尽量删减。为此,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

(1)电路部分,压缩部分电路分析的内容,重点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而诺顿定理不作讲解。此外,对于这些定理的由来不做讲述,只讲述如何应用。电路的暂态分析部分,教学重点放在三要素法和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应用,对于如何求解微分方程简要阐述即可。

(2)电机部分,重点讲授广泛应用的三相异步电机,对直流电机及伺服电机,仅作简要的介绍。电机自动控制部分,围绕继电接触器和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展开,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控制环节的组成、作用和工作过程,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并能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3)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弱化对二极管、三极管的内部机理分析,重点放在其外部特性及应用方面;对于放大电路部分,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讲授如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共集放大电路强调其组成和应用,而共基放大电路不作讲解。

(4)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压缩分立元件内容,重点放在集成元件的应用上。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牢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外,还向他们介绍电工和电子技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当前科技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多,并且大部分内容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侯,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第一,要做好课前引导工作。这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先把上一次课的内容简要复习一次,并把布置的作业详细讲解,然后给学生简要阐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式的方法引出具体的知识点。从知识点切入,逐渐向外扩宽,循循善诱。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让学生巩固上一次课的知识点,也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对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在课堂上,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并将课堂问答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达到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外,通过电子邮箱、QQ、电话和学生沟通,并且每周安排一次答疑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教师交流。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能大大地改进师生关系。

第三,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外,我们给学生介绍一些与电工电子有关的专业期刊,让他们了解电工学的学科前沿,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围绕教学大纲,给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完成课程小论文的写作。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更好地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改进教学手段。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将多媒体课体与黑板板书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课件为主,板书为辅,在课堂中合理运用。课后习题和测验题的讲解,利用板书逐步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慢慢理解和消化。对于各种原理图和结构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图的美观度,由此增加其直观性,并且可以提高效率。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通过采用课件、动画等手段进行展示,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如在讲解三相电路时,通过播放一个单相电机和三相电机发电的动画,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三相电源时,结合实际生活,说明要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和三相负载不平衡的原因;在讲解常用控制电器时,拿一些实际使用的交流接触器、行程开关到教室给学生讲述,让学生对其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在讲解电气自动控制时,用学生熟悉的电梯作为例子进行各种控制技术的讲述,把课本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电工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实验,不仅能加深理解书本上的内容,提高动手和思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理论课程相对应,实验课程也分为电路、电机及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四部分的实验内容。电路部分的实验包括触电现场的紧急救护和基本定律、定理(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学生通过搭接实验电路、调试、测量即可完成。这些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电机及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三部分的实验,采用开放设计性实验。根据给定的题目,如设计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电路,确定所用元件的参数及仪表。这些开放设计性实验,旨在鼓励学生创新,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实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实验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期评成绩的考核方法存在以下弊端: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部分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通过期末突击复习也有可能会取得较高的成绩,这对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不公平。因此,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为了公平、全面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对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3],其考核方法为: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成绩、测验成绩、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得到其原始的平时成绩,其计算公式为:原始平时成绩=(作业总平时成绩+n次测验成绩之和+考勤成绩×2+实验成绩×2+课堂表现+课程论文)/(n+7)。将原始平时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评定其最终平时成绩,并且最终平时成绩的每个分数段按一定比例分配。学生的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即为其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期评成绩=最终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这种考核方法比较全面、客观、公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

“电工学”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的专业基础课,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学生由原来的“害怕、抵触”情绪转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对“电工学”的教学都比较满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君曼,邓玮,刘洁.电工学类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122-123.

电工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教学实践;实验技能

《电工学》在我们学校是作为热动、化水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电路、电机与继电——接触器控制,安全用电,电工测量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它具有概念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使学生尽快掌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本文将就《电工学》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理念

《电工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对象是非电类专业学生,其内容必须与后续专业课相符合,其基本理论,以必要够用为度。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如电路部分重点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电机与控制及安全用电部分主要讨论变压器与异步电动机的外部特性,控制和使用及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电子技术部分重点介绍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与功能及电子电路的定性分析与应用。而电子测量部分介绍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及实验,可以放到实测中去讲解和应用。另外课程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例如,在介绍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中学生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教学中还应注意通过“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单元电路的功能和应用。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理念。

二、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在《电工学》的教学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强调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思考分析理论在实际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分析串联电路的应用时,学生对它的实际指导意义理解不深,我就补充举了个例子:有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功率为3W,要把它作为信号灯接到220V,在电路中,应该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可选的电阻有500欧姆、700欧姆、1000欧姆、1200欧姆四种。学生根据小灯泡的电压、功率,算出了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电阻为48欧姆,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0.25A 和总电压220V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880欧姆,最后将总电阻880欧姆减去小灯泡的电阻48欧姆得到832欧姆,即为应串联的电阻阻值。但实际上可选的电阻没有832欧姆的,那么,在接近这个电阻的700欧姆、1000欧姆两个中应该选取哪一个呢?能否选取最接近832欧姆的700欧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选了7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9A ,超过了它的额定电流,这是不允许的。在这个问题中前面算出的额定电流在实际应用时隐含的条件是只能小于等于它,而不能大于它。选取10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虽然电流下降到0.21A,小灯泡的亮度有所下降,但却能保证电路设备安全。在《电工学》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讲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的关系时,我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两个电阻串联,其中一个电阻特别大,大到了无穷大,也就是断开了,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说那就没有电压了。其实这个问题可用动态抽象的电路去想象——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一直监视,则电压表读数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这就是为什么电线断线后如果有人碰到就会触电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同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三、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注重相似内容类比区别集中教学

《电工学》的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按部就班地顺着章节讲述,会造成内容前后脱节,让学生抓不住要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电磁与电磁感应”教学时,左、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均不在同一节,而且这几个定则都是在介绍其他概念时配合应用的,比较分散,提法又很相近,致使很多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定则的用法。如果采用类比区别、集中教学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把这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并区分它们的适用场合,即右手螺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左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而右手定则用于判断导线切割磁力线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其次,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62页)具体地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食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的概念和运用场合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四、合理采用比拟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电工学》课程中有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对这些内容往往兴趣不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往往要在教学中突出概念的理解性,采用比拟法是一种让学生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方法。 例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学生对参考点的含义不理解,因而将电压、电位经常混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既电压) 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电位的特点是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它是相对值,其大小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不同。在教学中可以把讲台的桌面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点( 如地面、讲台的桌面、屋顶等 ) 来看讲台的桌面高度,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讲台的桌面高度就会出现不同的值,这些值既可以是正值( 以地面为参考点),也可以是负值( 以屋顶为参考点) ,也可以为零(以讲台的桌面为参考点)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电位差的特点是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它是绝对值,不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在教学中可以把讲台的高度比拟为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位差,此时无论我们选择的参考点怎样改变,讲桌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电位差是绝对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

五、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电工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1 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教学大纲的改革

本课程教学对象涉及的专业较多,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对电类基础知识的需求不同,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以满足实际需要,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应当掌握的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知识要有明确要求。这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专业的不同,有些专业除了电工学以外还开设了其它的电类课程,对这部分重复课程可以不作要求,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缩减学时。而有些专业的课程需要以电工学某部分内容为基础,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可适当增加,以便更好的为后续课程服务。其次是学生层次的不同,由于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基础不同,对其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在教学大纲上有适当的改变,不宜采用一样的教学大纲,要做到因材施教。我校针对不同的专业将电工学课程分为48学时、64学时和80学时。

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内容很多但学时相对较少,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大量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于非电类学生来说,电工学教学目的应当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而不是像电类专业那样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繁多复杂的公式推导,故在课程各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多地讲授繁琐的理论与推导,而应首先重点介绍本部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大量结合实例讲授概念与原理的应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直流电路部分包含了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和主要的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讲解,而正弦交流稳态电路是用相量法求解电路,分析方法与直流电路相同,只需简要说明几个注意点即可;对电路的时域分析,以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为主,淡化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学过程。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以学习活动主体的姿态出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可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通过一个个精心准备的问题达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效果,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给出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学手段的配合。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使用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解决学时少与知识更新快、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课件为辅,板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对一些用传统授课方式难以使学生理解的抽象内容,运用课件形象展示。例如,在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电子技术中杂质半导体的形成及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时,利用制作的课件,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总之,要尽量使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实验课程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电工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减少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减少的基础性试验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由学生课下完成。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为主,故实验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要求学生预习、写预习报告,教师在讲解时只需要讲述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讲授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完成实验。为了提高实验课质量,实验要求学生一人一组,并且一名教师一次最多指导20名学生实验,这样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的试验情况,在提高试验质量的同时避免学生的错误操作,降低设备损坏率。

4 考核方法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笔试,以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种方法的弊端首先是不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会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故我校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几个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能主动复习预习、认真完成作业,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我校经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是,《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仍需坚持不懈的努力。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探索,与大家交流。

参考文献

[1] 于永辉,张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