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文1

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田金花(1979-),女,黑龙江依兰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2012年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JKB2012-0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76-01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法学本科学生的必要课程和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法律科学也是实践科学,现代法学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其中实践教学是高校法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教育部关于高校教育的一系列有关文件的被贯彻执行,我国的法学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普通高校基本上都加大了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个别院校构建起相对较为科学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师资和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一些有效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被引入到我国法学教育体系当中,作为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的一种方法,在本科法学学生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就目前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学实践教学在法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较低;缺乏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法学实践教学资源匮乏,这里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指实践实习基地,还包括指导实践教学的法学教师及用于实践教学的实践经费等;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这里的评价体系包含教师和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法学实践教学形式存在问题。

基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配合法学理论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体系。[2]

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原则

1.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原则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从法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校内课堂和校外社会课堂实践性教学的不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项目与内容,要使实践教学各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在保障理论教学体系完整性的条件下,强化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2.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原则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从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能力要求出发,要与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具体而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法学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同时结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有针对性的开设实践性课程。

3.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原则

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或修改中,应该体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具体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等。通过人才培养计划运行机制,规范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形式和相应的考核考核标准与要求。[3]

4.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原则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具体而言,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又要发挥本校的优势和特色,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中的资源,形成校园和社会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的办学机制,让学生能真正通过法学实践教学切身感受司法动态。

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内容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构成,主要针对解决目前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反映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新理念的举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法学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丰富、完善法科学生实践智慧和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开放、自主、自由和创新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法学实践教学课程要在校园内完成,而少数实践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课程需要在社会中完成。这就要求在校园内的实践教学,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而在社会中的实践教学,需要法律事务部门和用人单位参与并指导但也要以学生为主导。不论哪种实践教学,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与配合。为此,对于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办学资源,形成学校和社会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的培养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由于实践教学类型较多,而且其实施地又不限于校园内,因此,必须科学设计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制定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在这一规范性文件中,要对每个实践教学课程的目标、应达到的能力标准、体系与安排、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方面作以全面规范。

2.充分利用和开拓实践教学资源

首先,就优化法学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而言,学校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倾斜将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去,还要鼓励教师到法律事务部门担任社会兼职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要从法律实务部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热衷于法学教育事业的法官、检察官及律师来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其次,就法学实践基地建设而言,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密切与当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大型企业、政府法制部门等的联系,努力建立高质量的、长期的、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最后,就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而言,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划拨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另外,可以建立学校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打造专业品牌的方式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

3.建立和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学实践教学考评机制,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科学有效进行的关键。在考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要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制度设计。首先,在法学指导教师考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学校对教师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有严格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具体到实际工作而言,要把教师指导的法学实践课程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对取得较为显著的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激励或奖励,同时将教师指导法学实践教学作为评优评聘的考核因素。其次,在学生考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对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要给予相应的学分或成绩,对学生成绩要注重创新意识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考核。由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因此,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来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考核机制。

4.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

除了积极利用如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法律咨询、法庭辩论等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外,还可以开展法律调查、全真案例教学及法律模拟实习等实践教学。另外,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及地方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学实践教学活动。

5.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

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法学课程而言,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法学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正式的课堂讲授,许多法律技能和知识不需要通过课堂讲授就可以获得。因此,采取学习小组的学习方法、交互式教学方法、问题学习方法以及模拟演练形式的法律实践方法等,对法学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法学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邢绡红.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文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园艺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入大量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而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本文在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具有创业意识和品质的高技能劳动者奠定基础,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1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随之出现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双重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很多企业的技术岗位急需的熟练技工难以招满,说明我国原有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仅侧重于就业培训和以具体工作岗位为导向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导致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结构单一,不利于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是迎合知识经济时展而兴起的。创业教育的概念最早于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是一种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就业压力的逐步加大,高职院校亟需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来创造财富,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实践是关键。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的实践教学来完成[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职业型创业者。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构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反之,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可以利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解决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2]。因而,构建一个适合时代需要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

3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就需要在开展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将多层次的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实践等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1 基于园艺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发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对园艺技术专业各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意见,总结归纳职业岗位企业核心岗位、拓展岗位和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从而开发和确定与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标准相吻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及创业必修课。其次,要基于受教育者职业道德培养、创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系统设计文化基础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创业选修课,形成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3.2 基于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制度、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等的总和。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需要在确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和技术形成规律,从而将课程实验、校内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组织创业实践活动等实践训练有机串联起来,形成能力递进、层次分明的实践训练体系,使得学生在系统的实践教学中完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3]。

3.3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组织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要突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特色和培养目标,要将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注意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注入和引进,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与“工学结合”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环节,即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课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4]。在教学进程安排上,要遵循能力塑成的规律,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系统化设计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

4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就需要培养、引进具有创业教育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和利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保障措施,精心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教学人员的培养是专业教学中最宝贵的资源,高职教育创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要培养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促进中青年教师通过自学、专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专业实践技能、创业知识水平和创业实践经验的培养。也可以在政府和学校的层次上出台多种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深入园艺相关企业一线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安排教师承担具体的生产、管理与经营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职教师很难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可以结合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项目,聘请知名教授和有经验的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企业技术人员等做兼职教师[5],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

4.2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职业环境。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创业教育,丰富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又具备一定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园艺技术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园艺产业化发展方向相适应,要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为齐全的配套设施,在保证实践性教学的同时,也可建成高收入的农业实体[5]。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主要由专业教师或管理人员承担,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基地的管理,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创新、科研管理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通过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弥补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投资大、更新慢、训练项目单一、企业氛围不浓、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缺陷[6],可以加强专业与外界的联系,有助于学校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进行。学生通过企业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机会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行业,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3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树立全新的考试观念,通过多种考核形式(笔试、口试、操作考试、成品生产等)检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针对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要将各职业工种的理论与技能训练贯穿在所有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将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纳入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中,以保证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也可鼓励学生参与考评,促使他们反复探索和训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和院系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检查和监督,并针对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重点考核、评价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7]。

4.4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保障措施。根据国外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可知,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开展创业教育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样需要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保障,要从法律上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自,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不断制定和完善关于创业教育实施目的、方法、内容、师资、投入上的相关规定等。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来明确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学校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力量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鼓励企业接收教师实践和学生顶岗实习,从而培养真正的创业型技能型人才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带来效益。

5 结束语

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为基础,指导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开拓高职教育更广阔的领域,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也必然存在着一些阻力和问题,如高职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实践技能和创业经验积累缓慢,国内缺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管理难度大等。因此,还需要在现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完善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参考文献:

[1]许彦伟.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基于黑龙江A学院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1.

[2]魏丽波.基于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05.

[3]高俊萍,吕玲,闫春霞.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1(6).

[4]汤洁,胡春霞,王丽.高职园艺专业实践课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5]孙红绪.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

[6]陈志华,朱建军.高职服装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文3

一、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意识和创

新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该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型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术交流能力以及创业潜能。智力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素养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潜能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动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不仅是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广义上来说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评估体系等要素组成的共同体[2],狭义上来说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也可理解为内容体系[3]。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多种相关因素,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人们认识教育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学生通过实践、实训等环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构建理解事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

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创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创新的升华。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实践教学体系是连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桥梁

实践教学是实现学以致用过程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理论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实践过程,有助于发现理论缺陷,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本科教学体系

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务的能力,会涉及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种教学因素的系统,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体现实践的作用是。

3、实践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逐步积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学生在实践中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这些创业意识又会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无形实践之中又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模型构建

(一)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引导教学模式以及目前广泛存在的分数制度的影响,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长期被忽略,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也过多强调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较少或几乎不存在,此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如此何谈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教学改革缺乏规划

某些高校已然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开设了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且各环节均具有一定的时间条件保证实施,但是环节鼓励存在,缺乏内在联系,这种无序的状态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施中应该避免孤立片面,紧密围绕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运用系统化思维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3、教学支持条件不足

实践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顺利开展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受到各种条件制约,还需得到政府部门、企业、其他院校的支持,操作难度较大。众多高校师首先资队伍建设缺乏,其次教学硬件建设不够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不足。

(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高效运行,靠考虑到多重要素的相互作用,各种因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共同构建。

1、目标明确。要切实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目标,以培养理论基础和创新素养和创业潜能作为教学体系的出发点。制定目标应该根据本院校师资情况、本学科专业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明确。

2、全盘考虑。体系构建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各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时间安排要保持连续性,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保证各个环节能够良好运转,保持教学构成的系统性。

3、层次清晰。实践教学体系也应该分阶段、层次化深化。分析各个环节的特点及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有主次之分,有多少之分,有难易之分,体现层次性。

4、注重实践。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拟真实的环境开展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要突出知识更新,用最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最好先实践后让学生归纳总结理论要点。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目标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应该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具体应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解决问题能、创新创业潜能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更高一层,创新创业能力是最高追求。

(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

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依次应该包含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实践阶段是起到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有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包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实践能力。课程实践应该以理论为支撑,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能通过一些基础操作和应用来发现解决基本问题。

专业实践阶段是基础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此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专业实训三个部分,强调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是对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升华,通过前两阶段的实践,学生已经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何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是这一阶段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一阶段可以设置科研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环境

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构建需要有一系列软硬件支持来保障,这些软硬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环境。

1、管理机制是前提条件

适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有与之适应的机制保障实施,合理的管理机制保障的前提。首先要有明确的组织体系,可以试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主管、学院负责。其次,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各负责单位的职责、权利、义务要明确,杜绝模棱两可。再次,要加强评价反馈机制建设,通过评价反馈保证监督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以此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基地建设是环境保障

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硬件环境保障,基地应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种。校内基地主要面向校内师生,可以依托于学校各学院的实验室开展,邀请专业教师担任校内导师,实时解答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建立独立的校内实践基地,目前广泛存在的有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客空间、创业超市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地方交流思想、体验创业。校外基地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依托与学下或者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体验知识指导实践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又会发现知识的不足或错误,

3、师资队伍是质量保障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虎父无犬子”等,这就说明一个好的榜样对于学习者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目前大多高校的创新创业人员或没有专业人员,或由业余人员兼任,这些老师或者具备一定的创业管理知识,或者具有活跃的思维,但是他们缺乏真正的创业实践经验。他们所能教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更多技能还是要学生自行摸索。高校可以考虑从合作机构中聘请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且具备高学术能力的人员兼任,最好是高新技术企业高管、政府职能部门从事相关业务人员、科研院所主持参与众多项目比赛的专家等,这些人员能将自己的实践经验用较高的学术语言表达出来。

三、结语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文4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践教学;物流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55-03

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的物流人才成为其核心动力。近年来,国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中长期计划以增强人才竞争实力,国家教委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的要求。从人才市场看,企业缺失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因此,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立科学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成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物流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国内。国内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徐玲玲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刘丹通过对物流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从课程教学改革、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2]。赵晓丹等以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教师、学生、专家相结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3]。卢海燕针对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其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及评价机制[4]。孙慧以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基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5]。马乐等以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能力结构为基础,对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6]。另一方面,研究如何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张运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为前提,提出了理论知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7]。林B嫔等在分析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构筑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8]。周泰等总结了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现状,提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系列措施[9]。孙卫华,王成林结合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探讨了物流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10]。

2.国外。国外的物流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大学物流教育、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及从业资格认证。其物流实践教学有三个典型模式:①德国。其特点是“双元制”培养体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进行物流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际,大大缩短了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②日本。其特点是涉猎广泛、不拘一格。日本的大学专业课课程设置不仅强调多元化,而且突出特色,可以适应物流领域的多方位需求。另外,企业和物流协会也非常注重物流人才培养与培训。在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完整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系;③美国。其特点是兼顾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全方位教育体系。美国既重视正式的物流人才学历教育,又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物流从业人员从业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倡导下,美国建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综上所述,国内外主要从培养目标分析、教学体系构建、教学体系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分析为指导,从不同视角出发构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或针对我国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改进建议。本文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分析物流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特征。基于此构建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提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体系。

二、创新型物流人才特征分析及其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

1.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特征。专业物流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熟悉物流流程,精通供应链管理,具备创新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管理能力;能熟练运用规划方法和优化理论,对物流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在各个行业领域能有效结合物流与本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为企业创造价值。综上,创新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有: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能对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与灵活应用;其次,具有突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在物流环节进行设计和创新的能力、设计和优化物流系统、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实际问题;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自学能力和很强的适应性,在工作中能科学将物流结合行业或企业的特点,创造性的解决具体问题。

2.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结合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特征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构建逐级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应特别重视基础性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设置。首先,基础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环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础实践能力。其次,在实践环节,实践课程设置应重视对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综合类课程设计,如物流信息技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和优化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课外实践环节设置的竞赛活动和科研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研究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渐强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要求,借鉴国内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下。

1.基础性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重要的基础环节。与理论课程同步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可采用⒎⑹剑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尝试创新,成为主动学习的人。该部分包括基础实习、实验和设计性课程设计。基础实习可开设金工实习、物流技术装备实习、供应链认知实习、国际货运实训等,基础实验开设基础机械实验、电子电工实验、上机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设计性课程设计主要由机械设计、物流装备设计等组成。其中,物流技术装备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物流装备实验室或物流场站、港口等地,了解各种现有装备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条件。国际货运实训是在学习了国际物流学之后,采用参观实习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国际货代的基本工作与责任。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将机械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包括减速器设计等。物流设施规划课程设计是结合设施规划理论与题目数据相结合,进行厂房总平面设计工作。物流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结合机械设计原理和给定题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物流设备设计,如带式输送机设计。

2.实践环节。实践环节课程应以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包括综合性课程设计、物流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性课程设计可以开设供应链优化设计、Matlab仿真设计、物流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算法设计、物流工程仿真课程设计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应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同时提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寻找研究课题和项目,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成果体现,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保证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书写科学技术报告的能力。

3.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物流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学生结合工作及参赛需求和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持续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有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组成。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专业指导老师对大学生竞赛项目加以引导。主要包括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和物流设计大赛。该专业对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较为重视,每届都通过校内选拔,选派优秀学生与老师积极参与,并已取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专业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申报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效果良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在专业老师鼓励和引导下,组成研究团队,使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是保证教学体系有效实现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障措施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实的关键。

1.实习基地建设。①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国内高校应建设物流工程仿真实验室、物流工程模型实验室等,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通过参观与实践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高校应将科研基地等优势资源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开设科学探究类课程和实验课程,指导本科生在基地开展创新研究、毕业设计训练等活动,接收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②校外实习基地,校外生产实习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学校应积极联系,与乐于接受和培养高校实习生的实习单位建立好的合作机制,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发现和解决企业运营中的物流问题,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条件。

2.师资队伍建设。①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创新型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为教师提供到物流企业学习、调研的机会,培养一批既懂物流基本理论又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规律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实践创新型物流工程人才提供保障。②专家和优秀企业家走进课堂,学校可聘请行业专家与物流企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学生座谈交流,这种零距离的交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下企业人才需求与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让学生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早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储备。

3.制度保障。在制度保障方面,应建立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革以往对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单一考核制度,还应重视学生平时上课与完成作业的情况。另一方面,建立更客观、系统的教师评价系统,在对知识的传授结果考核的同时,还应考核授课的态度、方式与手段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培养出满足当今人才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根据创新型物流人才特征分析及其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构建了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三维实践教学体系,并针对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保障措施。该体系能为高校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有效缩短高校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在一定层面上解决高校物流人才就业难,企业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本文τ诒U咸逑笛芯坎还蝗面,着重强调了实践环境、师资队伍和制度激励的建设,对学生主体考虑的较少,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弥补不足。

参考文献:

[1]徐玲玲.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保障[J].物流技术,2013,32(4):273-275.

[2]刘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8):142-146.

[3赵晓丹,吴春华,周振,等.构建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206-209.

[4]卢海燕.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实验实践教学,2013,(10):183-184.

[5]孙慧.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0,(1):141-142.

[6]马乐,李楠,张莹莹,等.基于能力结构的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析[J].物流科技,2013,(1):31-35.

[7]张运.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3):22-23.

[8]林B嫔,张晓西.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4,(6):11-12.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文5

关键词: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对策

创新是时代的主体,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在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更应该凸显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与社会、行业发展相适应。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开发来获得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可见,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应该从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和外部环境的优化上,为学生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从而推动创新实践能力的有序发展。

一、当前社会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从就业市场环境来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高,学生就业率也较高,但对于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中高级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反观人才市场结构,基础性人才相对饱和。可见,对于当前行业营销人才的培养上,更应该从服务企业管理和市场上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一方面是市场战略营销人才的培养,从企业发展战略视角,能够从市场的预测和市场宏观环境的分析上,结合行业特点来布局营销活动,优化营销流程,提升营销实效性;另一方面从掌握行业管理规律上,能够把握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具备相应的管理与综合协调能力;再者是技能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能够从行业未来发展上,从具体的营销实践中掌握必要的市场调查能力、促销能力和推销能力等。由此可见,对于当前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来说,一方面要从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学生个人素质和技能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能从营销专业素养和技能上,强化沟通能力、综合技能的训练。

二、当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不足

从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来看,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三类:一类是体现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构建上;二类是依托具体的计算机模拟场景训练上;三是参与校企合作或校外实习上。对于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存在较大的教学缺陷,如教学案例过于单一,对案例的可用性和适用性存在差异;计算机模拟情境不充分,无法从营销环境的变化中强化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三是校外实习机制不完善,对校企合作模式及学生顶岗实习方式缺乏全面的考核等。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缺乏对市场营销实践活动中各子系统的整合,难以从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上,来强化对教学实践内涵的挖掘,不注重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整合。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投入上不够,重于形式而缺乏具体内容。如有些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仍然沿袭传统教育模式,难以突显实践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实践设施及实践条件相对缺乏。另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很多师资缺乏实战经验,也对企业的运营状态及管理要点缺乏深入的认识,与企业营销管理之间的对接问题也是制约营销学科发展的关键。

三、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对策

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当前职业学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指导。知识与能力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构建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在整合人才与机制上,一要从知识面的拓展上为学生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课堂;二要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强化学生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形成;三要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综合提升上完善素质教育体现。可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注重对代岗实习工作的拓展与延伸

市场营销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而代岗实习则是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结合校企合作发展及模式渗透,从市场营销上与企业、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市场营销实践中完善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能够从实习中熟悉基本知识、理论及方法,能够从市场营销技能的训练中得到相应的提升和掌握。

(2)注重对模拟公司的组建与实践

模拟公司是开展市场营销课程实践的有效载体,也能够针对课程专业需要,灵活的构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实训中深入理解相关学科知识,如公司法的相关知识,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组织架构的设置,以及如何制作公司的营运规划,开展商务谈判,如何从合同的起草、签订与后续工作中来应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市场营销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3)注重对学科知识竞赛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科竞赛的组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面,更有利于学生从相互交流中增进学习效果。如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从自我表达与话题研讨中增强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从具体的话题探讨中融入市场营销的知识,撰写调研报告,制作销售规划等。

(4)在实践教学体系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养成

能力训练与培养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开展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及学科学习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和挖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与基础知识学习的协调,能够从基本概念的讲解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上,注重专业教学的系统性与学科实践的整体性,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及合作范围,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能够从学科教研上规范与完善校外实践基地。

(5)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增设创新实验类项目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而素质教育又需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上来引入实践环节,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引入计算机虚拟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来营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带来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实践教学的乐趣。另外在创新设计项目上,要增加基础性、验证性和操作性强的试验项目,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

四、结语

为了较好地培养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树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建立起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与理论课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符合各学科、各专业实验教学实际的,由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前言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和能源、信息并称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该领域也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随其蓬勃发展而日新月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专门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材料科学领域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基于人才质量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现代文明进步的考虑,对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2007、2008两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切实把教育、教学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中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抓好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综合改革,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研究、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最终全面增强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致力于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特别是依托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晶体学等特色学科而衍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定位于以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为主;以原创性、基础性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责,为社会培养大量高层次拔尖的创新型人才。这势必要求学校、学院以及细化到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多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意识的培养,实践教学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王充的“施用累能”,朱熹的“知行合一”和“践履”,都充分说明知识转化为能力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理论能够以实践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与兴趣,并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在实践中质疑、探索、求新求变、追求创新,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适应性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构建思路与原则

专业培养目标是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据,理工科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均以实践教学为主,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为:以培养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又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扎实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培养适应面广,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构建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使材料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具体构建思路的指引下,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目标。以学生的具体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今后就业发展的需要,在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需本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思想,综合全面考虑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方面因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规定,使实践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考虑到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内部各课程等教学环节之间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并相互衔接的产物,所以,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需实现优势互补,处理好世家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培养出“又红又专”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体现出育人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2.具体构建举例

(1)扩大校内外实习基地范围,提高认识、生产实习质量

认识实习作为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一门重要过渡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的交叉学科,因此,对于刚进入该专业学习的学生,对本专业还不够了解,为此,认识实习过程对理工科学生认识本专业便显得尤为重要。生产实习过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结束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的又一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考验学生灵活应用所学解决实际实验生产问题能力的一个步骤。因而,实习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实习基地建设可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以本专业、本学院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核心,扩大校外实习基地范围,校内外共建相结合的思路。此外,可以引进和聘请校外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指导部分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其影响力和加强学生认识印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合作的关系。

(2)加强课程训练和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素质教育与实践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作为实践性教学的第一场所,应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探索各种教与学方式的优势互补和应用,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作用,如开展实践导向、讨论式学习、探索研究式教学等来加强课程训练,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融会知识、促进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的。需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不断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做到基础知识的不重不漏,相得益彰。另外,也需减少验证性实验、模仿性实验,结合教师的课题项目和实验室资源,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使得实验室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为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硬件设施。

(3)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检验高校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认证的重要依据。从狠抓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开始,由论文的选题、指导、答辩、评分全程监控,严格把好环节关,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探求真理、训练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加强和完善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蜕变。

四、结语

构建与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特别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理顺教学观念,在摸清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做到从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到实践经费的落实等各方面都要全面合理地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逐步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的探究中走在了前列,学院毕业生以“专业精深、知识广博、勇于创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严谨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干劲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实施与运行是一项既重要复杂又艰巨的任务,为此需要长期探索,特别是寻求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教学体系内容的圆满完成并能够推进学院软、硬件条件的有机整合。另外,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如何完成其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匹配,共同推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的顺利实施,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

[2]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

[3]熊志卿.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5(1):52-55.

[4]周立新,龚建勤,陆新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4):102-105.

[5]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6]薛景梅,葛永红.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J].人才培育,2008.61.

基金项目: